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粉嶺隔離設施採用電子登記

    政務司司長李家超今日到粉嶺馬適路視察和接收第四個由中央援建的社區隔離設施。項目由發展商借出土地興建,提供約350個房間和約1,000張應急隔離床位。

     

    到達後,李家超與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尹宗華、承建商中國建築國際集團主席舉行交接座談會。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等陪同出席。

     

    李家超聽取承建商中建集團和特區政府工作人員講解設施的設備及其運作。

     

    為確保入住人士到達設施後能盡快進入房間,保安局引入電子自助登記服務,李家超讚賞特遣隊以人性化管理,善用科技提升管理效率。

     

    李家超感謝中央支援香港建設社區隔離設施,在不到兩星期交付四個項目,共提供約8,900張應急隔離床位。

     

    就網上流傳一張聲稱為社區隔離設施洗手間天花板倒塌的相片,李家超指該相片屬虛假信息,他嚴厲譴責散播虛假信息的行為,指這種破壞行為是全社會抗疫的公敵,執法部門必依法追究。 

  • 特首視察屯門圍封強檢行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視察屯門翠寧花園的圍封強檢行動,為參與行動的同事打氣。

     

    林鄭月娥欣悉自第五波疫情以來,更多政策局和部門擔負抗疫任務。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先後派出破產管理署和庫務署牽頭統籌和執行屯門翠寧花園不同樓宇的圍封強檢行動,每次動員140至150人,參與職系眾多。

     

    自第五波疫情以來,政府已進行超過200次圍封強檢行動,檢測陽性比例極高。林鄭月娥讚揚同事盡心盡力執行行動,致力為居民提供周全服務。

     

    林鄭月娥說,面對嚴峻疫情,部門之間無分彼此,承擔不同抗疫任務,充分發揮政府總動員抗擊疫情的精神。她也感謝居民以至全港市民充分配合政府的抗疫措施。

  • 陸路跨境新安排保障供港物資穩定

    明日起,所有深港跨境貨車入境深圳後,須在深圳皇崗口岸接駁點、文錦渡口岸接駁點、蓮塘口岸接駁點、深圳灣口岸接駁點實施陸路跨境運輸集中接駁,以減低兩地疫情傳播的風險。

     

    同時,為保障香港鮮活產品供應穩定,文錦渡口岸通關時間將由現時的上午7時至晚上10時,延長為上午7時至次日凌晨3時。

     

    運輸及房屋局連同運輸署、海關、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等會與內地當局保持密切聯繫,並監察各口岸運輸情況,確保跨境貨物運輸和與內地司機的對接安排順暢。

     

    特區政府會與廣東省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繼續推動香港國際機場貨運設施、葵青貨櫃碼頭、屯門內河碼頭實施的臨時貨物接駁安排,確保陸路跨境運輸暢順。

  • 累計逾1.6億內地口罩供港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表示,醫療物資保障工作小組與內地專班緊密對接,確保防疫抗疫物資盡快供港。工作小組至今已接收超過1.6億個口罩。 

     

    該局表示,在中央政府全力支援下,特區政府採購了大量醫療物資,包括快速抗原測試包、中成藥、個人保護裝備等,這些醫療物資陸續分批運抵本港,配合各項防疫抗疫工作。 

     

    工作小組至今從內地採購超過6,800萬份快速抗原測試包,部分分發給衞生署和其他政府部門,部分則透過民政事務總署分發給熱心社團等,供前線抗疫防疫人員、確診病人、「居安抗疫」人士、義務工作人員、被圍封強檢的居民、從事較高危行業人士等使用。

     

    個人保護裝備方面,工作小組已接收超過1.6億個N95、KN95和外科口罩,以及超過1,000萬件其他保護裝備,包括全身防護衣、保護袍、保護眼罩、保護面罩、保護鞋套、手術和檢查手套,並陸續按不同部門的需要分發予前線人員使用,也通過社會福利署增撥予安老院舍使用。

     

    工作小組至今接收逾100萬部血氧儀,大部分分發予醫院管理局供病人使用。

     

  • 加強支援居家隔離和檢疫人士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目前在家接受檢疫或隔離的人士料逾30萬,雖然在政府調整相關安排後,實際人數可能較少,但仍屬大量,政府一直提升支援這類人士的能力,包括從速派發物資包和增設查詢熱線。

     

    林鄭月娥今日在記者會上指,由於2月底已修訂完成居家檢疫或隔離的安排,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者,在檢測呈陽性後第六和第七天驗出陰性結果便可離家,所以現時掌握的居家檢疫或隔離人士數字可能屬高估。

     

    她說,政府一直為居家檢疫或隔離人士提供多項支援,包括盡快派送抗疫物資包,並豐富物資包的內容,又設立查詢熱線,按致電人士的要求,評估上門派送物資的支援,例如食物。當局並提供醫療查詢,包括情緒支援、健康狀況評估、遙距診治,以至預約醫院管理局指定診所。

     

    林鄭月娥指出,第五波疫情非常嚴峻,面對大量新增確診個案,政府必須精準運用有限的能力,按實際情況分流患者,率先把出現病徵、嚴重不適的患者送院;安排有需要的患者進入社區隔離設施。至於病徵輕微、甚至沒有病徵的人士,當居會按其情況如年紀、居住環境等,決定讓他進入社區隔離設施或居家隔離。

     

    她呼籲香港市民繼續支持政府抗疫,嚴格遵守各項防疫措施,以期盡快戰勝第五波疫情。

  • 日近六萬人獲發抗疫物資包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過去三周連同廉政公署向居家檢疫或隔離人士派發抗疫物資包,現時平均每日接近六萬人獲發物資包。民政事務總署將會增加熱線服務,加大對居家人士的支援。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自上月21日起,資科辦和廉政公署人員向超過20萬個家庭、46萬人派發物資包。

     

    物資包內有口罩、快速抗原測試包、探熱器、確診人士居家隔離手冊。當局最近在物資包加入中成藥和政府抗疫團隊的心意卡,向確診人士表達慰問。

     

    薛永恒指,上月下旬起確診數字急增,物資包派送需求同時上升,令派遞工作滯後,他希望仍未收到物資包的市民諒解。當局近日已加強派遞能力,上月28日至本月2日平均每日向一萬人派發物資包,而本月9日起平均每日可向五萬多、六萬人派發物資包。

     

    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表示,民政事務總署上月初推出居安抗疫24小時熱線1833 019,熱線已由初時100條線增至現時280條線,熱線中心由原本兩個增至三個。

     

    陳積志指,熱線中心每日有540名人員當值,他們來自民政事務總署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分三班24小時值勤,每日處理超過一萬多宗查詢。

     

    由於確診人士大幅增加,熱線服務需求大增,民政事務總署計劃進一步增加熱線服務,包括設立第四個熱線中心、加強接線功能、增加熱線至多達550條線。

     

    陳積志續說,局方另一重要工作是動員地區組織,發動義工向市民派發抗疫物資,包括由中央贈送的物資。

     

    他說,以快速抗原測試包為例,由18區民政事務處直接派給市民的超過330萬,而經義工派發的也超過370萬。

     

    他指出,疫情下,弱勢社群需要關注,局方已特別安排義工將抗疫物資送予長者、獨居人士、劏房戶、基層家庭和少數族群。

  • 抗疫物資包加入退燒藥血氧儀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宣布,明日起抗疫物資包會加入止痛退燒藥和血氧儀,為染疫者提供更周全保障。另醫院管理局下周再啟動六間指定診所,診治病徵輕微、正等候入院的人士。

     

    陳肇始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明日起抗疫物資包會加入含撲熱息痛成分的止痛退燒藥,減緩染疫人士的輕微症狀。物資包也將加入血氧儀,供家有染疫者的人士檢查自己的心律和血氧量。

     

    陳肇始說,考慮到長者在新冠疫情下屬較高危人士,當局稍後會通過安老院舍、暫託中心和醫院管理局指定診所向長者派發有關器材。

     

    醫管局一直為社區提供一系列醫療支援,醫療查詢支援熱線183 6115設110條線,截至本月11日共處理25,000宗查詢,醫管局計劃本月增加熱線至200條線。

     

    為落實分層治療,醫管局會盡早識別較高風險人士,包括長者、小童、孕婦和免疫力受抑制者,優先為他們提供支援和治療。

     

    「護訊鈴」護士團隊會每天檢視確診者名單,主動接觸長者等高風險病人,評估其健康狀况,提供相關資訊和支援,並按需要建議病人到指定診所就醫。

     

    此外,醫管局正籌備推出隔離護理監察系統,向確診人士發出附有連結的手機短信,若確診人士出現嚴重病徵,可透過連結登入平台報告,系統會提供健康建議和相關資訊。

     

    醫管局並準備再啟動多六間指定診所,屆時為輕症者提供服務的指定診所將增至23間。 

  • 陳茂波對本港經濟前景充滿信心

    過去一周,外圍市場極為波動。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影響能源及其他商品供應,觸發期油等商品以至糧食價格急升。投資者避險情緒高漲,除了擔心全球已經高企的通脹壓力或會加劇,可能拖累消費及經濟,增添了滯脹的風險,也擔心歐美央行貨幣政策取向變數增大,一旦全球銀根進一步趨緊,或打擊環球經濟復蘇的動力。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亦表示,將會在4月份下調對今年環球經濟增長的預測。

     

    烏克蘭局勢是近期環球的焦點,可能牽動未來全球地緣格局變化和經濟的發展路徑。對本港而言,現階段的風險可控。貿易方面,烏克蘭和俄羅斯分別僅佔本港2021年貨物出口的0.05%及0.78%。通脹方面,香港以服務業為主,能源依賴度不高,而能源在本港消費物價指數的開支權數只佔約3%,因此即使國際能源價格急升,對香港通脹的影響也比較溫和。不過,我們會高度警惕局勢對環球金融市場和香港金融系統的衝擊,以至金融安全的潛在影響,做好防備。

     

    地緣政治局勢轉趨緊張以來,外圍市況不明朗,環球股市以至本港股市受壓,但無論港股以至港元市場依然如常有序運作,港元匯率穩定,資金進出未有異常的情況。銀行體系亦保持穩定,作為緩衝指標的資本充足率高企在20%,遠高於國際最低標準的8%水平,整體不良貸款比率去年底為0.88%的很低水平,這些都反映銀行具備充足條件應對挑戰。整體而言,本港的外匯儲備充足(有約5,000億美元)、經常帳穩健(最近四季經常帳盈餘平均為GDP一成),這些都為香港的金融市場提供強大堅固的緩衝和抗震力。

     

    國家經濟保持穩定增速,長期基本面維持向好,也是香港經濟可望保持動力的堅實依靠和面對未來的底氣所在。內地持續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方向,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訂於約5.5%,高於過去兩年5.1%的平均增長。國家的生產總值已超過110萬億元人民幣,龐大的經濟體量卻仍能保持穩定有力增速,這對全球貿易和投資都發揮着定海神針的作用。這也是為甚麼我對香港的經濟前景仍然充滿信心 : 雖然我們刻下因疫情打擊,第一季經濟很大機會出現按年負增長、失業率料將顯著回升,但只要盡快成功控疫,香港將會很快擺脫陰霾並重拾經濟增長的動力。

     

    這一波新冠疫情自1月初爆發以來,嚴重影響了市民生活、社會運作和經濟活動。目前特區政府正集中力量,以減少感染、減少重症、減少死亡為目標,全力推進抗疫工作。在這抗疫路上,我們特別感謝中央的指導和支持,以及內地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大力幫忙及協調。從內地專家組快速到港、核酸檢測人員從各地匯集;從火眼實驗室、移動檢測車、快速檢測包投入使用,到七天建成方艙醫院;從水路、陸路盡力維持鮮活食品的正常供應等,所有支援都展示着國家對香港的關懷愛護。

     

    嚴峻的疫情為香港目前經濟帶來巨大的下行壓力。要穩住經濟,必須首先從抗擊疫情着手。抗疫是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特區政府全力遏止疫情的同時,也必須全力穩住經濟。正如李克強總理指出,在經濟艱難時期對中小微企給予扶持的重要性「秤砣雖小壓千斤」,中小微企牽涉大量就業職位,對公眾消費力、大企業的營運以至全社會的經濟相當重要。在現時窒息性的經營環境中,扶持這些特別困難的行業,避免商戶陷入大規模結業危機,不僅能讓經濟保持生機,也能讓市面保持生氣。

     

    中小企佔了香港企業數量的98%,聘用人手相等於私營企業勞動力的45%,當中包括着大量基層職位。為了支持中小企,我在財政預算案中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稅費減免、進一步放寬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計劃的申請條件和額度,和暫緩追討欠租安排。如果能透過暫緩追討欠租安排為中小企提供短暫的喘息空間、讓業主和租戶能在這個非常時期協商調整租金安排,配合放寬了的百分百擔保貸款安排,加上在中央支援下香港有更充裕人力物力應對疫情,相信很多正堅守着的中小商戶都會懷有更強的信心和期盼,捱過這個難關。有關暫緩追討欠租安排的立法工作正全力籌備當中,我們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後,提出多項優化,力求在符合公眾利益的大前提下,盡可能平衡各方不同的關注。

     

    我注意到有部分人士對暫緩追討欠租建議有保留,並希望政府以公帑補貼商戶繳付租金。然而,在社會和經濟受疫情深度打擊,社會上很多更困難的基層市民也承受着生活和交租的壓力之際,以公帑補貼商舖業主租金收入,整體社會能接受嗎?

     

    再者,面對外圍波動及不確定性,以及本地疫情反覆的挑戰,公帑使用必須更加謹慎,並須預留財政實力應對突如其來的變化、穩住市場信心。政府在制定支援措施時,原則上應盡可能讓廣泛市民或中小企業直接受惠,背後的考慮就是要盡可能保住民生、保住就業、保住經濟元氣、穩住信心,這是穩住社會大局的根本。事實上,我也是沿着這思路,決定再次推出消費券計劃和放寬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的安排。

     

    無論從抗疫工作到經濟發展,國家從來都是香港最堅實的支持。就如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所指出,我們要堅定信心,無論遇到任何困難,有中央的支持,加上大家的努力,困難都總會過去。風雨過後見彩虹,香港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好的。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3月13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修例釐清因抗疫引致僱傭事宜

    在數日後的星期三(3月16日),我將會在立法會進行動議二讀《2022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在3月2日交給立法會的文件中,已經詳細交代條例草案的內容。在這裏,我用另一個角度來描述條例草案的前因後果。

     

    於2003年的「沙士」期間,我曾向當時的政府在立法會上提出不少意見,當中便包括有關檢疫時的病假安排。當時政府的衞生當局會為僱員在強制檢疫期間簽發病假證明書。所以,當時勞工處的指引中,亦視強制檢疫期間為病假。我亦一直持著這個認知。

     

    於2020年初,新冠疫情出現不久,衞生當局表示強制檢疫不是一個病,所以衞生當局所發出強制檢疫的相關證明書,不一定可視為病假的證明。我是在當年2月5日知悉這個問題。勞工處一方面諮詢衞生署就有關情況調整向僱主及僱員提供的指引,而政府亦同時探討可否運用第599章《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清楚列明強制檢疫證明作為僱員領取疾病津貼的證明。不過,法律意見認為有關建議並不符合第599章的涵蓋範圍,若要作出有關法律規定,便需要修訂《僱傭條例》。不過若要修訂《僱傭條例》,當時我們面對幾個難以克服的困難。

     

    大家或許會記得,當時立法會的內務委員會仍是停擺,於2020年1月9日,在明知棧道難修,只可明渡陳倉,我臨時決定在立法會上根據《議事規則》第54(4)條,動議《2019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的二讀辯論中止待續,但條例草案不交付內會,而交付人力事務委員會處理。這就是有關將法定產假由十星期增加至14星期的法案。雖然上述做法,完全符合立法會《議事規則》,我亦沒有承諾不會重施故技,但總是偏離了立法會慣常處理法案的程序。此外,當時所知的立法會會期只剩下幾個月,而不知內會停擺至何時。只可決定暫時放下如何處理僱員因檢疫而缺勤的問題。到2020年後期,雖然已知道立法會繼續履行職責,一方面政府多項急需草擬的法案如潮水湧至;另一方面,勞工處除了抗疫及恆常工作外,加上要處理海嘯式的職工會登記申請,在沒有新資源下推行多項新措施(包括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及兩項重要而複雜的法例草擬工作,即修訂工業意外法定罰則及取消強積金「對沖」的兩大法案;勞工處已是吃不消。就有關檢疫與病假的問題,便一直未能排上工作優次清單上。

     

    2022年1月新一屆立法會成立,上述的會期問題消失了。第五波疫情更來勢洶洶,另一方面「疫苗通行證」勢在必行,於是為了澄清法例上僱員因檢疫而缺勤及遵守疫苗通行證規定而引致的僱傭事宜,法律修訂成為一項需要優先處理的工作。在獲得律政司的支持與配合,條例草案在2月25日獲行政會議通過,可以排期3月16日於立法會進行首讀及二讀。

     

    我希望有關條例草案能在立法會中獲得高速的處理,從法律角度釐清因抗疫措施引致的僱傭事宜。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3月13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七受限區錄940初陽個案

    政府表示,在屯門、黃大仙、何文田、觀塘的強制檢測行動共發現940宗初步陽性檢測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跟進。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屯門翠寧花園第1座、屯門友愛邨愛義樓和愛樂樓、黃大仙東頭(二)邨偉東樓、黃大仙竹園南邨雅園樓、何文田愛民邨信民樓、觀塘安達邨賢達樓劃為受限區域,分別約727、1,390、1,480、400、730、1,100、1,850人接受檢測。

     

    行動中分別錄得41、215、223、34、101、138、188宗初步陽性檢測個案,另有92宗個案檢測結果不確定。

     

    當局並派員到訪受限區域的住戶,會跟進無人應門的單位。

  • 周一起快測申報文件須一日內上載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27,647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經核酸檢測和快速抗原測試驗出陽性的個案分別為15,789宗和11,858宗。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提醒市民下周一起,經快速測試平台登記陽性結果的人士須於24小時內上載測試結果照片和身分證明文件。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在2019冠狀病毒快速抗原測試陽性結果人士申報系統完成初步申報的人士須經手機短信的連結上載證明文件,以便當局作出流行病學跟進,盡快為較高風險患者提供適切支援。

     

    因應系統推出後市民使用的情況,下周一起當局發出的手機短信連結只會在24小時內有效,相關人士若未能在24小時內上載證明文件,便不能再通過系統成功申報和下載由防護中心根據法例發出的隔離令或檢疫令。

     

    至於在本月7日至13日零時零分發出的短信連結則會於下周一零時零分失效。

     

    由於上述申報系統已啟用,政府宣布,為在污水檢測呈陽性地區居住或工作的人士呈報快速測試陽性結果而專設的熱線2280 4772明日中午起停止運作。

     

    若市民使用申報系統網上平台有困難,可致電1836 119自動系統登記身分證明文件和電話號碼,防護中心會與他們聯絡,完成申報程序。

     

    鑑於屯門友愛邨愛義樓愛樂樓、屯門翠寧花園第1座、黃大仙東頭(二)邨偉東樓和竹園南邨雅園樓、何文田愛民邨信民樓、觀塘安達邨賢達樓排放的污水樣本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結果,政府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有關大廈劃為受限區域,居民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因應南區、東區、屯門和葵青部分屋苑的污水樣本也對病毒呈陽性,而且病毒量相對較高,當區民政事務處明日起陸續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他們自行檢測。

     

    政府明日起會於葵涌運動場硬地足球場重開流動採樣站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李家超視察人工島社區隔離設施

    政務司司長李家超今日到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視察和接收第三個由中央援建的社區隔離設施。

     

    到達後,李家超與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尹宗華、承建商中國建築國際集團主席舉行交接座談會。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等陪同出席。

     

    李家超其後視察隔離設施的新建單位和有關設備,並聽取中建集團代表講述建造團隊與特區政府發展局、建築署、保安局等的合作,爭分奪秒克服挑戰,並得到中央在建材運輸、通關等多方面的支援,在最短時間內建成並交付設施。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的社區隔離設施提供約400個房間和約1,200張應急隔離床位。

     

    李家超表示,工程人員24小時施工,令隔離設施迅速落成,並在設施投入服務後提供24小時維修保養服務。

     

    他說,這項隔離設施的建成代表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的抗疫工作,代表中聯辦在當中的努力協調和推進,也代表中建集團工程人員全力以赴,排除萬難的成果。

     

    他續說,隨着更多由中央援建的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相繼完工,特區政府將善用設施,盡早隔離感染人士,穩控疫情。

     

    目前已交付的青衣和新田兩個社區隔離設施房間入住率平均約80%,而人工島設施今日交付後會即日投入服務,月內尚有粉嶺馬適路、洪水橋和元朗潭尾的項目陸續交付,六項設施將共提供約兩萬張應急隔離床位。

  • 第 304 頁,共 72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