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基建與物流

  • 屯門兩新屋邨租金公布

    房屋委員會公布,屯門兩個即將落成的新公共屋邨租金以區內最佳租金水平釐定,所有單位月租定於2,500元以下。

     

    兩個新屋邨共九幢大廈暫定於3月至6月落成,有9,415個單位,其中和田邨佔4,232個,菁田邨佔5,183個。

     

    屯門區公屋單位最佳月租為每平方米62.4元,適用於和田邨和喜樓、和善樓、和彩樓及和麗樓,以及菁田邨菁信樓、菁心樓、菁樂樓、菁喜樓和菁善樓。

     

    房委會表示,公屋租金已獲大幅資助,包括差餉、管理費和維修保養成本。

     

    公屋申請人若未能負擔獲編配的新單位租金,可要求改配租金較廉宜的翻新單位;合資格者也可透過租金援助計劃申請援助。

  • 路旁停車收費錶完成更換

    運輸署今日表示,為配合推動智慧出行,全港約9,800個路旁停車收費錶已完成更換,取代舊式八達通停車收費錶。

     

    新停車收費錶支援多種付費方式,配備感應器偵測停車位空置與否,並支援使用流動應用程式「入錶易」在現場或遙距繳付泊車費。

     

    此外,運輸署提醒仍持有易泊卡的人士如欲退款,須於6月30日或之前前往指定退款地點辦理手續。

     

    查詢可致電24小時服務熱線2332 3700。

  • 九龍東商貿區中的悠然空間

    起動九龍東計劃推行近十年,成功把九龍東舊工業區及啟德機場舊址,逐步轉型為香港第二個核心商業區,在增加商業樓面的同時,致力改善區內環境,提升暢達度,更增加了大量公共休憩用地,讓市民可以在茂密商廈中,感受一片悠然的空間。上月初,我和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劉俊傑,到觀塘駿業街InPARK走了一圈,並聽取起動九龍東專員張綺薇介紹辦事處在優化公共休憩空間方面的工作。

     

    新增或翻新逾17公頃休憩空間

     

    張綺薇說,自起動九龍東辦事處2012年成立至今,在九龍東新增或翻新了逾17公頃公共休憩空間,面積接近一個維園,其中包括較早完成的觀塘海濱花園,共900多米長的海濱休憩空間,活化並提升了觀塘海旁的面貌,還有觀塘繞道下的「反轉天橋底」創意藝術文化用地 ,而近期落成的項目則有InPARK、翠屏河花園、海濱道公園、啟德空中花園等。

     

    多個休憩空間將相繼落成

     

    未來,多個休憩空間項目將相繼落成,包括改善臨華街遊樂場,增加綠化覆蓋率,並提升休憩設施;活化觀塘敬業街明渠,變身「翠屏河」;以及正在推展的新蒲崗四美街地區休憩用地、體育館及公眾停車場工程計劃和彩虹道遊樂場及體育館(包括彩虹道街市)重建項目,在改善康體設施之餘,結合其他用途,滿足社區的需要;另外還有啟德跑道公園興建及改善工程等。

     

    工業文化主題的InPARK

     

    我們當天到訪的InPARK,前身為建於1973年的駿業街遊樂場,總面積約8,440平方米。觀塘由昔日工廠密集的工業區轉型為商貿區,駿業街遊樂場亦進行了改善工程,分別在2014年及2019年分兩階段啟用。

     

    張綺薇說,In的意思一方面是Industrial,象徵該處以前是工業區;另一方面則是潮流的意思。經過兩期的改善工程,駿業街遊樂場由一個硬地球場,變身為以工業文化為主題的公園,中央有大草坪,亦設有休憩區和供表演及展覽的多用途場地,另有七組以九龍東昔日的工業(如製衣及成衣、玩具、電子、鐘表等)為題的藝術裝置,讓市民在休憩之餘,也能感受充滿工業文化元素的藝術氛圍。最吸引我的,是公園設有籃球場,上班一族放工後,甚或午飯時段,可落場打球,非常方便。

     

    觀塘海濱道公園

     

    九龍東另一個值得介紹的休憩空間是去年年中完成改善工程,並於去年8月下旬重新開放的觀塘海濱道公園。張綺薇說,公園面積約9,300平方米,坐落觀塘商貿區中心地帶,是茂密商廈中難得的一片廣闊空間。園內有市民喜愛的大草地、園景區,亦設有五人足球場、一個有蓋的多用途空間等,在晚間特定時間,安裝於多用途空間的天花燈光系統會有仿星空的互動燈效。該項目最近更獲得香港園境師學會的獎項。

     

    啟德跑道公園加推設施

     

    另外,在啟德機場舊址部分,沿舊機場跑道中軸線興建的啟德空中花園,已於去年5月開放。至於啟德跑道公園,現時雖然是臨時設施,但當中的大草坪讓市民可近距離欣賞維港海景,亦展出了飛行服務隊退役的「捷流41」定翼機,配合公園的航空主題。未來啟德跑道公園會加推吸引市民大眾使用的設施,如空中吊索及充滿歷奇體驗的兒童遊樂設施。

     

    八成受訪者滿意或非常滿意

     

    張綺薇說,起動九龍東辦事處就近年完成的三個觀塘區的公共休憩空間項目---InPARK、翠屏河花園及海濱道公園,進行了一項使用者意見調查。調查去年9月至10月期間進行,訪問了1,200名使用者,結果顯示超過八成的受訪者對該三個休憩空間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他們尤其最喜歡大草坪和增加綠化,故這些設計元素將會應用在未來的公共休憩空間項目。

     

    大幅增加商業樓面面積

     

    起動九龍東是政府提出的一個嶄新地區發展概念,現時已落實不少工作,除提供優質公共空間,亦包括改善行人環境、推動綠化、美化河道、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等,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大幅增加區內商業樓面面積。自2012年起,九龍東已有61個私人商業發展項目完成,區內商業總樓面面積增加了七成至現時約290萬平方米,連同正在興建或已取得有關許可的項目,面積會達至約390萬平方米。當一些規劃中的項目亦發展完成後,九龍東的商業規模將可媲美中環核心商業區。

     

    起動九龍東計劃別具意義

     

    九龍東是傳統的工業區,發展密度很高,在轉型的過程中存在不少挑戰。然而,政府當年着眼長遠發展,成立起動九龍東辦事處,透過與公私營持份者多年來的努力,逐步實現起動九龍東的願景,令九龍東成為核心商業區,既帶來許多就業機會,亦帶動市區更新,改善公共空間、社區設施,並優化環境,令計劃別具意義。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1月16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短片

  • 何安誠任建造業議會主席

    政府今日公布,發展局局長委任何安誠為建造業議會主席,任期兩年,由下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

     

    發展局局長同時委任九位新非官方成員,並再度委任七位現任非官方成員,任期同為兩年。有關任命今日刊憲。

     

    九位新成員為陳沐文、鄭展鵬、張志剛、闞軍、梁維健、廖聖鵬、唐嘉鴻、謝景華和楊孟璋。

     

    發展局歡迎新獲委任委員,期待與各委員緊密合作,齊心推進建造業持續發展。該局感謝即將卸任的主席陳家駒和七位成員過去多年對建造業議會作出貢獻。

  • 第四季批23宗契約修訂個案

    地政總署公布,土地註冊處第四季註冊23宗契約修訂、六宗換地,其中兩宗不涉及補地價;土地交易所得的地價收入總額約為123.7億元。

     

    29宗土地交易中,八宗位於港島、12宗位於九龍、九宗位於新界,不包括小型屋宇個案。

     

    季內有四個地段以私人協約方式批出,其中兩幅位於安達臣道對出和啟德,批予房屋委員會發展公營房屋;一幅位於土瓜灣,批予市區重建局作住宅發展;一幅位於沙田,批作發展學生宿舍。

  • 11月批出33份建築圖則

    屋宇署11月共批出33份建築圖則,港島九份、九龍12份、新界12份,包括16項住宅及商住發展、四項商業發展、九項工廠及工業發展,以及四項社區服務發展。

       

    獲准動工的建築工程項目14個,完成後可提供樓面面積共106,379平方米,涉及單位1,495個,非住宅面積136,794平方米。

     

    另外,該署接獲13個建築項目的上蓋工程動工通知。

       

    月內發出16份入伙紙,港島五份、九龍四份、新界七份,涉及住宅樓面面積68,162平方米,共1,295個單位;非住宅樓面面積40,350平方米。

  • 積極跟進北部都會區發展工作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立法會答問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社會應為落實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創造有利條件,她已督促相關政策局跟進發展策略多項關鍵工作,包括開拓更多土地、把部分政府部門搬進北部都會區、擴充和興建醫院等。

     

    林鄭月娥今日在立法會出席行政長官答問會時表示,發展策略要在20年內落實,土地開發程序必須大幅精簡,當局會向立法會提出修訂多條相關法例。而為有效整合審批土地,當局會研究以混合模式發展創科用地,並考慮採用「雙信封制」招標方式批地予大型創科企業,吸引高端製造業和科研機構落戶香港。

     

    她概述關鍵工作進度時說,按運輸基建先行的理念,特區政府已在工作層面與深圳市政府討論發展策略中五個建議鐵路項目的其中三個跨境項目。她計劃稍後到訪深圳與市領導交換意見。在香港方面,運輸及房屋局正着手研究連接洪水橋和前海的鐵路在港方路段沿線增設車站的位置,至於北環線北延支線,已要求港鐵公司今年內提交支線的技術和財務建議。

     

    她又指,當局會在區內開拓更多土地作房屋、創科和商業發展,涉及額外600公頃土地和多達18萬個住宅單位。發展局已將當中的新田科技城和羅湖/文錦渡綜合發展樞紐兩個區域納入去年10月展開的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新界北新市鎮和文錦渡的規劃及工程研究範圍;至於另外兩個區域,即擴大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至尖鼻咀、流浮山及白泥,以及擴大古洞北新發展區至馬草壟,相關研究會在今年內展開。此外,發展局計劃在今年下半年把古洞北新發展區內約三公頃的商貿及科技園用地改劃作房屋發展。

     

    林鄭月娥說,相對於過往的新市鎮發展,當局更重視北部都會區的就業機會。除新田科技城,北部都會區內的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享有與前海一灣之隔的地利,可發展成商業和現代服務業中心。她已指示政府擔當先行者,把部分無地域限制的政府部門搬進北部都會區,帶動發展,創造就業。

     

    發展局已在古洞北新發展區選定可發展綜合政府大樓的土地,政府產業署會於今年首季完成研究,敲定遷往北部都會區的政府辦公室。房屋協會也率先配合,在位於粉嶺的北部都會區區域辦事處撥出空間,與數碼港合作成立全港第一個房地產技術共享工作室,今年內招募初創企業進駐。

     

    她又提到,早前與醫院管理局主席和行政總裁會面,雙方原則上同意在北部都會區擴充或興建三間醫院。其中,北區醫院擴建工程已經展開,2028年完工後將額外增加1,500張病床。古洞北醫院預計會成為北部都會區的中心醫院,初步估計最少提供1,600張病床。食物及衞生局也正研究增加建議的洪水橋醫院病床數目至2,000張以上。政府也計劃在北部都會區撥地發展私家醫院。

     

    林鄭月娥又說,北部都會區重視城鄉共融、發展與保育共存。為確定分別位於南生圍、三寶樹和蠔殼圍的三個濕地保育公園、沙嶺/南坑自然生態公園,以及香港濕地公園擴展部分的範圍和管理模式,及評估有關措施對創造環境容量的成效,環境局正籌備今年內開展顧問研究。

     

    環境局另外計劃於今年下半年啟動指定紅花嶺郊野公園的法定程序。保安局今年第二季會開放原屬禁區範圍的沙頭角碼頭,容許旅行團在指定區域觀光購物或乘船前往荔枝窩、吉澳等旅遊景點,並計劃今年年底前就進一步開放中英街以外的沙頭角墟諮詢市民。

  • 主教山配水庫設360度虛擬導覽

    俗稱主教山配水庫的前深水埗配水庫去年年底開始有限度開放予市民參觀,雖然因應疫情發展,現已暫停開放,導賞團亦暫時停辦,但對配水庫有興趣的市民,仍可透過水務署的360度虛擬導覽,認識配水庫的歷史和特色。早前,我亦邀請了水務署的同事,為大家詳細介紹這座有逾百年歷史的配水庫。

     

    見證九龍半島供水歷史

     

    古物諮詢委員會去年6月的會議上,確認前深水埗配水庫為一級歷史建築。水務署的同事在籌辦導賞活動時,亦翻查了不少配水庫的資料及圖則。初期,九龍半島供水只靠三口井,井水和地下水是唯一的食水來源。隨着人口迅速增長,政府在1902年開展九龍重力自流供水計劃,當中包括興建九龍水塘及引水道、前深水埗配水庫(時稱九龍塘配水庫)等。前深水埗配水庫和九龍水塘分別於1904年及1906年落成啟用,供應食水給九龍塘/深水埗/大坑東一帶居民,亦見證了九龍半島由依靠地下水轉為水塘供水的情況。

     

    首個以圓形築成的地下配水庫

     

    前深水埗配水庫呈環狀設計,是香港第一個以圓形築成的地下配水庫,直徑150呎,儲水高度逾20呎,庫容量為 218萬加侖(約 9,900立方米)。與早期有蓋的磚砌配水庫相比,相當高且大。配水庫曾於1951至52年間進行大維修,以改善滲漏問題,直至石硤尾配水庫1970年投入服務,其龐大庫容量(3,000萬加侖)能穩定地供水給深水埗一帶的大量居民,前深水埗配水庫才正式停用。

     

    仿羅馬土木工程方式建造

     

    水務署工程師/九龍區(供應及保養)鄭凱兒介紹配水庫多個值得欣賞的地方,第一是其歷史建築特色,配水庫的圓形特性是能以最短的周界達至最大的面積,節省興建水庫牆身的成本;其拱頂、拱券及支柱以仿羅馬土木工程方式建造。紅磚拱券上承混凝土拱頂天花,下接108條花崗岩石柱。這三種結構形態(即圓形牆身、拱頂及拱券)在工程學上是非常有效率的結構設計。

     

    昔日運作設備保持原貌

     

    配水庫第二個焦點是其地下儲水空間由花崗岩石塊、紅磚和混凝土三種建築物料組合而成,這樣的組合未發現在水務署其他的配水庫出現。第三是配水庫仍保留着重要的功能構件,例如靜水井、半圓去水導坑、12吋直徑出水管、進水管、溢流管等,保持原貌程度極高。

     

    臨時加固工程

     

    為保持配水庫設施結構穩定,水務署向古物古蹟辦事處就文物保育方面尋求意見後,進行了多項臨時加固和整理工程,包括為頂部有潛在鬆脫可能的混凝土板塊、磚拱和其他有潛在危險的結構部分安裝臨時支架;在拱頂有裂縫的地方安裝儀器,監察裂縫的情況;裝設玻璃天窗,保護外露部分免被風化侵蝕,更可引入自然光和鮮風。另外,為配合舉辦導賞團,水務署亦進行多項改善工程,如內部照明、通風和消防設備、架高地台通道、便利進出設施、綠化配水庫上蓋地面等。

     

    導賞團因應疫情暫停

     

    我很高興受訪的導賞團參加者,均滿意水務署的安排,認為配水庫很值得參觀,加上導賞員講解清晰,令他們認識水務署以往的運作及水務建築的歷史。不過,因應疫情,水務署早前宣布取消導賞團,直至另行通知。市民仍可透過水務署的360度虛擬導覽,探索配水庫的歷史和特色。至於配水庫的長遠保育和活化方案,發展局會進行研究,務求讓市民大眾可以享用到這個地方。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1月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短片

  • 馮庭碩任空運牌照局主席

    政府宣布委任馮庭碩為空運牌照局主席,任期由1月8日起至2024年7月31日止。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說,牌照局成員來自不同專業,深信在馮庭碩的領導下,憑着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定能繼續對牌照局促進本地空運服務的工作作出貢獻。

     

    現任主席何沛謙的任期今日屆滿,陳帆感謝對方在過去四年展現卓越的領導才能,認為他對牌照局貢獻良多。

  • 上季批十份預售樓花同意書

    地政總署去年第四季批出九份住宅項目預售樓花同意書,涉及3,532個住宅單位,並批出一份非住宅項目預售樓花同意書。


    九份同意書包含八個住宅項目,其中三個位於大埔、元朗和大嶼山,共涉及652個單位,預計今年落成;另外三個位於深水埗和元朗的項目共涉及1,708個單位,啟德一個項目的兩個分期共涉及1,051個單位,預計明年落成;餘下一個項目位於中環,涉及121個單位,預計2024年落成。

     

    截至去年12月底,有待核准的住宅項目預售樓花同意書申請共33份,涉及17,570個單位;有待核准的非住宅項目預售樓花同意書申請則有四份。

     

    此外,該署正處理五份共涉及2,005個單位的住宅項目轉讓同意書申請。

  • 房委會收緊居屋綠置居轉讓限制

    房屋委員會宣布收緊居屋和綠置居單位的轉讓限制,業主在第二市場以不高於原價轉售單位的年期由兩年增至五年,而在公開市場的轉售限制期限則由十年延長至15年。

     

    房委會的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日開會,決定自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2022、出售綠表置居計劃單位2022兩個計劃首次推售居屋和綠置居單位起,實施新限制。

     

    在現行規定下,轉讓限制適用於2019年或以後首次推售的居屋和綠置居單位。這些單位的業主可在首次轉讓日期起計十年後繳付補價,繼而在公開市場轉售單位。至於未繳付補價而在第二市場轉售的單位,由首次轉讓日期起計,業主可於兩年內以不高於原價轉售予房委會訂明的各類買家,或於第三年起按自行議定的價格轉售。

     

    在新措施下,業主在第二市場以不高於原價轉售單位的規管期,會由首次轉讓日期起計首兩年增至首五年;在公開市場的轉售限制期則由首次轉讓日期起計首十年增至首15年。

     

    房委會表示,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已充分考慮多項因素,包括近年第二市場較短期的交易數目增加、社會普遍認為不應讓業主在購買單位後短期內以自行議定的價格在第二市場轉售單位,以及房委會將推售更多居屋和綠置居單位。

     

    房委會強調,經修訂的轉讓限制將在有效防止短期投機和促進資助出售單位的市場流轉之間取得平衡。

  • 近九千居屋單位今年推售

    房屋委員會通過「居屋2022」安排,推售七個新建居屋項目共8,926個單位,平均售價臨時評定於市值五一折,「白居二2022」申請配額則維持4,500個,家庭與一人申請者配額比例維持九比一。

     

    七個新建居屋發展項目分別為東涌裕雅苑、沙田愉德苑、北角驥華苑、馬頭角冠山苑、觀塘安秀苑、將軍澳昭明苑和啟德啟欣苑。

     

    房委會預計上述兩項計劃在今年第一季接受申請,第二季攪珠,並在第四季安排「居屋2022」開始選樓,以及向「白居二2022」合資格申請者發出批准信。家庭申請者的入息和資產限額分別定為每月66,000元和185萬元,一人申請者的入息及資產限額定為家庭申請者的一半。

     

    綠置居方面,房委會表示,今年推售4,693個單位,分別包括油塘高宏苑、馬鞍山錦柏苑和粉嶺清濤苑,平均售價暫定在評定市值折減59%的水平,售價由約79萬元至286萬元不等。今年第三、四季起接受申請,第四季攪珠,今年底至下年初邀請合資格申請者選樓。

     

  • 第 40 頁,共 7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