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新聞網 - 基建與物流
-
註冊自動梯承辦商被紀律處分
就2017年3月導致18人受傷的旺角朗豪坊自動梯事故,《升降機及自動梯條例》紀律審裁委員會已完成對奧的斯電梯(香港)22項違紀指控的聆訊,並裁定所有指控成立,須予以紀律處分。
奧的斯涉及四項朗豪坊自動梯保養欠妥而被法庭裁定違反上述條例,以及18項涉及專業失當或疏忽的違紀指控。
委員會命令,就四項違例個案向奧的斯予以譴責,奧的斯並須支付共96萬元罰款及約59萬元聆訊程序費用。有關裁決和命令今日刊憲。
2017年3月25日,旺角朗豪坊一部正在上行的自動梯突然停止並朝反方向運行,導致18人受傷。奧的斯為保養肇事自動梯的註冊自動梯承辦商。
機電工程署就事故進行刑事調查,發現奧的斯未有確保該自動梯的定期保養妥善進行,遂向奧的斯提出控罪,法庭於2018年3月9日裁定罪名成立。
其後,機電署署長根據條例轉呈有關違紀行為予委員會進行紀律聆訊,並就奧的斯另外18項涉及專業失當或疏忽的違紀控罪轉呈委員會一併考慮。
機電署歡迎有關裁決,並會繼續嚴格執行條例,保障公眾安全。
-
政府業界合力推動嶄新建造技術
Sunny(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局主席查毅超博士)、KK(建造業議會主席陳家駒)、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2019年5月20日在香港發生前所未有的社會動亂的前夕,我來到科學園主持創新斗室的啟動禮。不到兩年,這一座17層高、提供500多個居住單位的創新斗室已經落成啟用,其間要克服黑暴和疫情的影響,在此我必須表揚科技園公司和建築團隊的不懈努力,你們充分展現了堅毅不屈、迎難而上的香港精神。
作為本港第一個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完工的多層住宅項目,創新斗室由418個組件組裝而成,除了建築時間較短之外,對工地的安全、質量控制、環境的影響、減廢節能等都大有益處。事實上,在抗疫期間,組裝合成建築法就為我們極速完成了鯉魚門度假村檢疫中心、竹篙灣檢疫中心和由中央支援香港的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而鯉魚門度假村的項目更獲得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的嘉許。特區政府會連同建造業界大力推動組裝合成建築法和其他屬於建造業2.0的工作,並正在籌辦於今年稍後時間由我主持的國際建造領導高峰會,集思廣益,共謀策略,更好結合科技和建造,幫助香港邁向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
創新斗室的落成,除了有助園區裏的企業及科研機構吸引新僱員以及挽留現有人才之外,它亦促進互動的交流。但住房畢竟對於科技發展只是一個配套,香港創科發展是取決於我們的科研實力、良好的創新環境、獨特的開放優勢、長期建立的國際聯繫等。當然,特區政府近年的政策領導和資源投入亦都不可或缺的。
過去三年多,本屆政府循着八大政策方向推動創科的發展,投放了超過1,000億港元的政府開支以落實多個創科項目,其中包括積極推動成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在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兩個範疇促進本地大學與世界知名的院校合作,以及匯聚更多人才。我在去年發表的2020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推出為期五年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大力支持本地大學吸引國際知名的創科學者和他們的團隊來香港任教以及參與教研活動。我們已經着手籌備這個計劃的細節,預計在今年第二季可以正式推出,期望為本港上游科研項目吸引更多人才。即使面對財政赤字,今年和明年的財政預算案將會繼續為創新及科技基金提供一共95億港元的撥款。
香港要全方位推動創科的發展,必須善用與鄰近的深圳以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效應。我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就提出與深圳在科技創新上強強聯手,合作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我們現在正促成香港科技園公司承租及管理深圳福田科創園區的部分地方,讓有興趣開展大灣區業務的機構和企業落戶,當位處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於2024年開始分階段落成後,一個享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的「一區兩園」創新科技基地將會出現,為兩地人才創造更多就業和創業的機會。
香港近年在創科的努力是得到中央的肯定和大力支持,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以及積極推進高質量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包括首次把深港河套納入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的建設。國家科技部王志剛部長亦都時常給予香港很高度的評價,他在今年兩會期間的新聞發布會上就指出香港的科技人員、研究機構和學者對於參與內地科技創新的熱情很高,而且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操守及國際化的視野,因此國家科技部視香港科技力量為國家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最近,王部長在出席一個有關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科技研究會上,又提出鑑於香港的科研人才技術高、質素高,國家將會鼓勵香港有意願的科學機構加入國家的科研體系,並且支持香港建設國家級的科研平台、大灣區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以吸引國際科技人才和技術來港。此外,中央在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中,亦在選舉委員會設立科技創新界別分組,並由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香港院士提名其中15名選舉委員會委員。
我深信在國家安全和政權安全得到保障下,香港可以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用好中央的支持,以及「一國兩制」獨特優勢,繼續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並在科技創新方面,成就令人振奮的新事業。
多謝大家。
(以上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4月7日在科學園創新斗室開幕禮致辭)
-
船舶業前線員工自願檢測明展開
運輸及房屋局明日起為指定船舶服務業的前線員工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定期檢測,進一步保障公眾健康和前線員工的福祉。
檢測屬自願性質,凡有可能與遠洋船或內河船海員有接觸的前線員工均可參與。他們須先行登記,其後每14日於特定時間前往荃灣西海貴路公共運輸交匯處進行檢測。
檢測機構的當值人員會為他們採集咽喉和鼻腔合併拭子樣本。若有檢測結果呈陽性,衞生防護中心、運房局和相關公司將接獲通知以作跟進。
檢測安排暫定維持至7月31日,運房局呼籲前線員工積極參與,以保障公眾健康,減低社區傳播的風險。
政府也鼓勵前線員工盡早參與疫苗接種計劃,護己護人。
-
3月樓宇買賣升19.9%
土地註冊處公布,3月樓宇買賣合約共9,067份,按月升19.9%,按年也升99.1%;合約總值780億元,按月升21.3%,按年也升117.9%。
其中,住宅樓宇買賣合約佔7,444份,按月升21.5%,按年也升92.4%;合約總值693億元,按月升21.8%,按年也升118.4%。
月內市民查冊541,242次,按月升47.8%,按年也升32.5%。
-
電子系統助部門疫情下續審批圖則
運輸及房屋局轄下獨立審查組藉自行研發的「公營房屋入則易」電子系統,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下從不間斷處理審批入則申請工作,也是首個把入則和審批圖則工作全面電子化的政府部門。
「公營房屋入則易」是全港首創、用以執行樓宇監管的電子入則及審批系統。獨立審查組總監蔡惠棠表示,該系統應用數碼化科技,提升圖則審批的服務質素和工作效率。
就房屋委員會新發展工程項目和其樓宇內的改建或加建工程,申請人可透過系統,以電子方式向獨立審查組遞交建築圖則和相關文件作審批。系統於網上24小時運作,申請人可不受時間限制選擇合適時間遞交申請,也不會受疫情下的特別上班安排影響。
獨立審查組可透過系統與申請人直接溝通,有效減少申請人與審批人員的社交接觸,因此該組在疫情下也能如期完成審批申請,保持服務承諾。
系統另一優點是環保。系統處理文件無紙化,申請人無須親自遞交圖則和文件,獨立審查組也可省卻大量儲存文件和圖則的空間。
「公營房屋入則易」也連結至獨立審查組去年5月推出的另一電子系統---工地流動系統。該系統利用流動應用程式進行地盤巡查監督工作。透過兩個系統間的聯繫,相關電子圖則和文件可由「公營房屋入則易」直接下載至流動裝置,進一步促進工地巡查監督工作電子化,提升工作效率。
「公營房屋入則易」在2019年共處理約3,500宗電子入則及相關文件的申請,去年則處理約4,400宗申請。
此外,獨立審查組正研發一套以人工智能技術自動核查建築物料測試報告的系統,計劃今年內推出,以協助核查每年從「公營房屋入則易」接收的超過八萬份鋼筋和混凝土測試報告結果是否合乎規格,有助更進一步提升電子審批效率。
-
海事行情看俏 巾幗貢獻力量
航海業以往陽剛味極重,給人的印象是男性主導,但時移世易,入行的女性越來越多。
以海事處為例,不同職系均可見女性身影。部門除一般職系人員外,女員工約百人,佔全體員工約一成,職位包括高級海事主任、高級助理船務主任、驗船督察、助理海事監督、海事督察、小輪助理員等。
助理海事監督許佩琪三年多前加入部門,目前主要在船隻航行監察中心監察香港水域實時交通情況,向船隻提供航行建議和安全資訊。她表示,要做好工作,必須時刻保持警覺,應付突發事故。
記得有一次,她當值時接獲報告,香港水域內有一艘油船發生爆炸,並出現火光。根據目擊者資料,她立即在雷達畫面確定船隻位置,向上級呈報,並蒐集更多相關資料,以便有關部門展開搜救行動。
「面對變幻莫測的天氣情況和千變萬化的海面交通狀況,我們要作出及時和有效反應,確保船隻安全航行,這正是工作的挑戰所在。」
選擇堅定 前景理想
許佩琪2007年於職業訓練局轄下海事訓練學院畢業,到高速客船公司工作約十年,職位至大副,即船長副手。
回想當年修讀海事科技文憑課程,家人難免有所保留,但許佩琪對個人選擇卻充滿信心,不認為女性會因此吃虧。
「當時他們都懷疑我是否選錯科目,待我已工作十年以上,其間逐漸進步成長,他們都很放心和支持。」
「女性在體格上或較男性柔弱一點,但工作上她們大都心思細密,同事間可互補不足。」
許佩琪認為,航海業前景理想,行內有明確晉升階梯,這讓她有清晰目標,奮力向前。
親力親為 樂在其中
海事處現有三名女驗船督察,陳萱蔚是其中之一。她加入部門也逾三年,初時在維修及支援組工作,其後調任政府新建船舶組,協助不同部門採購新船。
「我在維修及支援組負責監督政府船隻的維修進度,讓船隻可準時交付所屬部門或崗位繼續執勤。」
加入海事處前,陳萱蔚曾經「行船」並在船廠工作,現在也時常進出船塢。這類工作環境不如辦公室舒適,她卻樂在其中。
「我不太喜歡坐在寫字樓工作,喜歡到處走動。自己親力親為,把事情辦妥,看到船隻安然返回崗位執勤,就有一份成功感。」
-
何東夫人醫局活化料年中完工
要保育珍貴的歷史建築,除保存其建築結構,更要讓它重拾活力,同時讓巿民有機會欣賞和使用,以為它們增添新的社會意義。早前,我介紹了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下兩個項目。這次,我會介紹餘下一項同具相當意義的項目:修復何東夫人醫局作生態研習中心,並邀請負責活化工程的嗇色園副主席陳燦輝分享計劃詳情。
原為新界最早期鄉郊診療所
位於古洞路38號的何東夫人醫局由何東爵士(Sir Robert Ho Tung)捐資建成,並以其原配夫人麥秀英命名。醫局1932年興建,1933年落成,為新界區最早期鄉郊診療所之一。1934至1973年間,醫局主要用作產科中心和印度籍軍人療養所。醫局亦曾用作普通科門診診療所,提供醫療服務和舉辦健康教育活動,直至2005年為止。2009年12月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活化工程今年年中完工
2015年6月,嗇色園成功獲選把醫局活化為何東夫人醫局‧生態研習中心。嗇色園副主席陳燦輝說,醫局位處綠樹林蔭的古洞鄉郊,鄰近塱原一帶,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特殊的生態環境,適合發展為本地生態探索中心,提供一系列社區生物速查課程及體驗活動,向新一代推廣保育自然生態及可持續發展的意識。醫局的活化工程於2019年4月展開,預計今年年中完工並開始營運。
糅合中西建築風格
舊醫局由兩幢樓高一層的主樓和平房組成,以有蓋行人道連接。主樓入口上方飾以石匾,上面刻有「何東麥夫人醫局」字樣,背面建有柱廊式外廊,而平房中間有一天井。陳燦輝說,醫局糅合了中西建築風格,將西方的藝術與工藝特色元素,如牆壁以抹灰批盪、底部基座塗上灰色漆油、村舍平房風格的門窗,以及窗楣、窗台下、煙囪飾有紅磚鑲邊等,與中式如雙筒雙瓦設計的斜屋頂、屋脊末端上翹等本地元素結合。這種被稱為帶有藝術與工藝特色元素的中式折衷主義風格建築,在香港甚為罕見。
盡力維持醫局原貌及特色
陳燦輝說,為尊重醫局的建築設計原意,在活化過程中,盡力保留建築物的外觀、設計、內部間隔,以至整個建築群的布局。活化後,主樓將用作生態展覽區,設立生態顯像館、實驗室及生態書房。生態顯像館設有大型屏幕,用以投射生態的影像及介紹本地生物多樣性的現況;實驗室會放置顯微鏡及其他實驗室儀器,讓同學進行簡單實驗;生態書房會展示本地物種照片、標本、手繪圖、參考書等。
農業縮影區
平房內設有兩個展館---醫局宿舍及古洞故人‧醫局故事展館,展示醫局的建築特色、活化醫局的過程,以及與醫局有關的故事。戶外地方將成為農業縮影區,設有生態池、中藥園圃、有機菜田等,讓參觀的學生進行生態考察。由於何東夫人喜愛養蠶,故亦會在區內種植桑樹以紀念她。至於新建的副樓,樓高一層,設有電機房和洗手間,與現有建築物兼容,不會影響遊客欣賞醫局的建築特色。
醫局活化項目是相當有意義的計劃,我期望市民欣賞醫局鮮明的建築特色外,亦加深對自然生態的認識。此外,上星期《局長隨筆》提到我與多位同事、專家和持份者參與製作的電視節目---《尋土覓地》,上星期已播出第六至十集,繼續帶大家了解香港的土地問題,歡迎按入本局的專題影片網頁,重溫有關內容。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4月4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報告發表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今日向政府提交報告,建議通過立法制訂劏房租務管制措施,以保障劏房租客權益。政府表示,會仔細和積極考慮有關建議,在本立法年度內盡快向立法會提交相關條例草案。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感謝工作小組進行了全面、深入和專業的研究,並因應社會關注,提前三個月完成研究,向政府提交報告。
工作小組主席梁永祥今日舉行記者會,闡述報告內容時說,工作小組認為,一份清楚列出業主與租客權利和責任的書面租約對於向劏房租戶提供更佳保障至關重要,故建議制訂載有強制性條款的標準租約,受規管租賃的租期固定為兩年,期內租金不得上調。
首12個月租期過後,只有租客有權藉給予業主一個月通知終止租約,除了租金、按金和經業主攤分的公用設施費用外,租客無須向業主支付任何其他款項。單位內所有租客須繳付的電費、水費等公用設施費用總和不得超逾相關帳單所收取的款額。
工作小組又建議政府應強制規定業主與租客簽立含上述強制條款的書面租約,假如雙方起初未有訂立書面租約,租客有權要求業主於指明期間內提供,如業主不照辦,租客可暫緩繳付一個月或以上租金直至業主履行責任為止。
為收阻嚇作用,工作小組建議,假如受規管租賃的業主要求租客支付不屬於租金、按金或經業主攤分的公用設施費用,或單位內所有租客須付的經攤分公用設施費用總和超逾相關帳單收取的金額,仍要求租客補還公用設施費用,即屬犯罪,並可處以懲罰。
續租權方面,工作小組建議受規管租賃的租客有權續租一次,從而享有為期四年的租住權保障,四年後,業主與租客可自由商議和訂立新租約。
為了保護劏房租客免受業主任意加租,以及減輕租客租金負擔,續租時,租金加幅不得超逾差餉物業估價署發布的私人住宅租金指數(所有類別)於相關期間的百分率變動或15%,以較低者為準。假如租金指數的相關變動為負數,續租租金須至少作出相同百分率的下調。
工作小組認為,建議中的租務管制措施如獲採納,能為劏房租客提供所需保障。然而,解決劏房問題的根本方法,是持續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工作小組歡迎政府致力推動過渡性房屋發展,包括實施先導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租用入住率偏低的酒店和賓館房間作過渡性房屋,供有需要家庭入住。
-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上限延長
運輸署表示,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下每月交通開支水平由400元放寬至200元的臨時措施延長至12月31日,而每月補貼上限由下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會暫時由400元提高至500元。
根據此安排,下月1日至12月31日期內,政府會就市民每月超出200元的實際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之一補貼,而每張八達通的補貼金額以每月500元為上限。
運輸署提醒市民,每月16日起可領取上一個月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領取每月補貼的有效期為三個月。
市民可透過八達通手機應用程式查詢公共交通開支紀錄及補貼金額,又或致電計劃熱線2969 5500。
-
無人機播種 助天然山坡重生
土力工程處本月起試驗以無人駕駛飛行系統在曾受山泥傾瀉影響的天然山坡上播種,冀加快植被重生、助山泥傾瀉殘痕回復自然外貌。試驗計劃分別在粉錦公路、石崗和打石湖的天然山坡進行,研究團隊會監測植物的發芽和生長狀況,並評估計劃效能。
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處斜坡安全部總土力工程師陳惠蓮表示,若靠大自然修復山泥傾瀉殘痕,受環境、氣候等因素影響,山坡或需最少十年才能回復自然外觀。
她又指,傳統修復植被方式工程較複雜,搭建工作平台和連接山坡的通道往往需時數月,工程費用更要數十萬元。
為縮短播種和修復天然山坡時間,部門遂研究以無人駕駛飛行系統作為人工播種媒介。陳惠蓮指,利用無人駕駛飛行系統,只需一至兩天便可完成播種一次,費用更只需二、三萬元。
土力工程處表示,計劃為期三年,部門會監察成效,若能有效加快天然山坡回復自然外觀,部門會考慮擴展計劃,將技術用於其他天然山坡。
本港去年接獲214宗山泥傾瀉事故報告,較過去25年每年平均約300宗少,但多於2019年的131宗。土力工程處副處長(港島)張秉業相信與去年雨量較大和較密集有關。
張秉業表示,去年的山泥傾瀉事故對道路、行人路和寮屋等構成影響,沒有造成人命傷亡,惟氣候變化帶來極端天氣,而暴雨會增加山泥傾瀉風險,提醒市民居安思危,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
港鐵票價6月底下調1.7%
運輸及房屋局表示,按照票價調整機制,港鐵票價將於6月底下調1.7%,以往按機制累積的延後加幅將順延至明年處理。
局方回應傳媒查詢時表示,現行的港鐵票價調整機制公開、客觀且具透明度,根據政府公布的數據釐訂每年票價調整幅度,以確保票價調整反映經濟情況。
該局指,一直要求港鐵公司按機制調整票價,並在平衡社會整體經濟環境、市場情況、本身營運狀況、乘客需求等因素後,適切回應市民的訴求,提供更多乘車優惠。
政府得悉港鐵公司將推出多項額外票價優惠措施,讓乘客在今年4月1日至明年1月1日期間的每程實質車費節省約5%。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下一頁
- 第 63 頁,共 7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