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海濱南岸第3座檢三宗陽性個案

    政府完成在紅磡海濱南岸第3座的強制檢測行動,發現三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和三宗檢測結果不確定個案。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該廈劃為受限區域,697人接受檢測。

     

    當局並派員到訪該廈約350戶,會跟進無人應門的單位。

  • 港漫新動力 畫出香港風

    頭戴一副貓面具,頑皮卻聰穎的小學二年生為尋回成績表勇闖九龍城寨,展開一次歷奇、一場冒險。那是幻想的世界,那裏也見香港情懷。70年代香港的點滴,歷久,但藉漫畫家之手,在今天讀者眼前彌新。

     

    細膩的筆觸、獨特的畫風,童年回憶融合想像,成就純樸、有趣的漫畫小品《貓面具少年》。而這故事,也為漫畫家廖光祖及其公司贏得「港漫動力」金獎。

     

    為港漫注動力  成就本地創作

     

    「港漫動力」---香港漫畫支援計劃由香港動漫畫聯會主辦、創意香港贊助,入選的15間本地初創漫畫企業可獲資助,以創作、出版及推廣全新漫畫作品。

     

    《貓面具少年》正是受計劃資助而推出的其中一本港漫。廖光祖筆下的二年級學生小虎,在徙置區天台小學讀書,一次成績喜出望外,冀與母親分享喜悅,詎料成績表意外被人帶走,令小虎不得不闖進品流複雜的地方,追尋自己努力的「見證」。

     

    今天數碼世代,廖光祖卻在小虎的歷險中,穿插公仔紙、跳飛機等幾近絕跡的、樸素的孩童玩意。

     

    那是漫畫家最珍貴的兒時回憶。

     

    穿梭夢幻世界  卻見香港情懷

     

    廖光祖說:「那年代,鄰里守望相助,家家戶戶呼朋喚友,無不認識,人際關係簡單純樸。」

     

    「孩童在外玩得滿頭大汗,回家吃媽媽一記『藤條炆豬肉』是平常事。」

     

    他的幻想世界裏,有香港。「我希望將這些東西繪畫出來。」

     

    早在漫畫行業打滾歷練,廖光祖畫過不少傳統漫畫,隨着港漫市場一度萎縮,他曾轉行,近年毅然回歸。他形容「港漫動力」的資助令自己放下市場包袱,讓筆鋒隨心而動。

     

    首屆「港漫動力」接獲近80份申請,反應踴躍,通過嚴謹遴選的初創企業除得資助,更可獲導師指導培訓,開創漫畫的夢幻世界。

     

    廖光祖說,計劃導師的教導與建議助他去蕪存菁,令這貓面具更富色彩、更具吸引力。

     

    作品推陳出新  內容技巧兼備

     

    曾著《中華英雄》、 《風雲》等經典港漫的馬榮成是計劃導師之一。他說,15間入選初創企業的作品水準甚高,主筆繪畫技巧也較他想像成熟,故其指導從參加者的其他弱點着手,比如故事結構鋪排,如何兼顧新想法與美術水平、市場方向等。

     

    部分參加者從未繪畫中長篇漫畫,馬榮成也從旁提點,要求他們掌握製作時間,在半年內繪出百多頁的作品。

     

    15本漫畫新作風格迥異,兩本走傳統港漫風格,其餘13本則為非傳統港漫。

     

    馬榮成說,部分作品風格罕見,能受惠於計劃,成功製作實體漫畫推出市場,實屬難能可貴,認為計劃有助業界推陳出新,也為參加者提供機會、增添信心,以作品反映他們如何看待現代社會和世界。

     

    帶領業界外闖  走向世界發光

     

    「港漫動力」在剛過去的香港動漫電玩節設攤位,讓入選初創漫畫企業推廣其作品,並於7月29日舉行頒獎禮,頒發金獎、銀獎、銅獎、最佳漫畫故事獎、最佳人物角色設定獎和特別嘉許獎六項獎項,其中金獎由《貓面具少年》和另一漫畫家曾偉文的作品《0課特工》奪得。

     

    馬榮成指,評審準則包括作品能否表達作者心聲,當然也要具備畫技與製作技術,以至說故事的能力。

     

    港漫成就好故事,一夥夥香港漫畫魂集結,甚至能走向世界,說好香港的漫畫故事。

     

    香港動漫畫聯會副會長溫紹倫指,舉行頒獎禮的目的是提高參加者及其作品的知名度,又指漫畫家面對的競爭不單在香港業內,而是全世界。

     

    數碼媒體興起,打破地域界限,讀者可隨時閱讀全世界不同漫畫作品,聯會鼓勵參加者將作品推廣至不同地方,因此會在12月將入圍作品帶到馬來西亞,參加當地的動漫展,冀讓更多港漫在世界舞台發光。

  • 新冠個案逾四千三宗 瘧疾個案續增

    本港新增4,322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日前分別在機場和指定檢疫酒店為旅客進行瘧疾篩查,檢出多宗個案,累計58名瘧疾患者在公立醫院留醫。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大部分瘧疾個案來自幾內亞,防護中心曾到檢疫酒店為約90名旅客篩查,驗出20多人染病。此外,昨日一班抵港航班約120人接受篩查,13人初步對瘧疾蟲核酸檢測呈陽性。

     

    張竹君指,瘧疾病媒是蚊,不會經空氣或呼吸道由人傳人。根據食物環境衞生署紀錄,香港市區並沒有會傳播瘧疾的按蚊,因此檢疫酒店的傳播風險很低。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則表示,截至中午12時,58名瘧疾患者在公立醫院留醫,其中一人情況危殆,在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兩人情況嚴重。

     

    新冠個案方面,4,322宗本地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1,468宗,經核實的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2,854宗,另有280宗輸入個案。死亡個案增四宗。

     

    三間安老院和三間殘疾人士院舍錄得個案,密切接觸者須接受檢疫。此外,衞生防護中心建議兩間學校個別班別暫停面授課堂一星期。

     

    今日下午,政府按防疫需要將紅磡海濱南岸第3座劃為受限區域,相關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鑑於西貢、觀塘、屯門、北區和南區部分屋邨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約六千人乘指定檢疫酒店的士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自費指定檢疫酒店的士推出近兩星期,運作大致暢順。截至昨日,約6,000名抵港人士使用服務。當局計劃在短期內更新貼在車身的特定標記,令市民更易識別。

     

    以下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8月6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指定檢疫酒店的數目在過去四個月倍增至接近70間,隨着從外地抵港人數增多,由香港國際機場前往指定檢疫酒店的點對點交通服務需求亦有所上升。為配合需要,運輸及物流局由7月25日起以試辦形式安排100輛的士,為機場抵港人士提供免費專車以外的自費的士服務,前往指定檢疫酒店,便利有需要的人士。

     

    這項的士服務推出至今快將兩星期,運作大致暢順。截至昨日,已有約6,000名抵港人士使用這項服務由機場前往指定檢疫酒店。

     

    醫務衞生局、機場管理局的同事和我於7月25日推出自費點對點的士服務當天到香港國際機場視察。

     

    猶記得推出服務的首天,我到機場視察實際運作情況,碰巧在抵港人群中遇到一位舊友。我看見他選擇自費乘坐的士,所以致電問了他的意見。好高興知道他十分支持這項新服務,認為大大縮減了他由機場前往指定檢疫酒店所需的時間。除了我朋友之外,從新聞報道所見,各界亦普遍歡迎這項新服務。

     

    新服務能切合市民需要,全賴多個政府部門和機構通力合作、團結一致為民解困,包括醫務衞生局、運輸及物流局、運輸署、水務署和機場管理局等。當然,的士業界的支持更是不可或缺。過程中,我們不斷精益求精,推出了下列四項措施以完善的士服務:

     

    (1) 讓抵港人士更易掌握各項點對點交通服務

    有賴機管局檢視了首天早上服務的經驗,短時間內增加機場各處的指示牌,並安排更多人員和廣播,提醒抵港人士如何選用各項點對點交通服務,讓抵港人士更快、更有秩序地前往適當的候車處。

     

    (2) 延長服務時間

    為配合機場抵港旅客的需要,我們由8月4日起提早一小時開始的士服務,由原來每日早上8時至翌日凌晨2時,提早至每日早上7時開始,至翌日凌晨2時。

     

    (3) 繳付車資安排

    我們亦留意到有部分抵港人士沒有帶備港幣,以致繳付車資時遇到困難。所以,我們上星期開始派人鼓勵和協助這100輛的士安裝非接觸式付款或電子錢包,方便乘客。

     

    (4) 提升的士等候安排環境

    政府已為指定檢疫酒店的士營辦商和司機提供防疫抗疫指引,司機須穿上防疫裝備,包括口罩、防護衣等,並須在完成每程後徹底清潔和消毒車輛。我們亦聽到的士司機的意見,為的士司機增設有冷氣設備的休憩位置,好讓他們在等候乘客時歇息,以防中暑。

     

    雖然服務得到市民認同,但我們不會自滿,一定會繼續不斷提升為抗疫而設的士服務。目前,該100輛的士只可以接載抵港人士由機場前往指定檢疫酒店,不會接載乘客往其他地方或接載其他乘客,有關的士在車身顯眼位置張貼特定標記,供市民識別。我們計劃在短期內更新有關標記,令市民更易分辨有關服務。

     

    抵港人士由機場前往指定檢疫酒店,除了可選用新推出的自費的士服務之外,政府亦已調整了原有免費專車服務的班次和路線,提升運送效率;部分指定檢疫酒店亦增設了自費貴賓專車服務。政府會繼續檢視有關點對點交通服務的運作情況,並按實際情況和需求,適時調整服務。

  • 勞工處正釐清演唱會事故僱主責任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勞工處正根據《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下的「僱主一般責任條文」調查香港體育館嚴重事故,釐清僱主須負的責任,另一方面也會釐清舞蹈員屬僱員還是自僱人士。

     

    孫玉菡今日出席電台節目後向傳媒表示,「僱主一般責任條文」針對香港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狀況。條文較一般性,可廣泛應用於不同情境。有別於較為固定的工廠環境,舞台設計變化多端,以此條文處理這次事故,可方便調查。

     

    舞蹈員身分方面,孫玉菡表示,不可單憑一紙自僱合約便斷定舞蹈員屬自僱人士,過往法庭判例已說明屬自僱人士與否取決於事實根據,勞工處正與舞蹈員及其公司或承辦商協調,以期釐清舞蹈員屬自僱或受僱。

     

    談及院舍疫苗接種率,孫玉菡說,院友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百分比逾93%,第二劑逾89%,第三劑逾45%。他相信,下月底前可達到第三劑接種率五成的目標。 

  • 油翠苑溢美閣檢30宗陽性個案

    政府完成在油塘油翠苑溢美閣的強制檢測行動,發現30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和一宗檢測結果不確定個案。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該廈劃為受限區域,約930人接受檢測。

     

    當局並派員到訪該廈約370戶,會跟進無人應門的單位。

  • 全力支持中央對佩洛西實施制裁

    特區政府發表聲明,表示全力支持和配合外交部針對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台灣採取的八項反制措施及對佩洛西實施的制裁,堅決捍衞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干預中國內部事務。

     

    聲明指,特區政府會密切留意事態發展,並和中央政府相關單位保持聯繫。

  • 謝展寰訪機電工程署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到訪機電工程署總部和啟德區域供冷系統北廠,親身了解部門的工作情況和最新發展。

      

    謝展寰先到機電署總部,會晤首長級人員,聽取部門在規管氣體和電力安全的工作,以及了解部門如何利用創新科技提升樓宇機電設施的安全水平。

     

    他並聽取機電署為其他政府部門提供數碼化機電工程方案以配合智慧城市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

      

    謝展寰其後視察機電署區域數碼監控中心,了解同事如何透過人工智能和數碼技術遙距監察多個場地的機電設備的用電狀態,透過數據分析提升設備運行時的能源效益。

      

    他並到機電創科專區參觀機電署與本港大學、初創企業和科研機構共同開發的創科展品,其中涵蓋物聯網、自動化科技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並聽取同事介紹政府物聯通及由其支援的系統,如智慧渠務、智慧公廁等。

      

    隨後,謝展寰前往啟德區域供冷系統北廠,了解有關區域供冷系統運作情況和餘下建造工程的最新進展,並參觀相關設備。

      

    謝展寰表示,政府去年公布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香港的減碳策略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新措施,其中包括訂立更進取的節能目標。他期望機電署繼續採用創新構思,推廣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益。

  • 蔡若蓮視察學校疫苗接種日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到東華三院邱子田紀念中學出席學校疫苗接種日,又呼籲家長盡早安排子女接種新冠疫苗。當局並宣布,全港學校在2022至23學年維持半天面授課堂,直至另行通知。

     

    蔡若蓮表示,接種疫苗是防禦新冠病毒的最有效方法,可減低重症和死亡風險;疫苗接種的年齡下限已降至六個月,幼童可接種科興疫苗,加強保護。

     

    今日的學校疫苗接種日由教育局與東華三院合辦,屯門區內共十所中、小學和幼稚園參加,約170名學生和家長報名接種。蔡若蓮鼓勵更多辦學團體舉辦聯校接種疫苗活動,指出此舉不但方便家長照顧學生,且能集中資源於同一場地為學生接種不同劑次的疫苗。

     

    另外,因應疫情發展、學校準備情況和衞生專家意見,全港學校在2022至23學年維持半天面授課堂,直至另行通知。

     

    若個別中學所有直接僱用的教職員符合「疫苗通行證」要求,以及接種兩劑疫苗滿14天的學生達到全校可接種疫苗學生人數九成,校方可安排全日面授課堂。個別已接種兩劑疫苗滿14天的中小學學生,可在放學後或上學的另一個半天在校園進行非學術性的課外活動。

     

    此外,鑑於每日進行快速抗原測試的安排有助學校把關,教育局聽取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意見後,決定學校於新學年仍須實行此安排,直至另行通知。局方會繼續透過學校向有經濟需要的學生分派快速抗原測試包。

  • 新增一名瘧疾患者死亡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近期較多從幾內亞抵港的人士感染瘧疾,當局會作出跟進。醫院管理局表示,暫有19名瘧疾患者於轄下醫院接受治療,另有一名瘧疾患者今日下午不治。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疫情簡報會上表示,一批由非洲抵港人士最近於檢疫酒店確診瘧疾,部分患者病情嚴重,他們大部分感染較惡性的瘧疾,個別患者須送入深切治療部甚至死亡。此情況令當局較為擔心。

     

    張竹君說,當局留意到這段時間較多從幾內亞抵港的人士感染瘧疾,會在他們抵港時詢問有否病徵,有病徵的人士或已感染瘧疾,因此會直接送院。至於沒有病徵的人士,當局會視乎他們是否願意抽血檢驗,並作醫學監察,以期盡早找出患者。

     

    她續說,如確診個案有同行人士,當局或會找出他們,作特別處理。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表示,局方若發現有人患上瘧疾,均會安排送院,由傳染科專科醫生按患者情況給予適當藥物治療。醫管局因應緊急情況,已立刻採購藥物,暫時有足夠藥物治療瘧疾患者。

  • 本港錄逾四千二宗新冠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4,223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1,422宗,經核實的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2,801宗,另有205宗輸入個案。死亡個案增四宗。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說,255間學校共呈報321宗陽性個案,涉及270名學生及51名教職員。過去七天,133間學校呈報兩宗或以上陽性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建議兩間學校個別班別暫停面授課堂一星期。

     

    院舍方面,三間安老院錄得個案,相關密切接觸者須接受檢疫。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匯報公立醫院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時表示,新呈報的四宗死亡個案患者年齡介乎70至94歲,其中兩人沒有接種新冠疫苗記錄。

     

    沙田醫院兩名非緊急救護運送服務職員7月30日確診,經調查後發現再多兩名職員染疫,所有相關服務的職員工作時均佩戴合適防護裝備,事件中沒有病人或職員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醫院已安排該部門職員和病人進行檢測,部門亦徹底清潔消毒,醫院非緊急救護運送服務沒有受影響。

     

    今日下午,政府按防疫需要將油塘油翠苑溢美閣劃為受限區域,相關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鑑於油尖旺、沙田、黃大仙區部分住宅大廈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內地考察活動加深學生對國家了解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培育有家國情懷的新一代,培養學生國民身分認同,是香港特區教育政策重要環節。在這個學年開始推行的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將加入內地考察的內容,當局要求學校通過全方位學習活動,加深學生了解國家歷史、文化和發展,以及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8月5日在全港中小學生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知識競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的演辭:

     

    毛超峰董事長(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黃錦良主席(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各位嘉賓、各位評判、各位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紫荊文化集團和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舉辦知識競賽,讓學生認識香港回歸祖國以來,國家和特區的歷史和發展成就。這次活動加深學生對《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的認識,增強年輕一代的國家觀念和國民身分認同,別具意義。

     

    我知道參加知識競賽的學校和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歷年觀看直播的人數累計近800萬。我感謝紫荊文化集團和香港教聯會推動國民教育的努力,也期望這個學習活動可以發展成為推動學生了解國家、認識香港的品牌活動。

     

    培育有家國情懷的新一代,培養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是香港特區教育政策裏的重要環節。教育局一直推動學校以中華文化為主幹,貫穿不同價值觀教育範疇。

     

    在學科層面,中國歷史科是初中的獨立必修科,而在這個學年開始推行的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將加入內地考察的內容。我們要求學校通過全方位學習活動,加深學生了解國家歷史、文化和發展,以及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

     

    各位同學,你們是香港的未來,是國家的未來。習近平主席在7月1日發表重要講話,特別關心香港的年輕人。特區政府會努力凝聚各方力量,為青年成長成才創造更多機會。同學們也要努力裝備自己,為國家和香港的福祉而努力、貢獻。

     

    我在10月將發表第一份施政報告。我鼓勵各位教育界朋友和你們的學生,積極向我們發表意見,讓特區政府可以提出更精準的措施,回應社會期望,同為香港開新篇。

     

    謝謝各位。

  • 第 178 頁,共 72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