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基建與物流

  • 嚴謹審查洪水橋站建造營運成本

    主席:   

     

    洪水橋站是《鐵路發展策略2014》建議的七個鐵路方案之一,位於西鐵線天水圍站與兆康站之間,主要服務日後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於全面發展後最終可容納約218,000人口,當中包括176,000新增人口,以及150,000個新增的工作職位。現時在繁忙時段由將來新發展區的市中心往天水圍站需時約24分鐘;往兆康站則需時約20分鐘。洪水橋站建成後,由市中心經鐵路往該兩個站預計只需約四分鐘。洪水橋站將為鄰近居民提供多一種出行選擇,可為當區選用鐵路出行的居民提供便利,節省交通時間,帶來龐大的運輸效益。我們估計洪水橋站在50年營運期內的經濟效益,按2018年價格計算,估計約為550億元 。

       
    至於建造成本方面,根據港鐵公司提交的項目建議書,洪水橋站的預算建造成本按2018年12月價格計算約為41億元。我們會因應港鐵公司的詳細規劃及設計進行獨立評估,以確定成本估算。
       
    政府已邀請港鐵公司開展洪水橋站的詳細規劃及設計,並將以擁有權模式為該項目融資的基礎上,與港鐵公司就洪水橋站的財務安排進行談判。有關談判將會與項目的詳細規劃及設計程序同時進行,過程中我們會連同獨立顧問仔細及嚴謹地審查項目的建造和營運成本。為配合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發展時間表,洪水橋站預計於2024年動工興建,並在2030年竣工。新發展區主要新增人口預計於2030年開始遷入,與洪水橋站的目標通車時間配合。根據新發展區的發展時間表,在洪水橋站啟用之前,雖然會有少量新增人口,大概4,400人由2024年起陸續遷入,他們居住的地點均在洪水橋站的500米範圍以外,有關部門會協調公共交通營辦商,因應新發展區的人口變化及運輸需求,適時提供足夠的公共交通服務,以方便區內居民出行。
       
    主席,我現在請路政署透過投影片簡介洪水橋站項目。
       
    多謝主席。

     

    (以上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6月4日在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會議就洪水橋站的開場發言全文)

  • 加大力度造地 增加房屋供應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本屆政府一直以最大力度增加土地供應,近年取得明顯進展。當局會繼續致力造地建屋,以增加並加快房屋供應作為首要工作目標。

     

    黃偉綸今日在立法會會議回答邵家輝議員的提問時指出,在2019至20和2020至21兩個年度,政府合共收回約90公頃土地,遠多於前五年合計的20公頃。由2021至22年度向前看,已知會收回的土地約700公頃。

     

    此外,多項大規模土地供應項目正陸續啟動,其中有關中部水域人工島的研究預計於本月內展開,需時約三年半完成。視乎研究結果,交椅洲人工島發展首階段填海工程料可於2027年展開。

     

    新界北發展項目方面,政府早前已就相關規劃及工程研究諮詢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並會在短期內將項目提交工務小組委員會。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建造工程為其中重要一環,當局期望可於2025年展開。

     

    至於公營房屋,黃偉綸指,政府部門會在可行情況下與房屋委員會和房屋協會研究加快發展流程,並善用公屋用地的發展潛力,包括適度放寛用地的發展限制、擴大或合併用地以加大地盤面積,從而增加建屋量。

     

    同時,房委會清拆石籬中轉房屋作公屋發展,並重建轄下個別工廠大廈作房屋用途,以一系列措施增加公屋供應。

     

    黃偉綸又說,政府一直積極推動和促成由非政府機構推行的過渡性房屋項目,以期在2022至23年度或之前提供15,000個單位。

     

    至於有建議提出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以興建房屋,政府暫無計劃重啟相關研究。

  • 推南港島線西段方案前會諮詢公眾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政府正研究港鐵公司提交的南港島線(西段)項目建議,並會因應躍動港島南發展帶來的運輸需求增長等,適切考慮項目未來路向。鐵路方案敲定前,當局會諮詢公眾。

     

    陳帆今日在立法會會議回答議員謝偉銓的提問時說,政府去年12月底收到港鐵公司就南港島線(西段)項目提交的建議書。

     

    當局會因應薄扶林南部近華富一帶發展情況、華富邨重建時間表和躍動港島南帶來的運輸需求增長,考慮項目未來路向。

        

    他指,預計薄扶林地區人口未來一段時間會保持平穩,至華富邨重建後才有較明顯增長,也有待居民陸續由華富邨遷至薄扶林南的接收屋邨、騰空華富邨內空間作工地後,南港島線(西段)相關工程才可展開。

     

    陳帆表示,政府會盡量配合華富邨重建,適切調整公共交通服務。在敲定南港島線(西段)的鐵路方案前,政府會按既定程序就方案細節諮詢公眾。

        

    躍動港島南計劃旨在將南區打造成充滿活力、適合工作、居住和遊玩的地區。陳帆指,相關決策局及部門會小心評估計劃下各項目及措施可能造成的交通影響,務求交通容量足以支撐有關項目,政府會密切留意港島南區對外和區內交通情況。

  • 5月樓宇買賣跌2%

    土地註冊處公布,5月樓宇買賣合約共8,965份,按月跌2%,按年則升30.2%;合約總值876億元,按月升2.9%,按年也升45.4%。

     

    其中,住宅樓宇買賣合約佔7,084份,按月跌3.3%,按年則升18.4%;合約總值768億元,按月升7.4%,按年也升45.7%。

     

    月內市民查冊515,805次,按月升6.1%,按年也升15.2%。

  • 政府收回屯門客運碼頭

    海事處公布,屯門客運碼頭租戶港澳飛翼船有限公司已正式向政府提出終止租賃協議,本月8日向政府交還碼頭,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而自去年1月30日起暫停的屯門至澳門跨境客運渡輪服務將會結束。

     

    海事處已就交接安排與港澳飛翼公司緊密聯繫,確保屯門客運碼頭可順利有序地交回政府,並向澳門海事當局通報港澳飛翼公司的決定。

     

    該處表示,尖沙咀中國客運碼頭和上環港澳碼頭運載力足以滿足跨境客運乘客的需求。待跨境客運渡輪服務恢復後,市民可利用該兩個碼頭乘搭渡輪往來澳門。此外,新啟用的屯門---赤鱲角隧道連同港珠澳大橋也為乘客提供往來港澳的另一選擇。

     

    至於屯門客運碼頭的未來用途,政府會在評估公眾對水上交通服務需求和渡輪服務營辦商要求後再作考慮,務求盡可能令碼頭用得其所。

  • 政府積極支援建造業採用創新科技

    KK(建造業議會主席陳家駒)、焯芬教授(香港建造學院管理委員會主席李焯芬教授)、SY(建造業訓練委員會主席余世欽)、Albert(建造業議會執行總監鄭定寕)、Francis(香港建造學院院長黃君華博士)、各位政府的同事、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各位學員、各位師傅:

     

    早晨!我在兩年多前參與了香港建造學院的開幕典禮,今天非常高興與大家再聚首一堂,見證學院院校發展工程竣工的新里程,開啟建造培訓新篇章。

     

    院校發展工程是由一班經驗豐富的前輩一手建造,讓各後輩得以在更好的環境和設施中接受培訓,為將來入行接力作好準備。這項工程切實體現建造界承先啟後,薪火相傳的精神。

     

    一直以來,特區政府都大力投資基礎建設,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未來數年,政府工務工程的金額會超過一千億元,再加上私人發展項目,建造業整體的工程額每年會增加至三千億元的水平,足見香港對建造服務的需求持續殷切。

     

    不過,香港建造業亦正面對多方面的挑戰,包括成本高昂、從業員高齡化等。有見及此,政府會繼續積極地擔當推動者和促進者的角色,支援行業更多採用創新科技,以及進一步將建造業專業化和年青化。

     

    創新科技是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動力,不少行業的商業模式以至市民的日常生活,都因而起了極大變化,建造業也需要與時並進,大膽引進創新科技。我在2018年的財政預算案撥款十億元成立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鼓勵及支持業界採用科技和創新的建築方法,例如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IM)、組裝合成建築法等,亦致力提升從業員掌握科技應用的能力。

     

    作為推動者,發展局於2018年開始亦要求工務部門的工程項目除了採用BIM外,亦於去年開始採用數碼工程監督系統,由規劃、興建,以至工程各環節的監督都引入最新技術,令施工更安全、同時提高工程的效率和質量。

     

    香港建造學院自2018年成立以來,積極配合特區政府政策,把創新科技納入課程,推動業界的變革。學院於葵涌院校設立首個建造業安全體驗訓練中心,將虛擬實境技術(即VR)及不同的感官體驗注入安全訓練課程當中,以提升業界及學員對工地安全的意識,減低工程意外發生的機會。今日完工的院校發展工程,將進一步提升院校的硬件設施,為同學們提供更全面和優質的學習環境。

     

    除了要有好的培訓設施外,更需要有優質的軟件。建造業對工藝質量有很高的要求,十分重視工藝培訓。建造業訓練局自1975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此優良傳統,在2008年與建造業議會合併後,這種一絲不苟的專業培訓精神傳承至議會的訓練學院,以至今天的香港建造學院。

     

    由成立至今的不足三年間,在陳家駒主席深具遠見的領導之下,香港建造學院積極為課程進行資歷架構認證。現時,全日制建造證書課程及建造文憑課程已獲得資歷架構的認可,而學院亦致力爭取成為第三級別的學科範圍評審的營辦者,為全日制畢業生提供完整的持續學習銜接機制及清晰的晉升階梯。

     

    過去十年,政府向建造業議會合共撥款6億2,000萬元的培訓資源,協助行業滿足業界對技術工人的需求。其中2019年撥款兩億元,用於支持香港建造學院增加津貼吸引年輕人入行接受培訓,亦支援在職工人由普通工人提升至「中工」(即半熟練技工)水平,並擴大建造業議會轄下的認可技術專才培訓計劃至13個需求殷切的工種,訓練更多「中工」成為「大工」(即熟練技工),協助行業持續培訓人才的同時,亦為工友裝備好,可不斷晉升。

     

    另一方面,為應對建造業的高齡化,香港建造學院為年輕人定下三個清晰的發展方向,分別是技術優秀的工匠、知識型的工地打理人,以及前線項目管理及督導人員,並為他們提供清晰的晉升階梯。我們希望這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接力,並提升整個建造行業的形象。結合課程邁向科技化和注重全人發展,「Z世代」的建造業生力軍,將會是專業技能及社會責任兼備的專才。

     

    在政府、建造業議會及業界的努力下,議會在這十年間已培訓超過四萬名從業員,為業界注入新力量。我在此衷心感謝建造業議會一直與我們同肩並行,並希望業界能全力支持香港建造學院的培訓工作,秉承學院「專業樂業,精益求精」的精神,大家同心協力建設好香港,這個共同家園。

     

    最後,我祝願香港建造學院桃李滿門,各位朋友身體健康、工作愉快。各位同學鵬程萬里,足以自豪。多謝大家!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5月31日出席香港建造學院院校發展工程竣工典禮的致辭全文)

  • 機械狗增應對山泥傾瀉效率

    土力工程處應用創新科技,引入機械狗並利用人工智能從衞星照片辨識天然山坡山泥傾瀉,提高山泥傾瀉緊急服務效率。

     

    土力工程處處長張偉文出席傳媒簡報會,介紹該處引進的兩台機械狗。有關機械狗可安裝不同收集數據的器材和裝備,協助工程人員在山泥傾瀉現場視察和收集數據,有助分析事發原因和評估再發生山泥傾瀉的風險,並提供資料設計緊急修復工程。

     

    張偉文說,機械狗可代替工程人員到危險環境視察,大大減低人員面對的風險,機械狗有望今年雨季出動。

     

    土力工程處正研究機械狗其他用途,例如在施行岩石爆破工程的岩坡、隧道或岩洞施工現場快速掃瞄,並進行數碼測繪,這有助於量度岩石節理及記錄工程進度。

     

    此外,該處正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從衞星照片自動識別天然山坡上的山泥傾瀉,以建立更全面的數據庫,並在大量山泥傾瀉發生時憑衞星照片盡快掌握地點和規模,提升緊急服務效率。

  • 土地註冊處致力提升服務

    對業主來說,樓契是很重要的文件,它不但涉及物業權益,銀行批出業主的按揭申請時,亦會考慮土地登記冊上的資料。為保障業主的物業權益,樓契都會送到土地註冊處註冊。今次,我特別邀請土地註冊處的同事,為大家講解樓契註冊的程序,更會介紹如何透過先進的設備和一站式註冊流程來提升服務質素和效率。

     

    防止秘密及有欺詐成分的物業轉易

     

    土地註冊處主要的職責是為一切影響土地的文件辦理註冊,同時提供土地紀錄給市民查閱。土地註冊處二級土地註冊主任翁翱說,備存土地登記冊供市民查閱的目的,是防止秘密及有欺詐成分的物業轉易。已註冊的契較未經註冊或在其後註冊的契享有優先權;經註冊後,有關的物業權益會記錄在土地登記冊上。

     

    每年平均處理約50萬份契

     

    現時土地註冊處每年平均處理約50萬份契,當中大部分與物業買賣有關,如買賣合約、轉讓契約、按揭等。這類契的數量是反映物業市場交投情況的重要指標。

     

    就註冊流程,土地註册處二級土地註冊主任王凱齡介紹說,首先,律師行將契連同一份註冊摘要及註冊費交到收契櫃位辦理註冊。每日平均約有2,000份契交到土地註冊處辦理註冊。註冊組同事會把收到的註冊摘要上所載錄的主要資料,即日輸入電腦系統。翌日,這些契的資料,包括文書性質、日期和涉及的金額,都會顯示在相關物業的土地登記冊「等待註冊的契約」一欄內,讓市民和處理物業交易的業界人士,如律師行、銀行、地產代理等,於網上或各查冊中心查閱。

     

    土地紀錄準確和具透明度

     

    接下來,註冊組同事會審閱契和相關的註冊摘要,確保它們符合《土地註冊條例》及《土地註冊規例》的規定才完成註冊,並會更新有關物業的土地登記冊。王凱齡說,保持準確和具透明度的土地紀錄在物業買賣過程中非常重要。透過土地查冊,準買家可以知道物業的註冊業主和產權負擔,例如未贖回的按揭、屋宇修葺命令等,有助保障他們的權益。

     

    先進影像處理方式

     

    最後一步,已完成註冊的契,會送到土地註冊處的中央影像處理中心,以先進的影像處理方式儲存在電腦系統內,方便市民於網上或親臨各查冊中心訂購相關的影像處理副本。完成影像處理後,已註冊的契就會送回律師行。

     

    四部高速掃描器

     

    翁翱說,現時中央影像處理中心有四部高速掃描器,每部每分鐘掃描百多頁的契,亦可以調較不同模式掃描彩色圖則。為進一步改善註冊流程,原本位於沙田的中央影像處理中心去年10月已搬往金鐘道政府合署17樓,令影像處理程序與收契和註冊程序可在同一辦事處進行,不但節省了把契來回送往兩個辦事處所需的時間及運作成本,也有助縮短整個註冊流程的時間,提升服務指標。

     

    致力提升服務

     

    其實,為加強保障業主的權益,土地註冊處近年推出多項服務,例如「物業把關易」和供銀行訂購的電子提示服務,有助防範按揭詐騙等。我感謝土地註冊處同事的努力,相信他們會繼續精益求精,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土地註冊服務。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5月30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短片

     

  • 屯馬線下月27日全線開通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宣布,港鐵屯馬線下月27日全線開通,屆時宋皇臺站、土瓜灣站兩個新車站,以及位於紅磡站和何文田站的新月台會一併啟用。

     

    陳帆今日向傳媒表示,屯馬線全長56公里,是香港最長的鐵路線,從東面烏溪沙站至西面屯門站共有27個車站,為沿線居民提供便捷服務,貫通新界東、九龍以至新界西北,也為土瓜灣、九龍城一帶引入高效便捷的鐵路服務。

     

    他指,安全可靠是鐵路運作的基石,相關政府部門一直密切監督港鐵進行屯馬線各項測試,包括 5月2日的全線列車運作測試。經過多月嚴謹驗收和檢測,機電工程署今早已向港鐵公司確認屯馬線建設已達到安全和良好狀態,可投入服務。

     

    屯馬線列車在繁忙時間每三分鐘一班,乘客可由烏溪沙直達屯門,沿途設六個轉線站,接駁東鐵線、觀塘線、東涌線和荃灣線。陳帆說,全線通車除了讓乘客享受無須轉線的方便,節省車程時間,也可進一步紓緩現時東鐵線大圍至九龍塘段的擠迫情況。

     

    因應屯馬線全線開通,運輸署會加強宋皇臺站接駁鄰近地區的公共運輸服務,並密切監察沿線公共運輸服務的運作情況,按實際需要作出適切調整。此外,港鐵公司會推出優惠票價,並與其他公共交通服務營辧商提供轉乘優惠。

  • 灣仔海濱休閒站今開放

    發展局公布,毗鄰灣仔渡輪碼頭的海濱主題區HarbourChill海濱休閒站今日開放。休閒站由不同民間專業人士參與營造,24小時開放,市民可攜帶寵物進場。

     

    休閒站面積約1,800平方米,原為大型基建工程用地。貫徹「先駁通、再優化」的發展理念,土木工程拓展署於鄰近工程仍在進行時率先釋出用地,鋪設草皮和簡單布置後隨即開放供市民享用。

     

    以城市後花園為主題,休閒站草坪上擺放各式蔭棚、座椅和鞦韆,其中,香港藝術中心連同Napp Studio為用地設計了五款可移動的動物家具,方便遊人放置餐具和隨身物件等,而海濱公共傢俬設計比賽20件優勝作品也會在休閒站展出。

     

    此外,海港辦事處首次與香港社會創投慈善基金會合作,以非牟利形式於用地上提供多元化創新活動和餐飲體驗。草坪上將設置特式小賣亭 WE+ Kiosk,由社創生活平台WE+提供特色小食、飲料和具灣仔文化氣色的產品。基金會並與社企及社區團體合作,於海濱用地試行一系列活動,包括今晚試辦黃昏跑步班、本周末舉辦戶外瑜伽體驗及自助畫室。

     

    休閒站現有設施維持最少半年,之後會按使用情況和市民意見延續或變更。

  • 聶德權廖振新視察工友接種疫苗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和發展局副局長廖振新到訪啟德沐朗街工地寫字樓,視察政府透過外展服務為建造業工地人員接種新冠疫苗的情況。

     

    聶德權說,新冠疫苗接種計劃推行後,很多工友已預約接種,而外展接種服務旨在方便工友,以期在業界產生帶頭作用。他呼籲各行各業鼓勵員工踴躍接種,又指政府正積極接觸不同業界、企業和團體,希望以更有效便利的形式為其員工接種。

     

    廖振新表示,當局希望推動建造業界接種疫苗,為工地人員的健康提供更強保護。他感謝有關工地總承建商支持外展接種服務,展現建造業界團結一致、攜手抗疫的決心。

     

    外展接種服務今明兩日在啟德沐朗街工地寫字樓進行,由現時營運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的醫護團隊上門為中九龍幹線和啟德發展區的工地人員提供服務,預計兩日共接種約500劑疫苗。

     

    政府2月底推出新冠疫苗接種計劃,至今超過71,000名工友及常駐工地人員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相當於現時全港工地工作人員半數,其中約45,000人更已接種兩劑疫苗。

     

    企業和團體如需要外展服務,可致電3904 1490。

  • 港鐵獲邀展開洪水橋站規劃設計

    政府邀請港鐵公司展開洪水橋站詳細規劃及設計項目已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政府將與港鐵公司協商財務安排。

     

    洪水橋站是《鐵路發展策略2014》建議的七個鐵路方案之一,位於西鐵線天水圍站與兆康站之間,主要照顧日後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運輸需求。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全面發展後可容納約218,000人,其中176,000為新增人口,而新增職位則有150,000個。

     

    運輸及房屋局表示,現時在繁忙時段由未來新發展區的市中心往天水圍站需時約24分鐘,往兆康站則需時約20分鐘。興建洪水橋站後,由市中心經鐵路往該兩站預計只需約四分鐘。

     

    該局指,洪水橋站在50年營運期內估計可為公眾節省約3.14億小時。按2018年價格計算,包括節省的時間價值在內,洪水橋站的經濟效益估計約為550億元。該站預計2024年動工,2030年竣工。

  • 第 59 頁,共 7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