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首季經濟增長7.9%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第一季香港經濟明顯復蘇,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7.9%,扭轉連續六個季度收縮情況。考慮到經濟復蘇不平均,加上與疫情相關的不確定性仍高,政府維持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為3.3%至5.5%。

     

    政府今日發表《2021年第一季經濟報告》,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今日在記者會上闡述報告內容。他指,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實質本地生產總值顯著增長5.4%,連續三個季度上升。

     

    受惠於由內地和美國帶動的環球經濟復蘇,整體貨物出口在第一季按年實質飆升30.2%。歐錫熊說,第一季較明顯經濟復蘇主要由貨物出口非常強勁而帶動,但本地經濟環節仍因疫情威脅和旅遊業冰封而面對困難的經營環境,其中零售業銷貨量和食肆收益較經濟衰退前仍減30%。

     

    勞工市場仍然顯著受壓,第一季失業率為6.8%。消費及投資需求稍為恢復,但仍然相對欠佳,即使在比較基數極低的情況下,私人消費開支在第一季僅按年實質輕微增長1.6%。

     

    歐錫熊說,只要本地疫情繼續受控,在政府將推出電子消費券計劃等項措施支持下,營商和消費信心料會持續改善。市民應合力做好防疫抗疫工作,令疫情受控,並積極參與疫苗接種計劃,為經濟全面復蘇和逐步恢復國際出行創造有利條件。

     

    他指,疫情大流行仍然是環球經濟前景的主要不確定因素,國際出行和訪港旅遊業料復蘇需時,其他主要不明朗因素包括中美關係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政府維持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為3.3%至5.5%,但本地疫情倘若受控,而外圍環境沒有特別惡化,本港全年經濟增長很可能接近預測上限。

     

    通脹展望方面,由於經濟未達全面復蘇,通脹壓力短期內料會維持溫和,今年基本通脹預測維持於1%。

  • 74萬劑復必泰疫苗抵港

    衞生署公布,復星醫藥今日將最新一批約74萬劑復必泰疫苗付運抵港。該批疫苗由BioNTech製造,於德國廠房Baxter封裝。

     

    新一批次復必泰疫苗抵港後,工作人員隨即按既定程序檢查和核對,確保疫苗符合產品規格和相關冷鏈運輸標準。政府會把疫苗存放在經驗證的超低溫冷藏櫃,按藥廠指定的溫度妥善保存。

     

    該批疫苗的藥瓶標籤包含英文和簡體中文,但有關批次均由相同製造商和廠房以相同規格在德國製造及封裝。

  • 內地企業交流及對接計劃啟動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連同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今日啟動內地企業伙伴交流及對接計劃,計劃下的首場交流會同日舉行,超過40家企業和專業服務業約100人參加。

     

    對接計劃旨在促進內地企業與香港專業服務團體聯繫,共同把握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一帶一路」機遇。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在交流會上說,3月通過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參與、助力國家全面開放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打造共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國家支持是香港經濟的強心針,也為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注入動力。

     

    他表示,香港的融資、風險管理、法律和仲裁等專業服務人才熟悉國際規則及標準,具備相關經驗和聯繫網絡,享有良好信譽,可與內地企業優勢互補,共同提升競爭力及「一帶一路」建設水平,開拓更大市場。

     

    交流會邀得香港金融和保險界別代表介紹香港的融資、專業風險管理和保險服務,商經局「一帶一路」專員葉成輝主持討論環節,聚焦探討香港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機遇,以及本港專業服務界別如何協助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市場。

  • 外匯基金境外資產減80億

    金融管理局公布,4月外匯基金境外資產減少80億元至40,085億元。

     

    貨幣基礎為21,117億元,外匯基金對香港私營部門的債權總額為2,467億元。

  • 本港增一宗新型肺炎輸入個案

    本港新增一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43歲男患者由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抵港。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提醒與N501Y變異病毒株確診本地個案患者於同一大廈居住或在患者所住大廈工作,並獲安排離開檢疫中心人士,須於有關個案公布後第三、七、12和19日接受強制檢測。他們須自我監察21日。

     

    油尖旺金巴利道69至71A號美園大廈和荃灣安逸街2號荃威花園R座相關指明人士須於明日遵從強制檢測公告接受檢測。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47宗個案,九宗屬本地個案,其中一宗源頭不明。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港新旅遊氣泡或延期重啟

    香港與新加坡航空旅遊氣泡原定本月26日重啟。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由於近日新加坡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增加,有關安排或未能如期推行。

     

    邱騰華今日會見傳媒時說,因應確診個案數字上升,新加坡當局已在樟宜機場實施防疫措施,預料在市內也會採取額外防控手段。他昨日和今早均曾與該國交通部部長通電話,對方表示,按照目前情況,旅遊氣泡很大機會不能如期重啟。

     

    邱騰華指,特區政府會留意新加坡未來數日推行防疫措施的進展,下周初再與新加坡當局接觸,了解情況。

  • 香港內地就破產程序簽會談紀要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今日在深圳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楊萬明簽署《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協助破產程序的會談紀要》;此舉展示香港特區在「一國兩制」下所享獨特地位,進一步完善兩地在民商事法律的合作。

     

    鄭若驊表示,簽署《會談紀要》標誌着香港與內地就認可和協助破產程序達成共識,香港的清盤人可向內地法院申請認可在港的清盤程序,而內地破產管理人也可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請認可在內地的破產程序。

     

    此舉有助拯救經濟困難的企業,也可加強保護債務人的資產和債權人的利益,將更有利推行有秩序和高效率的清盤制度。

     

    新合作機制明確涵蓋內地的破產和解和重整程序,以及香港的債務重組程序,鼓勵通過重組挽救企業,便利兩地和國際債權人盡早就重組計劃達成共識,提高債務人獲重生避免破產的機會,長遠有助加強投資者的信心,完善兩地的營商環境。

     

    《會談紀要》內容主要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將指定若干試點地區,有關中級人民法院與香港特區法院依法開展相互認可和協助破產程序的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和香港特區政府會分別就兩地開展的相關工作發布意見實用指南,並保持溝通,持續完善有關機制,逐步擴大試點範圍。

     

    最高人民法院首階段指定上海、廈門和深圳作為試點,這些城市與香港經貿關係密切,並且是香港在內地投資的重點地方。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下午舉辦有關內地與香港跨境破產合作的法律與實務的論壇,律政司是支持單位,論壇講者包括內地和香港的法官、學者、法律執業人士等。

     

    討論議題涵蓋跨境破產司法協助的範圍及具體程序、大灣區跨境破產協助的重點制度等,讓出席者了解合作機制有助貫徹落實《基本法》,鞏固兩地司法協作。

  • 中西區兩議席出缺

    政府刊憲宣布,中西區區議會半山東和觀龍選區各有一民選議員議席出缺。

     

    由於議員吳兆康和梁晃維請辭,政府按《區議會條例》公布他們的議員席位本月1日起懸空。

  • 指定檢疫酒店防疫措施加強

    政府宣布採取多項改善措施,進一步加強指定檢疫酒店的感染控制。

     

    海外抵港人士須按嚴謹入境防控措施接受檢測及強制檢疫,除了在機場抵埗時檢測待行,在指定檢疫酒店強制檢疫期間也須重複檢測。政府調整已完成接種疫苗抵港人士強制檢疫期的同時,會加強相應檢測安排,確保即使縮減檢疫期也不會有漏網之魚。

      

    政府將增加抵港第三天的檢測。視乎來源地區的風險分組及適用的強制檢疫期,抵港人士除了登機前及/或到埗時檢測外,強制檢疫期間須接受的檢測次數會視乎檢疫期增至兩次至四次不等。從極高或甚高風險地區抵港人士、已接種疫苗並獲縮減檢疫期的人士也須在完成檢疫後額外接受強制檢測。

      

    為加強保障檢測質素,政府對指定檢疫酒店的檢測承辦商實施新合約條款,訂明所有採樣員均須為具感染控制經驗的註冊或登記護士,並具備拭子採樣經驗。承辦商也須提供最少一名負責採樣的主管人員,由具最少三年管理和監督經驗的註冊醫生、註冊護士或其他醫療專業人員擔任。該人員應具備感染控制的知識和經驗,並要有拭子採樣經驗。主管人員須監督並確保採樣員的採樣過程符合衞生署標準。

      

    就咽喉和鼻腔合併拭子採樣,政府本月4日為承辦商代表舉辦培訓課程的演示。根據合約條款,檢測承辦商須負責持續向員工提供培訓,並妥善保存培訓紀錄供政府查核。演示有助檢測承辦商向其員工提供培訓,確保採樣質素及感染控制程序符合要求。

      

    新合約條款也要求承辦商建立內部質量保證審核小組,監督團隊工作成效及合規性,包括定期評定前線員工的技巧和知識,並每兩周向他們提供技能鞏固訓練。承辦商也須就人員資格、培訓紀錄、服務日誌及內部質量保證審核結果等撰寫詳細報告,政府會評估報告及作出跟進。如承辦商未能符合要求,政府可終止合約,並禁止該承辦商競投同類型合約。

      

    鑑於部分指定檢疫酒店有大量來自高風險地區人士入住,政府建議這些酒店將入住率降低至80%或以下。所有指定檢疫酒店正在每一樓層安裝空氣淨化器,大部分已完成安裝。政府又建議酒店在可行情況下分隔從高風險地區和其他地區抵港客人。酒店會提醒入住人士在開門或進行咽喉和鼻腔合併拭子採樣前須關閉所有窗戶,酒店員工檢測也由每14天一次改為每七天一次。

  •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185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1,856,600劑疫苗。其中,約1,123,4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733,2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市民中,約493,5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629,9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市民中,約355,2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378,0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25,700名市民經計劃接種疫苗。在約3,600名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1,6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2,0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在約3,800名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1,7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2,1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分別約7,600人和10,7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均約為96%。

     

    同日約2,7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7,6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六宗送院個案。

  • 去年鼠患參考指數下跌

    食物環境衞生署公布,去年整體鼠患參考指數為3.6%,低於2019年的4.2%。各分區鼠患參考指數均低於10%,顯示大部分分區鼠患並不普遍。

     

    除了分區鼠患參考指數,食環署也首次公布各監察地點的鼠患參考指數,讓市民更了解各區鼠患情況。自去年下半年起,監察地點由41個增至50個,放置誘餌地點由約2,300個增至約2,700個,以覆蓋新發展區、住宅區、後巷和工業區等可能存在鼠患的地點。

     

    針對鼠患較嚴重的監察地點,食環署去年下半年起展開為期一個月的改善措施,加強防鼠滅鼠,之後在同一地點重新調查,鼠患參考指數明顯下降,證明措施見效。

     

    此外,署方與地政總署合作,準備在年中前透過政府的地理空間信息樞紐平台向各部門發放監察地點的鼠患詳細數據,以便各部門在其負責場地部署針對性防治鼠患行動。

     

    食環署今年繼續分兩期進行全港滅鼠運動,第一期1月初展開,3月12日完成;第二期7月展開,為期十星期,其間會加強滅鼠工作,並巡查街市、市政大廈、小販市場、避風塘、與食物業處所毗鄰的小巷、其他出現鼠患的地點及其鄰近範圍等,以增強及延長防治鼠患工作的成效。

     

    另外,署方會在每期全港滅鼠運動之後進行八星期目標小區滅鼠行動,透過改善環境衞生、滅鼠和執法,深化各區防治鼠患工作,又會多加應用熱能探測攝錄機,在目標小區和鼠患較為嚴重的監察地點偵測老鼠活動,再採取行動加強滅鼠成效。

     

    食環署表示,會與各政府部門和地區組織加強協作,在不同地區推行更多防治蟲鼠運動和公眾宣傳、教育,從社區層面強化防治蟲鼠工作。

  • 政府收回三組土地發展資助房屋

    發展局公布,將根據《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在法定分區計劃大綱圖上規劃作高密度房屋發展的三組地塊內的私人土地作資助房屋用途。三組地塊中,兩塊位於元朗、一塊位於粉嶺。

     

    三組地塊涉及12,300平方米私人土地,連同鄰近約3,500平方米政府土地,預計可提供約1,600個單位。政府會盡快完成收回土地程序,地政總署已開始進行清拆前登記,並即日起停止接受涉及該三組地塊的地契修訂和換地新申請。

       

    發展局表示,土地供應是現屆政府施政重點,在2019至20以及2020至21兩個年度,當局共收回約90公頃土地,遠多於前五年收回的20公頃。展望將來,預計約700公頃土地會於2021至22年度起陸續收回。

  • 第 591 頁,共 72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