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康文署外判保安員染新型肺炎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表示,香港文化中心一名外判保安員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有關場地已全面清潔消毒。

     

    香港文化中心所有設施上月10日起已暫停開放,該外判保安員最近一次上班為本月25日,兩日後得知確診。她最近沒有外遊紀錄,工作時有佩戴口罩,上班期間體溫正常。

     

    康文署會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聯繫,積極配合檢疫措施。

  • 健身中心資助計劃接逾1300申請

    健身中心資助計劃下月8日截止申請,截至昨日已收到逾1,300宗申請,其中200宗獲批,當局已發放200萬元資助。

     

    政府在新一輪防疫抗疫基金下設立該計劃,合資格健身中心須為在香港有固定地址及獨立營運的處所,而其主要及實質業務為在該處所提供運動器械或器材以供使用,或提供有關改善體能的建議、指導、訓練或協助。

     

    查詢可致電2389 3538或發電郵與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聯絡。

  • 北角受限區檢測完成 無確診個案

    政府表示,北角指明受限區域的限制與檢測宣告行動今日早上約7時完成,執法行動則於11時30分結束,發現15人未有接受強制檢測。當局指,截至檢測時限屆滿,約475名居民接受檢測,無發現確診個案。

     

    自上午7時起,北角指明受限區域內已接受檢測的人士如能出示陰性檢測結果電話短信或佩戴手環,可在向訂明人員提供個人資料後,經指定出口離開。

     

    政府昨日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自晚上7時起限制在北角指明受限區域,即錦屏街東發大廈A、B、C和D座的人士留在其處所並按政府安排接受強制檢測。受檢人士須在其處所等候,直至區內所有受檢人士完成檢測,而相關檢測結果亦已獲大致確定,方可離開處所。

     

    此外,政府早前發出強制檢測公告,任何於公告指明期間身處有關大廈超過兩小時的人士,即使在相關宣告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內,也須接受強制檢測。

     

    當局在受限區域內設立12個臨時採樣站,並要求受檢人士在今日凌晨2時前到採樣站接受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採集及2019冠狀病毒檢測。

     

    政府並派員到訪受限區域內約660戶,扣除C座住戶已撤離的6和7號單位,約190戶無人應門。這些單位包括一些確診個案和可能已接受隔離的住戶,也有部分可能空置,政府會採取措施跟進。

     

    民政事務總署、警務處、東區民政事務處和醫療輔助隊動員約360人安排落實限制與檢測宣告,並對違反者執法。15名沒有接受強制檢測的居民已接獲強制檢測令,且被定額罰款5,000元。

  • 育人才增資助 與工業家同行

    各位工業界朋友、葉主席(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葉中賢博士)、「官產學研」的好拍檔:

     

    我非常高興參加今日由香港工業總會舉辦的「工業家論壇2020:邁向後常態」,跟「官產學研」的好朋友討論怎樣可以協作共贏,在新常態、後常態之下,做好我們的工作,令我們的工業發展可以走得更穩、去得更遠。

     

    我自己年紀都不輕,在過往幾十年,大膽地說,我看着香港工業發展的一些轉變。我記得當年香港的工業家為我們打下一個非常強的基礎。香港的工業產品質優、物美、價廉,這是世界共知及有目共睹的。因應國家改革開放期間,很多工業慢慢地因為看到國家發展的機遇而北移。我們亦因為香港的發展,很多時候走往服務業為主的狀態。我有些朋友說香港工業好像已經式微,可能未必真的可以為香港推動甚麼新發展。我想在此再一次強調,我在不同的場合已經說過,這絕對,在現時來說,我覺得如果大家仍然用這個心態,反映不到實況。環顧全世界,無論在不同國家地區,科技創新的發展給予工業一個大大的機遇。怎樣可以把握好這個機遇,令香港有一個新的經濟動力,亦令香港的青年人可以多些更高質素的工作崗位,現在是我們要好好把握的時機。當然,我看到其實香港的工業家非常努力,剛剛工業總會兩天前發布了《香港製造︰香港工業啟新章》中期研究報告,內容提及實際上香港的工業發展,除了製造業外,亦支持很多不同的,例如產品研發、生產管理、檢測、物流及運輸等行業。所以香港的工業實際上不僅是製造業,其實是製造加上服務業的總體。

     

    在工業家的推動下,我們慢慢看到香港在過往幾年,工業發展有一個穩步前進的勢頭。我想強調,大家絕對不孤獨。在香港特區政府來說,我們是大家的同行者,亦是工業發展的促成者和推廣者。我們在幾方面都跟大家同行共創,舉例說,當我們談及工業發展,自然會提到要再工業化;要做到再工業化,我們自然要在不同環節做得好,包括基礎設施、人才培養、資金來源、技術提升。這四方面特區政府都跟大家、我們的香港工業家同行。

     

    為何這樣說?我舉一個例子,今天早上我剛剛跟Sunny主席(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查毅超博士),我們剛剛有一個基建---數據技術中心於將軍澳完成了。2022年,我們會有一個先進製造業中心在將軍澳落成,之後有微電子中心,這些都是為大家做的基建。

     

    人才,在STEM(即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學科裏面,由2013至14到2018至19年度,總體在大學讀STEM學科的同學,增加了16%,到三萬多人;而畢業的同學多了9,000多名,多了22%。而我們除了吸引同學讀STEM外,我們亦有不同培訓計劃,包括我們2020年推岀的創科實習計劃,吸引了1,600位同學作創科實習,而他們大多數完成創科實習計劃後仍願意留在創科界別,這些都是我們在人才方面進行的培訓。

     

    剛才我已提及基建及人才,資金方面,去年我們推岀了再工業化資助計劃,這是一個20億元的資助計劃,每一條智能生產線我們會津貼1,500萬元。我非常高興向大家報告,短短幾個月,我們已經有170多個詢問,然後落地的申請已經批准了五個,包括生物科技、食物加工、建造業等等,這個勢頭是非常積極的。

     

    技術一定要提到我們生產力局(香港生產力促進局),Willy林主席(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林宣武)在此,其實他們過往為我們升級轉型做了很多再工業化的培訓及支持。我記得他們有工業4.0升級與認可計劃,是再工業化的提升,有20多個不同行業、50多個企業已經申請了。

     

    我想說,所有這些計劃,大家可能看到科學園、看到生產力局、看到不同企業的支持,但實際上,我想強調,都有我們政府積極參與,甚至資助,過程中,我們會繼續成為大家的同行者。因為時間所限,我不多說了,我想強調,不同的層面,不同的範圍,政府亦與我們的工業家同行共創,一起為再工業化打拼,多謝大家。

     

    (以上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1月28日於香港工業總會「工業家論壇2020:邁向後常態」的致辭全文)

  • 北角東發大廈列受限區域

    政府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晚上7時起限制在北角錦屏街東發大廈A、B、C和D座的人士留在其處所,並按政府安排接受強制檢測,目標在明日上午約7時完成行動,讓居民陸續上班。

     

    鑑於北角錦屏街東發大廈C座近期出現多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涉及不同單位和樓層,經風險評估後,政府認為有需要就受限區域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以確認受限區域內所有人士已接受強制檢測,截斷區內傳播鏈。

      

    因此,政府決定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將東發大廈A、B、C和D座列為受限區域

     

    政府會於受限區域設立臨時採樣站,要求受檢人士明日凌晨2時前接受檢測。受檢人士會獲安排到採樣站接受核酸測試,由專人採集咽喉和鼻腔合併拭子樣本。至於行動不便人士和長者,政府會安排上門採様,或安排他們自行採集並遞交深喉唾液樣本。

     

    如受限區域內人士已於1月26日至28日期間接受檢測,並能出示檢測結果電話短信或相關證明,無須再次接受檢測,但仍須如其他受檢人士在其處所等候,直至區內所有已識別的受檢人士完成檢測,且相關檢測結果已獲大致確定,方可離開其處所。

     

    此外,任何於強制檢測公告指明期間身處東發大廈A、B、C和D座超過兩小時者,即使在宣告生效期間不在受限區域內,亦須在上述同一時限前接受強制檢測。

     

    政府為受宣告限制的居民準備簡單食物和清潔用品。民政事務總署設立熱線2835 1473供受限市民查詢及求助。

  • 兒童事務委員會通過28宗撥款申請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以網上形式主持兒童事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委員會通過資助28宗由兒童關注團體、非政府機構和學校向兒童福祉及發展資助計劃提交的撥款申請,涉及約930萬元。

     

    鑑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部分申請項目建議製作供家長和兒童在家使用的玩具包或多媒體資料,也有個別項目已制訂應變方案,以應對疫情發展。

     

    會議上,教育局又向委員會簡介在幼稚園、中小學及特殊學校營造共融教育環境的師生支援優化措施,為非華語學生進修和就業做好準備,從而讓他們融入本地社會。委員備悉政府已加強支援非華語家長,讓他們更認識盡早安排子女接觸中文的需要,以及可供子女選擇的多元出路。

     

    此外,委員備悉政府本學年暫停面授課堂的安排,以及在疫情期間採取的衞生防護及支援措施。委員廣泛討論一系列課題和表達意見,包括探討教與學的替代模式,以及學生與家長所需的支援。

     

    委員也知悉今年首場有關支援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兒童的公眾參與活動已於上星期六在網上舉行。約40名患有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或有相關症狀兒童的家長和照顧者代表分享意見和經驗。

     

    有關虐待兒童課題的公眾參與活動暫定4月舉行。有關發展中央兒童數據資料庫顧問研究的公眾參與活動本月稍後展開。

  • 39人確診 20宗源頭不明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39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38宗屬本地感染,20宗源頭不明。麗港城7座被納入強制檢測範圍。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麗港城7座兩個同一坐向、相隔十多層的單位出現確診個案,須納入強制檢測範圍。

     

    至於早前在麗港城5座採集的25個環境樣本,病毒檢測結果全呈陰性。另外,北角東發大廈C座約60名居民已獲安排入住檢疫中心。

     

    輸入個案則有一宗,患者由南韓抵港。張竹君指,經快速測試發現患者的病毒帶有N501Y基因;另外,一名本月21日由菲律賓抵港的人士早前確診,其病毒也帶有該種基因。

     

    張竹君指,在英國、南非發現的新變種病毒均帶有N501Y基因,會在詳細檢測後再為二人所帶病毒分類。另一名早前由瑞士經多哈抵港後確診的患者,其所帶病毒則類似在英國發現的新變種病毒。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兩局長訪長沙灣政府合署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到訪長沙灣政府合署,了解政府為該大樓上班員工新設立的臨時檢測站運作,以及政府部門恢復更多公共服務的情況。

     

    因應兩名在大樓工作的政府人員早前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政府產業署今日起至2月2日(周末除外)在大樓設立臨時檢測站,為上班員工提供免費檢測服務。   

     

    聶德權和許正宇視察臨時檢測站首日運作情況,包括檢測服務流程、場內外實施的感染控制和社交距離措施,並即場接受病毒檢測服務。

     

    兩位局長相信,透過及早檢測可保障在大樓上班員工的安全和健康,並有助到大樓使用公共服務的市民釋除疑慮。他們呼籲在該處上班人員踴躍參加免費檢測服務,同心抗疫。

     

    政府部門由今日起,除了繼續提供緊急和必須的公共服務外,也會有序恢復部分基本公共服務。聶德權和許正宇欣悉,各部門首日恢復更多公共服務的情況大致暢順。

  • 開放數據助創科界研發新方案

    Sunny(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查毅超博士)、Albert(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Tony(全球國際貨運有限公司華南區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副總裁吳勝春)、各位嘉賓、各位線上的朋友:

     

    大家好!我非常高興出席今天數據技術中心的開幕禮,以及香港科技園公司與先進製造業中心物流服務供應商全球國際貨運有限公司(DB Schenker)的簽約儀式。

     

    政府在過去幾年一直積極在基建、財政、技術及人才幾方面持續推動再工業化,促進香港經濟多元發展。在基建方面,數據技術中心是政府在2015年修訂的工業邨政策下,其中一個重要的推動再工業化的項目。數據技術中心的落成,標誌着香港再工業化的發展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

     

    在現時新常態工作和學習模式下,數據技術對各行各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數據技術中心座落於將軍澳工業邨,現時有12家跨國及本地企業設立的高端數據中心在運作,是香港最大的數據中心集結地。新大樓不僅擁有工業邨的電訊基礎設施的優勢,亦匯聚本地及海外人才,組成充滿活力的數據技術生態圈。

     

    總樓面面積超過29萬平方呎的數據技術中心,將會提供先進設施予企業作為數據技術,以及相關附屬運作及配套用途,並且配合數據中心支援、多媒體處理、海底電纜登陸,以及有關範疇的研發活動。除此之外,數據技術中心亦提供會議、展示場區等支援設施。

     

    要加速香港數據科技的發展,開放數據是首要任務。為此,行政長官在2017年施政報告將開放政府數據定為推動創科發展的八大方向之一。截至2020年年底,政府已在資料一線通網站提供4,250個數據集和約1,400個應用程式介面,當中政府部門開放的數據集超過4,000個。我們會繼續為科研及創新以至發展智慧城市提供珍貴的原材料,讓業界利用數據集開發更多更好的創新方案,便利香港市民生活。

     

    除了數據技術中心,科技園公司目前亦正在將軍澳工業邨興建另一個項目---先進製造業中心,推動高增值製造業的智能生產和先進組裝,並涵蓋研發、物流支援、原型製造及設計等延伸活動,項目預計於2022年落成。除了生產空間外,先進製造業中心亦會設置一個自動化的共用物流及倉庫中心,為日後進駐的企業提供全面的物流和倉存服務。我很高興今天可以見證科技園公司與全球國際貨運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共同推進此物流中心的建設和日後的營運。我深信以全球國際貨運有限公司豐富的跨國物流經驗,將可為用戶提供高質素的物流配送服務。

     

    最後,我鼓勵業界朋友充分利用和發揮香港的創科實力,齊心推動香港再工業化的發展。多謝大家!

     

    (以上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1月28日在數據技術中心開幕禮暨香港科技園與全球國際貨運有限公司先進製造業中心簽約儀式的致辭全文)

  • 教育局9月停辦教師中心

    人才是香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教師是人才培育的關鍵。因此,我們十分重視教師的培訓和進修,致力為教師提供不同的專業發展機會,協助他們發揮專業才能,實踐教育理想。隨着時代發展和教育變革,教師的角色與專業發展的模式亦要因時制宜,不斷更新。


    創建平台 發展專業

     

    1989年,香港教師中心正式成立,凝聚教師互助互勵的精神、推動教師專業發展。通過講座、研討會、研習班,以及多元化的活動,支援教師專業成長和身心健康。2001年,教師中心開始舉辦教育研究獎勵計劃,以推動教研風氣。30多年來,在歷屆諮詢管理委員會團體會員的共同努力下,中心成為教師專業交流和經驗分享的平台,積累了豐碩的成果,為香港教師專業發展寫下亮麗的一頁。

     

    過去一年,受疫情影響,學校在暫停面授課堂期間經常要結合網上教學以支援同學在家學習,做到停課不停學。為提升學習成效,教師要積極探索嶄新的學與教模式,包括廣泛使用資訊科技進行實時教學、舉辦線上活動,並為同學提供學習和情緒支援等,面對疫下教學挑戰,進一步促進了教師專業交流。不少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以及跨地域的專業交流也通過網絡,改為線上進行,應用科技拓寬教學視野,成了全球專業發展新趨勢。

     

    由此可見,社會變遷和科技的進步,為教師專業發展帶新的挑戰和機遇。教育改革革新了教師的角色和職能,教師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以回應教與學的需要。教師專業發展在質與量方面日趨蓬勃,教育局、專上院校、辦學團體、學校等透過不同模式,提供多元而系統的專業發展活動。同儕協作、校本支援、觀摩交流、系統課程等百花齊放,以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配合資訊科技及雲端平台的發展,校內、校外以至跨校、跨境的專業交流更為緊密,不同學習社群和交流平台發展迅速,教師專業發展進入豐富多元的新里程。

     

    積累經驗 完成使命

     

    回顧過去,30多年來香港教師中心積累了豐碩的成果。而隨着教師發展進入新階段,教師中心作為專業發展平台的歷史使命也告一段落。我們決定由今年9月起停辦教師中心,感恩前行者的耕耘,秘書處會整理其累積下來的寶貴資源及優秀的教研成果,上載至教育局網頁,供大家瀏覽。過渡期間,秘書處亦會為已申請舉辦活動的會員團體提供支援。至於第24屆諮管會選舉則無須進行,秘書處會在局外人士的見證下,把已收到的投票結果回覆表及選舉回條銷毀。此外,為了鼓勵教師進行教育研究,教育局會參考教師中心教育研究獎勵計劃的經驗,由2021至22學年起,在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T-卓越@hk」計劃下,設立新的教研獎勵計劃,進一步推動教研風氣,促進教師的反思文化,提升學與教質素,有關詳情可望於今年年中公布。

     

    整合資源 邁向新里程

     

    展望未來,教育局會繼續因應課程發展、教育政策、內地及國際教育發展的趨勢等,檢視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整合資源,全面規劃,為教師舉辦更適切的培訓,採用靈活多元的模式,包括面授及網上實時雙軌發展,並鼓勵建立學習社群,促進專業交流,為香港發展培育優秀人才。

     

    (以上是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1月28日在局方網上專欄「局中人語」發表的文章) 

  • 兩新型肺炎患者離世

    醫院管理局表示,兩名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男患者死亡,累計172名確診者在公立醫院離世。

     

    其中一名患者47歲,有長期病,上月23日因呼吸困難到廣華醫院急症室求診,入住隔離病房接受治療,其後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患者經治療後,病毒抗體呈陽性,其後情況持續惡化,延至今早離世。

     

    另一名同患有長期病的患者66歲,上月10日由檢疫中心轉送聯合醫院接受治療,情況持續惡化,延至今日中午不治。 

     

     院方表示難過,會為家屬提供適切協助。

     

    此外,昨日在廣華醫院初步確診的離世患者已確診。

  • 海關檢獲懷疑含菌量超標口罩

    海關於一連鎖化妝品集團及相關生產商處所檢獲1,510個含菌量疑超出標準上限的彩色附圖案外科口罩,市值約4,500元,兩人涉案被捕。海關呼籲市民停用該款口罩,商戶也應立即將該款口罩下架。

     

    因應市面彩色和附有圖案的外科口罩日趨普遍,海關近日試購16款該類口罩並進行測試,發現其中一款樣本的細菌菌落總數超標12.5倍,涉嫌違反《消費品安全條例》。

     

    海關隨即採取行動,昨日在涉案連鎖化妝品集團位於銅鑼灣、灣仔、尖沙咀、佐敦、旺角和青衣共九間零售店檢獲200包涉案口罩,其後在生產商設於旺角和樂富的三間零售店檢獲102包同款口罩。

     

    涉事外科口罩為五片袋裝,每包售價15元。初步調查顯示,口罩在香港生產。47歲連鎖化妝品集團女經理和56歲生產商男董事被捕,二人已獲保釋候查。

     

    海關自去年1月27日起展開代號「守護者」的全港性行動,巡查、試購及檢視全港各區出售的外科口罩,至今試購逾760款外科口罩,並就743個樣本完成含菌量測試。

     

    根據《消費品安全條例》,供應、製造或進口不符合安全規定的消費品,首次定罪最高可被罰款十萬元和監禁一年,其後各次定罪最高可被罰款50萬元和監禁兩年。

     

    市民可致電2545 6182或經電郵舉報懷疑違例活動。

  • 第 692 頁,共 72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