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基建與物流

  • 特首:簡約公屋助滿足上樓需求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明白市民尤其劏房住戶關注公屋上樓時間,因此在施政報告作出非常大膽的決定,建議興建「簡約公屋」,將輪候公屋時間封頂,四年內將公屋綜合輪候時間由六年降至約四年半。

     

    李家超今日出席記者會進一步闡述施政報告內容。他說,「簡約公屋」由政府主導,包括斥資和興建,視乎地形,最高可達十數層,以集裝箱方式興建,期望住戶可居住五年。

     

    政府會利用尚待適合發展的土地興建「簡約公屋」,也正與私人發展商協商在私人土地興建,有信心五年內興建三萬個「簡約公屋」單位,首批單位預計約兩年後落成。

     

    他說,政府已物色的土地可興建單位較《長遠房屋策略》推算的未來十年公營房屋需求更多,然而供應時間不平均,大量單位的供應集中在第二個五年,首五年缺乏供應,「簡約公屋」正好填補此時空缺,滿足希望上樓市民的需要。

     

    「簡約公屋」連同加快興建傳統公屋,未來五年公營房屋建屋量會由上一個五年期約105,000個增至158,000個,增幅約一半。

     

    李家超又說,對居於惡劣環境的劏房戶而言,提早上樓是喜訊。配合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公屋項目分期落成,先落成期數先安排上樓,有助12,000戶居民提前上樓3至18個月。

     

    為讓市民住得較寬敞,李家超說,當局也作出果斷決定,為新建單位面積「封底」,2026至27年度起落成的資助出售房屋實用面積最少26平方米,新公屋面積也有相應面積限制。由於部分項目已展開,因此定於數年後落實有關限制。

     

    而為增加效能,施政報告提出新設計的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房屋先導計劃,李家超表示,政府已物色三幅土地讓發展商投標興建資助出售單位。他更鼓勵發展商利用其擁有的私人土地興建居屋出售。

  • 運輸基建四通八達 助拉動發展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會推展六項重點運輸基建項目、推動北部都會區和其他地區的鐵路和道路建設,以及實行多項智慧出行措施,利用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拉動發展。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闡述基建策略,為落實其「基建先行 創造容量」的競選政綱,將推展《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建議興建的三條主要幹道及三條策略鐵路。

     

    三條主要幹道之一的北都公路,可打通新界北東西脈絡,由西邊的天水圍途經新田,連接東邊的古洞北,提升北部都會區的運輸容量。

     

    沙田繞道則連接大埔與西九龍,開通一條新南北幹道,讓新界東居民更快捷地前往市區,並紓緩吐露港公路的交通壓力。將軍澳---油塘隧道為將軍澳第三條公路隧道,旨在配合將軍澳第137區的發展,加強對外連接。

     

    鐵路方面,港深西部鐵路連接洪水橋和前海,便利港深往來,促進香港與大灣區融合發展。中鐵線為本港第12條鐵路線,由元朗錦田途經葵涌連接九龍塘,紓緩港鐵屯馬線的載運壓力。將軍澳線南延線把港鐵將軍澳線向南延伸至將軍澳第137區,可完善該區的交通配套。

     

    李家超續說,政府會繼續推動北部都會區其他鐵路建設。港鐵北環線古洞站2027年啟用,洪水橋站和北環線主線也會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動工。同時,北環線支線經落馬洲河套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新皇崗口岸的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他表示,其他地區的鐵路項目進展順利,東涌線延線、小蠔灣站和屯門南延線明年動工。政府也會加快推展多個規劃中的道路基建項目,包括11號幹線、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屯門繞道、獅子山隧道改善工程等。

     

    另外,李家超說,政府持續實行各項智慧出行措施,包括完善交通數據分析系統和探討推展智慧公路的可行性。當局明年便會完成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下的全港性交通習慣調查,再於2024年展開測試自動駕駛車輛等先導計劃,以期於2025年公布運輸策略藍圖,構建可靠、安全、智能、環保高效運輸系統。

     

    李家超並宣布,有見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深受市民歡迎,有關的臨時特別措施會再次延長六個月,即下月1日至明年4月30日期間,政府會繼續為市民每月超出200元的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之一補貼,上限500元。

  • 發展北部都會區 啟動新引擎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本屆政府將成立由行政長官親自帶領的督導委員會,以及由財政司司長主持的諮詢委員會,全力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政府會在不同環節提量、提速、提效、提質,將大型項目由「生地」變「熟地」的時間,由過去需時十多年壓縮一半。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闡述本屆政府就北部都會區建設的工作重點。在完善規劃方面,政府將成立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由行政長官親自帶領作高層政策指導和監督,並會成立由財政司司長主持的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由專家和社會人士出謀獻策。

     

    明年,政府會成立專責發展北部都會區的部門,主導和統籌各部門以創新發展模式推動建設,目標是在明年內制訂北部都會區的具體計劃和行動綱領。

     

    北部都會區建成後,將以國際創科新城為主題,集優質生活、新興經濟和文化休閒於一體,政府會充分利用其邊境優勢,促進口岸地區的綜合發展。

     

    李家超表示,北部都會區西邊以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為重心,藉毗鄰前海的地利成為核心商業區;中部以新田科技城為核心,聚集創科企業,與一河之隔的深圳創科產業集中地產生協同效應,成為多元創新試點,新界北新市鎮的現代產業發展也可與深圳互相配合;東邊坐擁豐富自然和旅遊資源,可供兩地發展康樂和旅遊。

     

    香港與內地在粵港、港深合作架構下已成立專班,探討融合方案,為北部都會區創造更大價值。

     

    未來,政府會全速造地建屋,目標是十年內完成平整四成新發展土地和落成四成單位,並提高發展密度,住宅用地最高地積比率為6.5倍,商業用地則為9.5倍。

     

    前期工作方面,新田科技城內的落馬洲河套區正興建三楝大樓,河套區以外首批新田創科用地2024年動工。至於洪水橋和元朗一帶,首批多層工業大廈用地明年起推出,商業用地2026年完成平整。

     

    李家超說,政府會在區內規劃多項亮點設施,包括文化設施群、專上教育院校、大型體育設施等,並將落實新積極保育政策,逐步收回具生態價值的私人濕地和魚塘,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

     

    政府又會於2024年把紅花嶺一帶約500公頃指定為郊野公園,也會於同一年逐步開放中英街以外的沙頭角,推廣文化生態旅遊,明年初展開地區諮詢。

  • 突破掣肘 掌土地房屋供應主導權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興建「簡約公屋」以增加供應和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另多方面創造土地供應和加快造地程序,以期打破房屋短缺的長期困局,讓市民在住屋問題上看到希望。

     

    公營房屋供應方面,施政報告建議房屋委員會採用「設計及建造」模式和組裝合成技術加快建屋。政府並決定利用短期內未有發展計劃的政府和私人土地,以標準簡約設計和組裝合成技術,在未來五年建造約30,000個「簡約公屋」單位,增加約四分之一公營房屋供應。

     

    李家超說,輪候傳統公屋三年或以上人士可申請提早入住「簡約公屋」,家庭申請者優先。這類公屋租金較同區傳統公屋低,入住者可保留輪候傳統公屋的位置,之後遷入傳統公屋。

     

    此外,政府會推出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指數,以反映申請者綜合輪候傳統公屋和「簡約公屋」的時間。假設新增申請者和回收公屋單位數量維持現水平不變,目標是在四年內把公屋綜合輪候時間由六年降至約四年半。

     

    政府又會落實公屋提前上樓計劃,以分階段建屋方式加快落成部分公屋單位,預計未來五年可提供約12,000個單位,讓市民提早約3至18個月上樓。

     

    計及約30,000個「簡約公屋」單位,以及公屋提前上樓計劃的12,000個公屋單位,未來五年即2023至24年度到2027至28年度,整體公營房屋建屋量將增至約158,000個單位,較上一個五年期約105,000個單位大幅增加約五成。

     

    為善用市場力量,政府會透過全新的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房屋先導計劃,在下個財政年度起推出三幅土地,讓發展商投標興建資助出售單位,以指定市價折扣率售予合資格人士。同時,先導計劃也鼓勵發展商申請改劃其擁有的私人土地興建資助出售單位。

     

    李家超並宣布,2026至27年度起,新落成的資助出售房屋單位面積將會「封底」,實用面積不得少於26平方米;新落成公屋的室內樓面面積也不得少於同等水平,一至二人單位除外。另外,房屋局會設專責小組,為新公營房屋項目制訂「幸福設計」指引。

     

    至於私營房屋,李家超指,按《長遠房屋策略》最新推算,本港未來十年的私營房屋需求為129,000個單位,而政府會於未來五年準備好可興建至少72,000個私營單位的土地,再加上市區重建局及其他私人發展項目,整體供應將多於估算需求。

     

    他強調,當局會從土地供應着手,提量、提速、提效、提質,建立穩定、能持續增加供應的長遠計劃,並掌握供應主導權。

     

    政府將透過修訂相關條例,簡化規劃、環境影響評估、收地、基建等程序,大幅壓縮造地時間,令生地變可建屋熟地需時減少約三分之一至一半。非大規模項目生地變熟地的時間會由最少六年減至四年;大規模項目生地變熟地需時則由13年大幅減至七年,當中的環評程序會縮短到18至24個月。

     

    行政程序也會精簡,當局將研究停車場樓面寬免安排、濕地緩衝區發展審批指引、自行核證和獨立審查安排,以及樹木移除和補種等重點課題,明年年中陸續提出具體建議。

     

    此外,屋宇署會成立專責審批組,以促進者思維加快審批大型私人住宅項目的一般建築圖則申請,以期約八成圖則可於首次或第二次呈交時獲得批准。

     

    為加快業權統一以利老舊市區重建,施政報告建議放寬申請強拍門檻,樓齡50年或以上但少於70年的私人樓宇強拍門檻由八成業權降至七成,樓齡達70年或以上者降至六成。位於非工業地帶的工廈,如樓齡達30年或以上,強拍門檻降至七成業權。政府今年內會就相關方案諮詢立法會和持份者。

     

    李家超又指,交椅洲人工島可提供1,000公頃土地,為香港發展擴容擴量。政府今年內會就人工島填海範圍、土地用途、交通基建網絡及財務安排作出建議,目標是明年開展環評程序,填海工程2025年上馬。

     

    另外,發展局將成立跨部門督導委員會,專責統籌組裝合成等高效建築的發展及精簡相關審批。委員會明年會制訂加強組件供應鏈的措施,包括為業界在北部都會區提供生產和儲存用地,促進與大灣區的協作,加快房屋供應。

  • 大灣區文物建築論壇接受報名

    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連同古物古蹟辦事處下月9日和10日舉辦大灣區文物建築高峰論壇,市民可報名參與。

     

    高峰論壇旨在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在文物建築保育、活化和教育的交流。約30名來自大灣區的官員、專家、學者和商界領袖將就文物建築保育和活化再利用的新發展、知識分享和公眾參與、文物建築保育和教育應用新科技,以及跨地域合作四個範疇分享經驗,講者的文章將結集成論文集出版。

     

    論壇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的慶祝活動之一,將於香港大會堂舉行,費用全免,名額先到先得。查詢可致電2208 4400。

  • 全力推展新界單車徑網絡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網誌介紹新界單車徑網絡最新進展。當局正為荃灣灣景花園至掃管笏段單車徑的推展方向舉辦公眾參與活動,包括安排虛擬實境單車體驗,讓巿民感受有關單車徑將來的面貌及沿途風景。

     

    她期望市民踴躍發表意見,以便土木工程拓展署盡快推展及落實此段單車徑的推展方向。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10月16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附):

     

    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及推廣新界單車徑網絡,土木工程拓展署為市民精心炮製了「CT60+ 里賞遊」活動。我很高興早前參與這個活動的起動禮,並樂見現有的單車徑及設施,能夠為巿民提供有益身心的消閒好去處。

     

    發展局致力推展新界單車徑網絡餘下的單車徑路段。今次,我邀請土拓署同事與大家分享「CT60+ 里賞遊」的活動詳情,並介紹新界單車徑網絡的最新進展。

     

    「CT60+ 里賞遊」騎單車新樂趣

     

    在「CT60+ 里賞遊」起動禮,著名單車運動員黃金寶和馬詠茹為我們作主禮嘉賓,立法會議員、海濱事務委員會代表、荃灣區區議員等亦有出席。土拓署項目統籌莊昇培介紹,「CT60+ 里賞遊」活動期間,荃灣海濱段單車徑和屯門至馬鞍山單車徑主幹線分兩階段設置15個打卡點,市民可於12月17日前用手機掃描打卡點的二維碼,收集打卡紀錄以換領禮品。市民在打卡時亦可使用擴增實境(AR)濾鏡與多個政府部門的吉祥物合照。

     

    新界單車徑網絡最後的缺環

     

    政府一直致力打造一個貫通新界東西的單車徑網絡,整個網絡全長約82公里。莊昇培表示,其中長約60公里、由屯門至馬鞍山的主幹線已經貫通。至於長約22公里的荃灣至屯門單車徑主幹線,其中2.3公里的荃灣海濱段已於2021年開通;而長約三公里、由屯門至掃管笏段的單車徑,如明年獲立法會撥款,將按計劃優先推展。餘下有待推展的部分,是長約17公里的荃灣灣景花園至掃管笏段,亦是新界單車徑網絡最後的缺環。

     

    部分單車徑環境限制比較複雜

     

    土拓署工程師張旭表示,荃灣灣景花園至掃管笏段單車徑的環境限制比較複雜,工程難度亦較新界其他單車徑路段高,例如沿途青山公路兩旁的可用空間有限,又有陡峭的斜坡,因此部分單車徑會以臨海單車橋、隧道或護土牆方式建造。

     

    加設行人路和休息處

     

    張旭又稱,有關臨海方案可減少工程對青山公路的影響,亦提供契機在合適位置加設行人路和休息處,讓行人及騎單車人士均可享受沿途優美的海岸風景。單車徑沿途亦有特色景點,例如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白樓。我們期望透過這段單車徑來加強沿途景點之間的暢達性。

     

    與深井居民齊創優質公共空間

     

    此外,土拓署希望透過在深井建造的單車徑提升周邊社區的環境,故提出了深井新海濱長廊的構思,以填海方式擴闊該區的活動空間,既可貫通單車徑,亦能提供其他消閒、康樂或社區設施。

     

    土拓署現正為荃灣灣景花園至掃管笏段單車徑的推展方向舉辦公眾參與活動,當中會就擬議深井海濱長廊的構思舉辦工作坊,了解當區街坊的需要和收集民間意見,讓大家擔當地方營造者的角色,共同創造一個優質的公共空間。在公眾參與活動期間,土拓署會在不同地點舉行巡迴展覽,並安排虛擬實境(VR)單車體驗,讓巿民感受一下有關單車徑將來的面貌及沿途風景。有關工程設計和公眾參與活動的詳情,歡迎大家瀏覽項目網頁

     

    我期望大家踴躍發表對荃灣灣景花園至掃管笏段單車徑的意見,以便土拓署盡快推展及落實此段單車徑的推展方向,以貫通整個82公里新界單車徑網絡,供市民作消閒和康樂用途,以提高市民的生活質素。

  • 善用香港出行易規劃郊遊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撰文指,不少市民會到訪各區行山徑和郊外,運輸署已連同營辦商加強個別郊遊熱點公共交通服務。

     

    踏入10月,秋高氣爽,是行山、郊遊的好季節,市民計劃郊遊時不妨多選用公共交通,同時使用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搜尋路線、預計行程時間和交通費用。

     

    以下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10月1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本周初,香港世界桌球大師賽成為全城熱話。傅家俊的表現固然振奮人心,教人津津樂道。冠軍奧蘇利雲在賽後接受傳媒訪問的一席話,亦令我感受甚深。

     

    據報道,他逗留香港作賽期間,抽空到過金督馳馬徑、西貢萬宜水庫及尖沙咀海旁跑步。在英國,要四小時路程才欣賞到的郊野景色,在香港只需20分鐘便可到達。因為這一點,他甚至笑言可以長居香港。

     

    我知道不少居港的外籍人士或旅客都非常享受香港多姿多采的生活模式---繁華鬧市應有盡有,若想遠離煩囂,不管你身在何處,亦總有便捷的交通助你在短時間置身青山綠水。這一點,實在沒有多少國際大城市可以媲美。

     

    近年,不少市民都越來越喜歡於假日到各區行山徑及郊外親親大自然、訪尋不同的隱世打卡熱點。為方便市民出行,運輸署連同各公共運輸服務營辦商已加強個別郊遊熱點的公共交通服務,更特別在假日加強專線小巴服務,接載乘客到萬宜水庫東壩等較偏遠的郊遊熱點。此外,運輸署正與巴士公司協調,於今年年底前逢周末及假日增設由大埔及荃灣往返北潭涌的巴士服務。

     

    其他贏盡市民「Like」的郊遊熱點亦有完善的公共運輸服務(部分路線只於每星期指定日子提供服務),例如:

     

    ・大欖涌水塘內的千島湖---到屯門乘坐港鐵巴士第K51A或K53號線、新界專線小巴第43號線;或經屯門公路轉車站乘坐九巴第252號線。

     

    ・鳳凰山、大東山---到東涌乘坐嶼巴第11號線、11R號線、 23號線或3M號線。

     

    ・新娘潭及烏蛟騰---到大埔乘坐九巴第275R號線或新界專線小巴第20R號線。

     

    ・荔枝窩---到馬料水乘坐馬料水---荔枝窩街渡渡輪;到三門仔或大水坑乘坐三門仔---大水坑/荔枝窩/吉澳/鴨洲街渡渡輪;到大埔乘坐九巴第275R號線或新界專線小巴第20R號線(在烏蛟騰下車後,沿山徑遠足前往);或到粉嶺乘坐新界專線小巴第56K號線(在鹿頸下車後,沿山徑遠足前往)。

     

    ・萬宜水庫東壩---到北潭涌乘坐新界專線小巴第9A號線;或到西貢乘坐九巴94號巴士、新界專線小巴第7號或9號線往北潭涌;亦可由鑽石山出發,乘坐九巴第96R號線往北潭涌;由沙田出發,則可乘坐九巴第289R號線往北潭涌(由北潭涌沿大網仔路、西貢萬宜路前往目的地)。

     

    ・龍脊、鶴咀及石澳---到筲箕灣乘坐新巴第 9 號線。

     

    踏入10月,秋高氣爽,正是行山、郊遊的好季節。大家計劃郊遊之時,不妨多選用公共交通,同時可以使用運輸署的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輕鬆搜尋不同的路線、預計行程的時間及交通費用,及獲取即時交通消息,慳多些時間又減省些煩惱,自然可以更享受郊遊的樂趣!

  • 第三季批20宗契約修訂個案

    地政總署公布,土地註冊處第三季註冊20宗契約修訂、三宗換地,其中七宗不涉及補地價;土地交易所得的地價收入總額約為20.29億元。

     

    23宗土地交易中,七宗位於港島、七宗位於九龍、九宗位於新界,不包括小型屋宇個案。

     

    季內有三個地段以私人協約方式批出,兩幅位於油塘和粉嶺,批予房屋委員會發展公營房屋;一幅位於古洞,批予房屋協會作公共租住單位和資助出售房屋單位之用。 

  • 安達臣道商業地招標出售

    地政總署公布,2022至23年度賣地計劃內觀塘安達臣道對出商業地下周五招標出售,下月18日截標。

     

    地皮為測量約份第3約地段第1077號,佔地約5,330平方米,指定作非工業用途,但不包括住宅、辦公室、酒店、倉庫和加油站,樓面面積須介乎6,148平方米至10,246平方米。

     

    賣地文件下周五上載至地政總署網頁

  • 前深水埗配水庫增設自助導賞遊

    水務署宣布,前深水埗配水庫本月31日起每日增設三節自助導賞遊時段,每節一小時、名額50個,費用全免。現時每日三團導賞團的安排維持不變。

     

    市民下周一上午9時起可登入前深水埗配水庫自助導賞遊專頁預約本月31日至下月30日的自助遊。下月起,自助遊預約系統於每月首個工作日上午9時開始顯示未來兩個月可接受預約的參觀時段。

     

    配水庫景點設二維碼,參觀者掃描即可收聽語音導賞了解配水庫的內外設計、建築結構和九龍食水供應系統發展歷史等資訊。導賞語音檔也可在自助遊專頁下載。

     

    新增自助遊後,配水庫每日可接待訪客人數預計由現時約80人增至230人。截至上月底,導賞團已接待約8,900參觀人次。

  • 發展自動泊車 增加車位供應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撰文指,發展自動泊車可增加私家車泊車位供應,政府積極在合適的短期租約停車場和工務工程項目中推行自動泊車系統,繼荃灣和大埔後,將軍澳、新蒲崗的自動泊車系統工程項目將於2025和2026年完成,深水埗和柴灣項目也會盡快向立法會提交撥款申請。

     

    以下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10月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不時有人向我反映個別地區泊車位不足的情況,我自己亦是一名車主,當然有親身體會。然而,香港的土地資源彌足珍貴,必須妥善規劃作不同用途,以配合社會和經濟發展。

     

    一向以來,政府的運輸政策是鼓勵市民盡量善用公共交通。香港的公共交通網絡完善,以高效便捷聞名於世,每天約有九成出行人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但亦有部分市民基於不同原因選擇以私家車代步。政府一直設法在整體發展容許的情況下,提供適量私家車泊車位。隨着科技進步,發展自動泊車是我們其中一個發展方向,以增加私家車泊車位的供應。

     

    自動泊車系統一般配置快速升降機和旋轉移動台等機械裝備運送汽車。相對傳統停車場,自動泊車系統一般可以在相同大小空間增加三成至一倍泊車位數目。

     

    政府一直積極在合適的短期租約停車場及工務工程項目中推行自動泊車系統。首個政府推展的自動泊車系統項目位於荃灣海盛路的短期租約用地,已於去年11月投入服務,推出以來使用率極高。第二個項目位於大埔白石角短期租約用地,預計於今年內投入服務。

     

    至於提供自動泊車系統的工務工程項目,運輸署亦已物色了不同地點,有關地點的自動泊車系統將會較短期租約停車場內的更具規模,並會採用不同款式的自動泊車系統,包括立體型、圓筒型及高塔型,預計會由智能系統控制,提供自動尋找泊車位置和存取汽車的功能。這些自動泊車系統將分別位於將軍澳、新蒲崗、深水埗及柴灣。前兩者預計分別於2025及2026年完成,至於後面兩個項目,我們會盡快向立法會提交撥款申請。

     

    私營停車場方面,運輸署已就使用自動泊車系統諮詢持份者,取得不少寶貴意見。運輸署會適時與持份者分享推展自動泊車系統項目的經驗,並會與相關部門研究如何優化在私營停車場使用自動泊車系統的申請程序。

     

    我們會繼續按照一地多用的原則,在合適的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和公共休憩用地項目中加設公眾泊車位。我們正積極推進約20個項目,合共提供額外約5,100個泊車位。而在推展個別鐵路、市區重建和新發展項目時,政府亦會研究在適當地點增建泊車轉乘設施。在推展鐵路項目時,政府亦會要求港鐵公司評估車站與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接駁及轉乘安排,並在個別條件合適的鐵路項目,要求港鐵公司研究泊車轉乘設施的方案,便利市民使用公共交通。

  • 第三季批八份預售樓花同意書

    地政總署第三季批出八份住宅項目預售樓花同意書,涉及5,578個住宅單位。

     

    八份同意書包含六個住宅項目,三個位於粉嶺、元朗和屯門,共涉2,760個單位,預計明年落成;一個啟德項目有1,017個單位,預計2024年落成;兩個項目位於啟德和元朗,1,801個單位預計2025年落成。

     

    截至9月底,有待核准的住宅項目預售樓花同意書申請共43份,涉及20,885個單位;有待核准的非住宅項目預售樓花同意書申請則有五份。

     

    此外,該署正處理七份共涉及5,094個住宅單位和三個非住宅單位的轉讓同意書申請。

  • 第 18 頁,共 7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