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成立文化委員會 促進文藝創意發展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本屆政府銳意推動文化發展,使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會領導由業界翹楚組成的文化委員會,制訂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完善產業生態圈建設。

     

    李家超今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時說,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的措施包括培育多元人才,當局已要求演藝學院重點研究為本地以至粵港澳大灣區培育所需文化藝術人才,以及在北部都會區設立新校舍和增加非本地生比例。

     

    政府會展開不同文藝範疇的見習計劃,資助演藝學院或大學文藝課程的學生到藝團和西九文化區實習,同時增加資源扶植和培育有潛質的年輕藝團和藝術家。

     

    為了持續提升文化基建,當局會制訂新的十年文化藝術設施發展藍圖,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博物館會增至19間,表演場地座位增加約50%。政府也會推出措施鼓勵私人發展項目加入劇院等文化藝術設施,發揮市場力量,推動文化藝術發展。

     

    施政報告又提出成立文化藝術盛事基金,支持國際大型文藝活動落戶香港,以豐富文藝創意內容。政府會推動與內地的文藝交流合作,包括在2024年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

     

    政府也會從電影、電視和串流平台三方面為市場擴容,推動港產流行文化走出香港。創意香港會支持香港與內地或亞洲團隊合拍電影、聯合製作綜藝電視節目,以及跨影視創作團隊開發串流平台內容。政府並計劃每年與業界合辦流行文化節,以及研究長遠設立流行文化館的可行性。

     

    推動文化藝術產業平台方面,政府會邀請貿易發展局優化亞洲知識產權交易平台,促進文藝創意商品化和產業化。當局也會研究措施,支持業界進行更廣泛的版權交易活動。

     

    體育發展方面,政府會推廣城市運動項目。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會制訂體育及康樂設施十年發展藍圖,分階段增建體育館、游泳池、運動場、公園等約30項康體設施,包括在馬鞍山白石興建香港第二個體育園,以及在北部都會區建造大型體育康樂設施。

     

    當局也會優化香港「M」品牌計劃,每年支持至少十項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在港舉行,推動香港成為國際體育盛事之都。

     

    李家超又表示,政府會推行為期五年的殘疾運動員就業及教育先導計劃,裝備他們退役後的發展。

     

    政府也會增設休閒設施和項目,為市民的活動加添不同元素,包括在港島建造全長約60 公里的活力環島長廊,連接港島北岸海濱長廊和南區多條現有海濱和郊野步行徑。明年起進行研究、設計並展開工程,五年內完成駁通九成長廊。

     

    民政事務總署第四季會在全港五區與團體合辦周末市集,催化多元本土經濟。食物環境衞生署會參考經驗,明年舉辦周末市集。

     

    當局正積極研究發展大嶼山南部約1,000公頃綠化地帶土地作生態旅遊或康樂用途,以發展大嶼山南部生態旅遊。

     

    其他本地特色旅遊推廣方面,政府計劃動用六億元推出為期三年的文化古蹟本地遊鼓勵計劃,鼓勵旅遊業界開發具文化和古蹟旅遊元素的旅遊產品。旅遊發展局也會推出新一輪「賞你遊香港」及「賞你住」,並增加名額,以帶動本地氣氛和消費。

  • 勾劃創科藍圖  推動高質量發展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今年內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循完善創科生態圈和實現再工業化、壯大人才庫、建設智慧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四方面制訂政策,引領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設立100億元的「產學研1+計劃」,明年起以配對形式資助最少100支有潛質成為初創企業的大學研發團隊,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產業發展。在計劃下,研發團隊須分兩期完成項目,首先於三年內轉化科研成果落地,繼而於隨後兩年內把科研成果商品化。

     

    為促進科技產業發展,政府會連同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配合50億元的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由2024年起提供的創科土地和空間,聚焦吸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產業的優秀企業和人才落戶香港。李家超表示,希望未來五年能吸引不少於100間具潛力或代表性的創科企業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當中包括至少20間龍頭創科企業,以期為香港帶來過百億元投資及創造以千計的本地就業職位。

     

    為推進再工業化,施政報告建議設立工業專員一職,專責統籌和督導再工業化的策略,協助製造業利用創新科技升級轉型。除研究在大埔創新園興建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政府也會透過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更多智能生產線在港設立,目標是在五年間將現時約30條生產線增至逾130條,並加強與生產力促進局合作,支援企業轉向智能生產。

     

    至於創科基建,政府會全力落實港深創科園的建造工程,同時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城。2025年起,科學園和數碼港的擴建工程會分階段竣工,共提供約十萬平方米的額外樓面面積。規劃中的東鐵線科學園/白石角站則可望於2033年或之前開通。

     

    李家超續指,政府會推出四項措施壯大創科人才庫,增強發展動能。第一,當局會與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合作,以特別配套措施招攬國際創科領軍人才帶同其業務或科研成果落戶香港。

     

    第二,政府會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撤銷聘用本地僱員的要求和延長配額有效期至兩年,並涵蓋更多新興科技範疇。另外,在研究人才庫計劃下聘用研發人員的科研機構和創科企業,政府會向其增加約10%資助,且額外為持有博士學位的科研人才提供生活津貼。

     

    第三,為增加住宿支援,政府研究在科學園附近新建一座創新斗室,以及在港深創科園提供住宿空間。規劃彈性也會提升,提供可容納更多創科人才的住宿空間以配合新田科技城發展。

     

    第四,在本地指定大學大灣區分校或海外修讀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相關課程的大學生,可透過經擴展的創科實習計劃,獲得本地創科實習機會。

     

    另一方面,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三項措施建設智慧香港,提升市民生活質素。政府服務擬於兩年後全面電子化、三年內全面採用智方便提供一站式數碼服務,實現政府服務一網通辦。100個數字政府項目將會面世,運用科技提供更多便民服務。

     

    當局也會積極開放政府數據,並鼓勵公私營機構效法,開放數據供業界創新應用。政府並會與內地探討內地數據向港流通的安排,以推動大灣區智慧城市協同發展。

     

    為進一步擴大5G網絡,政府擬於明年修例,指明新建樓宇須預留空間裝設流動通訊設施。

     

    李家超又提到,香港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鞏固自身的國際化優勢。當局會在港深創科園「一區兩園」的基礎上,與深圳以創新、專屬、專項方式研究試行涵蓋兩地物資、資金、數據、人員流通的創科合作跨境政策。同時,政府會積極吸引海內外創科企業進駐港深創科園,使創科園成為構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引擎。

  • 致力提高治理水平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會在不同領域完善治理體系,以提高治理水平,包括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進一步用好財政儲備以促進產業和經濟發展;並會成立特首政策組,以及強化公務員管理。

     

    李家超今日在施政報告中指,他已指示財政司司長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把近年在未來基金下設立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策略性創科基金、共同投資基金歸一收納,匯聚資源,由政府主導投資策略產業,吸引和助力更多企業在港發展。

     

    此外,他會於今年內成立特首政策組,提升政府對長遠和策略性議題的研究和倡議能力。特首政策組要從大局觀和國際觀出發,掌握本地社情民情,深入研究和分析內地政策、發展和國際形勢,向行政長官匯報,同時建立恆常內部研討機制,協助政府制訂前瞻的政策。

     

    日常決策方面,李家超已引入紅隊概念。該隊扮演批判、反對的角色,協助全面檢視決策和執行計劃的效果,堵塞漏洞,優化政策。

     

    李家超續說,政府做事既要符合程序,更要以結果為目標。他已就指定項目訂立約 110 個不同指標,包括績效指標(KPIs),以便監督進度和成效,適時改進。

     

    優化公務員管理制度方面,政府將更新《公務員守則》,闡明現今公務員應有的基本信念和操守準則,包括具備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意識,履行「愛國者治港」原則。

     

    政府會強化賞罰制度,推出「行政長官表揚榜」獎勵計劃,明年起定期公開表揚優秀並具示範作用的團隊或人員。表現欠佳的人員經督導和輔助後如仍沒有改善,應及時終止聘用。政府會優化公務員紀律機制,按公平公正原則及早懲處違紀人員。

     

    公務員培訓也會強化,以建立以結果為目標的團隊文化,加深公務員對「一國兩制」和當代中國的了解,並拓闊其國際視野。政府會優化現行動員機制,增設「全政府動員」級別,預先制定各部門指定人員名單,隨時候命以應對需要大量人手的重大事故。

  • 成立專責單位招攬企業與人才來港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一系列新措施,招商引資引才,強化香港競爭力。政府將成立多個單位,專責招攬企業和人才來港發展,並優化多項輸入人才計劃,加強吸引力。

     

    李家超表示,香港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也是內地對接國際市場的重要窗口,因此必須更積極和進取地搶企業、搶人才。

     

    他建議在今年內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由財政司司長領導,專責引進世界各地高潛力且具代表性的重點企業,涵蓋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策略產業。

     

    辦公室會制訂目標企業名單,並為企業提供土地、稅務、財政等方面的特別配套措施,以及度身訂造落戶計劃。企業人員也可享一站式配套服務,如申請簽證、子女教育安排等。

     

    政府也計劃從未來基金撥出300億元設立共同投資基金,以引進和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當局另設引進重點企業諮詢委員會,成員包括相關業界人士和社會領袖,就整體策略向財政司司長提供意見。

     

    人才方面,李家超提到,本港過去兩年流失約14萬勞動人口。除積極培養和挽留本地人才,政府也會以更進取的態度吸納外來人才,其中一項措施是成立由政務司司長率領的人才服務窗口,專責制訂並統籌招攬內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工作,以及向來港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援,目標為每年吸納至少35,000名人才。

     

    此外,政府會推出為期兩年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過去一年年薪達250萬元,或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並在過去五年累積至少三年工作經驗的人士,可獲發兩年通行證來港發展,人數不限。至於未符合工作經驗要求但最近五年內畢業的百強大學畢業生也可獲發通行證,每年上限10,000人。當局會於計劃推出一年後作檢討。

     

    針對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政府會放寬規定,如輸入人才的職位屬人才清單所列13項本地人才短缺的專業,或有關職位年薪達200萬元或以上,僱主無須證明本地招聘困難,可直接提出申請。

     

    現行的優秀人才入境計劃會取消年度配額,為期兩年,並優化審批程序。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下僱主須同時增聘本地僱員的規定也會撤銷,以加快輸入人才步伐。

     

    另一方面,非本地畢業生留港期限由一年延長至兩年,方便他們留港工作。當局並以試行形式將有關安排擴展至本港大學大灣區校園的畢業生,為期兩年。

     

    當局會延長輸入人才計劃下的工作簽證年期,在現有和新增輸入人才計劃下的人才到港獲聘後,可獲發最長三年的工作簽證。

     

    為鼓勵外來人才長遠留港,合資格人士居港七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可就其已購入和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申請退還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但他們仍須繳交按第二標準稅率計算的從價印花稅,使其印花稅負擔與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看齊。此安排適用於即日起簽署的買賣協議。

     

    對外推廣方面,17個駐內地辦事處和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將設立招商引才專組,主動接觸目標企業、人才和百強大學,以推廣各項計劃。各專組也會與在內地和海外留學或工作的港人加強聯繫,鼓勵他們回港發展。

     

    李家超強調,本港多個行業正面對人力短缺問題,相關政策局會聽取業界意見,因應不同行業情況提出解決方案。勞工及福利局將展開新一輪人力資源推算,並將推算周期由以往十年縮短至五年,務求更緊貼經濟和勞動市場趨勢,讓政府按整體人力需求制訂適切策略。有關推算的主要分析將於2024年完成。

  • 限聚令周四起放寬至12人

    政府今日公布,周四起適度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在公眾地方群組聚集人數上限增加至12人。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修訂第599G章《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聚集)規例》,在公眾地方群組聚集人數上限由四人增至12人,有關修訂會按先訂立、後審議程序由立法會審議,周四起生效,以配合早前政府公布將適度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的生效周期。

     

    政府指,香港新冠疫情自9月初的高峰回落後尚算平穩。近日新增個案數字雖然未有進一步回落,每日徘徊5,000多宗,並因為傳播力可能更強的新變異病毒株出現而近日稍為有所回升,但整體入院、重症和死亡數字仍然處於相對平穩水平,公營醫療系統仍能在應付新冠入院個案的同時維持大部分正常服務。

     

    其他由周四起適度放寬的社交距離措施包括容許在餐飲處所、酒吧、酒館、夜店、夜總會、電影院、博物館,以及會址和酒店、賓館的會議室或多用途室進行現場表演和跳舞活動,惟表演者須符合定期檢測等要求。

     

    市民也可在主題公園的戶外範圍飲食。

  • 孫玉菡:擬訂職安健罰則水平合理

    針對嚴重工傷意外,政府建議修例,訂立職安健罪行的最高罰款可達1,000萬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有關罰則水平合適、合理。

     

    孫玉菡今日出席活動後向傳媒表示,針對嚴重工傷意外,當中牽涉人命傷亡和嚴重疏忽,訂立在1,000萬元的最高罰則水平合適、合理,與加拿大、澳洲等地相比,也僅屬中位數水平。

     

    至於觸犯一般責任條款,牽涉循簡易治罪程序定罪,當局建議把最高罰款由目前50萬元增至300萬元,也經過深思熟慮。孫玉菡說,有關罰則20多年沒有提升過,需因應物價改動而提升,同時有需要再加大罰則,以提高阻嚇力。

  • 防護中心加強調查類鼻疽感染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加強調查和監測近月錄得的類鼻疽感染個案,認為初步可排除傳播與食物或產品有關,現階段也未有證據顯示個案感染源頭來自自來水。中心再次呼籲市民應時刻保持個人和環境衞生,以防感染。

     

    截至昨日,中心今年錄得29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涉及21男8女,年齡介乎42至93歲,其中20人居於深水埗區。

     

    初步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患者絕大部分有已知長期病患或免疫力弱,而患者的家居接觸者均沒有出現病徵。個案發病前沒有到訪相同的地點或場所,也沒有飲用未經煮沸的水。初步可以排除傳播與食物或產品有關。

     

    中心在深水埗區收集107個環境樣本,其中包括自8月或以後錄得的確診個案居住的16幢樓宇相關90個水樣本和環境拭子樣本,所有樣本均對類鼻疽核酸檢測呈陰性反應。

     

    此外,中心邀請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的團隊一同參與環境調查。團隊在個別患者家居採集31個環境樣本,其中從一個住戶採集的兩個拭子樣本對類鼻疽伯克氏菌核酸檢測呈陽性反應。

     

    據中心了解,港大的核酸檢測敏感度極高,而該兩個陽性樣本檢測到的細菌含量極低,可能屬於殘留細菌基因片段,不排除是病人早前所帶的細菌污染相關環境。

     

    綜合環境調查結果,中心認為現階段未有證據顯示個案的感染源頭來自自來水。不過,鑑於港大檢測所得的陽性結果,為審慎起見,中心已通知水務署。

     

    水務署檢視區內供水系統和過去三個月的維修保養紀錄後,並未發現過去三個月區內有外來物污染供水系統的事故,而在相關配水庫和該區的食水樣本的化驗檢測一直未有出現異常情況,並完全符合香港食水標準。

     

    防護中心於本月12日公布個案情況,至今並沒有接獲醫院管理局通報錄得新增個案。中心已發信通知全港醫生和私家醫院相關情況,呼籲留意相關懷疑個案。

     

    類鼻疽病菌可存活於本地環境,本港每年均錄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根據文獻,感染個案於颱風或暴雨後較常出現。中心不排除近月個案與天氣情況有關。

     

    防護中心再次提醒市民,特別是長期病患者等高風險群組人士,避免在暴風雨後接觸土壤或泥水,以防受類鼻疽病菌感染。

  • 新冠本地個案增逾四千五宗

    本港新增4,566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1,128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3,438宗;另有388宗輸入個案。

     

    五間安老院和兩間殘疾人士院舍共八名院友染疫,28名院友列為密切接觸者。

     

    學校方面,463間學校呈報765宗陽性個案,患者包括667名學生和98名教職員。30間學校共32個班別暫停面授課堂七天。

     

    另外,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在本港的輸入個案中累計發現90宗XBB、一宗XBD、四宗BA.2.75.2、一宗BA.4.6、三宗BF.7和七宗BQ.1.1亞系個案。

     

    因應多宗陽性個案,以及東涌的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50個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樂富橫頭磡邨、深井海韻花園和麗都花園的臨時流動採樣站明日恢復運作,柴灣興民邨、薄扶林華富(一)邨和青衣長宏邨的採樣站則延長服務至周四。

     

    鑑於灣仔、西貢、元朗區部分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立會選委會界別補選下月接受提名

    2022年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界別補選將於12月18日舉行,提名期為下月1至14日。

     

    是次補選將填補四個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界別的議席空缺。如獲有效提名的候選人多於四名,便須在12月18日進行投票。

     

    獲提名人士必須為年滿21歲的香港永久居民的中國公民,在地方選區已登記為選民並在提名前三年內通常在港居住,沒有外國居留權,但無須為選舉委員會委員。

     

    每名獲提名人士須獲最少十名但不多於20名選舉委員會委員簽署同意提名,當中須包括選舉委員會五個界別中每個界別不少於兩名但不多於四名委員的提名。每名選舉委員會委員只可就是次補選簽署一份提名表格。

     

    提名表格可於選舉事務處辦事處索取,或從選舉事務處網站下載。獲提名人士必須親自向選舉主任遞交提名表格和二萬五千元選舉按金。

     

    根據《選舉管理委員會(選舉程序)(立法會)規例》,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決定某候選人是否獲有效提名時,可要求該候選人提供資料,以令其信納該候選人有資格獲提名或提名是否有效。候選人資格審查補充資料表格會連同提名表格一同派發,也可於選舉事務處網站下載。

     

    查詢可致電2891 1001。

  • 許正宇明赴泰出席亞太財長會議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明日下午前往泰國曼谷,周四出席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財政部長會議,參加多個討論環節,並與其他與會官員舉行雙邊會議。

     

    此外,他將會晤業界組織和企業代表,推廣在香港設立家族辦公室、風險及創業投資的機遇,並在行政人員圓桌午餐會和泰國香港總商會周年晚宴上致辭。

     

    許正宇周六回港,他離港期間,副局長陳浩濂署任局長。 

  • 大灣區文物建築論壇接受報名

    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連同古物古蹟辦事處下月9日和10日舉辦大灣區文物建築高峰論壇,市民可報名參與。

     

    高峰論壇旨在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在文物建築保育、活化和教育的交流。約30名來自大灣區的官員、專家、學者和商界領袖將就文物建築保育和活化再利用的新發展、知識分享和公眾參與、文物建築保育和教育應用新科技,以及跨地域合作四個範疇分享經驗,講者的文章將結集成論文集出版。

     

    論壇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的慶祝活動之一,將於香港大會堂舉行,費用全免,名額先到先得。查詢可致電2208 4400。

  • 海悅花園3座兩人違強檢公告

    政府在早前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青衣海悅花園3座採取執法行動,檢查約220名受檢人士的檢測結果證明,發現兩人違反強檢公告,並向其中一人發出一萬元定額罰款通知書。

     

    葵青民政事務處連同警方和衞生署今早8時在該廈出入口查核受檢人士的檢測證明,行動上午11時結束。

     

    此外,水務署、渠務署連同警方和衞生署今早在上水御皇庭1座檢查189人的檢測證明,全部人均已按規定接受檢測。

     

    政府感謝大部分受檢人士遵從強檢公告,合作抗疫,重申會繼續嚴格執法。

  • 第 122 頁,共 72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