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邁向良政善治新時代

    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旨在提高全民國家安全意識,營造維護國家安全的濃厚氛圍,增強防範和抵禦安全風險能力,同時認識國家《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培養國民身分認同。

     

    在今年這個別具意義的日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舉辦以「國家安全・護我家園」為主題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暨主題講座,多位重量級嘉賓和講者從不同角度就維護國家安全作專題發言。

     

    維護國安好開始 全社會共同義務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是《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首個。特區政府會堅決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落實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及執行機制,在「一國兩制」原則下維護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維護國家安全不但是香港特區的憲制責任,也是所有香港市民的共同義務。國家安全關係到所有香港市民,不分老幼。特區政府會多管齊下,提高市民的國家安全意識和守法意識,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

     

    根除國安威脅 制止禍亂之源

     

    《香港國安法》的實施立竿見影,令香港由亂變治,社會恢復平靜。國家安全是發展的憑藉,國安威脅一日不根除,香港難言發展。過去的議會亂象令特區政府施政舉步維艱,同時揭示現行的選舉制度存在明顯的漏洞。反中亂港分子利用選舉漏洞進入香港特區管治架構,嚴重干擾政府施政,意圖藉選舉奪權,危害國家安全、主權和發展利益。若不完善選舉制度,香港將永無寧日。

     

    繼去年制定《香港國安法》後,中央政府主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從憲制層面擔起責任,行使中央權力,為特區解困。在這關鍵時刻,特區政府會全面準確有效貫徹全國人大的「決定+修法」,捍衞國家安全和政權安全,確保特區管治權掌握在愛國愛港者手中。

     

    《條例草案》 詳細審議

     

    隨着全國人大常委會於今年3月30日通過新修訂的《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特區政府需要通過本地立法落實完善香港選舉制度。《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已於4月14日提交立法會進行首讀和二讀,現正進行審議。

     

    條例草案就八條現存的主體法例和24條附屬法例作出修訂,詳情見政府專題網站

     

    條例草案的修訂主要涉及六大範疇,包括:

     

    重新構建選舉委員會﹙選委會﹚、引入宣誓要求及相關事宜; 訂定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及相關事宜; 更新立法會的組成及產生辦法; 更新成為行政長官選舉、選委會界別分組選舉及立法會選舉的候選人的資格,並設立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 修訂《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第554章)以規管操縱、破壞選舉的行為;及 落實一系列優化選舉安排的措施,包括使用電子選民登記冊、為有需要選民在公共選舉中設特別隊伍等。

     

    重構選委會 賦予新職能

     

    這次完善選舉制度的總體思路是以重新構建選委會及增加賦權為核心。選委會調整界別組成由四個界別的1,200名委員,擴大至五個界別的1,500委員。選委會界別分組委員產生辦法有三個,即由界別分組內的指明職位人士出任當然委員;由指定團體或機構提名一些人士出任委員;以及由界別分組內的合資格團體或個人通過選舉產生委員。

     

    選委會獲賦予兩項新的重要職能,除選出行政長官外,並賦予選委會選舉産生較大比例的立法會議員,以及參與提名全部立法會議員候選人的新職能。界別分組和委員來自不同階層和領域,代表香港的整體利益,符合香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更好維護香港繁榮穩定。通過選委會擴大香港社會均衡有序的政治參與和更廣泛的代表性,同時促進香港民主穩步前行和良性發展。

     

    所有選委會委員須作出宣誓,符合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的法定要求和條件,並引入違誓處理機制。

     

    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

     

    行政長官候選人須獲得不少於188名選委會委員的提名,並在選委會的五個界別中每個界別取得不少於15名委員的提名。每名委員只可提名一名候選人。行政長官將由選委會一人一票不記名投票選出,須獲得超過750票才能當選,並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重塑立法會 良政善治

     

    重新塑造立法會有利於落實行政主導,實現良政善治。立法會的組成會由現時議席數目70席增至90席。在90個議席中,40席來自選委會、30席來自功能團體,餘下20席則由分區直選產生。

     

    立法會分區直選方面,重新劃分選區數目將由目前五個增至十個﹙即劃出港島兩個選區、九龍三個選區和新界五個選區﹚,以雙議席單票制方式(即每區兩席,每名選民選一名候選人)在每個選區選出兩名議員,即全港十個選區選出共20名議員,改變了以前的單一選區的多議席比例代表制。

     

    資審會加入社會人士 提升公信力

     

    設立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並確認行政長官、選委會和立法會議員候選人的資格,包括符合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的法定要求和條件,從制度和機制上保證符合愛國者的標準,有利於行政立法配合、強化行政主導。資審會的主席和成員均為由行政長官委任的特區主要官員。為增強資審會的公信力,政府將提出修訂,加入社會人士擔任成員。

     

    優化創新 提升效率

     

    條例草案提出落實一系列優化選舉安排的措施,包括修訂《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採取措施,依法規管操縱、破壞選舉的行為;使用電子選民登記冊,提升有關發票程序的效率和準確性;修訂查閱和編製選民登記冊的安排;以及為年長或有需要的選民設特別隊伍,體現選舉的公平,切實保障市民合法的投票權益。

     

    盡快通過 按時選舉

     

    特區政府正爭分奪秒配合立法會的審議工作,爭取下月底前通過條例草案,以開展大量選舉籌備工作。未來一年,籌備選舉的工作很繁重,特區政府會不負使命,按三場選舉﹙即選委會選舉、立法會選舉及行政長官選舉﹚的時間表進行。

     

    前景亮麗 充滿機遇

     

    香港正進入良政善治的新時代,在社會穩定、和諧的大環境下,特區政府可聚焦處理社會深層次問題,順利推展利國、利港、利民的政策,着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讓香港邁步走向「大治」。立足當下,放眼長遠,香港的前景是亮麗的。

     

    真正走出疫情 齊心接種疫苗

     

    正當香港新冠疫情持續緩和之際,昨天確認本港首宗社區變種病毒個案,令人憂心。有跡象顯示疫情反撲,來勢洶洶。特區政府高度關注,嚴陣以待,全力追蹤源頭及緊密接觸者,通過強制檢疫、強制檢測及限制與檢測宣告等措施,盡早截斷病毒傳播鏈。

     

    值得留意,新冠疫苗接種計劃將擴大至涵蓋16至29歲的人士,此組別可由本周五﹙4月23日﹚上午9時起預約。接種復必泰疫苗的最低年齡為16歲,而接種科興疫苗的最低年齡為18歲。年滿18歲者接種當日只須出示身分證明文件,未滿18歲者則須攜同家長同意書。

     

    香港要真正走出疫情,始終要靠普及有效的疫苗接種。此時此刻,接種疫苗實有其重要性、必要性及迫切性。我誠心呼籲市民及早積極接種疫苗,保護自己、家人和朋友,以及全港社會,盡早建立免疫屏障。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4月1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污水的價值

    防疫之戰,抽驗污水亦為關鍵一着。政府與香港大學跨學科團隊去年攜手展開新冠病毒污水監測,設立定期採樣點,配合流行病學數據,識別出需要採取強制檢測行動的目標大廈,冀能及早揪出隱性患者,從而早隔離、早治療。

     

    因應疫情  擇地採樣

     

    環境保護署每天根據疫情趨勢,選定病毒傳播風險較高、需監測的地區進行渠網分析和取樣策劃。渠務署則負責採樣技術及行動支援,包括揀選污水沙井、安排承辦商採樣,並在完成採樣後清潔消毒現場等。

     

    因應住戶的生活習慣,渠務署一般在早上8時至11時左右採樣,每隔15分鐘一次,合共抽取12個樣本,確保樣本符合隨機性。

     

    渠務署助理署長何耀光說:「我們先從圖則了解沙井的上游在哪兒,會收集甚麼地方的污水,然後派同事實地視察,確認沙井位置和採樣是否可行。若沙井位於馬路或商店門口,多會放棄,以免妨礙公眾。」

     

    他說,採樣工作殊不容易,因為要在短時間內收集大量樣本,有時採樣點涉及私人樓宇,他們未必全面掌握渠圖,那更是難上加難。

     

    基因檢測 無所遁形

     

    完成採樣後,渠務署會將樣本送往香港大學實驗室,由大學團隊去除雜質,進行滅活處理、離心濃縮、核酸提取、基因檢測和數據分析。

     

    領導污水病毒監測研究的港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張彤表示,團隊如在檢測中發現病毒基因片段,會建議政府發出強制檢測公告,務求盡早找出隱性患者。

     

    「病毒基因片段可能來自社區裏的隱性患者,也可能來自已出院回家的康復者。由於現時採用的聚合酶鏈反應定量檢測方法沒法判斷病毒來自康復者還是隱性患者,我們發現陽性信號時,會結合流行病學數據,判斷要不要採取行動。」

     

    加強監測  追截病毒

     

    政府去年10月展開污水監測初期,設立了26個定期採樣點,包括由渠務署管理的污水處理廠、污水泵房和部分屋苑。

     

    隨着疫情發展,政府多次變陣,在屋苑大廈和街區抽樣監測,按結果決定是否發出強制檢測公告。去年12月彩雲(二)邨的強制檢測行動和今年1月在佐敦設立指明受限區域,便是根據污水監測結果而執行,並找出多名確診者。

     

    政府上月將定期採樣點增至64個,每個定期採樣點覆蓋五萬至八萬人口,共覆蓋全港約400萬人口。

     

    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陳志剛表示:「我們初期設定26個定期採樣點時,考慮到第三波疫情涉及較多老人院院舍,因此揀選了黃大仙、深水埗、荃灣、屯門等區域。到了第四波疫情爆發,我們憂慮公屋住戶一旦染疫,傳播速度會很快,因此除了舊區,也在新區增設採樣點。」

     

    陳志剛說,挑選定期採樣點也要考慮渠網分布,這樣才能確定污水收集範圍。 

     

    港大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污水監測系統在去年10月獲食物及衞生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資助,以及環境局全力支援;項目上月榮獲2021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

     

    政府至今按監測結果在超過110幢大廈實施強制檢測,找出逾50宗確診個案。

  • 接種兩劑疫苗後14日方得有效保護

    就傳媒查詢一宗患者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有關樣本於患者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七天後採集,根據藥廠資料,接種科興疫苗者需待接種第二劑疫苗14天後,才能獲得有效保護。

     

    該名63歲男患者於3月10日和4月7日在屯門友愛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病人於七天後,即4月14日採集的樣本對2019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衞生防護中心正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防護中心強調,市民接種疫苗後,現階段仍需繼續採取非藥物干預措施,包括保持社交距離、良好手部衞生,以及在公眾地方佩戴口罩,以減低病毒傳播的風險。目前而言,結合非藥物干預措施和疫苗接種是抵禦病毒的最佳方法。

  •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105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1,057,200劑疫苗。其中,約697,3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359,9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市民中,約372,0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325,3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市民中,約212,7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47,2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39,400名市民經計劃接種疫苗,在約4,000名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2,6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1,4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在約12,100名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9,7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2,4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至於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分別約21,400人和1,900人。

     

    八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的整體接種率約為97%,21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約為95%。

     

    同日約3,7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16,5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14宗送院個案。

  • 18人確診 六個案源頭不明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18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十宗為外地輸入,其餘為本地個案,其中六宗感染源頭不明,包括佐敦白加士街伯嘉士大廈一宗涉及N501Y變異病毒株的個案。初步確診個案暫有20多宗。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 其中一名源頭不明個案患者為29歲男士,上月19日自杜拜抵港,入住尖沙咀華美達華麗酒店接受檢疫,本月9日完成檢疫,其間檢測結果全為陰性。

     

    患者之後到伯嘉士大廈暫住,他計劃本月16日離港,遂於本月15日到油麻地社區檢測中心再接受測試。他沒有病徵,但測試結果呈陽性,且帶N501Y變異病毒株。

     

    張竹君表示,患者可能在杜拜已受感染;也有可能在抵港後於機場到酒店途中,或在酒店接受檢疫期間受感染;亦可能在居於伯嘉士大廈期間在社區感染,防護中心需要調查。張竹君認為,最後一個可能性最令人擔心。

     

    患者4月9日曾到重慶大廈地下一印度餐廳用膳,並到彌敦道渣打銀行和滙豐銀行處理業務; 4月14日則與友人到長州,其間光顧一海鮮菜館。防謢中心仍在調查他在香港的行蹤。相關銀行的職員和當日到過該處的人須接受檢測, 個別人員須接受檢疫, 防謢中心並已通知相關菜館進行消毒。

     

    第二宗源頭不明個案為居於牛頭角樂華北邨秉華樓的66歲男患者,他是維修工人,在承啟道附近工作, 與他一起工作的工友會被送往檢疫。

     

    第三名患者63歲,居於友愛邨愛暉樓第2座,在位於元朗貿易中心的香港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當導師。他的學生與他接觸較頻繁,防護中心認為屬高危群組,須接受檢疫。

     

    第四名確診者為21歲學生,但沒有接受面授課堂,居於屯門泥圍菜園村一間村屋,其家人會被送往檢疫。

     

    另一名39歲女患者居於屯門蝴蝶邨蝶翎樓,在屯門啟豐商場川味閣任職廚師。

     

    最後一宗源頭不明確診個案患者為73歲市區的士司機,居於友愛邨愛勇樓,本月12日開始發燒並求醫,其後確診。患者平日駕駛不同的士,防護中心會經「安心出行」應用程式通知相關乘客,而駕駛同一的士的司機須接受檢疫。

     

    輸入個案方面,十名患者分別由菲律賓、印度、印尼到港,其中四人帶有N501Y變異病毒株。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衞生署跟進伯嘉士大廈確診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佐敦白加士街伯嘉士大廈出現一宗涉及N501Y變異病毒株的確診個案。患者自杜拜抵港後入住尖沙咀華美達華麗酒店接受檢疫,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早連同相關部門到該酒店調查。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林文健今日在簡報會上說,變異病毒株傳染性較高,加上男患者居住的伯嘉士大廈有不少分間單位,防護中心認為必須採取最嚴謹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防病毒擴散。

     

    防護中心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約80名居民接受檢測,當中沒有發現確診個案。防護中心隨即安排所有樓層單位沒有病徵的住戶接受強制檢疫。

     

    防護中心並發出強制檢測公告,任何人士若在本月9日至16日曾身處該大廈逾兩小時,即使他們在公告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內,也須於本月18日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林文健呼籲相關人士盡快遵從公告,接受病毒檢測。

     

    林文健表示,防護中心會向患者曾逗留的地點發出強制檢測公告。至於患者抵港後入住的尖沙咀華美達華麗酒店,所有員工、住客,以及於本月9日起完成檢疫離開的旅客均須接受強制檢測。

     

    此外,防護中心感染控制處今早已連同機電工程署、屋宇署等人員到尖沙咀華美達華麗酒店實地調查,範圍包括空氣調節系統、渠管、感染控制措施等。調查仍在進行,暫時並未發現患者所住和與之相連的房間空調系統和渠管出現異常。當局也會派員到其他華美達酒店調查是否有交叉感染的風險。

  • 政府尊重基本法保障的權利和自由

    對於有評論武斷地指香港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受損,律政司今日回應指,絕不同意一些政客提出欠缺事實基礎的批評,重申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尊重和重視《基本法》保障的權利和自由。

     

    律政司在聲明中表示,特區政府一直尊重和重視《基本法》保障的權利和自由,包括集會、遊行和示威自由,但這些權利和自由並非絕對,而是可受到限制的,包括基於公共秩序和保障他人的權利和自由。

     

    令人遺憾的是,法庭獨立地履行司法權判刑,卻引來一些基於政治理由而作出的無理批評。律政司重申,按國際法和不干涉的基本原則,外國政府不應企圖干預香港特區的事務。

  • 警察學院結業會操舉行

    警察學院今日舉行結業會操,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崔康常檢閱36名見習督察和121名學警。

     

    崔康常致辭時表示,警隊自成立以來對維護社會安定繁榮有重要貢獻。在過去一年,警隊除了致力防止和打撃罪案,也積極協助防疫抗疫工作,包括執行隔離令和協助追蹤確診個案等,可謂不遺餘力。

     

    他續說,警隊的工作既多元又複雜,多年來因應政治、法律、社會等各方面的變化,警務工作的範圍和複雜程度有增無減,工作環境也有所轉變。紀律人員薪酬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現正進行紀律部隊職系架構檢討,委員會會考慮所有相關資料,平衡各項因素,作出有利警隊和其他紀律部隊長遠發展、令整體社會受惠的建議。

     

    他勉勵學員無論遇上甚麼情況都要緊守崗位、堅持信念,以不偏不倚、公正持平的態度執行職務,為市民服務。

  • 佐敦受限區域沒發現確診個案

    政府表示,佐敦指明受限區域的限制與檢測宣告和強制檢測行動完成,約80名巿民接受2019冠狀病毒檢測,沒有發現確診個案。

     

    政府昨晚將佐敦白加士街17至23號伯嘉士大廈列為受限區域,限制區內人士留在其處所並接受強制檢測。

     

    政府並發出強制檢測公告,曾於本月9日至昨日身處該大廈逾兩小時者,即使在相關宣告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也須於明日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

     

    強制檢測行動今早約6時30分完成。

     

    此外,衞生防護中心由昨晚開始,已將伯嘉士大廈沒有病徵的住戶送往檢疫中心。若住戶出現病徵,則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至今81名住戶被送往檢疫中心。

  • 港澳藥械通正式實施

    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展開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港澳藥械通」試點工作,該院可使用經審批的臨牀急需、已在本港上市的藥物和本港公立醫院已採購使用的醫療儀器,試點期至7月31日。食物及衞生局表示歡迎。 

     

    「港澳藥械通」允許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指定醫療機構經廣東省審批後使用臨牀急需的藥物和醫療儀器。特區政府一直與內地當局保持緊密聯繫和商討以港大深圳醫院為試點落實「港澳藥械通」的工作,包括成立協作平台、議定可在大灣區指定醫療機構使用的藥物和醫療儀器目錄等。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特區政府十分歡迎「港澳藥械通」正式實施,便利港人在大灣區內得到適切治療,並感謝廣東省人民政府一直以來大力支持。

     

    特區政府會繼續與廣東省藥監局就「港澳藥械通」的工作保持緊密合作和溝通,盡快擴大適用的藥物和醫療儀器目錄,並在港大深圳醫院的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後,再逐步擴展有關安排至其他大灣區城市符合要求的醫療機構,為在大灣區工作和生活的香港人提供更多醫療便利,促進大灣區醫藥產業的互利互通和深度融合,並提升區內醫療服務的水平。

      

    通過「港澳藥械通」政策進口的第一款藥物「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和第一種醫療儀器「磁力可控延長鈦棒」,昨日已運抵港大深圳醫院,以投入臨床使用。「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用於預防因RhD陰性婦女再次懷孕時引致的新生兒溶血症;而「磁力可控延長鈦棒」則可為嚴重脊柱畸形的兒童進行矯形。

     

    此外,港大深圳醫院提出用於治療肺癌、淋巴癌、重度慢阻肺的新藥進口使用申請亦已完成審批工作。

  •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百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1,017,600劑疫苗。其中,約671,7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345,9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市民中,約368,0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303,7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市民中,約200,6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45,3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36,500名市民經計劃接種疫苗,在約4,500名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2,1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2,4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在約11,900名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的市民中,約8,0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3,9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至於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分別約18,200人和1,900人。

     

    八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的整體接種率約為98%,21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約為96%。

     

    同日約4,7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21,8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五宗送院個案。

  • 廣東省放寬跨境貨車司機檢測要求

    特區政府已獲廣東省政府同意,完成接種兩劑疫苗滿14天的跨境貨車司機可在繼續享有免檢疫的情況下,獲逐步放寬目前每天接受核酸採樣。運輸署表示,跨境貨車司機應盡快接種疫苗。

     

    特區政府接獲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通知,下周五起,已完成接種兩劑疫苗滿14天的跨境貨車司機如透過「粵省事」微信小程式內的「粵康碼」系統收到廣東省根據運輸署提供資料而發出的信息,他們入境深圳和珠海時只須持72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無需每天接受入境核酸採樣。

     

    至於未接種疫苗、未完成接種兩劑疫苗、完成接種兩劑疫苗後未滿14天,或「粵康碼」系統未顯示相關確認信息的跨境貨車司機,除了在入境深圳和珠海時須持72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外,仍須在每天首次入境時接受核酸採樣。

     

    根據運輸署登記紀錄,跨境貨車司機現時約有11,000名,其中活躍司機約7,000多名。

     

    截至昨日,約6,700名跨境貨車司機已接種第一劑疫苗,已接種第二劑疫苗者約5,700名,分別佔活躍跨境貨車司機超過九成和八成。

  • 第 615 頁,共 72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