[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基建與物流

  • 海運周展示香港實力

    香港海運周11月20日揭幕,40多項精彩活動陸續推出。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在網誌撰文指,舉辦海運周旨在向世界說好香港故事,團結本港海運業,展示實力,讓社會更了解海運及港口業帶來的經濟貢獻,並推廣香港作為海運業務的首選地。


    以下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11月1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第六屆香港海運周明日揭幕,它不單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的其中一項慶祝活動,亦是本港最近主辦的一系列國際活動之一,旨在向世界展示香港這個亞洲國際都會回來了、正有序復常。

     

    頭炮活動是有獎比賽香港海運周定向賽2022,要求參賽者在四小時內到達多個指定地點,並回答與海運業相關問題,贏取獎品。隨後六天線上線下還有超過40項精彩活動,有關第六屆香港海運周的活動詳情,可以瀏覽活動網站

     

    由香港海運港口局主辦、香港船東會和香港海事博物館協辦、香港貿易發展局和投資推廣署為合作夥伴的香港海運周,旨在透過多元化海運活動,團結香港海運業各界人士和展示其實力,令社會更了解海運及港口業為香港帶來的經濟貢獻,並推廣香港作為海運業務的首選地。

     

    過去兩年,全球航運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包括2019冠狀病毒病、全球供應鏈受阻、通貨膨脹壓力和增長放緩,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但俗語有云「最強的風暴造就最好的水手;最強的遊戲造就最好的玩家」。我有信心,即使面對再大的挑戰,有150年歷史的香港航運業都能夠憑藉自身的獨特優勢和國家支持,排除萬難,再攀高峰。

     

    特區政府會繼續多管齊下,致力促進香港作為國際海事中心的地位。近年,我們取得的成果包括:國際航運商會於2019年在香港設立首個海外辦事處,以及波羅的海和國際海事理事會於2020年決定將香港列為其四個認可的仲裁地點之一,足證特區政府和香港業界在推廣工作方面的成果。

     

    為進一步推動本港海運業,鼓勵更多本地和海外公司在香港的發展,特區政府會積極推行智慧港口和綠色港口措施,以支援港口發展和提高港口效率。我們還將積極發展和鞏固香港作為高增值海事服務中心和亞太地區重要轉運中心的地位。

     

    在促進高增值海事服務方面,包括船舶註冊、船舶融資、船舶管理、海事保險、海事法律和仲裁服務等,特區政府在現有的船舶租賃公司和船舶租賃管理人優惠制度的基礎上,於2022年7月為船舶代理、船舶管理人和船舶經紀人推出新的稅收優惠。

     

    此外,為了加強對居住在海外的香港註冊船舶東主的服務,特區政府自2019年起在懸掛香港旗幟的船舶經常到訪的地區設立了香港船舶註冊處區域服務台,包括倫敦、上海、新加坡、悉尼、三藩市、東京和多倫多。香港船舶註冊處擁有2400多艘船舶,總噸位約1.28億噸,以總噸位計算香港是全球第四大的船舶註冊處。

     

    特區政府會繼續與業界攜手合作,說好香港故事,令香港在國際海事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 政府支持建造業善用創科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預期香港未來整體工程開支總量將達每年3,000億元,龐大工程量為建造業提供優越發展機會,但業界同時須面對不同挑戰。政府非常支持建造業更好利用創新科技,會以身作則帶頭應用創新科技,並推動政產學研通力合作;當局也會透過提供財政資源和人才培訓,在有關方面支持業界。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1月18日在創新建築科技研究及獎學金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的致辭:

     

    張志華部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青年工作部部長)、黃永德校長(香港理工大學署理校長)、Raymond(新鴻基地產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Thomas(新鴻基地產郭氏基金董事郭炳江)、大輝哥(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早晨!很高興在此出席新地 X 理大創科建築研究計劃和新地郭氏基金以心建家獎學金計劃簽署合作備忘錄典禮,見證多項科研項目的啟動及獎學金的設立。

     

    大家都知道,創科是推動經濟革新、加速發展和擴大發展容量的核心驅動力,亦是主導世界各地未來興衰的關鍵因素。因此特區政府大力推動創科發展,希望能不斷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為市民創造優質的就業機會和生活環境。

     

    在很多不同的領域,創科都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提升效率和生產力,建造業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我們預期香港未來整體工程開支總量將達每年3,000億元。龐大的工程量當然為建造業提供優越的發展機會,但業界同時亦須面對不同的挑戰,例如,如何更好應對人手不足、控制建造成本、優化管理流程、確保工地安全,同時亦要配合和貢獻於整個社會的綠色減排目標。創科是應對這一系列挑戰的鎖匙,透過應用學術科研成果,推動建造業應用創新科技,這將會為我們的建造業界帶來巨大的效益。

     

    今日,我知道新鴻基地產(新地)和理工大學會在建築和創新方面訂定三大研究合作範疇,包括應用智慧節能技術系統、運用綠色建築物料,以及利用區塊鏈平台以作施工管理,我十分期待有關合作為建造業、為社會帶來豐碩的成果。

     

    事實上,政府非常支持業界更好利用創新科技,簡單而言可分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特區政府以身作則,帶頭應用創新科技。以政府工務工程項目為例,盡可能以先行先試的方式,採用創新物料、建造方法和技術,在過程中盡可能應用新的應用科技研究成果,為業界提供示範和標準,亦鼓勵業界跟隨應用。

     

    第二,推動政產學研通力合作。發展局成立了專責小組,督導和制定應用研發政策,並加強大學、政府、業界之間的合作,以推動建造業更廣泛採用創新科技及進行應用研發。我樂見私人企業參與合作,今次推出的創科建築研究計劃,實現產學研合作、拓展科技應用、提升環保建築技術,為科研項目提供應用和測試場景以及參考標準,便是一個好典範。

     

    第三,提供財政資源。2018年發表的預算案撥款十億元成立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提升業界應用新技術的能力。有見基金運作一路以來漸見成效,所以2022年發表的預算案再注資12億元。此外我亦另預留3,000萬元,在未來三年推動政府的工務工程及業界多些應用研發,提升業界的整體生產力和表現。

     

    第四,人才培訓。人才對建造業的發展非常重要。我們在2019年成立主要項目精英學院,培訓公職人員以更創新的思維及更佳的領導技巧,推展工務工程項目。這培訓計劃是我們與牛津大學一同合作。今年我再多加3,000萬元,希望這學院的培訓對象從特區政府的專業人員,擴展至為我們做事的顧問公司、承建商、公營機構內相關的專業人員,務求提升工務工程的整體表現,亦希望有知識轉移,讓私人機構多採用新技術。而以心建家獎學金計劃優先資助有經濟需要的優秀學生,修讀建築、房地產或工程相關學科,為業界培育更多專業人才,值得鼓勵。

       

    我希望大家繼續齊心合力、繼續在多方面合作,凝聚商界和學術界的力量,支持建造業創新,提升行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一同推動香港加速向前邁進。

     

    最後,我祝願新地和理大的產學研合作計劃成果豐碩、各位朋友身體健康、事業宏達。多謝大家。

  • 赤柱住宅地招標出售

    地政總署公布,2022至23年度賣地計劃內一幅赤柱環角道的住宅用地下周五招標出售,明年1月6日截標。

     

    地皮為鄉郊建屋地段第1204號,佔地約23,900平方米,指定作私人住宅用途。

     

    地盤樓面面積介乎26,769平方米至44,615平方米,但不包括將由買方按賣地條件興建的安老院舍的政府地方樓面面積。

     

    賣地文件下周五上載至地政總署網頁

  • 香港與內地深化文物建築領域合作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與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今日簽署《關於深化文化遺產領域交流與合作的框架協議書》,以進一步推動內地與香港在考古和文物建築領域的文化遺產交流與合作。

     

    框架協議旨在建立雙方在考古和文物建築領域的恆常交流合作機制,展開交流合作專案,並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的共建人文灣區,協助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深化兩地民眾對中華民族歷史的了解,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

     

    在框架協議下,發展局和國家文物局會在多方面加強交流和合作,包括考古工作和考古遺產保護;研究文物建築保護技術、理念、活化利用等;共用文物建築資源信息,分享文物資源登錄經驗與做法;以及文物高科技應用和傳統技術。

     

    此外,雙方會加強大灣區文物遊徑建設,促進展覽交流、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合作和人才培養,以及舉辦青少年活動和教育宣傳活動等。

  • 政府接獲港鐵列車事故初步報告

    政府今日收到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就荃灣線列車本月13日事故向機電工程署提交的初步報告。報告指事故與列車和軌旁金屬護欄組件發生碰撞有關,港鐵會於兩個月內,即不遲於明年1月12日再向政府提交詳細調查報告。

     

    運輸及物流局表示,初步調查報告交代事發經過、初步評估的事件成因、港鐵公司的即時事故處理和未來跟進工作,政府正審視其內容。

     

    港鐵公司已成立調查委員會查明事故成因,相關政府部門也會參與。

     

    機電署表示,在事故發生後,該署即時進行調查,包括實地視察事發地點和肇事列車,並循外物因素、機件狀況等方向調查事故成因。

     

    機電署會繼續跟進事故的調查工作,並會委聘獨立專家為改善措施、設備狀況評估和維護計劃提供意見,確保維修保養措施合適得宜,鐵路運作安全。

  • 將藍隧道可分流三至四成車量

    將軍澳---藍田隧道與將軍澳跨灣連接路下月11日通車,早上繁忙時段往返日出康城和觀塘市中心,行車時間最多可縮減約20分鐘。運輸署預期,三至四成現時行經將軍澳隧道的車輛將轉用新道路。

     

    雙程雙線的將藍隧道全長約3.8公里,其中約2.2公里為隧道路段,駕駛者可從將藍隧道單線分支隧道,經東區海底隧道過海到港島,無須取道將軍澳道、鯉魚門道等。

     

    運輸署表示,前往日出康城、將軍澳工業邨的駕駛者使用新路段較為快捷,若前往寶琳、坑口,則將軍澳隧道仍然較為方便。

     

    至於最終使用哪一條道路,署方指駕駛者可留意路面情況決定,當局會在區內增設多個行車時間顯示屏,方便駕駛者選擇適合路徑。

     

    運輸署表示,新道路有助應付將軍澳區持續發展帶來的交通需求,並且起分流作用,估計三至四成現時取道將軍澳隧道的車輛將轉用新道路。

     

    至於跨灣連接路,則是香港首條同時具備行車道、單車徑和行人路的海上高架橋,除可分流環保大道的車輛,也與將軍澳海濱單車徑連接,組成全長五公里的沿海環迴單車徑,橋上設有三個觀景台,供市民欣賞將軍澳灣及東邊水道美景。

     

    土木工程拓展署東拓展處副處長簡漢成表示,跨灣大橋是全港最大跨度的鋼拱橋,應用高強度鋼材,以及先進組裝合成技術,將預製組件如砌積木般組裝,令整體工程的碳排放量減少25,000公噸。

     

    政府會在將藍隧道和跨灣連接路通車當日起,豁免使用將藍隧道和將軍澳隧道的收費,並於翌日開始新增五條巴士路線,又會研究在新道路開通後兩至三個月,改劃另外四條巴士路線至行經將藍隧道和跨灣連接路。

     

    因應駕駛者或需時適應,運輸署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土木工程拓展署、警方,以及公共交通營運商會在道路開通初期密切監察交通情況。

  • 葵涌非工業地11億批出

    地政總署公布,新界葵涌荔崗街一幅非工業用地以11億元批予中信泰富旗下的Might & Right Limited,批租期50年。

     

    地皮為葵涌市地段第515號,佔地約3,880平方米,指定作非工業用途,但不包括倉庫、酒店和加油站,樓面面積介乎16,494平方米至23,280平方米。

  • 9月批出23份建築圖則

    屋宇署9月批出23份建築圖則,港島九份、九龍八份、新界六份,包括14項住宅及商住發展、四項商業發展、三項工廠及工業發展、兩項社區服務發展。

     

    獲准動工的建築工程項目六個,完成後可提供住宅樓面面積70,486平方米,涉及791個單位,非住宅用途面積4,126平方米。

     

    另外,該署接獲五個建築項目的上蓋工程動工通知。

     

    月內發出30份入伙紙,港島五份、九龍12份、新界13份,涉及住宅樓面面積189,023平方米,共3,453個單位,非住宅用途面積244,256平方米。

  • 卓永興視察清拆招牌行動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到旺角視察清拆招牌行動,了解屋宇署處理危險及棄置招牌的工作。

     

    屋宇署接獲市民舉報後,早前向西洋菜南街一大廈外牆四個棄置招牌的擁有人發出拆除危險構築物通知,要求他們拆除招牌。由於招牌擁有人沒有在限期內遵辦拆除通知,屋宇署遂採取清拆行動。行動今早8時30分進行,以盡量避免阻礙交通或對附近商鋪和行人構成不便。

     

    另外,屋宇署上月下旬完成深水埗區的定期巡視招牌行動,發出近300張拆除通知,清拆或修葺逾700個危險或棄置招牌。至於荃灣區的定期巡視招牌行動則預計會發出約140張拆除通知,涉及約200個危險或棄置招牌。署方預期今年根據拆除通知拆除和修葺危險或棄置招牌最少1,700個,明年最少1,800個。

     

    屋宇署強調,如招牌屬棄置或危險,署方會按《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向擁有人發出拆除通知。如拆除通知不獲遵辦,署方會安排清拆,再向擁有人追討工程費用。

  • 港鐵周三須提交車門脫落初步報告

    港鐵昨日發生車門脫落事故,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已要求港鐵公司星期三提交初步調查報告,並於兩個月內完成整個調查。機電工程署已要求港鐵全面檢視鐵路網絡的軌旁設施和構築物,確保它們穩妥。

     

    林世雄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經過一晚搶修,在安全情況下,港鐵荃灣線今早回復正常服務,市民上班、上學所受到的影響也減至最低。

     

    他說,已聽取港鐵匯報,並要求港鐵在星期三提交初步調查報告,涵蓋事件發生的初步原因、跟進工作、港鐵處理這次事件的工作、疏散程序等。

     

    此外,局方要求港鐵兩個月內完成整個調查,相關部門也會參與其中,其間若有跟進工作,並不需要等待調查報告完成才進行。

     

    機電署今日向港鐵發出書面指示,要求全面檢視鐵路網絡的軌旁設施和構築物,並制訂嚴格的定期檢查和維修措施,確保鐵路系統可靠安全。

     

  • 將藍隧道及連接路下月11日通車

    運輸及物流局宣布,將軍澳---藍田隧道和將軍澳跨灣連接路下月11日通車,市民可利用這條全新道路往來將軍澳至觀塘和東區海底隧道,早上繁忙時段往返日出康城和觀塘市中心最多可縮減約20分鐘行車時間。

     

    將藍隧道是連接將軍澳和市區的新主幹道路,全長約3.8公里,其中約2.2公里為隧道,東面接駁跨灣連接路和寶順路,西面連接東區海底隧道、觀塘茶果嶺道和興建中的T2主幹路。

     

    局方表示,將藍隧道為現有的將軍澳隧道提供替代路線,開通後可分流往來將軍澳的交通,有助應付該區持續發展帶來的交通需求,也為豁免將軍澳隧道收費締造契機。

     

    將藍隧道和跨灣連接路通車當日起,政府會豁免車輛使用將藍隧道、將軍澳隧道的收費,方便市民出行。

     

    至於跨灣連接路是香港首條行車道、單車徑和行人路兼備的海上高架橋,全長約1.8公里,其中約一公里為海上高架橋,連接將藍隧道與日出康城旁的環保大道。

     

    當局指,跨灣連接路可分流環保大道的車輛,海上高架橋與將軍澳海濱單車徑連接後更組成全長五公里的沿海環迴單車徑,橋上設有觀景台,供市民欣賞將軍澳灣和東邊水道的美景。

     

    土木工程拓展署和承建商正處理最後階段的工作,包括進行系統最後測試和相關演練,以及將軍澳隧道豁免收費的安排。該署也正與不同部門、隧道管理公司為開通相關路段作好準備。

  • 政府責成港鐵調查車門脫落事故

    港鐵荃灣線今早發生車門脫落事故,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對傷者致以慰問,強調政府非常關注事件,已責成港鐵公司調查及盡快提交報告,並在安全情況下盡快回復受影響路段的鐵路服務。

     

    事故導致兩人受傷、數百名乘客受影響。林世雄到油麻地站視察情況和聽取港鐵公司的匯報後說,政府會參與調查,並按現行機制處理事件。他又指,在回復服務的安排方面,港鐵須與市民清晰溝通。

     

    機電工程署已派員實地視察事發地點和肇事列車,將循外物因素、機件狀況等方向調查事故成因。署方已要求港鐵公司盡快提交事故報告,以及制定和執行改善措施,確保鐵路運作安全。

     

    與林世雄一同到場視察的運輸署署長羅淑佩表示,事發後16條公共巴士路線即時加強服務,港鐵也安排接駁巴士接載受影響人士。署方會監察路面擠塞情況,盡量增加巴士班次,疏導乘客。

     

    在港鐵服務恢復前,運輸署會按需要與各公共交通營辦商聯絡,通力合作應對事件。

  • 第 14 頁,共 7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