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新聞網 - 教育與就業
-
小學家長教育課程架構推出
教育局推出《家長教育課程架構(小學)》,鼓勵全港小學參考當中的核心範疇內容,並按校本情況選擇、安排和設計家長教育課程和活動,讓家長更有系統地學習培育子女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根據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專責小組的建議,局方委託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制訂上述課程架構。新編訂的內容是《家長教育課程架構(幼稚園)》的延續,同樣由「認識兒童發展」、「促進兒童健康、愉快及均衡的發展」、「促進家長身心健康」和「促進家校合作與溝通」四個核心範疇組成,並聚焦支援中童期兒童的發展需要。
局方表示,除小學外,家長教師會、家長教師會聯會、專上院校、非政府機構等其他機構也可參照課程架構,設計和提供切合小學生家長需要的家長教育課程或活動。家長可細閱課程架構內容,了解兒童的發展和學習需要。
-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表明派發
教育局公布,參加2021至2023派位年度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小學明日會收到《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表》。學生如非就讀於參加派位的小學,其家長可向教育局學位分配組索取申請表。
家長如欲為子女申請官立、資助、按位津貼中學、參加派位的直接資助計劃中學的自行分配學位,須於明年1月3日至17日向有關中學遞交申請。
成功申請自行分配學位的學生不會經統一派位獲分配學位。
教育局指出,自行分配學位申請不受地區限制,家長選校時應先充分認識學校,了解其辦學理念、傳統特色、宗教、收生準則、發展和運作等,衡量與子女配合與否。
家長可參考《中學概覽》或學校網頁的資料,也可從《申請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手冊》查閱接受自行分配學位申請的官立、資助、按位津貼中學和參加派位直資中學的名單和學位數目。《中學概覽》由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編制,電子版明日發布;《申請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手冊》明日派發給各小學,並透過教育局網頁和24小時自動電話查詢系統2891 0088發放。
家長會收到兩份申請表,分別代表選校的優次意願。局方提醒家長,不應向學校表明選校意願,學校也不得查詢有關次序。家長切勿向多於兩所中學遞交申請表,否則申請會作廢。
為配合智慧政府策略,中一入學申請由2023年起電子化。如家長已登記為中一派位電子平台用戶並以「智方便+」綁定帳戶,可透過該平台遞交自行分配學位申請和查閱結果。局方網頁載有短片和家長指南介紹詳情。
若家長已向中學遞交紙本申請表,則不應透過中一派位電子平台重複遞表,反之亦然。
如學生獲選為正取學生,家長會於明年3月31日收到通知。
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的派位結果,將於明年7月11日與統一派位結果一併公布。
-
社福界二十大精神分享會舉行
社福界有關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分享座談會今日舉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出席並作出分享。多名社福機構管理人員也先後發言,分享學習體會。
孫玉菡表示,總書記習近平強調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以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他又說,本港多項社福政策措施,包括支援有特殊需要兒童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推廣樂齡科技以提升長者生活質素,以至政、商、民合作扶助初中學生向上流動的共創明「Teen」計劃等,均以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為目標。
孫玉菡期望,香港在社福政策的經驗可為國家貢獻力量,以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
勞工處巡查逾千六地盤
勞工處針對新工程建築地盤和高空工作安全作業採取特別執法行動,以遏止建築地盤的不安全作業,其間巡查全港1,624個建築地盤,提出77項檢控。處長陳穎韶到部分建築地盤實地視察。
為期兩周的行動於本月下旬進行,其間勞工處職業安全主任也發出132張敦促改善通知書和四張暫時停工通知書。
根據《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的一般責任條款規定,僱主必須為其僱員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作業裝置和工作系統,違者最高可被判罰款50萬元和監禁六個月。
勞工處提醒承建商和僱主必須提供安全和不會危害健康的作業裝置和工作系統,保障建造業工人的工作安全。僱員須與僱主合作,遵守所有安全措施和適當使用個人防護裝備。
-
逾二千二副學位學生可獲資助
教育局公布,2023至24學年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將資助2,238個學額,供學生修讀八所專上院校共29個副學位課程。
該29個指定副學位課程屬於六個對人才需求殷切的範疇,分別為建築及工程、電腦科學、創意工業、護理、運動及康樂、旅遊及款待。
實驗室為本課程資助金額將由本學年的每年38,520元增至39,140元,非實驗室為本課程資助金額則由每年22,120元增至22,480元。
調整後的資助金額適用於合資格的新生和舊生,學生可直接向有關院校申請報讀獲資助課程。
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宣布,2023至24學年起擴大上述計劃至涵蓋銜接學位課程,詳情料於年底前公布。
-
僱主普遍滿意大學畢業生表現
教育局委託進行的調查顯示,約98%受訪僱主滿意本地學士學位畢業生的工作表現,其中78%僱主更表示頗為滿意或非常滿意。
至於副學位畢業生的工作表現,約97%受訪僱主表示滿意,其中68%僱主更表示頗為滿意或非常滿意。
學士學位畢業生表現較理想的範疇依次為工作態度、資訊科技知識、語文能力和人際技巧。在整體工作表現之中,以5分為滿分,他們取得3.74分,為歷年調查中最高。
副學位畢業生表現較理想的範疇依次為工作態度、資訊科技知識、人際技巧、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
調查以問卷形式於去年第四季至今年第二季進行,範圍涵蓋2019年經本地評審學士學位和副學位課程的畢業生,共收回超過1,500份有效問卷,評核逾1,400名學士學位畢業生和近170名副學位畢業生,受訪公司、機構、政府政策局和部門逾1,200個。
-
內地高等教育展12月初舉行
2023至24學年內地高等教育展下月3日至9日在網上舉行,為有意赴內地升學的學生介紹內地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的安排和相關升學資訊。
該學年共有132所內地高等院校參與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計劃豁免港生應考內地聯招試,按學生文憑試成績擇優錄取。
132所高校會設置虛擬展覽攤位,介紹其院校和學科資訊、收生要求、名額、學習費用等。國家教育部代表會透過網上直播,講解計劃的收生程序和安排。
大會設多場分享會,包括由内地院校代表介紹各項課程特色、内地畢業的香港學生分享升學經歷,以及由不同嘉賓分析就業前景。分享會下月3日和4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30分在網上直播,之後可在網上重溫。
此外,教育局連同中國教育交流(香港)中心和學友社合作編印《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指南》,明年1月經學校派送全港中六學生,電子版稍後上載至教育局網頁。
-
教育博覽會開幕 推動科技創新
配合施政報告大力推動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STEAM)教育,教育局今日至明年1月31日舉辦STEAM教育博覽會2022,主題為「激發創意思維 推動科技創新」。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開幕禮致辭時表示,國家非常重視香港創科發展,為配合香港建設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政府重視培育人才,裝備年青一代迎接創科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蔡若蓮指,參展學校的作品展現學生運用科學與科技知識,以創意思維建立解決問題的創新方案,從而達致關懷社會、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等目的,並展現出學生的同理心,幫助有需要的人。
教育局期望學校全力推動STEAM教育,透過多元活動營造STEAM學習氛圍,發掘和培育具創科潛質的精英。
博覽會由教育局主辦,並獲國家重點實驗室、專上院校、學校議會、專業團體、非政府組織等30個機構支持。
博覽會的線上活動設學校展覽,超過70所本地中小學和兩所深圳市學校參展,主題圍繞自動化設計、人工智能、大數據、可持續發展和智慧生活,並設11個講座和五個工作坊,內容涵蓋農業科技、資訊系統應用、藝術科技等,豐富學生對創新科技的認識。
-
次輪教師基本法測試明起接受報名
教育局公布,第二輪《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測試明年1月7日舉行,對象為有意入職或轉職擔任中小學或幼稚園非學位教師職位的人士,明日至12月5日接受報名。
2023至24學年起,所有公營學校、直接資助計劃學校和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新聘任的教師必須在《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測試取得及格成績,方可獲考慮聘用。有關要求適用於教師職系的所有職級,包括校長。
教育局於本學年舉辦五輪測試,分別供學位程度和非學位程度人士參加。有意參加第二輪測試者可在本月25日上午9時至下月5日下午5時通過教育局網上申請系統報名。測試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
兒童事務委員會舉行第15次會議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日主持兒童事務委員會第15次會議。政府在會上向委員表示,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第一層支援服務試驗計劃已為逾2,400名兒童提供早期介入服務。
計劃2020年8月推出,社會福利署透過非政府機構營辦的項目隊,在約80間參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幼稚園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為正輪候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評估,或經中心評估為有邊緣成長發展問題等兒童提供相關服務。
委員備悉初步研究結果顯示,約七成參與的兒童在認知、語言發展、社交、自理能力等多個範疇均有進步;家長認為有關訓練有助紓緩照顧壓力;而學校認同在課室環境訓練較有彈性和可減低標籤效應。
此外,委員討論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對兒童身心和社交健康的影響。委員會將於下月舉辦交流會,就如何加強支援有特定需要兒童的精神健康收集專業人士、家長和兒童意見。
委員並聽取政府匯報兒童住宿照顧服務檢討報告各建議的跟進工作。
-
培養生命韌力 面對學習挑戰
教育局表示,學校的測驗和考試已開始,學生可能漸漸感到壓力。若察覺學生面對壓力,學校和家長應多向他們表達關愛,並幫助他們以有效的方法照顧精神健康。
該局「校園.好精神」網站近日增設「新學年.好精神」學校推廣精神健康活動分享專頁,展示17間學校的經驗。教育局鼓勵學校、教師和家長瀏覽,了解更多提升學生精神健康的實用方法。
以下是教育局教育心理學家陳惠敏11月21日在該局網上專欄「局中人語」發表的文章:
新學年轉眼間已過了兩個多月,學校的測驗和考試亦已開始,學生在學業方面可能會漸漸感到壓力。其實,壓力是把兩刃刀,適量的壓力可促使我們更專注和警覺,令我們處事效率更高,表現更理想。然而,壓力過大或長時間受壓,可能會帶來反效果,使我們容易感到疲累、難以集中精神、想拖延或逃避,甚或出現腸胃不適、頭痛、失眠症狀,以致影響表現。
教師和家長如何協助學生積極面對壓力,化壓力為動力呢?大家不妨參考以下建議:
欣賞自己 不必凡事追求完美
有些學生具完美主義的特質,事事力求完美,不能接受錯誤,為自己訂立過高的標準。在精神健康方面,這些學生一般比較高危,因為無論學習、人際關係或日常生活,犯錯都是無可避免;事事追求完美必然會帶來壓力,更可能引致焦慮和抑鬱。當遇到失敗時,如缺乏適當的情緒調控技巧,很容易會出現負面情緒,甚至感到沮喪。有研究亦顯示完美主義與飲食失調症或自殺行為的相關性較高。
我們建議學生要學習接受自己的缺點,嘗試多包容自己。當孩子遇上挫折時,教師和家長宜多引導他們接受自己的限制,幫助他們培養彈性思維和學會欣賞自己,不要對自己過於苛刻。
學習紓緩壓力 保持最佳狀態
學習如跑馬拉松,是一場長時間的耐力賽而非100米短跑。如學生不能掌握張弛有度的技巧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把壓力調控在合理水平,學習的過程難免會充滿負面情緒,影響表現。有些學生認為測驗或考試只歷時數天,就以100米短跑的方式應對,如喝大量的提神飲品,甚或「開夜車」。其實,這些做法不但會影響健康,溫習的效能亦只會事倍功半。因為即使一夜睡眠不足,已足以令人難以集中精神、反應變慢及記憶力變差,以致容易犯錯,影響學習表現。
學生如何保持最佳狀態呢?方法其實十分簡單。首先要有健康的飲食,例如進食對腦部有益和有助減壓的食物,如雞蛋、堅果、深海魚類及香蕉;同時,要做好時間管理,有計劃地安排作息、遊戲、運動和社交活動,把壓力維持在適當的水平。教師和家長亦可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精神健康以面對逆境,幫助他們學習關懷自我,鼓勵他們善待自己。
培養逆境智商 增強心理韌性
教師和家長希望孩子踏上成功之路,努力幫助他們提升學習表現,這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孩子在成長中需要面對不同的挑戰,在長大後亦要處理許多複雜的問題(例如人際關係、生活及工作的問題),擁有亮麗的學業成績表或會帶來優勢,但在面對逆境或挫敗時,逆境智商才是突破困難的關鍵。逆境智商高的人認為困境是短暫的,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們相信逆境中有一些可以控制的因素,並認為自己有需要去改變它。他們會抱持正面的態度,努力化危為機,不會輕言放棄。
逆境智商是可以培養和提升的。教師和家長可以藉着運動、遊戲和團隊比賽培養孩子的體育精神,讓孩子經歷失敗和挫折,學習處理負面情緒。教師和家長亦可安排孩子負責日常生活的事務(如班務及家務),除了可令他們更有責任心之外,還可讓他們學習解難及承擔後果,促進他們的自我效能感,讓他們明白只要不放棄、嘗試不同的方法或求助於人,大部分的問題都可以改善。此外,當學生或子女的表現欠理想時,教師和家長應開導他們,讓他們明白這是短暫情況,或只是受某些可控制的因素影響。舉例來說,學生在數學考試成績不佳,可以對他們說「可能是溫習時間不足或方法不對」或「只是一時成績未如理想」,而不宜說他們數學能力低或每次都很差。
善用資源 協力守護孩子
最近,教育局「校園.好精神」網站增設了「新學年.好精神」學校推廣精神健康活動分享專頁,展示了17間學校的經驗。我們鼓勵學校、教師及家長瀏覽,了解更多提升學生精神健康的實用方法。
為支援學生應對考試壓力,教育局整合了不同團體的相關資源,亦製作了考試之旅單張以分享具實證的抗壓策略,有關資料已載於新設的「陪您考試的日子」專頁。
我們又與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協作,推出考試喘息空間。學生在溫習或考試期間,如想找地方放鬆一下,可以考慮到各區的「平行心間」充電,亦可參加減壓工作坊,增強抗逆力。
我們期望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支援學生,強化他們的抗壓能力,以及提升他們的逆境智商。如果察覺他們面對壓力,學校和家長應多向他們表達關愛,並幫助他們用有效的方法照顧自己的精神健康。
-
孫玉菡:已備整套方案應對疫情
近日本地新冠感染個案增加,入院的院舍長者人數也隨之上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當局已制定整套方案應對,妥為保護院舍長者。
孫玉菡今日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時說,現時已實施部分應對方案,一旦發現暫託中心不敷應用便會加開,當局仍有後備中心待用,不會等到臨界點才啟用。
他指出,疫苗是最好的防護方法之一,院舍長者疫苗接種率已提升,第一、二劑接種率均超越九成,第三劑接種率則為約85%。當局會與衞生防護中心商討,鼓勵長者接種加強劑和流感疫苗。
輸入護理員方面,孫玉菡表示,當局會接照既定標準審批,確保他們來港後能好好照護院舍長者和殘疾人士。
他續說,未來五年,政府會額外資助1,700個登記護士訓練課程名額,學員無須支付學費,只須承諾畢業後在社福界服務最少三年。他們不一定要在院舍工作,也可以投身復康、殘疾、兒童及幼兒服務。
談及紅館舞台事故的跟進工作,孫玉菡指,當局會向受傷舞蹈員的僱主追究責任,查證僱主有否按時申報工傷、有否購買僱員補償保險等。另外,當局也會了解僱主及場所佔用人有否按照《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確保僱員在安全、可靠環境下工作。他表示,政府會嚴肅跟進,採取必要的法律行動。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下一頁
- 第 8 頁,共 6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