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北部都會區諮委會首次會議舉行

    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首次會議今日舉行。會上,發展局代表簡介北部都會區的整體空間規劃和交通基建布局,以及該區最新發展情況。委員同意成立四個小組委員會,更深入探討各項議題。

     

    發展局人員介紹了區內各個新發展區項目的進度、土地和房屋供應的情況,以及產業發展方向和相關配套。

     

    委員就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定位、產業發展、土地規劃、環境保育等方面發表意見和提出初步建議。四個擬成立的小組委員會將深入探討規劃、土地和環境保育;產業發展;運輸及基建設施,以及宣傳推廣與社區參與等議題。

     

    兼任諮詢委員會主席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北部都會區是推動創科和其他策略性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是落實「南金融、北創科」產業布局、香港進一步加強與大灣區兄弟城市協同合作,以及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平台。

     

    他指,該區也是土地和房屋的未來重要供應來源,將為市民提供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並創造新的優質宜居生活空間。

     

    他續說,諮詢委員會匯聚社會各界翹楚和專家學者,積極出謀獻策,助力特區政府把北部都會區建設得更美好、更宜居。他衷心感謝各委員提出的寶貴意見,期望未來繼續與委員深入交流。

  • 堅決反對美國委員會所發聲明

    特區政府堅決反對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負責人對涉及《香港國安法》案件的香港特區刑事司法程序發表的所謂聲明,並嚴厲譴責美國政客企圖向一直獨立和公正地秉行公義的律政司檢控人員施加所謂「制裁」。


    特區政府強烈反對美國政客作出純為政治目的之言論。發表有意圖干擾或妨礙司法公正的言論,或作出有同樣意圖的行為,更可能構成刑事藐視法庭罪或妨礙司法公正罪。


    律政司按《基本法》第63條主管刑事檢控工作,不受任何干涉。檢控人員嚴格按照行之已久的國際慣例履行職責,在作出檢控決定時,只會根據適用法律和足以支持提出法律程序的證據。案件不會因涉案人士的政治理念或背景而在處理上有所不同。


    特區政府指出,香港是法治社會,一直秉持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原則,本港司法制度深得國際社會推崇。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任何干涉,而所有面對刑事指控的人都享有接受公平審訊的權利。


    維護國家安全顯然易見是屬於主權司法管轄區的內部事務,因此《香港國安法》在香港實施不應受任何形式的干預。美方政客橫蠻無理的霸凌行徑嚴重違反國際準則,同時粗暴干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公然破壞香港的法治,只會自暴其短,絕不會得逞。

  • 漁護署將軍澳檢捕獸器

    漁農自然護理署今日連同愛護動物協會和相關政府部門到將軍澳寶林邨附近一山坡採取聯合行動,打擊非法使用狩獵器具,檢獲11個捕獸籠,並救出一頭被困籠內的豹貓。

     

    該批捕獸籠已即時全部移除,豹貓則送往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接受觀察和治療。漁護署正跟進調查案件。

     

    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任何人未經許可不得狩獵、故意干擾、售賣或出口、管有或控制任何受保護的野生動物。違者最高可被判罰款十萬元和監禁一年。

     

    市民如發現懷疑非法狩獵活動或捕獸器,應致電1823舉報。

  • 特首與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交流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香港地區委員本周會到北京,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14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舉行座談會,與百多名委員會面。

     

    李家超在座談會上就推動香港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加強本地創新科技發展、青年工作等議題,與委員交換意見。

     

    他指,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是來自社會不同界別的翹楚,對內地和香港事務認識深厚。他們為國家建言獻策,也聆聽香港市民意見,發揮溝通橋樑作用,任重道遠。

     

    口罩令今日全面取消,李家超說,香港已全面復常,將全力拼經濟、拼發展,為整體社會帶來裨益。特區政府會繼續與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保持緊密聯繫,團結各界,提升「愛國者治港」的力量和價值。

     

    李家超感謝出席座談會的委員提出多項具建設性的建議,有利香港更好發揮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共建和諧美好家園。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和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葉文娟也有出席座談會。

  • 旺角非工業用地逾47億批出

    地政總署公布,旺角一幅位於洗衣街與亞皆老街交界的非工業用地以47億2,900萬元批予新鴻基地產旗下英信發展有限公司,批租期50年。

     

    地皮為九龍地段第11273號,地盤佔地約11,537平方米,指定作非工業用途,但不包括住宅、倉庫及加油站,樓面面積介乎84,960平方米至141,600平方米。

  • 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關閉

    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完成抗疫歷史任務,今日關閉。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表示,希望該設施日後不再用作抗疫用途。

     

    卓孝業在關閉儀式上致辭,回顧竹篙灣檢疫中心2020年7月投入服務,初期供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進行強制檢疫,後來轉為供確診人士入住的隔離設施,合共逾27萬人次使用。

     

    他說,疫情初期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不少確診人士的居住環境並不適切,他們感染新冠病毒後不希望影響同一屋簷下的人,社區隔離設施能夠適時提供容身、遮風擋雨的地方。

     

    卓孝業又表示,竹篙灣設施曾提供場地予確診人士參與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並讓合資格投票人士在設施內參與投票,包括2021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和2022年行政長官選舉。

     

    他感謝各政府部門人員付出的努力,使設施運作成功。

  • 孫玉菡視察飲食零售業招聘中心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視察位於長沙灣庫務大樓的飲食業招聘中心和零售業招聘中心,了解勞工處在全面撤銷口罩令和經濟活動復常後加強的就業服務。

     

    孫玉菡先了解招聘中心展示的各區飲食和零售業最新職位空缺,以及人手尤其短缺的工種。招聘中心設空缺搜尋終端機便利求職人士,並設面試室讓僱主即場面試。孫玉菡又與求職人士傾談,了解他們的求職經歷。

     

    參與今日招聘活動的八間機構共提供約480個職位空缺,包括飲食業的經理、西式廚師、拉麵店店員、烘焙助理、調酒員等,而零售業則有店鋪經理、美容顧問、健康顧問、售貨員等,適合不同學歷和經驗的求職人士申請。

     

    孫玉菡表示,自政府去年底放寬防疫措施和入境要求,加上上月6日起與內地全面通關,入境旅遊反彈,飲食、零售和酒店業人力需求在過去兩個月有所增加。

     

    他說,當局正加強這些行業的招聘和就業服務,包括在未來兩個月舉辦近80場招聘會,並加強與各機構、商會、工會、培訓機構等協作,做好招聘、配對和宣傳。

  • 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接受申請

    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接受新一輪申請,專業團體、工商組織、研究院所等非分配利潤機構均可提交建議項目,5月31日截止。

     

    為數兩億元的支援計劃旨在資助由業界主導的非牟利項目,加強本港專業服務行業與境外同業的交流和合作、推動相關宣傳活動,以及提高本港專業服務水平和對外競爭力。

     

    計劃涵蓋會計、法律及爭議解決、建築、工程、醫療、資訊及通訊科技、設計、技術測試及分析等專業服務行業,不論涉及個別或跨界別專業服務的項目均可申請資助。獲批項目最高資助額為合資格項目成本總額的90%或300萬元,以較低者為準。

     

    截至上月初,近90個不同項目獲資助,包括在本港和其他地方舉辦的項目。

     

    此外,政府在支援計劃下預留5,000萬元,成立專業人士參與活動津貼計劃,資助本港主要專業團體在疫情穩定後參與政府和貿易發展局舉辦的活動,加強向內地城市和海外市場推廣本港的競爭優勢和專業服務。

     

    兩項計劃全年接受申請,按季度進行批核。政府本月會為有興趣申請支援計劃資助的機構舉辦簡介會,有意參加者可致電3655 5418或經電郵聯絡計劃秘書處。

  • 稅務寬免法案月中呈立會

    《2023年稅務(修訂)(子女免稅額及稅務寬免)條例草案》周五刊憲,落實財政預算案建議的稅務寬減和增加子女免稅額。法案本月15日提交立法會審議。

     

    預算案建議寬減2022至23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稅、個人入息課稅和利得稅,上限6,000元。措施惠及190萬名納稅人和133,500家須繳稅的企業,政府因而減少共92億元收入。

     

    此外,預算案建議2023至24課稅年度起增加子女基本免稅額和每名子女出生課稅年度的額外免稅額,由現時的12萬元增至13萬元。措施惠及約32.4萬名納稅人,政府每年稅收減少6.1億元。

  • 李家超明日訪問澳門

    行政長官李家超明日率團赴澳門,進行全面通關後首次對澳門的訪問,其間將與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會面,同日返港。

     

    香港特區政府代表團成員包括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葉文娟。

      

    李家超離港期間,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署任行政長官。 

  • 差餉豁免令刊憲

    政府宣布,《2023年差餉(豁免)令》周五刊憲,落實財政預算案建議的單次差餉寬減,以鞏固經濟復蘇勢頭。豁免令本月15日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程序。

     

    預算案建議寬減2023至24年度首兩季差餉,每戶每季上限1,000元。措施惠及約346萬個物業,政府因而減少約60億元收入。 

  • 海關去年執法案件近半涉私煙

    海關回顧去年工作,年內執法的案件7,148宗,較前一年下跌8%,當中約48%涉及私煙活動,其次是毒品案件。

     

    海關關長何珮珊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海關去年偵破3,436宗私煙案件,按年跌14%,檢獲私煙約7.32億支,大幅上升71%,創有史以來單年計檢獲量新高。當中破獲年內最大宗走私香煙案件,也是海關破獲的有史以來最大宗走私香煙案件,於元朗檢獲約7,790萬支私煙,估計市值約2.22億元,應課稅值約1.48億元。

     

    毒品方面,海關去年偵破931宗相關案件,按年上升3%,檢獲約6.9噸毒品,大幅上升70%。

     

    何珮珊指出,不少重大案件得以偵破,是國際合作的成果,當中通過與海外執法機構合作,海關偵破有史以來最大宗的冰毒案件,從南美抵港、報稱為椰子水的海運貨物中檢獲約1.8噸液態冰毒,估計市值約11億元。

     

    通過與內地海關合作,海關也從南美抵港、報稱為變壓器、工業用避震膠等重型裝置的空運貨物中,檢獲約700公斤冰毒,估計市值約四億元。

     

    海關去年又偵破226宗走私案件,按年下跌3%,檢獲總值約13.19億元的貨物,下跌44%。去年破獲最大宗的海路走私案件,涉及十個準備經遠洋船運往天津的貨櫃中的大批走私貨物,估計市值約三億元。

     

    此外,海關去年偵破523宗侵犯知識產權案件,按年跌27%,檢獲總值約1.8億元侵權物品,上升9%。

  • 第 16 頁,共 72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