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基建與物流

  • 政府工程合約工期延長最多半年

    發展局宣布,考慮到第五波新冠疫情對發展及建造業界的影響,決定延長政府工程合約工期和私人發展項目於地契內的建築規約期限最多半年。

     

    就處於施工階段的政府工程合約,政府會彈性處理承建商因疫情提出的延長工期要求,授予最多六個月額外工期。

     

    對於截至今日尚未履行建築規約的地契,其原有規約期限也可免補地價延長最多六個月。

     

    發展局表示,上述措施旨在為業內各專業及承建商減低現有合約工期和建築規約期限可能對他們造成的困擾和壓力,並提供額外緩衝,讓業界和負責審批的政府部門有更大空間應對疫情和參與抗疫工作。

     

    工務部門會與合約承建商跟進延期事宜,地政總署則會發出作業備考詳述延長建築規約期限的細節。

     

    至於不受地契建築規約期限約束的發展項目,如無須修訂地契的重建項目,局方呼籲業界以體恤態度彈性處理合約期限。

     

    發展局期望獲延期的承建商和地契承租人合情合理地安排他們與其他合約方的期限事宜,讓各持份者均受惠於政府的延期措施。待疫情緩和,政府冀與業界攜手,盡最大努力追回進度,爭取項目盡快完工。

  • 增撥資源提升防洪能力

    近年,香港受極端天氣影響,頻繁暴雨為渠務署的防洪工作帶來不少挑戰。為防患未然,政府申請撥款約84億元,為多區雨水排放系統進行改善工程,以提升防洪能力。今次,我邀請渠務署的同事為大家講解,將如何改善雨水排放系統,以減低暴雨及洪水對香港的影響。

     

    渠務署多年來致力防治水患,當中採用的「防洪三招」,即上游截流、中游蓄洪和下游疏浚,一直有效減低因暴雨引致的水浸風險,自1995年至今,渠務署已消除了127個水浸黑點,現時全港只剩餘四個水浸黑點。為進一步提升防洪能力,渠務署繼續為多區雨水排放系統進行改善工程,當中包括觀塘秀雅道遊樂場的蓄洪計劃工程。

     

    秀雅道遊樂場建造地下蓄洪池

     

    渠務署排水工程部工程師鄺肇婷表示,觀塘市區處於低窪位置,翠屏道及佳廉道一帶現有的雨水管道排洪能力不足,暴雨期間容易發生水浸,過往亦有嚴重水浸紀錄。若加上氣候變化所引致的降雨量增加和海平面上升,水浸情況將變得更頻密及嚴重。有見及此,署方擬在秀雅道遊樂場建造地下蓄洪池,容量約64,000立方米(相當於約25個標準游泳池),協助減低區內的排洪壓力。

     

    蓄洪池上蓋重置遊樂空間

     

    她說,以蓄洪計劃作為防洪方案不但有效紓緩市區低窪地帶的水浸問題,亦可避免於觀塘交通繁忙的街道進行大規模渠道改善工程,更可善用珍貴的土地資源,實行一地兩用,既為觀塘區居民提供防洪設施,還會在蓄洪池上蓋重置遊樂空間,藉此改善遊樂場現有的康樂設施,包括提供更多綠化空間和健身活動設施。若今年獲批撥款,工程最快於今年第三季展開,並於2028年完成。

     

    減少地面徑流流至下游

     

    鄺肇婷表示,秀雅道遊樂場位於中游集水區,加上遊樂場地下提供足夠的空間建造蓄水池結構及其他附屬設施,因此在該位置興建地下蓄洪池可在暴雨期間截取中、上游雨水,並將其儲存在蓄洪池內,減少地面徑流流至下游。此外,選址考慮了成本效益,對現有的排水管網和結構進行最小的修改。

     

    收集實時數據 控制蓄洪池運作

     

    署方在秀雅道蓄洪計劃中加入創新元素,例如該地下蓄洪池將採用智能系統,透過收集實時數據,監察及控制蓄洪池的運作。

     

    蓄洪池將會把天文台天氣預報資料控制系統連接蓄洪池內,及其上、下游裝設的水位感應器,控制蓄洪池的排水量,善用下游排水管道的排洪能力,有效地發揮蓄洪效果。此外,蓄洪計劃的智能系統能適時蓄起雨水,並適度排進完成活化的翠屏河,使其水體維持一定流量。

     

    至於工程地點鄰近聯合醫院,署方會將現時位於秀雅道的遊樂場車輛出入口永久遷移至曉光街,以減低對醫院的影響。

     

    一舉多得之效

     

    為應對氣候變化,渠務署會繼續提升香港的防洪能力,除了秀雅道之外,署方亦已規劃在其他地點推展蓄洪計劃。未來我會繼續分享其他蓄洪計劃的詳情,讓市民更加了解署方如何在渠務建設上,採用一舉多得的方法,緩解排水問題,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並促進可持續發展。

     

    六社區隔離設施二萬床位月內運作

     

    另外,為應付新冠肺炎確診者隔離的需要,我日前在記者會上表示,由中建國際負責興建的六個社區隔離設施會在本月陸續投入服務,共提供約二萬張隔離床位。當中,位於青衣、新田、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和粉嶺馬適路的四個設施已於本月1日、9日、12日和今日開始運作。目前,青衣及新田兩個項目的房間入住率平均約八成。餘下洪水橋及元朗潭尾的項目亦會於本月內陸續交付特區政府,並投入服務。

     

    5月提供額外約二萬張床位

     

    中建國際亦同時負責興建在竹篙灣和啟德前跑道區的兩個比較大型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當中部分床位預計可於5月開始分階段投入服務。最終兩個項目可額外提供共約二萬張床位。

     

    此外,在河套區由中建科工負責興建,涉及約一萬張床位的項目,目前正全速進行地盤平整。中建科工亦正在河套區興建一所能提供約一千病床的應急醫院,相關的興建工作已經展開,可望在4月內提供首500張病床。

     

    在此,我再次感謝中央全力支持這幾個對香港有極大意義的援建項目,以及中聯辦的協調和推動。我亦感謝中建集團在過往一段時間全力以赴,特別是大量在香港和內地的前線工友,為這些項目不辭勞苦,24小時奮鬥。特區政府會盡一切努力支援和配合這些項目在工程和相關事宜所有的需要,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共同努力、團結一致,香港一定可以打贏這場抗疫保衞戰。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3月13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短片

  • 陸路跨境新安排保障供港物資穩定

    明日起,所有深港跨境貨車入境深圳後,須在深圳皇崗口岸接駁點、文錦渡口岸接駁點、蓮塘口岸接駁點、深圳灣口岸接駁點實施陸路跨境運輸集中接駁,以減低兩地疫情傳播的風險。

     

    同時,為保障香港鮮活產品供應穩定,文錦渡口岸通關時間將由現時的上午7時至晚上10時,延長為上午7時至次日凌晨3時。

     

    運輸及房屋局連同運輸署、海關、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等會與內地當局保持密切聯繫,並監察各口岸運輸情況,確保跨境貨物運輸和與內地司機的對接安排順暢。

     

    特區政府會與廣東省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繼續推動香港國際機場貨運設施、葵青貨櫃碼頭、屯門內河碼頭實施的臨時貨物接駁安排,確保陸路跨境運輸暢順。

  • 深圳三碼頭昨運港物資逾一萬公噸

    海上快線水路運輸服務已全面開通,運力與日俱增,周三從三個深圳碼頭來港的班次增至每天18班。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內地當局會按需求增加水路運輸班次,確保內地供港物資穩定,昨天從三個碼頭運抵本港的貨物逾一萬公噸,創單日紀錄。

     

    陳帆今日在記者會上指,根據內地當局資料,自開航至周四,從深圳三個港口運送到港的物資一共約107,000多公噸,新鮮食品佔5,000多公噸,非新鮮類物資約十萬多公噸。

     

    他又指,跨境鐵路貨運服務自本月2日開通以來運作暢順,截至昨日已運送約600公噸物資抵港,主要包括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測試包、防護物資和抗疫防疫物資。

     

    當局正加快推進在港設立非鮮活食品及其他物資集中接駁場安排,接駁場位於機場、葵涌貨櫃碼頭、屯門內河碼頭,昨日已進行試運,過程順利。當局希望本月底前在新田建成另一個接駁場並進行試運。

     

    支援受感染人士方面,陳帆表示,當局連同的士業界設立專屬的士車隊,隨着醫院管理局將指定診所由七間增至17間,專屬的士數目也相應增加,以應付求診人士的需求。現時約有400輛專屬的士投入服務,每日預約超過4,000宗,迄今已接載逾42,000次。

     

    他說,運輸署和業界會密切監察運作情況,視乎實際需求,適當調整的士數目。

     

    隨着更多社區隔離設施啟用,專屬巴士車隊已由原有200輛中小型巴士,調整至現時1,000輛大中小型巴士,目前運作暢順。

     

    為進一步應付需求,當局正籌備額外加入500輛的士供消防處調配,截至昨日,專屬巴士車隊已安排接送超過17,000名確診者進入社區隔離設施。

  • 房委會延長非住宅租金寬減

    房屋委員會宣布,轄下商業樓宇小組委員會通過再度延長合資格非住宅租戶或暫准證持有人和商用車輛月租戶的75%租金寬減,為期六個月,下月1日生效。

     

    房委會指,去年9月通過的租金寬減安排及涵蓋範圍,繼續適用於今輪措施。

     

    新一輪寬減期內,房委會轄下非住宅處所的合資格租戶或暫准證持有人,如須按政府的防疫規定或指示關閉處所,可繼續就該段必須暫停營運的期間申請全額租金寬免。

     

    超級市場或超級廣場租戶,則須提出申請並提供銷售額下跌的證明,才可獲寬減租金。

     

    至於租金寬減期完結前屆滿的租約,租戶就新租約的新租金達成協議前,會獲發暫准證,供其於租約期滿後以現有租金水平繼續租用有關單位,以作過渡。

     

    房委會說,延長租金寬減與政府的措施一致,有助紓緩新冠疫情下市民和企業面對的經濟壓力。是次延長寬減措施可惠及房委會轄下約10,400個非住宅租戶或暫准證持有人,房委會估計少收約7.04億元租金。

  • 非鮮活食品接駁安排載貨試運完成

    非鮮活食品及其他貨物集中接駁安排的首次載貨試運今午完成,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尹宗華到葵青貨櫃碼頭九號碼頭視察。

     

    此接駁安排為應對香港新冠疫情的臨時措施,由特區政府、廣東省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全速推進。內地司機直接運送貨物到香港的指定接駁場與香港貨車司機交接,以減低兩地播疫風險,進一步保障物資經陸路運輸穩定供港。

     

    在今日試運中,四個裝載防疫抗疫物資的貨櫃抵達葵青貨櫃碼頭和屯門內河碼頭的臨時貨物接駁場,過程暢順。載貨試運將持續至本月底,以便檢視並調整各項具體安排。

     

    今日較早前,陳帆和尹宗華到元朗新田錦壆路臨時貨物接駁場視察。有關工程及配套安排進展良好,目標在本月底前試運。

     

    特區政府再次感謝中央、廣東省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與香港探討並實踐各項確保內地物資供應穩定的措施。

     

    特區政府會密切監察情況,與內地當局緊密合作,全力以赴,保障供港物資的供應穩定充足。

  • 六社區隔離設施二萬床位月內運作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表示,六個社區隔離設施本月投入服務,提供二萬張病床。其中,青衣和新田項目已交付運作,粉嶺馬適路、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洪水橋的設施未來數天可用,元朗潭尾項目本月下旬啟用。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社區隔離設施有五個來源,包括公共康樂設施、重新在土地上新建的社區設施、未入伙的新建公屋、由政府付費徵用或租用酒店,以及借用兩個大型過渡性房屋項目。

     

    她指,第五波疫情爆發前,只有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和竹篙灣檢疫中心用作隔離,合共提供約3,700個單位,而上述項目全部落成後則有超過七萬個單位或床位,容量大增。

     

    她又說,當局現時已物色共九幅土地,八幅分布不同地點,建設模式相當接近,餘下在落馬洲河套區的一幅同時建有應急醫院,因為接近深圳,要增加能力和速度,會由內地直接派承建商協助興建。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落馬洲河套區除外,其餘八個援建項目由中國建築國際集團負責,佔地共78.6公頃,完成後提供約四萬張隔離或治療床位。

     

    青衣和新田項目已於本月先後分別投入服務。未來幾天,位於粉嶺馬適路、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和洪水橋三個地方的設施會陸續投入服務,元朗潭尾的設施在本月下旬也會投入服務。3月合計,逾兩萬張床位投入服務。

     

    至於竹篙灣和啟德前跑道區兩個較大型項目,可望於5月分批投入服務,額外提供約兩萬張床位。

     

  • 新田社區隔離設施交付特區政府

    第二個由中央援建位於元朗新田的社區隔離設施今日交付特區政府,隨後開始運作。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到場視察新建單位和相關設施,聽取工作人員介紹防疫設備、人手和醫療物資準備情況。

     

    該項目位處前新田購物城,由發展商借出土地供政府迅速興建臨時隔離設施,提供約720個房間、2,800個應急隔離床位。

     

    李家超視察隔離設施後,與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尹宗華、承建商中國建築國際集團主席舉行交接座談會,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等官員一同出席。

     

    李家超衷心感謝中央全力支持特區政府的工作,援建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並感謝中聯辦大力協調和推進工作。

     

    承建商作多方面努力,克服困難,24小時施工,令新田社區隔離設施兩星期內竣工,李家超就此表達謝意,認為有關工程充分展現專業投入、全力以赴和民族感情。

     

    對於發展局、保安局、食物及衞生局、建築署、醫院管理局等政府部門和機構緊密合作,為接收和營運設施進行大量準備工作,李家超同表謝意。

     

    自本月1日特區政府接收首個由中央援建位於青衣的社區隔離設施,保安局抗疫特遣隊已採取措施提升服務,目前該設施約1,000個房間已供隔離人士入住。

     

    李家超指,特遣隊正不斷優化措施和工作流程,加強照顧隔離人士的需要,他對新田社區隔離設施的管理具有信心。

  • 伊利沙伯醫院改為專收新冠患者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宣布採取措施集中救治新冠病人,其中伊利沙伯醫院改為定點醫院,公立醫院近9,000張病床改為接收新冠病人。政府已請求中央派出內地醫療團隊支援香港,並致力盡早啟用河套區應急醫院項目。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特區政府現階段防疫抗疫工作重點是減少死亡、減少重症、減少感染,通過快速擴大醫院的治療能力,集中接收新冠病人入院,以免病情惡化淪為重症或危殆,甚至喪生。就此,特區政府會連同醫院管理局採取多項措施。

     

    其中,伊利沙伯醫院會改為專注救治新冠病人,今日起不會再收非新冠患者,政府爭取未來四天把該院非新冠患者轉送其他醫院。

     

    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闡述安排時表示,除了具生命危險的緊急病人外,其餘通過救護服務接收的病人均會轉送其他急症室,讓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可騰出能力照顧新冠病人。預計完成有關安排後,該院約有1,500張病床可接收新冠病人。

     

    根據初步估算,當局須為380多名現於伊利沙伯醫院的病人作出安排,其中約250人須轉送其他醫院,約130人未來數天則會陸續出院。

     

    有關增加新冠患者病床,林鄭月娥說,早前醫院管理局公布天水圍醫院和北大嶼山醫院共400多張病床改為接收新冠患者。此外,當局會把公立醫院內整體約一半普通病床、復康或急症病床改為接收新冠病人,涉及接近9,000張病床。她希望私家醫院配合,接收醫管局部分病人。

     

    內地醫療團隊援助方面,林鄭月娥指,她已請求中央派出內地醫療團隊支援提升本港現有設施,此舉有助提升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和亞洲國際博覽館社區治療設施處理重症的能力。

     

    至於由中央援建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應急醫院,林鄭月娥說,項目將由內地醫療團隊支援,特區政府爭取項目下月分階段投入服務。

     

    另外,醫管局宣布優先為較高風險的新冠確診病人安排支援和治療,對象包括長者、小童、孕婦和免疫力受抑制者,他們可獲提供轄下指定診所求診預約、護士團隊主動評估和支援,以至醫療查詢支援熱線。

  • 運輸署牌照事務處並無關閉

    社交平台上有謠言指運輸署牌照事務處將於4月關閉、5月重開,運輸署澄清絕無其事,有關信息內容全屬虛構。

     

    該署表示,疫情嚴峻,公眾應該齊心抗疫。市民萬勿被虛假消息誤導,更不應發放或散播謠言。

     

    牌照事務處現時繼續處理已在網上登記預約的櫃位服務,市民也可利用設置於各個牌照事務處的投遞箱、郵寄或經網上遞交申請。

     

    為免延誤,市民應盡量在牌照到期日前三至四星期遞交申請。

  • 留意家居渠管狀況 阻病毒入侵

    疫情下,人人行多步,保護自己,保護家人,除了保持家居環境清潔,確保渠管健康至為重要。市民家居抗疫期間,必須留意室內排水渠管是否健康、隔氣彎管能否正常運作,防止病毒入侵。今次,我特別邀請屋宇署的同事講解隔氣彎管健康的重要,以及如何確保它們運作正常。

     

    阻隔臭氣和病毒進入室內

     

    隔氣彎管連接住宅單位的衞生設備,在排水系統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屋宇署屋宇測量師王書韻介紹說,所有排放污水的衞生設備,例如洗手盆、洗碗盆、地台去水口、坐廁、浴缸、企缸、洗衣機等,均須設有隔氣彎管。隔氣彎管的作用是透過貯水形成水封,阻隔排水渠管內的臭氣和病毒由渠管進入室內。

     

    地台去水口較易被忽略

     

    雖然浴室及廚房衞生設備因日常生活而經常使用,其隔氣彎管內的水封一般不會出現乾涸情況,但地台去水口卻較易被忽略,它們通常設於廚房、洗手間和浴室內,如果長時間沒有使用,或忘記定期注入清水,隔氣彎管內的水封會逐漸蒸發,失去阻擋臭氣和病毒入屋的功效。

     

    每周注水到隔氣彎管

     

    王書韻表示,若浴室關門時開了抽氣扇,會造成負氣壓,而隔氣彎管又乾涸的話,臭氣和病毒便有機會從地台去水口抽進室內,因此市民應養成習慣,每周在家中的地台去水口注入約半公升清水,確保隔氣彎管正常運作。這習慣在疫情期間尤其重要。

     

    她亦建議,市民需要經常檢查渠管。如發現渠管出現滲漏、破損、淤塞或發出臭味,便要馬上安排合資格的註冊承建商檢查和維修。另外,業主不應擅自非法改動任何排水渠管,尤其是隔氣彎管及反虹吸管/反虹吸氣閥。因為當樓上樓下沖廁時,排水管內會產生虹吸效應,有機會將隔氣彎管內的水吸走,臭氣和病毒便會進入室內。反虹吸氣閥的作用與反虹吸管相同,防止水封因虹吸效應而被抽走的情況發生。如需更換洗手盆、洗碗盆、洗衣機的隔氣彎管時,必須購買附有反虹吸氣閥的隔氣彎管。

     

    改動主要渠管 須向屋宇署申報

     

    此外,香港家庭把浴缸改為企缸的情況十分普遍,市民在更換時,切記需要安裝隔氣彎管。王書韻提醒市民,切勿因改動廚房或浴室間格而擅自改動渠管。如要改動主要渠管或分支渠管,例如豎設新渠管,則須按小型工程監管制度,委任合資格的註冊承建商施工和向屋宇署申報。

     

    繼續舉辦樓宇安全網上講座

     

    過去一年多,屋宇署舉辦了多場樓宇安全網上講座,為公眾、業界、業主立案法團及物業管理公司介紹渠管健康的知識。同事亦獲邀出席多場民政事務總署協辦的大廈管理課程,為參加者提供渠管健康講座。署方會繼續舉辦樓宇安全網上講座,有興趣參與的人士,請前往屋宇署Facebook專頁留意最新資訊。

     

    去年,屋宇署製作了排水渠管維修你要知小冊子,並拍攝了多套有關渠管健康的宣傳短片,並翻譯成九種語言,方便少數族裔人士收看。

     

    社區隔離設施繼續火速施工

     

    另外,目前疫情嚴峻,感謝中央全力支援,以及中聯辦的大力協調,發展局帶領工務部門與承建商一直緊密合作,全港八個由中央援建的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繼續火速施工。有賴施工團隊日以繼夜,風雨兼程地趕工,發展局組成的工務部門專業團隊在現場作緊密協調,位於青衣的社區隔離設施在短短七日內極速完成,於3月1日由承建商交付予特區政府,提供約3,900張應急隔離床位,並隨即投入運作。

     

    前新田購物城用地已完成平整工程,用作隔離的組合屋也在組裝中,可望成為第二個投入服務的社區隔離設施。

     

    上下一心 群策群力

     

    縱使疫情嚴峻,發展局和工務部門定當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全力以赴去完成建設任務,盡快讓其他地點的設施陸續落成啟用,紓緩社區隔離及治療的壓力,盡快穩控疫情。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3月6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短片

  • 增倉儲能力接收抗疫物資

    因應大量醫療物資陸續由內地抵港,政府物流服務署在本港多處新增約14萬平方米的大型臨時倉儲地方存放抗疫物資,應對全民強制檢測的貨期高峰。

     

    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醫療物資保障工作小組協助下,物流署不但在柴灣、屯門、葵涌、九龍灣租用倉庫,也從本港企業借用灣仔和將軍澳的場地,下周初可作短期倉庫使用。

     

    物流署表示,倉存能力足以全面接收及儲存內地企業源源不絕供港的醫療物資,確保有效率處理全民強制檢測的物資需求,快速分發物資予有需要人士。

  • 第 36 頁,共 7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