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黃偉綸訪工地了解建造業檢測情況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到訪位於啟德沐元街的工地,了解建造業關愛工地防疫檢測服務計劃為工友安排2019冠狀病毒檢測的情況,並視察工地防疫措施。

     

    黃偉綸感謝建造業界抗疫不遺餘力,自發推出這項檢測計劃。他指,由於業界熟悉工地環境和運作,推行計劃時能充分考慮工地實際運作需要。當發現有工友初步確診,總承建商能迅速安排工地消毒和跟進工作,有助遏止疫情爆發。

     

    建造業議會連同香港建造商會在發展局支持下,於上月22日推出計劃,安排專業檢測服務機構到訪公私營工地,為工地人員提供自願檢測。發展商或總承建商只需支付部分檢測費用,即可為自願參與計劃的工地人員安排檢測。

     

    計劃至今已為93個工地、超過22,000名工友提供檢測服務,其中99.98%檢測結果為陰性,確診個案僅四宗。該些個案已交由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處理,相關承建商也迅即獲通知,並安排跟進。

     

    香港建造商會亦組織巡查小組檢視不同工地的防疫措施,例如出入口管理、通風設備、休息室安排等,並提供相關改善建議。

     

    計劃本月31日截止申請,有意參與的總承建商應盡快填妥並交回申請表格,以便安排檢測服務。

     

    政府同時透過社區檢測中心,為註冊建造業工友提供一次免費自願檢測服務,直至本月31日。

  • 十大天氣事件選舉網上投票開始

    天文台舉辦2016至2020十大矚目天氣及氣候事件選舉,以喚起市民對重大天氣和氣候事件的關注,從而加深他們對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生活影響的認識。活動今日起至下月28日接受網上投票。

      

    近年,本港以至世界各地不時受強烈寒潮、炙熱高溫、超強颱風和暴雨等極端天氣影響;極地冰雪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也令氣候變化相關議題廣受全球關注。極端天氣事件有機會對生態環境構成嚴重破壞,甚至造成人命傷亡。

      

    市民可於香港和全球兩個組別的候選名單中,分別揀選五個他們認為最重要、影響最深遠,或在氣候危機中最具代表性的天氣和氣候事件。參與投票的市民有機會獲得精美紀念品。

     

    投票結果3月下旬公布。

  • 政府東涌收地建公屋

    地政總署今日張貼收回土地公告,收回東涌第42區124幅私人土地,涉及面積約31,896.1平方米,以興建公營房屋。

     

    政府根據《收回土地條例》收地, 受影響的土地於收地公告張貼後三個月歸政府所有。

     

    土地平整和基建工程預計今年內展開,2023年完成。公營房屋工程則預計於2027年完成。

  • 法律人員借調計劃接受申請

    在國際機構工作累積經驗,對專業、能幹和具備見識的法律界來說,是一個促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亦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全球主要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因此,律政司積極與國際組織進行磋商,期望為本地公私營機構的律師作出借調安排,讓他們在不同的國際法領域培訓,獲取寶貴的工作經驗。

     

    繼2019年4月我到訪荷蘭海牙,以及借鑑了普惠避免及解決爭議辦公室主任在2001年調派往海牙國際私法會議的經驗,我們與海牙會議就借調人員安排取得共識。去年12月22日,我與海牙會議秘書長Christophe Bernasconi博士在網上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就法律專業人員借調計劃的技術及行政安排達成協議。我感謝一邦國際網上仲調中心在疫情下為網上簽署儀式提供了技術支援。

     

    這項借調計劃是首個恆常安排,讓香港公營機構工作或私人執業的法律專業人員在海牙會議常設局短期工作。調派往國際機構工作的安排,一般都局限於政府人員,但我們成功跟海牙會議達成協議,讓私人執業的律師也可報名參加,工作為期一般半年至一年,在香港政府的支持下,海牙會議會向成功申請的私人執業律師提供每月港幣50,000元的津貼。我衷心感謝中央政府及海牙會議對這項計劃的鼎力支持。

     

    借調計劃由現時開始直至2月18日接受申請,我鼓勵本地的律師(具中國籍的香港永久居民),不論是私人執業、或是在政府或公營機構工作,把握機會增廣見聞,獲取在海牙會議工作的獨特經驗。

     

    現時很多民事、商事、刑事及家事的案件,都有可能涉及多於一個司法管轄區,國際私法確保了相關法律可在跨境層面有效地運作。學習國際私法的知識對從事法律執業會發揮莫大的作用。

     

    這項計劃為香港法律界提供了一條通往國際組織工作的路徑,讓他們加深對國際私法的認識,與國際法專家交流亦會有助他們擴闊視野。借調人員參與不同項目和親身體驗國際法在全球的發展,可從中鍛煉領導能力,對他們日後繼續從事法律工作必定會帶來裨益。他們同時亦是香港的大使,讓國際機構得以接觸香港的法律人才,進一步提升香港在國際社會的形象,開拓日後合作的機會。

     

    不用我多說也知道海牙會議是在國際私法領域享負盛名的全球性政府間國際組織;目前擁有87個成員(86個國家以及歐洲聯盟),海牙會議發展和提供範圍廣泛的多邊法律文書服務,由商法和銀行法以至國際民事訴訟程序,應付全球需要。

     

    多年來,海牙會議與律政司一直在不同範疇緊密合作。我們樂見海牙會議亞太區域辦事處去年年底遷入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成為香港法律樞紐的一分子。今次的安排正好標誌着海牙會議與律政司作為長期合作夥伴的另一個里程碑。

     

    在海牙工作,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經歷。國際法院、常設仲裁法院和海牙國際法學院均坐落於建築優雅的和平宮(Peace Palace)內,而和平宮國際法圖書館更擁有豐富的國際法藏書,對喜歡研究國際法的人來說是絕不可錯過的地方。

     

    有興趣參與計劃的律師,歡迎瀏覽律政司的專頁,進一步了解相關的資料及申請方法。我們正在與不同的國際組織磋商,期望讓香港的法律專業人員獲得更多的借調機會。

     

    (以上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1月2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不停車繳費服務網站推出

    運輸署今日推出不停車繳費服務網站,加深公眾對不停車繳費服務和繳費貼的認識。

     

    不停車繳費服務是政府在收費隧道和青沙管制區推出的新計劃,旨在便利駕駛人士可利用繳費貼輕鬆遙距繳付隧道費,無須在收費亭停車或排隊付款。此舉將令行車更暢順,也有助改善隧道一帶的交通。

     

    現時設於收費廣場的收費亭將會移除,騰出的空間可用於交通相關用途,例如改善現有巴士站。

     

    新網站詳細介紹不停車繳費服務,並提供最新資訊。運輸署正展開公眾參與活動,包括與不同持份者會面,稍後將舉行展覽。

  • 瑞士阿聯酋列非常高風險地區

    政府今日公布,下周二起將瑞士、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加入非常高風險的B組指明地區,登機來港當天或之前21天曾逗留該兩國人士登機時須出示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

     

    食物及衞生局表示,全球疫情仍然嚴峻,新增個案數字上升至本月初一星期超過500萬宗的新高,而死亡個案數字亦持續上升至本月中一星期接近97,000宗的新高。香港的入境防控措施不能鬆懈。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會刊憲更新在《預防及控制疾病(規管跨境交通工具及到港者)規例》下作出的指明,將瑞士、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加入屬非常高風險的B組指明地區。

     

    於登機來港當天或之前21天曾逗留B組指明地區的人士,在登機時須出示預定起飛時間前72小時內進行的2019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以及在香港指定檢疫酒店預訂房間的確認書,其租住期為抵達香港當日起計不少於21晚。

  • 保安局嚴斥誤導言論

    保安局表示,有人作出偏頗言論誤導公眾,令人以為搜證工作只可在疑犯同意下進行,試圖製造警方不公的假象,也有外國政客對金融機構履行職責施加壓力,局方嚴正斥責此等混淆視聽的言論和政治操作。

     

    保安局今日發表聲明,指警方為打擊違法行為,必須依法進行調查,按需要向相關機構搜集證據和索取資料,強調警方的行動和調查嚴格按照相關法律和條例進行。

     

    根據現行法例,警隊有法定責任採取合法措施防止和偵查刑事罪行和犯法行為,法律也賦予警方合法權力向裁判官申請手令搜集證據。警方調查案件時會按需要向相關人士或機構索取與偵查罪案有關的資料,此乃警隊法定職責,必須依法履行。

     

    聲明又提到,本地金融機構遵從香港法律、履行責任,依法處理涉嫌洗黑錢的資金,但有外國政客試圖施加壓力,罔顧法治,純粹出於政治動機。

     

    保安局指,跨政府組織財務行動特別組織要求主管當局能夠取得一切有關文件和資訊,以協助就洗黑錢進行的調查、檢控和相關行動,包括要求金融機構向主管當局提供客戶紀錄。香港的法律符合有關要求。

     

    聲明強調,香港是法治社會,執法機關有責任對所有違法行為採取行動,而金融機構履行法律責任協助警方調查屬理所當然,特區政府予以肯定和支持。

  • 林鄭月娥向國家領導人述職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獲安排通過視像會議分別向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進行年度述職,匯報香港經濟、社會和政治方面的最新情況。

     

    林鄭月娥感謝領導人充分肯定特區政府過去一年的工作,並感謝中央政府對香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關心和支持。

     

    她指出,香港經歷充滿挑戰的一年,疫情對香港經濟民生造成嚴重打擊,但城市基本上正常運作,金融系統穩定。她說,特區政府目前重中之重的工作是遏止疫情,以保障市民健康,恢復經濟活動。

     

    林鄭月娥向領導人匯報,自《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街頭暴力已經大為消減,社會恢復平靜,特區政府會全面執行《香港國安法》,防範和制止危害國家安全行為。

     

    她感謝習近平主席對她和其他受到美國政府無理制裁的特區政府官員表示親切慰問,並代表各官員重申會無畏無懼,繼續履行維護國家安全職責。

     

    林鄭月娥也匯報她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闡述中央支持香港的一系列措施,表示會帶領團隊在國家「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發揮香港獨特優勢,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切入點,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着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 60人確診 多幢大廈納強檢範圍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60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57宗屬本地感染,21宗源頭不明。再有多幢大廈被納入強制檢測範圍。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患者30男30女,年齡介乎14天至88歲。

     

    張竹君表示,防護中心留意到已納入強制檢測的錦屏街東發大廈C座感染個案增加,累計出現八宗確診個案和五宗初步確診個案,共涉及八個單位。

     

    防護中心協調相關政府部門今日到該大廈視察,在諮詢專家意見後,衞生署會向東發大廈C座所有樓層6及7室單位沒有病徵住戶發出檢疫令,安排他們入住檢疫中心。

     

    為審慎起見,政府亦會要求任何在指定期間身處東發大廈A、B和D座超過兩小時者接受病毒檢測。

     

    此外,屯門蝴蝶邨蝶意樓、土瓜灣馬坑涌道祥雲大廈、何文田邨綺文樓、梨木樹邨桃樹樓、嘉湖山莊麗湖居九座、東熹苑華熹閣均有兩個或以上單位出現無關連確診個案,政府會就上述大廈發出強制檢測公告。

     

    至於油麻地/旺角指定區域內的東安街順安大廈、碧街上海大廈、上海街434號,以及佐敦指定區域內的文英街文景樓,因出現一宗或以上確診個案而被納入強制檢測。

     

    柴灣峰華邨曉峰樓部分居民早前被安排接受檢疫,相關檢疫已接近完成,防護中心建議曾訪該廈者再接受一次強制檢測。

     

    另外,防護中心留意到紅磡永明粥店包括樓面、廚師在內多名員工染病,至今累計六宗確診個案、一宗初步陽性個案;部分人在檢疫期間確診。

     

    張竹君指出,六宗確診個案中,四名患者為家庭成員,或涉及在粥店或群組傳播。粥店出現首宗個案後,中心已要求該店暫停營業及安排員工接受檢測。由於其後再出現確診個案,粥店十多名員工已獲安排送往檢疫中心。

     

    防護中心呼籲近日曾光顧該粥店的市民應盡快接受檢測。

     

    輸入個案方面,患者分別從杜拜、哈薩克斯坦和美國抵港。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檢測試劑不受病毒基因轉變影響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現時使用核酸測試(PCR)以進行和處理2019冠狀病毒檢測,所用試劑不受病毒S蛋白基因轉變影響。

     

    陳肇始今日在立法會答覆議員吳永嘉有關新變種病毒的提問時說,政府目前預先採購的疫苗,分別為科興控股(香港)的滅活疫苗、復星醫藥/德國藥廠BioNTech的核酸疫苗、阿斯利康/牛津大學的病毒載體疫苗。

     

    為分散風險,並確保有足夠安全和有效的疫苗供應全港市民,政府目標是就每種疫苗技術平台採購至少一款疫苗,即採購四款不同疫苗,總採購劑量將足夠供應最少全港兩倍人口。

     

    陳肇始重申,政府會確保疫苗符合安全、效能和質素的要求,以及按照《預防及控制疾病(使用疫苗)規例》相關要求和程序嚴格審批作緊急使用,方會安排市民接種。

  • 抗疫一年 總結經驗

    去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我從瑞士出席完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趕回香港後,便馬上投入了領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 轉眼已經一年。一年過去,新冠疫情仍肆虐全球,確診宗數已接近一億,死亡人數超過200萬,各地經濟嚴重受創,大家都寄望早日廣泛接種疫苗,走出困境。香港與內地、澳門和台灣相比,疫情的控制確是強差人意,但從國際層面看,亦能做到力保不失。截至1月26日零時零分,香港確診個案為10,223宗,少於130多個其他國家或地區,以每100萬人計是1,360,是全球平均比率12,740的約十分之一;以病毒檢測量計算,每100萬人是901,940 個,更是「名列前茅」。

     

    無論如何,一年內多次反覆的疫情,外防輸入的嚴格把關和內防擴散的社交距離措施令香港旅遊業進入冰封期,不少行業大受打擊,失業率持續上升。因此,目前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是遏止疫情,讓市民可重過正常生活,經濟可重回升軌。

     

    疫情發展

     

    在11月下旬開始的新一波疫情,本來隨着各項抗疫措施出台,已令確診個案數字由12月中的高峰緩慢下降,每日個案的七天平均數字在1月上旬已回落至40宗以下,但及後出現的感染群組令疫情在人口密集的舊區擴散,確診個案數字出現反彈,1月18日更是經過一個月後單日個案再次超過100宗。至近日,單日個案數字仍在高雙位數徘徊。

     

    以地區分析,確診個案在油尖旺區最多,單這一區已佔全港個案超過三分之一。除了因為出現個案群組,該區人口密集、舊樓以至劏房較多,相信亦是導致病毒在該區傳播的原因。此外,我們加大強制檢測力度,找出更多個案(特別是沒有病徵的感染人士),亦令個案數字進一步上升。

     

    抗疫工作

     

    疫情反彈,不容有失,政府在這一波疫情採取的措施都是抗疫以來最嚴厲的,並同時加強檢測力度,包括使用法定權力強制市民接受檢測:全港的任何一幢樓宇,只要出現兩個並不相關的確診個案,整幢樓宇的居民或曾在過去14天逗留超過兩小時的人士都須接受強制檢測;在較高風險的指定區域,把區內樓宇須進行強制檢測的門檻由兩個個案減至一個,並在更高風險的受限區域進行封閉式強制檢測。加上其他類別的強制檢測和須檢必檢、應檢盡檢和願檢盡檢,自11月15日以來,由政府安排的檢測量已高達310萬個,是之前十個月總檢測量的85%。

     

    全力籌備疫苗接種

     

    疫苗接種是全球走出「疫」境的最大希望。特區政府在過去一個月密鑼緊鼓進行籌備疫苗接種的工作,務求當疫苗審批工作完成及運抵本港後,便可盡快安排市民按優先次序接種。衞生署與三家早前已簽署預先採購協議的疫苗供應商緊密聯繫,跟進數據的提供和爭取疫苗早日抵港;同時正按專家建議的策略,繼續接洽第四家疫苗供應商,希望採購第四款採用另一技術平台的疫苗。此外,中央早前表示會支持香港確保新冠疫苗供應,如有需要,也會預留一定數量的內地研發或生產的疫苗供香港市民使用。我已就此向中央提出要求。

     

    總結經驗

     

    新冠病毒前所未有,大家對病毒所知不多,加上抗疫初期香港檢疫設施不足、物資匱乏,而且社會動盪未完全息止,街頭暴力、政治抹黑、虛假消息等令抗疫舉步維艱。然而,在抗疫人員全力以赴、市民同心配合下,香港成功克服了一波又一波的疫情,曾經在不少日子實現零本地個案。我們也未曾採用對市民極為嚴苛的「封城」或「宵禁」手段,社會保持一定運作,公營醫療系統沒有因不勝負荷而出現崩潰。綜觀全球的情況,這些抗疫成果絕非必然或偶然。

     

    回顧香港過去一年的抗疫策略,有以下八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依法辦事

     

    儘管公共衞生危機是關乎市民生命安全,是分秒必爭,但作為法治社會,特區政府採取的每一項措施都須有堅實的法律基礎。在這個過程中,特區政府援引《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香港法例第 599 章)先後制訂了十條特定規例,分別管制處所運作、入境、提供個人資料、佩戴口罩、群組聚集、病毒檢測、疫苗使用等,亦曾按需要對規例作出修訂。我們毫不猶豫地運用法定的權力落實抗疫措施,亦持續針對違規個案進行執法。

     

    (二)專家領導

     

    除了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的同事,我在領導抗疫首天已委任四位專家 --- 梁卓偉教授、袁國勇教授、許樹昌教授和福田敬二教授組成專家顧問團,為特區政府提供意見。我們恆常留意世界衞生組織向各地提出的建議,亦和國家衞健委,以至省市就聯防聯控保持溝通和合作,兩地專家亦曾舉行交流會。因應新冠疫苗面世,我們就採購疫苗徵詢了衞生署轄下的科學委員會,近月亦委任了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和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分別就個別疫苗的成效及安全性提供意見,以及就接種疫苗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持續監察。在籌備疫苗接種計劃時,我們又邀請了兩位前衞生防護中心主管加入。有人曾批評我太聽從專家意 見,但公共衞生是一門講理論、講實踐的學問,而抗疫須以科學為本。

     

    (三)設施配備

     

    香港一向的衞生防疫物資都是依靠進口,本地生產近乎零,但當全球包括香港最大貨品來源地 --- 內地 --- 都出現物資短缺,本地供應面對極大困難。有見及此,我們在抗疫初期便把能力和設備提升視為重要一環,包括資助本地研發及生產口罩、面罩和其他個人防護物品、加建臨時檢疫中心、 改裝亞洲國際博覽館為社區治療設施和安置安老院舍長者的特設檢疫設施等。其中,中央政府支援我們在亞洲國際博覽館增設了950個社區治療床位,以及在附近建成全新的 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啟用後將提供可容納約820張病床的負氣壓病房,令香港醫療系統有充足的能力應對疫情。

     

    (四)科技應用

     

    本屆特區政府重點發展創新及科技,建立了研發團隊和人 際網絡,在緊急時做到了一呼百應效果。在今次抗疫中大派用場的包括監察檢疫人士的電子手帶及「居安抗疫」應用程式、協助追蹤確診者的緊密接觸人士的「安心出行」二維碼和應用程式、讓市民掌握個案最新資訊的本地情況互動地圖、可重用幾十次向市民免費派發的銅芯抗疫口罩+ ™、可作快速測試的試劑、讓我們偵測確診者的大廈污水檢測技術等。為了協助商戶在疫情下可繼續營商,政府亦動用19億元推出遙距營商計劃,資助商戶採用網絡安全、電子支付、網上會議等方案及資助小販商戶轉用電子支付系統。在興建上述提及的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時,工程採用了組裝合成建造法,大幅縮短工程時間。

     

    (五)資訊透明

     

    我由抗疫工作一開始時就要求抗疫工作要以最大的透明度進行,要迅速、有效地向公眾傳達最新及準確的疫情信息。由抗疫開始至今,每天由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和醫管局主持的「4:30 記者會」,以及我和各司局長舉行的記者會高達550場,新聞處共發出不少於3,000份新聞稿,並在不同社交媒體專頁發表約5,500則帖文。我亦每月就政府抗疫工作發表中英文本報告,計及這一份已發表了12份有關報告。

     

    (六)精準檢測

     

    正如世界衞生組織多番強調,在未有有效疫苗研發和廣泛應用前,病毒檢測是抗疫的關鍵。事實上,特區政府檢測能力是抗疫的嚴重樽頸,初期只有衞生署和醫管局合共每天數千個的能力和私營化驗所的有限服務。在中央支持引入內地的大型化驗所和各方努力下,目前的檢測量可達每天約十萬次檢測(未混樣),但要用好化驗所的檢測能力,採樣、運送物流、及時發放檢測結果等仍涉及大量的工作。特區在中央大力支持下,於去年9月進行了為期14天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共檢測了170多萬名市民,而現時我們正三管齊下強化檢測,包括:

     

    (1)須檢必檢:經法例規定特定人士須在指定時間前完成檢測,已涵蓋超過500個有確診者到訪/居住或污水檢測呈陽性的處所/大廈、求醫時有病徵人士、安老院舍、殘病人士院舍及療養院工作人員及的士司機。為此,政府已在各區成立19間社區檢測中心。針對近日疫情,我們大幅增加向大廈發出強制檢測公告,並分別在佐敦及油麻地兩個受限區域進行封閉式強制檢測;

     

    (2)應檢盡檢:政府有關部門過去多月持續為高接觸群組例如公共交通司機、街市攤檔從業員等,以及重要基建服務人員例如屠房工人、貨櫃碼頭指定前線員工提供免費 服務,已檢測超過130萬個樣本,此項檢測工作會加強進行;及

     

    (3)願檢盡檢:一如早前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部分市民為求安心,即使無任何病徵,亦不屬目標群組,也希望可接受檢測。特區政府現已在47間普通科門診、121間郵局和20個港鐵主要車站派發檢測樣本收集包,盡量滿足市民訴求。

     

    (七)果斷調整社交距離措施

     

    減少人流和社交接觸是防止病毒傳播的有效方法,部分國家地區現正採取全面「封城」及「禁足」的嚴厲措施。考慮到香港的社會情況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正常運作,特區政府到目前為止未採用這些嚴厲措施,而是按疫情調整,讓商業活動、社交行為和上班上學可適度進行。自去年11月下旬出現新一波疫情,政府已把所有社交距離措施收緊至最嚴格水平。

     

    (八)外防輸入滴水不漏

     

    為做到外防輸入滴水不漏,特區政府已先後收緊相關措施,落實了中國以外地方入境人士全封閉式管理,規定抵港旅客檢測呈陰性後須由專車接載到指定酒店進行檢疫。我們近日亦決定進一步收緊機組人員等的檢測及檢疫安排,減低病毒由外地傳入本地社區的風險。

     

    抗疫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既不抹殺之前的努力, 但同時虛心接受批評,不斷總結經驗,尋求改進空間。我們在抗疫戰中不乏決心和努力,但不得不考慮香港的情況及措施的可行性。我們完全明白被關閉或壓縮營業的商業處所面對的困境、學生缺乏面授課程對他們心智的影響、子女不能探望居住在院舍的父母的不安和市民忍受避免家庭朋友間聚會的失落,但我們面對的是世紀疫症,要走出「疫」境,還須大家忍耐和努力。讓我們以積極的態度、堅定的信心,繼續一起做好抗疫工作。

     

    (以上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月27日在網上發表的文章

  • 伊院一內科病房恢復接收新症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醫院管理局表示,伊利沙伯醫院與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經評估和商討後,決定今日重開該院其中一間已關閉的內科病房,恢復接收入院新症。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經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協調,以及向公眾作出呼籲後,昨日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診人次較平日少,使該院整體服務壓力得以紓緩。

     

    他說,伊利沙伯醫院今早開始恢復正常運作,並自中午起按恆常機制接收由消防處救護車送往伊利沙伯醫院的傷病者。

     

    他指,伊利沙伯醫院員工自願病毒檢測安排昨日開始,過去兩日運作大致順利,檢測進度理想,當局繼續鼓勵該院員工接受檢測。

     

    此外,劉家獻表示,亞洲國際博覽館社區治療設施昨日起為入住設施的2019冠狀病毒病患者提供中醫診療服務,運作順利。截至今日中午12時,曾接受中醫診療服務的病人共有14人。

  • 第 693 頁,共 72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