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多區大廈納受限區 居民須檢測

    政府發出限制與檢測宣告,限制在尖沙咀、元朗、紅磡、油麻地指明受限區域的人士留在其處所,並按政府安排接受強制檢測,目標是在明日上午約7時完成行動,讓居民陸續上班。

     

    經風險評估後,政府認為有需要將尖沙咀金鑾大廈、元朗好彩洋樓、紅磡隆基大樓,以及油麻地新填地街142至148號一帶列為受限區域,並發出限制與檢測宣告,確認受限區域內所有人士已接受強制檢測,以截斷該處的傳播鏈。

     

    金鑾大廈、元朗好彩洋樓的宣告晚上7時生效;隆基大樓的宣告晚上8時生效;油麻地指明受限區域的宣告則於晚上8時半生效。

     

    受限區域內將設立臨時採樣站,金鑾大廈、油麻地指明受限區域的受檢人士須於明日凌晨零時前接受檢測;元朗好彩洋樓、隆基大樓的人士則須於凌晨2時前接受檢測。

     

    他們將獲安排到採樣站接受核酸測試,由專人以咽喉和鼻腔合併拭子採樣。至於行動不便人士和長者,政府會安排上門採樣,或安排他們自行採集並遞交深喉唾液樣本。

     

    如受限區域內人士已於上周六或之後接受檢測,並能出示檢測結果電話短信或相關證明,無須再次接受檢測,但仍須在其處所等候,直至區內所有已識別受檢人士完成檢測,且相關檢測結果已獲大致確定,方可離開。

     

    根據最新發出的強制檢測公告,任何於1月19日至2月1日期間身處上述地點超過兩小時者,即使在宣告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內,也須在本周三前接受強制檢測。

     

    政府為受宣告限制的居民準備簡單食物和清潔用品,民政事務處設立熱線2835 1473供市民查詢和求助,社會福利署也會向受影響居民提供協助。 

  • 政府巡查強檢大廈發30告票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表示,民政事務處連同醫療輔助隊在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樓宇執法,檢控違反強制檢測要求的巿民。上周五至今,人員五度執法,共發出約30張5,000元定額罰款告票。

     

    徐英偉今日在防疫抗疫措施記者會上說,民政事務總署和各區民政事務處一直全力支援政府落實強制檢測措施,去年12月30日至今,協助執行逾40張強制檢測公告,涵蓋超過250幢樓宇。

     

    有關部門也先後在佐敦、油麻地碧街、北角東發大廈和觀塘麗港城指明受限區域執行限制與檢測宣告。

     

    徐英偉說,接受病毒檢測是對自己、家人和社區負責任的行為,政府會繼續嚴厲執法,檢控違反強制檢測公告的人士。

  • 政府降低大廈強制檢測門檻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宣布加強2019冠狀病毒檢測,今日起進一步降低大廈強制檢測門檻,並在未來十日加強針對個案較多、樓宇質素欠佳或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的大廈,進行更多限制與檢測宣告行動。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連同多名官員出席記者會,公布最新防疫抗疫措施。新措施下,全港所有地區大廈若新增一宗或以上未能確定感染源頭的確診個案,或其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顯示可能存在感染風險,均會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他表示,政府會優先為指定區域內的大廈檢測污水樣本,以期針對較高風險地區,在出現確診個案前盡早偵測病毒的傳播。

     

    為迅速在源頭堵截社區傳播,政府在未來十日會更廣泛、更頻密地針對個案較多、樓宇質素欠佳,或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顯示可能存在感染風險的大廈,進行更多限制與檢測宣告行動,直至年廿九。

     

    他表示,視乎疫情需要,政府預期這段期間有機會每日在全港不同地區同時進行限制與檢測宣告行動,規模與北角和觀塘指明受限區域行動相若。

     

    現時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若認為某個工作場所出現群組爆發,除要求該場所停工和消毒外,也會針對場所發出強制檢測公告,要求與患者在同一場所工作的人士接受檢測。

     

    張建宗表示,由今日起,政府會降低工作場所的檢測門檻。若某一個工作場所出現兩宗或以上確診個案,便會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 34人確診 多幢大廈列強檢名單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34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29宗屬本地感染,其中八宗源頭不明,另有20多宗初步陽性個案。至少八幢大廈納入強制檢測範圍。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患者16男18女,年齡介乎兩個月至83歲。21宗與其他確診個案相關的個案中,兩名患者來自荃灣綠楊新邨R座04單位。

     

    強制檢測公告方面,至少新增八幢大廈,分別為長沙灣道95至99號鑽石樓、薄扶林道63號1座、白加士街66至66A號、何文田愛民邨敦民樓、家維邨家禮樓、北角堡壘街偉文大廈、西營盤威利麻街星輝大廈和何文田邨逸文樓,其中白加士街66至66A號早前曾因污水測試結果對病毒呈陽性而被納入強制檢測範圍,防護中心上月30日發現一名住客確診,患者沒有病徵。

     

    鑑於荃灣綠楊新邨R座近期出現12宗確診個案,涉及七個單位,防護中心今日上午協調相關政府部門,到R座相關樓層和單位視察,調查及審視個案感染是否存在環境因素。

     

    在諮詢專家意見後,防護中心決定採取進一步感染控制措施。衞生署會向R座18樓以上所有樓層04、05單位沒有病徵的住戶發出檢疫令,安排他們入住檢疫中心。

     

    此外,由於綠楊新邨D座一個單位的家庭群組個案與R座18樓一個單位的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綠楊新邨D座今日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政府已要求復星確保疫苗如期供港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政府極度關注歐洲聯盟或會禁止新冠疫苗出口,已要求復星醫藥了解情況,確保本港按預先採購協議購買的疫苗不受影響,可以如期供港。

     

    陳肇始今日在記者會上交代籌備新冠疫苗接種計劃的進展。她指,政府向每種疫苗技術平台採購最少一款疫苗的目標維持不變,當局會採購四款不同疫苗,總採購劑量足夠供應全港兩倍人口。

     

    她說,目前為止,政府已預先採購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的滅活疫苗、復星醫藥/BioNTech的核酸疫苗,以及阿斯利康/牛津大學的病毒載體疫苗。

     

    就復星醫藥/BioNTech研製的疫苗,陳肇始指,根據供應商提供的資料,疫苗已完成生產程序,正進行安全和品質測試。若測試順利完成和通過,預計該款疫苗本月下旬由德國運抵本港。

     

    歐盟早前公布會啟動出口管制機制,必要時禁止新冠疫苗出口。陳肇始表示,政府已要求復星醫藥向相關各方了解情況,確保按預先採購協議出口供港的疫苗不受影響。

  • 沙中線顧問團最終報告公布

    沙田至中環線項目專家顧問團向運輸及房屋局提交最終報告,提出42項建議,以持續改善鐵路項目管理,政府同意有關建議。

     

    報告今日上載至運房局網頁,政府指,42項建議中,關於沙中線項目的建議正陸續落實。至於其他有關港鐵公司項目管理系統、政府監管制度、新鐵路項目的建議,政府會向港鐵公司跟進和落實,以期在推展新鐵路項目時實施。運房局會持續監察建議的實施情況,並檢視成效。

     

    局長陳帆衷心感謝顧問團成員過去兩年多的努力,為沙中線項目提供寶貴意見,並撰寫最終報告作詳細記錄。

     

    顧問團2018年8月成立,就沙中線項目建造工程事宜提供專家意見,全面檢討港鐵公司的項目管理系統,並向港鐵公司和相關政府部門建議在推展沙中線項目時應採取的額外管理和監察措施。

  • 政府研農曆年假後增面授課堂時間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當局積極研究在農曆新年假期後,即大約本月底增加學校面授課堂時間,但仍以半日上課為原則,避免學生因除下口罩進食而引致風險。

     

    政府上月初宣布全港幼稚園、中小學和提供非正規課程的私立學校暫停面授課堂,直至農曆新年假期,並容許除幼稚園外的所有學校可按需要安排少量學生回校上課。

     

    楊潤雄今日在記者會上說,雖然現時部分學生可回校上課,他們在家中也可利用其他方式學習,但政府明白有關安排難以完全取代校園生活,也理解學校和家長均希望學生出席更多面授課堂,不會因持續抗疫而失去學習機會。

     

    他指,過去一個月疫情反覆,但學校有限度恢復面授課堂的安排運作大致良好,校園沒有出現大型爆發,因此教育局按此方向,以循序漸進和彈性處理原則,研究增加更多面授課堂時間。

     

    該局未來一兩日會與學校議會和校長商討學校情況,包括防疫措施安排和相關物資儲備、教職員檢測情況、出現感染個案時的跟進工作等,期望本周內敲定面授課堂的具體安排並公布,讓學校和家長有充足時間準備。

  • 社交距離措施延至2月17日

    政府宣布,延長本周三到期的各項社交距離措施,禁止群組聚集、晚市暫停堂食和關閉表列處所等措施有效期延至本月17日。此外,涉及較少身體接觸活動的戶外運動場所本周四起重開,供市民使用。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在防疫抗疫措施記者會上表示,經審慎考慮目前疫情和諮詢專家意見,政府認為目前沒有空間放寬各項社交距離措施。

     

    他說,抗疫持久,政府明白市民假日未必希望困在家中,因此本周四起重開涉及較少身體接觸活動的戶外運動場所,讓市民在保持社交距離情況下,放鬆身心。

     

    為了盡量減低感染風險,政府會要求場地負責人定期為員工安排檢測,以及確保透過「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等方式保留到訪場地人士的紀錄,以便出現確診個案時進行接觸追蹤。

     

    張建宗指,政府延長社交距離措施屬艱難決定,期望受影響商戶和業界諒解,政府衷心感謝他們為助社會盡早走出疫情默默付出,誠摯希望未來兩周有效遏制疫情,讓各受影響行業在農曆新年過後有秩序地逐步復業。

  • 東鐵新信號系統擬本月初投入服務

    政府表示,上月21日收到港鐵公司就東鐵線暫緩啟用新信號系統調查委員會提交的報告和相關技術調查報告,相關部門已完成審視報告。港鐵公司計劃東鐵線新信號系統和新九卡列車本月6日投入服務,並逐步取代現有12卡列車。

     

    政府相關部門去年9月10日知悉事件後一直監察港鐵公司進行的技術調查,包括檢視有關新信號系統的數據記錄、審視有關技術文件和軟件編碼、參與事件重演和相關測試以確認事件成因,以及審視改善措施。

     

    委員會認為重複設定行車路線不涉及安全問題,但影響服務可靠性。報告也指出,港鐵公司在察悉軟件運作有機會令行車路線與原定路線不同而沒有及時作更詳細調查,是判斷上的失誤。

      
    政府認為港鐵公司作為沙中線的項目管理人,並具有多年鐵路營辦經驗,理應能及時評估事件可能引致的後果,適時跟進,包括進行更透徹的調查和作出內部上報,並向政府通報。事件導致暫緩東鐵線新信號系統和新列車轉換安排,並可能引致東鐵線過海段延誤,政府表示非常失望,並保留追究港鐵公司的權利。

     

    至於委員會提出的改善措施,政府已敦促港鐵公司盡快落實,並會密切監察其實施進度和成效。政府期望港鐵公司將成立由行政總裁督導的沙中線項目保證監督組,以及落實其他改善措施,能有效監督公司內部各司其職,以確保項目順利推展。

     

    事件發生後,港鐵公司向政府報告已修改導致事件發生故障的軟件程式,並按政府要求就新信號系統提交服務可靠性報告予相關部門審閱。經嚴格審核及多番測試,政府相關部門確認東鐵線新信號系統和新九卡列車安全、良好,可投入服務。機電工程署今日已向港鐵公司發出相關通知書。

     

    政府會監察新信號系統、新列車和新舊列車並行的營運情況,以確保鐵路安全可靠。

  • 八旬新型肺炎患者離世

    醫院管理局表示,一名85歲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女患者死亡,累計177名確診者在公立醫院離世。

     

    她上月14日因末期病入住基督教聯合醫院接受治療,其後確診,經治療後,病毒抗體呈陽性,衞生署上周四為她解除隔離令。患者情況持續惡化,延至昨日早上離世。

     

    醫院表示難過,會為家屬提供適切協助。

  • 政府在荃灣天水圍執行強檢公告

    政府今日在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荃灣綠楊新邨R座和天水圍嘉湖山莊麗湖居9座採取執法行動,檢查逾600名居民的檢測報告,所有居民均遵從強制檢測令,在指明期間內接受檢測。

     

    執法行動由早上約7時開始,約11時結束,兩幢大廈居民須出示電話短信或相關證明,顯示已根據強制檢測公告在指定期限內接受2019冠狀病毒檢測。

     

    就綠楊新邨R座的行動,政府共檢查逾240名居民的檢測報告;就嘉湖山莊麗湖居9座的行動,政府共檢查逾400名居民的檢測報告。

     

    政府重申,發出強制檢測公告旨在盡快堵截病毒在社區散播,以保障整體公眾衞生安全。受檢人士應在可行範圍內採取適當防疫措施,包括佩戴口罩和保持手部衞生。受檢人士除為接受檢測,否則應盡量留在居所。

     

    政府感謝所有居民遵守強制檢測公告,合作抗疫,強調會繼續嚴格執法。

  • 香港國際法律樞紐地位穩固

    經過了2019年的社會動盪,《香港國安法》為社會恢復秩序和穩定。香港已經作好準備,充分利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地位,發揮在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方面的優勢,以及把握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4個五年規劃帶來的機遇。我們會繼續作為國際法律樞紐,提供促成交易及爭議解決服務。

     

    大灣區擁有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獨特優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肯定了香港的法律制度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與眾不同的有利條件,以及香港在大灣區發展中擔當着重要的角色。我們已成功爭取率先於2019年8月在廣東省落實有關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的進一步開放措施,由去年6月起,相關措施更擴展至整個內地,企業及投資者可委聘在內地執業並熟悉普通法的律師事務所及法律執業者。此外,《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於去年8月獲修訂通過,允許在前海合作區註冊的港資企業選擇香港法律作為民商事合同適用的法律。這項先行先試措施是一項重大突破,意味着逾11,000家在前海註冊的港資企業均能受惠。律政司現正積極尋求中央政府支持把措施擴大至整個大灣區。

     

    香港一直是提供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的主要所在地。香港在仲裁方面擁有領導的地位,可以歸功於堅實的根基,與時並進及方便使用的仲裁法例。《仲裁條例》在2011年6月生效,以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國際商事仲裁示範法》為基礎,統一了本地仲裁及國際仲裁的法律框架;我們不時就條例作出修訂,以確保香港的仲裁法律緊貼國際最新發展。香港的仲裁服務具靈活性,而且裁決可在超過160個司法管轄區執行,更值得留意的是差不多所有仲裁裁決均能夠在內地成功執行。不少備受尊崇的國際機構均挑選香港為其本國司法管轄區以外的首個環球所在地。由於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特別的地位,因此我們能夠與內地達成一些突破性及重要的安排,例如2019年的《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就仲裁程序相互協助保全的安排》。

     

    我們穩健的司法和法律制度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法律樞紐的實力。香港的司法獨立主要是建基於《基本法》訂明的穩固體制之上,即法官享有任期和不受法律追究的保障、不設旋轉門制度,重要的是《基本法》第85條明文保障司法獨立,法院不受任何干涉。所有法官必須按其司法誓言,以無懼無偏之精神,維護法制,主持正義。法官審理案件必須按證據和法律作出裁決,聆訊過程公開,而判決書亦會陳述理由,公眾可隨時參閱。現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明確指出:「任何威脅使用暴力或網上惡意『起底』,試圖向法官施加不當壓力的行為,既應受到嚴厲譴責,同時亦是徒然的。」前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亦曾多次指出,包括在1月5日會見傳媒時強烈否認司法機構受壓。

     

    長遠而言,香港的固有優勢以及在「一國兩制」下的有利條件,加上大灣區發展等機遇,將有助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促成交易和爭議解決服務的國際法律樞紐,地位無可取替。我們希望社會各界聯手加強對外進行推廣及解說工作,以澄清任何錯誤看法和誤解。

     

    (以上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2月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第 688 頁,共 72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