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圖書館辦大型親子閱讀活動

    香港公共圖書館7月起推出大型閱讀及親子活動夏日閱繽紛,通過故事劇場、工作坊、影片播放等一系列實體和網上活動,鼓勵兒童和青少年善用圖書館,擴闊閱讀領域,深化閱讀層次。

     

    活動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舉辦,7月16日至8月14日在各區公共圖書館舉行。為慶祝香港公共圖書館成立60周年,活動以「書香滿溢.喜閱六十」為主題。活動一律免費,部分須預先報名或索取入場券。

     

    其中,故事劇場以粵語、普通話和英語分12節進行。家長與小朋友也可在親子工作坊一同製作床前小燈座、立體捲紙畫等趣味手作。另有專為青少年和成人而設的工作坊,參加者可親身體驗製作酒精水墨畫、和諧粉彩畫。

     

    網上活動方面,小朋友和家長可參與ZOOM實時工作坊,學習繪畫和製作小手工。小朋友也可參與線上文化遊,製作手工,認識香港歷史文化和傳統民間藝術,並閱讀精選主題故事。

     

    此外,香港公共圖書館會陸續上載多條教授簡易科學實驗、繪畫技巧和小手工製作的短片至其YouTube頻道、康文署寓樂頻道

     

    圖書館另一夏日重點活動為「閱讀足跡:埗埗『童』遊圖書館」,深水埗區公共圖書館會舉辦故事坊、手作坊、小遊戲和圖片展覽。

  • 瑪利諾修院文物展明起舉行

    香港文物探知館明日起舉辦「文物復現 繡閣猶馨」展覽,展示約70件由瑪利諾修院學校基金會提供的文物,展期至9月14日。

     

    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建於1937年,2008年被列為法定古蹟。修院原為瑪利諾修女宿舍,2019年移交瑪利諾修院學校基金會。

     

    基金會檢查修院結構時發現一批珍貴文物,展示瑪利諾修女在修院設立縫紉繡坊的歷史。是次展覽讓參觀者進一步認識該校的建築風格、文物保育工作和瑪利諾修女服務社群的歷史。

     

    重點展品包括用以提醒學生上課的銅鈴、採購訂單、紙本刺繡圖案、由美國奧西寧瑪利諾修女會總會借出的神職人員祭衣。

     

    查詢可致電2208 4488。

  • 千五人染疫 屯門酒樓群組爆發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1,522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另有128宗輸入個案。屯門海港酒家逾20名顧客染疫,本月16日晚上光顧該食肆者須接受強制檢測。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說,本地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559宗,經核實的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963宗。

     

    155間學校呈報172宗陽性個案,涉及135名學生和37名教職員。過去一星期,77間學校錄得兩宗或以上個案,其中聖若瑟英文小學6C班過去七天三名學生檢測陽性,防護中心建議該班停課一星期。

     

    院舍方面,東華三院伍若瑜護理安老院、竹園護理院各有一名院友檢測呈陽性,另兩間院舍各有一名職員染疫。

     

    張竹君表示,本港新增38宗懷疑感染Omicron變異病毒株BA.2.12.1亞系的本地個案,其中24人曾於本月16日下午6時後光顧位於屯門卓爾居廣場3樓的海港酒家,本月18日至20日發病;另一名懷疑感染同一變異病毒株的患者為其中一名顧客的家人。

     

    此外,昨日公布的個案中,兩名患者也曾於上述時段光顧同一酒樓,即有關群組共27人染疫。

     

    張竹君指,防護中心已派員到酒樓視察;本月16日下午6時後光顧該食肆的人士須接受強制檢測。

     

    因應多宗陽性個案,以及在馬鞍山、屯門和藍田採集到檢測呈陽性的污水樣本,59個指明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另一方面,政府按防疫需要對筲箕灣耀東邨耀貴樓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之劃為受限區域,相關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鑑於北區和觀塘部分住宅的污水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且病毒量相對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陸續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他們自行檢測。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三名高級官員確診

    政府表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陳國基和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劉俊傑三人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他們正按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指引進行隔離。

     

    劉俊傑最近一次上班日期為上星期五,陳國基和曾國衞最近一次上班日期分別為星期一和星期三,他們工作時有佩戴口罩並遵守防疫措施,包括每日進行快速抗原檢測並取得陰性結果,最近沒有外遊紀錄。

     

    曾國衞妻子海關關長何珮珊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經評估後被列為密切接觸者,正接受檢疫。陳國基和劉俊傑二人的妻子均於早前確診。

  • 警方國安處拘兩男子

    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今日在黃大仙和元朗採取執法行動,拘捕兩名男子,他們涉嫌違反《刑事罪行條例》第九、第十條作出具煽動意圖的作為罪。

     

    兩名被捕人分別28歲及30歲,警方調查顯示,他們涉嫌多次於社交平台發布具引起或加深香港不同階層的惡感及敵意,以及煽惑他人使用暴力的煽動意圖帖文。

     

    此外,警方根據法庭手令搜查他們的住所,檢獲曾用作發布煽動意圖信息的電子通訊工具。

     

    國安處今日傍晚暫控兩名被捕人各一項作出一項或多項煽動意圖的作為罪。案件明日上午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

  • 海事處接獲珍寶海鮮舫事件報告

    就傳媒查詢有關珍寶海鮮舫事宜,海事處表示,今日收到船東經其代理人提交的書面報告,據船東提供資料,目前珍寶海鮮舫和遠洋拖船「JAEWON 9」仍在西沙群島一帶水域海面,船東會繼續跟進處理。

     

    海事處表示,在傳媒報道珍寶海鮮舫沉沒的消息前,部門並未接獲船東通知,在得悉有關報道後,已立即要求船東提交書面報告。

     

    根據有關資料,珍寶海鮮舫本月18日晚上,被「JAEWON 9」拖航至南中國海西沙群島水域時,因遇上惡劣天氣而傾覆。

  • 美樂花園受限區錄五宗陽性個案

    政府完成在屯門美樂花園第10座的強制檢測行動,發現五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和一宗檢測結果不確定個案。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該廈劃為受限區域,約530人接受檢測。

     

    當局並派員到訪該廈224戶,會跟進無人應門的單位。

  • 社區體質調查測試日6月至8月舉行 

    四場全港社區體質調查測試日本月底至8月中舉行,費用全免,讓參加者大致了解自己的體質狀況和意識體質對健康的重要,將運動融入生活。完成體質調查的市民會獲發體質測試報告,並獲贈紀念禮品包。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表示,全港社區體質調查旨在建立體質數據資料庫,找出巿民運動模式與體質的關係,協助政府確定優先改善的範疇,整體提升巿民體質。

     

    全港社區體質調查對象為8,500名7至79歲巿民,各年齡群組的抽樣數目按人口比例計算;四個測試日的對象則為17至59歲人士。

     

    測試日6月30日在東涌文東路體育館、7月10日在九龍城體育館、8月13日在屯門兆麟體育館、8月14日在將軍澳調景嶺體育館舉行。

     

    市民可經專題網頁預先登記和選擇測試時段,或於活動當日即場報名。測試需時約一小時,每個時段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 政府正檢視騎單車佩戴頭盔要求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因應單車意外的上升趨勢,運輸署正全面檢視騎單車人士佩戴單車頭盔的要求,並諮詢業界、持份者和立法會議員的意見。

     

    陳帆今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回答林哲玄議員的提問時說,在運輸署和各相關持份者的努力下,2017年至19年涉及單車的意外宗數由1,917宗下降至1,738宗,但數字由2020年回升,去年增至2,994宗。

     

    他指,現時香港未有強制騎單車人士佩戴單車頭盔,政府注意到其他地方就佩戴頭盔的要求各有不同。運輸署正全面檢視相關要求,考慮因素包括強制要求騎單車人士佩戴頭盔的地點、適用人士年齡、其他地方的做法等。

     

    政府會以增加對騎單車人士的安全保障為目標,積極考慮通過修訂相關法例,規管騎單車人士佩戴單車頭盔。

     

    運輸署今年4月至5月就應否強制佩戴單車頭盔諮詢單車會、汽車會、駕駛中心、運輸物流業界、醫學團體、共享單車營辦商、外賣速遞營辦商意見。該署正整理和分析意見,並計劃於下月舉行的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會議諮詢議員意見。

     

    他又指,運輸署會連同相關部門和持份者繼續加強單車安全的宣傳和教育活動,減少意外發生。

  • 善用維港兩岸展示香港發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維多利亞港兩岸的海濱不只是香港市民樂意前去享受的公眾空間,更是展示香港最新文化藝術發展和科學創新成就的大舞台。「藝術@維港」活動的特色是公私營合作,她希望這種民、商、官合作的精神在香港落地生根,發揚光大。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6月22日出席「藝術@維港」展覽開幕典禮的演辭:

     

    霍啟剛議員(立法會議員)、陳南祿主席(賽馬會主席)、Daryl(信和集團副主席黃永光)、薛先生(新世界發展執行董事薛南海)、Stanley(博物館諮詢委員會主席黃遠輝)、各位嘉賓、各位傳媒朋友:

     

    今日真的是非常高興,在一個天朗氣清的早上與大家聚首一堂,在維港海濱共同見證我們為了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而舉辦的一個大型戶外藝術活動。這已經是我在一星期內第二次來到維港海濱主持大型活動的啓動禮,上星期是「仲夏‧維港」,而今日就是「藝術@維港」,這說明維多利亞港兩岸的海濱已經不只是一個香港市民樂意去享受的公眾空間,而且成為一個展示香港最新發展的大舞台,無論是在文化藝術發展或是科學創新方面的新里程。

     

    在這個大型活動的過程中,我想回顧一下我們香港維多利亞港在過去一段日子的發展,而我很有幸見證亦參與了維港接近20年的發展---由最初的填海,從而引發了20年前維港填海的爭拗,甚至要打官司,到特區政府決定還港於民。早期工作主要是打通這海濱,屬於accessibility,令市民可以走近這美麗的維多利亞港。可能年輕的人士不知道,以前是很難走到維港海濱的,因為有貨物起卸區、有臨時停車場、有政府建築物、渠務署抽水站等,總之所有東西都設在維港海濱,令市民無法親近我們這美麗的維多利亞港。

     

    經過了一段時間讓維港海濱更加通達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connectivity---如何把維港的海濱連結起來,讓我們的市民能夠像在港島區由東區一直走到西區。這個夢想已經逐步實現,現時隨着我們在北角完成Boardwalk---在海面的步道後,市民應該可以真的暢遊港島海岸,但這項工作仍需要海濱事務委員會繼續努力。

     

    接着我們應該如何用好這維港兩岸?就是creativity and diversity,令維港兩岸更加多元、更加富有創意,以配合香港的城市面貌。今日這活動「藝術@維港」就是注入這兩個元素,既有很多本地藝術家為我們創作,也在藝術創作中注入科技元素,所以稱為藝術有理,是理科的理。

     

    這活動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公私營合作。我記得在去年,我首先與新世界的鄭志剛博士(新世界發展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談論建議大家一同合作辦一個維港兩岸的藝術展覽,否則我們的資金可能只足夠做港島區的藝術裝置---除非馬會多給我們一些資源---但有了私人發展商的合作,我們這次「藝術@維港」是維港的兩岸,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要集中在港島區,跟很多藝術家合作,而在維港的另一岸,即九龍半島的海濱,由三個有物業發展的發展商負責,包括有我剛才說的新世界集團旗下的K11、信和集團和嘉里集團,非常多謝你們參與。

     

    但我想在此提及,還有第四個發展商,就是九龍倉。九龍倉在尖沙咀都有物業,但其支持的項目其實都是藝術有理,就是配合香港科學館在7月將會開幕的大型恐龍展,製作了一個大型機械恐龍,大家離遠都會看到這隻暴龍。這種公私營合作,真的令我們的工作更豐富。當然還有香港賽馬會---賽馬會近年真的大力支持我們在文化藝術、體育的發展,本着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精神,我認為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其實是代表着廣大香港市民。這類合作展現民、商、官的三方合作,我希望將這種民、商、官的精神,在香港落地生根,發揚光大,不再搞一些很泛政治化、挑撥離間、抹黑某一方的情況。

     

    說到發揚光大,其實這次「藝術@維港」只是播下了一粒種子,我和鄭志剛博士有一個共同的宏大願景或目標,就是希望將這些公共藝術和科技發展到全香港。我曾經在2015年和Adrian(鄭志剛博士)一起到過意大利威尼斯的國際藝術雙年展,我其後在2018年到過德國林道的諾貝爾獎得主大會,他們舉辦如此大型的國際級活動,令整個城市的藝術和科學氛圍非常豐富,走到哪裏都看到藝術,走到哪裏都看到科學家如何發現一些新事物。我覺得近年經過我們大量的城市建設,香港都有條件去辦,不要說每年,亦不要如每五年慶祝回歸,譬如每兩、三年,我們可以有一個大型的全港國際藝術科技雙年展。這個工作,我寄託給我們立法會文化體育界的議員霍啟剛先生,我們日後會向你「追數」。

     

    今天真的是一個很開心的日子,我在此再次多謝支持我們這些項目的企業,還有支持我們的本地藝術家。我可以肯定地說,香港未來的文化藝術和創新科技發展,一定會再上一層樓。多謝大家。

  • 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成立

    政府宣布成立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就數字化經濟的發展向政府提供意見。委員會由財政司司長擔任主席,成員包括業界專家、學者、相關政府官員等,任期兩年。

     

    財政司司長在2022至23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成立委員會推動香港數字化經濟的進程。

     

    各委員將就六大範疇向政府提供意見,其一是確定關鍵發展趨勢、主要驅動因素、關鍵成功要素和發展舉措;其二是制訂發展方向、策略、重點領域、優先事項和關鍵績效指標;其三是推動數據服務產業發展。

     

    委員並要制訂鼓勵不同行業採用數字化的策略和措施,以及推進數碼政府發展。

     

    委員會首次會議擬於7月舉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期待與各委員緊密合作,就不同行業的數字化和發展數據服務作為產業制訂策略性的建議,共同為香港勾劃發展數字化經濟的藍圖,這既有助聚焦加快和引領相關發展,也為香港未來經濟持續升級轉型奠定良好基礎。 

  • 新一屆行會成員名單公布

    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公布新一屆行政會議成員名單,成員包括21名主要官員和16名非官守議員,7月1日生效。

     

    16名非官守議員為葉劉淑儀、李國章、林健鋒、張宇人、廖長江、任志剛、湯家驊、林正財、劉業強、鄭慕智、梁高美懿、陳健波、陳清霞、高永文、吳秋北和陳克勤。新一屆行政會議召集人由葉劉淑儀擔任。

     

    李家超表示,感謝16名非官守議員接受他的邀請,出任行政會議成員。

     

    他說,各人在不同範疇經驗豐富,定能協助他作出重要政策決定。

  • 第 215 頁,共 72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