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致力助青年發展才能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政府去年年底推出青年發展藍圖,其中一項目標是鼓勵青年積極探索,協助他們發展才能,為未來進入社會早作準備。他期待政、商、民三方繼續通力合作、持之以恆,悉心扶育下一代茁壯成長,活出豐盛人生。

     

    以下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3月5日出席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十年.拾連READY Academy起動禮的致辭全文:

    Amy(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主席陳龔偉瑩)、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日很高興與大家共聚一堂,慶祝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成立十周年這個大好日子。

     

    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是由一群關心香港下一代發展的工商企業和社會團體自發成立的,一直致力匯聚社會力量,貫徹「身體力行,扶育下代」的理念,為基層青年拓展學習領域和發展出路。

     

    多年來,聯盟都全力支持政府推出的兒童發展基金。聯盟創立READY青少年職學裝備計劃,為基層青年提供生命教育、生活技能和生涯規劃的培訓框架課程。此外,聯盟亦創立「Y-WE我才有用」青少年工作體驗計劃,即大家熟悉的Y-WE計劃,幫助基層青年及早體驗社會和職場,提升他們的生涯規劃能力。

     

    一直以來,不少工商界企業和政府部門都很踴躍支持Y-WE計劃,提供豐富多元的職場體驗機會,既涵蓋金融、工程、醫護、零售等傳統領域,亦包括創科、電競、創意產業等新興領域,讓聯盟可以因應青年的發展、興趣和潛能,安排他們體驗合適的職場生活,擴闊眼界,認清自己志向。

     

    聯盟的努力和付出,很值得我們認同和肯定,也與政府去年年底推出的青年發展藍圖相輔相成,貫徹當中《探索篇》的目標,鼓勵青年積極探索,協助他們發展才能,為未來邁向社會早作準備,包括通過生涯規劃,讓青少年了解各行各業最新發展,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

     

    我很高興知道,聯盟在成立十周年之際繼往開來,通過今日宣布成立的READY學院(READY Academy),將職場教育培訓的工作規範化,更聚焦拓展各項課程和活動,讓青年在接受學校教育的同時,亦能獲得職場發展的知識和經驗,從而在學業和職業兩方面,都可以更好裝備自己。我深信,聯盟會繼續發揮橋樑角色,凝聚各界力量做好READY學院的工作。

     

    最後,我想用Amy曾在報章專欄所寫的幾句話,同大家共勉。Amy當時寫道:「扶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先鬆土後栽種,容不下半分心急,要有時間和連續性。」我十分認同,並很期待政、商、民三方繼續通力合作,持之以恆地鬆好土壤、做好栽種,悉心扶育我們的下一代茁壯成長,活出豐盛人生。多謝大家。

  • 醫管局高層下月率團赴英招聘醫生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當局重視醫療人才,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下月率團到英國,以期招聘更多香港年輕醫生回港工作。

     

    盧寵茂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很多本港年輕學生入讀英國大學的醫學院,這些醫學院大部分在75間獲承認醫學資格的名單中,他有信心可以招聘更多香港年輕醫生回港工作。

     

    他指出,香港對各方面人才均具吸引力。就醫護人員而言,醫管局會採取多項措施優化員工的工作環境,而越多人才加入醫管局,便越能減低流失率,從而減輕員工的工作壓力。

     

    談及近日基督教聯合醫院、屯門醫院的事故,盧寵茂重申,醫院內的安全和醫療器材質素非常重要,政府要確保員工在安全環境下提供醫療服務。醫管局會繼續跟進,並責成承辦商處理,確保類似事情不會再發生。

     

    至於是否涉及人為疏忽,盧寵茂說,保養由原廠負責,廠家應確保有足夠的專業人才,以及材料和技術進行保養工作,一旦當局發現製造商或原廠廠家失責,會保留追究權利。

  • 共享空間數據 推動數碼經濟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網誌撰文表示,早前推出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入門網站和首份可視化三維地圖數據集供公眾免費使用,方便社會開發各種應用程式,促進數碼經濟,改善生活質素,推動香港發展為智慧城市。

     

    她指,數據集涵蓋九龍東約6,500座建築物及約420座包括天橋和隧道等設施,對香港利用空間數據推動建設智慧城市具先行示範的重要意義。

     

    當局又與提供室內導航技術的開發商合作,在「我的九龍東(MyKE)」流動應用程式推出全新功能「暢行助手」,為視障或有需要人士提供室內和室外無間斷語音導航,目前功能覆蓋九龍東內港鐵站和地標式購物商場。開發商正正運用了入門網站的三維行人道路網、「地形圖」應用程式界面和「地理位置搜尋」應用程式界面來製作這項新功能。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3月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附短片):

     

    為推動香港發展為智慧城市,發展局及地政總署早前推出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入門網站及首份可視化三維地圖數據集,供公眾免費使用,方便社會開發各種應用程式,推動數碼經濟,改善生活質素。今次,我邀請發展局空間數據辦事處及地政總署的同事介紹入門網站和數據集的內容,而多位運用入門網站數據以製作應用程式的朋友亦會分享他們的製作經驗。

     

    何謂「空間數據」?

     

    空間數據共享平台是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中一項重要措施,旨在提供一個以數碼地圖為基礎的一站式平台,以連結和整合不同政府部門的空間數據。空間數據辦事處總監陳宇俊表示,空間數據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簡單來說,空間數據是地理位置資訊,例如地圖、交通、學校位置等數據。空間數據共享平台猶如「超級市場」,貨品(空間數據)分門別類,方便大家尋找適合的數據來開發應用程式。

     

    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及入門網站

     

    地政總署土地測量師孔青表示,發展局及地政總署於2021年開始發展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其入門網站目前提供超過500種來自不同政府部門的空間數據集,涵蓋規劃、地政、屋宇、工程、人口、運輸等範疇,並提供建築物、地塊、地址等框架空間數據集,入門網站更可為其他數據集加入位置參考。公眾可以在入門網站搜尋、閱覽和下載不同的空間數據。

     

    九龍東成首個三維數碼地圖製作區域

     

    同時,首份可視化三維地圖數據集亦透過入門網站供公眾使用。可視化三維地圖、三維行人道路網和三維室內地圖均是地政總署的三維數碼地圖產品。

     

    首份可視化三維地圖數據集以九龍東作為首個三維數碼地圖製作區域,對香港利用空間數據推動建設智慧城市具先行示範的重要意義。數據集涵蓋九龍東約6,500座建築物及約420座包括天橋和隧道等設施,當中區內十座地標建築都以更詳細及逼真的模型製作,包括啟德郵輪碼頭、建造業零碳天地、東九龍政府合署、大型購物商場、港鐵站等。數據集備有多種開放及電腦可讀格式以供下載。

     

    測量時收集的激光點雲數據

     

    為確保數據精準可靠,除了傳統測量外,地政總署以直升機拍攝大量傾斜航空照片、並採用車載移動測繪系統、便攜式移動測繪系統等多種先進測繪技術。我們將收集到的城市三維信息,化為激光點雲數據(LiDAR Point Cloud Data)和三維影像在電腦顯示出來,並整合數據,以製作各種三維數碼地圖成果。

     

    為視障人士提供語音導航

     

    今年1月,我們與提供室內導航技術的開發商在「我的九龍東(MyKE)」流動應用程式推出全新功能「暢行助手」,為視障或有需要人士提供室內和室外無間斷語音導航,目前功能覆蓋九龍東內港鐵站和地標式購物商場。開發商代表張仲文表示,他們運用了入門網站的三維行人道路網、「地形圖」應用程式界面和「地理位置搜尋」應用程式界面,有效地製作有關功能。

     

    香港街道賽車遊戲

     

    此外,現已有不少公司、年輕人、學生運用了入門網站提供的資料和數據,製成不同應用程式,例如製作香港街道賽車遊戲的負責人莫梓諾表示,他們透過入門網站取得地圖和地形,以及道路、公共設施、建築物等激光點雲數據,配合繪圖軟件後,製作許多1:1比例的三維模型,令遊戲場景更逼真。未來,他們會繼續運用入門網站的數據製作不同跑道。

     

    為專業訓練而設的飛行模擬器

     

    同樣,航空創科公司負責人曾浩銘表示,他們設計和製作飛行模擬器時,運用了入門網站的三維空間數據,包括建築物、基礎設施和地形的數碼三維模型,再配合錄製畫面移動的軟件,能創造出逼真的模擬飛行環境。他們的飛行模擬器是為專業訓練而設,故精確的飛行環境十分重要,而入門網站提供的空間數據更為細緻和準確,既豐富訓練員的飛行體驗,亦有助提升他們的飛行安全。

     

    為了推廣空間數據及其應用,發展局成立的地理空間實驗室舉辦不同類型活動,讓市民參與,例如工作坊、專題講座、比賽、體驗日等。上月舉行的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巡迴展覽設有不同互動遊戲及展品,讓參加者更了解空間數據及其實際應用。展覽4月將移師中環展城館,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入門網站及首份可視化三維地圖面世,標誌着地圖製作由二維數碼地圖邁向新台階。我們會繼續爭取開放更多空間數據,以配合社會需要。我們亦鼓勵大家運用有關數據,一起推動香港發展成為智慧城市。

  • 李家超北京列席人大會議開幕會

    第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今早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行政長官李家超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身分列席。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回顧過去一年和五年的工作,指出港澳台工作取得新進展;依照《憲法》和《基本法》有效實施對特區的全面管治權,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推動香港進入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防控疫情、保持穩定。

     

    李克強提到,香港要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堅持依法治港,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區憲制秩序,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他又在報告中指出,中央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李家超對此感到鼓舞。他指,特區政府會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發揮好「愛國者治港」的力量和價值,團結各界,全力拼經濟、拼發展,為市民謀幸福,把握好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給予香港的無限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升國際競爭力。

     

    李家超並感謝第13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過去幾年先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再完善特區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使香港由亂到治。

     

    去年底,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香港國安法》有關條文,李家超說,這對進一步完善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執行機制和有效維護國家安全有重大意義。

     

    李家超明日返港。

  • 文化創意產業為青年提供發展機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表示,香港經濟正朝着多元化、高增值的方向發展,其中,文化創意產業為市民,特別是本地有夢想、熱誠與毅力的青年創造更寬廣的發展空間,提供更多發展機遇。

     

    他昨日到訪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在學生的指導和協助下嘗試裁製衣服的部分工序。他說,傳統課室的學習模式以外,更多實驗工場體驗有助激發更多不同層面的思考和創作,讓學習過程變得更互動、更立體、更有趣。

     

    他指,政府過去幾年持續增加對職專教育投入的資源,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推出為期兩年的先導計劃,由2023至24學年起供中學生在文憑試的框架下同步修讀職專教育相關課程,並在修畢課程後可同時取得文憑試證書及資歷架構第三級的職專教育文憑,讓他們可順應個人興趣,探索更多未來發展的路徑。

     

    陳茂波又說,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自2009年推出的創意智優計劃,截至去年9月底已撥出近23億元,約13,000家中小企受惠,創造近三萬個職位和超過八萬個培育機會。新一份預算案中也再向計劃注資五億元。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3月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製作一件衣服,無論設計概念多有創意,對實務製作的認識與掌握是最基本的,也至為關鍵;妝容設計,無論意念有多新穎,扎實的基本功和細心理解顧客的特質和需要,是贏取信任的前提。掌握這些知識和技巧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理論和實習並行,並不斷實踐,因為學習者需要克服很多不同處境的實際困難,在過程中必能更好領悟箇中精髓。昔日,師徒制可以說是這種學習模式的代表;今日,更多元豐富、更全面綜合的職專教育,正為不同的相關行業培訓新一代的人才。

     

    昨天我訪問了職業訓練局轄下、位於調景嶺的香港知專設計學院,了解同學們的學習情況。他們分別主修時裝設計、藝術科技、化妝造型等不同專業,在兩年的時間裏,透過理論和實務兼備的學習,裝備自己。傳統課室的學習模式以外,更多的實驗工場體驗確實有助激發更多不同層面的思考和創作,讓學習過程變得更互動、更立體、更有趣。

     

    就以主修時裝設計的同學們為例,從畫紙樣、裁剪到縫紉都一手包辦,可說是從學習階段已在培養那份對裁製衣服的觸覺和領悟其中的神髓。在同學們的指導和協助下,我也嘗試了裁製衣服的部分工序。同學們當然比我專業得多,得到他們的細心解釋、看到他們對所修讀專業的熱愛與認真,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學有所成,加上努力與堅持,定必會有好的事業發展。

     

    過去幾年,我們持續增加對職專教育投入的資源,例如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推出為期兩年的先導計劃,在2023至24學年起供中學生在文憑試的框架下同步修讀職專教育相關課程,並在修畢課程後可同時取得文憑試證書及資歷架構第三級的職專教育文憑,讓他們可順應個人興趣,探索更多個人未來發展的路徑。

     

    香港經濟正朝着多元化、高增值方向發展,其中文化創意產業就為市民、特別是本地不少有夢想、熱誠與毅力的年青人創造了更寬廣的發展空間,提供了更多發展機遇。

     

    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自2009年推出的創意智優計劃截至去年9月底已撥出近23億元,資助創意業界在本港和外地舉辦約650個項目,約13,000家中小企受惠,創造近三萬個職位和超過八萬個培育機會。

     

    經過十多年發展,這計劃成功為本地創意產業培育出不少生力軍,當中部分更獲國際肯定,例如動畫支援計劃為200多家具潛質的本地初創公司提供資金和技術指導,讓這些公司所製作的原創創意動畫在亞洲最具規模的香港影視展FILMART中向各地買家展示,部分製作更在日本DigiCon6亞洲大賞等比賽中得獎。不少公司因而獲聘為一些國際品牌製作動畫廣告;亦有動畫師獲邀為M+博物館和美國的博物館製作展覽。

     

    我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再向創意智優計劃注資五億元,鼓勵更多跨界別、跨領域的創意文化合作項目,並支持本地電視台與內地或亞洲團隊聯合製作綜藝電視節目,提升香港流行文化的影響力。此外,計劃亦會資助香港設計中心及貿易發展局的相關旗艦活動及培育計劃。

     

    此外,我在過去幾年的財政預算案,亦有撥款資助不同文化藝術團體到粵港澳大灣區及其他境外地方進行交流。隨着我們已全面恢復與內地及國際的便捷往還,更多跨界別、跨地域的交流合作將為業界創造更多機遇。

     

    為了加速推動本港經濟的發展,我們在全力吸引人才的同時,亦同樣重視本地人才的培養。除了文化創意相關的部分,預算案也撥出資源,為投身金融、航運、空運及物流、創新科技和建造業等行業的年輕人和從業員,提供更多的實習和培訓機會。例如,我們會向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注資兩億元,加強物流業的人才培訓,推動行業朝高質量發展。此外,我也在預算案中宣布推出專上學生金融科技實習計劃,讓學生更早培養對金融科技的興趣。這些計劃為年輕人提供更多不斷增值的機會,讓他們可更好把握香港在高質量發展中的機遇,並同時為本港「八大中心」的建設壯大本地人才庫,也為香港的發展提供所需的人力資源。

  • 十香港項目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

    十個香港藝術項目在2023年度獲國家藝術基金立項資助,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熱烈祝賀,並衷心感謝國家支持特區的藝術發展。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昨日公布《國家藝術基金(一般項目)2023年度資助項目名單》。經國家藝術基金專家評審,在正式提交申請的9,017個項目中,共評選出703個資助項目,香港有十個項目入圍。

     

    楊潤雄今日表示,入圍項目包括香港中小型藝團、藝術家,香港演藝學院的大灣區創意藝術管理及領導人才培訓項目,足見香港藝術作品內容多元豐富,年輕一代人才輩出,配合國家發展大局,為國家藝術人才培訓作出貢獻,令香港可以更好把握和發揮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新定位。

     

    入圍項目涵蓋小型劇(節)目和作品創作、傳播交流推廣、藝術人才培訓、青年藝術創作人才、美術創作等各個範疇。繼去年香港首次有九個項目入圍獲國家藝術基金立項資助,今年是第二次有項目入圍。

     

    特區政府在去年施政報告推出政策措施,資助國家藝術基金入圍的香港項目進行文化交流,去年和今年共19個入圍項目均受惠。

  • 李家超對首次列席人大會議感鼓舞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前往北京,列席明日舉行的第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式。他表示,這是他首次列席人大會議開幕式,對此感到鼓舞。

     

    李家超啟程往北京前在機場會見傳媒時說,過去數天,他與多名港區人大代表、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會面,並對他們表示會加強彼此緊密聯繫、團結一致,盡量發揮好「愛國者治港」的力量和價值,共同推進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共同在港拼經濟、拼發展。

     

    他又表示,兩會舉行和結果對「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實踐有積極關係,他希望香港市民多加重視。

     

    李家超列席開幕式後會返回香港,稍後再到北京列席會議的閉幕式,隨後在北京拜訪不同部委,以期增加多方面合作和交流。

  • 調查疫苗到校接種活動事件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正跟進有醫護人員在到校接種活動中為一名小學生接種濃度高於正常劑量的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德國麻疹及水痘混合疫苗的事件,經深入調查後,確認事故是人為錯誤,屬單一事件。中心就事件向受影響學校、學生和家長致歉。

     

    防護中心的學童免疫注射小組上月27日上午在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為該校學童進行疫苗接種,中心按恆常監察機制,在同日完成接種活動前核對疫苗使用紀錄,其間發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德國麻疹及水痘混合疫苗,即MMRV疫苗的劑數紀錄出現偏差,遂立即展開調查。

     

    經核對所有紀錄、文件和程序後,中心發現小組當日為逾230名學童接種疫苗,其中約110人接種MMRV疫苗,其間,有醫護人員在預備一支MMRV疫苗時未有按中心指引進行正確的稀釋程序。醫護人員為其中兩名小一學童接種疫苗期間,當中一人接種濃度高於正常劑量的疫苗,另一人則接種正常劑量的疫苗。

     

    中心初步調查後,已於上月28日聯絡校方解釋事件及聯絡受影響學童的家長。

     

    根據文獻資料和兒科專家意見,接種多於建議劑量的疫苗一般不會影響整體免疫反應或疫苗的效益,但可能會增加不良反應,例如注射部位局部不適或較高燒等。

     

    中心已向有關家長解釋情況,為審慎起見,也為有關學生安排專家診斷。目前受影響學童如常上學,並未有嚴重身體反應。

     

    中心表示,學童免疫注射小組已檢視整個到校疫苗接種過程,並敦促小組人員必須時刻遵從接種指引和工作程序,小心謹慎為學童提供免疫接種服務。此外,未有按指引進行疫苗稀釋的小組人員已被暫停職務。

     

    中心已就事件作出檢討,並加強前線人員的培訓,以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 陳茂波:政府逐步落實發展藍圖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積極造地建屋、拓展交通基建、推動創科發展、努力實現低碳轉型,旨在為市民創造更好、更優質的生活和環境,同時增強香港發展動能,邁向更高質量發展。

     

    他說,政府未來數年會逐步落實發展藍圖,包括發展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填海、建設國際創科中心並壯大新型工業和綠色產業。加上粵港澳大灣區龐大發展蓬勃,會為工程專業帶來巨大機遇。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3月3日在香港工程師周2023開幕禮致辭全文:

     

    Aaron(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卜國明)、CK(香港工程師學會秘書長韓志強)、王偉明部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部長)、偉國(立法會工程界議員盧偉國博士)、Ricky(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劉俊傑)、各位嘉賓和業界朋友、各位工程師和我們未來的工程師:

     

    大家好。很高興出席今日香港工程師周開幕典禮。在社會全速復常、迎來新開始、進入新里程之際,香港工程師學會主辦香港工程師周,向社會和市民大眾推廣工程專業,以及香港的工程成就和機遇,可謂正值其時。未來十年,香港有多項規模龐大的基建,連同其他有利社會民生的工程,政府每年開支超過1,000億元。如果計及私人市場的開支,更達到每年3,000億元。青年投身工程專業,前程無可限量。我衷心祝願今日開幕禮及一系列內容豐富的活動圓滿成功。

     

    我同時也要祝賀參與「未來城市、一同創造」比賽的同學。同學們透過參加今次比賽,親身體驗、策劃和與團隊夥伴協作,發揮想像力,就如何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美好、更宜居,提出實際方案。我相信,大家經過這次比賽,一定對工程學科和相關應用加深認識。而今次比賽只是開始,相信隨着日後的學習和經驗累積,你們必定會成為優秀的工程師。

     

    香港今日完善的城市和基礎建設,從道路、鐵路到碼頭,從渠務工程、電力設施到通訊網絡,都有賴不同的專業團隊群策群力完成,當中工程師更是功不可沒。事實上,工程師專業範疇廣泛,涵蓋多個不同領域,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土木工程、電子工程等,也包括環境、材料、生物醫療工程等不同範疇。可以說,工程師與我們生活和城市發展息息相關。

     

    本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積極造地建屋、拓展交通基建、推動創科發展、努力實現低碳轉型,目的都是為市民創造更好、更優質的生活和環境,同時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讓香港邁向更高質量發展。未來數年,我們會將發展藍圖逐步落實,包括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和交椅洲填海,國際創科中心的建設,新型工業和綠色產業的壯大等。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蓬勃,這些相信都會為我們的工程專業帶來巨大的機遇。

     

    機會來臨的時候,我們必須好好把握。最近在不同場合,大家討論得比較多的議題之一是香港缺人的問題,工程界也不例外。就以建造業為例,根據建造業議會最近發表的報告,由今年起的未來五年,將出現工程師短缺的情況。特區政府明白人才短缺對發展造成的制約,所以正循不同途徑吸納人才,也會在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和收入的前提下,為個別行業輸入勞動力。當然,我們首要是積極培養本地人才,充實我們的人才庫。我期待工程師學會繼續為培養業界人才作出貢獻。

     

    另一方面,工程界更要不斷擁抱創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新技術的出現正不斷驅動不同行業在質方面的轉變,工程師專業也不例外。以建造工程為例,近年廣泛興起的BIM(建築信息模擬技術)和MiC (組裝合成)已經為成為建築業的主流,正促進工程建造更高效、節約、更具生產力。在財政預算案中,我們公布研究成立建築研發及測試中心。這中心將為創新物料、建造方法、技術等進行研發,以及制訂標準、提供測試、發出認證等,目的就是引領建造業界不斷創新,成就更高水平的工程。

     

    其實肯擁抱創新,更可為我們帶來龐大商機。世界各地均積極向綠色轉型,我知道一些香港本地的初創企業,憑着嶄新的環境工程和技術方案,已經得到海外的主權基金投資,並成功開拓國際市場。未來,特區政府會大力推動綠色技術產業發展,相信香港工程師在其中必定大有可為。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一直以來,香港工程師擁有優良的技術、豐富的經驗、廣闊的國際視野,支撐着香港這座城市的蓬勃發展。展望未來,在國家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香港與大灣區經濟更深度融合下,香港的工程專業將會機遇處處、迎來更亮麗的未來。

     

    最後,我再次祝賀香港工程師周圓滿成功,大家身體健康、事業宏達。多謝大家。

  • 證監會兩非執行董事續任

    政府宣布,財政司司長根據行政長官轉授權力,再度委任黃奕鑑和羅家駿出任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非執行董事,任期兩年,分別由下月1日和24日開始生效。

     

    政府表示,兩人就證監會執行職能及良好機構管治提出建設性意見,期待他們繼續支持證監會工作。

     

    證監會主席為雷添良,其他非執行董事包括陳瑞娟、周褔安、杜淦堃、江智蛟、林振宇、葉禮德。

  • 張國鈞星期日啟程訪歐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本月5日啟程前往歐洲,到意大利、奧地利、瑞士和荷蘭,與總部設於當地的三大國際私法組織舉行會議,進一步加強聯繫和合作,鞏固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

     

    三個組織為國際統一私法協會、海牙國際私法會議、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

     

    張國鈞在訪問期間將出席多場研討會和發表演講,並會晤多個國際組織領袖和政商界翹楚,介紹香港穩健的法律制度和法治情況,以及香港在「一國兩制」和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下就法律方面的最新發展,說好香港故事。

     

    張國鈞本月11日在海牙結束行程,翌日早上返抵香港。

  • 創新科技與產業發展委員會成立

    政府今日宣布成立創新科技與產業發展委員會,就香港創科發展,包括循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所提方向和策略提供意見。

     

    政府去年12月公布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並宣布將會成立委員會,加強持份者的協作,推動香港創科發展。

     

    委員會由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擔任主席,成員主要來自學術、資訊科技、產業及其他相關界別的代表和專家,以及政府官員,由創科局局長委任,為期兩年。 

  • 第 14 頁,共 72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