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基建與物流

  • 海事處接獲珍寶海鮮舫事件報告

    就傳媒查詢有關珍寶海鮮舫事宜,海事處表示,今日收到船東經其代理人提交的書面報告,據船東提供資料,目前珍寶海鮮舫和遠洋拖船「JAEWON 9」仍在西沙群島一帶水域海面,船東會繼續跟進處理。

     

    海事處表示,在傳媒報道珍寶海鮮舫沉沒的消息前,部門並未接獲船東通知,在得悉有關報道後,已立即要求船東提交書面報告。

     

    根據有關資料,珍寶海鮮舫本月18日晚上,被「JAEWON 9」拖航至南中國海西沙群島水域時,因遇上惡劣天氣而傾覆。

  • 政府正檢視騎單車佩戴頭盔要求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因應單車意外的上升趨勢,運輸署正全面檢視騎單車人士佩戴單車頭盔的要求,並諮詢業界、持份者和立法會議員的意見。

     

    陳帆今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回答林哲玄議員的提問時說,在運輸署和各相關持份者的努力下,2017年至19年涉及單車的意外宗數由1,917宗下降至1,738宗,但數字由2020年回升,去年增至2,994宗。

     

    他指,現時香港未有強制騎單車人士佩戴單車頭盔,政府注意到其他地方就佩戴頭盔的要求各有不同。運輸署正全面檢視相關要求,考慮因素包括強制要求騎單車人士佩戴頭盔的地點、適用人士年齡、其他地方的做法等。

     

    政府會以增加對騎單車人士的安全保障為目標,積極考慮通過修訂相關法例,規管騎單車人士佩戴單車頭盔。

     

    運輸署今年4月至5月就應否強制佩戴單車頭盔諮詢單車會、汽車會、駕駛中心、運輸物流業界、醫學團體、共享單車營辦商、外賣速遞營辦商意見。該署正整理和分析意見,並計劃於下月舉行的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會議諮詢議員意見。

     

    他又指,運輸署會連同相關部門和持份者繼續加強單車安全的宣傳和教育活動,減少意外發生。

  • 黃偉綸:努力在市區覓建屋機會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政府仍努力在九龍城和黃大仙西北部範圍尋找機會提供新的公營房屋,並積極推展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的重建項目作高密度房屋發展。

     

    黃偉綸今日在立法會會議回答楊永杰議員提問時說,香港未來的公營房屋新供應主要來自個別新發展區、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等大型項目,但政府仍會努力在九龍城和黃大仙西北部範圍尋找機會提供新的公營房屋。

     

    他指,該兩區未來五年的房屋供應約有16,000個單位,其中12,200個公營房屋單位來自啟德發展區新開發的土地。

     

    此外,當局也積極推展三個位於市區並適合作高密度房屋發展的寮屋區,即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這三個重建項目目前進展理想,估計共可提供約8,700個公營房屋單位,由2029年起分階段落成。

     

    另一方面,市區重建局會在適當的重建項目提供具津貼成分的港人首次置業單位,其發展項目煥然懿居便提供近500個首置單位,而毗鄰的重建項目也訂為另一個首置項目,可提供約260個首置單位,預計在2023至24年度推出。

     

    就土瓜灣13街和九龍城區重建,黃偉綸表示,市建局正審視多方面因素,並會作通盤考慮。基於市場敏感性和保密原則,市建局只會在啟動個別具體項目時,透過刊憲等方式對外公布項目細節。

     

    黃偉綸指,除九龍城,市建局也在黃大仙進行某些項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物色一些市區更新機會。

  • 政府關注中電電纜意外事件

    政府非常關注昨晚中華電力的電纜意外事件,政府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已啟動,各政府部門積極應變,盡力維持治安、醫療和其他緊急服務,並協助有需要居民。

     

    政府表示明白在酷熱天氣下發生停電事故,為市民帶來很大影響,對此深感抱歉,並呼籲受影響居民忍耐,中電正全力搶修,以期盡快恢復供電。

     

    政府強調,今次屬個別事件,令個別地區的供電系統受到影響,本港整體的電網和供電情況維持正常。

     

    政府會要求中電詳細調查今次事件,找出事故發生的經過和成因,並須提交報告,以期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此外,天水圍14間學校及幼稚園受停電影響而需今日停課,有關學校會安排人手,照顧可能返抵學校的學生。

  • 灣仔非工業用地逾19億批出

    地政總署公布,灣仔皇后大道東非工業用地以19億6,216萬元批予太古地產旗下的Achieve Bright,批租期為50年。

     

    地皮位於內地段第9061號,地盤佔地約1,226.6平方米,指定作非工業用途,但不包括倉庫、酒店和加油站,樓面面積介乎6,477平方米至10,794平方米。

  • 過渡性房屋單位料年內添約千七個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現時逾5,2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已投入服務,料年內再有約1,700個單位落成。計及來年和預計2024年落成的單位,加上正在研究的單位,總數已逾21,000個。

     

    她表示,去年10月發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曾承諾將過渡性房屋單位由15,000個增加至20,000個,短短大半年間已達到目標,令人鼓舞。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6月20日在元朗過渡性房屋項目博愛江夏圍村參觀及住戶探訪活動的演辭:

     

    林群主席(博愛醫院董事局主席)、Martin(恒基兆業地產集團主席李家誠)、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還記得去年3月,我和各位一起出席博愛江夏圍村的動土禮,見證這裏將建設成為一個全新小社區的歷程啟動。這項目分兩期工程完成,完成後是可以提供約2,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供約6,000人居住的大型屋村,也是目前為止全港規模最大的過渡性房屋項目。

     

    博愛醫院負責統籌興建這個項目,並為入住家庭帶來「一條龍」社區服務,包括中西醫和牙科、適合老中青不同年齡層的社會服務,以至無障礙接送、超級市場、社區飯堂等,一應俱全。而博愛醫院在規劃設計時,也特別加強綠化和村內的空間感,並在運輸及房屋局協助下,在這裏增設小巴和巴士路線。博愛醫院同時計劃另外開設屋村巴士,來往錦上路和元朗西鐵站,方便居民上班、上學。

     

    在香港面對嚴峻的第五波疫情時,博愛醫院與特區政府同心抗疫,將正在全速進行工程的過渡性房屋轉作社區隔離設施,為提升香港的抗疫能力提供重要貢獻。我在此衷心感謝博愛醫院支持特區政府抗疫工作,並在我們交還單位後,迅速還原博愛江夏圍村第一期過渡性房屋,讓首批居民盡快入住。

     

    博愛江夏圍村的出現,為這個社區注入了新動力,但這裏的舊貌,亦不會湮沒在發展的洪流中。江夏圍本身是一棟有近90年歷史的客家大宅,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僑鄉大屋,本身亦是一個獲政府評級的三級歷史建築。香港日佔時期後,因附近警署被破壞,大宅曾被借用作為八鄉警崗,歷史元素非常豐富。借出土地的恒地,復修了江夏圍大宅及池塘、保育大宅內的舊物,又搜集了有關這裏的舊報章、舊照片,以至居民的口述歷史等,盡力保留和重塑這座大宅的歷史面貌。

     

    博愛江夏圍村第一期是我任內第七個見證居民入伙的過渡性房屋項目 ,而我見證第一個入伙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南昌220,同樣是由恒地借出土地。我在此衷心感謝恒地開拓了發展商借出土地興建過渡性房屋的先河,多謝你Martin!其後不同發展商亦踴躍參與這些項目,我期望其他發展商未來會繼續支持過渡性房屋項目這項很有意義的工作。

     

    連同博愛醫院,現時已有超過30個非政府機構參與過渡性房屋發展,絕大部分都沒有建設房屋的經驗,所以林主席和博愛醫院的董事局成員不用擔心,大家都是邊做邊學的。這30多個非政府機構參與的項目現時已有逾5,200個單位投入服務,預期今年內再有約1,700個單位落成。來年我們會有11,100個單位投入服務,另再有2,400個單位預計2024年落成。加上現時正深入研究討論的約1,200個單位,單位總數已逾21,000個。在短短大半年間,已達致我去年10月發表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承諾將過渡性房屋的單位由15,000個增加至20,000個的目標,實在令人鼓舞。

     

    我在此特別要感謝運輸及房屋局和相關部門的努力和協作,特別當然是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的成員,他們一直積極牽頭和促成各項目。我也必須感謝市區重建局、房屋協會、建造商會、建造業議會和各專業學會等,大家提供的專業支援和協助,讓這項由本屆政府提倡的過渡性房屋措施取得今天驕人的成就。不過顧名思義,過渡性房屋是過渡的,是短暫的,所以要真正徹底解決居民的住屋問題,仍須加快興建公營房屋。

     

    今日距離我們任期屆滿還有十日,是我和運輸及房屋局陳帆局長最後一次一同出席的公開活動,我想藉此機會表揚陳局長,他在任內真的竭盡所能,任勞任怨。近日社會支持以及立法會如此順利通過將運輸及房屋局分拆為兩個局,一個是運輸及物流局,一個是房屋局,足證陳帆局長其實在過去五年是一人肩負着兩個局長的職位,我們為他鼓掌!當然,一如其他工作,我們不是單打獨鬥的,陳局長背後都有一支很用心的隊伍。

     

    最後,我知道這裏的第二期工程正在全速進行;博愛醫院的另一個位於打鼓嶺的過渡性房屋項目亦如火如荼進行設計。我希望博愛醫院與恒地能繼續砥礪前行,持續協助改善基層家庭的生活。我在此祝願所有遷入博愛江夏圍村的居民,能享受這裏的寬敞空間及歷史氛圍,以及由博愛醫院提供各項非常切身的服務;亦祝願在座各位身體健康、事事順利。

  • 過渡性房屋為基層提供適切居所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現屆政府非常努力加大力度興建公屋,但始終需要時間,在公營房屋供應短期未到位時,必須從其他方面為基層市民提供適切居所,他感謝商界和志願機構建造過渡性房屋。

     

    陳帆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歷屆以至現屆政府都將解決房屋土地問題視為重中之重的責任。在公營房屋供應方面,現屆政府做了相當多工作,至今物色到的土地足以興建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能滿足未來十年的需求。不過,興建房屋需時,政府須為基層市民,尤其是輪候公屋多時和居住環境惡劣的家庭提供適切居所。

     

    陳帆感謝商界和志願機構短時間內為市民建造過渡性房屋,例如博愛醫院的博愛江夏圍村。他說,至今政府找到的土地和獲撥款興建的過渡性房屋,已可提供逾二萬個單位。 

  • 油街實現全新藝術空間盡顯心思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在網誌介紹北角油街實現的全新藝術空間。他指,建築署團隊在項目的空間規劃、物料選材方面均費盡心思,令該處成為獨特地標,吸引區內上班族和遊人參觀、散步或休息。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6月1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附短片):

     

    北角油街實現的全新藝術空間早前向公眾開放,大家除了欣賞到已活化為藝術空間的二級歷史建築,還可到訪全新興建的大型戶外空間和展覽館。建築師透過建築設計和空間布局,令新舊建築互相呼應,並融合現場放置的藝術作品,以期把藝術推廣至社區層面。今次,我邀請建築署的項目設計團隊為大家詳細介紹。

     

    何謂油街實現

     

    油街實現位處一座擁有紅磚瓦頂的二級歷史建築物,它曾是前政府物料供應處員工宿舍和古物古蹟辦事處的考古貯存倉庫。政府於2013年把它活化為藝術空間,並取其地址(油街12號)的諧音,改名為油街實現。為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油街實現於2019年進行擴展計劃,與毗連逾3,000平方米的戶外空間連合,而新空間亦擁有一所兩層高的建築物(展覽館)作展覽及活動用途。

     

    擴展工程巧奪心思

     

    建築署高級建築師劉天行表示,這次擴展工程主要有三個設計理念。第一,希望把藝術元素帶入高樓林立的城市環境,讓市民有更多機會接觸藝術;第二,為密集的城市創造一片綠洲,讓人休息和有閒情逸致欣賞藝術品;第三,透過建築設計和空間配置,令新的展覽館呼應歷史建築,同時保留新建築物與空間的時代感和藝術性。

     

    空間規劃四通八達

     

    為了達到以上目標,項目設計團隊在空間規劃上也有考慮,例如展覽館和歷史建築之間設立一個庭園,並保留園內原有樹木,以保持寧靜的環境。庭園旁邊興建一個很大的廣場,廣場面向電氣道,既可擴闊整個空間,亦有利於吸引人流前往藝術空間。廣場旁邊設有一個舞台,可用作戶外影院或表演及活動空間。以上空間均四通八達,方便市民出入和到訪。

     

    此外,展覽館外圍設有一條長廊,連接城市花園和油街,讓市民更易通往海濱。展覽館旁設置的斜道,則為參觀者提供一條可欣賞所有室外展區的路線,例如參觀者進入展覽館一樓的主展廳前,可在斜道末端的平台欣賞放在長廊的展品,亦可欣賞庭園和整個歷史建築。

     

    運用不同物料營造城市綠洲

     

    我知道,項目團隊在展覽館的建築和室內設計方面亦花了不少心思。建築署建築師陳芷瑜表示,項目主要運用紅磚瓦、混凝土和玻璃物料。紅磚瓦的應用是呼應歷史建築的紅磚屋;主展廳的屋頂採用斜頂設計,除了為展覽廳提供較高的樓底,亦呼應歷史建築的斜屋頂。團隊亦特意選用與石屎森林相同的物料---混凝土,並以帶有木紋的模板製成,令混凝土的表面呈現自然木紋,回應城市綠洲的主題。

     

    展覽館兩旁採用落地玻璃,既可讓室內的參觀者看到廣場的展品、舞台的多媒體藝術和庭園的展覽,路人亦可眺望廳內展品,吸引他們進入展覽館,進一步認識藝術品,達到普及藝術的目標。

     

    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

     

    目前,油街實現為全新藝術空間開幕推出十個藝術項目,當中兩個特別為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而設,分別是以樹為主題的動力裝置---「賞森.悅木」,種植在轉盤上的龍柏樹會旋轉,營造出光影交錯的效果,引發無限想像;以及結合藝術與科技的「新域混影」,運用大型屏幕呈現翻騰巨浪和藍鯨暢泳。

     

    我欣悉近年建築署負責的不少地區項目均十分出色,油街實現的全新藝術空間現已形成一個獨特的地標,市民、區內的上班一族以及遊人可以在藝術空間上散步或休息,這些畫面都鼓勵着我和我的同事繼續以人為本,着力為市民構建更多合適可用的公共空間,塑造宜居的社區。

  • 醫院道住宅地下周五招標

    地政總署公布,2022至23年度賣地計劃內一幅位於港島醫院道的用地下周五招標出售,下月22日截標。

     

    地皮為醫院道內地段第8872號,面積約499.1平方米,指定作私人住宅用途,樓面總面積須介乎2,396至3,992.8平方米。

     

    賣地文件下周五上載至地政總署網頁

  • 政府分三步推行隧道擠塞徵費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政府就過海隧道擠塞徵費安排聽取意見和更新交通模型後,計劃於今年第四季向公眾諮詢具體方案,繼而修例落實調整過海隧道的收費方案和接收西隧的安排。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6月17日在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會議就過海隧道擠塞徵費的原則和西區海底隧道的接收安排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

     

    我們希望就過海隧道擠塞徵費的原則和西區海底隧道接收安排,徵詢委員的意見。

     

    香港地少人多,過海隧道以及周邊道路交通擠塞是個困擾本港多年的老問題。西區海底隧道的專營權將於2023年8月1日屆滿,隨後由政府接收。屆時,東隧、紅隧和西隧三條過海隧道都是政府隧道。不停車繳費系統的實施,也帶來不同時段收取不同隧道費的契機,讓我們可應用相關科技來引入擠塞徵費,同時趁此機會全面檢視所有過海隧道的收費,以期紓緩繁忙時段的交通擠塞。

     

    過海車輛數目近十年持續上升,令過海交通擠塞情況不斷惡化。現時紅隧和東隧的擠塞情況嚴重,而西隧在繁忙時間亦再沒有剩餘容量以分流紅隧和東隧過量的交通需求。市民在繁忙時間過海飽受塞車之苦,而非過海市民的出行亦受過海車龍影響。坊間有聲音期望政府在收回西隧時只調低西隧收費,但此安排只會進一步加劇現時過海隧道及周邊道路在繁忙時段的擠塞情況,相信亦非大家所樂見。

     

    擠塞徵費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在不同時段的擠塞情況收取不同隧道費,讓駕駛人士按收費變動和個人需要調整出行習慣,疏導繁忙時段的過海交通需求,紓緩過海隧道的擠塞情況。我們也希望透過調整過海隧道收費,減低過海車龍對非過海交通的影響,並鼓勵減少因不同隧道收費的差異而引致的繞道行駛。總的而言,我們希望透過實施擠塞徵費,令過海和非過海交通都得以改善。

     

    長遠而言,為了持續疏導繁忙時間的過海交通,我們亦會研究引入定期檢討及調整隧道費機制,例如更有彈性地調整收費的適用時段及調整隧道費。運輸署稍後會就現時過海交通現況和建議實施擠塞徵費的三大原則,向大家作詳細介紹。

     

    主席,我們現時提出擠塞徵費,是為了應對過海隧道以及周邊道路的交通擠塞問題,但要紓緩整體交通擠塞,需要多管齊下,包括完善鐵路和道路網絡整體布局、優化公共交通系統、善用科技、推展智慧出行等措施,令社會經濟和普羅大眾得以受惠。

     

    我們理解立法會議員、持份者和市民就推行擠塞徵費有不同意見,因此我們會採取三步走安排。第一步是就推行擬議擠塞徵費的原則聽取意見,收集新的交通數據,爭取市民及委員的支持;同時,運輸署稍後會進行市民出行習慣的研究,收集數據,分析市民出行的最新情況並更新相關交通模型,以評估不同隧道收費方案對交通的影響。第二步是制訂過海隧道費的具體方案,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就具體方案諮詢公眾。當得到社會共識,我們會進行第三步,就調整過海隧道的收費方案,連同接收西隧的安排,透過修訂法例予以落實。

     

    主席,我希望大家能藉着這次收回西隧和實施不停車繳費系統的機會,就過海隧道擠塞進行務實、客觀和理性的討論,共謀獻策,齊心協力處理這個亟需解決的民生問題。接下來我請運輸署的同事向大家作較深入的介紹。多謝主席。

     

  • 同心村過渡性房屋項目落成啟用

    設有1,800個單位的同心村過渡性房屋項目落成啟用。項目與西鐵站只有十分鐘步行距離,旁邊也設小巴站,交通方便。村內也有康樂、兒童遊樂設施、社區小廚、健康中心、綜合社會服務中心和就業支援中心等,照顧居民生活所需。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主持啟用禮時表示,相信居民入住後財政負擔得以減輕、居住面積增加,且可享用村內支援服務,提升身心健康。

     

    她又指,過去兩年,逾5,000個安全、衞生和讓居民住得有尊嚴的過渡性房屋單位已投入服務,充分證明只要民、商、官三方信念一致,便可排除萬難,解決問題。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6月16日出席同心村過渡性房屋項目啟用暨祝福禮的演辭:


    陳謳明大主教(香港聖公會教省主教長)、Donald(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董事會暨執行委員會主席李國棟醫生)、Raymond(新鴻基地產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Thomas(新鴻基地產郭氏基金董事郭炳江)、Adam(新鴻基地產執行董事郭基煇)、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正如剛才兩位朋友所說,正正是一年前的今日,我在這裏與大家共同見證同心村的動土儀式,當時這裏真是黃土一片。一年後的今天,1,8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已經順利落成,居民可以陸續入住,實在令人感恩又感動。我在此衷心恭賀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在新鴻基地產全力協助下,完成這項極具挑戰性和富有意義的艱巨任務。

     

    用艱巨任務這四個字形容同心村這個項目,其實沒有半點誇大。作為非政府機構,聖公會福利協會肩負起由規劃、興建以至營運一個可以居住數千人的小社區,本身已是殊不簡單。

     

    同心村與鄰近西鐵站只有十分鐘的步行距離,剛才我也聽說屋村旁邊亦設有小巴站,方便交通。整個小社區設計的色彩非常繽紛,身處其中,心情豁然開朗。村內各座大樓由寬敞的中央步道貫通,在不同的角落都設有休憩、康樂、兒童遊樂設施、甚至有便利士多、社區小廚、健康中心、綜合社會服務中心和就業支援中心等,照顧居民生活所需。居民入住後,除了他們的財政負擔得以減輕、居住面積有所增加外,亦可享用聖公會福利協會為他們度身訂造的支援服務,提升身心健康,同心共建一個關愛、互助、共融的小社區。

     

    今年年初,香港面對前所未見的第五波嚴峻新冠疫情,當時政府急須全方位增加社區隔離設施。聖公會福利協會義不容辭,全力配合政府「同心抗疫」,借出同心村作為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用途。疫情期間,我們充分感受到中央對香港的關愛和內地同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各區方艙迅速就位;再加上全港市民的配合,疫情得以緩和。在平衡市民對過渡性房屋的需求及最新疫情發展後,我們在4月中決定交還同心村。聖公會福利協會隨即在新地和政府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協助下,以很短的時間完成還原和修繕工作,重啟原有受改裝影響而中斷的工程,讓居民盡快入住。而原本在隔離設施使用的部分傢俬和電器,亦會轉贈予聖公會福利協會,讓居民使用。

     

    雖然經歷這一段波折,但我們今日能站在同心村這裏參與祝福暨啟用禮,正正說明同心就事成。支援非政府機構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資助計劃推出至今剛好兩年,有賴立法會全力支持、非政府機構和商界的鼎力相助、不同政府部門的全面支援,尤其是運輸及房屋局的不懈努力,過渡性房屋政策已經有超過5,000個安全、衞生和讓居民住得有尊嚴的單位投入服務。這充分證明只要民、商、官三方信念一致,無論面對的是疫情,還是基層居民住屋,我們都可以排除萬難,解決問題。

     

    最後,我在此再次感謝聖公會福利協會和新鴻基地產盡心盡力推展過渡性房屋項目,亦衷心祝願同心村居民生活美滿、身體健康。多謝大家!

  • 特首主持仲夏維港啟動禮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為海濱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活動「仲夏.維港」主持啟動禮,同時為發展局和海濱事務委員會於六個海濱推出的全新期間限定夏日小天地揭幕。

     

    林鄭月娥致辭時表示,維港是香港的特徵,這數年她看見維港兩岸變化,樂見市民無拘無束享受海濱,她希望發展局以至社會各界加大民、商、官的力量,盡快打通維港兩岸連綿不絕的海濱長廊。

     

    以「仲夏.維港」為題的活動邀請多名本地藝術家參與,把位於灣仔、添馬、堅尼地城、炮台山、荃灣的六個海濱變成各有特色的夏日小天地。

     

    期間限定活動方面,繼「維港踩鴨仔」水上單車後,政府和海濱事務委員會下月3日起於灣仔碼頭旁原有的臨時巴士總站推出維港兒童自駕遊,讓孩子在維港旁體驗「駕駛」樂趣。

     

    啟動禮也為全港首個「模型巴海濱馬拉松」舉行起步禮。仿真遙控模型巴士本月25日由炮台山東岸公園主題區起步,沿着現時維港最長的已駁通海濱長廊,一直駛至西區副食品市場。海濱事務委員會下月中起於多處海濱地點提供相關遙控模型巴士供市民預約玩耍,已退役、俗稱「熱狗巴士」的丹尼士巨龍雙層巴士型號也為起步禮助慶。

     

    政府和海濱事務委員會將在維港舉行一系列水上活動;而「智樂遊樂車3系」將於年底現身荃灣海濱,與眾同樂。

  • 第 28 頁,共 7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