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新聞網 - 基建與物流
-
大坑火龍文化館料中秋落成啟用
今天是大年初三,首先我祝願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勝意!中國人特別重視傳統節日,而香港雖為彈丸之地,亦有不少傳統節慶活動得以傳承。在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中,銅鑼灣大坑書館街12號將會活化為大坑火龍文化館,讓市民有機會欣賞和使用這座歷史建築之餘,亦認識大坑舞火龍及傳統客家文化和歷史。今次,我邀請了負責參與活化這幢舊建築的非牟利機構代表,分享計劃詳情。
盼今年中秋完成活化工程
2013年12月,發展局推出第四期活化計劃,邀請非牟利機構就如何活化一批政府歷史建築物提交建議,書館街12號是其中一個項目。2015年6月,大坑坊眾福利會成功獲邀把這座三級歷史建築活化成大坑火龍文化館。現時,項目的活化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並爭取今年中秋節順利落成啟用。
展示大坑舞火龍文化
大坑火龍文化館副主席羅詠詩介紹說,大坑舞火龍的習俗已有逾百年歷史,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年中秋節,大坑火龍在大街小巷中舞動翻騰,巿民夾道觀賞,已成為不少市民和遊客慕名而來的節慶活動。把書館街12號活化為大坑火龍文化館,目的是希望把文化藝術帶進社區,展示大坑這項獨特的舞火龍傳統和歷史,亦透過舉辦不同的課程和活動,推廣客家傳統習俗。
簡約現代主義建築風格
書館街12號佔地面積約131平方米,總樓面面積約 338 平方米。原址是晚清時創立的孔聖義學(為貧窮人士提供免費教育的孔聖學校)。校舍在日佔時期遭受嚴重破壞,1949年原址重建。這幢樓高三層的建築物採用簡約現代主義風格,強調功能性及實用性,在2010年12月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三級歷史建築。重建後此建築物一直作教育用途,建築物前的街道命名為書館街,更顯示學校在鄰里間的重要意義。
保留建築構件及特色
羅詠詩説,活化工程會保留原有的出入口、建築物外牆立面、奠基石碑、由地下連接至天台的唐樓樓梯、原有鐵窗框和窗花、部分木地板等。在建築物後面的第一巷會增設正門出入口,旁邊也會增建一部升降機,提供無障礙通道設施。另外,升降機的外牆會鋪設燈飾,於晚上合適的時間營造燈光效果,希望建築物能夠成為區內新文化地標。
提供教育和體驗工作坊
活化後,建築物地下一層將變成展覽廳,介紹大坑火龍的歷史、起源、火龍紥作工藝和典故、舞火龍路線等,以及大坑作為傳統客家村落和該建築物本身的特色。大坑火龍與客家風俗有關,一樓及二樓設有以大坑火龍為主題的中西餐館,當中會提供客家菜,推廣客家飲食文化;二樓亦可提供教育和體驗工作坊,舉辦一系列文化課程,包括中國文學、國術及傳統中華文化講座,如介紹舞龍、舞獅、舞麒麟習俗,以展示書館街12號早期辦學的原意及大坑原客家村落武術的傳統。
活化過程挑戰大
談及活化過程中的挑戰,羅詠詩表示,由於書館街12號的面積小,為盡量利用有限的空間來展示豐富的展覽內容,他們會加入現代科技的元素,例如擴增實境(AR)及虛擬實境(VR),讓訪客透過不同方式接觸展品,認識大坑火龍及該區文化和歷史。
另外,她說,大坑坊眾福利會是較小規模的地區組織,缺乏人力物力,但一個活化項目的成功,可持續性十分重要,他們希望積極推廣文化旅遊,把書館街12號和區內其他景點串連,如蓮花宮、虎豹別墅等,設計不同行程組合,以增加參觀和使用歷史建築的人流和活力,及提升整個地區的吸引力。
大坑火龍文化館活化項目把歷史建築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緊扣起來,令人期待。日後我會透過《局長隨筆》介紹更多活化項目,希望與大家一起感受政府、社區團體以至整個社會一同參與保育工作的熱情和努力。大坑舞火龍的起源是為了消災滅瘟,我亦希望新的一年疫情盡快過去,大家平安!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2月14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附短片
-
將軍澳連接路雙拱鋼橋將運抵本港
辛丑牛年伊始,本港再有大型基建進入新里程。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行人路、單車徑及觀景台的海上高架橋---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最具特色的一段雙拱鋼橋即將運送抵港安裝。這條海上高架橋的設計主題,正好呼應我和運輸及房屋局同事,在大年初二對香港市民的祝福,祝願大家活力無限 、身體健康、出入平安。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
隨着將軍澳的持續發展,人流車流日益頻繁,我們一直關注區內的交通情況和籌劃完善交通配套。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18年7月着手興建這條長約1.8公里的跨灣連接路,直接連繫康城站一帶,至將軍澳---藍田隧道的將軍澳出入口,日後市民來往康城站一帶及九龍的交通將更為便捷。新路亦將直通調景嶺和將軍澳市中心,未來可分流環保大道及將軍澳市中心附近道路的車輛,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計劃於2022年竣工。
全港最大跨度及最重的預製鋼拱橋
按最新航程估算,預期在新春假期間,大家將會看見一艘超大型船隻,承載着一座龐大的建築物,徐徐駛進將軍澳灣。它的長度接近三架波音747珍寶客機(200米),重量和50架客機相若(10,000公噸),這就是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中央部分---雙拱鋼橋。
為提升施工效率,雙拱鋼橋採用預製方式建造。經過一年半的生產及裝嵌,雙拱鋼橋稍後將安裝在將軍澳灣的橋墩上,成爲全港最大跨度及最重的預製鋼拱橋。
公眾參與 「活力無限」的大橋設計
雙拱鋼橋的外觀設計以「活力無限」為主題,構思來自2009年「我眼中的跨灣連接路」設計比賽及其後進行的公眾諮詢,以兩個向外傾斜的橋拱,與逐漸收窄的V型橋墩構成相連圓環,呈現出代表無限的數學符號,與將軍澳這個充滿生機的市鎮互相呼應,配合跨灣橋的多元功能,帶出活力無限的信息。
沿海環迴單車徑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除了是將軍澳的交通幹道,亦是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行人路、單車徑及觀景台的海上高架橋。工程團隊盡量發揮跨灣連接路的地理優勢,計劃將海上高架橋將與將軍澳海濱單車徑連接,組成沿海環迴單車徑,為單車愛好者提供一條既安全又風景優美的專用通道。
結語
雙拱鋼橋抵港在即,標誌着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工程向前邁進重要一步。要令大橋安全穩妥地安裝於橋墩上,需要精準地掌握潮水漲退的時機,工序既富挑戰,亦別具特色。鋼橋的安裝工作將緊接橋身運抵後進行,有興趣見證雙拱鋼橋運送抵港和安裝這歷史時刻的市民,請密切留意!
(以上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2月13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12月批14份建築圖則
屋宇署12月批出14份建築圖則,港島一份、九龍七份、新界六份,包括四項住宅及商住發展、四項商業發展、兩項工廠及工業發展、四項社區服務發展。
獲准動工的建築工程項目12個,完成後可提供住宅樓面面積共90,725平方米,涉及單位2,209個;非住宅用途建築樓面面積達69,418平方米。
此外,該署接獲兩個建築項目上蓋工程動工通知。
月內發出24份入伙紙,港島六份、九龍九份、新界九份,涉及住宅樓面面積144,016平方米,共2,811個單位;非住宅用途的建築樓面面積則99,320平方米。
-
山頂文輝道住宅地逾72億批出
地政總署公布,山頂文輝道第9及11號住宅用地以72.5億元批予Wharf Development, Boswell Holdings, Cheung Chung Kiu, Chan Hoi Wan and Lau Luen Hung, Thomas旗下的Active Pursuit,批租期50年。
地皮為鄉郊建屋地段第1222號,佔地約5,067平方米,指定作私人住宅用途。
樓面面積介乎8,081平方米至13,468平方米;最高樓面面積受賣地條件特別條款規限。
-
駕駛路試2月22日恢復
為配合政府逐步恢復更多基本公共服務,運輸署宣布,駕駛考試路試本月22日起恢復;筆試(甲部試)、的士筆試和駕駛考試排期服務繼續暫停。
該署表示,已預約本月22日或之後應考路試的考生,應按考試排期信訂明的考試日期、時間和駕駛考試中心應考。因路試服務暫停而未進行路試的考生,將獲發信通知新訂的考試日期。
為減低病毒傳播風險,所有考生應考時均須戴上口罩,並在進入中心辦事處前使用酒精搓手液清潔雙手和即場量體溫。
沒有配戴口罩、拒絕接受體溫檢測或體溫檢測結果高於攝氏37.5度的考生會被拒入試場,考試日期將另行安排。
運輸署呼籲考生,身體不適不應應考,並應盡快求醫。如考生因健康理由缺席考試,可在考期當日起計一個月內遞交延期申請書和病假證明書或醫生證明書正本予駕駛考試排期事務處跟進,另訂考試日期。
查詢駕駛考試排期可致電2771 7723。
-
居安思危 防治山泥傾瀉
香港山多平地少,大部分城市發展依山而建,加上夏天時有暴雨,山泥傾瀉是我們長期要面對的威脅。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土力工程處2010年起推行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劃,一直有系統地處理天然山坡和人造斜坡的山泥傾瀉風險。去年是計劃的十周年,該處特別舉辦可持續斜坡美化大獎,表揚工程業界在改善斜坡安全的同時,作出令自然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貢獻。今次,我邀請土力工程處同事和兩位顧問公司代表,講解獲獎項目工程詳情。
斜坡工程融合周邊環境
土力工程師譚穎文介紹說,除致力維持斜坡穩定,保障公眾安全,該處亦注重斜坡的外觀,希望做到斜坡工程與周邊環境融合,為市民提供一個安全及生態上可持續發展的斜坡環境。處方會繼續研究和改進用於防治山泥傾瀉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技術,並鼓勵私人斜坡業主在策劃有關改善或新建工程時,納入園景美化的元素,讓香港成為一個更綠化、安全、生態多樣的城市。
水壩旁建梯台式種植牆
可持續斜坡美化大獎分人造斜坡及擋土牆組別和天然山坡組別。榮獲人造斜坡及擋土牆組別冠軍的顧問公司代表、項目經理李子良介紹說,獲獎項目採用了梯台式種植牆的設計概念來鞏固斜坡,除了在斜坡底部安裝泥釘,也在中間至頂部採用探井挖掘及灌注混凝土的方法,以建造一層層的種植牆,提供空間栽種植物,鞏固整個斜坡之餘,亦提高斜坡的生物多樣性。
他在分享工程挑戰時說,斜坡位於九龍副水塘水壩旁,水壩具90年歷史,屬於二級歷史建築物,梯台式種植牆的方法可減低施工對水壩造成影響。另外,種植牆及旁邊位置均以磚來鋪設,讓斜坡外觀與水壩外貌融為一體。
避免栽種吸引猴子的植物
由於斜坡位於金山郊野公園內,有很多猴子出沒,李子良說,工程團隊為斜坡揀選植物時,非常謹慎,既要排除一些可能會生長至水壩的攀藤植物,亦要避免一些可能會吸引猴子的品種。在設計種植牆時,工程團隊也特意把圍欄的鐵通嵌入混凝土內,以免猴子搖鬆圍欄。李子良很高興斜坡工程完成迄今接近五年,仍能保持綠化的環境。
工程需移除噴漿面疤痕
榮獲天然山坡組別冠軍的顧問公司代表、高級工程地質師陳凱棋表示,獲獎項目利用土壤生物工程來設計及改善天然斜坡。由於位於西大嶼山上羗山的天然山坡發生過多次山泥傾瀉,進行過緊急的鞏固工程,以致留下約4,500平方米的噴漿面疤痕,故工程團隊先要移除斜坡上的噴漿面,然後按斜坡的地質環境,採用不同的方法來緩減山泥傾瀉的風險。
採用土壤生物工程措施
陳凱棋說,土壤生物工程不只是栽種植物這麼簡單,亦衡量了生物多樣性,是一種集自生、天然及美觀的山坡管理方法,例如在斜坡上栽種不同的植物,有助提高生物多樣性,並與周邊的植物進一步加固斜坡;在斜坡較斜的位置設置框式植被牆,減低地面侵蝕的情況,有助回復天然山坡的原貌,亦緩減未來發生山泥傾瀉的風險。
此外,工程項目有創新的可持續特色,例如把現場被移除的噴漿混凝土,用作碎石排水道,避免產生拆建物料。她說,工程完成迄今一年,原本灰濛濛的斜坡已變回綠油油的天然山坡。
市民必須居安思危
氣候變化帶來更頻繁的極端暴雨,亦會增加山泥傾瀉風險,我感謝土力工程處過去40多年在斜坡安全方面所作的努力。同時,市民必須居安思危,提高對山泥傾瀉的警覺,特別是在山泥傾瀉警告生效期間,切勿走近斜坡,而業主亦有責任定時維修私人斜坡或擋土牆,以防患未然。
建造業抗疫防疫措施
此外,新冠疫情反覆,建造業界在防疫抗疫方面一直不遺餘力。建造業議會連同香港建造商會在發展局支持下,去年12月底開始安排專業檢測服務機構到訪公私營工地,為工友及駐工地人員提供免費自願測試,截至2月4日,已為125個工地、逾29,000名工友提供檢測服務,當中99.99%檢測結果為陰性。確診個案至今共有四個,均已按機制由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處理,相關承建商亦迅即獲通知工地有確診個案並安排跟進,包括工地停工進行消毒,安排相關工友接受測試等。
商會及議會正密鑼緊鼓研究加強防疫措施,要求工友及員工必須出示新冠狀病毒陰性檢測結果證明,才能進入工地。機場管理局已公布下周二起在其三跑道系統工地實施類似措施。由於建造業僱員人數眾多,整個行業的工地工友有10多20萬人,業界需要一點時間擬定計劃,預計下周將公布方案細節,並有信心能在本月內開始推行。發展局全力支持業界和工友共同抗疫。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2月7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陳茂波:年中發表長遠減碳策略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我在去年財政預算案已預告政府會盡快制訂長遠減碳策略。早前行政長官在2020年施政報告宣布,香港力爭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政府會在今年年中發表實現這個目標的長遠策略。
事實上,我在過去幾年的財政預算案,都投放資源在環境保護和優化城市建設,以改善城市環境和空氣質素,讓香港成為更宜居的城市。同時,亦透過綠色金融服務和其他政策措施,從多向度建構和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創造就業。
就以去年財政預算案為例,我在環保方面便投放了超過100億元,當中包括了推動電動車普及化、淘汰歐盟四期柴油商業車輛、電動渡輪試驗計劃、成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延長清潔生產伙伴計劃和廢紙回收等,相關的措施正在逐步落實。
電動車
推動汽車及輪船等減少排放是改善空氣質素的重要一環。為了推動電動車普及使用,去年預算案撥出20億元、以先導計劃方式,資助合資格的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安裝充電的基礎設施。去年12月推出計劃至今,已有超過120個屋苑提出申請,涉及共36,000個車位,相等於約一成全港相關車位。
推動電動公共小巴試驗方面,去年財政預算案撥款8,000萬元推行試驗計劃。環保署已發出了規格要求和指引,相關部門正進行前期籌備,預計會資助約40輛電動公共小巴在不同地區試用。
除了推動電動車,逐步淘汰仍然在使用的高排放量柴油商業車,包括貨車、非專利巴士及小巴等亦相當重要。去年的財政預算案預留了71億元為受影響車主提供資助。環保署已在去年10月推出這個資助計劃,逐步淘汰現有約40,000輛歐盟四期柴油商業車輛。
電動渡輪
至於在維多利亞港內試驗電動渡輪方面,我們已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並聘請顧問制定設計方案,預期今年會就渡輪建造進行公開招標。我在去年的財政預算案已為此預留3億5,000萬元,以全額資助港內四條航線的渡輪營辦商建造四艘全新電動渡輪和配套的充電設施,以及24個月試驗期內的相關營運開支。
事實上,環保署已透過綠色運輸試驗基金資助試驗兩艘天星小輪使用柴、電混能綠色渡輪。第一艘油電系統驅動的綠色渡輪Morning Star曉星,歷半年改裝後已於去年9月啟航,遊走於尖沙咀、灣仔和中環。
低碳綠色科研基金
實現碳中和,須多管齊下,並需利用創新科技推動。就此,去年財政預算案撥款二億元成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Green Tech Fund),以加強推動深度減碳和環保科技研發及應用,並創造綠色就業。基金在去年12月中正式開始接受申請,優先考慮支持的綠色科研主題包括:減碳、節能、減廢、綠色運輸,以及空氣和水質素等。
清潔生產伙伴計劃
政府透過清潔生產伙伴計劃鼓勵港資工廠採用更環保的清潔生產技術,協助他們節能減排,改善大灣區整體環境質素。計劃已推行約十年,共資助了約2,300家港資工廠,每年為區內減少了超過38,000公噸空氣污染物、1,900萬公噸污水的排放,以及節省超過18,000太焦耳的能源及超過20億元的生產成本。我去年再預留約三億元,把計劃延長五年至2025年3月,預計資助新項目超過1,000個。由去年6月開始接受新申請至今,已批出超過100個項目。
廢紙回收
去年財政預算案承諾每年預留不少於三億元推行廢紙回收服務計劃,推動本地廢紙回收支持循環經濟,並藉此協助穩定本地廢紙回收量和價格。去年9月,環保署透過公開招標,以服務合約形式聘請了17個承辦商,在全港提供廢紙收集及回收服務。對最前線的人員而言,廢紙回收價亦穩定下來,由最低時的約三毫一公斤回升至約一元一公斤。
近年在全球各地一再出現極端天氣,影響各地民眾的生活甚至生命安全,也影響了企業的經營,足以反映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嚴重影響。環球不少國家或地區的政府都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相繼訂出碳中和的目標。本港亦力爭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特區政府正在考慮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去年有關長遠減碳策略公眾參與報告的建議,今年年中將發表我們的長遠策略。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整體社會對環境與氣候加深認識,市民大眾的起居生活,以至社會經濟活動都需要作出調整,從而透過系統性的變化來推動可持續的生活和經濟發展。這不單會影響個別的產品和服務,更將影響到產業鏈和產業群結構,因而造就新的商機和新的就業機會,我們必須好好把握這股綠色浪潮帶來的發展潛力。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月7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政府不斷推廣香港船舶註冊服務
香港由一個小小漁村發展成為遐邇知名的國際航運中心,除了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歷史因素外,亦有賴海事處過去超過一世紀在船舶註冊工作的努力和貢獻。香港船舶註冊工作除了處理船隻註冊外,海事處作為船旗主管當局,還須確保註冊船隊和船東或船隻經營者的質素管理。香港船舶註冊處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運作以來,到本世紀初在國家大力支持下發展更趨蓬勃。現時在香港註冊的船隻約有2,600艘,總載重量超過1億3,000萬噸,多年來穩佔世界第四位,而香港註冊船隊的快速增長,亦令相關航運服務行業,如船舶管理、海事法律、海事保險等,在香港發展成為服務全球和多元化的航運群體。良好的船隊聲譽、高效優質的服務和龐大的船隊,使香港船舶註冊處成為國際航運品牌,為鞏固香港航運中心地位奠定堅實基礎。
多年來,香港船舶註冊工作的成就屢獲殊榮,我們的註冊船隊在國際主要的港口國監督組織均取得卓越成績。舉例來說,在東京港口國監督備忘錄和巴黎港口國監督備忘錄中,香港註冊船隊一直保持在「白名單」內,表現優秀。另外,過去十多年香港一直被美國海岸防衞隊21世紀優質船舶計畫納入為優質船隊。今年1月,香港船舶註冊的工作表現再一次獲得國際肯定。國際航運公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hipping)於今年1月21日發布2020至21年度《航運業船旗國表現圖表》(Shipping Industry Flag State Performance Table),該圖表就接近120個船旗國或地區作出評核。評核範圍包括在港口國監督記錄、國際海事公約履行程度、有否依從使用認可船級社的規範要求、船隊的平均年齡、向國際海事和勞工組織按規定提交報告、出席國際海事組織會議和接受國際海事組織審查之一系列標準。在覆蓋全球船隊載重噸70%以上的世界前十個船旗國或地區當中,有五個國家或地區獲得極高履約水平的卓越成績,即所有指標均獲評為表現優良,沒有任何負面評價,中國香港是其中之一。
正如國際航運公會所言,對船旗國的評價及評核標準不是用於商業目的,主要目的是鼓勵船東或船隻經營者與船旗國的管理當局就可改進的問題保持溝通,這對加強海上安全和生命保障、保護海洋環境,以及為船員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至為重要。香港船舶註冊的全球運作宗旨正正與國際航運公會的理念吻合,我們多年來堅持以船舶的安全記錄和質量為標準,通過品質保證機制,採取預防措施,鼓勵船舶管理公司制定和實施適當的解決方案以提高船隊質素,並且廣納業界持份者的意見,不斷進行檢討,提升船舶註冊處的服務和競爭力。
眾所周知,香港船舶註冊的船隊質素享譽全球,最新的港口國監督平均扣留率為0.81%,遠低於全球平均扣留數值2.44%,但局方和海事處從未因而鬆懈。我們一直繼續努力,不斷優化和推廣已在全球名列前茅的香港船舶註冊處,從而吸引世界各地更多船東和船公司在香港匯聚扎根,充分運用本地各類海運服務,促進海運業的長遠發展,以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我們將與海運港口局及投資推廣署等合作加強宣傳,期望吸引更多船舶租賃企業來港營運。運輸及房屋局已於2020年6月修訂法例,向合資格船舶出租商及合資格船舶租賃管理商提供利得稅稅務寬免或優惠;並已着手研究其他稅務優惠措施,以吸引各類海運企業,包括船東、船舶管理公司、船務經紀、船務代理等,選擇以香港作為業務基地,持續有效地推動本港高增值海運服務的發展。
自2019年12月開始,海事處亦分階段在一些香港駐海外或內地經濟貿易辦事處及聯絡處設立香港船舶註冊區域支援團隊,為在境外港口的香港船隊提供更直接快捷的支援。區域支援團隊的選址以香港船隊常到的地方為據點,支援海事處總部在海外及內地為船東和船舶營運者提供24小時技術支援。區域支援團隊的人員長駐當地,可以迅速因應船舶註冊、檢查及其他緊急事宜,向船東和船舶營運者提供意見及協助執行所需規管職務。此外,區域支援團隊在推廣工作方面亦可發揮更佳協同效應,善用海外或內地經貿辦與當地海運及港口業界人士的固有聯繫,參與海事展覽和與經貿辦的投資推廣小組合辦宣傳活動。這些都有助進一步推廣和提升香港船舶註冊服務,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目前,設於倫敦、上海和新加坡的區域支援團隊已經投入運作,而澳洲團隊的籌備工作亦正在進行。
在現有的成功基礎上繼續追求卓越、更上層樓是極具挑戰的任務。儘管如此,我們會堅持不懈,透過海運港口局與業界加強溝通,研究和實施便利海運業營商的措施,不斷推廣香港船舶註冊服務,使香港作為經營海運業務的首選地點。
(以上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2月6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政府擬成立鐵路署加強監管鐵路
主席:
政府一直致力發展以公共交通為本、以鐵路為骨幹的客運系統。近年,沙田至中環線項目的工程質量問題,以及有關信號系統和鐵路營運的事故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沙中線項目紅磡站擴建部分及其鄰近的建造工程調查委員會提出一系列有關鐵路項目管理的建議,當中包括成立專責鐵路事宜的新部門。
為回應公眾對鐵路工程質量及運作安全方面的關注,政府會加強對新鐵路項目的監管,當中包括落實調查委員會的多項建議,例如成立項目委員會,為重要事宜提供指導性意見;加強監察和查核力度;以及建立協作文化等。政府亦會推行新的工程項目安全檢討程序,嚴格控制由規劃至營運的整個鐵路項目周期,保障長遠運作安全。同時,我們會強化安全表現監察制度,針對鐵路項目建造至營運階段相關安全事項,對港鐵公司作適當的跟進行動。我們亦會擴大全面及直接審核範圍至涵蓋屋宇裝備系統。
同時,政府經研究後建議在運輸及房屋局轄下成立鐵路署,加強政府在監督鐵路規劃、建造及規管鐵路安全的工作。擬議的鐵路署將由鐵路署署長領導,轄下設有鐵路拓展處與鐵路規管處,分別由兩位副署長帶領。
新成立的鐵路署是將路政署鐵路拓展處及機電工程署鐵路科合併,匯集政府內部有關鐵路的專門知識,並整合不同工程領域的專業支援,從而產生協同效應,令政府在整個鐵路項目,從規劃開始,以至建造營運各階段的監督及規管工作均由同一部門負責。通過合併,鐵路拓展處與鐵路規管處之間的資訊、知識及情報交換將更為流暢,亦可改善鐵路署運作效率和成效、整體表現及長遠發展。同時,鐵路署將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培訓及知識管理資源,強化有關人員的專業發展。
鐵路署將會是支援運輸及房屋局管理及監督與港鐵公司之間的項目及委託協議的單一負責單位,令政府的監管工作更為到位及有效。新部門將會配備所需人手,落實加強後的監察、控制及規管策略,特別是剛才提到的全新工程項目安全檢討程序及強化後的安全表現監察制度。
在鐵路署成立後,路政署將會繼續監督道路網絡和基建的規劃、擴展、改善和維修,以應付新需求及支援可持續發展;而機電署將會繼續負責規管香港的機電安全及能源效益事宜,並提供營運基金服務。
為了讓新成立的鐵路署有效履行職責,政府建議開設三個新首長級職位,以及將路政署鐵路拓展處一個現有的編外首長級職位轉為常額職位。這個職位日後會連同路政署及機電署的其他相關人員一同調配至鐵路署。
就鐵路署的成立時間,考慮到政府當前的財政狀況,以及行政長官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的指示,我們建議在2022至23財政年度成立鐵路署,並在新鐵路項目開始施工之前,全面加強監察和規管。籌備成立新部門的人員預計會在今年下旬到位。我們會在下個立法年度提出有關鐵路署的人事編制建議。
主席,政府明白社會大眾對鐵路項目成本、時間及質量以及營運中鐵路的安全方面的關注,亦絕對有信心處理這些關注事項。我們希望透過設置新部門及不同監督程序及要求,可更有效減低鐵路項目設計、建造、測試及試行運作以至營運階段的不同潛在風險。要確保有效落實加強後的監察、控制及規管策略,政府團隊會悉力以赴,貫徹落實相關措施。我們亦期望港鐵公司能汲取經驗,切實改革公司內部文化和管理系統,務求提升鐵路項目及日常營運的表現,以符合公眾期望。
我現在請路政署的同事透過投影片簡介加強監察、控制和規管新鐵路項目和營運中的鐵路的策略,之後我們非常樂意回應委員的提問及意見。
多謝主席。
(以上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2月5日在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會議就加強新鐵路項目和營運中鐵路的監察、控制和規管策略,以及建議成立鐵路署的開場發言全文)
-
完善法律框架 加強舊樓消防安全
(可按這裏收看行政長官答問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不少舊樓仍未符合《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要求,政府考慮修例,賦權消防處和屋宇署以收費方式為舊樓進行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諮詢工作預計今年下半年展開。
林鄭月娥今早出席行政長官答問會時說,1987年或之前建成的綜合用途及住宅樓宇必須按條例提升消防安全,但即使當局努力執法,並為舊樓業主提供技術和財政支援,仍有不少樓宇未符合法例要求。消防處和屋宇署至今巡查近一萬幢目標樓宇並發出逾28萬張消防安全指示,約60%指示仍有待遵辦或跟進。
林鄭月娥表示,借鑑屋宇署進行樓宇安全工作的經驗,政府認同有需要完善目前的法律框架,並接納議員建議,考慮修例,賦權消防處和屋宇署代沒有能力符合條例要求的舊式樓宇業主進行消防安全改善工程,之後向他們收取費用。
她強調,提升消防安全工程和拆除有安全隱患的非法構築物在性質上有別,當局會參考《建築物條例》下類似機制和實施情況,盡力解決當中的法律和執行問題。保安局局長會督導立法工作,期望今年下半年進行公眾諮詢。
-
特首:擬立法規管劏房租務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政府計劃立法制定劏房租務管制,會在本立法年度提交條例草案。
林鄭月娥今早在立法會出席行政長官答問會時說,經過多月討論和研究,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原則上認為政府應適當規管劏房租務,以保障基層住戶,但也要小心平衡業主的權益。
她指,工作小組正爭取在3月底前向政府提交報告,運輸及房屋局星期一已在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聽取議員對立法建議的意見,該局局長會於本立法年度提交已考慮小組建議和議員意見的條例草案。
為盡早保障租客免遭業主濫收水費,當局已根據《基本法》第74條,以書面同意麥美娟議員可提出私人條例草案,修訂《水務設施規例》中部分條文,規定業主只可收回根據規例第46條所繳付的用水費用。她希望此舉能展示她對立法會憲制職能的尊重,願意接納議員建議。
-
落馬洲土地規劃配合創科園發展
政府表示,深圳新皇崗口岸如採用「一地兩檢」安排,將可釋放香港落馬洲管制站逾20公頃土地作其他用途。當局在規劃有關土地未來發展時,會小心考慮如何與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配合和產生協同效應。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在立法會答覆議員林健鋒的提問時說,政府正全力推動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科園發展,並會盡早為創科園提供配套基建和公共設施,以配合在河套地區西面的第一期發展,同時顧及其後的第二期發展所需。
他指,現正進行的土地平整和基建工程,包括整個河套地區的土地除污和平整、興建連接粉嶺/新田公路的西面連接道路和連接港鐵落馬洲站的直接道路、河套地區西面公共運輸交匯處、區內大部分道路和單車徑、七公頃休憩設施、約13公頃生態區,以及足以支持整個創科園發展的食水配水庫及供水系統、污水處理設施和污水收集系統。
政府工務計劃涵蓋的污水處理設施預計2026年下半年完成。此外,為配合創科園首批樓宇2024年年底起陸續落成,創科園第一批次發展亦設有臨時污水處理設施;區內西面配電站、消防局暨救護站也會與創科園首批樓宇同時落成。
至於河套地區附近發展,主要是處於研究階段的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
對於在新發展地區設置公共設施被指落後於人口增長,黃偉綸說,政府在早期規劃社區公共設施時,除參考《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按人口數目和結構推算而預留足夠土地發展相應設施外,也會在分階段推展基建工程時與負責個別公共設施的部門保持緊密聯繫,務求及時為建設有關設施做好準備和爭取撥款。
為了讓新發展區的社區設施盡早落成,當局會在沿用該機制時,一併嘗試在可行情況下,以不同形式加快落實社區設施。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下一頁
- 第 69 頁,共 7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