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攜手抗疫 接種疫苗 助港復蘇

    儘管疫情為香港帶來不少挑戰,政府持續紮實推動各項工程,目標是建設香港為宜居城市,提升市民享有更優質的生活。

     

    優化海濱 共享空間

     

    本屆政府其中一個建設宜居城市的重點是優化維港海濱,使它成為富吸引力、朝氣蓬勃、交通暢達及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級資產,讓市民共享。政府預留65億元的專項撥款,和海濱事務委員會攜手推動13個重點項目。過去半年多的海濱發展可謂多姿多彩,去年10月至今已經有六段新海濱開放,分別位於西環、灣仔、啟德、荃灣。其中連接金鐘添馬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灣仔海濱長廊於5月7日進一步開放,為灣仔海濱增添一個可以飽覽維多利亞港的綠色空間。

     

    在「先駁通、再優化」的策略下,六公里的新海濱長廊已經完成,將長廊的總長度延伸至24公里。過往「斷截禾蟲」的海濱得以一段一段地連接起來。接通後的海濱,除了成為市民日與夜、平日和周末的消閒運動好去處外,更成為市民來往各地的熱門路徑。政府正馬不停蹄繼續籌備開通更多海濱長廊。東區走廊下之行人板道和西營盤東邊街北的休憩用地,將可望於今年上馬,冀早日為市民提供更多、有趣和便捷的海濱公共空間。

     

    活力展現 躍動港島南

     

    行政長官在去年的施政報告宣布躍動港島南計劃,把南區打造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宜居、宜業及休閒玩樂的地區。發展局在今年2月成立躍動港島南辦事處,正先就黃竹坑、香港仔及鴨脷洲一帶擬備概念總綱計劃,提出主要概念和建議,並在過程中仔細考慮地區意見。相關決策局及部門會一同推展,以落實計劃。

     

    政府會採取地方營造手法美化公共空間和市容,例如改善香葉道一帶的休憩空間和研究活化涌尾明渠,創造促進互動的公共空間,並加強沿河及與周邊的聯繫。在深灣及布廠灣一帶的海濱,我們會考慮如何騰出一些空間以改善步行環境。香港仔這個社區沿避風塘而建,海濱長廊是市民日常運動和散步的好去處,政府會改善海濱的通達性。

     

    與躍動港島南計劃相輔相成的海洋公園未來發展策略,亦會逐步落實,把海洋公園轉型為一個專注保育和教育、紮根自然並結合歷險與休閒元素的渡假勝地。與此同時,我們亦已就興建兩個碼頭的工程開展籌備工作。

     

    香港仔避風塘的使用率已相當高,政府正着手研究擴大避風塘範圍、增加船隻停泊區及提供更多登岸設施的可行性。同時,我們準備以公私營合作方式在已修復的石澳石礦場發展水上運動中心,為愛好水上活動人士提供更佳設施,稍後會公開招標。

     

    政府一直積極推動一地多用,已開始研究如何整合或重建黃竹坑區內一些現有設施,以善用土地資源,並照顧社區需要。躍動港島南計劃多元化,是建設宜居城市的重要一環。

     

    奧運全民共賞 支持香港運動員

     

    政府致力推動香港體育發展,並積極投入資源,增建更多體育設施。規模頗大,設施齊備,斥資319億元的啟德體育園現正進行底層結構、地庫及上層建築工程。整項工程預計於2023年完成,將提供多項國際級的體育設施。

     

    談到啟德體育園這個旗艦項目,不期然想到香港運動員積極備戰東京奧運會。近年政府銳意支援精英運動員培訓,成果豐碩。香港健兒在多項國際賽事屢創佳績,目前已有27個項目取得東京奧運參賽資格。

     

    奧運是世界最大型和最高水平的體壇盛事,舉世矚目,預計全球透過電視觀賞賽事的觀眾超過30億。考慮到疫情及本港廣播機構面對嚴峻的經營環境,政府本周宣布破例斥資購入東京奧運的電視播映權,並交由本地五間持有電視牌照的廣播機構播放,確保香港巿民可以通過電視免費看到東京奧運會廣泛的直播,特別是香港運動員參與的所有賽事。

     

    政府購入東京奧運電視播映權,不單會凝聚廣大市民為香港運動員打氣,同時會提升市民對運動的興趣和體育風氣。

     

    攜手抗疫 接種疫苗

     

    在抗疫方面,政府繼續採取精準務實、果斷迅速的策略。當中措施包括要求全港外籍家庭傭工於本月15至30日期間接受第二次強制檢測,以及涉及變異病毒株的大廈居民須接受更頻密的檢測。隨着疫情漸趨穩定,市民生活大致回復正常,全港學校於本月24日起全面恢復半天面授課堂。在第一階段「疫苗氣泡」下的社交距離措施亦有序落實,有關措施會延續14天至本月26日,包括繼續維持適用於餐飲業務處所和表列處所的限制及規定,以及有關群組聚集和佩戴口罩的要求。

     

    疫情趨穩之際,我們絕不能再讓它反彈,甚至把香港復蘇「拖後腿」。畢竟,接種疫苗才是目前防控疫情最有效和最徹底的措施。雖然今次的變種病毒個案暫未於社區廣泛爆發,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市民應積極主動及時接種疫苗,護己護人,為香港築起群體免疫屏障。

     

    總結

     

    要努力建設宜居城市,單靠幾個項目不足成事。政府會透過多管齊下,與時並進,以短、中、長期的措施處理土地房屋問題,改善本港營商環境及提高競爭力,投資於教育、醫療、福利,以及改善生活環境等,持續提升香港成為更宜居及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大都會。

     

    安全和穩定是建設宜居城市的重要基石。去年6月30日起實施的《香港國安法》立竿見影,香港由亂到治,社會大致回復正常。繼去年制定《香港國安法》後,中央政府主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讓香港重回良政善治正軌。特區政府爭取本月底前盡快通過《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以便開展大量的選舉籌備工作。

     

    此外,《2021年公職(參選及任職)(雜項修訂)條例草案》於本周獲立法會通過,並將於5月21日刊憲當日生效。根據該條例,區議員等公職人員將需要宣誓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落實及完善有關公職人員宣誓規定,正本清源,與《香港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相輔相成,對維護特區的憲制秩序、進一步確保「愛國者治港」具重大意義,有利「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香港長治久安。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5月16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創意落實 時裝投產有門

    服裝業是本港主要製造業之一,部分年輕人更把時裝設計視為夢想職業,化創意為雲裳,讓模特兒在台上演繹佳作,一展風華。

     

    實現夢想前,設計師須把靈感落實為服裝樣品,踏出投產第一步。

     

    隨着製造業北移,本地「辦房」所剩無幾,製作樣品殊不容易。有見及此,製衣業訓練局兩年前建立小型工場,取名創樣中心,填補服裝由設計到生產的空白。

     

    實現創意

     

    擁有自家品牌的冼美玉是創樣中心常客,在她眼中,服裝樣品不單有助評估生產成本,其功能更如同示範單位,是買家是否光顧的關鍵。原型如此重要,冼美玉當然看重創作過程,尤其信賴該中心師傅的高見。

     

    「他們縫紉經驗豐富,往往有很好的意見,例如衣服某處該開鈕門、加帶子,都是我想要的效果,我對這些時裝細節十分欣賞。」

     

    自2019年起,中心接受創意香港贊助,為包括冼美玉在內最少50名本土設計師製作樣品。

     

    冼美玉認為,創樣中心獲政府支持,承受壓力較小,職員為設計師試驗產品時更具耐性,分外適合時裝新手。對於各種時裝概念,客戶如欲加深認識,也可考慮報讀中心課程。

     

    傳授技巧

     

    創樣中心服裝技術課程涵蓋西裝製作、量裁紙樣,以至使用3D服裝設計軟件製作虛擬服裝,內容一應俱全。

     

    中心並開設各類技術工作坊,推廣可持續服裝概念。以刺繡為例,在舊衣物上施以巧妙變化,即面貌一新,並具個人風格。

     

    製衣業訓練局課程總監李書雲表示,課程旨在讓設計師了解坊間製作技術,啟迪創造力。

     

    中心舉辦的工作坊累計最少36個,約400人報讀,包括專業設計師和時裝愛好者。

     

    藝術創作人梁楚茵擅長製作布料,應用於長衫等範疇。她並非時裝設計專業出身,工作坊所授技術對她非常有用,有助她在設計上取得突破。

     

    她設計的長衫正是採用新概念,作品上半身與一般長衫無異,下半身則帶寬鬆效果,更有時代感。

     

    「一般長衫讓人覺得土氣,穿起來也不舒服。我希望新設計可令長衫平常化,年輕人可視作裙子,適合上班用途。」

     

    放眼神州

     

    創樣中心督導委員會主席鍾國斌表示,中心可善用優勢,協助年輕設計師開拓市場,包括人口是香港約十倍的粵港澳大灣區。

     

    他指出,中心除開辦生產培訓、服裝知識等特別課程外,生產上也可助設計師一臂之力,如此不單設計師獲益,更可帶動香港製造業。

     

    「設計師剛起步時產量不大,很難物色生產商。創樣中心設施完善,可承擔少量生產,試驗產品能否迎合市場。」

     

    「日後我們可考慮聘請縫紉工人協助生產,這有助本地就業。如能再次打響『香港製造』品牌,發展空間就會很大。」

  •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192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1,926,200劑疫苗。其中,約1,154,0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772,2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市民中,約502,0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652,0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市民中,約364,0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408,2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37,500名市民經計劃接種疫苗。在約4,200名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2,8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1,3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在約4,300名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2,7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1,6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分別約11,700人和17,4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均約為96%。

     

    同日約3,0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6,1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12宗送院個案。

  • 政府續為特定群組提供免費檢測

    政府宣布,特定群組中未完成接種新冠疫苗或因健康原因不適宜接種疫苗的人士,繼續可於社區檢測中心獲免費2019冠狀病毒檢測服務。

     

    合資格人士包括餐飲業務和表列處所員工、檢疫酒店職工、建造業工地人員、公眾及私人泳池和泳灘工作人員、特定酒店職工、本地遊旅行團的隨團和接待團隊工作人員。

     

    建造業工地人員、本地遊旅行團的隨團和接待團隊工作人員方面,由本月24日起,他們如因健康原因不適宜接種新冠疫苗,須出示相關醫生證明書;至於已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者,則須提供相關接種紀錄。

     

    食物及衞生局指,自去年起,特定群組可經網上預約於社區檢測中心接受一次免費檢測服務,此安排反應正面。鑑於本港疫情持續,有關安排有必要延續。

     

    自今年1月起,經各個途徑進行的檢測共約1,100萬次,其中建造業工地人員、餐飲業務和表列處所員工於社區檢測中心分別接受檢測87萬次、85萬次和28萬次。

     

    當局認為有需要在社區檢測中心預留充足檢測能力,以便迅速及靈活應對突如其來的檢測需求。因此,為個別特定群組於社區檢測中心提供的免費檢測服務只會開放予因健康原因不適宜接種新冠疫苗,或尚待接種第二劑疫苗而未獲豁免定期檢測的人士。

     

    除社區檢測中心外,市民也可繼續利用政府提供的其他免費檢測渠道接受免費檢測。

  • 三人確診 男童感染源頭不明

    本港新增三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兩宗屬外地輸入,一宗為源頭不明的本地個案,涉及一名四歲男童。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確診男童有兩個住所,分別位於何文田窩打老道67E號怡景大廈和石硤尾白田邨13座。他就讀何文田自由道2號漢師幼稚園(龍總)K1B班,最後上課日為本月12日。

     

    男童當晚開始發燒和喉嚨痛,翌日到青衣向私家醫生求診並提交樣本,經檢測後證實確診,Ct值逾30,顯示病毒量低。

     

    張竹君指,男童本月9日曾與家人到何文田食美軒用膳,其餘時間主要留家或上學。男童的學校須停課14天,約20名師生須入住指定檢疫酒店。由於涉及較多幼童,家長可陪同檢疫,食物及衞生局已聯絡社會福利署向有關家庭提供玩具、圖書和其他所需物資。

     

    至於與男童同住和曾一同用膳的家人,也須接受檢疫。男童父母從事飲食業,分別在荔枝角和荃灣的食肆工作,兩人最近一次定期檢測結果均呈陰性。

     

    輸入個案方面,兩名患者均為印尼來港的外傭,不涉及變異病毒株。

     

    初步陽性個案暫時少於五宗,暫無源頭不明個案。

     

    此外,當局再就早前涉及華大基因文職人員的本地確診個案進行基因排序分析,發現其病毒與現時本地流行的病毒株並不相似,而是屬去年武漢出現疫情初期的病毒株。

     

    張竹君表示,有關患者不像真正染病,可能是樣本受污染,倘若屬實,此個案會從確診名單中剔除。

     

    另鑑於安徽省和遼寧省部分地區最新疫情發展,政府宣布,有關中國內地屬中風險或高風險地區的名單已相應更新。

     

    由即日起,所有在入境前14天內曾到安徽省的人士,並不符合「回港易」的相關指明條件,該些旅客須於抵港後接受14天強制檢疫和強制檢測安排,也不能因已完成接種新冠疫苗而縮減強制檢疫期。由明日起,此安排也適用於所有在入境前14天內曾到過遼寧省的人士。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無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增流產風險

    食物及衞生局表示,本港整體流產個案比率與過去三年同期數字相若,無證據顯示接種新冠疫苗會增加接種者的流產風險。

     

    局方回應傳媒查詢接種新冠疫苗後流產的個案數目時指,根據醫院管理局資料,上月12日至本月9日期間,未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流產個案為396宗,有接種紀錄的流產個案則為九宗;暫無臨床證據顯示流產個案由疫苗引起。

  • 張舉能下周訪問北京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應最高人民法院邀請,下周二至周五到北京訪問。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潘兆初、高等法院上訴法庭法官朱芬齡和司法機構政務長梁悅賢陪同訪問。

     

    在北京期間,張舉能將與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會面,並參訪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和北京互聯網法院,就科技應用和司法交流等議題作討論。

     

    張舉能此行並會拜訪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及法制工作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和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

     

    他離港期間,終審法院常任法官李義署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

  •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188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1,888,400劑疫苗。其中,約1,138,1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750,4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市民中,約497,8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640,3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市民中,約359,7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390,7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31,700名市民經計劃接種疫苗。在約4,300名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1,9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2,4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在約4,400名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2,0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2,4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分別約10,200人和12,7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的整體接種率約為96%,接種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則約為95%。

     

    同日約2,8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6,4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11宗送院個案。

  • 保安局局長凍結黎智英財產

    保安局局長今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第43條實施細則》發出書面通知,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香港交易所股份代號︰282)股份,以及其擁有的三間公司於本地銀行帳戶內的財產。

     

    警務處國家安全處去年12月11日起訴黎智英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並於上月16日加控他兩項罪名,包括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和串謀作出並意圖妨礙司法公正的作為。

     

    根據《實施細則》附表三第3(1)條,保安局局長如有合理理由懷疑某人所持有的任何財產是罪行相關財產,可藉指明該財產的書面通知,指示除根據保安局局長批予的特許授權外,任何人不得直接或間接處理該財產。

     

    此外,根據《實施細則》附表三第3(7)條,保安局局長如有合理因由懷疑通知所指明的財產會被調離香港,可在通知內指示警務人員可為防止該財產被調離香港而檢取該財產。

     

    保安局局長在考慮相關資料後,今日根據《實施細則》附表三相關條文發出凍結財產的書面通知,相關人士和機構不得直接或間接處理某些有合理理由懷疑與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相關的財產。

     

    根據《實施細則》附表三第1條,罪行相關財產包括任何干犯或企圖干犯、參與或協助干犯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的人的財產。

  • 林鄭月娥為單車運動員打氣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晚上與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到香港單車館觀看「2021 UCI國家盃場地單車賽(中國香港)」,為參賽的香港運動員打氣。

     

    賽事由中國香港單車總會主辦,昨日開始舉行,至星期日結束,約75名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單車運動員參與,是本港自去年初新冠疫情開始以來首次舉辦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

     

    賽事以閉門形式進行,但市民可透過電視直播觀看賽事。林鄭月娥一行在嘉賓席觀看賽事,並無接觸任何參賽運動員。

     

    她說,舉辦這項單車賽事向世界展示了香港在極具挑戰的情況下籌辦大型體育活動的能力,並提升香港作為大型國際體育盛事之都的地位。賽事也讓香港單車精英代表隊與世界頂級車手競爭,為兩個月後的東京奧運會作好準備。

     

    政府已斥資購入東京奧運會電視轉播權,讓全港市民可以免費觀看奧運賽事。林鄭月娥說,希望這項單車賽事進一步帶動社會支持運動員的氛圍,在東京奧運期間全城透過電視為香港運動員打氣。

     

    在特區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和協助下,主辦單位為確保賽事安全進行落實多項防疫措施,包括要求參賽選手及工作人員到港前接受病毒檢測、於機場再次接受檢測,並遵守隔離及限制活動範圍等要求。

  • 特首出席粵港合作聯席會議

    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22次會議今日以視像形式舉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分別率領代表團出席,討論議題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十四五規劃帶來的機遇。

     

    林鄭月娥在開場發言時指,在中央全力支持下,《香港國安法》的制定和實施讓香港由亂及治,加上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決定,香港將更有底氣,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保持香港長期穩定。

     

    她續說,有了政治穩定的局面,香港須聚焦發展,拓展經濟,改善民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乃必須取向。

     

    林鄭月娥指,廣東是香港與內地區域合作的最重要夥伴,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工作中與香港有着密不可分、互利共贏的關係。

     

    今年為國家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林鄭月娥表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支持香港多方面發展和建設高質量的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和廣東帶來龐大機遇。是次粵港合作聯席會議以「把握國家發展新機遇,深化『十四五』時期粵港合作」為主題,合適不過。

     

    粵港雙方於會後簽署五份合作協議,分別為《開啟十四五「雙循環」商機 深化粵港經貿合作備忘錄》、《深化粵港澳大灣區投資推廣合作備忘錄》、《粵港馬產業發展合作協議》、《關於共同促進穗港賽馬產業發展框架協議》,以及《大灣區體育項目合作補充備忘錄》。

     

    恢復粵港居民跨境往來方面,林鄭月娥希望得到廣東省支持,爭取有序有限地逐步放寬到內地的檢疫要求,以恢復跨境人流,回應兩地人民強烈訴求。

     

    雙方也有討論多個主要合作範疇的進展和未來合作方向,包括支持港商拓展內銷、金融、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創新及科技、醫療衞生和青年發展等。

  • 台灣抵港人士須於酒店檢疫

    政府宣布,本月16日起,所有到港當天或之前14天曾逗留台灣的人士,必須於指定檢疫酒店接受強制檢疫,不得家居檢疫,他們登機時須出示在香港指定檢疫酒店預訂房間的確認書。

     

    目前,曾逗留內地、澳門和台灣的抵港人士如非循「回港易」計劃回港,須接受家居強制檢疫14天。至於已完成接種疫苗人士,家居強制檢疫可縮減至七天,其後七天自行監察及在抵港後第12天接受強檢。

     

    政府表示,由於台灣地區疫情轉差,確診個案有上升趨勢,為貫徹外防輸入目標,政府將於星期日起調整曾逗留當地的抵港人士檢疫和檢測要求。

     

    有關人士抵港後須於機場接受檢測待行安排,確認檢測陰性結果後須乘坐政府安排的專車前往指定檢疫酒店接受強制檢疫。

        

    接受14天強制檢疫的人士須於檢疫期間接受三次檢測,並在抵港後第16及第19天接受強制檢測。

     

    已完成接種疫苗而接受七天強制檢疫者,須於檢疫期間接受兩次檢測,其後七天自行監察,並在抵港後第12天接受強制檢測。

         

    曾於台灣逗留並已抵港接受家居強制檢疫人士,政府將發出強制檢測公告,要求他們完成家居檢疫後接受強檢。本月6日至15日到港並接受14天家居強制檢疫人士,須在抵港後第16和第19天接受強制檢測;本月12日或之後抵港、已完成接種疫苗並接受七天家居強制檢疫者,則須在抵港後第12天接受強檢。

         

    政府會密切監察本地及不同地區疫情發展、接種疫苗進度和出入境人數變化,需要時調整到港人士登機和強制檢疫要求。

  • 第 590 頁,共 72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