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本港錄33宗陽性檢測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33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27宗屬外地輸入,五宗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一宗暫未能確定感染源頭。此外,灣仔大型生日派對再有出席者驗出初步陽性。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疫情簡報會上表示,源頭不明個案患者為機艙清潔女工,她1月4日清潔的CX845航班有十多宗感染個案,當局會進行全基因組測序,追查是否與輸入個案有關連。

     

    至於初步陽性個案有20多宗,包括一名66歲女子,她所住的大埔美新大廈早前有感染個案,兩戶同為D室,相隔數層。他們互不相識,行蹤也沒有交集,當局懷疑大廈存在環境因素,引致病毒傳播。

     

    防護中心今日協調相關政府部門和專家到美新大廈相關樓層和單位視察,並在相關單位採集環境樣本。在諮詢專家意見後,為審慎起見,衞生署會向美新大廈6至24樓D室單位沒有病徵的住戶發出檢疫令,安排他們入住檢疫設施。出現病徵的住戶會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另外一宗暫時源頭未明個案的女患者20歲,在銅鑼灣崇光百貨任兼職售貨員,12月28日最後一天上班,與最近個案相比屬較早期個案。她與家人居於屯門愛琴海岸8座,平日也會到家人的藥房工作。

     

    此外,一名居於大角咀君匯港2座的43歲女子在荃灣有線電視大樓上班,1月3日晚上9時半後出席灣仔西班牙餐廳生日派對,逗留至10時許離開,之前曾與同場確診個案患者和幾名朋友到干諾道西115號吃喝。

     

    張竹君指,生日派對主辦單位的出席名單有192人,防護中心至今已聯絡到181人, 於9時半後仍在場的有92人,全部已送往檢疫,但這名女患者不在名單上,防護中心也不排除有其他不在名單上的人士曾出席派對。她再次呼籲出席者主動聯絡防護中心,並完成強制檢測要求。


    她又提到屬早前感染而源頭不明的超市理貨員個案,其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結果與個案12676有關的群組相同,但暫時未能找到患者與其他個案的關連,顯示社區內可能存在隱形傳播鏈,情況令人擔心。

     

    政府將初步陽性個案患者所住地點,即大埔美新大廈屯門愛琴海岸8座大角咀君匯港2座劃為受限區域,有關居民須留在其處所並接受強制檢測。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11名出席宴會官員須在家隔離

    根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公布,再多一名初步陽性檢測個案患者1月3日晚上曾出席有多位政府官員參與的宴會,11名早前獲解除檢疫令的政府官員須用自身假期在家自我隔離,直至完成多次強制檢測才可恢復上班。

     

    防護中心昨日公布,經進一步調查後,1月3日晚上6時至8時出席上述宴會53歲女子的陽性檢測個案並非新冠病毒感染個案,因此解除於當晚9時半前已離開宴會人士的檢疫令,包括七名政治委任官員和廉政專員、兩名屬公務員的部門首長,以及一名後來向衞生防護中心匯報也曾出席該宴會的首長級公務員。

     

    政府表示,為把可能出現的傳播風險減至最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已命令上述11名政府官員繼續用自身假期在家自我隔離。

     

    他們須按1月7日發出的強制檢測公告規定,在1月10日、15日和22日接受檢測,全部檢測結果確定為陰性後,方可恢復職務。在這段期間,早前公布的署任和兼任安排繼續生效,確保政府日常工作不受影響。

     

    至於當日9時30分後出席宴會的另外三位官員,即民政事務局局長、入境事務處處長和發展局局長政治助理則繼續在竹篙灣檢疫中心接受檢疫。

  • 陳茂波:第五波疫情對經濟有影響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兩年,時有起伏。過去每次面對新困難,都令我們對病毒有更多認知;每次疫情回穩,也讓我們更珍惜正常生活出行的可貴,和體會齊心抗疫的重要性。大家都希望疫情盡快結束,可惜與機組人員相關的輸入個案,終究引發了第五波疫情,Omicron變種病毒的迅速傳播,引發隱形傳播鏈在社區擴散,威脅市民的健康。

     

    變種病毒具備迅速傳播的特徵,要戰勝疫情關鍵在於管控有力和追蹤快速。首要任務是嚴防輸入,包括貫徹落實相關的規管及監督工作。第二是內防擴散,一旦出現本地個案,需要減低傳播風險並以最快速度找出感染人士,切斷在社區的傳播鏈。有機會暴露在高風險處所的可能是曾聚會的親友、工作間的同事,甚至是互不認識但卻曾處同一場景的人。這些場景可能是食肆,也可能是人流聚集卻空氣不太流通的地方。要好好紀錄各自曾進出的處所和時間,大家應在進出不同處所時使用「安心出行」,以使一旦出現懷疑甚至確診個案時,能迅速聚焦地把曾暴露於高風險處所的人士找出,亦同時盡可能縮減受影響的範圍。

     

    近期涉及社區傳播鏈的個案便充分反映,大家都全面使用「安心出行」程式,才能更大程度保障自己及其他人。也許有人顧慮程式紀錄了行蹤,有需要時可能會被要求配合強檢。然而,假若曾暴露於高風險處所,盡快強檢其實是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做法,有助減低家人及朋友受感染的風險。我們不能靠肉眼或感覺去確定有否被病毒感染,使用「安心出行」、按時配合強制檢測,以科學方法辨識,才能加快遏止病毒傳播,這是大家都能協助的防疫工作。

     

    市民更全面使用「安心出行」程式,將可提升病毒追蹤工作的速度及準確度。與此同時,若更多市民能接種疫苗,大家便能在整個社會中構築起大型保護屏障,盡量緩減病毒傳播的速度,以及減輕萬一受到感染時的後果。誠然,已接種疫苗的人仍然可能會受到病毒感染,但疫苗有助抑制病毒的傳染力,同時也能有效減少出現重症和需要入院的機會,既保障個人及親友的健康,亦緩減醫療系統承受的壓力,減少實施進一步更嚴厲社交距離措施的需要。

     

    合力嚴防輸入、內防擴散,爭取盡早切斷社區的傳播鏈,盡快讓大家回復正常生活出行及穩定的營商環境,是整個社會的共同目標。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每個市民一起配合:戴口罩及保持衞生、全面主動配合病毒檢測、全力呼籲親友接種疫苗、全面使用「安心出行」程式。齊心抗疫,盡快讓生活復常、經濟復原。目前本港仍有約兩成多的市民未接種第一劑疫苗,政府已宣布增加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和公立醫院新冠疫苗接種站的接種間,並增加人手以應付需求,也請大家更多關心親友並鼓勵對方接種。

     

    本地疫情以外,今年接下來我們還需要同時面對多項外圍變數,包括外圍疫情發展、全球供應鏈持續出現樽頸、燃料及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升,以至美歐央行在持續通脹壓力下,開始調整其貨幣政策,有關轉變可能觸發資金流向大幅變化,對各地資產價格甚至實體經濟或會造成衝擊。這些都為本港今年經濟帶來不確性和挑戰,也是我在今年財政預算案中就今年經濟情況作出預測時,需要小心考慮、並作出適當防範的因素。過去七個多月的市道氣氛及經濟表現已見起色,但不幸目前出現第五波疫情且年關在即,對一眾打工仔、商戶以至各行各業造成打擊,對整體經濟肯定有影響,如何適切地運用及調撥資源作出適當支持,將是其中一個須不斷動態分析評估的焦點。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月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樂悠咭本月底截止申請

    由今年2月27日起,政府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二元優惠計劃)的合資格年齡將由65歲下調至60歲,並擴展至紅色小巴、街渡和電車。最近碰見很多屬於這個年齡組別的朋友,他們都期待着屆時開始享用二元乘車優惠。而我亦不忘提醒他們,作為60至64歲合資格人士,他們仍必須持有專為二元優惠計劃而設,印有相片及姓名的個人八達通卡樂悠咭,才可享用二元乘車優惠。

     

    60至64歲人士申請樂悠咭

     

    這些朋友們大多數會在銀包掏出簇新的樂悠咭,說已經準備好在2月27日起使用,有些更告訴我已經用這個新的身分認證享用了例如主題樂園等的個別其他機構主動提供的優惠。

     

    然而,有部分合資格人士仍未提交申請。八達通卡有限公司至今共收到約526,400份60至64歲人士的申請,估計佔1957至1961年出生人口約86.3%。我們想提醒仍未申請的合資格人士,必須在1月31日前透過八達通App遞交申請,否則將會趕不及如期享用該優惠。

     

    樂悠咭設臨時服務中心

     

    為協助60至64歲的合資格人士盡快遞交申請或補交申請資料,負責發咭的八達通已經自1月3日起設立下列四間臨時樂悠咭申請服務中心:

     

    灣仔告士打道5號稅務大樓30樓3030室; 旺角彌敦道750號始創中心19樓1917至1918室; 天水圍天晴邨天晴社區綜合服務大樓4樓401B室;及 沙田大圍顯和里5號顯徑鄰里社區中心2樓會議室[注意:因應民政事務總署宣布所有社區會堂及社區中心(除用作臨時避寒中心外)將由1月7日至1月20日暫停開放14天,顯徑臨時樂悠咭申請服務中心將同時由1月7日至1月20日暫停開放] 。

     

    各服務中心的辦公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8時及星期六上午9時至下午1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市民如就申請樂悠咭需要協助,可於辦公時間內到訪服務中心。 

     

    遲申請遲受惠

     

    八達通會繼續接受合資格人士以郵寄方式或透過八達通App遞交的申請。不過,到了舊曆新年(2月1日)或之後才遞交的申請,或未能趕及在2月27日前收到樂悠咭,換言之便要遲一點才受惠。

     

    另一方面,將於三個月內滿60歲的人士亦可透過八達通App手機應用程式或郵寄表格申請樂悠咭,使他們在年滿60歲當天或2022年2月27日起(以較後者為準)享用該優惠。想以享用二元優惠慶祝「登六」的朋友,就要預早申請了。

     

    其他受惠對象繼續享用二元乘車優惠

     

    65歲或以上受惠人士可繼續使用現有不記名長者八達通或個人八達通享用二元乘車優惠,政府將另行公布他們申請樂悠咭的安排。

     

    持有有效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的合資格殘疾人士,可繼續享用二元乘車優惠,無須申請樂悠咭。

     

    最後,有不少60至64歲的朋友已經擁有個人八達通,但為求易於識別,仍必須申領樂悠咭才可享用二元乘車優惠。請大家代為廣傳。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1月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三受限區檢測完成 無陽性個案

    政府表示,北角、銅鑼灣、東涌指明受限區域的限制與檢測宣告和執法行動完成,約1,677名居民接受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沒有發現陽性個案。

     

    政府昨晚將北角富麗園B座、銅鑼灣縉景臺第1座、東涌逸東二邨信逸樓劃為受限區域,分別約205人、185人和1,287人接受強制檢測。

     

    三個區域的檢測行動均於今早完成,當局隨後執法,共檢查約314名受檢人士的檢測報告,未發現有人未接受檢測。

     

    此外,政府派員到訪三區域約569戶,約33戶無人應門。有關居民應盡快聯絡當局安排檢測,以排除病毒傳播的風險。

     

    根據昨日發出的強制檢測公告,於指明期間曾身處上述三座大廈逾兩小時者,即使宣告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內,也須於明日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

  • 主教山配水庫設360度虛擬導覽

    俗稱主教山配水庫的前深水埗配水庫去年年底開始有限度開放予市民參觀,雖然因應疫情發展,現已暫停開放,導賞團亦暫時停辦,但對配水庫有興趣的市民,仍可透過水務署的360度虛擬導覽,認識配水庫的歷史和特色。早前,我亦邀請了水務署的同事,為大家詳細介紹這座有逾百年歷史的配水庫。

     

    見證九龍半島供水歷史

     

    古物諮詢委員會去年6月的會議上,確認前深水埗配水庫為一級歷史建築。水務署的同事在籌辦導賞活動時,亦翻查了不少配水庫的資料及圖則。初期,九龍半島供水只靠三口井,井水和地下水是唯一的食水來源。隨着人口迅速增長,政府在1902年開展九龍重力自流供水計劃,當中包括興建九龍水塘及引水道、前深水埗配水庫(時稱九龍塘配水庫)等。前深水埗配水庫和九龍水塘分別於1904年及1906年落成啟用,供應食水給九龍塘/深水埗/大坑東一帶居民,亦見證了九龍半島由依靠地下水轉為水塘供水的情況。

     

    首個以圓形築成的地下配水庫

     

    前深水埗配水庫呈環狀設計,是香港第一個以圓形築成的地下配水庫,直徑150呎,儲水高度逾20呎,庫容量為 218萬加侖(約 9,900立方米)。與早期有蓋的磚砌配水庫相比,相當高且大。配水庫曾於1951至52年間進行大維修,以改善滲漏問題,直至石硤尾配水庫1970年投入服務,其龐大庫容量(3,000萬加侖)能穩定地供水給深水埗一帶的大量居民,前深水埗配水庫才正式停用。

     

    仿羅馬土木工程方式建造

     

    水務署工程師/九龍區(供應及保養)鄭凱兒介紹配水庫多個值得欣賞的地方,第一是其歷史建築特色,配水庫的圓形特性是能以最短的周界達至最大的面積,節省興建水庫牆身的成本;其拱頂、拱券及支柱以仿羅馬土木工程方式建造。紅磚拱券上承混凝土拱頂天花,下接108條花崗岩石柱。這三種結構形態(即圓形牆身、拱頂及拱券)在工程學上是非常有效率的結構設計。

     

    昔日運作設備保持原貌

     

    配水庫第二個焦點是其地下儲水空間由花崗岩石塊、紅磚和混凝土三種建築物料組合而成,這樣的組合未發現在水務署其他的配水庫出現。第三是配水庫仍保留着重要的功能構件,例如靜水井、半圓去水導坑、12吋直徑出水管、進水管、溢流管等,保持原貌程度極高。

     

    臨時加固工程

     

    為保持配水庫設施結構穩定,水務署向古物古蹟辦事處就文物保育方面尋求意見後,進行了多項臨時加固和整理工程,包括為頂部有潛在鬆脫可能的混凝土板塊、磚拱和其他有潛在危險的結構部分安裝臨時支架;在拱頂有裂縫的地方安裝儀器,監察裂縫的情況;裝設玻璃天窗,保護外露部分免被風化侵蝕,更可引入自然光和鮮風。另外,為配合舉辦導賞團,水務署亦進行多項改善工程,如內部照明、通風和消防設備、架高地台通道、便利進出設施、綠化配水庫上蓋地面等。

     

    導賞團因應疫情暫停

     

    我很高興受訪的導賞團參加者,均滿意水務署的安排,認為配水庫很值得參觀,加上導賞員講解清晰,令他們認識水務署以往的運作及水務建築的歷史。不過,因應疫情,水務署早前宣布取消導賞團,直至另行通知。市民仍可透過水務署的360度虛擬導覽,探索配水庫的歷史和特色。至於配水庫的長遠保育和活化方案,發展局會進行研究,務求讓市民大眾可以享用到這個地方。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1月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短片

  • 陽性個案37宗 一宗源頭不明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37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30宗屬外地輸入,六宗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一宗屬源頭不明感染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疫情簡報會上表示,源頭不明個案患者居於灣仔駱克道利順大樓,任職超市理貨員,日常到多間超市掃描貨架上貨物,1月6日最後一天上班。

     

    她沒有接種新冠疫苗,1月6日開始頭痛和喉嚨痛,曾在家自行做快速測試,結果呈陽性,同日到律敦治醫院求診,檢測結果也呈陽性,且Ct值較低,只有17.7,顯示病毒量較高。她的檢測樣本驗出帶N501Y和T478K變異病毒株,懷疑感染Omicron變異病毒株。當局正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檢視是否與早前個案相關。

     

    初步陽性個案有30多宗,包括居於大埔美新大廈確診印籍傭工的僱主及其家人。僱主13歲孩子就讀大埔沐恩中學,1月5日最後一日上課,兩日後與母親一同入住檢疫中心,兩人其後發燒送院,檢測結果呈陽性。該名印傭僱主1月3日觀看張敬軒演唱會,其座位位於第46段20行。


    另一宗初步確診個案患者為三歲小童,是陸田園食客的孫子,就讀香港靈糧堂幼稚園幼甲班,1月3日最後一日上學,其同班同學列為密切接觸者,需要接受檢疫。

     

    此外,一名39歲飛機清潔女工也檢測出初步陽性,懷疑她清潔機艙時在工作環境受感染。她1月7日開始發燒,到北大嶼山醫院求醫,在急症室採集的唾液樣本和於機場定期檢測的樣本均呈陽性結果,Ct值都較低。

     

    政府將初步陽性個案患者所住地點,即 銅鑼灣縉景臺第一座北角富麗園B座東涌逸東二邨信逸樓劃為受限區域,有關居民須留在其處所並接受強制檢測。

     

    因應一宗初步陽性檢測個案和七宗可能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的個案,19個指明地方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政府會於大埔社區中心籃球場、長洲北帝廟遊樂場足球場增設流動採樣站,為須接受強制檢測人士提供免費服務。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政府呼籲外傭同心抗疫

    政府高度關注本港疫情發展,食物環境衞生署周末與多個政府部門到多區外籍家庭傭工慣常聚集地點,呼籲他們保持防疫意識,注意環境清潔,並遵守各項防疫規例,包括群組聚集和佩戴口罩的規定。

     

    食環署今明兩天與警務處、勞工處、入境事務處、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到添馬公園、中環遮打道、維多利亞公園、銅鑼灣糖街、旺角道行人天橋等一帶公眾地方採取跨部門聯合行動。

     

    其間,食環署安排潔淨服務承辦商加強有關地點的公眾街道潔淨服務,並加派人員巡邏,打擊亂拋垃圾和無牌小販擺賣活動。

     

    食環署也向外傭派發多種語言的宣傳單張,呼籲他們保持環境衞生和提醒不得進行非法擺賣活動。其他政府部門則提醒他們遵守有關佩戴口罩、禁止於公眾地方聚集等規例。

     

     

  • 五旬婦檢測呈陽性乃因樣本受污染

    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核實一宗涉及53歲女子的陽性檢測個案,衞生防護中心認為其陽性檢測結果並非因受感染所致,故不會將之列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會安排解除相關密切接觸者的檢疫令。

     

    該名女子居於何文田仁禮花園B座 ,已在香港接種三劑科興疫苗。她1月3日晚上在灣仔灣景中心Reserva Ibérica Tapas Bar & Restaurant餐廳出席宴會。

     

    她沒有病徵,1月6日由任職私家醫生的家人以存放在診所的樣本套裝為她抽取樣本,該診所有為市民注射科興疫苗。

     

    該樣本經私人化驗所檢測結果呈初步陽性,Ct值為35/36。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核實該樣本的結果顯示,樣本並沒帶N501Y、L452R、E484K或T478K等變異病毒株,但帶有與SARS-CoV-2疫苗病毒株吻合的D614D病毒株。

     

    女子入院後兩次病毒檢測結果均呈陰性,也沒有出現與感染相關的情況。

     

    基於上述檢測結果,防護中心今日與香港大學專家到她抽取樣本的診所視察,得悉該醫生1月6日在診所為13名市民注射新冠疫苗,過程中可能出現環境受到疫苗污染的情況。

     

    基於相關臨床數據、流行病學資料和分析結果,防護中心認為個案與疫苗病毒株污染吻合,不會將之列為新冠病毒感染個案。

  • 四受限區檢測完成 無陽性個案

    政府表示,跑馬地、銅鑼灣、灣仔和何文田指明受限區域的限制與檢測宣告和執法行動完成,約515名居民接受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沒有發現陽性個案。

     

    政府昨晚將跑馬地毓成大廈、 銅鑼灣美蘭閣、灣仔利順大樓和何文田仁禮花園B座劃為受限區域,分別約190人、110人、80人和135人接受強制檢測。

     

    四個區域的檢測行動均於今早完成,當局隨後執法,共檢查約85名受檢人士的檢測報告,發現美蘭閣和利順大廈分別有一人和兩人未接受檢測。

     

    此外,政府派員到訪五區域約220戶,約43戶無人應門。有關居民應盡快聯絡當局安排檢測,以排除病毒傳播的風險。

     

    根據昨日發出的強制檢測公告,於指明期間曾身處上述四座大廈逾兩小時者,即使宣告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內,也須於明日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

     

    另外,政府今早約7時派員到早前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太古城燕宮閣進行執法行動,行動約10時30分結束。行動中,政府共檢查約320名受檢人士的檢測報告,其中47人違反強制檢測公告,他們須於指明期間內接受檢測。

  • 灣仔大型聚會約80人接受檢疫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根據最新資料,在灣仔一間餐廳參加1月3日派對的人數逾180人,至今約80人在竹篙灣檢疫中心接受檢疫。

     

    陳肇始今日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指個案追蹤的工作一直在進行,當局並已增加紀律部隊人手協助,也會檢視整體上如何進一步提升效率,以及是否在「安心出行」加入追蹤功能等。

     

    她再次呼籲市民避免參與任何大型聚集、派對或跨家庭聚會,全城一同抗疫,務求在這兩星期關鍵時刻盡快控制疫情,切斷傳播鏈。

  • 教育局澄清停課謠言

    對於網上和通訊群組流傳「消息指教育局正考慮星期三前全面停課」圖片,教育局今日重申,現階段仍然繼續面授課堂安排,各學校會根據局方指引嚴守防疫抗疫措施。

     

    教育局指,會繼續留意疫情發展和聽取衞生專家意見,適時檢視有關防疫措施和上課安排,若有新安排會盡快公布。

  • 第 357 頁,共 72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