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張雁伶任灣仔民政事務專員

    政府宣布,環境及生態局助理秘書長(能源)張雁伶明日接替陳天柱,出任灣仔民政事務專員。

     

    張雁伶2008年加入政務職系,曾於多個政策局工作,包括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勞工及福利局。

  • 麥美娟巡視村代表選舉投票站

    2023年鄉郊一般選舉村代表選舉今日舉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巡視設於北區粉嶺公立學校的投票站。她呼籲合資格選民投票選出賢能之士,以建設和諧美好的鄉郊社區。

     

    麥美娟欣悉投票站運作順暢,指選民須按投票通知書列明的日期、時間和地點前往指定投票站投票,並須帶備身分證明文件或法定替代文件申領選票。

     

    鄉郊一般選舉為四年一度的法定選舉,涵蓋兩種透過選舉產生的鄉郊代表,即村代表和街坊代表。村代表選舉今日舉行,街坊代表選舉則於本月15日舉行。

     

    這次村代表選舉有1,640位候選人獲有效提名,由於其中一名原居民代表選舉候選人去世,該議席餘下的一名候選人無須競逐,自動當選;這次選舉共1,083人自動當選,556人競逐286個村代表議席。

  • 本港增逾萬三宗新冠個案

    本港新增13,682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2,393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11,289宗,另有431宗輸入個案。

     

    八間安老院、十間殘疾人士院舍共23名院友和六名員工受感染。

     

    醫院管理局公布,66名新冠患者在公立醫院離世,據初步分析,其中36人的死因與2019冠狀病毒病有關,其餘30人的死因與該病沒有關連。新增22名危殆患者,現時共219人危殆。

     

    鑑於東區、北區、黃大仙部分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與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李家超:通關首日運作暢順

    行政長官李家超到落馬洲支線管制站視察首日與內地免檢疫通關情況,對整體運作表示滿意。對未來通關不需設人數安排,他表示一定會實現。

     

    李家超連同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等官員今日到落馬洲支線管制站視察,聽取現場執勤人員匯報,並與市民交談。

     

    他說,按預約通關數據,年廿九最受歡迎,其次是年廿八和年三十。以預約人數計算,最受歡迎的口岸是落馬洲支線口岸,以比例計算則為深圳灣口岸。

     

    李家超指,現時人數安排足夠應付需求,政府會密切留意通關情況,並與內地相關部門適時檢討人數安排和開放口岸數量。他指,設定人數安排旨在確保通關有秩序、安全和順暢,而此目標已達,至於之後的情況,特別是春節前後,當局會留意。

     

    被問到未來會否考慮撤銷人數安排,李家超表示,不需人數安排而進行通關,這日定會出現,當局會在穩妥和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密切注視形勢。他對首日通關整體運作感滿意,又感謝各口岸工作人員確保過關流程暢順。

  • 安心出行系統停止運作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表示,隨着多項防疫抗疫措施陸續放寬,香港與內地逐步有序全面實施通關,市民日常生活復常,安心出行系統正式停止運作,流動應用程式也不再更新。

     

    同時,支援疫苗通行證的安心出行熱線2626 3066及設於25個港鐵站的流動支援站也停止運作。

     

    資科辦表示,已按衞生署指示,刪除所有確診者上傳至相關系統的出行紀錄。市民如需要繼續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的個別功能,例如檢測登記碼,可在手機保留程式。

  • 通關暢順 早上逾七千人北上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過程暢順,至早上10時許,7,000多人離港北上。他相信,通關初期水貨客不多,當局打擊相關問題甚具經驗,需要時會派員到水貨熱點採取行動。

     

    鄧炳強今日到深圳灣口岸視察通關情況後向傳媒說,至上午10時許,逾5,000人經落馬洲支線口岸北上,經深圳灣口岸到內地則有2,000多人,另有少量人士經文錦渡口岸離港。他呼籲市民過關前整備預約文件和核酸檢測證明,耐心等候並聽從現場工作人員指示。

     

    他又說,在通關開始階段,大部分到內地的市民皆為探親或從商,水貨客並不多,特區政府與內地有關部門保持聯繫,如發現有人從事水貨活動,會聯合執法應對。

  • 推展交椅洲人工島 投資未來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她和局方人員馬不停蹄與不同界別人士會面,就交椅洲人工島初步方案交流,各界眾志成城期望做好項目。香港是數一數二的國際金融中心,對於集思廣益找出合適融資配套,她充滿信心。

     

    她說,為體現民間參與規劃,已邀請專業學會組成平台,共議細化人工島設計。她和團隊對推展人工島項目充滿期盼,會繼續與各持份者共謀深化發展方案,全速落實項目。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1月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附短片):

     

    交椅洲人工島項目,透過填海造地1,000公頃為香港發展擴容擴量,單以未來十年3,000多公頃的熟地預測計算,我們期望當中有300公頃來自人工島的新建土地,以應對住屋和其他社區需求及支持香港中長期的持續發展。我和同事在一個多星期前(2022年12月29日)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就項目進展作了階段性匯報,並已開始馬不停蹄與不同界別(包括專業團體、金融界、經濟學者等等)會面,就項目的初步方案交流,我感受到大家都眾志成城,期望把項目做好。我寄望以三個島嶼組合成的交椅洲人工島,為香港締造新一代的生活和經濟區域,為市民帶來幸福,並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

     

    策略性位置 引領香港持續發展

     

    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項目是香港兩個策略增長區。透過填海新建大片土地的機遇,將擴大香港的發展容量,提供多元發展空間。人工島較接近東面的中環核心商業區、西北面的香港國際機場和港珠澳大橋。憑藉它的地理位置,交椅洲人工島可以成為維港都會區的延伸部分,承載一個鄰近中環金融中心的核心商業區,並為港島、九龍當中的舊區重建引起的連鎖流動提供調遷空間。配合人工島發展而興建的一組策略性道路及鐵路基建,將開闢關鍵路線,打通香港交通網絡,策略性聯通國際,以至通往大灣區的核心商業區,促進香港與大灣區進一步融合發展。人工島可締造契機,把香港西面的策略運輸基建做好,更把北部都會區、人工島和香港島連通。

     

    迎接經濟機遇 繁榮多元發展

     

    政府有需要預先造地,為香港提供發展基礎迎接新機遇。放眼未來,人工島能提供新的土地,發展新一代的第三個核心商業區(CBD3)和其他產業,提供合共約500萬平方米商業總樓面面積及創造27萬個就業機會。其中約400萬平方米會來自CBD3,這個集工作、居住、休閒娛樂一身的核心商業區將打造成為香港新的經濟引擎,與位於中環的CBD1及九龍東的CBD2相輔相成,提供智慧、現代化和創新營商環境,促進產業多元化,吸引本地、內地和外國企業,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競爭力及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及貿易中心的地位,以及強化法律服務方面的優勢。此外,CBD3亦會預留土地作房屋、文化、創意藝術、娛樂、運動和日常生活相關設施,以及大量優質的公共空間。

     

    綠色宜居 前瞻城市策略

     

    與已建市區不同,人工島是全新規劃和建設,給我們較大空間做好城市設計,強調宜居、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的城市發展,以構建碳中和社區為目標,務求打造新一代的核心區域。

     

    人工島提供的住宅用地合共可興建19萬至21萬個住宅單位,容納50萬至55萬人口,我們做土地規劃及預留住宅用地時用了更高的規劃假設,提升平均單位面積一至兩成。既然用了較進取的假設,政府將來有條件為人工島的公、私營房屋制定更宜居的單位面積下限要求。

     

    人工島由三個島嶼組成,引入Y形水道,有效應對填海對水質和生態造成的影響。2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設計及超過200米闊的島與島之間的水道,將提供優質的海濱環境作休憩及各種水上活動用途。另外,我們亦會考慮加入文化旅遊元素,例如漁人碼頭,為本地漁業界提供升級轉型機會。

     

    人工島內的七個宜居生活社區,會以環保集體運輸系統連接,並由藍綠走廊分隔,沿岸會設有綠化海濱長廊。每個宜居生活社區面積約80至100公頃,以15分鐘生活圈概念規劃,鼓勵居民以步行或騎單車等健康出行,減少對私家車的依賴。各個社區亦合共提供約100萬平方米樓面空間作商業用途,會研究將部分樓面設於社區設施大樓内,租予初創企業及自由工作者作辦公室之用,以提升職位多元化及增加居民原區就業的比率。

     

    項目以構建碳中和社區為目標。一方面,透過規劃便捷及具抗禦力的用途布局設計、鼓勵綠色建築減低能源消耗、以及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方法減低碳排放;另一方面,推行綜合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的基建系統,採用海綿城市設計、使用再生能源、興建海水化淡廠、設置廚餘與污泥共厭氧消化設施;再配合智慧出行措施,為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整體目標作出貢獻。

     

    投資發展 長遠利益

     

    推展交椅洲人工島項目為香港帶來龐大的社會及經濟效益是無可置疑。經濟效益由施工期間以至2033年首批居民入伙和策略幹道開通便開始陸續出現,及至當交椅洲人工島全面發展後,粗略估計相關經濟活動將為香港帶來每年約 2,000億元的增加值,佔本地生產總值約7%。再者,項目發展提供的公私營房屋、優質生活環境和策略性運輸基建亦具社會及經濟價值。

     

    我和同事在立法會匯報進展時,得到多名發言議員支持項目。我們亦知道部分議員及社會上有關注,包括擔心同時推展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填海會對政府財政和社會人力資源帶來壓力、對漁民的影響、交通網絡是否完善等。對於一個具重大策略功能的造地項目,我們要做的是努力解決問題,在繼續深化研究時處理這些關注。

     

    例如工程造價方面,由於研究還未完成,我們是未有條件作詳細、按付款當日價格估算,不過以現時我們有限的資料粗略估計,純以2022年第二季的價格計約為5,800億元,當中近三成為填海、兩成多為一般基建、約五成為策略幹道和鐵路。當研究繼續推展,我們期望到2024年會有更具體的估算,然後到2025年到立法會尋求工程撥款時亦會再進一步作出交代,屆時獲批的撥款就是我們要接受監察的數字。

     

    我們亦已表明無需全部倚賴公帑推展項目,而即使政府投入公帑,項目亦會為政府帶來土地收益。透過採用不同融資選項,可適度運用市場力量,幫助項目推展。香港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國際金融中心,我們對於能夠集思廣益找出合適的融資配套是充滿信心的。

     

    共建專業平台 迎接挑戰

     

    為體現民間參與規劃新一代核心區域,我們已邀請專業學會組成一個平台,包括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香港測量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香港城市設計學會、香港園境師學會,共議細化人工島的設計。

     

    我和團隊對推展這個項目充滿期盼,會繼續與各持份者共謀深化發展方案,全速把項目落到實處,攜手創建人工島未來。

  • 積極部署 推介香港優勢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經過三年疫情,社會步入復常階段,政府部署連串工作,在內地和海外加強推廣香港經濟新亮點、文化新視野、旅遊新體會。新一年香港將成為動感飛躍之都,為旅客提供獨特的文化與美食體驗,宣傳攻勢已準備啟動,全方位說好香港優勢。

     

    他說,周六將啟程赴瑞士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與環球政商領袖、企業高管等交流,詳細介紹香港最新情況、機遇與發展潛力,並積極推介香港在金融、創科,搶企業、搶人才,以及文化旅遊的最新發展。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月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踏入2023年,迎來的首個大好消息是今天開始正式落實與內地有序通關,許多市民也雀躍準備與分隔多時的親人團聚,不少企業人員希望第一時間回內地處理業務,而其他商務交流、觀光旅遊等的需求更是龐大。可以預期,隨着便捷的兩地往還逐步回復,人流物流也會顯著改善,將對本港的出口、旅遊、零售及餐飲業等帶來更大的支持。

     

    事實上,經過三年的疫情,社會步入復常階段,我們已部署了一浪接一浪的推廣工作,準備在內地和海外加強宣傳推廣香港經濟新亮點、文化新視野、旅遊新體會。新一年,香港將成為動感飛躍之都,為旅客提供獨特的文化與美食體驗。我們已準備啟動宣傳攻勢,全方位說好香港優勢。

     

    走出去說好香港優勢

     

    今年我們整個問責團隊將會積極出訪不同國家、地區和市場,同時向海外和內地說好香港優勢、推廣各項旗艦活動及盛事。在全球各地均力爭更全面的復蘇之際,這些交流活動將有助加強香港和各地之間的相互了解、聯繫和合作,促進彼此共同更快更好的復蘇。

     

    本周六,我將啟程前往瑞士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屆時將會與環球政商領袖和企業高管等交流,詳細介紹香港的最新情況、機遇與發展潛力,並積極推介我們在金融、創科,搶企業、搶人才,以及文化旅遊方面的最新發展。此外,除了下半年一系列國際組織的年會,我亦會出訪東盟及歐洲等本港的重要巿場。金融管理局今年亦會帶領金融代表團出訪中東及東盟等地區。

     

    貿易發展局亦安排了多個外訪考察及商務團,包括2月份組織城市建設服務業業界考察團出訪印尼,探索新機遇,也會安排訪問團到包括泰國在內的多個東盟市場。內地方面,旗艦活動之一是年中在廣州舉行的Smart HK「創新升級 香港論壇」,透過不同的互動形式推動商務配對及跨境理財等業務;在深圳則會舉行以大灣區消費者為目標組群的活動,旨在推廣香港品牌及特色設計產品。

     

    以上只是我們走出去說好香港優勢的其中一些項目,事實上,特區政府在海外合共14個駐外辦事處及在內地合共五個駐內地辦事處,均會加強各式各樣的推廣活動。

     

    「請客來」激活本地盛事

     

    走出去介紹香港的核心信息有兩個層面:一是介紹香港商機處處、機遇無限;二是大力推介各項精彩吸引、不容錯過的本地大型活動。當中既有經濟、創科和金融的發展交流及商業配對,也有體育以及介紹本地和國際文化、藝術及美食的盛事。

     

    經濟金融活動

     

    打頭陣的是本周三至四舉行的亞洲金融論壇(Asian Financial Forum)。這個由特區政府及貿發局主辦的論壇是區內年度盛事,三年以來首次回歸實體,以線上線下混合模式舉行。一連兩日的會議,預計有數以千計的政府、金融及商界領袖將會交流真知灼見及探索投資商機,這個大型論壇將再次展現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商業樞紐的優勢。

     

    年底壓軸的是由金管局舉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規模將較去年的更大。已成為全球金融科技旗艦活動的香港金融科技周,亦將繼續在今年底舉行,讓全球金融科技相關的龍頭公司、初創企業、學術人員及業界翹楚聚首一堂,交流經驗及觀點。金管局亦正與國際結算銀行和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商討,爭取其今年的會議在港舉辦,讓環球的央行及監管機構主事人能夠匯聚香港。而由保監局舉辦、保險業界的旗艦活動亞洲保險論壇亦會在年底舉行。

     

    此外,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支持下,投資推廣署成立的FamilyOfficeHK專責團隊今年計劃透過舉行約60 個在本地、內地和海外的峰會、圓桌會議、研討會等宣傳活動,重點介紹香港的家族辦公室樞紐競爭力和地位。推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發展,能豐富香港的資金池,並為金融業界及其他專業界別創造更多商機,是未來我們力拼爭取發展的範疇。

     

    我知道不少在港的金融及商業機構也在積極籌備大型會議、董事會會議及各式活動等,冀讓其管理層和客戶親身到來香港,了解最新發展動態和新商機。我們歡迎大家也舉辦更多不同類型的會議,這將發揮聯乘效應、更壯聲勢。

     

    而圍繞着香港優勢產業、八大中心的主題,年內還有很多不同行業的區域旗艦活動,例如律政司的年度旗艦活動香港法律周,將匯聚全球各地的知名專家、執業者、政府官員、學者及各界翹楚,就一系列廣泛的法律議題分享真知灼見;海運及港口業界的年度盛事香港海運周也會在年底舉行。

     

    創新科技

     

    未來一年,本港創科發展將進入加速發展期,加強跟大灣區兄弟城巿合作,更好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要更積極發展國際創科中心的定位。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今年4月份將舉行2023數字經濟峰會,以蛻變前行、共創智慧未來為主題,聚焦探討智慧城市科技將如何驅動數字經濟發展。

     

    吸引旅客活動

     

    旅遊發展局將加大力度支持會議展覽及獎勵旅遊,吸引不同會展活動落戶或重返香港,爭取更多高增值過夜旅客來港,重塑香港作為區內首選會展旅遊目的地。局方正密鑼緊鼓籌備推出多項全球大型推廣活動,並已在三周前復辦大型旅遊業界訪港考察團,相繼接待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及菲律賓等地的旅遊業界代表。本月中,將會再次有國際郵輪以香港作為航點,是疫情後首個國際郵輪航次停靠香港。

     

    體育盛事對旅客一直深具吸引力。今年,我們預計將會有超過十項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在香港舉行,包括將在2月舉行的第25屆香港馬拉松、3月底舉行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2023等,預計參與這些賽事的運動員及現場觀眾將超過35萬人次。我們亦將進一步優化「M」品牌計劃,包括提升每項活動的資助上限至 1,500 萬元。

     

    文化方面,西九文化區是訪港旅客的必遊景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繼續有不同的主題展覽,連同M+博物館的展出,展現着香港中西薈萃的獨特魅力。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將在3月底舉辦博物館高峰論壇2023,邀請世界各地著名博物館約30位專家來港,就博物館最新發展、文化設施的再創造等議題交流經驗,論壇更已邀請了意大利的烏菲茲美術館作為今次的國際合作夥伴。4月份開始,康文署會舉辦首屆流行文化節,透過一系列活動推廣香港流行文化,當中包括向本港多位已故巨星致敬,並透過他們的非凡故事訴說香港的發展歷程,折射出香港不同時代的精神和文化魅力。

     

    喜歡攝影的朋友也要預留時間,3月中在維園舉行的香港花卉展覽,將會以繡球花為主題花,展覽主題是繡麗綻放、幸福滿載,除了有主題花及各地的花卉,並有本地、內地及海外園藝參展機構的花藝及園景布置。

     

    至於美食愛好者的年度焦點,肯定包括旅發局在11月份舉辦的香港美酒佳餚巡禮。過去在海濱景致下的美酒佳餚活動,讓城中不少朋友熱切期待。

     

    香港的城市生活既有金融商貿的急速步伐,也有美酒佳餚、良朋共聚的歡愉,亦有山巒起伏、水平如鏡、洗滌人心的景致,和中西匯萃、古今相映的文化魅力。隨着疫後復常大步開展,我會領導專責小組,重塑香港的形象和品牌,說好香港故事、突顯香港優勢和發展機遇。

  • 積極部署 推介香港優勢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經過三年疫情,社會步入復常階段,政府部署連串工作,在內地和海外加強推廣香港經濟新亮點、文化新視野、旅遊新體會。新一年香港將成為動感飛躍之都,為旅客提供獨特的文化與美食體驗,宣傳攻勢已準備啟動,全方位說好香港優勢。

     

    他說,周六將啟程赴瑞士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與環球政商領袖、企業高管等交流,詳細介紹香港最新情況、機遇與發展潛力,並積極推介香港在金融、創科,搶企業、搶人才,以及文化旅遊的最新發展。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月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踏入2023年,迎來的首個大好消息是今天開始正式落實與內地有序通關,許多市民也雀躍準備與分隔多時的親人團聚,不少企業人員希望第一時間回內地處理業務,而其他商務交流、觀光旅遊等的需求更是龐大。可以預期,隨着便捷的兩地往還逐步回復,人流物流也會顯著改善,將對本港的出口、旅遊、零售及餐飲業等帶來更大的支持。

     

    事實上,經過三年的疫情,社會步入復常階段,我們已部署了一浪接一浪的推廣工作,準備在內地和海外加強宣傳推廣香港經濟新亮點、文化新視野、旅遊新體會。新一年,香港將成為動感飛躍之都,為旅客提供獨特的文化與美食體驗。我們已準備啟動宣傳攻勢,全方位說好香港優勢。

     

    走出去說好香港優勢

     

    今年我們整個問責團隊將會積極出訪不同國家、地區和市場,同時向海外和內地說好香港優勢、推廣各項旗艦活動及盛事。在全球各地均力爭更全面的復蘇之際,這些交流活動將有助加強香港和各地之間的相互了解、聯繫和合作,促進彼此共同更快更好的復蘇。

     

    本周六,我將啟程前往瑞士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屆時將會與環球政商領袖和企業高管等交流,詳細介紹香港的最新情況、機遇與發展潛力,並積極推介我們在金融、創科,搶企業、搶人才,以及文化旅遊方面的最新發展。此外,除了下半年一系列國際組織的年會,我亦會出訪東盟及歐洲等本港的重要巿場。金融管理局今年亦會帶領金融代表團出訪中東及東盟等地區。

     

    貿易發展局亦安排了多個外訪考察及商務團,包括2月份組織城市建設服務業業界考察團出訪印尼,探索新機遇,也會安排訪問團到包括泰國在內的多個東盟市場。內地方面,旗艦活動之一是年中在廣州舉行的Smart HK「創新升級 香港論壇」,透過不同的互動形式推動商務配對及跨境理財等業務;在深圳則會舉行以大灣區消費者為目標組群的活動,旨在推廣香港品牌及特色設計產品。

     

    以上只是我們走出去說好香港優勢的其中一些項目,事實上,特區政府在海外合共14個駐外辦事處及在內地合共五個駐內地辦事處,均會加強各式各樣的推廣活動。

     

    「請客來」激活本地盛事

     

    走出去介紹香港的核心信息有兩個層面:一是介紹香港商機處處、機遇無限;二是大力推介各項精彩吸引、不容錯過的本地大型活動。當中既有經濟、創科和金融的發展交流及商業配對,也有體育以及介紹本地和國際文化、藝術及美食的盛事。

     

    經濟金融活動

     

    打頭陣的是本周三至四舉行的亞洲金融論壇(Asian Financial Forum)。這個由特區政府及貿發局主辦的論壇是區內年度盛事,三年以來首次回歸實體,以線上線下混合模式舉行。一連兩日的會議,預計有數以千計的政府、金融及商界領袖將會交流真知灼見及探索投資商機,這個大型論壇將再次展現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商業樞紐的優勢。

     

    年底壓軸的是由金管局舉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規模將較去年的更大。已成為全球金融科技旗艦活動的香港金融科技周,亦將繼續在今年底舉行,讓全球金融科技相關的龍頭公司、初創企業、學術人員及業界翹楚聚首一堂,交流經驗及觀點。金管局亦正與國際結算銀行和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商討,爭取其今年的會議在港舉辦,讓環球的央行及監管機構主事人能夠匯聚香港。而由保監局舉辦、保險業界的旗艦活動亞洲保險論壇亦會在年底舉行。

     

    此外,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支持下,投資推廣署成立的FamilyOfficeHK專責團隊今年計劃透過舉行約60 個在本地、內地和海外的峰會、圓桌會議、研討會等宣傳活動,重點介紹香港的家族辦公室樞紐競爭力和地位。推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發展,能豐富香港的資金池,並為金融業界及其他專業界別創造更多商機,是未來我們力拼爭取發展的範疇。

     

    我知道不少在港的金融及商業機構也在積極籌備大型會議、董事會會議及各式活動等,冀讓其管理層和客戶親身到來香港,了解最新發展動態和新商機。我們歡迎大家也舉辦更多不同類型的會議,這將發揮聯乘效應、更壯聲勢。

     

    而圍繞着香港優勢產業、八大中心的主題,年內還有很多不同行業的區域旗艦活動,例如律政司的年度旗艦活動香港法律周,將匯聚全球各地的知名專家、執業者、政府官員、學者及各界翹楚,就一系列廣泛的法律議題分享真知灼見;海運及港口業界的年度盛事香港海運周也會在年底舉行。

     

    創新科技

     

    未來一年,本港創科發展將進入加速發展期,加強跟大灣區兄弟城巿合作,更好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要更積極發展國際創科中心的定位。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今年4月份將舉行2023數字經濟峰會,以蛻變前行、共創智慧未來為主題,聚焦探討智慧城市科技將如何驅動數字經濟發展。

     

    吸引旅客活動

     

    旅遊發展局將加大力度支持會議展覽及獎勵旅遊,吸引不同會展活動落戶或重返香港,爭取更多高增值過夜旅客來港,重塑香港作為區內首選會展旅遊目的地。局方正密鑼緊鼓籌備推出多項全球大型推廣活動,並已在三周前復辦大型旅遊業界訪港考察團,相繼接待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及菲律賓等地的旅遊業界代表。本月中,將會再次有國際郵輪以香港作為航點,是疫情後首個國際郵輪航次停靠香港。

     

    體育盛事對旅客一直深具吸引力。今年,我們預計將會有超過十項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在香港舉行,包括將在2月舉行的第25屆香港馬拉松、3月底舉行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2023等,預計參與這些賽事的運動員及現場觀眾將超過35萬人次。我們亦將進一步優化「M」品牌計劃,包括提升每項活動的資助上限至 1,500 萬元。

     

    文化方面,西九文化區是訪港旅客的必遊景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繼續有不同的主題展覽,連同M+博物館的展出,展現着香港中西薈萃的獨特魅力。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將在3月底舉辦博物館高峰論壇2023,邀請世界各地著名博物館約30位專家來港,就博物館最新發展、文化設施的再創造等議題交流經驗,論壇更已邀請了意大利的烏菲茲美術館作為今次的國際合作夥伴。4月份開始,康文署會舉辦首屆流行文化節,透過一系列活動推廣香港流行文化,當中包括向本港多位已故巨星致敬,並透過他們的非凡故事訴說香港的發展歷程,折射出香港不同時代的精神和文化魅力。

     

    喜歡攝影的朋友也要預留時間,3月中在維園舉行的香港花卉展覽,將會以繡球花為主題花,展覽主題是繡麗綻放、幸福滿載,除了有主題花及各地的花卉,並有本地、內地及海外園藝參展機構的花藝及園景布置。

     

    至於美食愛好者的年度焦點,肯定包括旅發局在11月份舉辦的香港美酒佳餚巡禮。過去在海濱景致下的美酒佳餚活動,讓城中不少朋友熱切期待。

     

    香港的城市生活既有金融商貿的急速步伐,也有美酒佳餚、良朋共聚的歡愉,亦有山巒起伏、水平如鏡、洗滌人心的景致,和中西匯萃、古今相映的文化魅力。隨着疫後復常大步開展,我會領導專責小組,重塑香港的形象和品牌,說好香港故事、突顯香港優勢和發展機遇。

  • 粵港跨境私家車交通安排公布

    運輸署宣布,隨着文錦渡口岸恢復旅檢服務,2020年2月1日公布持常規配額只准行走文錦渡管制站的粵港跨境私家車特別交通安排取消,有關私家車不可再使用深圳灣口岸過境,而可重新使用文錦渡管制站。

     

    此外,持常規配額只准行走沙頭角管制站的粵港跨境私家車,可繼續使用深圳灣口岸過境,直至另行通告。

     

    運輸署提醒公眾遵守特區政府本月5日公布的安排,成功網上預約才可經文錦渡口岸過關前往內地或香港。北上前往內地的內地居民、南下前往香港的香港居民和經香港北上後返港的外地旅客除外。

  • 文錦渡貨物清關服務時間調整

    特區政府公布,明日起文錦渡口岸貨物清關服務時間調整為每日上午7時至晚上10時。

      

    隨着疫情穩定受控,香港特區和深圳市政府調整文錦渡口岸貨物清關服務時間,與旅檢服務一致。兩地政府已通知相關業界。

      

    調整文錦渡口岸運作時間不會對內地供港鮮活食品供應順暢造成影響。

  • 孫玉菡結束新加坡訪問行程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結束新加坡訪問行程。過去兩日,他拜會了新加坡人力部長陳詩龍,並到訪學院和企業,汲取當地招攬人才和人力發展的經驗。他明日轉往菲律賓馬尼拉訪問。

     

    孫玉菡昨日與中國駐新加坡大使孫海燕會晤,介紹香港勞工市場和經濟的最新情況。其後,孫玉菡拜會陳詩龍,就如何招攬人才交換意見,尤其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兩地如何應對人口高齡化和勞動人口下降的雙重挑戰,並把握兩地分別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東南亞國家聯盟門戶的優勢,提升亞洲對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孫玉菡又到訪工藝教育學院,了解各類職前及在職課程為離校生提供的職業專才教育,應對數字化經濟。他並參觀一間業務遍及香港、新加坡和東南亞其他地方的生命健康科技企業,了解為引進高潛力企業落戶主要經濟體提供的便利措施。

     

    孫玉菡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級副校長(健康與生命科學)沈祖堯和該校學者、新加坡香港商會代表,以及在當地工作或求學的港人會面,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聽取他們對優化人才入境措施的意見。孫玉菡呼籲他們與香港保持聯繫,並考慮返港或來港發展。

     

    孫玉菡總結新加坡之行時指,全球疫情持續三年,影響外來人才來港。施政報告提出的吸引人才措施上星期接受申請,其中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旨在羅致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或年薪達港幣250萬元的專才來港發展事業。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也已投入運作,以精簡程序加快處理各人才入境計劃的申請。

     

  • 第 50 頁,共 72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