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政府向新填地街唐樓發隔離令

    衞生署署長今日向九龍油麻地新填地街20、22、24和26號發出隔離令,以便進行接觸者追蹤工作,防止2019冠狀病毒病在大廈和社區擴散,保障整體社會健康。隔離令有效至本月28日晚上11時59分。

     

    由於近日出現多宗與上述處所相關的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而該處所內有多個「劏房」,亦沒有住客名單,使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的追蹤接觸者工作出現困難,衞生署署長遂根據《預防及控制疾病規例》賦予的權力發出隔離令,以便識別可能遺漏的個別住戶,盡快安排他們入住檢疫中心。

     

    隔離令要求除衞生主任外的任何人不得在未獲衞生主任根據該《規例》第31條給予的書面准許下進入或離開受隔離的地方,或將任何物品帶進或帶離受隔離的地方。

     

    在警方協助下,防護中心至今已安排約90名上述處所的居民遷移至檢疫中心,並會繼續安排餘下居民遷至檢疫設施。

  • 佐敦油麻地一帶實施小區強制檢測

    政府宣布,佐敦和油麻地指定區域內的大廈若過去14日內有一個單位出現一宗或以上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其間曾身處相關大廈的人士須於明日至下周一的三日內接受強制檢測。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會見傳媒時公布有關安排。她說,油麻地和佐敦一帶近日短時間內出現多宗確診個案,而區內舊式樓宇較多,居住環境較擠迫,社區感染風險或較高。小區強制檢測安排旨在盡快切斷區內傳播鏈,達到小區清零目標。

     

    她表示,小區強制檢測的指定區域界定為東至彌敦道、北至甘肅街、西至渡船街、南至佐敦道;區域內大廈如過去14日內有一個單位出現一宗或以上確診個案,便會被納入《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下的強制檢測公告。

     

    按此準則,今日有20個地點被納入強制檢測範圍。有關公告今日刊憲。

     

    陳肇始表示,除現有設於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的社區檢測中心外,政府並會於官涌體育館設立流動採樣站,並派出流動採樣車至該區以便利居民。

     

    民政事務總署會派員到訪相關大廈協助居民,包括安排多名能操尼泊爾語、烏都語和其他語言的工作人員和牌照處人員向居民解釋強制檢測安排和派發多種語言的強制檢測資訊,並會登記居民資料以便日後跟進,以及安排為相關大廈清潔。

     

    陳肇始指,由於指定區域內的社區感染風險可能較高,政府鼓勵當區居民即使不屬受檢人士,也應盡快接受檢測,區內流動採樣站和採樣車免費為當區所有居民提供檢測服務。政府也會安排相關部門加強對區內「三無大廈」清潔和消毒,以及加強視察這些大廈的排污渠管。

  • 房署外判清潔工確診

    房屋署一名於碩門邨瑞碩樓工作的外判兼職清潔工人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其工作地點已全面清潔和消毒。

     

    該名清潔工人居於碩門邨喜碩樓,負責瑞碩樓的兼職夜更清潔工作,最近一次上班日期為本月11日。

     

    他並沒有外遊記錄,工作時佩戴口罩,上班期間體溫正常。

     

    碩門邨的屋邨管理處,以及瑞碩樓垃圾房和公用地方已進行全面清潔和消毒。

     

    房屋署會繼續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緊密聯繫,積極配合檢疫措施。

  • 38人確診 14宗源頭不明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38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35宗屬本地感染,其中14宗源頭不明。另外,再多兩幢大廈因有兩個或以上單位出現確診個案而被納入強制檢測範圍。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新增患者21男17女,年齡介乎六個月至75歲。21宗與其他確診個案相關的個案中,四名患者為中九龍幹線---中段隧道工程地盤工作人員的密切接觸者。

     

    此外,政府發出強制檢測公告,把柴灣峰華邨曉峰樓和油麻地碧街15-27A號納入強制檢測範圍,任何人在指定期間身處該兩幢大廈逾兩小時均須接受強制檢測。

     

    葵涌石蔭邨仁石樓近日出現多宗確診個案,樓宇所有樓層09室單位居民須撤離檢疫。張竹君表示,中心仍在尋找其中一個單位住戶,以便安排其入住檢疫中心。

     

    當局並已要求佐敦新填地街20至26號雙號門牌大廈所有居民接受檢疫。張竹君指,至今約90名大廈居民已撤離,有關工作仍在進行。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第四季批18宗契約修訂個案

    地政總署公布,土地註冊處去年10月至12月季度內註冊18宗契約修訂和兩宗換地個案,其中十宗不涉及補地價;土地交易所得地價收入總額約83億元。

     

    20宗土地交易中,五宗位於港島、七宗位於九龍、八宗位於新界,不包括小型屋宇個案。

     

    季內有三個地段以私人協約方式批出,一幅位於元朗,批予房屋協會作住宅發展用途;另一幅位於將軍澳,批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作住宅發展用途;第三幅位於屯門,批作發展非牟利專上學院。

  • 公務員宣誓或簽署聲明要求公布

    公務員事務局向各政策局及部門發出通告,公布為去年7月1日前受聘的公務員訂立宣誓或簽署聲明要求。他們須簽署聲明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盡忠職守和對香港特區政府負責,在四星期內簽妥並交回,擔任部門首長等高職者並須宣誓。

     

    該局指,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盡忠職守和對香港特區政府負責,是《基本法》和《公務員守則》下公務員的一貫責任,也是政府和社會對他們一貫的期望和要求,所有公務員均須明確知悉並接納這些基本責任。

     

    公務員宣誓或簽署聲明,是對其須背負的責任和期望的公開確認和真切體現,並且讓他們更明確地意識到其公職身分所帶來的責任、承擔和要求,有助進一步保護、鞏固和推廣公務員隊伍應恪守的核心價值,並確保特區政府能有效管治。

     

    考慮到誓言/聲明內容只是反映所有公務員的基本責任而非引入額外要求,以及公務員團體的意見,公務員事務局決定一次過要求所有公務員遵從宣誓或簽署聲明。

     

    局方去年10月12日要求所有去年7月1日至此日期之間加入特區政府的公務員宣誓或簽署聲明,他們全部均已在去年10月底前簽妥聲明。對於去年10月12日後收到聘書的人士,獲聘條件之一是簽署聲明,並交回已簽妥的聲明。自去年7月1日,加入特區政府並已作出聲明的公務員逾4,000人。

     

    特區政府去年12月18日在政府總部舉行公務員宣誓儀式,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見證下,常任秘書長、部門首長和屬首長級薪級表第六點或以上的公務員已作出宣誓。

     

    該局表示,如有公務員不理會或拒絕宣誓或簽妥和交回聲明,會令人嚴重質疑該公務員是否願意承擔這些基本責任,是否適合繼續在公務員團隊執行職務。

     

    當局會逐一考慮每宗個案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按《公務人員(管理)命令》或有關紀律部隊法例下的機制展開行動終止有關公務員的聘用,過程中有關人員可作出申述。

     

    如公務員有不當並違反誓言或聲明的行為,當局會視乎個別個案實際情況,按現有機制就不當行為採取相應的紀律行動。

     

    局方指,根據《公務人員(管理)命令》或有關紀律部隊法例考慮作出懲處時,除考量行為的情節、性質、嚴重程度等,該公務員曾宣誓或作出聲明、對其公職身分所帶來的期望和責任已有所認知,但仍作出該些行為,此點定會在當局考慮之列。

  • 高層官員任命公布

    政府公布四項高層官員任命,海事處處長王天予下月1日出任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房屋)/房屋署署長,接替已展開退休前休假的唐智強;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秘書長(通訊及創意產業)袁小惠同日出任海事處處長。

     

    發展局副秘書長(規劃及地政)何珮玲下周一出任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總監。

     

    差餉物業估價署副署長蕭家賢下月8日出任差餉物業估價署署長,接替將會展開退休前休假的蔡立耀。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王天予、袁小惠和何珮玲均為資深政務主任,具備出色領導和管理才能,有信心他們能在新崗位為市民提供專業高效的服務。

     

    對於蕭家賢的任命,聶德權說,他具備優秀的管理和領導才能,並在差餉物業估價方面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深信他能帶領差餉物業估價署面對未來的挑戰。

     

    此外,聶德權祝願唐智強和蔡立耀退休生活愉快充實。他指,唐智強過去37年一直盡忠職守,對工作熱誠投入,出任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房屋)/房屋署署長期間,竭誠效力,制訂和檢討政府有關公共和私人房屋發展的政策和策略。

     

    聶德權又說,蔡立耀在出任差餉物業估價署署長以來表現專業,對工作充滿熱誠,積極提升部門的效率和服務水平。

  • 恢復粵港澳通關人流須視乎疫情

    主席:


    行政長官於去年11月25日發表了2020年施政報告。今天,我向委員簡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與工商事務有關的主要措施。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重點提及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自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2019年2月公布後,由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公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惠及廣大市民、便利香港青年及專業人士到大灣區發展、方便營商、支援創新科技等各方面,已經為香港帶來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重大發展戰略,亦可為香港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過後恢復經濟動力提供重要支撐。正如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說明,國家在嚴控疫情的努力下,經濟已快速反彈。香港可以繼續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作用,充分運用「一國兩制」的優勢,積極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另一方面,香港可聚焦內地市場商機,以大灣區發展為切入點,積極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發揮好這雙重角色,將為香港經濟帶來源源不絕的動力。

     

    施政報告就香港積極參與推動大灣區建設提出了不同領域的政策措施,例如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支持香港與深圳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基礎建設互聯互通、大灣區青年就業和創業資助、教育及醫療合作等。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會繼續積極統籌協調相關政策局在推進大灣區建設方面的工作,落實由行政長官主持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督導委員會的策略。

     

    在此,我特別感謝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在去年11月20日批准撥款,容許我們正式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及委任專員。灣區辦會加強推動和協調大灣區建設的工作,以及透過策略性的宣傳推廣活動,例如電視專題節目、電視宣傳片、電台宣傳聲帶、專題網站、社交網站及微信公眾號等,加深社會各界對大灣區建設的認識,並介紹在大灣區內學習、就業、創業、發展機遇和生活所需的實用資訊,鼓勵市民大眾尤其是年青人、工商業界和專業人士好好利用大灣區建設為香港帶來的重大機遇。

     

    恢復跨境往來

     

    在逐步有序地恢復粵港澳三地居民的正常跨境往來方面,現時香港的首要工作是先控制好本地疫情。當疫情能進一步受控,相信我們會具備條件逐步恢復廣東、香港及澳門三地跨境人員正常往來,同時達致三地聯防聯控共同抗擊疫情的目標。因此,香港的防疫工作不能鬆懈,我們亦希望市民支持特區政府的抗疫防疫工作。

     

    作為逐步有序恢復跨境人員正常往來的第一步,特區政府已推出「回港易」計劃,讓身處廣東或澳門的香港居民,只要取得「回港易」計劃的配額和符合其他食物及衞生局所指明的條件,可以返港免除14天的強制檢疫安排。計劃由去年11月23日實施至今年1月13日,已有28,877人透過這計劃回港。

     

    至於粵港澳相互豁免入境強制檢疫安排,特區政府一直與廣東省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保持緊密聯繫,共同商議實施方案。目前的共識是在疫情受控的情況下,三地會以健康碼互換和核酸檢測結果互認的方式,逐步有序恢復三地的跨境通關人流。至於具體安排及實施時間,則仍須視乎疫情情況,進一步與粵澳方面協商落實。

     

    疫情過後加強向內地推廣香港

     

    2019年發生的社會動盪打擊了香港在內地的安全城市形象,無可避免地影響內地社會對香港的觀感和信心。為恢復內地各界對香港的信心,我們計劃在疫情過後全面加強在內地的推廣工作。特區政府五個駐內地辦事處將會連同相關部門和機構,在內地舉辦及參與商貿和文化藝術等專題活動,與持份者加強聯繫,以及安排兩地互訪及交流活動,協助內地各界更全面地了解香港的最新情況,推廣香港的獨特優勢,以及重建香港安全、守法、文明、多元和包容的良好形象。我們會適時開展有關宣傳推廣工作。


    國家「十四五」規劃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方面,我們會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配合國家籌備「十四五」規劃的工作,鞏固及提升香港的競爭優勢,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與其他內地省市合作


    在加強與內地各省市合作方面,我們會繼續利用香港與泛珠三角地區、廣東省、福建省、四川省、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及澳門特區的合作機制,深化區域合作,並且以務實及成熟一項推一項的方式,推進與內地其他省市的區域合作。

     

    便利港人在內地發展的措施

     

    同時,我們會與內地當局保持緊密聯繫,積極爭取並跟進落實有利港人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並加強向港人發放最新的內地發展相關資訊。

     

    主席,我的簡介完畢。我和同事樂意解答議員有關的問題。

     

    (以上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1月15日在立法會工商事務委員會就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有關內地合作與台灣事務的政策措施的開場發言)

  • 李家超主持監獄任務開幕禮

    懲教署社區防罪教育活動「監獄任務」開幕禮今日在赤柱馬坑監獄舉行,保安局局長李家超主持儀式。

      

    「監獄任務」是更生先鋒計劃的嶄新項目,以密室解謎遊戲為藍本,糅合角色扮演、解難及團隊合作元素,更模擬不同的突發事故和懲教人員日常面對的處境,為青年人帶來真實學習體驗。

      

    李家超致辭時表示,該計劃與不同社會服務機構合作,舉辦多元化學習體驗活動,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正確價值觀,教導他們奉公守法。

     

    他說,對於誤入歧途的在囚青少年,懲教署貫徹懲與教理念,通過懲罰及教導讓他們反省過錯,決心改過,重新出發。

      

    更生先鋒計劃2008年推行以來,全港約七成中學參與相關活動,累計參與人次接近40萬,包括青少年及教育工作者。

  • 按公務員條例處理官校教師失職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官立學校教師是公務員,若有失職,局方會按照公務員的規矩或條例處理。

     

    楊潤雄今日會見傳媒時說,局方正調查一名官立中學教師懷疑使用不當、非常偏頗或錯誤教材的個案,調查完成後會因應情況公布,現時談及處分方式屬言之尚早。

     

    楊潤雄又說,處理教師專業操守和註冊問題是常任秘書長的職責,他並沒有參與。

  • 金發局董事會成員任命公布

    政府公布金融發展局董事會成員任命,任期兩年,本月17日生效。

     

    行政長官再度委任現任主席李律仁和12名現任成員,以及委任三名新成員為金發局董事會成員。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金發局在主席領導下就香港金融服務業發展進行的研究、市場推廣、培養人才等工作取得很大成就,是次續任和新委任的成員均為業界資深從業員,具備豐富專業知識。他有信心董事會能帶領金發局實現其工作目標。

     

    許正宇也向卸任的金發局董事會成員狄勤思和倪以理致意,感謝他們過去對金發局作出的貢獻。

     

    金發局為高層次跨界別諮詢機構,旨在徵詢業界如何推動香港金融業更大發展和金融產業策略性發展路向,並提出建議。

  • 新一輪太陽能支援計劃接受申請

    新一輪「採電學社:學校及非政府福利機構太陽能支援計劃」今日起接受申請,7月30日截止。

     

    計劃旨在推動本地可再生能源發展,為非官立和非牟利學校、獲社會福利署津助的非政府福利機構提供一站式服務,免費在其處所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並協助參與學校和機構參加兩間電力公司的上網電價計劃。

     

    學校也可將太陽能發電系統融入教學,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探索科學的興趣。

     

    計劃2019年推出以來反應踴躍,截至去年12月,機電工程署接獲逾350份申請,學校申請佔逾九成。該署已為超過110間學校和非政府福利機構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估計每年可產生超過88萬度電,相當於約3,200個家庭一個月的用電量。

     

    申請計劃7月30日截止,在4月30日或之前提交的申請會獲優先處理,工程最早可於7月開始進行。申請者可到機電署網站下載申請表格,查詢可致電3155 3977。

  • 第 705 頁,共 72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