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基建與物流

  • 提升街道景觀 為家園添色彩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撰文指,配合香港特區慶祝成立25周年,路政署今年特別在市區重點區域的天橋和隧道引入更多色彩設計,並美化多個地區的燈柱。他歡迎市民就美化天橋和隧道提出建議。

     

    以下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9月24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隨着下星期一起放寬檢疫限制安排,我們預期會有更多旅客到香港。過往有調查顯示,香港便捷和高效的交通設施,深受旅客好評。我有信心他們重臨香港之時,亦會有同樣,甚至更好的印象。

     

    令香港的交通運輸更暢通和便利是我為自己訂立的工作目標之一。然而,除了致力令到香港對內和對外的交通更便捷之外,我和同事亦努力為市民打造更舒適和優美的步行環境,既推動步行成為可持續的出行模式,鼓勵市民實踐健康生活,亦有助美化公共空間和市容,塑造更具特色的城市面貌。

     

    為行人通道加建上蓋

     

    除了一些傳統的街道改善措施,例如擴闊行人路、增設行人過路處等,運輸署亦邀請了區議會建議為合適的行人通道加建上蓋,為市民遮光擋雨。位於北區、西貢、九龍城、屯門及元朗的五個項目已經完成,預計明年內可陸續完成另外七個地區的同類工程。

     

    另外,路政署正積極策劃為各條通往公立醫院的主要行人通道加建上蓋。其中四條連接公立醫院的行人通道(包括九龍灣香港兒童醫院、灣仔鄧肇堅醫院、九龍城香港眼科醫院和屯門醫院)預計可於今年年底開始陸續動工,並於2024年起分批完成加建上蓋工程。

     

    美化街道隧道和天橋

     

    路政署由2017年起配合天橋和隧道的保養和翻新工程,選擇一些人流較高,位置較顯眼的天橋或隧道進行美化工程,為牆身添上圖案或色彩,多年來已為接近300條天橋和隧道添上新裝。每個地區都有屬於自己的設計主題,呼應當區的環境,匠心獨運,各具巧妙之處。

     

    為配合香港特別行政區慶祝成立25周年,路政署今年亦特別在市區重點區域的天橋和隧道,引入更多色彩設計,同時為多個地區的燈柱進行美化工程。有關路政署為天橋和隧道進行美化工程的設計主題,可參閱路政署的街道景觀優化刊物「街景.誌」。

     

    我希望這些美化工程,日後可以成為香港的地標之一,猶如希臘小島的白色小屋,令市民和旅客在香港「行街」的樂趣,提升到另一層次。如果你對美化天橋和隧道有任何提議,亦不妨向我們提出(電郵地址:enquiry@tlb.gov.hk),讓我們同心合力,提升街道景觀,為香港這個家帶來更多活力和色彩,加強歸屬感。

  • 葵涌非工業用地招標出售

    地政總署公布,2022至23年度賣地計劃內一幅葵涌非工業用地下周五招標出售,11月11日截標。

     

    地皮為葵涌市地段第515號,佔地約3,880平方米,指定作非工業用途,但不包括倉庫、酒店及加油站,最低樓面面積為16,494平方米。作私人住宅用途的最高樓面面積為23,280平方米;作非工業用途的最高樓面面積則按照賣地條件中的相關特別條件計算。

     

    賣地文件下周五上載至地政總署網頁。 

  • 小蠔灣車廠用地發展項目達成協議

    發展局公布,政府與港鐵公司就小蠔灣車廠用地房屋發展項目原址換地及擬議小蠔灣鐵路站達成協議,標誌發展項目步入建造階段,全面落成後將提供約20,000個公私營房屋單位。

     

    小蠔灣車廠佔地約30公頃,是東涌線沿線大型鐵路維修車廠。2020年施政報告公布用地完成改劃並具潛力提供約20,000個單位,當中約一半是資助出售房屋。政府的願景是透過周全規劃,善用車廠用地建設具公私營房屋、商場、社區設施和海濱長廊的新社區。為配合有關發展,港鐵公司會在東涌線加設小蠔灣鐵路站。

     

    發展局指,政府與港鐵公司一直全力推進項目,同步進行不同發展程序,包括制訂發展藍圖以取得規劃許可、道路工程和鐵路項目刊憲、詳細工程設計,以及處理發展所需原址換地和小蠔灣鐵路站項目協議。經過兩年努力,項目籌劃工作接近完成,地政總署與港鐵短期內會正式簽立原址換地土地文書,港鐵將安排首批發展項目於本財政年度盡早招標。

     

    發展小蠔灣車廠用地涉及港鐵公司原地改動車廠布局以加建上蓋興建私營住宅樓宇及相關設施,並適時把公營房屋地塊交付房屋委員會建造公營住宅樓宇。車廠改建及上蓋發展將同步進行,過程中須確保鐵路運作不受影響,工程相當具挑戰性。

     

    因應車廠將分階段改建,房屋發展項目分四期落成,第一期合共約6,000個公私營房屋單位預計2030年至2032年間陸續落成入伙。新鐵路站預計於2030年建成及啓用,以配合首批居民遷入。

     

    批予港鐵公司的原有小蠔灣車廠用地地契條款只容許土地作鐵路維修車廠,加入住宅等相關用途涉及契約修訂。港鐵申請以原址換地方式,即交回及重批土地進行契約修訂,並須按市值向政府補地價,金額按照一般契約修訂的既定機制評估,釐訂時考慮修契前後用途及發展所需成本。

     

    運輸及物流局與港鐵公司簽訂項目協議,以擁有權模式推展擬議小蠔灣鐵路站,港鐵須負責鐵路站的財務、設計、建造、營運和維修保養。

     

    港鐵公司已接納地政總署就原址換地發出具約束力的基本條款建議書,預計數月內完成簽立契約修訂文件手續,待有關文件於土地註冊處註冊,土地交易紀錄將上載該署網頁供公眾查閱。

     

    發展局表示,小蠔灣車廠用地發展項目體現政府開拓土地決心。當局會繼續透過多管齊下措施,從不同來源物色土地以增加土地房屋供應。

  • 房署致力提升屋邨環境衞生

    房屋署上月起在193個公共屋邨推行加強版清潔大行動,全力配合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所訂工作路向,強化公共屋邨清潔工作,並重點處理衞生黑點、加強宣傳教育和巡查,締造美好居住環境。

     

    該署加大屋邨日常清潔的力度,包括加強屋邨通道、垃圾站、公廁、遊樂場、康樂設施,以及人流密集公共地方的清潔工作。房屋委員會轄下街市也進行深層清潔消毒。

     

    此外,房屋署也在個別衞生黑點額外進行約2,000次清潔工作,並在個別雜物站增加逾580次夾車服務,加快清理棄置雜物。部門人員會繼續每日巡視,並與相關部門、業主、商鋪租戶等持份者進行聯合清潔行動。

      

    房屋署會透過《屋邨通訊》、房屋資訊頻道、社交媒體、海報、宣傳單張等不同渠道呼籲居民和商戶妥善處理垃圾和雜物,並積極參與該署的清潔行動,保持屋邨清潔衞生。

  • 7月批出23份建築圖則

    屋宇署7月批出23份建築圖則,港島六份、九龍八份、新界九份,包括16項住宅及商住發展、兩項商業發展、三項工廠及工業發展、兩項社區服務發展。

     

    獲准動工的建築工程項目九個,完成後可提供住宅樓面面積6,050平方米,涉及164個單位,非住宅用途面積4,134平方米。

     

    另外,該署接獲十個建築項目的上蓋工程動工通知。

     

    月內發出17份入伙紙,港島五份、九龍五份、新界七份,涉及住宅樓面面積64,707平方米,共1,131個單位,非住宅用途面積157,830平方米。

  • 新一期綠置居下周四接受申請

    房屋委員會推出新一期綠置居計劃,以市值四一折推售粉嶺清濤苑、油塘高宏苑、馬鞍山錦柏苑共4,693個單位,下周四至下月12日接受合資格人士申請。表格明日起派發。

     

    粉嶺清濤苑提供776個單位,實用面積約25.7至41.5平方米;油塘高宏苑2,021個單位,實用面積約17.2至45.4平方米;馬鞍山錦柏苑1,896個單位,實用面積約17.1至43.9平方米。

     

    按現行定價機制,綠置居單位的折扣率較上一次居屋銷售計劃高10%。按居屋2022的最終折扣率49%計算,綠置居新單位的售價為市值折減59%。

     

    申請表、申請須知和售樓資料簡介明日起在觀塘建生廣場1樓房委會綠置居售樓處、樂富房委會客戶服務中心、房委會轄下各屋邨辦事處及分區租約事務管理處、香港房屋協會轄下各出租屋邨辦事處、民政事務總署民政諮詢中心派發,也可從網頁下載。

     

    選樓期開始前七日起,售樓處有售樓說明書和價單供公眾索取,並上載至前述網頁。

     

    綠置居攪珠預計於第四季舉行,明年第一季開始按申請類別優先次序邀請合資格申請者選樓。

     

    查詢可致電銷售熱線2712 8000。

  • 港鐵票價調整機制檢討諮詢公眾

    政府檢討港鐵公司票價調整機制,今日展開三個月公眾諮詢。

     

    2007年12月兩鐵合併後,票價調整機制每五年檢討一次。首次票價調整機制檢討結果2013年公布,第二次檢討原定2018年完成,港鐵公司應政府要求提前在2017年完成。當局正與港鐵進行新一輪票價調整機制檢討,以期明年第一季完成並落實。

     

    運輸及物流局表示,政府希望尋求可行與務實方案,使票價調整機制能維持港鐵作為上市公司的財政穩健情況,以便配合社會發展需要推展鐵路項目,並能應付日益增加的鐵路系統保養維修開支,同時充分回應市民對票價調整的關注。

     

    意見可傳真至2802 2679、郵寄至九龍油麻地海庭道11號西九龍政府合署南座16樓運輸署巴士及鐵路科,或以電郵提交,12月19日截止。諮詢文件可在運輸及物流局網站下載。

  • 促進各界合作 共建優質公共空間

    建築署舉辦為期一年的改善香港公共空間設計項目,包括實地考察、文獻探討和工作坊,壓軸活動是由16位香港及國際專家分享案例和意見的大型研討會。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網誌分享活動成果,又表示當局會持開放思維檢視公共空間政策並推動各界合作,為市民塑造優質的生活環境和宜居的社區。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9月1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附短片):

     

    香港高度城市化,樓宇及人口密集,我們明白市民渴望優質及暢通易達的公共空間。為此,發展局轄下建築署舉辦了一個為期一年的改善香港公共空間設計項目,探討如何設計一個符合大眾需要、具創意及可持續發展的公共空間。今次,我邀請建築署同事為大家介紹項目的詳情,而設計思維顧問亦會分享項目的成果。

     

    為期一年的大型項目

     

    建築署舉行名為「空間大可能!公共空間設計可能」的大型項目,聚焦探討六種公共空間的設計,包括休憩處、公園、遊樂場、海濱長廊等。項目分兩階段進行:首階段活動於去年10月至今年1月進行,包括實地考察、文獻探討及工作坊;第二階段於今年8月中至9月初進行,設有工作坊和大型研討會。

     

    壓軸研討會圓滿舉行

     

    日前,建築署在九龍灣零碳天地成功舉辦了整個項目的壓軸活動---「空間大可能!公共空間設計研討會」。建築署總工程策劃經理鄞俊旭表示,研討會邀請了16位香港及國際專家分享案例和意見,探討如何以創新思維來設計公共空間,超過350人在現場及線上觀看。

     

    本地及國際專家分享經驗

     

    研討會上,本地創作室與學者分享他們帶領逾千位兒童參與設計公共空間的經驗;本地藝術團體介紹他們如何利用觀塘繞道下的空置用地推廣創意藝術文化;跨國建築公司的代表亦講解他們如何把亞洲的經驗應用到其他國際城市的項目上;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的代表則分享其跨界別合作,還有來自北京、紐約、墨爾本的建築師及專家探討公共空間的發展路向。我相信是次研討會為各地專家提供交流的平台,分享最佳作業方式,亦讓本地業界汲取經驗,擴闊視野。

     

    逾300人參加工作坊

     

    另外,一系列的工作坊吸引逾300位政府及非政府機構代表、學者,以及不同界別人士參與。參加者在本地及國際專家的引導下,模擬參與公共空間項目的構思、設計、採購、使用,以至後期跟進,以認識建設公共空間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項目團隊亦邀請了逾百位市民透過街頭投票表達對公共空間的想法及願景。

     

    為香港度身訂造工具及指南

     

    鄞俊旭表示,在整個跨部門及跨界別的活動中,建築署邀請了其他部門同事、公共空間使用者、設計及管理專才、企業、非政府組織等,一起探討如何改善香港公共空間設計。項目團隊收集了他們對使用及管理公共空間的意見,並參考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優質公共開放空間的標準,度身訂造一套專為更新及建造未來公共空間的設計工具,包括「空間大可能!設計思維工具包」及「空間大可能!設計指南」,為香港可持續發展的公共空間提供設計方向及多個可能。

     

    項目團隊正編寫有關的工具包和指南,完成後將會上載到建築署網站,讓公眾免費下載。設計思維顧問林美華表示,香港現時有不少公共空間需要翻新及提升設施,項目團隊希望設計指南及工具包令每位持份者均有一套簡易及快速的工具,讓他們成為公共空間的設計師。我們期待這兩套設計工具在未來公共空間發展項目中,廣泛應用及實踐。

     

    要提升我們城市的宜居度,優質的公共空間實屬都市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會繼續秉持開放的思維,檢視有關公共空間的現行政策、指引、功能、設計、管理等,為市民塑造一個優質的生活環境及宜居的社區。政府會擔當促進者的角色,推動各界合作及共同努力,使我們的公共空間不僅具備其功能性,並廣受普羅大眾歡迎。

  • 成立專組檢討樹木管理工作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政府高度關注何文田巴富街塌樹事件,會成立由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領導的專組,檢討現行樹木管理指引和執行安排。此外,當局已要求負責管理樹木的九個部門即時巡查和覆檢路旁的鳳凰木。

     

    甯漢豪今日出席一項活動後向傳媒說,倒塌的鳳凰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發展局已要求該署為巴富街沿路其他樹木作緊急覆檢,並盡快調查塌樹事故,下月初提交報告。

     

    由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領導的專組會檢視樹木管理指引和執行安排,包括樹木檢查方法、就生長情況欠佳樹木的跟進工作等,預期年底提出改善建議。

     

    現時共有九個政府部門負責管理樹木,局方也要求各部門本月底前完成巡視和覆檢轄下逾萬棵位處路旁的鳳凰木,其後再檢視路旁其他品種的大樹。

  • 研調整航班應付外遊需求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因應近期外遊的市民增多,政府正與航空公司和機場管理局商討調整飛機航班,以滿足乘客需要。他認為要循序漸進提升航空服務,以免機場運作因航班突然增加而出現混亂。

     

    林世雄今日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時說,政府上周六起放寬機組人員的檢疫要求,對航空公司人手安排大有幫助。然而,不少航空公司仍要招聘機組人員和機師,才能回復原有運力,當局會繼續與航空公司研究解決方法。

     

    另外,就早前有指定檢疫酒店的士違規載客,林世雄表示,該名司機已被禁止繼續參與有關服務。他又說,政府一直嚴格監管指定檢疫酒店的士服務,運輸署也會抽查司機,確保服務令人滿意。

  • 徹查何文田巴富街塌樹事件

    就傳媒查詢今日上午何文田巴富街的樹木倒塌事件,發展局表示,轄下樹木管理辦事處高度關注事件,已要求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徹底調查塌樹原因,並最遲於下月初完成。

     

    涉事鳳凰木由康文署護養,位於巴富街6號對開行人路上,高約9.5米,並非古樹名木。該署人員一直留意該樹的生長情況,並進行修剪和疏枝等適當護理。部門最近一次在4月22日檢查該樹,當時其枝幹、主幹和樹根表面都沒有腐爛跡象。

     

    至於由康文署管理、在巴富街的其餘34棵樹,經該署樹木組人員初步檢查後,暫未發現生長情況有異樣。

     

    發展局樹木辦已要求康文署詳細檢查附近樹木的健康和結構狀況。當康文署完成塌樹報告後,樹木辦會因應有關報告作適當跟進。

     

    此外,樹木辦已要求所有樹木保養部門覆檢轄下路旁相對大型的鳳凰木,保障公眾安全。

  • 善用科技加強工地安全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政府調查秀茂坪地盤意外的同時,會檢視如何提升建築地盤的系統性設置,善用科技改善工地安全,又會與建造業議會開辦研討和分享會,提醒業界安全要點。

     

    甯漢豪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要提升地盤安全,利用科技是不二之選,且已在工務工程試行,效果不俗。當局期望明年年初在某一規模的工務工程全面採用安全智慧系統。

     

    私人地盤方面,甯漢豪指,政府會與建造業議會合作,由議會物色更多系統樣板或樣式供業界參考,再由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業界採購和安裝系統,相關工作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

  • 第 20 頁,共 7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