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政府要求世貿審理與美爭端

    特區政府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要求世貿爭端解決委員會在本月25日會議上成立專家組,審理有關美國就香港貨品實施的產地來源標記新規定違反世貿規則的爭端。

     

    香港特區駐世貿常設代表今日向世貿秘書處送交相關文件,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也已去信美國貿易代表,通知美方香港特區根據世貿機制向美方採取進一步行動。

     

    邱騰華表示,美國單方面不負責任地試圖削弱《基本法》賦予香港的單獨關稅區地位,做法極不合理,也混淆市場,破壞以規則為本的多邊貿易制度。香港的獨特地位是「一國兩制」下的基本原則,特區政府必定全力維護。

     

    他指,特區政府去年10月30日按世貿爭端解決機制要求與美方進行磋商,但美方的反應令人失望;特區政府有必要根據機制,向美國採取進一步行動,捍衞香港利益。

     

    根據世貿的《關於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若雙方未能在啟動磋商程序的60日內就爭端達致和解,投訴方可要求爭端解決委員會成立專家組審理爭端,並作出裁決。

     

    該60日磋商程序本月4日完結,但美方對特區政府的要求沒有任何實質回應,而新規定去年11月10日已實施,香港決定要求爭端解決委員會成立專家組審理爭端。

     

    按世貿爭端解決機制,投訴方提出申請成立專家組後,爭端解決委員會最遲應在該申請被列入議程後的第二次會議上設立。換言之,本月25日舉行的會議上委員會如未能按特區政府要求成立專家組,則委員會最遲應在暫定下月22日舉行的下一次會議上成立專家組。

     

    邱騰華重申,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是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特區的獨特地位是國家透過《基本法》賦予。

     

    根據《基本法》,香港特區是單獨的關稅地區,可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與世貿和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作為單獨成員,並與世界各經濟體建立互惠互利的經貿關係。

     

    他說,在香港產品上標以「香港製造」的標記,多年來獲國際接納,這既符合香港的單獨關稅區地位和世貿規定,也為消費者提供清晰正確的產地來源資訊。

  • 新填地街唐樓其他單位居民須檢疫

    佐敦新填地街20、22和26號近期出現27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涉及13個單位。衞生防護中心宣布採取更審慎感染控制措施,安排20至26號雙號門牌大廈其他單位居民接受檢疫。

     

    防護中心指,考慮到新填地街20、22、24和26號實際上互通,部分住客共用公共地方,為了盡快切斷大廈內和社區的傳播鏈,早前已要求居民接受強制檢測,並安排與確診個案居於相同樓層的密切接觸者入住檢疫中心。

     

    衞生署現向該四個雙號門牌大廈一至七樓其他單位無病徵的居民發出檢疫令,安排他們入住檢疫中心,有病徵者則會送往醫院治療。

     

    截至上午9時,中心已安排79名大廈居民到檢疫中心接受檢疫,包括早前與確診個案居於相同樓層的密切接觸者。有關大廈的流行病學調查仍在進行。

     

    防護中心重申,上月30日至本月12日期間曾身處新填地街20、22、24和26號超過兩小時的人士,須於明日或之前接受2019冠狀病毒核酸檢測。

  • 提升土地潛力 落實建屋目標

    主席:

     

    政府於上月16日公布《長遠房屋策略2020年周年進度報告》;另外,我們早前亦已2020至21到2024至25年度公營房屋建設計劃向委員會發出文件。以下我會綜合簡介這兩份文件的重點內容。

     

    按《2020年長策進度報告》的推算,2021至22到2030至31十年期的總房屋需求為428,000個單位,我們因而將供應目標定為430,000個單位。同時,我們亦決定將下一個十年期的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繼續維持在70:30的比例。按這比例,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301,000個單位,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為129 000個單位。在公營房屋供應目標中,我們亦繼續維持「公共租住房屋/綠表置居計劃」單位數目與資助出售單位數目為70:30的比例,即公屋及綠置居供應目標為210,000個單位,其他資助出售單位供應目標為91,000個單位。相關的考慮、數據及估算方法已在《2020年長策進度報告》內的附件詳細闡述。

     

    正如行政長官在2020年施政報告公布,經過多年的努力,政府已覓得330公頃土地以興建316,000個公營房屋單位,較上一個十年期增加了44,000個單位。以單位數目計算,供應主要來自新發展區及大型發展項目、多幅改劃作公營房屋的土地,以及其他項目包括粉嶺高爾夫球場部分用地、多幅完成檢視具有房屋發展潛力的棕地群等。

     

    上述預計建屋量是建基於政府能順利完成所有相關程序,例如改劃土地、地區諮詢、收地、清拆、重置受影響設施、地盤平整及基礎設施工程等。政府有信心及決心在未來十年於這些已覓得的土地興建316,000個公營房屋單位。

     

    在上述316,000個單位中,約三分之一預計在第一個五年期落成,而餘下約三分之二預計在第二個五年期落成。第一個五年期的項目大多已經完成所有諮詢、法定改劃和其他程序;而大部分於第二個五年期落成的項目已完成法定改劃,在完成其他程序後,可作建屋之用。

     

    根據2020至21到2024至25年度公營房屋建設計劃,有關五年期內的公營房屋的總建屋量估算約為101,300個單位。事實上,過去五個五年期的公營房屋總建屋量整體持續增長,2020至21到2024至25這五年期的總建屋量可說是近年最高。

     

    當前,房屋供應仍然是社會十分關注的課題,而持續增加整體房屋用地供應依然是解決房屋供應長遠而有效的方法。我們會繼續多管齊下,增加整體作房屋發展的土地供應,包括繼續推行發展棕地、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粉嶺高爾夫球場局部發展、全速推展新發展區、研究交椅洲人工島填海、近岸填海項目和重新規劃屯門西,以及發展岩洞等等。

     

    另外,2020年和2019年的施政報告亦提出多項造地措施,進一步增加土地供應,包括重建市區寮屋區、檢視十組地積比率比較高及現有構築物比較低矮的私人土地、重建兩組涉及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樓宇的地段,以及發展港鐵小蠔灣車廠上蓋。

     

    至於增加或加快公營房屋和資助房屋供應方面,2020年施政報告亦公布了一系列相關措施,包括清拆石籬中轉房屋作公營房屋發展、重建房委會個別工廠大廈,以及重建大坑西邨。為落實《長策》所訂定的建屋目標,我們會繼續致力提升土地發展潛力,並採用全面規劃和因地制宜的設計,以充分配合地盤情況、善用地積比率,務求增加建屋量,並加快規劃程序,壓縮土地平整和建造時間,以加快公營房屋供應。

     

    由於覓地建屋需時,政府會繼續採取措施,協助居住環境惡劣的家庭及長時間輪候公屋人士,包括繼續推動建設過渡性房屋、積極研究「劏房」租務管制,以及推出為期三年的現金津貼試行計劃。

     

    私人住宅單位供應方面,未來一段時間私樓供應量仍會維持在較高水平。根據2020年9月底的最新推算,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人住宅物業市場的供應量估算有約92,000個單位。

     

    維持私人住宅物業市場健康發展,是政府房屋政策其中一個重要目標。政府會繼續採取雙管齊下的方式, 致力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以回應需求,並運用需求管理措施以穩定住宅樓市。政府亦會繼續密切觀察住宅物業市場情況和考慮相關指標,按市場變化適時採取適切的行動。

     

    我們歡迎各位議員就這兩份文件發表意見和提問,並樂意回答。

     

    多謝主席。

     

    (以上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1月14日在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會議討論《長遠房屋策略2020年周年進度報告》和2020至21到2024至25年度公營房屋建設計劃的開場發言)

  • 建造業工地人員可預約免費檢測

    食物及衞生局公布,政府本周五至本月31日為全港建造業工地人員提供一次免費2019冠狀病毒檢測服務,即日起接受網上預約。

     

    該局表示,近日有多宗涉及建造業工地人員的確診個案,為減低新型肺炎在社區傳播的風險,除就個別地盤發出強制檢測公告外,政府也通過社區檢測中心為建造業工地人員提供一次免費檢測服務。

     

    工地人員必須通過社區檢測中心預約系統預約方可接受免費檢測服務,未有預約者需自行繳付240元檢測費用。預約者到達社區檢測中心後,必須出示預約時所用的身分證明文件、由建造業議會發出的建造業工人註冊證和預約確認短信,以核實身分。

     

    檢測結果呈陰性者會收到電話短信通知;初步陽性個案交由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覆檢以確認結果,確診個案由衞生防護中心跟進並公布。

     

    局方鼓勵工地人員積極參與檢測以保障自己、家人和同事健康。如有病徵,工地人員應立即求醫,按照醫護人員指示接受政府提供的免費檢測,不應前往社區檢測中心。

     

    此外,建造業議會和香港建造商會繼續在建造業工地安排自願檢測服務。

  • 回港易計劃明起全天候接受預約

    政府公布,「回港易」計劃明日起全天候接受申請,市民可即時預約明日至本月24日的名額,其後系統會逢星期三零時起開放下一個星期的七天時段名額供預約。

     

    當局參考「回港易」計劃實施至今的預約和通關情況後優化預約安排。透過計劃返港的香港居民必須符合所有指明條件,包括在回港前14天不曾到過香港、廣東省或澳門以外地方等。

     

    申請人出發前24小時內須預先透過粵康碼或澳康碼將2019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傳送到衞生署的電子健康申報系統,填妥並提交電子健康申報表,以取得綠色二維碼。 

     

    為實施新的預約安排,「回港易」計劃網上預約系統明日零時起暫停服務約30分鐘,以進行更新。

     

    查詢可致電3142 2330。

  • 新冠疫苗接種料下月展開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預計,政府下月起可透過疫苗接種計劃為市民免費接種2019冠狀病毒疫苗,目標是在今年內為大部分巿民提供疫苗。

     

    陳肇始今日在立法會回應盧偉國議員提問時指,由BioNTech與復星醫藥合作研發的疫苗有較高運輸和儲存要求,貨存溫度需達攝氏零下70度,且疫苗在二至八度的環境下只可存放五日,並需解凍程序。

     

    她說,為確保疫苗質素和接種程序符合要求,政府會在全港18區設立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為巿民免費接種此款疫苗。至於其他兩款疫苗,政府預計會如一般季節性流感疫苗的安排,通過私家醫院和診所提供接種。

     

    市民接種疫苗後會獲得針卡作紀錄,有關紀錄可上載至醫健通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政府推出的2019冠狀病毒病電子檢測記錄系統也會加入電子針卡功能,方便市民下載。

     

    陳肇始說,參考專家意見後,政府會為優先群組接種疫苗,包括有較高風險接觸2019冠狀病毒和感染後死亡率較高的組別,以及感染後容易將病毒傳染他人、易受感染和體弱者的組別,如醫護人員、長者和護理院舍員工。

     

    當局也正檢視其他可能因工作或其他需要而須盡早接種疫苗的特定組別,包括對本港基建和運作尤其重要的人士。

     

    陳肇始又指,政府正籌備設立保障基金,市民若因接種疫苗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基金會承擔經法庭或仲裁決定的賠償金額,並可預支部分金額以盡早為有關市民提供經濟支援。

     

    她說,政府會通過不同渠道,包括就接種計劃設立專題網站,把疫苗正確資訊和接種計劃詳情發放給市民,讓市民在接種疫苗前充分掌握相關資料。

  • 42人確診 強檢名單增一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42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全屬本地感染,其中11宗源頭不明,兩個地盤群組續錄確診個案。此外,黃大仙天馬苑駿威閣因有兩個單位出現確診個案而被納入強制檢測範圍。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31宗與其他確診個案相關的個案中,中九龍幹線---中段隧道和將軍澳---藍田隧道工程地盤群組分別新增兩宗和四宗個案;港九小輪群組增一宗個案。

     

    政府發出強制檢測公告,凡在指定時間身處天馬苑駿威閣者須接受病毒檢測。張竹君指,該處有四人確診,涉及兩個不同樓層數、不同坐向的單位。至於污水樣本對病毒呈陽性反應的坪石邨金石樓則再添一宗確診個案。

     

    此外,早前被納入強制檢測名單的佐敦新填地街20至26號雙號門牌大廈,現時有20多人須接受檢疫。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聯合行動呼籲外傭遵守防疫規例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多個部門在過去兩個長假期採取聯合行動,呼籲聚集的外傭遵守有關佩戴口罩及禁止公眾地方群組聚集的規例,保持環境衞生,並已對屢經勸諭仍不遵守規例的外傭採取適當執法行動。

     

    羅致光今日在立法會回答議員葛珮帆的提問時說,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勞工處多次通過新聞公報、外傭專題網站、外傭團體、僱主團體、外傭來源國駐港總領事館等途徑鼓勵外傭在其休息日盡量留在家中休息,避免出外聚會,以保障個人健康。

     

    他說,多個部門持續合作打擊外傭違反社交距離措施的行為。

     

    以上月24日至本月3日期間兩個長假期為例,勞工處、食物環境衞生署、警務處、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在金鐘添馬公園、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旺角花園街附近行人天橋、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等採取聯合行動,呼籲聚集的外傭遵守佩戴口罩及禁止群組聚集規例、不得進行無牌小販擺賣活動等。

     

    自上月11日至本月3日,相關部門共就上述規例向外傭發出60張定額罰款通知書。

     

    就應否禁制外傭在公眾地方聚集,羅致光指建議頗具爭議,涉及的法律修訂或強制措施更可能觸及歧視問題。

     

    他又說,為使防疫抗疫工作更具成效,政府或需界定某些高危群組以聚焦施行特別措施,但施行有關措施必須建基於疫情發展、感染個案、風險管理等客觀事實和詳細分析。政府無計劃只針對外傭,禁止他們在公眾地方聚集。

  • 廣華醫院病人覆檢後確診

    醫院管理局表示,廣華醫院一名女病人接受入院篩查時,其2019冠狀病毒檢測結果為不確定,經覆檢後確診,一名入住相同病格的病人須檢疫。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今日在簡報會上說,該名女病人本周一晚上經醫院急症室轉到婦科病房留醫,她當時沒有發燒或呼吸道感染病徵。

     

    醫院按既定程序為她進行入院篩查,首次病毒檢測結果為不確定,院方為慎重起見,安排該名病人轉到隔離病房。經衞生署再進行病毒檢測後,該名病人確診感染新型肺炎。

     

    曾照顧該名患者的醫護人員均穿戴合適個人防護裝備,也沒有進行高風險程序,因此沒有醫護人員列為密切接觸者。

     

    何婉霞指,公立醫院自去年9月起,為25萬人次入院病人進行篩查,發現120宗對病毒呈陽性的個案,其中80多宗為新確診個案,反映篩查成功截斷最少數十條病毒傳播鏈。

     

    此外,博愛醫院中央消毒物料供應部一名護士初步確診,其居住大廈早前錄得確診個案。

     

    該名護士上周六起喉嚨輕微不適,過去數天留在家中休息,昨日到屯門醫院的醫管局職員診所求醫,晚上證實初步確診。

     

    患者負責後勤工作,無須接觸病人,工作期間穿上合適個人保護裝備,沒有其他職員被列為密切接觸者。

     

    病人服務沒有受事件影響,院方已安排徹底清潔和消毒相關地方。

  • 粉嶺工業地逾八億批出

    地政總署公布,新界粉嶺安樂門街、安全街與安居街交界一幅工業用地以8億1,294萬元批予Mapletree Investments旗下的Mapletree TM(HKSAR),批租期50年。

     

    地皮為粉嶺上水市地段第268號,佔地約4,028平方米,指定作工業、倉庫及附屬辦公室、資訊科技及電訊業、研究所、設計及發展中心、媒體設計及媒體製作等用途;樓面面積介乎12,084平方米至20,140平方米。

  • 美容按摩院新一輪資助下周一推出

    政府在防疫抗疫基金下再次推出美容院、按摩院及派對房間資助計劃,下周一至本月29日接受申請。

     

    計劃受惠對象為根據第599F章《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必須暫停營業的美容院、按摩院和派對房間。

     

    與過去兩輪計劃的安排一樣,申請人必須通過計劃專屬網站提交申請和證明文件。按照計劃,僱用一至兩名員工的商戶可獲30,000元資助;僱用三至四名員工的商戶可獲60,000元;僱用五人或以上的商戶則可獲100,000元。

     

    隸屬同一商業機構並以同一商業登記經營的連鎖美容院和按摩院可獲得最多300萬元資助。每間合資格派對房間或遊樂船則可獲一次過40,000元資助。

     

    計劃涵蓋由社會企業經營的處所,經營者若持商業登記,須網上提交申請;如無商業登記,則須致電2864 2993或發電郵聯絡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索取證明書和遞交申請表。

     

    計劃也涵蓋出租以收取租金或報酬的本地遊樂船隻,海事處會在本月底前發信通知所有合資格的遊樂船船東,並處理有關手續和發放資助。船東無須透過網上申請系統作出申請。

     

    為簡化申請程序,在上一輪計劃獲批資助的合資格美容院、按摩院和派對房間無須重新提交商業資料和其他證明文件,只需在網上申請系統輸入上一輪計劃的申請號碼、商業登記號碼和手提電話號碼,系統會自動擷取他們上一輪申請時提供的主要業務資料。

     

    他們只需確認擷取資料準確,以及其業務仍然營運並符合計劃下的其他申請資格,便會被視為符合計劃申請資格。

     

    至於沒有參與上一輪計劃的商戶、已申請上一輪計劃並正等待申請或上訴結果的商戶,以及於上一輪計劃成功獲批資助但需更改業務資料的商戶則須於網上提交新申請。

       

    查詢可致電1836 188或以電郵聯絡秘書處。

  • 丁屋政策上訴得直 政府表示歡迎

    上訴法庭今日裁定,小型屋宇政策下的免費建屋牌照、私人協約及換地安排均屬《基本法》第40條內的新界原居民合法傳統權益並合法合憲,政府對裁決表示歡迎。

     

    上訴法庭就小型屋宇政策司法覆核案原訟法庭判決的上訴作出裁決,發展局回應時表示,政府會繼續執行小型屋宇政策。

     

    至於較早前因原訟法庭判決而暫停接收和處理以私人協約及換地方式申請政府土地的小型屋宇申請,當局將研究上訴法庭的判詞,再安排恢復接收和處理這兩類申請。

     

    小型屋宇政策1972年起實施,批地方式包括以免費建屋牌照方式容許申請人在其私人土地上興建小型屋宇、以私人協約方式批出政府土地,以及以換地方式批准在私人土地或政府土地上建屋。

     

    高等法院原訟法庭2019年4月8日就司法覆核案裁決,同月30日作出命令,裁定小型屋宇政策下以免費建屋牌照及換地方式申請在私人土地興建小型屋宇屬《基本法》第40條內的新界原居民合法傳統權益,並合法合憲;但以私人協約及換地方式申請政府土地興建小型屋宇則不屬該等權益。與訟各方均提出上訴,上訴法庭今日裁定政府上訴得直。

  • 第 707 頁,共 72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