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政府邀醫療機構營辦疫苗接種中心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政府會在全港18區設立疫苗接種中心,安排巿民接種2019冠狀病毒疫苗。當局正邀請醫療機構或組織負責營辦,並會向各部門招募人員提供行政支援。

     

    聶德權今日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時說,疫苗接種計劃的籌備工作如火如荼,政府已向醫院管理局、私家醫院、私營醫療機構等發出營辦疫苗接種中心的邀請。他指,醫療界反應積極,部分醫護組織和大學表示有意參與。

     

    此外,政府邀請私家醫生參加疫苗接種計劃,當局會協助他們訂購和運送疫苗、提供裝備和緊急醫療支援等。

     

    行政工作方面,聶德權指,政府部門會組織相關人手負責,由於疫苗接種中心最少營運半年,人手調配有待仔細安排。

     

    聶德權表示,衞生署正與各疫苗供應商緊密聯繫,望能盡早確定疫苗供港時間。其中,復星與德國藥廠BioNTech合作研發的疫苗預計下月底到港,而阿斯利康藥廠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疫苗預計在第二季末抵港。

     

    至於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生產的疫苗,聶德權指,該公司正整理並計劃發表第三期臨床數據。政府取得數據後會交由專家委員會審視,並根據法律框架盡快完成核准疫苗作緊急使用的程序。

  • 聯合聲明沒條款讓英對港承擔權責

    英國政府公布持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港人可申請居留簽證。大家只要正確理解《中英聯合聲明》就會明白聯合聲明並無任何條款讓英方在香港回歸袓國後承擔任何權責。

     

    1983年7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提出解決香港問題的12項基本方針,其後納入聯合聲明。1984年12月19日,中英雙方簽署體現「一國兩制」各項基本方針政策的聯合聲明。

     

    聯合聲明是中國和英國之間的條約。聯合聲明的條款包括它的三個附件已存於聯合國。雖然聯合聲明序言的結尾部分陳述雙方「同意聲明如下」,聯合聲明的關鍵部分,即第一、二及三款(連同附件一)全都是其中一方的單方面聲明而並沒有提及另一方。第四、五、六款及附件二和三是有關過渡期間的安排,而第七及八款則關於文件的生效和實施。

     

    從以上有關聯合聲明內容及性質的觀察,可見聯合聲明並無任何條款讓英方在香港回歸袓國後承擔任何權責。國際法院副院長薛捍勤法官於去年11月17日舉辦《基本法》頒布30周年法律高峰論壇上指出:「香港回歸後,採取甚麽制度,如何實現國家的統一,從國際法上講,屬於中國主權範圍内的事務。」 外交部駐香港特區特派員公署前特派員謝鋒也在一次演講中說明:「所有因聯合聲明而產生的在英國和香港之間的法律聯繫,最遲在中英聯合聯絡小組2000年1月1日終止工作時已結束。英國無權再根據聯合聲明對香港提出新的權利和責任主張。簡而言之,對於回歸後的香港,英國無主權、無管轄權,亦無『監督』權。」

     

    聯合聲明的簽署標誌着香港問題終於獲得解決,樹立了和平解決歷史問題的典範,奠下中華民族統一大業的堅實基礎。正如前國際法院院長史久鏞法官所言,聯合聲明「是處理歷史上列強強加的、無效的不平等條約的前所未見的方法。這個方式可說是中國在當代國際公法向前發展的過程中,對促進和平解決歷史問題的貢獻」。

     

    在簽署聯合聲明的同時,雙方亦即時就國籍問題交換了備忘錄。雙方交換備忘錄反映出彼此在聯合聲明下對國籍問題的理解。

     

    英方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備忘錄(英方備忘錄)開首便指出「聯繫到今天簽訂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聯合王國政府聲明……」,並說明英國政府不會賦予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香港的中國公民居英權。同樣地,我國致英方的備忘錄開首便清楚表示收悉英方備忘錄,並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收到了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1984年12月19日的備忘錄」,及後並説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所有香港中國同胞,不論其是否持有『英國屬土公民護照』,都是中國公民。」 我國致英方的備忘錄並承諾:「允許原被稱為『英國屬土公民』的香港中國公民使用由聯合王國政府簽發的旅行證件去其他國家和地區旅行。」

     

    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為英方備忘錄的性質和法律效力,尤其是其關於會否賦予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香港的中國公民居英權的問題。這將取決於它是否構成在國際法中有約束力的單方面行為。

     

    根據國際法委員會的「適用於能夠產生法律義務的國家單方面聲明的指導原則」,考慮聲明的內容、其作出時的所有實際情況及其所引起的反應,公開發表並表明受約束意願的聲明可能會產生法律義務的效力。在核實驗案中,國際法院確認當相關國家聲稱意圖承擔法律義務的時候,單方面的行為會具有約束力。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認為英方備忘錄的條文具約束力。例如在1985年英國下議院二讀香港法草案時,時任英國外交大臣賀維爵士指出所建議的、用以修改當時國籍法的權力「基於聯合聲明及英方備忘錄是需要的」。此外,英格蘭及威爾斯前總檢察長高仕文勳爵在2008年的國民資格檢討中認為,若賦予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持有人自動擁有完整的英國公民資格,會違背中英雙方在聯合聲明中的承諾,他認為「唯一的辦法……是讓現時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人擁有完整英國公民資格……但根據意見,這會違背中英雙方1984年在聯合聲明有關香港前途的承諾……」。

     

    特區政府全面配合國家針對英國政府就處理英國國民(海外)護照事宜採取反制措施,並已宣布不承認英國國民(海外)護照作為有效旅行證件和身分證明。由明日起,英國國民(海外)護照不能用於在香港出入境,亦不會在香港獲承認為任何形式的身分證明。

     

    (以上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1月30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特區政府不承認英國國民海外護照

    特區政府宣布,不承認英國國民(海外)護照作為有效旅行證件和身分證明,本月31日起,英國國民(海外)護照不能用於出入境香港,也不會在香港獲承認為任何形式的身分證明。

     

    外交部今日表示,英方罔顧香港已回歸中國24年的事實,不顧中方嚴正立場,公然違背承諾,出台所謂「量身定制的」、具有英國國民海外身分的香港居民赴英居留和入籍政策,並一再擴大適用範圍。

     

    外交部指,英方試圖把大批港人變成「二等英國公民」,已徹底改變原來中英諒解的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性質,英國現在所謂的英國國民(海外)護照已不再是原來的英國國民(海外)護照,嚴重侵犯中國主權,粗暴干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方對此強烈憤慨、堅決反對。

     

    外交部宣布,本月31日起,中方不再承認所謂的英國國民(海外)護照作為旅行證件和身分證明,並保留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

     

    特區政府表示,中英兩國政府對於如何處理香港居民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早有共識,並於1984年互換備忘錄確認。

     

    英方在備忘錄中明確承諾不給予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香港中國公民在英居留權。英方現時做法實質性改變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性質,根本地違反英方在備忘錄中的承諾。

     

    英方違背承諾在先,我國對此採取反制行動理所當然。我國不承認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為有效旅行證件,並不違反中方在備忘錄中的承諾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中央政府現對英方違背承諾採取的立場和政策是外交行為和中央事權,特區政府定會全力配合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所須採取的具體措施。

     

    隨着外交部宣布不承認英國國民(海外)護照作為有效旅行證件和身分證明,特區政府本月31日起採取四項措施,包括英國國民(海外)護照不能用於在香港出入境、不得在香港作為任何形式的身分證明。

     

    此外,乘客登機前往香港時,航空公司須要求相關香港居民出示其香港特區護照或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以作證明;未持有其他有效旅行證件的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可向入境處申領簽證身分書,以作國際旅行之用。

     

    自1997年7月1日起,特區政府在中央政府授權下,向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簽發香港特區護照。截至去年12月,入境處已簽發並仍在有效期內的香港特區護照近580萬本。

     

    現時,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可享免簽證前往167個國家或地區的待遇,特區政府會繼續致力爭取更多國家或地區給予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的待遇,便利需要出行的香港居民。

     

    特區政府嚴正指出,英國政府此次舉措明顯是利用部分港人仍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或身分作政治炒作,藉口為有關港人在英居留和入籍提供新路徑。其偽善態度也可見於英國政府在回歸前一段頗長時間通過改變法律或政策無意給予港人居英權。

     

    而自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推出以來,護照持有人到英國旅遊時一直須受入境和逗留限制,不得在英國工作或就讀。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或身分的香港居民應看清英國政府的政治圖謀。

     

    特區政府表示,除了政治目的,英方的舉措也會賺取很多自身經濟利益,英國渴求人才和資金,不應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舉措作「政治遮醜布」護航。

  • 三千公務員參與佐敦受限區行動

    政府表示,日前佐敦指明受限區域的強制檢測行動中,除民政事務總署和衞生署人員,當局動員約3,000名公務員參與。

     

    政府今日回應傳媒就政府動員公務員參與檢測行動的查詢時指,動員的公務員除紀律部隊人員,也包括房屋署、勞工處、土木工程拓展署、渠務署、機電工程署和水務署文職人員,他們在有關區域內協助登記、準備物資等工作。

     

    政府指,有關行動籌備過程緊迫,要在極短時間內調動大量人手。政府人員逐家逐戶進行3,650次家訪,上門為區內安老院和其他行動不便人士採樣,為居民提供食物包、清潔用品,為有需要的長者送熱飯,並為沒有居所的人士安排休息地方。

     

    整個行動得以順利進行,除有賴受限區域內近7,000名居民配合、承辦商進駐設立臨時採樣站外,參與的公務員也功不可沒。

     

    政府表示,各部門樂意解答公務員對有關行動人事編配的疑問。然而,如公務員對外發放不實信息或指控,會嚴重影響政府抗疫工作,並有損公務員團隊公眾形象,對其他積極參與的同事欠公允。

     

    政府強調,在抗疫工作上,所有政府部門和各級公務員均責無旁貸,相信絕大部分公務員以公眾利益為大前提參與有關行動。

  • 50人確診 48宗本地感染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50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48宗屬本地感染,16宗源頭不明。再有多幢大廈被納入強制檢測範圍。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深水埗麗安邨麗平樓有兩個單位出現確診個案,須納入強制檢測。

     

    而油麻地/旺角指定區域內的窩打老道榮德大廈一名居民確診;紅磡指定區域內的溫思勞街31號和必嘉街樂嘉大廈,分別有一個單位出現一宗和兩宗確診個案。三幢大廈均須納入強制檢測範圍。

     

    廣華醫院重建計劃地盤累計五名工作人員確診,張竹君指,當局會發出強制檢測公告,要求地盤所有工作人員或曾身處該地盤超過兩小時者接受病毒檢測。

     

    另外,早前有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的深水埗鴨寮街173至175號錄得一人確診。至於本月27日在北角東發大廈C座採集的20多個環境樣本中,兩個來自不同單位的樣本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

     

    荃灣綠楊新邨R座日前已被納入強制檢測名單。大廈18樓累計三個單位出現確診個案,另一個單位有人初步確診。

     

    張竹君指,該層共有八個單位,防護中心會將其餘四個單位的住戶列為密切接觸者,安排他們接受檢疫。

     

    另外,一名確診患者的家人本月23日在家暈倒,其後離世;死者另有家人其後確診。法醫為死者抽取樣本化驗,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瑪麗醫院跟進病房天花滲漏事件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醫院管理局公布,瑪麗醫院正院一間心胸外科病房天花出現滲漏,該病房上一層隔離病房有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者入住,院方會就有關渠管進行全面維修及改善工程,預計一兩周內完成。

     

    該局指,經工程人員檢查發現,有關隔離病房污水渠出現滲漏,水滴滲漏至下層天花,導致該心胸外科病房天花出現水滴。

     

    一名男病人被濺中頭部和右手,並表示懷疑有水滴濺入眼睛;另有一名護士和一名清潔工人表示被水點濺中。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三人均獲安排醫學監察,並已接受2019冠狀病毒測試,結果全部為陰性。院方已採集滲漏的水滴進行病毒測試,結果也為陰性。

     

    瑪麗醫院心胸外科病房已圍封部分範圍完成緊急維修工程和滲漏檢查,並進行徹底消毒。該病房已把12名病人調至病房其他範圍,兩宗原於今日進行的心胸外科非緊急手術須改期,院方向受影響病人致歉。

     

    劉家獻表示,該院上月中曾出現過類似滲漏事件,當時已進行緊急維修工程,並採取多項即時措施,包括加強水箱功能等。鑑於第四波疫情升溫,隔離病房需求上升,院方未能即時騰空病房展開全面維修。

     

    他說,經過昨日該事件後,院方決定下周進行有關渠管全面維修和改善工程。為配合維修,心胸外科病人會轉往其他病房,部分隔離病床或須停用。

  • 電話智能卡實名制公眾諮詢明展開

    政府計劃仿效全球155個國家和地區的做法,引入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制度,以便更有效打擊涉及電話智能卡的嚴重罪行,並維持香港電訊服務穩健。有關公眾諮詢明日展開,下月28日結束。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現時沒有法例規定使用俗稱「太空卡」的預付儲值電話智能卡須提供任何個人資料,因其匿名性質,往往被不法之徒利用作違法活動,執法機構難以追查或鎖定違法活動的幕後人士,對打擊罪行造成很大障礙。

     

    他指,政府希望通過《電訊條例》訂立規例實施實名制,提供所需法律基礎讓電訊商登記、收集和儲存用戶資料。實名制涵蓋所有由本地電訊商發出並在香港使用的電話智能卡。

     

    「太空卡」使用者必須提供姓名、出生日期、身分證明文件號碼和副本,商業用戶則須提供商業登記資料和負責人的個人資料。為防止青少年被不法之徒利用,16歲以下使用者登記時須獲家長、親人或監護人等確認。

     

    為免「太空卡」數目太多,讓不法之徒鑽空子從事不法活動,造成漏洞,規例建議每名用戶可向每間電訊商登記不多於三張「太空卡」。

     

    邱騰華又指,規例建議電訊商應核對、釐清和核實用戶提供的資料,並在有合理理由認為有關資料屬虛假、誤導或不完整的情況下,取消有關電話卡的登記。電話卡取消後,電訊商仍須保存相關登記用戶記錄最少12個月。

     

    已登記的個人資料由電訊商保存,除非涉及炸彈恐嚇、綁架等嚴重罪案的迫切和緊急情況,一般情況下,執法機構如需索取資料,須持法庭手令,而且資料只涵蓋登記人身分,不包括通話記錄和內容。

     

    邱騰華說,政府會在諮詢期完結後審視市民意見,再將條例草案交予立法會審議。

     

    政府建議登記制度分階段進行,規例生效120日後,所有新的電話卡須先登記才可啟用。所有電話卡須於規例生效後360日內完成登記,否則會失效。

     

    保安局副局長區志光補充,匿名儲值卡經常被用於電話、網上購物、求職、投資等騙案。不法之徒更利用匿名儲值卡策劃和進行人蛇偷運、販運毒品、集團式盜竊、走私、科技罪案以至與入境有關的欺詐等嚴重和有組織罪行。儲值卡也被用作遙控引爆土製炸彈,威脅社區安全。

     

    涉及本地流動電話犯案的嚴重罪行中,超過七成使用匿名儲值卡,而電話騙案的比例更高達九成。

     

    諮詢文件可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通訊及創意產業科網站下載。公眾意見可經電郵發送、傳真至2511 1458或郵遞至添馬添美道2號政府總部西翼21樓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通訊及創意產業科。

  • 本財年首九月錄赤字2688億

    政府公布,本財政年度首九個月開支為6,201億元,收入3,513億元,錄得赤字2,688億元。

     

    政府表示,錄得赤字主要是薪俸稅、利得稅等收入大多在財政年度的後期收取,以及就現金發放計劃和防疫抗疫基金下各項目付款所致。

     

    截至去年12月底,財政儲備為8,915億元。

  • 12月新批住宅按揭增3.4%

    金融管理局公布,去年12月新批出住宅按揭貸款額384億元,按月增加3.4%。

     

    其中,一手市場交易批出貸款64億元,按月增加5.4%;二手市場交易批出貸款266億元,按月增加0.7%;轉按交易批出貸款54億元,按月上升15.8%。

     

    月內新申請貸款個案11,396宗,按月增加0.2%;新取用按揭貸款265億元,增加3.7%;未償還按揭貸款總額15,821億元,按月增加0.6%。

  • 新冠疫苗一站式資訊平台推出

    政府今日推出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網站,發放新冠疫苗的官方和最新資訊。待疫苗接種計劃正式展開後,網站也會提供計劃詳情並連結網上預約系統,方便市民預約接種疫苗的時間和地點。

     

    專題網站以文字、資訊圖表和多媒體形式,就政府採購的新冠疫苗和疫苗接種計劃發放準確和第一手資訊,並澄清不實信息,讓市民正確認識有關事宜。

     

    網站目前載有最新消息、常見問題、教育及媒體資源、醫健通及查詢疫苗接種紀錄、醫護專業欄目等內容。待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推出後,網站會連結計劃的網上預約系統,並有短片清楚解釋網上預約程序,以及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的注意事項。

     

    政府表示,市民早日接種安全和有效的新冠疫苗,是防控疫情非常重要一環,也是市民回復較正常生活、恢復香港經濟活動的關鍵。

     

    鑑於新冠疫苗乃新事物,政府相信透過多認識和了解,市民能更明白接種疫苗的好處和重要性,釋除疑慮。

  • 深水埗14居民違檢測公告被罰款

    政府今日在深水埗六幢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大廈採取執法行動,檢查逾220名居民的檢測報告,其中14人違反強制檢測公告而被處定額罰款,並須按強制檢測令於指明期間內受檢。

     

    行動由深水埗民政事務處、深水埗警區和醫療輔助隊執行,早上約7時開始,約10時30分結束,位處大南街、 桂林街、基隆街、福榮街、欽州街、長沙灣道和元州街指定門牌共六幢大廈的居民須出示電話短信或相關證明,顯示已根據強制檢測公告,在指定期限內接受2019冠狀病毒檢測。

     

    政府重申,發出強制檢測公告旨在盡快堵截病毒在社區散播,以保障整體公眾衞生安全。受檢人士應在可行範圍內採取適當防疫措施,包括佩戴口罩和保持手部衞生。受檢人士除非進行檢測,否則應盡量留在居住地點。

     

    政府感謝大部分居民遵守強制檢測公告,合作抗疫。對於違反強制檢測公告人士,當局已處以定額罰款5,000元,並發出強制檢測令,不從者可處罰款25,000元和監禁六個月。

  • 一手樓潛在供應維持九萬二伙

    運輸及房屋局表示,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樓潛在供應量為92,000個單位,與上兩季數量相同。

     

    該局今日公布季度數據,截至去年12月底,現樓「貨尾」單位12,000個;興建中未售出單位57,000個;位處「熟地」可隨時動工單位23,000個。

     

    去年第四季施工量200個單位,總結全年共11,800個;季內有7,200個單位落成,全年累計落成量20,900個。

  • 第 691 頁,共 72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