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教育與就業

  • 學校有責任確保持黃碼學生申報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紅、黃碼的安排已平衡學生的學習需要,校方有責任確保持黃碼的學生作出申報,並確認符合相關條件才安排他們回校。

     

    蔡若蓮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持黃碼的學生不能在校內除下口罩,因此不能參加任何除下口罩的活動。持黃碼的學生如在校內用膳,校方須安排獨立地方,並在有關學生每次用膳後徹底清潔。學校須考慮校內環境、校舍情況,在各方面均能配合相關要求時,才安排持黃碼的學生回校。

     

    她又說,疫情依然嚴峻,家長應安排子女接種疫苗。

     

    被問及中文大學在迎新日舉辦國家安全講座,蔡若蓮表示,《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大學有責任為學生安排國安教育相關的課程和學習機會。她呼籲學生珍惜學習機會,大學也可安排更多不同形式的國安教育相關活動。

  • 特殊學校綜藝匯演慶回歸

    大型聯校活動「特殊學校學生綜藝大匯演---讓愛閃亮2022」今日舉行,全港62所特殊學校參加,展現學生的多元才藝,加深公眾對本港特殊教育的認識,並慶祝特區成立25周年。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致辭時表示,政府通過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雙軌並行,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又投放大量資源為學校和教師提供專業支援和培訓。局方會持續檢視特殊教育的發展,支援學校幫助學生克服限制、發展潛能,逐步成為獨立、有適應能力、能自學的人。

     

    她勉勵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擁抱挑戰,同時希望不同界別的專業同工與政府攜手合作,關心和支持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讓他們在關愛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在社會不同崗位上發光發熱。

     

    今日的綜藝大匯演由教育局連同香港特殊學校議會和香港教育大學舉辦,約100名學生表演舞龍、活力操、功夫、輪椅舞和鋼琴六手聯彈,現場並播放由62所特殊學校學生合唱的「讓愛閃亮2022」主題曲音樂錄像。在場逾400名嘉賓、特殊學校校長、師生和家長欣賞演出的同時,網上也提供無障礙直播,供聽障和視障人士透過手語翻譯和口述影像參與。

     

    此外,教育局推出「讓愛閃亮」網站,介紹特殊學校的特色、設施、學與教資源,以及展示學生的學習活動和作品。網站又設「特殊教育知多少」問答遊戲,以期加深公眾對特殊教育的認識。

  • 抵港外傭可在酒店接受醫學監察

    勞工處提醒外籍家庭傭工和僱主,周五抵港的外傭會採用「3+4」模式檢疫,他們須在指定檢疫酒店強制檢疫三天,其後接受四天居家醫學監察。僱主可安排外傭在並非用作指定檢疫酒店的持牌酒店或賓館完成醫學監察,無須向勞工處申請。

     

    「3+4」模式下,外傭抵港接受首次核酸檢測當天視作第零天。他們在指定檢疫酒店居住期間,每天都要進行快速抗原測試,並在第二天接受核酸檢測,持續檢測陰性者在第三天早上完成強制檢疫。

     

    其後,外傭須於僱主家中接受四晚醫學監察,每天進行快測,並在抵港第四、第六天取得當天快測陰性結果後,同日到社區檢測中心、流動採樣站或自費到政府認可本地醫療檢測機構接受核酸檢測。

     

    居家醫學監察期間,外傭可在僱主家中工作,取得當天快試陰性結果後可外出,乘搭交通工具、進入超級市場和街市等,但受「疫苗通行證」黃碼限制,不得進入涉及不佩戴口罩或群組活動的高風險場所,以及其他需要重點保護的處所。

     

    持續檢測陰性者在抵港第七天早上完成醫學監察,其後三天繼續自行觀察身體狀況,每天進行快測至第十天,並於第九天接受最後一次核酸檢測。

     

    因應個別家庭狀況,勞工處處長原則上批准僱主安排外傭在並非用作指定檢疫酒店的持牌酒店或賓館完成四天醫學監察,以及其後三天自行觀察,無須向部門申請。

     

    至於周五前已在指定檢疫酒店完成最少三晚檢疫的外傭,政府確認其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後,會陸續安排他們在周五或之前有序離開酒店。外傭其後須進行家居醫學監察和受黃碼限制,並遵守有關檢測要求。

     

    配合新檢疫措施,政府將精簡登機來港和抵港檢疫檢測流程。查詢外傭檢疫安排,可致電24小時熱線2717 1771(由1823接聽)、發送電郵,或經專題網站表格聯絡勞工處。

  • 持黃碼學生須向學校申報

    政府在「疫苗通行證」加入紅、黃碼,從海外或台灣抵港人士被區分為黃碼人士。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持黃碼的學生須主動向學校申報,如學校環境許可,這些學生在醫學監察期間可以上學。

     

    蔡若蓮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引入紅、黃碼的安排旨在平衡健康風險、方便出行和正常生活。

     

    她指,除主動向學校申報,持黃碼的學生也須進行快速抗原測試。若這些學生需要在校內午膳,學校會按教育局指引作出特別安排,例如加設隔板。

     

    蔡若蓮表示,當局會密切留意疫情,並與學校保持緊密溝通和聯繫,適時調整防疫抗疫安排。

  • 民青局辦國家主席重要講話座談會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今日在政府總部舉辦「國家主席重要講話精神」線上座談會,由局長麥美娟主講,約120名民青局轄下政策科和部門人員參與。

     

    麥美娟分享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發表重要講話的要義。

     

    習近平提出「四個必須」,即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必須堅持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以及必須保持香港獨特地位和優勢。習近平並對特區政府提出「四點希望」,分別是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共同維護和諧穩定。

     

    麥美娟指,習近平講話為香港未來發展闡述重要指引,上述「四點希望」更為民青局工作方向。她引述習近平講話中特別點出要關心、關愛青年人,幫助他們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的困難。

     

    她說,青年發展是民青局的重點工作,局方已着力籌備制訂《青年發展藍圖》,勾劃香港整體青年發展工作願景和主要方向,與不同政策局及所屬部門協作,共同推行相關政策措施。

     

    習近平講話也提及要共同維護和諧穩定,團結力量,創造更美好生活。麥美娟表示,民青局會加強地區工作,推動居民參與地區服務,建立互助網絡。她鼓勵人員把習近平講話的精神融入工作,貫徹落實惠民政策。

     

    18區民政事務處7月至今舉辦超過45場座談會,讓地區人士深入了解習近平重要講話的精神,共約6,700人出席。

  • 勞工處正釐清演唱會事故僱主責任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勞工處正根據《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下的「僱主一般責任條文」調查香港體育館嚴重事故,釐清僱主須負的責任,另一方面也會釐清舞蹈員屬僱員還是自僱人士。

     

    孫玉菡今日出席電台節目後向傳媒表示,「僱主一般責任條文」針對香港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狀況。條文較一般性,可廣泛應用於不同情境。有別於較為固定的工廠環境,舞台設計變化多端,以此條文處理這次事故,可方便調查。

     

    舞蹈員身分方面,孫玉菡表示,不可單憑一紙自僱合約便斷定舞蹈員屬自僱人士,過往法庭判例已說明屬自僱人士與否取決於事實根據,勞工處正與舞蹈員及其公司或承辦商協調,以期釐清舞蹈員屬自僱或受僱。

     

    談及院舍疫苗接種率,孫玉菡說,院友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百分比逾93%,第二劑逾89%,第三劑逾45%。他相信,下月底前可達到第三劑接種率五成的目標。 

  • 蔡若蓮視察學校疫苗接種日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到東華三院邱子田紀念中學出席學校疫苗接種日,又呼籲家長盡早安排子女接種新冠疫苗。當局並宣布,全港學校在2022至23學年維持半天面授課堂,直至另行通知。

     

    蔡若蓮表示,接種疫苗是防禦新冠病毒的最有效方法,可減低重症和死亡風險;疫苗接種的年齡下限已降至六個月,幼童可接種科興疫苗,加強保護。

     

    今日的學校疫苗接種日由教育局與東華三院合辦,屯門區內共十所中、小學和幼稚園參加,約170名學生和家長報名接種。蔡若蓮鼓勵更多辦學團體舉辦聯校接種疫苗活動,指出此舉不但方便家長照顧學生,且能集中資源於同一場地為學生接種不同劑次的疫苗。

     

    另外,因應疫情發展、學校準備情況和衞生專家意見,全港學校在2022至23學年維持半天面授課堂,直至另行通知。

     

    若個別中學所有直接僱用的教職員符合「疫苗通行證」要求,以及接種兩劑疫苗滿14天的學生達到全校可接種疫苗學生人數九成,校方可安排全日面授課堂。個別已接種兩劑疫苗滿14天的中小學學生,可在放學後或上學的另一個半天在校園進行非學術性的課外活動。

     

    此外,鑑於每日進行快速抗原測試的安排有助學校把關,教育局聽取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意見後,決定學校於新學年仍須實行此安排,直至另行通知。局方會繼續透過學校向有經濟需要的學生分派快速抗原測試包。

  • 內地考察活動加深學生對國家了解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培育有家國情懷的新一代,培養學生國民身分認同,是香港特區教育政策重要環節。在這個學年開始推行的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將加入內地考察的內容,當局要求學校通過全方位學習活動,加深學生了解國家歷史、文化和發展,以及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8月5日在全港中小學生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知識競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的演辭:

     

    毛超峰董事長(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黃錦良主席(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各位嘉賓、各位評判、各位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紫荊文化集團和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舉辦知識競賽,讓學生認識香港回歸祖國以來,國家和特區的歷史和發展成就。這次活動加深學生對《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的認識,增強年輕一代的國家觀念和國民身分認同,別具意義。

     

    我知道參加知識競賽的學校和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歷年觀看直播的人數累計近800萬。我感謝紫荊文化集團和香港教聯會推動國民教育的努力,也期望這個學習活動可以發展成為推動學生了解國家、認識香港的品牌活動。

     

    培育有家國情懷的新一代,培養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是香港特區教育政策裏的重要環節。教育局一直推動學校以中華文化為主幹,貫穿不同價值觀教育範疇。

     

    在學科層面,中國歷史科是初中的獨立必修科,而在這個學年開始推行的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將加入內地考察的內容。我們要求學校通過全方位學習活動,加深學生了解國家歷史、文化和發展,以及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

     

    各位同學,你們是香港的未來,是國家的未來。習近平主席在7月1日發表重要講話,特別關心香港的年輕人。特區政府會努力凝聚各方力量,為青年成長成才創造更多機會。同學們也要努力裝備自己,為國家和香港的福祉而努力、貢獻。

     

    我在10月將發表第一份施政報告。我鼓勵各位教育界朋友和你們的學生,積極向我們發表意見,讓特區政府可以提出更精準的措施,回應社會期望,同為香港開新篇。

     

    謝謝各位。

  • 謝展寰與暑期實習生交流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在環境保護署的環境學院會晤參加政府專上學生暑期實習計劃的學生,了解他們的實習體驗和得着。

     

    謝展寰在交流會聆聽實習生分享工作情況、在職培訓和實習生涯點滴。他鼓勵實習生把握機會擴闊眼界,繼續努力學習,裝備自己,更好地規劃未來。

      

    今年的暑期實習計劃為期八周,在6月至8月期間進行,共有78名來自本港和外地專上院校的學生參加,包括兩名非華裔實習生和一名殘疾實習生。

     

    除汲取在環保署不同分組工作的實際經驗外,實習生更獲安排參觀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1、T.PARK[源.區]、廢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及回收設施WEEE.PARK、環保園、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等環保基建和設施。

     

    謝展寰在交流會與實習生談及近年極端天氣頻生,提醒大家應對氣候變化,必須即時採取行動,從源頭解決碳排放的問題。

     

    他期望青年人努力提升對氣候變化的認識,將來積極參與環保減碳、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等發展,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節能減碳的生活模式,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 何啟明快測呈陽性 正接受隔離

    勞工及福利局表示,副局長何啟明的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結果,正按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指引進行隔離。

     

    何啟明最近一次上班為昨日,工作時有佩戴口罩和遵守防疫措施,並每日進行快測。他近日沒有外遊紀錄。

     

    相關辦公室已徹底清潔和消毒,局方會遵照防護中心建議,安排相關職員接受檢測。

  • 學生須認清香港主權一直屬於中國

    教育局在網上專欄引述歷史資料,說明香港不是英國的殖民地。該局指,中國一直擁有香港的主權,此乃學生必須正確認識的事實。英國曾佔領香港並實施殖民管治,但沒擁有香港的主權。中國於1997年7月1日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而非收回主權;中英之間的交接儀式是政權交接,不是主權移交。

     

    局方表示,十分重視學生準確認識國家歷史上重要史事的基本內容,並尊重歷史事實,希望他們正確認識國家和世界的歷史發展和相互關係,從而培養對國家的認同、歸屬感和自豪感,愛國愛港愛家,並具備世界視野和大局觀,對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

     

    以下是教育局8月2日在網上專欄「政策正面睇」發表的文章

     

    正確認識香港在歷史上的角色及地位,是深入研習很多學科內容的知識基礎,特別是中國歷史科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最近曾討論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其間有意見重申香港並非殖民地。教育局理解媒體及市民對該說法感到疑惑,欲借此向社會大眾交代局方立場及清楚說明有關理據。

     

    從歷史文獻及出土文物所見,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是不爭的事實。爭議的起因源於英國政府在19世紀鴉片戰爭後,三次強迫清政府分別簽訂《南京條約》(1842年)、《北京條約》(1860年)及《展拓香港界址專條》(1898年)三條不平等條約,以致造成香港地區被英國強行割佔、租借及實行殖民管治長達150多年的歷史。有關事實是史實,但並不表示英國強行割佔、租借及對香港實行殖民管治是合法行為。

     

    香港學生在香港生活,絕大部分都是居住在香港的中國公民,也屬於世界公民的一員。因此,須從中國國民的角度認識國家歷史,而非單純地接受某些外國人並非基於史實解讀鴉片戰爭到割佔香港的歷史觀。我們須基於歷史事實,參考不同角度,進而對歷史進行正確解讀。對於上述三條與香港地位有關的條約,根據國際法,由於是英國以武力脅迫清政府簽訂,因此並無法律效力,而1911年辛亥革命以來的歷屆中國政府,也從來沒有正式承認過這三條不平等條約。

     

    上世紀70年代以來,聯合國幾次的決議及公布,正正清楚說明香港並非所謂殖民地的事實:

     

    (一)1972年3月,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致函聯合國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執行情況特別委員會(又稱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宣稱「香港、澳門是屬於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結果。香港和澳門是被英國和葡萄牙當局佔領的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於中國主權範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於通常的所謂『殖民地』範疇。」因此提出香港及澳門不應列於《反殖宣言》中殖民地地區的名單之中。

     

    (二)1972年6月,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通過決議,向聯合國大會建議從殖民地名單中刪去香港和澳門的名字。

     

    (三)1972年11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以99票贊成、五票反對通過上述決議,將香港和澳門從殖民地名單中剔除,並確認中國對香港和澳門問題的立場和要求。

     

    說香港不是英國的殖民地,並非否認香港曾被英國佔領的歷史,只是強調使用「殖民地」一詞來描述香港的地位並不恰當。我們必須讓學生正確認識中國一直擁有香港主權的事實。自1842年以來,英國在香港所實施的是殖民管治,並沒擁有香港的主權。正因如此,英國沒有權容許香港自治或獨立。1984年中英兩國政府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而之後通過的《基本法》,更清楚列明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到1997年7月1日,中國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而不是收回香港主權;中英之間的交接儀式是政權交接而不是主權移交。由此可見,儘管英國割佔及強租香港地區長達150多年,並且在這裏實行殖民管治,但對香港的主權一直屬於國家這個事實並沒有帶來任何改變。

     

    教導學生從小正確認識有關香港的歷史事實是任重道遠的工作,必須全港各個界別協力共同承擔。教育局十分重視學生能夠準確認識自己國家歷史上重要史事的基本內容,並尊重歷史事實。我們希望學生能從探索過去人類文明的進程,正確認識國家和世界的歷史發展及相互關係,從而培養對國家的認同、歸屬感和自豪感,愛國愛港愛家,同時具備世界視野和大局觀,對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

  • 內地升學資助接受申請

    教育局宣布,2022至23學年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即日起接受香港學生申請,資助他們在指定內地院校修讀學士學位課程,下月底截止。

     

    局方表示,指定內地院校共191所,包括於2022至23學年參與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的129所院校,預期資助計劃可惠及絕大多數到內地修讀學士學位課程、有不同經濟需要的香港學生。

     

    計劃沒有名額限制,合資格學生可申領經入息審查資助或免入息審查資助。資助按年發放,年期為有關學生於指定內地院校就讀學士學位課程的正常修業期。

     

    學生須於下月底或之前透過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網上申請平台遞交申請,或郵寄申請表格至教育局,預計2023年第一季或之前獲通知申請結果。

  • 第 15 頁,共 6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