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醫管局就樣本漏送化驗事件致歉

    醫院管理局表示,橫頭磡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五個深喉唾液樣本被運送人員遺漏,未送交化驗室作病毒檢測。局方非常關注事件,並向受影響人士致歉。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醫療成效及科技管理)庾慧玲今日在簡報會上說,該門診診所本月7日收集五名人士的深喉唾液樣本,連同香港佛教醫院的樣本當日一併經該院車輛送往伊利沙伯醫院化驗室,作2019冠狀病毒測試。

     

    診所職員翌日例行檢查運回診所的收集箱,發現五個樣本仍在箱內,調查後相信負責有關工作的運輸組替假同事只將車內中排座位上佛教醫院的收集箱送往化驗室,卻把放於車尾涉及該診所的收集箱遺漏。

     

    庾慧玲指,有關樣本已不適合作化驗用途,診所遂即時通知受影響人士,向他們解釋情況和致歉,並安排他們盡快到診所再次遞交深喉唾液樣本。有關人士今早已將樣本交回診所,化驗結果全為陰性。

     

    庾慧玲表示,醫管局已提醒員工留意樣本收集和運送情況。局方會深入檢討和改善樣本處理流程,避免再發生同類事件。

  • 59人確診 中九龍隧道地盤列強檢

    本港新增59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53宗屬本地感染,其中20宗源頭不明。鑑於中九龍幹線---中段隧道工程地盤錄得確診和初步確診個案,曾於指定期間逗留該處的人士須接受強制檢測。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有關地盤昨日有一名工人確診後,防護中心建議地盤停工和徹底消毒,並安排員工接受病毒檢測,其中至少六人初步確診,顯示地盤出現爆發情況。

     

    政府會發出強制檢測公告,要求本月3至9日曾在有關地盤逗留超過兩小時的人士接受強制檢測,如有關人士已在本月7至9日接受檢測,將被視為已遵從公告規定。

     

    張竹君說,經初步了解,有關地盤有300多名工人,其中何文田入口有一些貨櫃供工人更衣和休息,但初步確診者與確診工人是否在同一貨櫃更衣或有否共處則尚待調查。

     

    此外,再多兩幢大廈納入強制檢測名單,分別為新元朗中心第三座和屯門山景邨景麗樓。前者相隔十多層且坐向不同的兩個單位內有居民確診,後者則涉及相隔二十多層的兩個相同室號單位。

     

    輸入個案共六宗,三名患者來自巴基斯坦,其餘三人分別由俄羅斯、菲律賓和印尼到港。

     

    初步確診個案方面,暫時錄得20多宗。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中九龍幹線中段隧道工程工人確診

    路政署表示,中九龍幹線---中段隧道工程合約的馬頭角工地有一名承建商工人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另有六名在該工地和何文田工地工作的工人初步確診。

     

    署方昨日得悉馬頭角工地有一名工人確診,承建商隨即聯絡衞生防護中心,並為該工地進行全面清潔和消毒,以及安排該合約的工程人員接受病毒檢測。截至今日下午1時,署方獲悉另有六名工人初步確診。

     

    該署指,確診工人最後上班日為本月5日,翌日感到不適並自行求醫,本月8日獲通知確診。至於初步確診的六名工人,最後上班日則為本月8日早上。

     

    工程合約所涉馬頭角工地昨日已停工,同一合約的其他工地今日即時停工,並已安排全面清潔和消毒。

     

    路政署表示,疫情期間,承建商在地盤一直嚴格執行各項防疫措施,包括為所有進入地盤人士量度體溫、提供口罩及其他防護裝備,要求所有人士必須佩戴口罩,並已加強清潔和消毒工作環境。

  • 七旬新型肺炎患者死亡

    醫院管理局表示,一名71歲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患者死亡,累計153名確診者在公立醫院離世。

     

    該男患者有長期病患,上月17日因高血糖和頭暈跌倒往明愛醫院急症室求診,其後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他情況持續惡化,上月25日轉到深切治療部留醫,延至今晨離世。

     

    院方表示難過,會為家屬提供適切協助。

  • 九龍城大圍增設流動採樣站

    政府宣布新增兩個流動採樣站,分別位於九龍城啟晴邨欣晴樓和大圍美田社區會堂。

     

    鑑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確診個案分布全港各區,部分確診人士沒有病徵,顯示社區存在眾多隱形傳播鏈,政府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將全港多幢大廈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範圍,要求居民、工作人員和曾到訪人士接受檢測。

     

    為便利強制檢測公告涵蓋的人士接受檢測,政府安排檢測服務提供者於各區多個地點設立流動採樣站,提供免費而便捷的檢測服務。

     

    除流動採樣站外,受檢人士也可到社區檢測中心接受檢測,費用全免。中心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1時30分及下午2時30分至晚上8時開放,並優先向已預約市民提供服務。

     

    當局指,由於近日在佐敦新填地街26號出現多宗確診個案,設於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的社區檢測中心今日起亦為新填地街20至26號雙數的居民提供免費檢測服務,暫定至本月11日。

  • 陳帆網誌談房委會防疫工作

    2019冠狀病毒病在全球肆虐近一年,本港疫情亦非常反覆。我呼籲市民繼續提高警覺,注意個人衞生及保持社交距離,再加上即將有疫苗供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令香港早日走出「疫」境。

     

    香港房屋委員會作為全港最大業主,自疫情爆發以來,在加強轄下處所的各種防疫抗疫工作,從沒間斷,亦絕不鬆懈。所有公共屋邨,特別在人流較多的公用地方,均加強日常清潔及消毒工作。在屋邨的住宅大廈地下及屋邨辦事處的大堂提供酒精搓手液和設置消毒地氈。屋邨辦事處的大堂放置有蓋垃圾桶專供棄置口罩之用,所有進入辦事處的人士均須量度體溫及佩戴口罩。為確保公共屋邨的環境衞生,房委會特別聘請了70多名防疫樓宇監督,加強突擊巡查各屋邨的衞生情況及清潔工作等。

     

    至於房委會的商場及街市亦有一系列的強化防疫措施,包括定期為街市進行深層清潔和消毒、加強街市的空調和通風系統的清潔、所有進入商場及街市的人士均須量度體溫及佩戴口罩、在商場和街市的適當位置放置酒精搓手液、向街市和熟食檔的檔戶派發口罩和酒精搓手液等。此外,更增聘約100名防疫大使,監察訪客量度體溫的情況、勸諭訪客佩戴口罩、監控商場及街市的清潔狀況和提供酒精搓手液的情況等。

     

    在保持公共屋邨環境衞生的同時,房委會亦一直為負責清潔的員工提供口罩。

     

    落實防疫檢疫措施

     

    每當接獲衞生署通知有公屋居民確診的個案時,我們的員工會佩戴個人防護裝備,按相關政府部門的指引在受影響的屋邨大廈進行徹底清潔及消毒,並特別增加在人流較多的公用地方的清潔及消毒次數,以至張貼通告,讓居民得知有關安排。

     

    檢測方面,屋邨辦事處職員會按照衞生署的指示,就衞生署向居民派發及收集檢測樣本瓶、設立流動採樣站,以及在相關大廈的公共設施收集環境樣本等工作提供協助。我們亦會為在相關屋邨工作的房屋署職員安排作特定群組的檢測。

     

    檢測全港公屋排水管

     

    房委會十分關注公共屋邨的排水管狀況。由疫情開始至今,房委會主動派員檢查與確診單位共用同一排水系統的公屋單位的排水設施,並透過不同的計劃(現有的日常家居維修服務和全方位維修計劃下設立特別渠務檢查計劃)檢查及適切維修轄下230個公共屋邨(包括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約1,200幢大廈,為約十萬個公屋單位內的排水管進行詳細檢查,大部分單位的渠管狀況良好,餘下的則按需要進行適切維修。此外,房委會正為餘下約300幢仍未進行排水設施檢查的公屋大廈作初步檢查,並預計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相關工作。

     

    此外,我們亦已展開排水管檢查計劃,主動為所有公共屋邨共約80萬個單位(包括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的單位)檢查排水管,以減低2019冠狀病毒病的傳播風險。房委會會根據疫情期間在其轄下出租公共屋邨進行初步檢查時所發現的渠管狀況、維修紀錄、長者住戶的百分比、屋邨或大廈的樓齡等因素,訂定這些單位檢查次序,並優先檢查其中曾出現確診個案的屋邨的排水管。進行排水管主動檢查時,房委會會按需要安排適切維修。整個計劃預期於18個月內完成。

     

    引進科技 同心抗疫

     

    科技為人類帶來便利,亦是抗疫措施的好幫手。房委會在何文田總部大樓及龍翔辦公大樓,為其中三部升降機試行加裝非接觸式升降機按鈕,使用者無須按掣,只需用手隔空指向按鈕,已可輸入所到層數,減少因觸摸公共設施而交叉感染的機會。如效果良好,我們計劃於2021至22年度在房委會商場引進使用。

     

    我衷心感謝房委會上上下下及承辦商仝人,一直克盡己職,盡心盡力確保公共屋邨居民能在安全、清潔的環境生活。房委會會繼續悉力以赴,積極配合政府的防疫及檢測措施,同心協力,共同抗疫。

     

    (以上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1月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本港空氣質素明顯改善

    環境保護署表示,在政府多年來持續推行減排措施,以及和廣東省合作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區空氣質素下,本港整體空氣質素明顯改善。

     

    該署指出,1999年至2020年期間,一般空氣中的可吸入懸浮粒子、微細懸浮粒子、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從最高濃度水平下降43%至80%,這些空氣污染物於2020年本港整體年均濃度符合空氣質素指標。

     

    煙霧方面,本港空氣低能見度的時數從最高位大幅改善78%。

     

    路邊二氧化氮雖已大幅下降,但仍處於較高水平,去年平均濃度超出空氣質素指標限值。

     

    商業車輛包括貨車、巴士、小型巴士和的士雖然只佔整體車輛數目約20%,卻是路邊氮氧化物的主要排放源頭。因此商業車輛會繼續是政府改善路邊空氣質素的重點對象。

     

    空氣中的臭氧仍然呈長期上升趨勢,環保署表示,臭氧是複雜的空氣污染問題,也是區域性問題,指臭氧非從污染源直接排出,而是由空氣中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在陽光下經光化學反應形成。

     

    近年本港臭氧濃度上升,除因區域背景臭氧水平偏高外,本地車輛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也會間接導致路邊和市區的平均臭氧水平上升。環保署表示會加強管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並強化區域合作和科學研究以處理臭氧問題。

     

    粵港雙方已開展《2020年後區域空氣污染物減排目標和濃度水平研究》,以制訂至2030年的減排目標。

     

    為針對區域臭氧問題,粵港澳三地政府今年會共同開展為期三年的《大灣區光化學臭氧污染及區域和跨區域傳輸特徵研究》,以深入了解大灣區內臭氧前驅物的來源、臭氧的成因、區域和跨區域傳輸的特性。

     

    此外,粵港兩地政府會分階段在區域空氣監測網絡中加入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實時監測,特區政府也將設置激光雷達,實時測量高空臭氧、粒子濃度和氣象數據的垂直和立體分布,追蹤空氣污染物在香港傳輸的情況,以助制訂有效減少臭氧污染的政策。

     

    政府今年首季會發表本港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稍後也會更新香港清新空氣藍圖,繼續為改善本港空氣質素作長遠規劃。

  • 窺淫罪行公眾諮詢報告公布

    保安局今日公布有關引入窺淫、私密窺視、未經同意下拍攝私密處及相關罪行建議的公眾諮詢報告,並總結諮詢結果。當局指,目標在本立法年度下半年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

     

    政府早前建議訂立窺淫、私密窺視等六項新刑事罪行,並徵詢公眾意見。

     

    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去年10月7日完結,其間政府共接獲約200份意見書,包括香港律師會、香港大律師公會、平等機會委員會、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關注性罪行的團體或組織等持份者,以及個別公眾人士提交的意見書。

     

    保安局表示,大部分回應者對政府的初步立法建議表示明確支持,也有就個別建議的具體細節提出具建設性的意見。

     

    局方本月15日會向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匯報諮詢結果和具體立法建議。政府也同步進行法例草擬工作,視乎草擬工作進度,目標在本立法年度下半年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

  • 將軍澳醫院服務助理確診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醫院管理局匯報,將軍澳醫院手術室一名病人服務助理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醫院與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其感染源頭。

     

    該名職員1月6日感到不適,前往普通科門診診所求醫,獲安排病毒測試,其後確診。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醫療成效及科技管理)庾慧玲指,該名職員在手術室主要負責支援工作,有時會為病人轉身和協助照顧病人,工作時有穿戴合適個人防護裝備,並沒有接觸確診病人。

     

    庾慧玲指,醫院進行接觸追蹤,另一名手術室人員曾與該名職員一起用膳,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須接受檢疫;沒有病人受影響。

  • 45人確診 22個案源頭不明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45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42宗屬本地感染,其中22宗源頭不明。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浸會醫院一名門診護士染疫,該個案暫無密切接觸者。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該護士1月3日出現流鼻水症狀,1月6日發燒,當日為最後上班日。該護士曾穿保護衣為三名病人採集樣本,三人檢測結果均呈陰性,暫時沒有人須接受檢疫。防護中心建議,浸會醫院為相關門診其他人員安排病毒測試。

     

    有關連個案共20宗,將軍澳---藍田隧道工程地盤群組再增四宗,其中三名患者是地盤工作人員的家人,其餘一人是工作人員,群組累計錄32宗個案。

     

    此外,再有三座大廈納入強制檢測名單,分別為啟晴邨欣晴樓、美田邨美秀樓、旺角新填地街26號。

     

    初步陽性個案則有40多宗,其中彩雲邨豐澤樓三宗個案涉及同一家庭,患者早前已有輕微不適,直至1月7日接受強制檢測後確診。就此,張竹君呼籲市民切勿拖延檢測,否則或會引致病毒傳播。

     

    對於近日確診個案回升,張竹君相信,聖誕及新年假期間市面多人,數字反映或有隱性傳播。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公立醫院下周二起有限度恢復陪產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醫院管理局表示,公立醫院下周二起有限度恢復陪產服務,陪產者須嚴格遵守一系列預防感染措施,包括出示三日內的2019冠狀病毒檢測陰性證明,早產情況則會酌情處理。陪產服務不設限額。

     

    醫管局婦產科統籌委員會主席歐陽錦全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公立醫院早前因應疫情嚴峻暫停陪產服務,其間收到不同意見。委員會與感染控制專家討論有關問題後,考慮到陪產人士可助紓緩產婦生產時的情緒,減輕止痛需求,且對產房運作影響不大,遂決定有限度恢復陪產服務。

     

    所有產婦入院時須接受2019冠狀病毒病篩查,報告呈陰性方可獲陪產,而陪產人士須提供三日內預先接受病毒測試的陰性結果證明,進入產房時體溫須為正常,並遵守佩戴外科口罩、穿着保護衣等措施。陪產人士陪產後便要離開,不得到產後病房陪伴。

     

    醫管局建議陪產人士在孕婦足月後定期接受測試,以作準備。正接受檢疫或隔離者不得陪產。

     

    至於孕婦未足月生產的情況下,醫管局如確定陪產人士並非居於須強制檢測大廈、沒有發燒等症狀和未曾接觸確診人士,會酌情安排陪產,但該人士陪產後須盡快接受病毒檢測並將結果通知院方。

     

    歐陽錦全提醒產婦作動時盡快入院,預留時間進行入院篩查,以便在分娩前取得檢測陰性結果,並獲安排陪產。

     

    被問到是否擔心恢復陪產會將社區的病毒帶進醫院,歐陽錦全說,恢復陪產服務要作出平衡,強調陪產可減少剖腹產或助產需要,令產婦生產經驗較圓滿。他指,只要產婦和陪產者合作,應可控制感染風險。

  • 2020年有記錄以來第二暖

    天文台表示,去年是本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第二最暖的一年,年內有11個月較正常溫暖,全年平均氣溫為24.4度,較正常值高1.1度。

     

    去年全年平均最高氣溫為27.2度,平均最低氣溫則為22.5度,分別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和第二高,其中6月至8月的平均氣溫、平均最高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高達29.6度、32.6度及27.7度,皆為有記錄以來最高。

     

    天文台7月23日錄得去年最高氣溫35.3度,是有記錄以來其中一個第十二高。全年熱夜數目為50天,酷熱天氣日數則為47天,均為有記錄以來最高。

     

    天文台於12月31日錄得全年最低氣溫8.1度,全年寒冷天氣日數為11天,較正常值少6.1天。

     

    去年全年雨量為2,395毫米,與正常值2,398.5毫米相若。年內天文台發出11次紅色暴雨警告和兩次黑色暴雨警告,雷暴日數為42天,較正常值多約三天。

     

    去年共有25個熱帶氣旋影響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較長期平均約30個為少。天文台在8月「海高斯」吹襲本港期間發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也在10月「浪卡」襲港期間,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 第 711 頁,共 72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