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海關煙草搜查犬隊成立

    海關成立煙草搜查犬隊,進一步加強部門從源頭堵截走私煙草流入香港的能力,提升執法成效。煙草搜查犬隊已獲調派至機場、各陸路邊境管制站和貨櫃碼頭執勤。

     

    繼訓練搜查毒品、爆炸品、鈔票和槍械的犬隻後,海關搜查犬課首次制定課程,訓練搜查犬偵緝煙草的能力,協助海關人員打擊各層面的私煙活動。

     

    獲挑選的搜查犬是海關與消防處去年2月合作繁育的史賓格跳犬,一歲起接受12星期正規訓練,通過考核後正式成為煙草搜查犬。

     

    煙草搜查犬隊分為四個小隊,每隊由一名領犬員和一隻搜查犬組成,能迅速和有效地評估貨物,配以情報分析和風險管理,進一步加強海關的清關效率和堵截私煙能力。

     

    海關表示,經悉心培育和專業訓練,工作犬正式執勤,足證海關在繁殖和培育犬隻,以及訓練人員方面的專業性,成功將搜查犬管理發展為部門其中一個專業範疇。

  • 香港引入首輛雙層氫能巴士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在香港首輛雙層氫能巴士揭幕典禮上表示,發展新能源交通工具是全球大勢所趨,環境及生態局正領導跨部門工作小組,以配合氫燃料電池車的發展趨勢和配套需要。

     

    以下是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7月15日在香港首輛雙層氫能巴士揭幕典禮的致辭全文: 

     

    張堃主席(匯達交通服務有限公司主席)、謝局長(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林局長(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中聯辦劉部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兼貿易處負責人劉亞軍)、易志明議員(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Joshua(匯達交通服務有限公司特別顧問羅智光)、Adam(匯達交通服務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譚利民)、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今日來到巴士廠見證香港第一部雙層氫能巴士落地,勾起了我們這一代人的一些童年回憶。60、70年代我們返學的時候,所乘坐的就是「熱狗」巴士,使用的是學生車票,每次上車時就要出示月票予售票員打孔,作為乘搭巴士的紀錄。

     

    幾十年來,香港的雙層巴士經過多次改革,「熱狗」巴士已經被冷氣巴士淘汰,傳統要打孔的月票亦已成為歷史。今日我們是以電子支付來繳付車費,巴士的能源也由柴油推動,發展至混能,繼而發展至純電動,再到今日的這一部氫能巴士。

     

    發展新能源交通工具是全球大勢所趨,香港自然也不例外。與純電動車相比,氫燃料電池車的行走距離較遠,補充燃料速度亦比較迅速,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新能源車輛。專營巴士是香港第二大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每日接載量達到300萬人次。故此,政府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與專營巴士公司合作,試行氫燃料電池巴士。

     

    今日,匯達交通率先引入全港第一部為香港度身訂造的雙層氫能巴士,作試驗用途,充分利用創新科技,支持綠色運輸,為推動減碳工作作出努力。這是作為公共交通營辦商肩負起社會責任的一個良好表現,特區政府予以肯定。環境及生態局正領導跨部門工作小組,以配合氫燃料電池車的發展趨勢和配套需要。

     

    習近平主席在7月1日發表的重要講話提到,香港是全體居民的共同家園,特區政府要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舉措破難而進。

     

    行政長官和他的團隊高度重視減排工作。我們期望在2025年更具體地確立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未來路向,長遠達致2050年前運輸界別零排放的目標。這個目標雖然極具挑戰,但為了我們的共同家園,為了香港的可持續發展,特區政府一定會迎難而上,與業界攜手向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進發,同為香港打開綠色運輸的新篇章!

     

    多謝各位。

  • 新冠個案續增逾三千宗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3,358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另有216宗輸入個案。因應疫情發展,負責照顧較高風險病人的醫院管理局員工除須每日進行快速抗原測試,也要定期接受核酸檢測。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本地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1,393宗,經核實的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1,965宗。死亡個案增五宗。

     

    學校方面,258間學校呈報323宗個案。過去一周,148間學校錄得兩宗或以上陽性個案,部分學校個別班別須暫停面授課堂一星期;九龍塘羅福道國際英文幼稚園有校巴司機和保姆染疫,同車26名學生須停課。此外,六間院舍有院友或員工確診。

     

    另外,當局再發現38宗懷疑Omicron變異病毒株BA.2.12.1亞系個案,半數源頭不明;懷疑BA.4或BA.5亞系個案增20宗,其中12宗源頭不明。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表示,鑑於社區確診個案進一步上升,為加強保護病人和員工,下星期一起,涉及化療、放射治療、腫瘤科、血科、器官移植、血液透析、護養病房和精神科病房的員工須每星期接受兩次核酸檢測。

     

    何婉霞表示,核酸檢測靈敏度較高,有助找出病毒量較低的個案,減低院內傳播風險,醫管局員工每日進行快速測試的安排維持不變。

     

    今日下午,政府按防疫需要將大埔頌雅苑頌真閣劃為受限區域,相關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鑑於南區、大埔、九龍城部分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兩受限區錄25宗新冠陽性個案

    政府完成在觀塘順天邨天琴樓、上水祥龍圍邨呈祥樓的強制檢測行動,共發現25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兩幢大廈劃為受限區域。天琴樓1,593人接受檢測,錄得20宗陽性個案和兩宗檢測結果不確定個案;呈祥樓1,347人受檢,驗出五宗陽性個案。

     

    當局並派員到訪兩廈1,339戶,會跟進無人應門的單位。

  • 的士新收費星期日生效

    的士新收費星期日生效,巿區、新界和大嶼山的士落旗收費分別為27元、23.5元和22元。

     

    跳錶收費方面,巿區的士93.5元以下每跳1.9元,93.5元或以上每跳1.3元;新界的士74.5元以下每跳1.7元,74.5元或以上每跳1.3元;大嶼山的士175元以下每跳1.7元,175元或以上每跳1.5元。

     

    乘客每件行李收費維持六元,擺放在乘客車廂內的輕便行李除外;運載每隻動物或鳥類及每程電召預約服務的收費均維持五元。

     

    運輸署表示,星期日起,若的士咪錶仍未顯示新收費,司機須於車廂展示署方發出的新舊車費換算表。的士乘客須按換算表支付新車費,而司機發出的車費收據也須寫上按新收費收取的車費總額。

  • 致力打造香港為國際創科中心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本屆政府會努力將香港建設為具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使創科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並進一步強化香港在生命健康科技方面的優勢,為有關發展提供更完善的配套。

     

    以下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7月14日出席《香港生命科學故事2022》發布會的致辭全文:

     

    尊敬的盧教授(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會長盧毓琳)、楊書記(深圳市坪山區委書記楊軍)、宋來部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青年工作部副部長)、楊夢甦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研究及科技))、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很高興出席由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主辦的《香港生命科學故事2022》發布會。非常感謝大家的安排和邀請,讓我與各位分享香港科技創新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在我的學術專業---生物醫療科技方面,所以我對今天的主題感到非常興奮,有回家的感覺。

     

    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一直以來在推動科技創新產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謝謝盧教授,積極從全球引入優秀的生物醫藥創新科技項目與產業,協助香港搭建一個國際化的創新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平台。今天發布的《香港生命科學故事2022》匯聚來自各方的生命科學專家和同業,共同分享大家在創科路上的經驗,可謂海納百川、共冶一爐。這個方向和理念,也跟本屆政府的施政理念如出一轍、不謀而合。

     

    過去政府在推動創科發展方面投入不少資源,為持續完善香港創科生態圈打下很好的基礎,當然也包括在座各位的辛勤努力。本屆政府會繼往開來,積極支持香港的創科發展,並以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努力建設香港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使創科成為香港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

     

    事實上,國家十四五規劃為香港創科發展提供明確方向及重大發展機遇。其中,規劃提出瞄準生命健康等前沿領域,推動相關科技領域的發展。香港在這方面的科研基礎非常雄厚,其創科發展亦受國際肯定:香港現時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集資中心。另外,香港擁有五所躋身全球70大的大學、兩所位列全球前40名的頂尖醫學院,更有四家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承認的臨床試驗基地,其符合臨床試驗相關標準要求的數據,獲得國際有關機構認可。以上種種,足以證明香港絕對有能力發揮在生命健康科技的優勢,貢獻國家所需。

     

    研發為創科發展的根基。今年5月啟動的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是特區政府的創科旗艦項目,現在共有28間實驗室,當中有16間是從事與生物科技相關的研究。另外,我們將在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設立InnoLife Healthtech Hub,就是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聚焦生命健康領域的科研工作,當中包括生物醫學、化學、物理、工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應用於預防、診斷、藥物開發、外科微型機械人、先進治療、康復等範圍。

     

    在新冠疫情之下,生物醫學科技可謂確保公共衞生和維護市民健康的非常重要一環,相關行業也得以迅速發展,但同時也出現求才若渴的情況。毫無疑問,人才是推動創科發展的重要引擎,特區政府將會繼續壯大我們的人才庫,加強培育本地人才和匯聚海外人才,為香港的創科發展帶來重要支撐。

     

    女士們、先生們,亞洲在未來勢將成為驅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而在國家大力支持和大灣區的高水平發展下,香港將會擔當更加重要的角色,有力成為創新者進軍內地市場的橋頭堡、為國家科技發展、成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作出貢獻。尤其在生命健康科技的發展方面,特區政府會進一步強化香港在這方面的優勢,為有關發展提供更完善的配套,提升不同機構包括大學的科研容量及能力,讓環球科學家、創新者、企業家及投資者都能夠以香港為基地,將意念轉化為成果。

     

    本屆政府會矢志不渝的促進官產學研更緊密合作。我期待未來與各位仝人一同努力推動香港創科事業的發展,同為香港開新篇!最後,我衷心祝願今天的發布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 現無計劃強化安心出行實名制功能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連結新冠疫苗接種紀錄,已經有部分實名制功能,當局現時沒有計劃再強化「安心出行」的實名制功能,且不可能增加自動追蹤功能。

     

    孫東今日出席公開活動後會見傳媒,指當年設計「安心出行」旨在方便大家出行,並沒有考慮到實名制,更沒有考慮到自動跟蹤功能。

     

    他又指,明年2月香港所有電話卡均採用實名登記,屆時「安心出行」自然有實名制功能。他強調,明年2月之前當局沒有專門計劃強化「安心出行」的實名功能或增加自動追蹤功能。

  • 香港武術運動員世運會奪三銅

    香港武術運動員李泳容、楊頌熹和楊子瑩分別在2022年世界運動會武術女子南拳南刀全能、男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以及女子刀術棍術全能賽事奪得銅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致賀。

     

    楊潤雄說,李泳容、楊頌熹和楊子瑩在世運會展現非凡技術,表現優秀,說好了中華文化的故事,為此感到雀躍萬分。他祝願香港運動員在餘下賽事成績理想。

     

    本屆世運會設有33個項目,香港共有17名運動員參加其中八項。

  • 外匯基金境外資產減1430億

    金融管理局公布,上月外匯基金境外資產減少1,430億元至36,933億元。

     

    貨幣基礎為20,482億元,外匯基金對香港私營部門的債權總額為2,644億元。

  • 第二季推售三幅住宅用地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公布,第二季將招標出售三幅位於沙田、葵涌和屯門的住宅用地,共提供約2,600個單位。連同其他來源的私人房屋土地供應,本財政年度首兩季單位供應量佔全年目標約四成。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日會見傳媒,介紹7月至9月賣地計劃詳情。她說,位於沙田顯和里、葵涌荔崗街的住宅用地分別提供約170個和410個單位,而屯門青山公路用地為早前流標的地皮,可建約2,020個單位。

     

    市區重建局也計劃就土瓜灣榮光街/崇安街發展項目招標,料提供約560個單位。

     

    至於私人發展和重建項目,當局預計季內有三個項目可完成地契修訂程序,共提供約50個單位。

     

    綜合各項土地來源,第二季私樓單位總供應量約3,210個。連同首季供應的2,140個單位,本財政年度首兩季供應單位約5,350個,佔全年供應目標約四成。

     

    商業用地方面,政府將推出觀塘安達臣道一幅用地,樓面面積約13,000平方米。該地皮位處石礦場房屋群較中央位置,可作零售、餐飲等用途,服務對象為當區居民。

     

    甯漢豪提到,上年度私樓單位實際供應量為18,930個,較全年目標12,900個超出近五成。對於本年度能否達標,她表示持審慎樂觀態度。

     

    她又說,政府會繼續貫徹多管齊下的造地策略,全力推展新發展區、填海、土地改劃等項目,並開拓更多土地來源,精簡發展程序,務求加快覓地造地,以回應市民和社會的期望。

  • 長者接種新冠疫苗刻不容緩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視察抗疫設施後撰文指,約12萬名80歲或以上市民從未接種新冠疫苗,政府以至全社會須重視長者的健康與生命,透過提高接種率降低長者的感染、重症及死亡風險。

     

    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7月14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本周二,我終於如願到了位於亞洲國際博覽館內的新冠治療中心及臨時檢疫中心,以及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

     

    說如願,是因為今年初在第五波疫情最嚴重期間,看到醫院管理局的同事們日以繼夜、疲於奔命地照顧數以萬計的新冠確診病人,作為一個由香港大學委派跨境到深圳工作的醫生,我很想請纓與港大深圳醫院同事跟隨國家支援香港團隊到港,與醫管局同事一同披甲抗疫。奈何當時職責在身,必須聽從指揮以大局為重,未能實現所願。

     

    周二那天所見的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正處於備用狀態,眼前一排排處於待機狀態的電腦呆在控制中心桌上,一行行病格整齊地排列在偌大的展覽館內,一片寂靜,但在我腦海中泛起的卻是當日抗疫戰場,新冠病人從四方八面如洪水般湧入,醫管局的同事與300多名內地醫護人員並肩作戰,不眠不休。眼前的景象,實在令我感觸良多,雖則抗疫設施寧可備而不用,而不能用而不備,但預防永遠勝於治療,始終加強防疫、減少感染仍然是抗疫首選,希望疫情過後,亞博館只有音樂會和展覽會,而不再有病房。

     

    2003年出現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我們在六個月內失去了299名香港市民。萬萬沒想到,新冠疫情兩年多,第五波疫情卻在不足三個月奪去9,200多條生命,相比2019年新冠疫情前,一季度的流感死亡人數300多名,誰說新冠只是流感?

     

    新冠疫情影響最多、傷害最大的正正是長者這高危群組。香港80歲或以上長者人口接近40萬,第五波疫情數據顯示,這年齡群組若無接種疫苗而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率高達16.32%,但若已接種三針疫苗,死亡率可降至1.13%。可惜新冠疫苗長者的接種率一直是較低,80歲或以上群組仍有30%即約12萬人因不同原因未接種第一針疫苗。為了保護長者,提高長者的疫苗接種率,絶對是刻不容緩。

     

    當天我亦到了亞博館三號館,由社會福利署管理並由衞生署提供醫療支援的臨時檢疫中心,為被界定為密切接觸者而須接受檢疫的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的院友提供24小時的照顧。

     

    我明白對院舍長者和殘障人士來説,要適應一個陌生的生活環境絕不容易。同事向我介紹中心內有大量高齡長者需要照顧,年紀最大一位已達104歲。有一位院友,由於環境轉變感到不安,每日會定時跑到館內通道吼叫,同事給了他外號「泰山」,每天要花許多時間安撫他。電影裏的泰山是萬獸之王,號令森林。現實中這泰山卻是如此脆弱,在亞博館臨時檢疫中心內的醫護和工作人員,甘願受這泰山號令,盡顯愛心、耐性與關懷。

     

    至於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在去年未投入服務前,我已經到過中心參觀。當時,我又怎會想像到中心內的800多張病床在第五波疫情到來也會不敷應用,在短時間內變成一個戰場呢!今次重遊舊地,正正是疫情反彈,從5月底開始每天確診數字上升至3,000多宗,醫管局新冠病人病床使用已破千,感染中心病床使用將突破300。當我細心聆聽同事向我介紹如何面對近期急速上升的入院人數,感受到醫護人員面對大戰來臨的氣氛時,隔離病房中一位長者隔着玻璃親切地與我互相揮手,雖然我們都戴上口罩,但我能看出這位長者應該有80多歲,卻仍相當健壯,可以在病房內走動,更重要是感受到她口罩下的笑容。在我心中,這簡單的揮手並非代表告別和終結,而是關愛和開始。

     

    前兩年美國因有非裔市民被警員槍擊死亡而引發全球各地「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反種族歧視示威。Black Lives Matter,香港對反種族歧視已經立法。疫情持續,政府以至整個社會必須重視長者健康與生命,減少感染、重症及死亡。

     

    我作為醫生,每一條人命也是命!All Lives Matter。

  • 新冠個案增三千四宗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3,417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另有257宗輸入個案。政府宣布,即日起,經深圳灣口岸等三個口岸前往內地或澳門的旅客若未能取得核酸檢測陰性結果,會即時獲發隔離令及獲安排入住隔離設施。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本地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1,365宗,經核實的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2,052宗。死亡個案增五宗。

     

    學校方面,292間學校呈報355宗個案。過去一周,160間學校錄得兩宗或以上陽性個案,其中博士山(香港)國際幼稚園、聖公會主風小學、真鐸學校和東華三院姚達之紀念小學(元朗)個別班級須暫停面授課堂。

     

    四間安老院共六名院友檢測呈陽性,其中香港聖公會林護長者之家、沙頭角護理院各一宗,樂愉園、香港中國婦女會黃陳淑英紀念護理安老院各兩宗。

     

    另外,當局再發現62宗懷疑Omicron變異病毒株BA.2.12.1亞系個案,其中43宗源頭不明;懷疑BA.4或BA.5亞系個案增32宗,其中16宗源頭不明。

     

    經深圳灣口岸離境旅客適用的網上預約系統今日啟用。政府並進一步優化離境人士在口岸接受核酸檢測的安排。

     

    張竹君表示,即日起,經深圳灣口岸、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或香港國際機場前往內地或澳門的旅客若未能取得核酸檢測陰性結果,政府將採取更嚴謹措施處理,檢測呈陽性人士會即時獲發隔離令,並獲安排入住社區隔離設施。

     

    此外,明天起,政府會要求接受居家隔離的確診人士佩戴電子手環。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表示,香港佛教醫院紓緩治療科病房一名女病人昨日確診,已轉送伊利沙伯醫院繼續接受隔離治療,院方經調查發現同房另外六名病人和五名員工也染疫,其中一名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今日凌晨時分離世。有關病房暫停接收新症和探訪安排,並已徹底清潔消毒。

     

    今日下午,政府按防疫需要將大埔富亨邨亨裕樓、屯門湖景邨湖翠樓劃為受限區域,相關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鑑於黃大仙、西貢、沙田部分屋邨和屋苑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第 196 頁,共 72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