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徐英偉向業界解說完善選舉制度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今日舉行三場解說會,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新修訂的《基本法》附件一和二向體育界和文化界進行解說,讓持份者了解情況,並支持有關工作。

     

    徐英偉表示,完善選舉制度符合香港實際情況和更照顧社會的整體利益,有效提升香港特區的管治,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保持香港的優勢。

     

    他會繼續舉行多場解說會,主動向各界解說和聽取意見,並呼籲社會人士全力支持有關修訂。

  • 社署署長籲各界及早接種新冠疫苗

    社會福利署署長梁松泰和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蔡海偉今日到位於黃大仙區彩虹道羽毛球中心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新冠疫苗,並呼籲社福界同工和社會各界及早接種疫苗。

     

    梁松泰表示,弱勢社群和基層人士在疫情下受到的打擊,不論是經濟或日常生活壓力,尤為沉重。社會整體盡早接種疫苗,才有望逐步放寬各項防疫抗疫措施,讓社會擺脫疫情反覆肆虐所造成的困境。

     

    彩虹道羽毛球中心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的行政職務及支援工作由社署派員負責。梁松泰感謝同事發揮專業精神,積極配合相關工作,使疫苗接種計劃順利運作,為防控疫情作出貢獻。

  • 七人確診 無源頭不明個案

    本港新增七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四宗屬外地輸入,其餘三宗本地個案與早前確診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

     

    新增患者四男三女,年齡介乎12日至40歲,三名本地感染患者均居於油塘邨華塘樓。

     

    外地輸入個案患者中,三人由印度到港,另一人來自巴基斯坦。

     

    過去14天,累計新增確診個案127宗,29宗屬本地感染,其中九宗源頭不明。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電子系統助部門疫情下續審批圖則

    運輸及房屋局轄下獨立審查組藉自行研發的「公營房屋入則易」電子系統,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下從不間斷處理審批入則申請工作,也是首個把入則和審批圖則工作全面電子化的政府部門。

     

    「公營房屋入則易」是全港首創、用以執行樓宇監管的電子入則及審批系統。獨立審查組總監蔡惠棠表示,該系統應用數碼化科技,提升圖則審批的服務質素和工作效率。

     

    就房屋委員會新發展工程項目和其樓宇內的改建或加建工程,申請人可透過系統,以電子方式向獨立審查組遞交建築圖則和相關文件作審批。系統於網上24小時運作,申請人可不受時間限制選擇合適時間遞交申請,也不會受疫情下的特別上班安排影響。

     

    獨立審查組可透過系統與申請人直接溝通,有效減少申請人與審批人員的社交接觸,因此該組在疫情下也能如期完成審批申請,保持服務承諾。

     

    系統另一優點是環保。系統處理文件無紙化,申請人無須親自遞交圖則和文件,獨立審查組也可省卻大量儲存文件和圖則的空間。

     

    「公營房屋入則易」也連結至獨立審查組去年5月推出的另一電子系統---工地流動系統。該系統利用流動應用程式進行地盤巡查監督工作。透過兩個系統間的聯繫,相關電子圖則和文件可由「公營房屋入則易」直接下載至流動裝置,進一步促進工地巡查監督工作電子化,提升工作效率。

     

    「公營房屋入則易」在2019年共處理約3,500宗電子入則及相關文件的申請,去年則處理約4,400宗申請。

     

    此外,獨立審查組正研發一套以人工智能技術自動核查建築物料測試報告的系統,計劃今年內推出,以協助核查每年從「公營房屋入則易」接收的超過八萬份鋼筋和混凝土測試報告結果是否合乎規格,有助更進一步提升電子審批效率。

  • 海事行情看俏 巾幗貢獻力量

    航海業以往陽剛味極重,給人的印象是男性主導,但時移世易,入行的女性越來越多。

     

    以海事處為例,不同職系均可見女性身影。部門除一般職系人員外,女員工約百人,佔全體員工約一成,職位包括高級海事主任、高級助理船務主任、驗船督察、助理海事監督、海事督察、小輪助理員等。

     

    助理海事監督許佩琪三年多前加入部門,目前主要在船隻航行監察中心監察香港水域實時交通情況,向船隻提供航行建議和安全資訊。她表示,要做好工作,必須時刻保持警覺,應付突發事故。

     

    記得有一次,她當值時接獲報告,香港水域內有一艘油船發生爆炸,並出現火光。根據目擊者資料,她立即在雷達畫面確定船隻位置,向上級呈報,並蒐集更多相關資料,以便有關部門展開搜救行動。

     

    「面對變幻莫測的天氣情況和千變萬化的海面交通狀況,我們要作出及時和有效反應,確保船隻安全航行,這正是工作的挑戰所在。」

     

    選擇堅定 前景理想

     

    許佩琪2007年於職業訓練局轄下海事訓練學院畢業,到高速客船公司工作約十年,職位至大副,即船長副手。

     

    回想當年修讀海事科技文憑課程,家人難免有所保留,但許佩琪對個人選擇卻充滿信心,不認為女性會因此吃虧。

     

    「當時他們都懷疑我是否選錯科目,待我已工作十年以上,其間逐漸進步成長,他們都很放心和支持。」

     

    「女性在體格上或較男性柔弱一點,但工作上她們大都心思細密,同事間可互補不足。」

     

    許佩琪認為,航海業前景理想,行內有明確晉升階梯,這讓她有清晰目標,奮力向前。

     

    親力親為 樂在其中

     

    海事處現有三名女驗船督察,陳萱蔚是其中之一。她加入部門也逾三年,初時在維修及支援組工作,其後調任政府新建船舶組,協助不同部門採購新船。

     

    「我在維修及支援組負責監督政府船隻的維修進度,讓船隻可準時交付所屬部門或崗位繼續執勤。」

     

    加入海事處前,陳萱蔚曾經「行船」並在船廠工作,現在也時常進出船塢。這類工作環境不如辦公室舒適,她卻樂在其中。

     

    「我不太喜歡坐在寫字樓工作,喜歡到處走動。自己親力親為,把事情辦妥,看到船隻安然返回崗位執勤,就有一份成功感。」

  •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57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577,200劑疫苗。

     

    其中,約487,0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包括約330,4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56,6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約90,2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包括約83,1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7,1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分別有約2,900名和約6,600名市民經計劃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

     

    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的人士中,約2,600人在八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3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的人士中,約5,2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1,4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至於接種第一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約有5,200人,接種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約有6,500人。

     

    八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的整體接種率約為96%;21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則約為95%。

     

    同日約2,5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12,8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一宗送院個案。

  • 16宗確診 一感染源頭不明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16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15宗為輸入個案,一宗屬本地感染,暫時源頭不明。另有三宗初步確診個案,全屬輸入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源頭不明個案男患者32歲,與家人同住油塘邨華塘樓,大廈須納入強制檢測範圍。他在旺角惠豐中心豐澤電器負責銷售,上月22日最後一天上班,同事須接受強制檢疫和檢測。

     

    患者上月30日感到喉痛並眼腫,翌日到私家醫生求診,隨後發燒,4月2日再向另一私家醫生求診,該醫生建議他進行病毒測試。

     

    由於妻子上月24日在基督教聯合醫院分娩,患者上月23至26日期間到訪聯合醫院,但沒有進入病房,主要逗留在走廊傳遞用品予妻子,以及接妻兒出院。

     

    他上月19日和27日潛伏期內曾前往觀塘母嬰健康院,當時在大堂等候。儘管患者逗留時間不長,而且並非傳染期,防護中心仍會向健康院跟進,追查是否有密切接觸者。

     

    此外,患者上月28日至上周六到過鯉魚門廣場地下的鯉魚門市場買菜,多在早上。當局翻查資料,發現早前一對確診夫婦曾於上月24至29日到過該街市,但多在下午到訪。張竹君指,由於短時間內出現多宗個案,當局擔心街市內或有隱形傳播鏈,該街市會納入強制檢測範圍。

     

    張竹君又提到,市民在復活節長假期增加聚會,疫情有機會在一、兩星期後反彈,她呼籲曾參與聚會或進行高風險活動者,如感不適應立即求診,勿掉以輕心。

     

    輸入個案方面,五人由印度到港,四人從巴基斯坦抵港,其餘六人從菲律賓來港。

     

    由於TATA SIA Airlines(Vistara)上月10日和本月4日連續兩班由印度德里抵港的航班共有七名乘客被驗出確診,衞生署引用第599H章《預防及控制疾病(規管跨境交通工具及到港者)規例》禁止這家航空公司營運的客機在本月6日至19日從德里着陸香港。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更新選舉界別順應創科發展大勢

    完善選舉制度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新修訂的《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完善特區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堵塞現行選舉制度的漏洞,還社會安寧,聚焦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並按香港實際情況與時俱進優化制度,吸納更多創科領域聲音,助力香港創科發揚光大。我堅定支持完善選舉制度的決定,並會繼續和特區政府同事全力落實本地立法工作。

     

    人大常委會上星期通過決定後,我和團隊馬不停蹄跟接近90個創科相關團體,包括業界商會、學會、本港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機構、創科公營機構、初創團體等舉行了六場解說會,與會團體普遍支持有關決定,認為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是順應業界發展勢態,與時並進,對香港未來及創科發展有莫大裨益。

     

    與時並進、均衡參與

     

    隨着科技發展,新領域、新模式應運而生。以科技創新界取代資訊科技界,是切合時宜,情理兼備,順應創科發展大趨勢,涵蓋更具代表性及更廣泛的科技範疇,亦符合香港近年的發展。資訊科技是整個創科界中的一個範疇,以科技園公司為例,資訊及通訊科技只佔園區公司總數三成多,園區尚有更多公司專注其他科技範疇如電子、生物醫藥、物料及精密工程及綠色科技。另一創科旗艦園區數碼港情況亦是如此,近1,700家初創和科技公司當中,750家以上從事智慧生活範疇,另有近400家是金融科技公司。

     

    現有資訊科技界制度是在20多年前訂立,大家都知道,在創科界發展而言已屬跨幾代,創科界除了資訊科技,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大數據、電子商貿等相繼冒起甚至日趨成熟,而這些都跟香港經濟、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有與會者直言,過時的制度未能均衡反映創科界的聲音,他們都非常支持今次修訂選舉制度,形容是一個好開始!

     

    此外,有不少團體代表指過去資訊科技界選民資格標準為人詬病,選民只需要是法例規定的專業團體會員,但入會門檻五花八門,登記制度標準不一,容易造成各種問題,如今新出台的科技創新界修訂不但做到均衡參與,廣泛反映產業發展;利用團體票涵蓋業界及從業員等各階層的利益之餘,亦有助業界討論更加聚焦,並增加專業性聲音,這點我也非常認同,由團體選民選出較現行制度,不論縱向各個階層及橫向各個創科領域,均有效平衡廣泛代表性與專業性,亦有助日後能更好地梳理界別意見。

     

    有業界朋友在席上分享內地科創方面的新產業發展、技術合作、標準制定都能快速推動的經驗,我深有同感,完善選舉制度有助擺脫以往政治議題掩蓋一切,令往後立法會討論更加聚焦,有利於創科發展的工作盡快出台,促進香港創科高速發展。

     

    有科研機構及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代表跟我說,前年社會運動期間,他們擔心在大學的實驗室會遭到「裝修」、盲目破壞,日夜派同事輪流看守實驗室,亦有優秀的科研人才因而離開香港,今次修訂有助穩定社會發展,有利於匯聚人才,更有利於香港科研領先地位。

     

    優化制度後,科技創新界在選舉委員會佔30席,一半由合資格選民團體選出,另一半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香港院士提名產生。這批重量級科學家,以往在政治騎劫專業的環境下未必有條件鼓勵他們發聲,但在完善制度後,我相信科研界翹楚的參與,有助政策設計更到位,香港能更好地抓住國際創科浪潮、把握「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龐大機遇,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重回正軌、再創高峰

     

    政治爭議拖了香港的後腿,但幸好有大家近幾年持續不斷的努力,本港創科生態日趨蓬勃,由2014年初創公司數目約1,100家增加至現時約3,400家,總融資額由約12億元上升七倍至2019年的約100億元。如至今已孕育出八隻獨角獸企業,包括全球最高市值的AI獨角獸企業。發展蓬勃亦創造了越來越多的創科職位,最近幾份人力顧問的薪酬報告都指,網絡保安、電子商貿、金融科技等行業對人手需求殷切,而科學園及數碼港早前舉行的網上招聘會,分別就提供逾2,400個及超過1,300個職位空缺,數目創歷年新高,創科人才非常渴市,可見本港創科發展極具潛力,我們更加需要一個有利於創科發展的穩定環境,讓更多創科潛力轉為現實,為香港帶來突破性的發展。

     

    正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完善香港特區的選舉制度後,將為經濟社會發展清除障礙,還大家生活安寧,讓行政及立法關係重回良性互動正軌,更重要是為了你我的下一代,建構長治久安的社會,更美好的創科未來,讓香港加速邁向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以上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4月5日在面書專頁發表的文章

  • K11 MUSEA食肆調查未現漏洞

    政府表示,參與商場K11 MUSEA調查的專家已全面考慮所有可得到的證據,並基於科學證據和專業知識履行責任和作出判斷。現時可掌握的資料並未顯示調查過程出現任何漏洞。

     

    對於近日有關食肆換氣規定,以及坊間對上月初在K11 MUSEA一間食肆進行現場調查後所得結果的一些評論,政府今日發表聲明回應,指在食肆施行每小時換氣量或以空氣淨化設備作為替代的要求建基於現有科學理據、海外指引和相關學科專家共識。

     

    聲明指,衞生防護中心邀請病毒學及傳染病專家袁國勇上月1日連同由防護中心流行病學家、食物環境衞生署、機電工程署、環境保護署等組成的跨專業團隊到K11 MUSEA一間食肆視察,以調查有關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群組的成因。由於工程師和流行病學家均沒有病毒學和傳染病的專業知識,有必要邀請袁國勇。

     

    而政府在調查時量度的鮮風流量,是有關各座位區間傳送鮮風之主管道的室外空氣總流量,並與位於各區間的盤管風機的接駁鮮風送風管道的鮮風流量比對。量度的目的是模擬該較為特殊的群組當時的堂食環境狀況。

     

    工程師在現場調查進行量度後,袁國勇召開會議,讓跨專業團隊的各位成員聽取不同團隊成員匯報所有初步結果,並就初步結果和相應建議達成共識。

     

    結論指出,導致爆發的原因很可能在於出現爆發的下層堂食範圍,若干部分的每小時換氣量只有1.2和2.1,屬偏低水平。這個成因會較由鄰近茶水間出現接觸傳染的機會為高,儘管後者的一些環境樣本對病毒呈陽性。

     

    對於有評論指食肆座位間與廚房的空氣流通應一起計算,政府指,這理解並不正確,法例要求座位間與廚房須為兩個個別的通風系統,而食物業牌照申請指引也有明確交代。有關食肆廚房的實際通風系統是接駁到K11 MUSEA的中央系統,與其座位間的通風系統完全獨立。

     

    政府又澄清,包括機電工程署在內,沒有任何一個部門曾獲有關食肆委聘進行食肆在上月31日提到的任何研究。

     

    聲明指,袁國勇確有提出,在空氣流通差和有脫下口罩活動的室內環境中,短距離空氣傳播新冠病毒不容忽視,故有需要在食肆採用每小時六次換氣量的規定或安裝符合若干規格的空氣淨化設備作為替代方案。政府也曾在去年8至9月期間進行文獻回顧,當時已決定在去年10月16日推出自願申報制度下,以此標準為門檻。現時,此做法已成為強制登記制度。

  •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55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市民接種約556,100劑疫苗。

     

    其中,約478,9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包括約327,5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51,4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約77,2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包括約76,6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6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分別有約3,800名和約7,600名市民經計劃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

     

    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的人士中,約3,600人在八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2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的人士中,約6,800人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約800人在私家醫生和診所接種。

     

    八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的整體接種率約為96%。

     

    同日約2,300名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15,900名市民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四宗送院個案。

  • 食環署復活節加強巡查餐飲處所

    食物環境衞生署於復活節期間繼續就防疫規例嚴厲執法,過去兩日在各區加強巡查,並與警方在多區採取聯合行動,共向十名涉嫌違反防疫規定的餐飲業務負責人展開檢控程序。

     

    該署本周五和周六巡查894間餐飲處所和145間其他處所,而在中西區、東區、油尖區、西貢和屯門進行的聯合行動共巡查92間餐飲處所。

     

    十宗涉嫌違反防疫規定的個案中,三宗涉及沒有確保顧客在進入處所前掃描「安心出行」場所二維碼或登記其姓名、聯絡電話和到訪日期及時間,其餘則涉及餐桌距離或分隔、佩戴口罩和沒有安排所有員工每14天進行一次2019冠狀病毒檢測。

     

    有關餐飲處所須於執法人員發現後翌日起採取減低傳播風險的相應措施,即下午6時至翌日上午4時59分停止堂食,並須安排不多於二人同坐一桌,為期三天、七天、14天不等。

     

    食環署強烈呼籲餐飲業務負責人持之以恆遵守預防及控制疾病相關規例,市民也須自律和合作,同心抗疫。

  • 確診個案增七宗 全屬外地輸入

    本港新增七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全屬外地輸入,累計確診個案11,508宗。

     

    患者兩男五女,年齡介乎4至48歲,五人由印度到港,其餘兩人分別來自菲律賓和印尼。

     

    過去14天,累計新增確診個案130宗,39宗屬本地感染,其中11宗源頭不明。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第 626 頁,共 72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