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各區將設大灣區資訊站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表示,該局轄下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將在香港各區設立電子模式的大灣區資訊站,加深市民對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和生活的認識。

     

    以下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11月7日在立法會工商及創新科技事務委員會政策簡報會簡介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有關內地事務政策措施的開場發言:

     

    主席:

     

    行政長官在10月19日發表本屆政府第一份施政報告。在今日的會議上,我向各位議員介紹施政報告中本局內地事務有關的政策措施,稍後並樂意回答各位議員的提問。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及,希望特區不斷增強發展動能,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中央會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

     

    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也指出,「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須長期堅持。報告又提到要發揮香港優勢和特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

     

    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顯著優勢。我們會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下,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帶來的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強與內地的交流和合作,為國家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同時亦為香港創造更寬廣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特區政府將設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由行政長官擔任組長,三位司長任副組長,從策略和宏觀角度協調、推進及督導有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跨局、跨部門工作,加強與內地機構溝通。

     

    督導組會就香港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大灣區建設制訂策略方案;制訂進一步打通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工作計劃和優次;強化與內地省市的區域性合作機制並督導合作項目的落實進度和成效,以及積極推展香港與「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專業服務及人文合作的高質量發展並制訂相關措施。

     

    督導組涵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各方各面工作。透過頂層決策及整合跨局、跨部門的力量,督導組將能夠更有效地制訂和推行各種政策和措施,促使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我們極為重視大灣區建設的工作,並已推出多項政策措施,一方面支持香港居民及企業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另一方面協助大灣區內地城市開拓國際市場,發揮香港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平台角色。

     

    特區政府會繼續積極參與中央層面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工作,與中央相關部委、廣東省政府及澳門特區政府保持緊密聯繫,進一步尋求政策創新和突破。

     

    同時,我們會善用粵港、港深的合作機制,以專班為平台,深化對接,加強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的高水平合作。粵港合作專班涵蓋範圍十分廣泛,包括防疫通關、北部都會區、《南沙方案》(《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創新科技及金融等,而港深專班也涵蓋商貿、青年就業創業及前海等。我們並會繼續鼓勵及支持社會各界用好前海、南沙及河套等重要合作平台的發展機遇。

     

    特區政府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將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推廣中心。推廣中心將通過提供大灣區的相關資訊及諮詢服務、舉辦研討會及考察訪問等,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港人港企推廣大灣區建設所帶來的機遇和在有需要時提供適切的支援。推廣中心亦會通過交流推廣活動,鼓勵內地人才和企業善用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來港開拓更多發展機遇。推廣中心的籌備工作正密鑼緊鼓進行,預計在明年初正式啟用投入服務。

     

    此外,本局轄下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將在香港各區設立電子模式的大灣區資訊站,向市民發放更多有關大灣區的資訊,加深市民對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和生活的認識。

     

    辦公室也會加強利用多元化渠道推廣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向市民、企業和持份者發放更多有關大灣區發展的信息,說好灣區故事。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最佳切入點。我們會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積極推進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為國家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招商引才專組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措施,更積極和進取地爭取海內外優質企業和人才來港發展。

     

    為配合相關政策措施,特區政府會擴大駐內地辦事處的職能。五個分別駐北京、廣東、上海、成都及武漢的內地辦事處將設立招商引才專組,主動接觸內地目標企業和人才,聯繫百強大學,推廣各項招商引資引才的計劃和措施,積極招攬優質企業和人才來港發展。

     

    加強與內地合作

     

    在與內地合作方面,香港特區現時已經與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福建、四川、湖北及泛珠三角區域設立地區合作機制,全面推進各方面的合作。我們一方面會繼續在這些平台上加強合作,另一方面會研究與更多具發展潛力和合作空間的省市建立新合作平台。

     

    今年,特區政府將參與在貴州舉行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我們也計劃在明年繼續透過合作機制與相關省市舉行工作會議。

     

    在內地說好香港故事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要說好香港故事,說出真實的香港好故事,宣揚香港的優勢、成就和機遇。

     

    駐內地辦事處會加強宣傳,通過線上線下平台,以及鼓勵和支持不同專業和界別代表訪問內地,全面宣揚香港和「一國兩制」的獨特地位和優勢,在內地說好香港故事。

     

    與此同時,駐內地辦事處會繼續積極造訪各內地機關及組織、出席活動發表演說、接受傳媒訪問及舉行簡報會,以及參加各類商貿會議,向內地民眾和商界推廣香港的優勢和機遇。

     

    指定項目指標

     

    今年的施政報告列載本局就內地合作的政策措施的績效指標。相關指標本局已提交於附件,供議員參考。

     

    主席,我的介紹完畢。我和同事樂意解答議員的提問。多謝主席。

  • 九地點設大型垃圾桶處置廢物

    食物環境衞生署在多個地區推行試驗計劃,容許持牌食物業處所在符合特定條件下,於其相連後巷擺放大型垃圾桶,妥善地短暫存放垃圾以待該處所委聘的清潔人員收集。

     

    由今日起,食環署在九條與食物業處所相連的後巷提供已標示商號的240公升垃圾桶,規範有關處所處理及儲存垃圾的方式,務求改善後巷環境衞生及有效防治鼠患。

     

    食環署會檢視計劃成效再考慮推展至其他地區的後巷。

  • 善用市場力量籌策房屋興建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政府希望善用市場力量,提升公私營協作。在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房屋先導計劃下,私人發展商若願意就其土地做改劃申請,在補地價方面或可有一些優惠,有關單位要以折扣發售。

     

    以下是房屋局局長何永賢11月7日在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政策簡報會的開場發言:

     

    首先多謝主席、各位委員。今次的施政報告我相信大家都看到,房屋方面的政策相當多和豐富,看得到本屆政府十分重視房屋這個項目,亦有不同的短、中、長期措施,希望有效解決房屋問題。我會透過投影片再作一個簡介。

     

    第一,施政報告發表後,大家很留意的是「簡約公屋」。我們的目標是2023至24年開始的五年內推出約30,000個「簡約公屋」。這些短期可以加入的公屋供應,很有效地提供一個較好的居所予現時一些有需要的人士。

     

    另外是大幅增加公營房屋供應。未來十年,即2023至24年到2032至33年這十年內,我們的(公營房屋)需求估算是301,000(個單位),政府其實已覓得足夠土地可以興建360,000個公營房屋單位,所以大家看到數字上是有一些緩衝。

     

    就未來五年來說,即2023至24年到2027至28年的第一個五年,我們可以提供的建屋量為128,000個單位,加上剛才我介紹的「簡約公屋」有30,000個,預計這五年的公營房屋可以達到158,000個。相比之前大家聽過,即2022至23到2026至27年的105,000(個單位)增加了50%。

     

    因為有「簡約公屋」,我們也同時提速、提量地興建傳統公屋,所以我們建議有一個新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指數。這個綜合輪候時間指數一方面讓已在輪候公屋、並對「簡約公屋」有興趣的市民,知道輪候時間大約是甚麼情況,也可以更完整地讓大家看到政府在各項政策、輪候時間做到的情況。這個綜合輪候時間和傳統公屋的輪候時間我們會一同發放,所以兩套數字可以讓大家看得清清楚楚。我們的目標是「簡約公屋」陸續出現,四年內綜合輪候時間可以降至四年半。

     

    另外我們也提出(公屋)提前上樓計劃。特首在他競選時已經有這個概念,在這段時間很感謝整個房屋局、房屋署的同事,很努力地檢視了很多項目,看看是否有機會、很具體地看看有多少可以提前上樓。我們預計在2023至24年開始的第一個五年,大概有12,000個單位透過這個提前上樓計劃,可以提前三至18個月上樓。在公屋分階段落成,提前讓大家入住之餘,我們在編配的時間也有加快。在發出佔用許可證---即大家比較熟悉的入伙紙---以往大概三個月前安排編配,現在我們建議提前至六個月,即加快一倍時間做編配,新公屋落成時便可以更快讓大家搬入單位居住。

     

    建屋方面,我們希望提速,所以建議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在第一個五年,我們規定所有公營房屋採用裝配式設計,英文為Design for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DfMA),並已在合適項目選取一些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作試點。另外,在第二個五年,我們希望有一半項目需要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這是裝配式建築的一個加大加強版本,更多的組件可以在工廠化的情況下,先組合再送往地盤,令建屋可以加快,質素也可以提升。

     

    設計及建造方面,如圖示,我們希望下一個五年至少一半單位採用設計及建造模式以加快進行。模式如剛才的幻燈片顯示,以往可能一些項目把地基上蓋或設計合約分開,我們建議設計及建造合併幾個合約。換句話說,譬如建造地基期間,上蓋的設計、示範單位或內部細節可以同步進行,以有效壓縮流程及加快建造。

     

    第七,加強部門協作及精簡程序方面,我會帶領一個跨部門公營房屋(項目)統籌專隊。事實上建屋並不是房屋署一個部門的工作,大家都很了解,土木工程拓展署會幫忙先做好土地平整,很多基建設施我們要倚靠其他工務部門,如渠務署、水務署或路政署。到完成時,也需要水務署驗水、消防處驗收,種種流程協調其實都很重要,所以在這個專隊內,我們集中在公營房屋項目,每個部門都有一個專隊、專班,令大家的對接更暢順。

     

    第八,我們希望可以善用市場力量,提升公私營協作。我們會推出全新的私人參建資助房屋計劃 (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房屋先導計劃),希望約於2023年第一季再提供一些詳細的政策框架跟大家分享。在這個計劃下,我們有兩類(方案),第一類,我們會於下個財政年度,即2023至24財政年度分批推出三幅土地,讓私人發展商透過投標興建資助房屋單位,以指定折扣賣出。第二類是私人發展商本身有土地,如果他願意做改劃的申請,在補地價方面可能有一些優惠,亦要以折扣售出單位。

     

    在提速、提量、提效之餘,我們沒有忘記提質。公共屋邨有一個特點,很多時地面有一些公共空間,尤其是我們接下來會有很多比較大型的公共屋邨出現,公共空間是鄰舍交往的一個好地方。我會主持一個專責小組,和我的同事看看一些幸福設計,是否可以制訂一些指引,為之後做的項目,很多細節方面、一些空間安排方面都有所提升。另外,同樣地在一些現存的屋邨中,我們會選取十個屋邨,每年做一些翻新工程,用色彩、好的圖案、細節來提升屋邨的環境。另外每年預計會有20個屋邨可以進行園林、景色的改善。

     

    第十項,我們有一個目標是希望新建的公營房屋面積「封底」,由2026至27年起,資助出售房屋的單位,我們把它的實用面積定於不少於26平方米。另外新落成公屋,除了最小的一人單位,一般室內樓面面積不少於相同水平,即21平方米。

     

    同時我們知道市民很關心土地房屋的供應,我們會提高土地房屋資料的透明度,向公眾提供更多資料。現時在發展局和房屋局的網頁已經可以看到未來五年公營房屋的供應,會有項目的地點、供應的數量和完成的年份。下一個五年亦會有土地供應的資料。

     

    公屋重建方面,明白大家都關心公屋的重建,事實上這個工夫我們沒有停步,目前已在進行或規劃了十個重建項目。下一年,我們打算再檢視現在是否有需要重建的屋邨,會再選出多一個屋邨作研究。

     

    房屋階梯方面,一直以來,政府透過綠置居(綠表置居計劃)、 居屋(居者有其屋計劃)和一些首置(港人首次置業)項目來做房屋階梯,實現市民置業的夢想。在私營房屋的土地和供應量上,會持續保持這個階梯。我們在這個階梯方面,會維持七成及三成的比例。公屋和綠置居與其他資助出售房屋例如居屋的比例維持在七:三這個比例。而公營房屋和私營房屋同樣有七:三這個比例。

     

    提到私營房屋,我們在《長策》(《長遠房屋策略》)提供的數字,未來十年的需求估算是129,000個單位,我們會以此為目標提供私營房屋的土地。預計未來五年,透過賣地、鐵路物業、私營土地可興建約72,000個單位,加上市建局(市區重建局)和其他私人發展項目,整體供應是能夠多於《長策》的估算。

     

    我的簡介至此,並向各位委員派發小冊子,歡迎委員提問,我很樂意解答大家的問題。多謝。

  • 香港法律周揭開序幕

    香港法律周2022今日展開,透過一連五日的活動展示香港作為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國際統一私法協會、海牙國際私法會議、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東盟成員國、商會,以及法律和其他界別人士均親身出席活動。

     

    現場和網上的與會者將在香港法律周的七場會議和論壇,討論一系列廣泛議題,包括通過國際文書促進尋求司法公正、仲裁、網上爭議解決,以至民商事跨國訴訟和法律科技。

     

    香港法律周今早由亞太國際私法峰會揭開序幕。國際私法協會、海牙會議和聯合國貿法委的代表和其他嘉賓講者在會上探討多元議題,如支持資產融資的國際法律工具、數碼資產和私法。亞太國際私法峰會由律政司與國際私法協會合辦,是雙方自今年早前簽訂諒解備忘錄後首個合辦項目。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開幕禮上致辭時表示,香港法律周是個起點,向國際社會展示香港法律制度兩個重要方面,就是香港優越的法治制度,以及在普通法制度下多元化的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

     

    他指出,多名來自著名國際組織的講者、嘉賓及相關範疇的頂尖國際專家參與香港法律周,足證他們對香港,以及對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法治和優勢充滿信心。

     

    李家超藉此機會與出席人士分享一項重大發展,就是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將設於香港,為建立國際調解院進行籌備工作,國際調解院將為國際爭議提供友好、靈活、經濟、便捷的調解服務。

     

    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光源和國際私法協會秘書長Ignacio Tirado也在峰會的開幕禮上向參加者致歡迎辭。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為首日活動作總結時,強調香港既與內地密切聯繫和合作,同時與多個著名國際組織保持緊密聯繫。他留意到今次峰會齊集國際私法「三姐妹」---國際私法協會、海牙會議和聯合國貿法委,意義非凡。在中央政府支持下,三大國際組織近年與律政司一直保持緊密合作。

  • 盧寵茂譴責暴力襲擊醫護人員行為

    基督教聯合醫院兩名護士昨日遭受暴力襲擊,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強烈譴責有關行為,強調政府對在醫療機構發生的暴力行為零容忍。

     

    盧寵茂慰問受傷護士,祝願他們早日康復。他已責成醫院管理局檢視轄下所有醫院的保安措施,確保員工和病人的安全。 

  • 特首頒授獎狀予333人

    2022年度勳銜頒授典禮一連三日在禮賓府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第三日典禮上,頒授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予出席的333名人士。

     

    本年度授勳名單已於7月27日公布

  • 香港毛里求斯簽訂稅務協定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代表香港特區政府簽署與毛里求斯的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乃本港簽訂的第46份全面性協定,標誌特區政府在拓展稅收協定網絡上繼續取得成果。

     

    香港公司按照協定在毛里求斯繳付的稅款,將可根據本港稅例抵免香港就同一筆收入所徵收的稅項,從而避免雙重課稅。

     

    稅務寬免安排方面,毛里求斯向香港居民徵收利息和特許權使用費的預扣稅稅率上限為5%;香港居民如在毛里求斯就國際航運賺取利潤,無須在毛里求斯課稅。

     

    協定在雙方完成有關批准程序後生效。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會根據《稅務條例》就協定作出命令,經立法會以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通過。

  • 逾四千六人染疫

    本港新增4,634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1,069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3,565宗,另有564宗輸入個案。

     

    七間安老院、兩間殘疾人士院舍共12名院友和兩名員工染疫,38名院友列為密切接觸者。

     

    學校方面,627間學校呈報1,184宗陽性個案,患者包括1,147名學生和37名教職員。兩間學校共兩個班別暫停面授課堂七天。

     

    醫院管理局公布,五名新冠患者在公立醫院離世;新增四名危殆患者,現時共37人危殆。

     

    鑑於沙田區和黃大仙區部分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入境團黃碼旅客可入指定景點

    政府宣布,容許由持牌旅行代理商接待的入境旅行團旅客在持疫苗通行證黃碼期間進入主題公園、博物館、寺廟等指定旅遊景點,並可於符合特別防疫要求的指定餐飲處所分隔區域用膳,有關安排本月實施。

     

    政府表示,當局平衡疫情風險和經濟發展需要,並考慮到入境旅行團旅客由旅行代理商接待和持牌導遊陪同,能在遵守防疫措施的情況下進行旅遊活動,因此為入境旅行團提供針對性安排,以助入境旅遊市場逐步有序恢復,為旅遊業界提供更有利的營運空間。

     

    持牌旅行代理商須事先向旅遊業議會登記相關入境旅行團的行程,並承諾嚴格遵守適用的防疫措施,方可獲得上述針對性安排。該些防疫措施包括要求團友使用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和符合疫苗通行證要求、工作人員接待旅客期間全程佩戴口罩等。

     

    政府會與旅議會訂定執行細節和條件,例如指定旅遊景點的範圍、指定餐飲處所須符合的特別防疫措施、接待旅客的工作人員須遵守的防疫措施等。相關資料稍後上載至旅議會網頁

     

    另外,政府會探討可否在平衡疫情風險下,容許短暫留港的入境旅行團旅客抵港後接受較少次數核酸檢測,以及在行程期間每日進行快速抗原測試。

  • 10月外匯儲備資產減20億美元

    金融管理局公布,10月底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為4,172億美元,較9月底減少20億美元。

     

    此資產相當於香港流通貨幣五倍多,或港元貨幣供應M3約41%。

     

    10月底並無未交收外匯合約。

  • 屯門青衣12人違強檢公告

    政府在早前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屯門慧豐園3座和青衣灝景灣7座採取執法行動,檢查529名受檢人士的檢測結果證明,發現12人違反強檢公告。

     

    税務局、警方和衞生署今早在慧豐園3座查核171名受檢人士的檢測證明,八人未有遵從強制檢測公告。

     

    漁農自然護理署則連同警方和衞生署今早在灝景灣7座查核358名受檢人士的檢測證明,四人未有遵從強制檢測公告。

     

    當局已向未有遵從公告者發出強制檢測令,並向其中八人發出一萬元定額罰款通知書。

      

    政府感謝大部分受檢人士遵從強檢公告,合作抗疫,重申會繼續嚴格執法。

  • 專項和市場推廣基金優化措施推出

    工業貿易署宣布,就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推出優化措施,以期進一步支援本地企業提升競爭力,發展更多樣化市場。

     

    專項基金下每間企業的累計資助上限會由600萬元增至700萬元,每間企業的獲批項目上限由60個增至70個。

     

    市場推廣基金下每間企業的累計資助上限由80萬元增至100萬元。此外,擴大此基金資助範圍的特別措施會延長至2026年6月底,涵蓋以本地市場為目標的展覽會和網上展覽會,並放寬只限中小企申請的要求。

  • 第 101 頁,共 72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