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教育與就業

  • 家長教育活動資訊站推出

    教育局於家長教育網頁「家長智Net」推出全新資訊站,為幼稚園和中小學學生家長提供一站式家長教育課程和活動資訊,協助他們進一步提升育兒的知識和技巧。

     

    家長教育活動資訊站提供由政府機構和本地專上院校舉辦的家長教育課程和活動資料、報名連結,內容定期更新。家長可透過分類功能選取活動地區、類型、對象和主辦機構等,以揀選合適活動。

      

    「家長智Net」於2018年2月推出,網頁內容持續優化,除支援學童身心發展的資訊,更提供多元化的家長教育短片和文章,包括專家和學者建議、家長和校長經驗分享等;家長也可透過行事曆查閱中一和小一選校、統一派位結果公布日期等重要事宜。

      

    教育局已向全港幼稚園、小學和中學發出通告,鼓勵學校向家長推介「家長智Net」和新設立的活動資訊站。

  • 當局冀增院舍疫苗接種率

    強制檢測

     

    香港的第四波疫情在2020年11月後期開始,12月初段進入高峰期。由2020年12月1日開始至2021年5月27日,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員工已完成15輪強制檢測,以總人次計算,已約有64萬次。第16輪強制檢測亦正進行中。

     

    在第三波疫情下,院舍共有136名院友受到感染,有30人不幸過身。相對在第四波疫情下,院舍共有91名院友受到感染,11人過身。在首九輪的員工強制檢測中,找出共18宗初步陽性個案,可說是及早避免了多場院舍疫情爆發。這是要感謝多方面,特別是院舍員工及管理層的合作及努力的成果。

     

    世界各地的長期護理院舍的疫情

     

    在不少已發展國家,長者的長期護理院舍是疫情的重災區。以2020年10月的一項國際比較分析1,在相關資料的21個國家/地區,近半數(46%)死者都是院舍院友。在2021年2月的更新分析2,在相關資料的22個國家/地區,41%的死者都是院舍院友。這反映了(1)各地院舍防疫略有改善;(2)但因2019冠狀病毒病死亡個案中,院友所佔比例仍是高企。

     

    世界各地的長期護理院舍的疫苗注射進度

     

    上述長期護理院舍是各地疫情的重災區,所以當各地進行疫苗注射計劃,都將長期護理院舍的員工和員友放在優先注射的組別,香港亦是如此。

     

    各個地區的疫苗注射進度,主要受到的限制是疫苗供應的足夠程度。我們可以比較一下英國、加拿大及香港在這方面的分別。共通之處是:(1)三地的疫苗供應都十分充足;(2)三地都將院舍員工及院友作為疫苗注射優先組群。

     

    英國

     

    在英國的獨立突發事件科學諮詢小組3轄下的社會照顧工作小組4,建議護理院舍的員工疫苗注射率要達至80%,以及院友疫苗注射率要達至90%,才可以有效避免院舍疫情爆發。至今年4月4日為止,英國的院友注射最少一劑疫苗已達至94.1%,而員工亦有78.9%注射了最少一劑疫苗。不過,以343個地方政府區域計算,至4月8日,仍有89個區域的員工疫苗注射率未達至80%5,而在倫敦的所有32個區域的注射率更未達至70%6。

     

    所以英國政府在4月開展了一項諮詢工作,討論是否應透過立法強制院舍員工,除健康理由外,必須注射疫苗。諮詢期現已結束,在收筆前,英國政府仍未有公布最後決定。一項網上意見調查反映,贊成佔44%,反對佔51%7。雖然在數字上反對的比例只略高於贊成,就如一般有爭議性的議題,反對的聲音比贊成的聲音「大」很多,亦大多是原則性的反對;而英國的平等及人權委員會(Equality & Human Rights Commission)則支持立法強制院舍員工注射疫苗。

     

    加拿大安大略省

     

    由於加拿大各省在疫情及防疫策略上各有差異,故此在這裏選取了人口最多的安大略省的情況作參考。

     

    安大略省由於疫情關係,在過去一年多,長時間實行居家令。長期護理院舍的疫情爆發情況十分嚴重。截至今年3月30日,安省的1,396間院舍中,有64%曾爆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8。亦很大可能與安省整體及院舍的嚴重疫情有關,截至5月30日,據安省當局估計,97%的院友已完成疫苗注射9,以及89%的員工亦已注射最少一劑疫苗10。不過,似乎安省政府仍未滿意,在5月31日發出通告,要求所有院舍於今年7月1日之前實行疫苗政策,規定每名員工必須:

     

    1. 提供每一劑疫苗注射證明;或
    2. 提供醫療證明不適合注射疫苗;或
    3. 參與教育活動了解注射疫苗的好處和不注射疫苗的風險。

     

    香港院舍的疫苗注射情況

     

    香港院舍的疫苗注射進度,可說是相形見絀。截至5月31日,注射最少一劑的住客只有2,261人,約只佔全港院舍住客的3%;員工亦只有9,368名,只佔約23%。當中已包括參與院舍外展接種安排並已注射最少一劑疫苗的324名住客及53名員工。

     

    以下是初期的試行計劃的統計數字,有助我們研究問題所在:

    首批參與院舍外展接種安排的院舍 院舍入住人數 表示同意接種的住客人數 經醫生評估並於院舍11接受注射的住客人數 十間 約1,200人 240人 21人

       

    結語

     

    雖然我們沒有考慮強制院舍員工注射疫苗,但從上述的數字,以及與英加的比較,明顯說明一點:香港院舍的注射率非常之低。以香港的長者入住安老院的比例,遠高於英加12,我們沒有理由相信香港的安老院院友身體狀況會比較英加的差,以至絕大部分不適合注射疫苗,反之英加的安老院院友則除極少數外,絕大部分都適合注射疫苗。我們必須於短期內檢視問題所在,調整策略,增加院友及員工疫苗注射率,否則院舍的探訪安排、出外活動等等,觀乎這個2019冠狀病毒病可能成為地球的風土病,可能會放寬無期。大家有何意見?歡迎提出。

     

    1 Adelina Comas-Herrera et al.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COVID among people living in care homes”, International Long Term Care Policy Network, 14 October 2020.

    2 Adelina Comas-Herrera et al.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COVID-19 in care homes: international evidence”, International Long Term Care Policy Network, 1 February 2021.

    3 Independent Scientific Advisory Group for Emergencies

    4 Social Care Working Group

    5 截至4月18日,不達標的區域已降至79個。

    6 於6月1日下載於www.gov.uk/government/consultations/making-vaccination-a-condition-of-deployment-in-older-adult-care-homes

    7 於6月1日下載於www.carehome.co.uk/news/article.cfm/id/1647914/Fears-grow-mandatory-staff-vaccination-could-make-care-home-workers-unemployable

    8 於6月1日下載於ltccovid.org/2021/04/01/the-rollout-of-covid-19-vaccines-in-canadian-long-term-care-homes-30th-march-update/

    9 即完成兩劑疫苗注射的14天後。

    10 於6月1日下載於news.ontario.ca/en/release/1000230/ontario-mandates-immunization-policies-for-long-term-care-homes

    11 外展疫苗接種團隊/到診註冊醫生會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科學委員會的建議作評估,以及因應臨床判斷和院友接種當日的身體狀況,為每個有意接種疫苗的院友作出身體狀況評估。鑑於大部分院友都屬於非常虛弱的類別,接種風險非常高,外展團隊/到診註冊醫生會與院友及其家人商討後而作出最後決定,並會安排為同意和適合接種的院友接種疫苗。

    12 我們現時手上沒有最新比較數字,以2009年的一份研究顯示,香港長者入住院舍的比例為6.8%,而英國及加拿大則為4.2%。(Chui, W.T.E. et al. “Elderly Commission's Study on Residential Care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6月6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培育人才 再推與香港同行計劃

    疫情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特區政府既要考慮公共衞生,減低病毒傳播風險,力保目前的抗疫成果,同時要顧及企業和市民的需求,力求在兩者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在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大原則下,政府審慎考慮和調整抗疫策略及防疫措施。

     

    相比有些外國地方,在疫情期間,香港至今從未封城,沒有實施禁足令或宵禁令,即使政府進行限制與檢測宣告行動,都是在晚上開始,早上結束,竭力盡早完成行動,減低對居民的影響。此外,沒有新冠病毒確診者因公共醫療服務不足而被拒入院治療。這實有賴特區政府與廣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自疫情爆發以來,香港市民保持高度的防疫意識和遵守防疫措施,履行公民責任,值得肯定。但這不足以讓香港從疫境走出來。要提升香港的抗疫力,一定要靠市民廣泛接種新冠疫苗。

     

    全城起動 快打疫苗

     

    特區政府正展開「全城起動 快打疫苗」運動,鼓勵市民積極接種疫苗。政府希望大幅提升接種疫苗比率,建立免疫屏障,有效抵禦未來新一波疫情,讓經濟活動加快恢復,市民生活及出行回復正常。

     

    上周,政府批准降低復必泰疫苗接種年齡下限至12歲,相關安排會盡快公布。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經參考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的意見,認為降低復必泰疫苗接種年齡的效益大於風險,不但可保護青少年免受新冠病毒感染,亦有助他們盡早回復正常的校園和日常生活。

     

    我鼓勵市民護己護人,及早接種疫苗。我同時呼籲社會各界包括各大小企業支持和配合,履行應有的社會責任,群策群力,為香港早日走出疫境而出力。

     

    全港學校由上月24日起恢復半日面授,我相信同學非常珍惜回校上課學習的機會。為締造安全學習環境,師生都不能鬆懈,要繼續遵守防疫措施。根據全港約2,000間學校提交的資料,學校教職員的整體接種率﹙即包括完成兩劑疫苗或計劃/已接種第一劑疫苗﹚只有約18%。政府會繼續呼籲及協助學校教職員盡早接種疫苗。

     

    多元出路 做好準備

     

    全賴學校和學生積極配合,本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在疫情下順利完成,並將於下月21日發放成績。今年報考文憑試的總人數(以學校考生計算)為43,994人。本港的專上教育近年迅速發展,現時22所可頒授本地學位的專上院校,在2021至22學年會共開辦約480個學士學位課程和380個副學位課程,提供約48,600個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本地專上課程學額,足以滿足所有符合相關入學要求的學校文憑試考生在本港升學,以及提供多元的升學選擇。

     

    青年人的出路是多元。現距離放榜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建議應屆文憑試學生為放榜作好準備,透過靈活多元和多階進出的升學及就業途徑,依從個人興趣、需要和性向選擇合適的路向,規劃前路,盡展所長,實現人生抱負。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最新一項的2021年亞洲大學排名研究,香港有三間大學躋身亞洲十大,打入25大則有五間。香港作為一個有750多萬人口的國際城市,能夠有此驕人成績,實在得來不易。香港除了強在教學方面,也有一個很扎實的科研基礎。相信憑著其高等教育在教研方面的優秀表現,香港將會在粵港澳大灣區發揮一定優勢。

     

    暑假再推「與香港同行」

     

    轉眼又快到暑假,青年人應好好計劃如何渡過一個充實及有意義的假期。在「友‧導向」計劃下,我們自2018年起邀請政府高級官員及高中生參與「與司局長同行」計劃(後易名為「與香港同行」計劃),讓高中生擔任官員的「工作影子」一天,親身體驗他們的工作及了解政府的運作模式,一方面加強官員與青年人的交流,另一方面可啟發青年人思考未來的目標。計劃反應踴躍及正面,2018及2019兩年共有約200名學生參與。不少學生均反映參與計劃後,受到官員的鼓勵和啟發,更加積極計劃未來,追求夢想。

     

    雖然去年的疫情令我們不得不暫停舉辦「與香港同行」計劃,但隨着疫情近期有所緩和,我們於今年暑假會再次推出計劃,預計在6月及7月分別進行招募及甄選工作,並於8月進行「工作影子」活動。今年符合參與計劃資格的學生,亦會由中四至中六的同學,擴展至中三,讓更多青年人有機會參與這難忘的體驗。我們會於本星期向全港中學發出邀請。我當然會率先參與這饒有意義的計劃。

     

    自薦計劃 反應踴躍

     

    第四期青年委員自薦計劃剛於上月26日截止報名。參與的委員會數目會由10個增至15個1,在申請期內共收到接近1,500份合資格的申請,反應踴躍。我們預計於今年第四季完成招募評審工作。我很高興不少青年人熱心參與社會事務,為建設香港出力。

     

    為廣納賢能及鼓勵青年議政論政,政府把青年委員自薦試行計劃常規化及擴展至更多委員會。18至35歲有志服務社會的青年可透過計劃自薦成為指定政府諮詢委員會的委員。

     

    「自薦計劃」過去四次招募共接獲逾5,300份申請,涉及35個委員會和委任了70名委員。

     

    青年人是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持份者。特區政府會透過不同渠道,繼續吸納更多有志青年人為政府出謀獻策,建設香港。我們有信心把18至35歲的青年委員佔整體政府委員會委員的比例提高至15%,並在下年年中達標2。

     

    青年探索藝術科技

     

    不少青年人對藝術感興趣,各行各業與科技融合是大趨勢,藝術也不例外。藝術科技正正是一個嶄新機遇,為青年人帶來更多、更大的發展空間。我於上月26日聯同一眾青年發展委員會委員參觀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在葵青劇院設置臨時的模擬試驗場,讓他們親身體驗藝術科技,了解行業前景及青年人探索藝術科技的各種可能。

     

    該模擬試驗場介紹預計於2023年啟用的東九文化中心,用作培育藝術科技發展的「創館」,並向不同界別展示有關藝術科技的設備及技術。除了參觀活動外,當晚我即場參與委員的小組討論及分享,聽取委員就如何透過科技進一步為青年人開拓發展機遇的寶貴意見,以至藝術科技應用於其他領域。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特區政府會持續投放更多資源,為青年人創造向上流動的有利條件,積極培育青年人成為有正面的價值觀、知禮守規、明辨是非、對社會有承擔,關心國家和愛護香港的新一代。

     

    1 15個委員會分別是:

    (一)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
    (二)鄉郊保育諮詢委員會;
    (三)創科生活基金評審委員會;
    (四)方便營商諮詢委員會;
    (五)中文界面諮詢委員會;
    (六)廉政公署社區關係市民諮詢委員會;
    (七)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
    (八)能源諮詢委員會;
    (九)家庭議會;
    (十)香港海運港口局;
    (十一)社會福利界資訊科技聯合委員會;
    (十二)優質教育基金推廣及宣傳專責委員會;
    (十三)中小型企業委員會;
    (十四)兒童發展基金督導委員會;以及
    (十五)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和資歷架構督導委員會。

     

    2 現時有約4,600名社會人士獲委任在約440個諮詢及法定組織服務,共擔任約7,100個職位。青年成員(即18至35歲)整體比例已由2017年的7.8%(464名)大幅上升至現時的13.7%(861名)。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6月6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綠色就業計劃再推八百環保職位

    環境局表示,今年繼續在綠色就業計劃下開設或資助約800個環保相關職位,包括約500個有時限職位和約300個大專畢業生資助項目職位,提供更多就業機會,進一步推動環保。

     

    政府在今年財政預算案宣布再撥款66億元,開設額外約三萬個有時限職位。在綠色就業計劃今年新增有時限職位中,約500個涵蓋EV普及化、惜物減廢、山海無痕三個環保工作範疇,職位全職和兼職兼備,為期約三個月至一年,適合不同技能和學歷人士。

     

    至於大專畢業生資助項目,則旨在資助私人公司和合適機構聘用新畢業生從事環保相關工作。

     

    環境局在「大專畢業生資助項目2021」為合資格畢業生的僱主提供每月5,610元資助,以支付每名合資格畢業生部分月薪,為期18個月,預計可資助約300個職位。

     

    該項目下月2日起接受申請,有意申請資助的合資格公司和機構須於9月30日或之前遞交申請,查詢可致電2835 1870或發電郵

  • 全方位支援學校啟動公民科

    教育局於2021年4月公布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優化措施,包括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代替通識教育科。四個核心科目的優化方案將於2021至22學年在中四級開始推行,希望騰出時間和創造空間,更好地照顧學生的多樣性,讓他們能做好學問、各展所長。由於公民科的改動較大,教育局已落實推出多項措施,全方位支援學界做好準備。

     

    《課程及評估指引》讓學校有所依循

     

    課程發展議會開會通過《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及評估指引》後,教育局今日已向學校發出通函,並將指引上載局方網頁,供學校採用,標誌着公民科正全力向前開動。公民科的課程由「『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及「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三個主題組成,讓學生透過學習香港、國家及當代世界的議題,建立堅實及廣闊的知識基礎,並培養慎思明辨、理性分析和解難的能力,同時認同國民身分和發展國際視野,這些都是學生在21世紀生活和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素養。

     

    我十分感謝課程發展議會、課程發展議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公民與社會發展委員會在整個改革過程的專業領航,編訂課程及評估指引。接着,教育局專業職系的同事會全力為學校提供支援,包括教師專業發展課程、學與教資源等,以落實優化後的課程。

     

    多元培訓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過去多月,教育局已舉辦一系列與公民科相關的教師培訓。我們未來會繼續舉辦多元化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涵蓋課程詮釋、課程規劃與領導、學與教策略、知識增益、校內及公開評估等主題;又會提供網上自學模式的課程,讓教師按需要自行進修。以本月為例,教育局邀請了四位專家學者擔任知識增益網上研討會的講者,包括劉智鵬教授、劉兆佳教授、陳弘毅教授和李浩然博士,每場均提供逾千個參加名額,而研討會的錄像片段及內容摘要稍後亦會上載至教育局的網上資源平台,供所有教師參考。

     

    此外,公民科屬於跨學科科目,教育局不同組別所舉辦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部分內容亦適合公民科教師。回顧過往,公民科是參考原有通識科的課程宗旨及目標,整合及精簡其課程內容而成,所以並非全新科目,現有通識教師經驗豐富,擁有專業能力,相信在培訓及支援並行之下,他們定能迅速掌握該科的教學工作和評估要求。

     

    發展教材及課本支援教學

     

    為配合推展公民科課程,教育局正全力開發形式多元的學與教資源,包括教學簡報、教學參考示例、工作紙,以及專為學生設計的網上自學課程等,並會將材料陸續上載至公民科的網上資源平台供學校使用。此外,教育局以往為通識科編製的教材,部分內容亦切合公民科的課程,學校可繼續適當地選用。

     

    如同其他科目一樣,教育局會盡快將公民科納入課本評審制度,為課本質素把關,務求內容配合科目的課程理念、宗旨和學習重點,並且滿足學與教及評估的需要。教育局已向出版社提供指引,讓他們清楚了解公民科的課程架構和內容,以及編寫該科課本的準則,預計經評審的中四及中五年級課本將一併於明年推出,讓學校於2022至23學年選用。

     

    安排內地考察擴闊學生視野

     

    國家發展一日千里,在世界舞台舉足輕重,在「一國兩制」下,與香港更是骨肉相連。內地考察是公民科課程的重要一環,旨在讓所有高中學生透過前往內地考察,實地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國情及發展現況。學生參與考察活動後,需要進行專題研習以展示考察成果和個人反思,此舉既可擴闊學生視野,又可培養他們從多角度思考及發展共通能力,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寶貴學習經歷。

     

    教育局將積極舉辦多元化及配合公民科課程宗旨的內地考察團,讓教師從中選取適合的考察團給學生參加,隨團師生都可以獲得教育局資助團費。我們會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發展,以及通關的安排,適時籌劃及落實考察的詳情。

     

    特別津貼助學校啟動公民科

     

    除上述支援措施之外,教育局於2021至22學年會向每所公營中學及直接資助計劃中學發放30萬元一筆過津貼。學校可配合學校課程發展和學生學習的需要,將津貼靈活用於支援教師教學及組織多元化的學習活動,例如發展或採購相關的學與教資源,以及舉辦校本學習活動、聯校或跨課程活動等。

     

    教育局亦已與各中學商討教師人手安排,得悉學校基本上能透過內部工作調配以處理通識科及公民科教師人手編配事宜。我們會繼續與學校持續溝通,並作相關的支援工作。

     

    栽培學生成為社會棟樑

     

    課程發展是一個持續改進與優化的過程。我希望大家一起貫徹初心,同心協力,支持公民科順利推行,共同培育學生與時並進,努力裝備自己,回應社會的期望,成為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新一代,為國家和香港作貢獻。

     

    (以上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6月2日在該局網上專欄「局中人語」發表的文章

  • 勞工處設採樣站供外傭檢測

    勞工處宣布,6月份星期日和端午節仍在外籍家庭傭工經常聚集的地點設立流動採樣站,為外傭提供病毒檢測服務。部門並呼籲外僱盡快接種新冠疫苗,以保障自身、僱主家庭和他人健康。

     

    流動採樣站共四個,分別設於中環遮打花園、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興發街入口、荔枝角公園入口和及荃灣公園大河道入口,本月6、13、14、20、27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開放,無須預約,方便外傭自願接受病毒檢測。

     

    外傭須帶備香港身份證或護照,並即場登入政府網頁,選擇「非政府人員---外籍家庭傭工」登記個人資料,以接收電話短信通知檢測結果;如有需要,當值人員可提供協助。登記後,外傭會獲發載有樣本瓶條碼編號的電話短信。

     

    檢測承辦商會為外傭採集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並送往化驗室檢測。承辦商不會收集或備存參加者的任何個人資料。

     

    檢測結果呈陰性者會獲發電話短信通知,而陽性個案會轉交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跟進。如確定為確診個案,衞生署會聯絡參加者。

     

    查詢可致電2157 9537或電郵至勞工處。

  • 羅致光網誌談本港生育率

    前言

     

    雖然我不是負責人口政策的官員,但香港的生育率總是與勞工及福利局的工作有關。最明顯的是影響幼兒照顧服務的規劃工作、學前兒童康復服務的規劃,更影響長遠的勞工政策。最近也多了一件相關工作,即由去年12月11日開始實施的14星期法定有薪產假,由勞工處負責,有關僱主向政府申請發還其中四星期的產假薪酬1的工作。至於我本人留意香港生育率的情況,則始於N年前選修人口學,並在民主黨的年代作為人口政策發言人,且於2003年2月9日較政府早17天發布一份人口政策建議書。

     

    生育率低處未算低

     

    我在2018年8月12日的網誌中指出,在2017年香港可能已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方。我在今年1月31日的網誌已指出香港於2020年首11個月的生育數字,是(我知悉的)歷史新低2。幾個月前,政府統計處亦已公布2020年全年的初步數字。香港2020年的總生育率已跌至0.87,雖然不算全世界最低(韓國於2020年的總生育率是0.84),但已遠低於過往可預期的範圍。

     

    疫情對生育的影響

     

    社會、經濟、心理與生理因素有着緊密的關係。香港於2003年3月至6月之間,沙士肆虐,加上失業率一度升至8.7%的水平,明顯影響了香港的生育數字;若減去雙非3嬰兒的數目,2004年的生育數字較2003年還要低。雖然我們還要幾個月後才知道疫情第三、四波高峰期(即2020年的7月和12月),以及失業率高峰期的2020年12月至今年2月,對它們10個月後的生育數字的影響,但以2003至04年的經驗來推論,2021年的生育數字應會較2020年的更低。

     

    疫情與勞動人口參與率的影響

     

    2020年的勞動人口參與率相較2019年為低,以女性而言,由2020年12月至今年2月的勞動參與率為54.1%,較2019年的55%下降近一個百分點。大家或許會認識一些女性朋友或同事,由於子女因疫情不能上學,長期留在家中,辭去工作。大家可以想像,如果一位婦女面對如此情境:一是難請外傭,二有幼兒,三正在懷孕,便有可能離開勞動巿場。

     

    生育數字與申請發還四星期產假薪酬數字

     

    從上述的資料,大家細心一想,便可能明白一個本來不太明顯的現象,即是於2020年12月及2021年1月,領取有薪產假的人數亦會是十分之低(生育數字大幅下降及就業人數下降)。法定有薪產假14星期,由2020年12月11日開始到今年4月底,已完成透過月薪領取14星期的產假人數應是十分之少。至5月27日,僱主已申請發還四星期產假薪酬的只涉及601人,有關安排才剛起步,應該是一個合理的數目。

     

    後語

     

    2020年的生育率下降,是受到2019年的社會事件影響,後期亦受到疫情所影響,但整體生育率持續下降的趨勢亦十分明顯。過往本地的研究指出影響生育率的因素有很多,較為明顯的是未婚比例上升、結婚年齡上升、樓價相對收入比例上升等等。幼兒照顧的考慮亦是因素之一。

     

    現屆政府已多管齊下增加資助幼兒服務的質和量,其中包括將服務需求寫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嘗試透過購買物業在18區增加資助幼兒中心、在合適的賣地項目條款中加入幼兒中心、改善人手比例及增加中心資助等等。不過,還是要說清楚,增加幼兒服務的主要政策考慮有二,一是幼兒的照顧與發展,除了家庭要負首要責任外,整個社會亦應負起部分的責任;二是有充分的幼兒照顧支援,才能給予婦女(或男士)一個真正的選擇:留在家中還是出去工作,達致性別平等。當然,這有助增加勞動人口參與率,亦有助減少其中一個生育意願的障礙。

     

    1僱主可透過發還產假薪酬計劃,就其根據僱傭條例須支付並已支付第11至第14個星期的產假薪酬,遞交發還產假薪酬申請,以每名僱員80,000元為上限。

    2精確的描述是:在我電腦中儲存自1975年至今的「歷史」。

    3即父母皆非香港居民。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5月30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按專家意見考慮為學生接種疫苗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政府尊重專家意見,若專家認為適合接種新冠疫苗的年齡可進一步降低,局方會與食物及衞生局商討方便師生接種的安排。

     

    楊潤雄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當局會詳細考慮整體疫情發展和學校的準備工夫才決定新學年是否全面復課。他期望所有學校在新學年能正常復課,並呼籲市民盡早接種疫苗。

     

    談及國家安全教育,楊潤雄指,當局已為國安教育製作整體課程框架,並就15個科目課程內容作重點介紹,他希望學校盡快把重點編入課程內,最遲於2022至23學年推行。

     

    被問及學校今年能否舉行六四相關活動,楊潤雄表示,這方面交由學校作專業考慮。他指,學校舉辦任何活動都必須符合課程框架,並考慮活動帶出的重點是否適合學生的年齡和學習進程。

  • 認識中華文化 加強國安教育

    尹宗華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毛超峰董事長(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林群聲校長(香港公開大學校長)、各位嘉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我很高興出席「百年歷史‧當代中國」紫荊盃全港中小學生「中國歷史文化」知識競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與各位為一眾神采煥發、精神奕奕的參賽同學鼓舞打氣,共同見證優秀隊伍的精彩表現。

     

    我的教育願景,是要培養香港的青年成為有質素的新一代,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對社會有承擔,而國家觀念就是建基於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識和欣賞。我非常高興知道這次知識競賽的反應非常踴躍,一共吸引了285間中學、小學,超過三萬名學生參加。今天總決賽的氣氛也同樣十分熱烈,展示香港青少年對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的濃厚興趣,讓人感到非常欣喜。

     

    中國是文明古國,我們的先祖不但開創了中華民族的文明,更累積了數千年的豐厚文化遺產,創造了無數燦爛輝煌的文化傳統,讓我們在今天仍然能夠享受豐碩的文化果實。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無論語言文字、哲學思想、禮儀風俗等,都是十分獨特和優秀的。中華文化特別着重個人德行的培養,在今天這個瞬息萬變、日益複雜的世界,青少年除了要具備豐富的知識,更要強化他們內在的品德修養,恪守正確的價值觀,對於大是大非要堅持原則。學習中華文化,正正能夠讓我們知禮成德,修己善群,臻於至善。

     

    香港是國家的一部分,特區政府有責任積極推動中國歷史文化的普及,並藉此增強香港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特區政府教育局從2018至19學年開始就落實了中國歷史在初中成為獨立必修科,讓所有學生能夠整全及有系統地學習中國歷史及文化。教育局也通過其他不同的活動,例如中華經典名句推廣活動、小學中國歷史文化常識問答比賽,期望能在學界營造學習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的氛圍,讓學生互相學習,並從活動中欣賞中國優秀的歷史傳統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才德兼備的人。另外,教育局亦將於今年秋季新學年開始,推出新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以替代通識教育科,其中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內容是有關國家自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另外大約三分之一是有關「一國兩制」的內涵和實踐,將全面加深學生對於中國歷史的認識和國民身分的認同。

     

    縱觀古今內外,國家的文化傳承與國家安全是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國家安全關乎中華民族的整體前途與命運,若國家不安全,社會不安定,文化則難以承傳和延續。香港有責任維護國家安全,而教育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我們必須從小增強青少年對國家安全的認識,他們長大後才會自覺地維護國家安全。隨着《香港國安法》在去年實施,中學、小學將依循教育局草擬的《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按步有序地推行國家安全教育。我期盼學生可以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在學習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的同時,既懂得欣賞前人在國家面對危難時艱苦奮進、迎難而上的精神,也從中反思人民福祉與國家安全的密切關係。

     

    最後,我再次感謝主辦單位紫荊雜誌社及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提供這個平台讓香港的青少年更好地認識國家文化,為承傳國家的歷史文化而努力。同時,我也要感謝在座每一位老師,正正是你們的循循善誘、熱情指導,才能擴大同學對於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的閱歷和視野。我希望各位參賽的同學能通過這次寶貴的經驗,進一步認識、了解和欣賞我們自己的國家,日後能夠身體力行地將優秀的中華文化發揚光大!謝謝大家!

     

    (以上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5月28日出席「百年歷史‧當代中國」紫荊盃全港中小學生「中國歷史文化」知識競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的演辭)

  • 共同優化學校投訴管理機制

    自2019年6月以來,社會動亂為整個社會包括學界帶來極大的衝擊和挑戰。教育局及部分學校收到不少有關教師專業失德的投訴。就此,局方一向有為學校提供處理投訴的指引。鑑於部分教師專業失德個案相當複雜,為了更好地回應學校的實務需要,協助管理層有效及適切地處理投訴,教育局總結了過去兩年局方和學校處理有關個案的經驗,包括一些學校的良好示例,上星期向學校提供調查注意事項一覽表及學校調查報告範本和樣本,供參考之用,務求令調查工作更為順暢。對於有教師工會妄指有關指引不公道,不但抹殺教育局與業界共同優化學校投訴管理機制的努力,更給人罔顧專業、偏袒護短的感覺,本局表示極度遺憾,並特此澄清,以正視聽。

     

    教育局不應提供「調查注意事項一覽表」及範本?要反問如何優化學校投訴管理

     

    全港所有公營及直資學校已根據優化學校投訴管理安排,推行其校本處理投訴機制及程序,以便更妥善、迅速地跟進及回應日常接獲的意見或投訴,包括對教師的投訴。教育局亦一直為學校提供各項支援,包括提供《學校處理投訴指引》範本予學校制訂及完善其校本處理投訴機制及程序、向持份者(例如新任校長及家長教師會委員)介紹優化安排,以及提供有關處理投訴、溝通及調解技巧的培訓等。

     

    鑑於學校可能不時面對不同的問題,教育局會繼續與時並進,因應學校當前的需要而給予適切的支援,包括這次提供調查注意事項一覽表、學校調查報告範本等補充資料,協助學校按其校本處理投訴機制及程序,迅速回應由家長、學生或公眾人士提出的意見或投訴。

     

    匿名投訴不應跟進?要反問如何保護學生

     

    由於教師專業操守直接影響學生的福祉,若有關指控明顯地涉及違反社會一般接受的道德標準的言論或行為,或危及學生的安全及健康成長,即使投訴不具名,教育局亦有責任嚴肅跟進,要求學校進行調查。我們一直強調,學校須考慮投訴內容的性質和嚴重性,按校本機制決定是否跟進匿名投訴。《學校處理投訴指引》第1.3段明確指出,在特殊情況下(例如已掌握充分證據,或投訴涉及嚴重或緊急的事件),學校可決定是否需要跟進匿名投訴,或作為內部參考及讓被投訴人知悉投訴內容,從而作出適當補救及改善措施。

     

    事實上,過往亦有教師工會隱去教師作為投訴人的資料,然後要求教育局跟進匿名投訴,而局方亦因應個案的嚴重性認真處理。如果現在有教師工會要求教育局及學校不處理匿名投訴,實在是雙重標準,難以服眾。

     

    被投訴者應知道投訴是否具名及其資料?要反問如何保護投訴人

     

    學校在處理投訴時,包括調查懷疑專業失德教師的個案,須遵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恪守保密的原則。在得到投訴人同意下,學校可以按投訴人意願披露其個人資料;但若未得到投訴人同意,絕不能向被投訴者透露其個人資料,也不應提供可能令人能夠辨識其身分的資料。

     

    教育局在收到涉及教師懷疑專業失德的投訴後,會要求學校作出調查及提交報告。學校須根據投訴的性質和嚴重性,按其校本機制委派合適的專責人員或成立專責小組處理投訴。為公正看待個案及被投訴者,學校在調查時須將投訴內容通知涉事教師,讓其有足夠機會作出申述,亦因應需要面見相關人士及檢視其他相關資料。教育局在過程中與學校保持溝通,協助學校確定調查範圍,在有需要時會要求學校澄清其調查報告內容或提交補充資料,甚或要求學校作進一步調查。

     

    不應要求於一個月內回覆投訴?要反問如何體現急事急辦

     

    萬一個別教師專業失德投訴屬實,有關學生每天都可能受到影響,甚至受到傷害;相反若投訴不實,長期指控對有關教師亦不公允。因此,學校接獲涉及教師專業失德的投訴後,應盡速完成調查,並在接獲投訴起計一個月內將覆函副本、調查報告等文件交回教育局跟進。當然投訴偶有出現極其複雜的情況,若有需要,學校可提出需較長時間進行調查,本局會視乎情況考慮申請及向學校提供支援。另外,教育局會檢視有關的內部程序,在確保被投訴者有機會申述及充分考慮所有相關資料的原則下,加快處理涉嫌違反專業操守的個案。

     

    調查投訴是打壓教師?要反問偏袒護短如何維護教育專業

     

    教師肩負傳承知識、熏陶品格的重要職責,其一言一行對學生成長影響深遠,家長及社會大眾都殷切期望教育工作者不但具紮實的專業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局一直致力推動教育專業的發展,並推廣尊師重道的敬師文化,這亦建基於教育同工的共同努力。

     

    我們必須強調,絕大部分教師都是專業而且緊守崗位,因此不能容讓極少數的害群之馬影響教師的專業形象及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我們會繼續以嚴謹及嚴肅的態度處理教師涉嫌違反專業操守的個案,保障學生福祉,維護教師專業的尊嚴,以及鞏固公眾對教師團隊的信心,更還給所有專業盡責的教師一個公道。

     

    (以上是教育局5月27日在網上專欄「政策正面睇」發表的文章

  • 小一派位結果6月初郵遞予家長

    小一入學統一派位結果將於下周三至四以郵遞方式通知家長。教育局表示,本年度共有24,211名兒童參加小一統一派位,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的兒童共18,645人。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階段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的兒童數目合計,整體滿意率為88.1%。

     

    小一入學統一派位階段中,甲部不受學校網限制,家長可從任何學校網選擇不超過三所學校,佔統一派位學額一成;餘下九成統一派位學額屬乙部,家長須選擇所屬校網或選校名單內的學校。

     

    參加今年統一派位的兒童中,2,643人獲派甲部學額,乙部則佔21,568人。

     

    辦妥統一派位選校手續的家長將於下月2至3日收到由香港郵政以本地郵政速遞派遞的小一註冊證。

     

    若家長下月4日仍未收到小一註冊證或由香港郵政發出的領取郵件通知卡,可於下月5至6日到指定領取中心取回小一註冊證。

     

    如家長在選擇學校表格內已填寫手提電話號碼,並同意經手提電話號碼接收派位結果,他們也會於下月2日從電話短信得知統一派位結果。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發展,為減少人群聚集和保持適當社交距離,教育局會按小一入學申請編號最後一個數字,編配學生家長下月8日或9日到獲派學校辦理註冊手續。

     

    家長須依照小一註冊證夾附的辦理註冊手續安排,在指定日期和時間前往獲派的學校辦理入學註冊手續。如家長未能於指定日期和時間辦理註冊手續,可於下月10日上午9時至正午12時或下午2時至4時到學校辦理。

     

    分區查詢可致電2832 7610(港島及離島)、2832 7620(九龍)、2832 7635(新界西)、2832 7659(新界東);一般查詢可致電2832 7700或2832 7740。

  • 放榜三寶助考生升學就業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7月21日放榜,教育局在網站上載「e導航」、升學及就業地圖、放榜指南針,讓中六學生、家長和學校適時取得多元出路資訊,為放榜作好準備。

     

    由教育局製作的「放榜三寶」,「e導航」可供搜尋本地不同程度的課程資料,包括學士學位、副學位和毅進文憑課程;升學及就業地圖提供多元出路的資訊和報讀院校的重要日程;放榜指南針則臚列文憑試放榜的重要信息,例如升學、多元出路和各支援服務的資訊。

     

    教育局表示,本屆文憑試能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下順利完成,有賴學校和學生積極配合。局方會繼續與各持份者緊密溝通,協助學生規劃前路,實現抱負。

  • 第 47 頁,共 6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