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教育與就業

  • 提高職安健罰則法案刊憲

    《2022年職業安全及職業健康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今日刊憲,以提高職安健罪行的罰則,加強阻嚇力,讓僱員得到更佳保障。法案本月25日提交立法會審議。 

     

    勞工處表示,儘管香港整體職安健情況在過去多年持續改善,但趨勢放緩,過去十年,致命工業意外一直維持每年約20宗水平,並未下降。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職安健罪行判刑普遍偏低,未能產生足夠阻嚇力。經過多次廣泛諮詢和詳細考慮收到的意見及觀點,當局平衡勞資雙方利益,制定最終修訂建議。

     

    法案修訂《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及其附屬法例。

     

    其中,法案建議修訂僱主一般責任條文,使有關罪行可循可公訴罪行程序進行審訊,讓涉及極嚴重職安健違法行為的罪行可交由較高層級的法院審理。這類極嚴重罪行的最高罰款額將增至一千萬元,最高監禁刑期兩年,而且法庭量刑時須考慮被定罪單位的營業額。

     

    法案獲立法會通過後,會在刊憲當日實施。 

  • 臨時失業支援第四批資助即將發放

    臨時失業支援計劃將發放第四批資助予共約68,000名成功申請者,並爭取下周內公布下一批成功申請者。

     

    第四批成功申請者包括約29,000名有強制性公積金戶口的申請人,以及約39,000名沒有強積金戶口的申請人。他們將陸續收到手機短信或電郵通知。

      

    連同這一批,當局已審核約40萬個申請,佔總申請宗數約85%,包括跟進七萬多名申請人按計劃代理人要求而提交的補充資料。

     

    政府指,當局正全力處理餘下申請,目標在本月內向所有合資格申請人發放資助。

     

    申請人可登入計劃專用網站查詢申請狀況。

  • 保就業計劃收近18萬份申請

    2022保就業計劃昨日截止申請,政府指,共收到176,000名僱主申請,涉及166萬名僱員,申請宗數和僱員人數均高於政府原先估計,另有119,000名自僱人士提交申請。

     

    政府表示,保就業計劃結合電子消費券,鼓勵僱主在疫情回穩時保留甚至增聘員工,以遏止失業率進一步惡化,並加快本地經濟在第五波疫情消退後反彈。連同給予合資格自僱人士的一筆過資助,預計計劃涉及約390億元補貼。

     

    首批約45,000名僱主的申請已於周二批出,他們承諾本月聘用約30萬名僱員。當局正全力處理其餘申請,爭取在下星期完成審批第二批申請。

  • 外傭人數回升有助釋放本地勞動力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撰文說,菲律賓和印尼的新冠疫情緩和,加上本港適度調整入境防控措施,來港的外傭人數逐步回升。這有助釋放更多勞動力重投巿場,令外傭短缺不致成為本港經濟復蘇的障礙。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5月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前言

     

    受疫情影響,外籍家庭傭工來港安排困擾我們兩年多。由於菲律賓及印尼兩地疫情緩和,以及本港適度調整入境防控措施,令外傭荒問題漸露曙光。

     

    菲律賓籍外傭來港情況

     

    以數目計算,菲律賓在外傭來源國中佔首位。自去年聖誕節後,Omicron在菲律賓引發新一波疫情。疫情由1月底開始逐步放緩,確診人數的七天移動平均數,由4月1日的每天338宗,跌至4月底每天不足200宗。因此,自今年4月1日開始,從菲律賓來港的航班得以恢復,4月份已有4,005名菲籍外傭到港,是疫情至今兩年多以來,菲傭來港人數最多的一個月,最多人數的一天更有617名到港,希望情況可以持續。自4月1日至今,從菲律賓來港的航班並未觸動航班熔斷機制。

     

    印尼籍外傭來港情況

     

    印尼的Omicron疫情較菲律賓遲一個月爆發,疫情高峰在2月中出現。雖然我們沒有全面禁止印尼航班來港,但在2月及3月份,基本上平均每16天才有一班航機來港,而差不多每班機都會觸動熔斷機制,要停飛14天。不過,印尼疫情亦逐步放緩,4月底確診數字已跌至每天約400宗。上一次觸動熔斷機制的印尼航班是4月8日來自雅加達的國泰航班。4月份來港印傭有2,188名,是疫情至今兩年多以來,印傭來港人數最多的一個月。

     

    在港外傭人數從谷底回升

     

    香港外傭人數由2019年高峰期超過40萬名,下降至今年3月底32.8萬名,是過往兩年香港常住人口及勞動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單由於外傭佔香港勞動人口約十分一,更因不少受聘到香港工作的外傭未能按時抵港,而令部分家庭成員要離開勞動巿場,留在家中照顧老幼。然而,在港外傭人數近期已從谷底回升至4月底的33.2萬人,而現時亦有16,000名外傭已取得工作簽證並正等候安排來港。當香港疫情持續受控,經濟開始復蘇,失業率下降,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便會很快出現,若能增加在港外傭人數,則可以釋放更多勞動力重投巿場,外傭荒才不致成為香港經濟復蘇的障礙。

  • 善用資源 培養學生國家觀念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期望學校靈活運用剛發布的《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套,並配合教育局開發的學與教資源一併使用,提升學生學習中國歷史的興趣,並培養他們的國家觀念和國民身分認同。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5月4日出席《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套發布會暨專題講座致辭全文:

     

    中聯辦徐凱部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長徐凱教授)、黃平研究員(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平)、張玲女士(電影頻道節目中心總編輯張玲)、卜憲群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長;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百集《中國通史》總撰稿卜憲群教授)、丁新豹教授(香港大學名譽院士;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監丁新豹教授)、線上線下的各位嘉賓、各位校長、各位老師:

     

    大家好。歡迎大家出席《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套發布會暨專題講座。今天的活動由教育局、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以及國史教育中心(香港)合辦,目的是向教育界推介一個全新編製的《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以支援教師及學生利用多元化的教材教授及學習國家的歷史。


    《中國通史》是一部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製作、中國社會科學院監製的100集大型電視紀錄片。該片全面而系統地描述自中華文明起源到1911年的歷史,揭示了國家歷史發展過程、趨勢及規律,正好配合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修訂後的推行。我在此非常感謝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授權讓教育局與國史教育中心合力將這100集《中國通史》紀錄片剪輯為可供課堂使用、學生自學及教師知識增益的三類短片,並配以適合的學與教材料,增進師生對中國歷史的認識。

     

    今天我們亦很高興邀請到卜憲群教授和丁新豹教授在百忙中抽空擔任演講嘉賓。卜教授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長,亦是《中國通史》總撰稿,由他講解《中國通史》如何演繹中國歷史的精神與特色,一定能加深大家對整套紀錄片以至中國歷史發展的認識。丁新豹教授是國史教育中心的校監,亦是香港著名的學者,專研香港史、華南社會史與及中外交流史,對推廣香港歷史教育和栽培後學不遺餘力。他與我們分享個人學習歷史的歷程,相信對我們新一代會有很大的鼓勵作用。

     

    教育局一直致力推廣中國歷史及文化教育,承擔激發年輕一代對國家、民族的歸屬感和自豪感的任務。我們在2018年將中國歷史列為全港初中的獨立必修科目,並於2020至21學年施行初中中國歷史科修訂課程,讓學生能整全有系統地認識祖國的歷史發展。教育局除了開發《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套外,亦製作了其他多元化的學與教資源;舉辦不同類型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以及籌辦了不少學生活動,以提升學生學習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的興趣。藉着多元化的課堂內外學習機會,學生可以獲得優質的中國歷史教育,從而增加對國家的了解,以及對國家、民族及社會的認同感。

     

    我期望學校靈活運用《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套,並配合教育局開發的學與教資源一併使用,讓學生走進一個多姿多彩的歷史時空旅程,提升學習中國歷史的興趣,亦加深對中華文化的感悟,並培養國家觀念和國民身分認同。我亦希望學界與相關持份者,為培育香港的學生,繼續與我們攜手合作,讓他們成為對社會有承擔,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新一代。

     

    今日是5月4日,「五四」是我們中國人值得紀念和反思的重要日子。百多年前的中國青年懷着一股強烈的愛國熱情,反對列強對中國的無理欺壓,成功凝聚民族心、愛國情。從五四運動的歷史可見,青年人在推動社會、國家發展和富強的過程中,其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習近平主席曾經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於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亦強調,青年人要立志民族復興,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

     

    當大家身處於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時代,我勉勵新一代的青少年要不斷反思,自強不息,好好學習五四運動的愛國精神,承擔起愛國愛港、建設國家和香港的使命和責任。

     

    最後,我在此祝願國家繼續繁榮富強,香港蓬勃發展,各位身體健康,生活愉快。多謝大家!

  •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通知安排公布

    教育局表示,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小六學生若獲選為正取學生,其家長將於明日接獲有關中學通知,家長無須回覆學校是否接受。

     

    若學生也獲非參加派位直資中學錄取,而家長決定保留該學位,則無須理會有關參加派位中學的通知,其子女會按既定機制獲派該直資中學。

     

    若家長放棄非參加派位直資中學學位,便須於本月12日或之前通知有關中學,並取回《家長承諾書》和《小六學生資料表》的正本,方可保留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成功申請的學位。

     

    教育局表示,未獲通知為正取的學生須參加統一派位。每名小六學生家長本月6日起會通過其子女就讀的小學收到選校表格、家長須知及其子女所屬學校網的一覽表;至於選校手冊,家長可向小學借閱,或透過該局網頁和自動電話查詢系統2891 0088的傳真服務取得最新版本選校手冊。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發展,減少人群聚集及保持適當社交距離,教育局建議小學在支援家長選校方面作彈性安排,例如以視像、電話、電郵等方式代替大型家長會,為家長提供資訊及支援,以及將升中選校文件郵寄或電郵給跨境學生的家長。

     

    家長須將填妥的選校表格交回子女就讀的小學,以便學校於本月30日或以前送交教育局辦理。

  • 臨時失業支援第三批資助即將發放

    政府表示,臨時失業支援計劃完成第三批審核,將發放資助予共約57,000名成功申請者。當局正全力處理餘下申請,目標在本月內向所有合資格申請人發放資助。

     

    第三批57,000名成功申請者包括約31,000名有強制性公積金戶口的申請人,以及逾26,000名沒有強積金戶口的申請人。連同這一批,當局已先後批核超過15萬個申請。

     

    政府指,由於申請數目超出預期,當局已增加人手加快處理。申請者如有強積金戶口,一般可在提交申請後約四星期獲發資助,但申請個案中逾四成沒有強積金戶口,需要較長時間處理。

     

    此外,有近三萬名申請者不符資格,他們上星期起陸續收到不獲批核的手機短信或電郵。

     

    申請人可登入計劃專用網站查詢申請狀況。如有需要,政府代理人審批期間會要求申請人提交補充資料。 

  • 教育局邀兒科醫生講解疫苗接種

    教育局與香港兒科醫學會周四、周六合辦兩場網上講座,由兒科醫生講解兒童感染新冠病毒的後遺症和接種新冠疫苗的重要性。該局並會在本月舉行至少七場疫苗接種日活動。

     

    教育局表示,全港學校分階段有序恢復面授課堂,而部分家長或仍對子女一旦感染新冠病毒的後遺症或接種疫苗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存有疑問,遂邀請兒科醫生以專業角度分析,以釋家長疑慮,呼籲家長和學校持份者踴躍參加。

     

    第一場講座周四晚上7時至8時30分舉行,第二場周六上午11時至下午12時30分舉行。兩場講座以廣東話進行,內容相同,香港電台視像新聞會網上直播。有興趣者可經活動海報的二維碼報名。

     

    該局又指,本星期會安排多所官立學校作為中心學校,透過新冠疫苗流動接種站到校外展服務或以團體預約形式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安排區內學校教職員、學生及其家人接種疫苗。

     

    教育局本月中也會與多個地區校長會合辦疫苗接種日活動,安排疫苗資助學校外展服務,方便區內家長與子女及其家人一起接種疫苗。

     

    學校可以團體預約形式安排學生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衞生署轄下指定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又或到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復必泰疫苗,政府會為學校提供預約和接送服務。

     

    此外,學校可自行聯絡醫生或經教育局配對疫苗資助學校外展服務的醫生到校為學生接種科興疫苗。家長也可經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網頁自行為子女預約接種疫苗。

  • 律政司推廣以調解解決爭議

    律政司主辦的2022年調解周今日展開,一連五日推出一系列主題活動和調解會議,推廣使用調解方式解決爭議。首日活動為校園調解研討會暨第五屆香港中學朋輩調解比賽總決賽。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表示,向學生推廣培育調解文化可讓學生從小體會以友好方式有效解決各種爭議,對維持人際關係和最終構建和諧社區至關重要。

     

    校園調解研討會主題為「朋輩調解---校園必備工具」。在討論環節,對朋輩調解有豐富經驗的講者從調解員、律師、教師和社工的不同角度剖析適用調解的常見校園爭議,以及講解朋輩調解如何防止爭議升溫。

     

    至於在研討會前舉行的調解比賽總決賽,學生化身年輕調解員,展示調解技巧,最終由真光女書院奪得比賽總冠軍。

  • 保障勞工權益 推進香港發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撰文回顧本屆政府在保障勞工權益方面的成果,包括實施五天法定侍產假、延長法定產假至14周。在餘下任期,政府會繼續支援勞工,除盡快處理臨時失業支援計劃和保就業計劃的申請,也會全力爭取立法會在 6 月 30 日前通過取消強積金「對沖」的法案。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5月1日在網上發表的文章

     

    今日是五一勞動節,也是我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身分與勞工界共同慶祝的最後一個勞動節,如非疫情關係,政府應一如以往舉行大型勞動節酒會,與社會各界和關心勞工事務的朋友一起慶祝這個國際性的節日,並向所有打工仔女致敬。特別是經歷了兩年多的新冠疫情衝擊,各行各業的工人生活並不容易,但他們仍謹守崗位,在前線參與和配合特區政府的抗疫工作,確保市民身體健康。在這屬於勞工的重要日子,我謹代表特區政府向每一位工人表示深切的謝意。

     

    香港奉行資本主義經濟,公營部門的規模只佔整體經濟四分之一,要更好保障勞工權益,需政府主動有為,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和所需的法例,但這些工作又往往涉及勞資雙方不同立場、不同意見,尤其是香港大部分僱主是中小企業,它們的負擔能力是一個現實上需考慮和平衡的因素。雖然本屆政府需應對前所未見的嚴峻挑戰,但在各方面努力下,我們在勞工權益上交出了一張亮麗的成績表;去年我在進行有關2021年施政報告諮詢工作時,一位資深的工會領袖就私底下向我表示,沒有想到一屆政府可以解決多項纏繞勞工界十多二十年的問題。趁今日勞動節,就讓我們回顧這些得來不易的成果:

     

    (a) 自2019年1月起實施五天法定侍產假,讓爸爸可分擔照顧初生嬰兒的工作和照顧產後的太太;


    (b) 自2020年12月起將法定產假由十個星期延長至14個星期,並破格地由政府向僱主發還額外法定產假薪酬,上限為每名僱80,000元;

     

    (c) 於2022年2月向立法會提交取消強積金制度下的「對沖」安排,強化僱員的退休保障,並承諾投入數以百億元公帑資助僱主(特別是中小微企)適應政策調整;


    (d) 為提高僱員的退休保障,於2018年年中推出香港年金計劃,並承諾當積金易平台於2025年全面實施後,政府會為制度下獲豁免僱員供款的低收入人士代供 5%強積金;


    (e) 於2021年7月成功修訂《僱傭條例》,逐步把法定假日由12天增加至 17天,與公眾假期日數看齊,令超過100萬名勞工可享有同等假期待遇。首個新增的法定假日將是今年 5月8 日的佛誕;


    (f) 自2019年4月起推行採購政府合約服務的新安排,包括在評審標書時增加非技術員工工資水平的比重,直接令批出合約中的員工工資增加超過兩成;


    (g) 於2020年9月在勞工處成立專責科,加強對外藉家庭傭工的保障及向其僱主提供更好支援;


    (h) 在提高職業安全和健康方面,勞工處先後發出多份指引、推出網上投訴平台、加強突擊巡查,並會稍後推出以建造業工友為對象的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協助工傷僱員盡早康復;


    (i) 在加強就業支援方面,先後推出計劃向年長人士、青年人及殘疾人士發放留任津貼,並提高就業展才能計劃下給予僱主的津貼,以鼓勵他們更多聘用殘疾人士;及


    (j) 通過再培訓局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就業支援,並於2020年向僱員再培訓基金注資25億元,以提供更多先聘用、後培訓計劃和特別・愛增值計劃下的名額。

     

    雖然距離本屆政府任期完結只有兩個月,但支援勞工的工作有增無減:

     

    (a) 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將盡快處理在臨時失業支援計劃和2022 保就業計劃下的申請;


    (b) 全力爭取立法會在 6 月 30 日前通過取消強積金「對沖」的條例草案,讓下一階段籌備工作可緊接展開;


    (c) 向立法會提交法例的修訂建議,提升破產欠薪保障基金下多個特惠款項項目的款額上限及調整商業登記證徵費率,以用好基金,讓僱員和僱主都能受惠;及

     

    (d) 向立法會提交加強職安健罰則的條例草案,提高對違法行為的阻嚇力。

     

    本屆政府在勞工事務上的豐碩成果,實有賴勞工顧問委員會內勞資雙方互諒互讓、立法會的支持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和他的團隊努力不懈。香港勞工自強不息、刻苦勤奮,過去幾十年不斷應對香港發展帶來的新挑戰;展望未來,我深信勞工界仍會與政府同行,推進香港的經濟發展。

      

    祝各位打工仔女五一勞動節快樂!

  • 羅致光:勞工保障工作成果豐碩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現屆政府加強勞工保障的工作成果豐碩,已完成立法工作的包括增加侍產假、產假和法定假日日數,力求在任期內完成的法案則包括取消強積金與遣散費「對沖」安排。勞工處並正積極籌備於今年推出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以個案管理模式為建造業工傷僱員提供適時及妥善協調的私營門診復康治療服務。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5月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第五波疫情持續回落,但每天確診數字仍是高於過往四波的高峰期。今年香港的勞動節亦會是一個較為平靜的假日,讓打工仔可以過一個愉快家庭日,亦可利用消費券進行消費。雖然五一勞動節的歷史背後,有着不少矛盾、遊行、示威,甚至成為騷亂與警民衝突,我總是希望勞動節假日,是社會給予廣大勞工對社會與經濟發展貢獻的肯定及表揚的一天。現屆政府就加強勞工保障及修改法例的工作,可算是歷屆以來最廣最繁忙及成果豐碩的一屆。

     

    多項立法工作

     

    現屆政府完成的立法工作中,首兩項都是於上屆政府任期完結前提出修訂《僱傭條例》的條例草案,包括於2018年完成的加強對於不合理及不合法解僱的罰則及復職安排;及提高濫收求職者佣金及無牌經營職業介紹所的罪行的最高刑罰、擴大濫收佣金罪行的適用範圍、就勞工處處長考慮拒絕發出、續發或撤銷職業介紹所牌照訂定新理由,以及為發出關於規管職業介紹所的實務守則提供法律基礎。

     

    現屆政府提出及完成的立法工作,包括於2019年將法定侍產假由三天增加至五天,於2020年將法定產假由十個星期增加至14個星期,以及於2021年通過將法定假日的日數由12天,每兩年遞增一天,由今年起實施,並逐步增加至17天,與公眾假期的日數看齊。下星期的佛誕便是第一個新增的法定假日。

     

    現時政府已提交立法會,並力求在現屆政府任期完結前完成的條例草案,包括取消強制性公積金與遣散費/長期服務金「對沖」安排,以及更好地保障僱員因遵守防疫規定引致缺勤的僱傭權益,讓符合相關資格的僱員可享有疾病津貼及僱傭保障。

     

    我們的目標是在本月內提出另一項條例草案,即經過多輪諮詢勞工及僱主團體及代表,提高僱主及僱員職安健違法行為的最高罰則,進一步加強職安健。

     

    我們亦有信心在現屆政府完成另一項法例修訂工作,即計劃於6月中向立法會提交議案,大幅調升多項破欠基金特惠款項款額上限。

     

    現屆政府有兩項法例修訂的工作已啟動,但可能要到下屆政府初段才能提交條例草案,一是有關如何協助僱主在取消「對沖」後,於大部分情況下都可以支付遣散費/長期服務金的專項儲蓄戶口法案;另一項便是有關優化《建築地盤(安全)規例》,要求承建商向勞工處處長呈報規模較小但風險較高的建築工程,好讓勞工處可以及早依據工程的風險作出職安健的巡查。

     

    其他勞工政策

     

    在現屆政府中啟動或優化的保障及支援勞工的政策有很多,詳細可見於這幾年的施政報告附篇,在這裏只提出幾項現屆政府全新的政策例子。

     

    現屆政府開局不久便由勞工及福利局成立跨部門小組,檢討政府外判服務安排,包括在評審標書時增加工資水平的比重,以及減低標書價格所佔評分比例,並引入約滿酬金等,以加強保障外判服務的非技術員工。措施於2019年4月全面推行,令批出合約中的非技術員工時薪中位數增加了24%。

     

    勞工處於2020年9月成立專責科別,加強對外籍家庭傭工的保障及向其僱主提供更佳支援。亦正是由於成立了專責科別,才能應付過往兩年多疫情下多項突發外傭事宜,包括防疫、調整簽證政策、安排外傭到港檢疫,以及因確診需要安排隔離等的工作。

     

    在加強就業支援方面,除了於2018年及2020年兩度大幅增加給予聘用年長人士、青年及殘疾人士的僱主培訓津貼外,亦推行試點計劃向這三類人士發放留任津貼,鼓勵他們完成在職培訓。2020年推出多元種族就業計劃,進一步支援少數族裔求職人士就業。此外,我們現正全面檢討於2021年推行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以制訂未來發展方向。

     

    勞工處亦正積極籌備於今年推出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以個案管理模式為建造業的工傷僱員提供適時及妥善協調的私營門診復康治療服務,協助他們早日康復,勞工處會在適當時候公布計劃細節。

     

    國家安全的工作亦是勞工處轄下職工會登記局的重要新任務,一方面要處理海嘯式增長的職工會登記申請,亦要履行《香港國安法》的規定,確保職工會的運作既符合《職工會條例》,更要維護國家安全。當中亦包括法例修訂的工作,現正在緊密籌備中。

     

    結語

     

    上述多項立法工作,不少都是勞工界爭取十多二十年的議題,包括增加法定侍產假、增加法定產假、取消「對沖」及將法定假日與公眾假期日數看齊,又或是調整多年未有檢討的職安健罰則及破欠基金特惠款項款額上限。上述的工作都是得到勞資雙方在互諒互讓下,獲得最大程度的共識與雙贏的成果。就算是最具爭議的取消「對沖」,都是獲得最大程度的勞資共識,就如在2016年11月16日立法會通過由黃國健議員提出的取消強制性公積金對沖機制議案,以及在勞工顧問委員會獲得勞資雙方原則上同意。

     

    附錄:失業率通識

     

    雖然我於2020年7月26日的網誌已講解有關失業率的一些計算問題,於一個星期前,政府公布1月至3月的平均失業率後,有「學者」評論時表示對「3月份的失業率上升」感到意外。若「學者」都有誤解,一般巿民便更不容易理解政府公布的失業率。有見及此,便寫下這份「通識」。若有興趣認識多些失業率數字,可先翻閱上述的網誌。

     

    如上述,政府公布的是三個月經季節調整平均失業率,而由於每月失業率數字的抽樣誤差相對上大,每月的變化不容易達致統計上顯著水平,所以一律不會公布。近期公布的失業數字可參考附圖。

     

    一般而言,單從公布的三個月移動失業率,難以估算每月的失業率。不過,上列的9月至11月、10月至12月、及12月至1月的三個月平均數成線性(linear)關係,我們便可以相對準確地估算出中間數列的中間月份失業率,即11月的失業率。(為嚴守公布統計數字規矩,我不會提供答案。)當算得11月份的失業率,便可以估算到12月的失業率。理論上,獲得兩個月的估算後,可以利用每三個月的平均數,計算餘下月份的每月失業率。不過要留意兩個算術的問題,(1)上述數字都是四捨五入,所以從三個月平均數推算個別月份的數,會因四捨五入而有偏差;(2)上述估算較為準確的月份是11月,在可選擇不同估算方法時,都應選用11月的數字為基礎。舉例來說,在估算2月份數字時,可以利用12月至2月的平均數及已估算的12月及1月數字,但亦可以利用12月至2月的平均數,減11月至1月的平均數,而得出2月與11月數字差異的3分1,繼而用11月的估算計算出2月的數字(即3x[ (12月至2月) – (11月至1月)+11月])。後者的方法較為準確。

     

    當大家估算到上表的每一個月份失業率,便會明白:

     

    為甚麼以月份計算,失業率的高峰已過:

     

    為甚麼5月份公布的2月至4月平均失業率,就算疫情持續受控、有保就業計劃會實施、有消費券、及社交距離措施放寬,仍極大可能會上升;及

     

    為甚麼6月份公布的3月至5月平均失業率,極大可能會下降。

  • 保就業計劃減輕僱主壓力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保就業計劃可減輕僱主經營壓力。計劃昨日開始接受申請,僱主反應熱烈。

     

    羅致光今日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指保就業計劃既保障員工,也幫助僱主。政府會按僱員人數為僱主提供部分工資補貼,紓緩僱主壓力,也讓他們有能力調撥資源加強營運或服務。

     

    被問及院舍在疫情期間對染疫院友及其密切接觸者的安排,羅致光說,院舍上周起恢復將密切接觸者送往檢疫中心的做法,當局並正考慮加強院舍防疫工作,以及為日後一旦出現第六波疫情作規劃,包括如何在短時間內增加暫託中心、隔離設施、檢疫中心等,由勞工及福利局常任秘書長牽頭的加強院舍抗疫能力跨部門工作小組會落實工作細節。

     

  • 第 22 頁,共 6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