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教育與就業

  • 優化社福服務 加強支援婦女

    聯合國婦女署今年為國際婦女節定的主題是「以今天的性別平等創造可持續的明天」(Gender Equality Today for a Sustainable Tomorrow)。要達到性別平等,其中一項重要指標是讓所有人,不論性別都可以按自己意願追尋理想的生活、事業和家庭。換言之,女性參與社會的機會不應受性別定型的標籤或角色影響。

     

    今天的香港社會仍然主要依賴女性擔當家中長幼的照顧者角色,令不少婦女需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間作出選擇。因此,特區政府在推動婦女發展的重要一環,是增強對照顧者的支援,減輕婦女的家庭負擔和壓力,創造有利於她們發揮所長的環境,讓她們可以在事業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

     

    在幼兒照顧方面,政府近年已增加資助日間及住宿幼兒中心的人手比例、提高資助獨立幼兒中心的資助水平、優化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以及分階段重整互助幼兒中心為學前兒童提供課餘託管服務。

     

    至於安老服務,政府已大幅增加家居照顧服務名額、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數目、向改善買位計劃下的私營安老院購買額外宿位,期望在未來數年提供更多安老宿位及長者日間護理服務名額。

     

    此外,我們亦已增加家長或親屬資源中心、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數目,又向合資格的私營殘疾人士院舍購買指定住宿暫顧服務宿位,加強支援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

     

    長遠來說,政府會以人口為基礎,制訂幼兒照顧、安老及康復服務的規劃比例,從而提升服務質素,減輕照顧者的壓力。

     

    當然,要推動兩性平等不能單靠政府的努力,我們需要的是社會共同參與。我希望大家藉着國際婦女節,響應聯合國的「HeForShe」(「他為她」)運動,鼓勵身邊的男士為婦女平權發聲!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3月8日在2022年國際婦女節慶祝短片視像致辭文本)

  • 羅致光籲大眾善待外傭

    外國傳媒報導香港的疫情,除了關注整體疫情及國家隊來港支援抗疫,便要數到香港家庭如何對待確診外傭:除了約滿回鄉未及登機前確診者,亦有少數遭僱主解僱而無家可歸,以致要在公園或汽車上度宿等等。這些報道,當然引起外傭祖國同胞的關注及不滿,她們的政府自然要履行保障國民的責任,為她們發聲。這已不是單單香港本土的問題,而是一個香港對外事務的問題。

     

    香港從政府的政策以至絕大部分的僱主都善待外傭,雖然經常受到美國不公平的批評,但香港一直享有良好的國際聲譽。幾年前,一個外傭政策研究報告更引用香港為良好範例,建議新加坡政府學習香港特區政府保障外傭的政策。

     

    改善外傭政策乃是本屆政府重點工作之一。我們2020年10月在勞工處設立了外傭科,專責處理外傭政策及事務。我們也修訂了法例,加強對本港職業介紹所的監管,並加強了勞工處與執法部門的協作,更好地防範外傭被剝削或虐待。同時,我們亦加深了勞工處與入境事務處的合作,打擊外傭「跳工」的問題。未來一年,我們更會檢討監管職業介紹所的實務守則。

     

    由於疫情期間外傭在假日聚集,增加跨家庭傳播病毒的風險,勞工處在過往兩年透過與駐港總領事館合作,不斷在假日宣傳及提醒外傭遵守限聚及社交距離的規定,並不時與其他部門合作,進行執法行動。單是在2月份,執法部門一共向不守法的外傭發出了51張定額罰款通知書。近日,外傭聚集的情況已大幅減少了。

     

    我上任初期已先後探訪柬埔寨及印尼,前者是為開拓外傭來源,後者是為改善外傭保障。若非疫情,我應已訪問了緬甸及菲律賓,亦是前者為開拓外傭來源,後者為改善外傭保障。看來要待下屆政府,才能依照原定計劃進行。

     

    任何虐待外傭或近期所見少數僱主不合法及不合理解僱外傭,都會破壞香港外傭政策以及香港的聲譽。有關僱主固然可能會被起訴及負上刑責,而日後亦不會獲准聘用外傭,更甚的是,所有將來要聘用外傭的香港家庭,都可能因而受到負面影響,增加了聘用的困難。

     

    我已於日前去信菲律賓駐港總領事,重申特區政府對保障外傭權益的決心和盡力為外傭提供援助,以免事情發展為外交事件。

     

    話說回來,正正由於外傭與僱主同一屋簷下生活,這波疫情在社區廣泛傳播時,往往一人中招,波及其他同住者。例如最近有朋友一家便是小朋友和父母先後確診,外傭最終也難倖免。由於外傭打齊針,體魄好,病情最輕,其間對少主不離不棄並用心照顧,兩星期間全員康復,僱主亦報以大利是以表感謝。

     

    我希望大家都可以推己及人,善待外傭,視她們如家人一樣,共渡疫境。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3月6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政府絕不縱容僱主解僱染疫外傭

    政府表示,絕不縱容僱主因外傭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而作出違反《僱傭條例》的解僱行為。僱主如因外傭染疫而給予較差待遇,也可能違反《殘疾歧視條例》。

     

    政府指,受僱外傭如感染新冠病毒或被定為密切接觸者,與其他本港巿民同樣可獲支援。至於並非受僱的染疾外傭,勞工處已在相關駐港總領事館的協助下,安排外傭入住合適設施。

     

    根據《僱傭條例》,除僱員因犯嚴重過失而遭即時解僱外,僱主不可在僱員放取有薪病假期間終止僱傭合約,一經定罪,最高罰款十萬元。

     

    此外,僱主如違反《僱傭條例》及標準僱傭合約的相關法定責任和規定,在一段時間內會被視為不合資格聘用外傭,其外傭簽證申請也會被拒。

     

    政府會與相關駐港總領事館合作,就違法行為果斷執法,並致力保障外傭的勞工權益和福利,使香港續為吸引外傭工作的地方。

  • 政府撥款七千萬助學校改善通風

    教育局今日致函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直資和按位津貼學校,公布該局會向有關學校提供一筆過津貼,協助改善校舍通風狀況,總撥款額約7,000萬元。

     

    局方表示,鑑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嚴峻,學校應提高警覺,為校舍進行全面通風檢測,並在可行情況下盡快採取適切優化措施,以保持校舍室內有適當通風,保障學生和教職員健康。

     

    當局向合資格幼稚園提供的一筆過津貼分為兩項,其中上限15,000元的通風檢測服務津貼,可讓每所幼稚園採購專業服務,為校舍進行通風檢測。

     

    幼稚園須因應檢測結果和建議採取適當改善措施,如未能於短期內完成,則要盡快設置符合規格的空氣淨化機。就此,有66名或以下半日制學生的幼稚園可獲另一筆20,000元津貼,67名或以上學生的幼稚園可獲35,000元。

     

    直資和按位津貼學校方面,每所學校可按實際支出,獲得一筆過上限40萬元津貼,用作採購通風檢測服務和進行所需優化措施,以符合註冊承辦商建議的通風要求。

     

    教育局本月會直接發放有關津貼予上述幼稚園;直資和按位津貼學校則可向局方提出申請,局方會盡快發放津貼。

     

    當局也建議沒有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私立學校參考有關做法,進行通風檢測和採取適當跟進措施。

     

    另外,教育局已完成資助學校的通風檢測,並陸續跟進所需優化措施,官立學校的通風檢測及相關工程也相繼展開。

  • 髮型屋資助計劃下周一接受申請

    政府在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預留1.3億元推行髮型屋及理髮店資助計劃,向上月10日起被勒令暫停營業的髮型屋和理髮店提供一筆過資助。計劃下周一開始接受申請,本月20日截止。

     

    每間合資格髮型屋和理髮店,包括由社會企業經營的店鋪,可按其處所內員工人數獲得介乎1.5萬至5萬元資助,連鎖髮型屋或理髮店可獲最多150萬元資助。

     

    持商業登記的髮型屋和理髮店須經專屬網上申請系統hairsubsidy.gov.hk提交申請,由社企營運而沒有商業登記的髮型屋和理髮店則須透過社會服務聯會遞交。

     

    政府預計本月內開始發放資助,料約4,200間處所受惠。

     

    查詢可發電郵或致電1836 138。

  • 輸入護理員規定有時限放寬

    為幫助護理業界應對新冠疫情下人手短缺的挑戰,政府宣布即日起放寬業界通過補充勞工計劃輸入護理員的部分規定,為期三個月,並緊急向內地直接聘用1,000名臨時合約照顧員,聘用期三個月。

     

    勞工處指出,在第五波疫情衝擊下,數百間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有院友確診,染疫護理員也越來越多,護理服務需求激增,前線人手卻更形緊絀。

     

    為紓緩人手短缺和加快審批,政府決定即日起至5月底實施有時限措施,包括容許業界省卻在補充勞工計劃下先進行四星期本地招聘的步驟、按院舍需要彈性批准輸入護理員的數目、暫緩就每宗申請諮詢勞工顧問委員會的安排。

     

    處方又指,津助院舍也可按相同規定申請輸入護理員。

     

    另外,為全力應對疫情,社會福利署緊急向內地直接聘用1,000名臨時合約照顧員,以照顧社區隔離設施及院舍的確診或懷疑確診長者、殘疾人士和幼兒,聘用期三個月。社署已委託勞務機構展開招聘,特區政府並已請求中央協調內地相關部門提供便利,加快審批。

     

    政府補充,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仍可透過勞工處的就業服務招聘本地僱員。求職者也可在勞工處網站查閱安老及復康服務業的職位空缺。

  • 興趣班導師明起可申請補助金

    社會福利署津助機構興趣班導師補助金計劃第五期明日接受申請,5月31日截止,每名合資格興趣班導師可獲一筆過一萬元補助金。

     

    第五期計劃是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措施之一,旨在支援今年第二季受聘或曾協議受聘於社署津助機構營辦的津助福利服務單位,提供有關藝術、舞蹈、手工、體育等方面訓練,卻因服務持續暫停導致收入受損的合資格興趣班導師,紓緩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為他們帶來的影響。

     

    為使更多合資格興趣班導師盡快獲發補助金,社署會簡化計劃的申請程序。已領取第四期補助金者如因服務持續暫停導致收入再度受損,可透過填寫簡單的申請表格,直接向社署申請第五期補助金。

     

    下月31日前仍未遞交第四期補助金計劃申請的合資格興趣班導師,如符合第五期申請資格,他們可按申請程序,經由相關津助福利服務單位核實資格,向社署一併遞交兩期申請。

     

    社署表示,申請人不可同時申請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下由教育局向學校學習或興趣活動班導師提供的紓困資助、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向註冊體育教練提供的補助金,或臨時失業支援。

     

    另康文署宣布,政府在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再次向註冊體育教練提供一筆過補助金,該計劃今日起接受申請。在去年1月1日至今年2月28日從事教練工作的體育總會或認可體育機構註冊教練均符合申請資格,每人可獲一萬元補助。

     

    合資格者可透過郵遞方式向康文署轄下體育資助辦事處遞交申請,又或在18區康樂事務辦事處的投遞箱提交,截止日期為下月31日。

  • 文憑試開考日期4月初確定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教育局爭取中學文憑考試於4月22日開考,考試時間表則壓縮至約三星期完成。當局並已準備兩個後備考期,最遲4月初確定考期。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局方維持以4月22日作為中學文憑試開考日期目標,而時間表則由一個月壓縮至約三星期完成。他指,開考日子並非簡單的行政決定,涉及複雜的考慮因素和具體操作問題,包括整體防疫安排、學生士氣、考場、考務人員和閱卷員人手安排等。

     

    他說,發放文憑試成績的日子也會影響考生申請升讀本地和海外大學。當局一直與學界和衞生專家保持緊密溝通,準備應變方案。

     

    他提及,一旦文憑試在開考前或考試期間因疫情惡化而被迫暫停,兩個後備開考期為5月和6月。在最壞的情況下,例如疫情嚴峻令文憑試不能舉行或未能全部完成,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已擬定評估成績等級機制,但此為萬不得已情況下的最後選項。

     

    現時距離4月22日開考日尚有近兩個月,楊潤雄表示,當局會密切留意疫情,諮詢衞生專家意見,並視乎屆時疫情發展決定能否如期安全開考,最遲4月初會公布。

     

    教育局同時向考評局提供約二千萬元額外資源,加強防疫措施,包括為所有考生和考務人員提供快速抗原測試包,並資助考評局提升網上評卷系統,減少評卷員到指定評核中心評卷的需要,減低評卷員交叉感染的風險。

  • 彈性容許學校最遲3月17日放暑假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為了配合特區政府的抗疫工作,早前行政長官宣布提前放暑假。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考慮到個別學校的需要,彈性容許學校不遲於3月17日開始放假,最後上課日可相應調整至最早8月2日。

     

    楊潤雄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學校原則上由3月7日開始放假,直至學校復活節假期結束,然後一直上課至8月12日。

     

    考慮到個別學校可能需要較多時間重整課程進度、安排課業評核和學習活動、調動人手、理順行政工作等,家長可能也需要時間準備,當局會彈性容許學校不遲於3月17日開始放假,也可相應地調整最後上課日至最早8月2日。

     

    2022至23學年由9月1日開始,個別於9月1日前開始新學年的學校,包括幼稚園,本學年的最後上課日可定於新學年開始前兩周。

     

    楊潤雄說,如疫情緩和,期望小學和幼稚園可於復活節假期後恢復面授課堂,而中學則在文憑試主科考試後開始面授課堂。在特別假期期間,學校會維持一貫假期運作模式,無須保持校園開放。

     

    此外,由於非本地公開考試部分課程可能還未完結,當局容許學校在做足防疫措施下,安排應屆考生短暫回校,完成必要和計分的考評項目。

     

    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日程表也有所調動,學校通知自行分配學位正取學生的日期會延至5月4日,中一派位結果公布日期順延至7月26日,而學生向獲派中學註冊日期也會延至7月28日和29日。小五下學期呈分試成績資料提交日期順延至8月。

     

    為幫助學校應對疫情,為恢復面授課堂做好準備,教育局會向全港開辦正規課程的學校提供一筆過防疫特別津貼,撥款總額超過6,200萬元。按學校類別和學生人數,每校可獲發放15,000元至37,500元津貼,而每所特殊學校的宿舍部也可獲45,000元至75,000元。 

  • 爭分奪秒 增建社區隔離治療設施

    未來數年,香港建造業整體工程量持續增長,對技術工人的需求十分殷切,政府建議撥款十億元,以支持建造業議會進一步加強建造業的人力培訓工作。今次,我特別邀請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劉俊傑講解政府的建議措施,將如何進一步提升建造業整體的生產力。另外,兩位受惠政府培訓津貼的年輕人亦會分享他們對建造業前景的看法。

     

    工程量增至每年3000億元

     

    政府一直積極投放資源在基建項目上,包括造地、公營房屋、醫療、防洪、交通建設等,以改善市民生活環境,推動經濟增長。劉俊傑表示,政府預計相關開支在未來數年會持續增至每年超過1,000億元的水平。連同私人市場,在未來,建造業整體工程量預計將增至每年3,000億元的水平。

     

    措施多管齊下

     

    隨着更多工程展開,建造業近年對人力需求殷切,尤其是技術工人。為此,政府建議撥款十億元,以支持議會進一步加強建造業的人力培訓工作,培訓更多新血加入建造業及提升現職工友的技術水平。建議的措施主要分為三方面:

     

    第一,就未來人手需求殷切的工種,政府會增加議會培訓轉職人士成為半熟練技工(即「中工」)課程的學額及津貼,吸引更多新血入行;

     

    第二,增加議會專才培訓計劃及技術提升課程的學額及津貼,以協助現職及近期完成培訓的「中工」提升技術至熟練技工水平(即「大工」),透過提供晉升階梯,可以更好吸引和挽留人才;

     

    第三,協助議會加強推廣業界的專業技術和發展機會,吸引更多新人加入建造業,特別是年輕人。

     

    可培訓約26800人

     

    劉俊傑說,上述措施可以為建造業培訓約20,000名「中工」及6,800名「大工」,加上政府積極支持業界採用先進科技和創新建造技術的政策,將會進一步提升建造業整體的生產力和承載力。

     

    吸引轉職人士加入建造業

     

    從建議的措施中,大家都看到,我們會大幅增加培訓名額,以滿足未來龐大基建工程的人力需求,而轉職者是最大新血來源。現於香港建造學院求學的張子鵬是其中一名轉職人士。他大學畢業後曾在酒店的餐飲部工作半年,發覺自己對餐飲業興趣不大,加上疫情下行業受到影響,令他萌生轉行的念頭,現時他在學院就讀工料測量,並對有關科目產生濃厚興趣,有志在建造業發展。

     

    有津貼並可當學徒

     

    他說,在學期間無須繳交學費,每月更可獲發培訓津貼。此外,學院亦與多間大型承建商合辦承建商贊助計劃,讓學生可於培訓期間獲得額外津貼及實習機會,並於畢業後獲聘為技術員學徒,逐步成為工料測量專才。他很贊成政府增加撥款,以進一步加強人力培訓工作,相信有助吸引新人入行,尤其是轉職人士。

     

    建造業生力軍

     

    另一位年輕人張穎雄是學院的畢業生。他完成砌磚、批盪及鋪瓦的建造文憑後,現已工作半年。他表示,讀書時已知道建造業人手需求殷切,加上政府大力投資基建,故建造業的發展空間和就業機會皆很大。他希望政府能夠資助學員到工地實習,相信可吸引更多新血入行。

     

    建造業機遇處處

     

    與兩位年輕人一樣,我們對建造業的前景都非常樂觀,尤其是政府未來有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明日大嶼計劃等,建造業的前景將會相當蓬勃,發展機遇處處。我們會繼續加強投放資源,培訓更多新血加入及提升現職工友的技術水平,讓他們可以受惠於基建發展帶來的就業及晉升機會。我期望見到更多青年人加入建造業這個大家庭。

     

    爭分奪秒增建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

     

    另外,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發展局為了打好這場抗疫戰,已覓得多個地點增建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並已全部移交承建商。昨日,我與同事前往其中四個地點,了解工作進展,當中包括青衣市地段200號、元朗潭尾、前新田購物城,以及粉嶺馬適路旁位處粉嶺北新發展區。在工地上,工程人員和前線工友均爭分奪秒地施工。

     

    開展項目之快 史無前例

     

    就建設工作,特區政府、中聯辦和承建商成立了三方聯繫機制,以進行高層溝通和協調。我們也成立了內地援建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項目的港方專班,由發展局、土木工程拓展署和建築署的專業人員組成,專項專人負責,配合援建團隊全速推展項目。我們開展這些應對疫情的建設項目,速度之快,可謂史無前例。相信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可以逐步戰勝疫情。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2月27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短片

  • 內地高校招生計劃3月接受報名

    教育局表示,內地129所參與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的高等院校下月1日至31日接受網上報名。該計劃豁免港生應考內地聯招試,按學生文憑試成績擇優錄取。

     

    2022年香港中學文憑試考生可於上述日期內報名,並於4月10日前登入報名系統查閱報名資格審核結果,曾按系統要求提供補充資料的考生可於4月23日前登入查閱審核結果。

     

    所有通過報名資格審核的考生須於4月30日前繳交報名費並完成報名確認程序,院校將於文憑試成績發放後公布錄取名單,錄取安排及入學通知詳情稍後公布。

     

    教育局表示,報名程序及關鍵日期或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發展而調整,局方提醒申請人留意有關當局最新公布並盡早完成報名及繳費程序。

  • 楊潤雄視察學生接種疫苗情況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到訪筲箕灣官立小學,視察小學和幼稚園學生經疫苗資助學校外展服務接種新冠疫苗的情況。

     

    透過小學和幼稚園界別協作,今日約有170名筲箕灣官小的學生和同區三所幼稚園約90名學童在該校接種新冠疫苗。此外,四校同日共約20名家長和教職員接種。

     

    楊潤雄表示,教育局希望官立學校垂範,鼓勵學校以協作方式幫助其他學校特別是學生人數較少的幼稚園一起參加外展服務。

     

    社區疫情嚴峻,楊潤雄指出,儘管學校目前暫停面授課堂,家長和學生均應盡早接種疫苗,保障生命安全。

     

    教育局表示,學校可自行或經局方聯絡到校接種科興疫苗的醫生安排服務。政府也會為學校提供預約和接送服務,或安排新冠疫苗流動接種站到校接種。

     

  • 第 26 頁,共 6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