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基建與物流

  • 79條巴士路線須恢復服務

    隨着專營巴士公司車長缺勤的情況改善,加上政府部門下月1日起逐步恢復公共服務,運輸署要求專營巴士公司恢復79條路線的服務。

     

    運輸署早前批准專營巴士公司暫停140條路線的服務,但隨着政府下月21日起大致恢復正常公共服務,考慮到最新的車長缺勤情況、乘客量下降幅度、載客率、可供乘客使用的替代公共交通服務,以及巴士公司資源的有效調配等因素,該署要求專營巴士公司恢復其中79條路線的服務。

     

    獲准維持班次調整的日間路線,其繁忙時段的班次調整幅度一般最多延長不超過十分鐘,而延長後的班次間距時間一般不會超過30分鐘。

     

    為配合政府仍然實施的社交距離措施,以及應對乘客需求下降,運輸署批准九巴新巴城巴龍運巴士新大嶼山巴士在3月31日至4月10日繼續調整服務,包括暫停61條路線,大部分是繁忙時段提供額外班次的輔助路線,以及只在假日提供的特別郊遊路線和通宵路線服務。

     

    運輸署會繼續因應實際情況與巴士公司保持緊密溝通,密切監察各路線的運作情況,檢討和調整巴士服務,以配合乘客需求。

     

  • 機電署國際發明展獲19獎項

    機電工程署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榮獲五項金獎、13項銀獎及一項銅獎。機電署表示,本屆再次獲國際專家評判團肯定,榮獲19個獎項,部門會繼續與合作夥伴及持份者攜手奮進,共同創新,造福社會。

      

    機電署獲得金獎的五個項目為智能升降機移動監測裝置、智能數碼自動梯監測系統、智慧升降機巡查機械人、智能鍋爐維護機械人和司機隨身寶。

     

    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是全球發明界的年度盛事,今年因應疫情以網上形式舉行,國際專家評審團就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約800項發明作出評審。

     

    機電署表示,作為政府創新促成者,會透過機電創科網上平台配對政府需求與初創企業及研發機構的創新科技方案,支援並促成各政策局及部門應用新科技,支持智慧城市發展。

  • 愛護林木 締造宜居城市

    由發展局主辦的香港2022國際城市林務研討會,於本月上旬順利舉行。這個兩年一度的研討會首次以網上直播形式進行,共吸引約1,200位參加者透過研討會網頁實時收看。今次,我邀請發展局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的同事為大家介紹研討會的詳情。

     

    我們的福祉:城市林務與社區

     

    本屆研討會的主題為「我們的福祉:城市林木與社區」,正好配合巿民在全球正積極抗疫的情況下對健康的關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透過視像致開幕辭時表示,林木不僅為我們提供清新空氣、運動空間和恬靜的時間,亦對個人和社會有療癒和康復的作用。綠化及園境元素已廣泛納入新發展區的規劃,透過《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政府致力確保香港繼續成為一個宜居、具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的亞洲國際都會。此外,隨着政府於2020年年中推出兩億元的城巿林務發展基金,香港會繼續重點培育樹藝和園藝業的人才。

     

    探討城巿林務與健康和福祉的關係

     

    發展局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助理秘書長(綠化及園境)黃卓謙表示,一連兩天的研討會(3月2至3日)邀請20多位來自本地、內地和海外的主講嘉賓,包括世界衞生組織的專家、大學教授、城市林務學者、園境師、規劃師、工程師等,在四個環節---「福祉城市」、「大灣區的城市林務」、「改善健康與福祉的景觀設計」和「健康的城市林木」,分享和交流最佳作業方式,並增進大家的聯繫。

     

    黃卓謙表示,在疫情困擾下,這個有關福祉的主題顯得特別有意思,正如世界衞生組織代表Mr Matthias Braubach在「福祉城市」環節中說,城市生活不但限制了人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令人容易接觸環境各種污染物,但研究發現藍綠空間及其他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可提供創新的方法,提升城市環境的質素、改善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福祉等。在這環節中,來自北京大學、美國維珍尼亞大學和香港大學的學者,亦分享城市林木與自然生態的關係及願景。

     

    首次加入大灣區專題環節

     

    在本屆研討會特設的「大灣區的城市林務」環節中,內地及本地講者探討華南地區的樹木管理技術和病蟲害,以及如何透過發展城市林木有效抵禦極端氣候,從而提升城市的應變能力,讓大家更了解華南地區如何締造更宜居城市。

     

    在「改善健康與福祉的景觀設計」環節中,各地學者及業界人士就城市景觀設計及其對城市的影響分享心得和經驗。在「健康的城巿林木」環節,講者以實際例子和實驗結果,分享城市林務對氣候變化及環境的影響。

     

    實地考察及學生、專家交流

     

    雖然這次研討會以網上直播形式進行,但為了拉近與參加者的距離,我們原先安排了實地考察,以及學生、實習生與本地專家交流環節,可惜因疫情嚴峻的關係,這些活動需要延期舉行。我們希望當疫情緩和後,盡快重新安排實地考察。

     

    呈現香港優美園境短片

     

    為了令更多人欣賞到本地園境建築、樹藝及園藝業學生和實習生的學習成果,研討會網頁設有虛擬展覽專區,展示他們就城市林務和福祉主題進行的小組報告。我們亦特別拍攝五段呈現香港優美園境的短片,讓世界各地的參加者也欣賞到香港出色的園境規劃、公園面貌、城市林木的好處,以及園境師和公園管理人員在城市林木方面付出的努力。

     

    城巿林務的工作要取得成功,做到人樹共融,需要集思廣益及不同界別的支持和配合。本屆研討會的參與人數,較上一屆增加約一倍,反映過去兩年大眾對城市林務這個課題越來越重視。我們希望透過各地的交流和討論,令大眾更深入認識有關城市林務與社區福祉的關係,從而進一步提升各界在城市林務上的合作,以及公眾對城市林木的愛護,令我們的城巿變得更宜居。香港2024國際城市林務研討會兩年後會與大家再見,屆時希望繼續得到你們的支持。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3月27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短片

  • 經機場往內地旅客須接受額外檢測

    政府宣布下周二起於香港國際機場實施2019冠狀病毒病特別檢測安排,以進一步預防本地個案輸出和配合內地抗疫工作。乘搭前往內地航班的旅客辦理登機手續前,須接受額外快速聚合酶連鎖反應核酸檢測。

     

    當日起經機場前往內地和澳門的旅客辦理登機手續時,須持有額外快速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該檢測須於航班預定起飛時間前八小時內在機場指定檢測地點進行,但有關檢測結果不能取代任何根據內地和澳門現行要求而自費進行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

     

    政府會安排檢測機構24小時免費提供上述特別檢測服務,旅客應預先經有關機構的網站預約檢測。

     

    由於快速核酸檢測程序需時約兩至三小時,而航空公司一般在航班預定起飛時間前兩至三小時開始辦理登機手續。離境旅客應預留充足時間,於航班預定起飛時間前最少五至六小時抵達機場,並遵守在場工作人員的指示接受檢測。

     

    另外,政府早前宣布下月1日起撤銷對九個國家實施的地區性航班熔斷機制,所有曾在海外地區逗留的香港居民當日起將劃一按最新登機、檢疫和檢測安排登機來港。

     

    至於個別航線的熔斷機制會繼續實施,但其觸發指標會簡化。如同一班抵港民航客機有三名或以上乘客經抵港檢測確診,或至少有一名乘客經抵港檢測確診和一名乘客未能符合香港法例第599H章《預防及控制疾病(規管跨境交通工具及到港者)規例》下指明條件,相關航空公司從同一地點抵港的民航客機航線將被禁止着陸香港七天。 

  • 葵涌物流用地招標

    政府公開招標出售葵涌一幅物流服務用地,以支持現代物流業發展,鞏固香港區域物流樞紐地位,7月15日截標。

     

    地皮為葵涌市地段第531號用地,位於美青路與貨櫃碼頭南路交界,地盤面積約55,245平方米,最高樓面總面積138,000平方米,用作發展多層現代物流設施兼公眾停車場。

     

    2021年施政報告附篇公布,政府已就兩幅港口後勤用地完成可行性研究,會以公開招標形式分階段出售,葵涌用地屬其中之一。

     

    賣地文件已上載至地政總署網頁。 

  • 1月批出15份建築圖則

    屋宇署1月共批出15份建築圖則,港島兩份、九龍九份、新界四份,包括九項住宅及商住發展、兩項商業發展、一項工廠及工業發展,以及三項社區服務發展。

     

    獲准動工的建築工程項目八個,完成後將可提供樓面面積共6,036平方米,涉及單位八個,非住宅用途面積78,691平方米。

     

    另外,該署接獲五個建築項目的上蓋工程動工通知。

     

    月內發出19份入伙紙,港島五份、九龍三份、新界11份,涉及住宅面積220,135平方米,共4,747個單位;非住宅樓面面積57,063平方米。

  • 跨境貨車司機補貼下月起發放

    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向香港跨境貨車司機提供一次性一萬元非實報實銷補貼,運輸署計劃下月起陸續向合資格司機寄出有關補貼的劃線支票,司機無須提交申請。

     

    政府早前公布,在抗疫基金下向每位合資格香港跨境貨車司機提供上述補貼,協助他們應對當前困難營運環境,預計可惠及約11,000名香港跨境貨車司機。

      

    運輸署會根據署方紀錄,向每位合資格香港跨境貨車司機以劃線支票形式發放補貼。該支票會寄往司機於運輸署備存的通訊地址紀錄,即司機於運輸署申領各類牌照服務時提供的通訊地址。

     

    如香港跨境貨車司機向運輸署牌照事務處提供的地址已更改,必須於本月31日或之前自行或透過其代理人,包括所屬運輸公司,向該署更新地址,以免延誤。

     

    市民可瀏覽運輸署網頁或經電郵查詢詳情。

  • 撤九國禁飛令 調整檢疫安排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現時對九個國家實施的地區性航班熔斷機制4月1日取消。由同日起,海外抵港人士如在檢疫期第五至七天連續取得陰性檢測結果,可提早離開檢疫酒店,即檢疫期縮短至七天。

     

    林鄭月娥今日在抗疫記者會上表示,對九國家實施航班熔斷機制倘若繼續,大量滯留當地的香港居民會受極大困擾。政府考慮當地疫情後認為有關限制已不合時宜,4月1日起予以取消。

     

    當局同時理順入境人士的檢疫安排,不再把海外國家或地區分為A、B或C組指明地區,而是將檢疫要求劃一適用於所有海外抵港人士,首階段只容許已接種兩劑認可新冠疫苗的香港居民登機來港。

     

    這些香港居民須持有預定起飛前48小時內進行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並已向檢疫酒店預訂最少七晚住宿,方可登機。他們抵港後須在機場接受檢測,結果呈陰性者會獲發14天檢疫令,隨後乘坐專車到預訂的指定檢疫酒店隔離。

     

    檢疫期間,有關人士每天均須進行快速抗原測試,其中第五天要接受核酸檢測。若當日結果為陰性,第六和第七天的快速測試結果也呈陰性,他們可提早離開檢疫酒店,之後接受七天自行監察,其間可離家正常活動,第12天再到社區檢測中心接受核酸檢測。

     

    有關人士如選擇留在酒店直至14天檢疫期結束,須於第12天接受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者逗留至第14天可視為完成檢疫。

     

    抵港的香港居民如在機場的核酸檢測呈陽性結果、在檢疫酒店第五天或第12天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又或在每天快速抗原測試中驗出陽性,則會轉送社區隔離酒店,並實行隔離令。有關隔離要求與本地確診者完全一致,即第六和第七天快速抗原測試結果如呈陰性,可視為完成隔離而如常生活。

     

    林鄭月娥強調,取消禁飛令不屬放寬,政府仍會堅守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措施。她又說,相關政府部門會與機場管理局、航空公司等商討航班復飛和相應安排,並物色更多酒店轉作指定檢疫酒店,方便抵港人士預訂。

  • 發展局全方位參與抗疫

    香港第五波疫情嚴峻,為有效減低2019冠狀病毒病在社區傳播,政府總動員投入抗疫。發展局及其轄下部門,包括機電工程署、水務署、土木工程拓展署、渠務署、建築署、地政總署、屋宇署、規劃署、土地註冊處等共派出逾1,000位同事,在不同地區多次參與圍封及受限區域檢測行動。我特別邀請曾參與圍封強檢行動的同事,介紹如何在極短時間內有序地推展行動,並對受影響的居民提供協助,務求在社區及早遏制及穩控疫情。

     

    圍封強檢行動是政府抗疫重要措施之一。自第五波疫情以來,政府已進行超過200次圍封強檢,檢測結果亦顯示陽性比例偏高,反映圍封強檢行動能夠讓政府聚焦資源於高風險地區、識別感染者、安排他們進入社區隔離設施,以減少家居或大廈內交叉感染風險。

     

    每次動員逾150人

     

    本月,發展局工務科及其轄下部門已進行了六次圍封強檢行動,當中在屯門友愛邨愛明樓進行的行動(3月9日至10日)由機電署領軍。行動負責人、機電署總工程師(數碼科技)李子傑表示,今次機電署派出約100名同事,連同發展局工務科、土木工程拓展署、渠務署、建築署等,整個團隊合共超過150人。

     

    行動由3月9日下午2時半開始。其實,機電署在行動前一天到現場視察場地,並在檢測當天行動開始前統籌及運送部分物資到圍封現場;部分同事約下午1時在機電署總部大樓集合出席簡報會,了解行動內容、穿着防護裝備等。圍封強檢行動涉及不同崗位,包括在受限區域設置場地、分小隊逐戶拍門提醒居民下樓登記及檢測、派送物資予居民,並向受檢人士派發快速檢測套裝等。檢測承辦商亦會派員上門為行動不便人士採樣。

     

    分工合作 上下一心

     

    李子傑表示,行動由不同部門、不同團隊一起參與,大家分工合作,無私奉獻,除了發展局和屬下部門,還有檢測承辦商、其他政府部門如食物及衞生局、民政事務總署、警務處、政府物流服務署、房屋署、消防處及醫療輔助隊等。在如此緊迫的時間下,同事們上下一心執行圍封強檢行動,加上在居民的配合下,令整個行動得以順利完成。其間在受限區域內共1,715人接受檢測,當中發現248宗初步陽性和28宗不確定個案,已轉交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安排跟進,於行動翌日安排確診人士入住社區隔離設施。

     

    逐戶拍門 分批檢測

     

    在愛明樓圍封強檢期間,來自不同部門的同事逐戶拍門,提醒居民分批下樓檢測。由於部分居民或不在家,故同事在強檢期間要分時段上樓三次,務求接觸所有需要接受檢測的人士。

     

    做足保護措施 不擔心安全

     

    參與上樓行動的渠務署同事表示,由於居民非常合作,令整個檢測過程十分順利。他們很高興能為抗疫出一分力,對自身安全不感到擔心,相信大家做足保護措施,定能打贏這場抗疫戰。

     

    居民滿意政府圍封強檢安排

     

    愛明樓的居民接受檢測後表示,明白圍封強檢是政府為顧及市民安全而做的行動,並讚揚工作人員安排妥善,指示清晰,過程順利。他們亦明白工作人員的辛勞,鼓勵他們繼續努力。有居民亦表示,行動開始時,他們也有點擔心和緊張,但接受檢測後令自己更安心,並對暫時圍封以致未能外出表示理解和接受。

     

    工作充滿挑戰

     

    其實各部門不止一次調派同事參與圍封強檢行動,較早前(3月4日至5日),發展局規劃地政科和地政總署動員逾120人,到九龍城德朗邨德璋樓進行圍封強檢。行動負責人、地政總署助理署長趙莉莉表示,行動涉及大量工作,既要安排適當人手、亦要與不同部門聯繫,更要與時間競賽,加上穿着密不透風的保護衣,她與同事工作不久已經大汗淋漓。

     

    她表示圍封強檢行動的挑戰主要來自兩方面,既要讓居民可以盡快自由出入居所,亦要肩負保護同事健康的責任。她很高興當天同事合作無間,各人都為抗疫盡心盡力,令整個行動較預期提早完成。雖然行動偶有突發事件,然而經過工作人員的努力,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此外,屋宇署及土地註冊處在3月8日至9日共同派出120多人,參與了在元朗嘉湖山莊賞湖居第1座及第2座的圍封強檢。屋宇署除了動員同事參與行動之外,還為等候檢測結果的居民設立熱線電話,解答他們的查詢及提供協助。

     

    發展局另一次跨部門行動於3月11日至12日進行,規劃地政科連同地政總署及規劃署逾120人在何文田愛民邨敦民樓進行圍封強檢。規劃署亦成立了聯絡專隊,透過熱線電話解答圍封居民的查詢,與居民保持緊密溝通及提供適切的支援。行動中向超過200名確診居民發出隔離令,聯絡專隊明白居民特別關心確診後的安排,在獲悉確診者名單後,立即主動聯絡他們,以了解其情况及需要,並解釋隔離安排及需注意事項,以釋除確診居民的疑慮。同時,地政總署同事須爭分奪秒,把隔離令盡快送達確診居民,並聯絡相關部門後續安排,務求以最短時間護送確診居民前往社區隔離設施。

     

    感激同事不畏險阻同心抗疫

     

    發展局正總動員全方位參與不同的抗疫工作,我要感謝同事們在這個艱難時期不畏險阻,紛紛走到最前線,不分彼此,承擔不同抗疫任務,互相協作,充分發揮政府總動員齊心抗疫的精神。我亦感謝市民充分配合政府的抗疫措施,我深信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只要社會同心協力,香港定能早日戰勝疫情。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3月20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短片

  • 運房局澄清全民強檢不實評論

    對於有本地媒體的評論文章提到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全民強制檢測計劃和禁足的實施日期,運房局今日發表聲明,指陳帆從未就全民強檢計劃和禁足的日期作出任何公布。

  • 屯門住宅地下周五招標

    地政總署公布,2021至22年度賣地計劃內一幅位於屯門青山公路---大欖段的住宅用地下周五招標出售,下月22日截標。

     

    地皮位於屯門市地段第561號,面積約33,713平方米,指定作私人住宅用途,樓面面積介乎72,821至121,366.8平方米。

     

    賣地文件下周五上載至地政總署網頁

  • 港深簽署水域引航合作框架協議

    政府今日公布,海事處與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已簽署《關於大鵬灣水域引航合作的框架協議》,雙方就引航合作船舶範圍、引航合作調度、引航收費標準等達成共識。

     

    這是香港深圳兩地政府部門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發展首次在引航領域達成的深度合作。協議6月1日生效,為期三年。

     

    港深雙方秉持互利共贏原則,在符合兩地法律的同時創新港口服務合作模式。根據協議,航經大鵬灣水域進出深圳港,且按照港深兩地法律規定均須強制引航的船舶,將由一名香港或深圳的合資格引航員提供全程引航服務,並向引航船舶作一次收費。

     

    港深兩地引航合作有利提高大鵬灣水域船舶航行安全,增加進出深圳東部港區的通航效率,減少航運和港口企業的營運成本,從而優化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進一步促進大灣區港航領域融合發展。

  • 第 35 頁,共 7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