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百名優秀公務員獲嘉許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今日在政府總部表揚100名獲頒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嘉許狀的優秀公務員。行政長官李家超也親臨會場祝賀各得獎者,希望他們的優秀表現可成為同事的楷模,整個公務員團隊一起竭誠服務市民。

     

    楊何蓓茵在典禮上致辭時說,社會對公務員的要求和期望日益提高,公務員團隊要應付不少前所未有的艱巨任務,當中承受不少壓力。不過,公務員團隊仍展現敢於擔當、不畏困難的精神,支持和協助政府迎難而上,應對各種挑戰,而政府的效率多年來在國際評級上名列前茅,正好反映公務員的良好素質。

     

    為了讓社會和市民更多認識公務員隊伍的好故事,行政長官在上月公布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推出「行政長官表揚榜」獎勵計劃,定期公開表揚具示範作用的團隊、人員或個案,藉以推動公務員精益求精,力求進步。

     

    楊何蓓茵表示,為了讓公務員團隊保持卓越表現,公務員學院會持續做好公務員培訓工作,當中特別注重加深公務員對特區憲制秩序和國家發展的認識,培養公務員的愛國精神,以及強化公務員以民為本的服務理念。

     

    她續說,勤奮盡責的公務員團隊對維持政府良政善治及香港繁榮安定發揮着重大作用;根據「愛國者治港」原則,公務員須具備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意識,並且盡忠職守,以民為本。

     

    她深信公務員隊伍未來定會繼續團結一致,全力協助政府施政,展現「一國兩制」的優勢,同為香港譜寫璀璨新篇章。

     

    今年獲獎公務員來自37個政策局及部門,涵蓋45個不同職系,有專業及技術職系、紀律部隊、一般職系和第一標準薪級職系。

     

    獲嘉許的公務員包括入境事務處署理總入境事務助理員陳靜雯、教育局一級中學校長梁路得、警務處高級警司譚碧玲、社會福利署臨床心理學家譚永璧、食物環境衞生署一級衞生督察李俊傑,以及土木工程拓展署署理高級工程師陳鳳志。

  • 嚴肅調查尖沙咀致命工作意外

    尖沙咀一個建築地盤發生致命工作意外,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對此深表難過,並向死者家屬致以深切慰問。他強調,當局會嚴肅調查意外成因,如有需要會作出檢控。

     

    孫玉菡今日出席公開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表示,勞工處就意外展開調查,已向有關地盤發出暫時停工通知書。

     

    針對大幅提升職安健罪行的罰則,立法會正審議《2022年職業安全及職業健康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孫玉菡表示,不同背景的議員都一致認為要做好職安健,並提升相關罪行的罰則。由於修例涉及條文眾多,他明白議員希望清楚仔細審議,當局會盡力配合,他期望法案盡快獲通過。

     

    談及香港體育館嚴重事故,孫玉菡表示,希望盡快向公眾交代事件的調查結果,完成後會第一時間交代。

  • 人力委員會聽取施政報告措施簡介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日主持第二屆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第八次會議,簡介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中與人力資源發展相關的措施,並聽取委員意見。

     

    委員備悉政府即將實施一系列搶人才新措施,包括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以招攬高薪人才和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來港;放寬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和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並撤銷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下輸入外來人才必須增聘本地僱員的規定;以及延長外來人才工作簽證年期,並向合資格外來人才在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退還在港置業已繳付的額外印花稅。為向來港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援,政府將成立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人才服務窗口。

     

    此外,當局將推出多項人力發展新措施,對接香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下八大中心的定位,以提升有關產業的競爭優勢,並將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以引進世界各地高潛力、具代表性的重點企業來港。

     

    其他與人力資源發展相關的措施包括展開新一輪人力資源推算、應對個別行業人力短缺的情況、確保公營醫療系統醫護人手供應,以及加強推動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專上教育、職專教育和僱員再培訓等。

     

    委員歡迎施政報告的新措施,尤其是搶人才舉措,以及就指定項目訂立指標,以便政府和社會各界監督進度和成效。委員並就如何吸引人才留港長遠發展,從而帶動業務落戶香港並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提出意見。

     

    陳國基表示,人力資源是香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能,過去兩年本港勞動人口流失約14萬人,包括較年輕和較高技術人員,政府必須採取大膽創新的舉措招攬高質人才來港,增強本港競爭力。推行有關措施的同時,當局會全力保障本地勞工利益,並積極培養和留住本地人才,尤其是裝備青年人掌握未來產業和經濟發展所需技能。

  • 研修例提高亂拋垃圾罰款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為提升處理棘手環境衞生問題的效率、成效和阻嚇力,當局正檢視現行有關環境衞生的法例,修訂權限和罰則,初步建議提高亂拋垃圾和店鋪阻街等罪行的定額罰款金額,今年年底前向立法會提交修例建議。

     

    以下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11月8日在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政策簡報會就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有關環境衞生、漁農業發展、食物安全和動物福利政策措施的開場發言:

     

    主席、各位委員:

     

    我將以投影片匯報方式介紹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有關環境衞生、漁農業發展、食物安全和動物福利方面的政策。

     

    我們致力改善環境衞生,並全力支援由政務司副司長領導的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的工作,為市民締造更怡人的居住環境。工作組已於8月中展開為期三個月的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由政府各部門合力打擊全港600多個衞生黑點和加強約4,000個地點的日常清潔。工作組並正建立標準行動模式,目的是理順各部門在處理棘手的環境衞生問題時的分工和流程,在各區落實執行。工作組已訂下目標,在各部門確定的600多個環境衞生黑點中,於2023年年底前消除至少75%。

     

    為提升處理各項棘手環境衞生問題的效率、成效和阻嚇力,我們正檢視現行有關環境衞生的法例,修訂權限和罰則。現時亂拋垃圾和店鋪阻街等罪行的定額罰款額為1,500元,我們初步建議提高有關罰款額,並將於今年年底前向事務委員會提交修例建議。我們也正全面檢討其餘與環境衞生相關的法例,特別是《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以提升相關法例的成效及阻嚇力,加強執法效率。我們的目標是在2023年年中提出具體修訂建議。

     

    政府致力打擊店鋪非法擴展營業而導致阻街的情況。自2021年9月起,食環署(食物環境衞生署)和警方採取了新的聯合行動模式試驗計劃,除了向店鋪負責人發出傳票或定額罰款外,也會移除相關阻礙物,令違法的商鋪要付出貨物被充公的代價,增加阻嚇力。為加快處理店鋪阻街問題,由今年10月起,兩個部門合作陸續在全港18區採用這個新的執法模式。

     

    我們十分重視鼠患問題,為提升滅鼠工作的成效,我們正研究並採用新的防治鼠患策略,包括(一)透過食環署新設的19支夜間防治鼠患流動隊,更具針對性地在深夜時段捕鼠;(二)使用新技術、工具和鼠餌,增加捕鼠成效,例如陸續在合適的地點更廣泛應用新型T型鼠餌盒;(三)食環署正聯同一所本地大學檢討現時的鼠患參考指數,研究制訂綜合鼠患指數的可行性;以及我們正計劃聯同社會各界進行全港性的滅鼠行動,詳情將會在年底前公布。我們的工作目標是於2023年底前把鼠患主要黑點數目至少減半。

     

    除處理店鋪阻街和鼠患問題外,我們將引入多方面的新措施,以提升香港的整體環境衞生水平,包括提升鄉郊垃圾收集設施,優先在500個鄉郊地點設置新型的密封式垃圾收集設施,既方便市民,也有效防止蟲鼠。現時食環署在全港各區約300個非法棄置垃圾黑點裝有網絡攝錄機,我們將由今年11月起陸續增加網絡攝錄機數目,以更有效方式打擊非法棄置垃圾行為。我們會在多個地區推行試驗計劃,容許持牌食物業處所在符合特定條件下於後巷擺放大型有蓋垃圾桶,目的是妥善地短暫存放等待收集的垃圾,以改善後巷的衞生及鼠患問題。我們也會加快翻新或優化食環署轄下公廁,除依期完成現正進行的優化公廁翻新計劃下250個項目外,也會及早規劃下一階段工作,目標是在2024至2028年間陸續開展餘下約430所公廁的工程。

     

    我們將與漁農業界攜手制訂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推動業界升級轉型、邁向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並爭取於2023年內向委員會匯報我們建議的藍圖內容。我們會分階段推出多項措施,涵蓋財政、基礎設施、土地和技術支援等。

     

    在漁業方面,主要措施包括,為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並協助漁民轉型及降低啓動成本,漁護署(漁農自然護理署)將於2023年第一季開展法定程序,指定四個新魚類養殖區,並在合適地點設置數個新式鋼鐵桁架,預計首批可於2025年完成,供養魚戶租用。漁護署會透過實施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下的濕地保育公園系統,在部分魚塘引入先進的養殖科技,以發展現代化和可持續的塘魚養殖。漁護署已委託顧問開展策略可行性研究,預計最快於2023年年底完成。漁護署會籌劃設立漁業保護區以保護漁業資源,同時協助漁業界發展具香港漁民文化特色的休閒漁業項目。此外,發展局、漁護署及魚類統營處正研究活化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我們計劃於2023年上半年就發展計劃的初步設計和規劃方案諮詢持份者。

     

    在農業方面,主要措施包括設立農業園二期示範新的耕作方法,培育農業科技和管理現代化農場知識,並會設立有機耕作區、公共教育設施和市集,預計於2024年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工程預計於2026年起分階段完成。為促進農業的長遠發展,我們與發展局正進行農業優先區顧問研究,探討將面積相對較大的優質農地劃作農業優先區,並透過適當措施促進農業優先區作常耕農地,預計研究於2023或2024年完成。

     

    為配合本港都市化發展,我們會推動業界採用多層式農場運作,並在新發展區規劃的階段引入都市農業元素,例如我們會在適合地點建設多層式樓房作高科技垂直水耕。我們正透過農業持續發展基金,資助業界進行多層式禽畜養殖場建築設計指引的顧問研究,促進禽畜農場採用現代化及環保的多層式樓房運作,提高生產效率,達到可持續經營及發展。顧問研究預計於2023年完成。

     

    在食安法例方面,我們正逐步檢視食物中各類物質的規管標準,當中就食物內獸藥殘餘標準的檢討會在今年內完成。我們計劃於2023年第一季向事務委員會匯報檢討結果,然後就擬議的規管標準諮詢公眾。我們也會分階段審視和更新有關食物中添加劑的食安法例。

     

    另外,為便利業界,食安中心(食物安全中心)計劃擴展港珠澳大橋的食物進口安排至肉類、蛋類和蔬果。預計在所需相關設施完成後,可於2023年第三季落實新安排。為便利冷藏肉類及家禽的進口和供應,食物安全中心會爭取在2023年年中前落實加快處理冷藏肉類及家禽的進口許可證申請,務求讓不少於九成半的進口許可證申請可以在兩日內完成處理,較以往所需時間縮短。政府將加強與食物業界的聯繫,更適時有效評估市場上各類主要食品的最新供應情況,以及有可能令供應出現短缺的因素,加強應對在不同情況下影響食物供應安全風險的能力。

     

    食物業牌照方面,食環署會優化食物業牌照制度,以小食食肆及食物製造廠牌照作為試點,引入專業核證制度作為額外選項,當申請人委任的認可人士證明申請已符合牌照要求,即可獲發正式牌照,從而縮短審批時間。食環署也會放寬小食食肆可售賣的食品種類限制,增加小食食肆的經營彈性。這兩項措施預計最快可於2023年第一季推行。

     

    公眾街市方面,我們會繼續推展興建新公眾街市項目及街市現代化計劃。除了快將完工的東涌臨時街市和香港仔街市外,食環署會繼續推進現正處於不同階段的其餘六個新街市項目及五個街市現代化計劃下的全面翻新項目。

     

    動物福利方面,爲了進一步保障動物福利,我們建議修訂《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當中,我們建議向動物負責人施加積極的謹慎責任,要求他們妥善照顧動物、加強防止殘酷對待動物的條文及執法權力,以防止和保護動物免受痛苦。相關條文的草擬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並會盡快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

     

    我的介紹到此為止,希望大家繼續支持環境及生態局的工作。多謝大家。

  • 本地新冠陽性個案增逾四千二宗

    本港新增4,250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948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3,302宗,另有399宗輸入個案。

     

    14間安老院、兩間殘疾人士院舍共21名院友和兩名員工染疫,93名院友和一名員工列為密切接觸者。

     

    學校方面,513間學校呈報878宗陽性個案,患者包括750名學生和128名教職員。18間學校共19個班別暫停面授課堂七天。

     

    醫院管理局公布,四名新冠患者在公立醫院離世;新增六名危殆患者,現時共34人危殆。

     

    鑑於大埔和沙田部分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七醫生所發免針紙明日失效

    因應醫務衞生局局長上月26日就七名註冊醫生簽發的新冠疫苗接種醫學豁免證明書作出失效宣告,政府提醒市民,明日起,該等醫生發出的全部新冠疫苗豁免證明書不得再用以符合疫苗通行證規定。

     

    該七名醫生可在本月1日或之前向醫衞局局長作出書面申述,解釋何以不應作出有關失效宣告。基於現有資料,包括個別醫生提交的申述,局長認為現時未有合理理由支持撤銷失效宣告,而且維持失效宣告符合公眾利益。

     

    持有失效豁免證明書的市民應盡快按自身需要重新諮詢醫生,以確定是否適合接種新冠疫苗或繼續獲得醫學豁免。

     

    另外,政府提醒主動查核處所的掌管人須使用4.4.4或以上版本的驗證二維碼掃瞄器,以核實進入處所人士的電子針卡、康復紀錄或豁免證明書二維碼是否符合疫苗通行證要求。

     

  • 海防博物館本月24日重開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宣布,海防博物館大型更新工程已完成,本月24日起重新開放,免費入場。

     

    前身為鯉魚門炮台的海防博物館位於筲箕灣東喜道175號,是本港唯一以軍事為主題的博物館,2018年9月受超級颱風「山竹」破壞須即時關閉,以展開修繕和更新工程。

     

    博物館分為接待大樓、堡壘和史蹟徑。更新後的博物館為常設展覽和史蹟徑注入更多多媒體元素,以新穎手法和主題形式訴說獨特的香港海防故事。

     

    設於堡壘的全新常設展覽「香港海防故事」共有11個展覽廳,介紹歷代防務建置、軍事布局、海港設施、抗日戰爭歷史、多元族裔軍人在港服役的故事、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等。博物館更加強展示日本侵華、日軍侵港、香港保衞戰、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等內容,讓公眾對此段歷史有更深認識。

     

    「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蹟徑」則設24個史蹟點,包括建在岸邊岩洞的魚雷發射站、屹立山嶺的鯉魚門堡壘、炮台、溝堡等。參觀人士可在史蹟徑感受鯉魚門海峽的歷史與軍事氛圍,並欣賞人工建置與自然景致交織的獨特之美。

  • 推動5G發展 建設智慧香港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政府年內推出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措施包括建設智慧政府、開放數據、擴展5G網絡,利用創新科技應對城市管理的挑戰,以創科為市民日常生活帶來便利。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11月8日在全球智慧城市合作與發展大會的視像致辭文本: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通過視頻參與由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主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全球智慧城市合作與發展大會。

       

    創新科技是激活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在國家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香港的創新科技、智慧城市和數字經濟發展如日方中。

       

    上月,我發布了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提出以對接國家戰略,增強香港發展動能為核心主調,制訂不同措施,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鞏固香港國際化的優勢。

       

    特區政府今年內將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全速引領香港實現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願景。藍圖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是建設智慧香港,利用創新科技應對城市管理的挑戰,以創科為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便利。具體措施包括三方面:

       

    第一,建設智慧政府。香港在上雲用數賦智,或是外國朋友所說的「ABCD」,已經完全到位。目前,特區政府不同部門都可以利用人工智能(AI)、共用區塊鏈平台(Blockchain)、新一代政府雲端(Cloud),以及大數據分析平台(Big Data Analytics)等創新科技,提升服務水平和效率,加強政府網絡的整體安全。

       

    特區政府推出了名為「智方便」的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平台,讓市民可通過單一數碼身分認證,使用超過220項政府和公私營機構的網上服務。為進一步便民利商,我們會在兩年後實現政府服務全面電子化,以及三年內全面採用「智方便」電子服務平台,實現政府服務的「一網通辦」。

       

    第二,開放數據。我們會繼續積極開放政府數據,並鼓勵公私營機構開放更多數據,為企業提供創新應用的平台。

       

    我們會與內地有關部門探討促進內地數據向香港流通的便利安排,並在明年推出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試行計劃,推動大灣區智慧城市協同發展。

       

    第三,擴展5G網絡。我們會修改法例,指明新建造的大廈必須預留空間安裝流動通訊設施,進一步擴大香港的5G網絡。

       

    要實現智慧城市發展,除了推行以上的措施,還需要強大的人才庫。我在施政報告特意公布了多項引進創科企業及人才的措施,包括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向內地和海外重點企業提供量身訂做的特別配套措施和一站式服務,涵蓋土地、稅務、財政、員工簽證和子女教育安排等,幫助企業落戶香港。

       

    我們也將成立共同投資基金,引進和投資在落戶香港的企業。人才方面,我們會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並優化現有輸入人才計劃,吸引全球百強大學畢業或是收入達一定水平的人才。

       

    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未來發展機遇無限,我誠意邀請各位積極考慮到香港發展你的創新科技事業。

       

    每個城市推動智慧發展,方向和步伐可能不同,但初心都是讓百姓過上更美好、更方便的生活,提升幸福感和獲得感。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並不是一場城市間的競賽,而是一個相互學習、攜手共贏,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生活更美好的合作。香港將與各位一同為智慧城市發展努力,為人民建設更美好的家園。

       

    最後,我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各位參與大會的朋友滿載而歸。謝謝大家。

  • 冀逐步放寬限制 惟須保留紅黃碼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政府會就國際盛事、經濟和大型活動訂定針對性防疫方案,並逐步有序減少社交距離限制,以期更多活動在港舉行,但疫苗通行證的紅、黃碼規定不會取消。

     

    李家超今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說,最近兩周香港充滿活力和動力,多項盛事在港成功舉行。其中,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雲集逾200名來自全球約120家金融機構的代表,不少機構更由集團董事長或行政總裁代表出席。

     

    他提到,與會者對香港評價正面,有銀行家指通過香港可在中國建立強大資產管理業務,形容香港閃閃發光,也有機構總裁認為香港絕對是國際舞台上的金融中心。

     

    此外,上周五起一連三日舉行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吸引約6.5萬人次入場,氣氛熱烈。而昨日揭幕的香港法律周2022匯聚20多名海外法律翹楚和專家互相交流,對鞏固香港在法律方面的國際地位有正面作用。

     

    談及防疫政策,李家超表示,政府會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就一些國際盛事、經濟和大型活動制定針對性防疫方案,確保活動順利舉行。另外,當局昨日已宣布為入境旅行團推出團進團出的針對性安排,容許持黃碼的團友進入指定旅遊景點及於指定餐飲處所分隔區域用膳。

     

    對內方面,政府會有序穩妥地減少社交距離限制,讓更多社會、經濟和民生活動得以進行,並按實際情況和數據不斷檢討防疫政策。

     

    被問到會否取消紅、黃碼規定,李家超強調,香港每日新增確診個案宗數近日徘徊於4,000至6,000宗,疫情尚未消失,而紅、黃碼措施屬風險管理手段,可有效管控疫情,現階段不會取消。

  • 實施新上巿制度扶持企業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已為新興和創新產業公司實施新的上巿制度,截至9月底,已有80所公司在港上巿,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累計逾5,800億元,令香港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資中心。香港交易所正諮詢市場意見,於明年修改主板上市規則,便利尚未有盈利或業績支持的特專科技企業融資。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1月8日在2022深圳創投日啟動大會的錄影致辭文本:

     

    孟凡利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陳華平理事長(深圳證券交易所理事長),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參與深圳創投日啟動大會暨深交所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揭牌儀式,與各位業界精英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

     

    推動科創投資合作,相信是港深最具協同效應的強強聯手組合。

     

    在香港,我們有一流的國際籌融資平台;在深圳有大量的成功科企和具前途的初創。

     

    在香港,我們有最扎實強大的基礎科研;在深圳,我們有最齊備的科研初型生產支援。深港聯手,連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整個高端製造業的支撐,8,600多萬人口的消費市場作為試點,可以說從港深聯手到大灣區潛力全釋放,成功故事的要素齊備了。

     

    香港過去比較多是透過基金的形式,向創科生態系統的不同範疇提供支援。截至今年10月初,我們多個基金已投資約七億元於76家初創企業,並吸引超過90億元私人投資,有些初創企業在大灣區也設有業務和進行研發。

     

    我在今年初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宣布,成立一個新的50億元策略性創科基金,進一步豐富香港的創科生態。這個基金專注投資具戰略價值、較具規模和發展潛力的科技企業,助力他們擴展規模,踏上更高的台階。我們已邀請香港科技園公司和數碼港物色投資機會。

     

    此外,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提出撥出300億元成立共同投資基金,助力引進具戰略價值的企業落戶香港。創科企業自然是我們重點引進的企業類別,共同投資基金的設立將會進一步加強我們對創科產業的支持。

     

    近年,私募及創投基金已成為科創企業越發重要的融資渠道。特區政府已從三方面提升香港成為國際一流的私募基金註冊及營運基地,包括引入開放型有限公司和有限合夥基金制度、為在港營運的合資格私募基金提供附帶權益稅務寬減,以及設立機制吸引境外基金遷冊來港。這些措施廣受歡迎,截至今年9月,已有超過540個基金在港成立。今年9月,香港特區政府與深圳前海管理局聯合發布了一系列新措施,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展現了兩地政府支持私募及創投基金發展的決心,藉此引導來自四方八面的資金投資大灣區的創新科技產業,讓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對創投基金而言,投資企業獲取回報的其中一個重要里程碑,便是扶持企業發展達致上市的地步。而香港,除了是國際知名和信任的金融中心以外,更通過互聯互通機制,匯聚了內地和國際資金。我們亦為新興和創新產業公司實施新的上巿制度,因此,香港絕對是科技企業首選的國際上市平台。截至9月底,一共已有80所公司在港上巿,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累計超過5,800億元,更讓香港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資中心。下一步,香港交易所正諮詢市場意見,在明年修改主板上市規則,以便利尚未有盈利或業績支持的特專科技企業融資;也會同時考慮如何活化創業板,為中小型和科創企業提供另一有效的融資平台。

     

    另一方面,知識產權的保護可促進創新,而創新亦會帶動知識產權的使用和商品化,因此,知識產權是國家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港和深圳在這一方面亦大有優勢: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今年9月發表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全球十大科技集群,中國擁有三個,當中「深圳---香港---廣州」集群繼續被評為全球第二最具活力的科技集群 ;根據《深圳市2021年知識產權白皮書》,深圳市累計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98,000件,約佔全國總量7%,表現出色,為知識產權貿易創造有利環境。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建設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香港特區政府正積極與內地當局研究跨境知識產權保護的便利措施,並透過粵港保護知識產權合作專責小組等機制與內地相關單位持續交流,深化與內地和澳門相關部門在這領域的合作,促進知識產權交易。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香港與深圳擁有扎實的合作基礎,更有強強聯手、互利共贏的合作願望,我對兩地創科創投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我期待兩地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為國家打造好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最後,我祝願這次活動圓滿成功,在座各位身體健康、事業宏達!謝謝大家。

  • 屯門大埔強檢公告執法行動完成

    政府在早前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屯門卓爾居7座和大埔中心11座採取執法行動,檢查約340名受檢人士的檢測結果證明,發現兩人違反強檢公告。

     

    機電工程署、警方和衞生署今早在卓爾居7座查核142名受檢人士的檢測證明,他們均已按規定接受檢測。

     

    大埔民政事務處則連同警方和衞生署在大埔中心11座查看約200名受檢人士的檢測證明,兩人未有遵從強制檢測公告。當局已向不遵公告者發出強制檢測令,並向其中一人發出一萬元定額罰款通知書。

     

    政府感謝大部分受檢人士遵從強檢公告,合作抗疫,重申會繼續嚴格執法。 

  • 復必泰二價新冠疫苗效益大於風險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就復必泰二價疫苗作緊急使用申請舉行會議,專家認為在現時疫情下,認可使用復必泰二價疫苗作為加強劑對於預防新冠病毒的效益大於風險。醫務衞生局局長會考慮有關建議。

     

    復星醫藥早前根據《預防及控制疾病(使用疫苗)規例》向醫務衞生局局長就認可復必泰原始株/Omicron變異株BA.4-5二價疫苗作緊急使用提交申請,同時提交該疫苗於海外批核的情況,以及與疫苗的安全、效能及質素相關的資料。委員會今日舉行會議檢視復星醫藥所提交的資料和報告。

     

    委員會認為,為確保有關疫苗持續安全、有效及具品質保證,建議施加條件要求申請人繼續提交最新臨床數據、安全更新報告、藥廠生產每批疫苗的品質證明文件等。

     

    政府歡迎委員會就申請認可的疫苗提交建議,醫務衞生局局長會考慮有關建議,盡快就批准認可疫苗作緊急使用作出決定。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兩個科學委員會與行政長官專家顧問團早前建議復必泰Omicron變異株BA.4-5二價新冠疫苗可供12歲或以上合資格人士使用,按現時的接種時間表用作第四劑原始病毒株疫苗的替代。

     

    政府強烈呼籲仍未接種疫苗的市民盡早接種疫苗,特別是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風險極高的長者、長期病患者和其他免疫力較弱人士。

  • 第 100 頁,共 72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