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12月樓宇買賣升4.9%

    土地註冊處公布,去年12月樓宇買賣合約共7,596份,按月升4.9%,按年升94.4%;合約總值703億元,按月升6.6%,按年升100.7%。

     

    其中,住宅樓宇買賣合約佔6,067份,按月跌0.05%,按年則升90.5%;合約總值587億元,按月升1.1%,按年升87.9%。

     

    月內市民查冊411,759次,按月跌8.5%,按年則升12.6%。

  • 12月多雲少雨

    天文台表示,去年12月天氣較正常多雲,平均雲量為62%,較正常值多10%。12月平均氣溫為18.1度,較正常值高0.2度,同時遠較正常少雨,全月雨量只得1.5毫米,為正常值的6%。

     

    去年總雨量為2,395毫米,與全年正常值2,398.5毫米相若。

     

    在陽光充沛的情況下,12月27日和29日下午錄得氣溫24.5度,為全月最高。

     

    同時,一道冷鋒於12月29日晚間橫過華南,12月30日本港顯著轉冷,除夕天氣寒冷,風勢頗大,非常乾燥,當天早上氣溫下降至全月最低的8.1度,大帽山的氣溫更跌至零下1.2度。

  • 遙距營商計劃撥款增至19億

    創新科技署公布,防疫抗疫基金下遙距營商計劃撥款由15億元增至19億元,以盡量滿足申請企業在疫情期間對遙距營商的殷切需求。

     

    該署表示,企業對計劃反應熱烈,申請期內共接獲逾38,572宗申請,約95%來自中小企。至今逾28,038宗申請已處理,其中25,930宗獲批。

     

    扣除在獲批後但沒有接受申請結果或未有提供相關文件等個案,獲批申請涉及總資助額約14億元,平均每宗獲批約六萬元。至於餘下申請,預期本月底前獲通知結果。

     

    計劃旨在資助企業採用資訊科技方案,在疫情期間繼續營運和提供服務。已提交申請的企業可透過網上系統查閱申請進度和管理申請。

  • 瑪嘉烈醫院設流動採樣站

    政府宣布,瑪嘉烈醫院新設流動採樣站,為該院的工作人員、訪客和病人提供免費2019冠狀病毒檢測服務。

     

    另外,鑑於近日在元朗錦田鄉吉慶圍出現多宗確診個案,設於元朗市東社區會堂的社區檢測中心今日起亦會為吉慶圍居民提供免費檢測服務,暫定至本月7日。

     

    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確診個案分布全港各區,部分確診人士沒有病徵,顯示社區存在眾多隱形傳播鏈,政府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將全港多幢大廈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範圍,要求居民、工作人員和曾到訪人士接受檢測。

     

    為便利強制檢測公告涵蓋的人士接受檢測,政府安排檢測服務提供者於各區多個地點設立流動採樣站,提供免費而便捷的檢測服務。

     

    除流動採樣站外,受檢人士也可選擇到社區檢測中心接受檢測,費用全免。中心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1時30分及下午2時30分至晚上8時開放,並優先向已預約市民提供服務。

  • 遊樂場所資助計劃接受申請

    政府在第四輪防疫抗疫基金下再次為遊樂場所牌照持有人提供資助,計劃今日起接受申請,持牌桌球館、公眾保齡球場和公眾溜冰場每間可獲一次過十萬元津貼,2月4日截止。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表示,此計劃為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和政府推行的減少社交接觸措施而業務受直接影響的合資格牌照持有人提供資助。

     

    凡持有按《遊樂場所規例》發出有效遊樂場所牌照的人士均符合申請資格,可向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牌照及檢控小組遞交申請。康文署在收到填妥的申請表格和相關文件後,一般可於約兩星期後分批發放津貼。

     

    申請表格和申請指引會以郵寄方式寄予牌照持有人,也可從康文署網頁下載。查詢可致電2601 8799。

  • 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不必待個案清零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近日確診個案數字有下降趨勢,但下降速度緩慢,暫未可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她說,政府不會待個案清零才放寬相關措施,而會按情況逐步有序放寬。

     

    林鄭月娥今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指,上月確診個案累計2,532宗,創單月新高,情況令人擔心。疫情在上月下旬至本月初有緩和跡象,反映抗疫措施有成效,但與個案清零或社會恢復正常生活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她說,近日確診個案減少,但同時出現涉及醫院和大型建築地盤的感染群組,政府需再作觀察,但她認為無須達到個案清零才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而是繼續採取逐步有序方式處理。

     

    如同上一波疫情經歷數個階段放寬,當局會按該段時間的確診數字、個案分析、源頭未明本地個案數目等考慮是否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林鄭月娥承認社交距離措施對各行各業影響非常大,因此政府已先後推出四輪防疫抗疫基金,向有關人士提供支援。

  • 司法機構維護法治不變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表示,司法機構維持本港法治的態度不變,對自身改革不持反對立場,但倡議改革者應有理有據。

     

    馬道立退休前會見傳媒,回顧任內工作。對於評論指本港經歷變化,他指不論社會有多少改變,司法機構維持法治的態度不變。他重申,法治是本港社會的基石,希望市民尊重司法制度和法治,他也相信社會整體仍尊重法治。 

     

    他說,任何人都可評論或批評法院工作,這也是好事,但批評一定要有理據。

     

    至於倡議改革司法機構事宜,馬道立指,司法機構定會跟進任何可改善之處,此為司法機構多年來立場,但倡議者要有細節和理由,指出需要改革之處,以供研究。

     

    他表示,僅出於不滿法院判決而要求司法機構改革,這並非好理由,市民也難以接受。

  • 特首:運輸署查冊通知服務合理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運輸署近日推出發出車輛登記細節證明書電郵通知服務,當有人或機構查閱登記車主名下車輛資料時,署方會以電郵通知登記車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有關措施合理,不影響新聞自由。

     

    林鄭月娥今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說,查冊服務存在已久,讓公眾可通過查閱相關登記冊,在進行買賣或有特別工作需要時獲取車輛登記車主、土地買賣業主,以及結婚或出生證明文件等資料。

     

    她指,設立有關查冊功能的目的一般不包括用作調查或「起底式」的工作,惟過去一年多,很多查冊所得資料被人在社交媒體發放,對有關人士造成傷害。

     

    林鄭月娥說,政府有責任在法律框架容許和不完全偏離制度原有目的的情況下保障巿民。各部門均有其查冊程序,而在提供查冊服務時,既要尊重其功能,也要考慮被查冊對象可能受到的傷害。

     

    她說,運輸署的新服務旨在當有人查閱某車輛登記資料時通知有關車主,做法不過份,看不到與新聞自由、通風報信有何關係,新聞工作者可繼續按照法例和部門相關程序查冊。

     

    林鄭月娥強調,意圖藉查冊取得個別人士資料而對其作出傷害的行為並不值得鼓勵。

  • 政府投放人手加強追蹤密切接觸者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政府最近已調動人手加強確診個案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工作。她強調市民需要合作,詳細紀錄和提供行蹤,方可令個案追蹤工作做得更好。

     

    林鄭月娥今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說,政府專家顧問近日關注如何追蹤與密切接觸者相關的接觸者,政府同意他們的看法,並已調動更多人手加強有關工作,除警方已動用的人手外,當局最近亦動員入境事務處和海關人員參與。

     

    相關人員明日將與專家會面,了解如何更科學化、專業化地進行個案追蹤工作。此外,當局亦會加強有關人員在追蹤過程中的提問技巧。

     

    林鄭月娥認為,檢測、檢疫以至治療設施目前已相當到位,但在追蹤確診個案密切接觸者方面可做得更好,而這方面需要確診患者合作,把其詳細行蹤告知政府部門,以找出相關密切接觸者。

     

    她說,市民可筆錄每天行程、用手機拍照紀錄曾乘搭的士的資料或使用「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紀錄行蹤,以配合確診個案追蹤工作。

  • 政府延長僱員特別上班安排

    政府宣布延長政府僱員特別上班安排至本月20日,除提供緊急和必要公共服務的人員外,其他僱員繼續在家工作。政府會在本月20日前再檢視情況。

     

    政府表示,本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仍然非常嚴峻,政府有需要繼續採取措施減少社區人流和社交接觸,阻止病毒在社區傳播。

     

    政府部門會繼續為市民提供緊急和必須公共服務,並繼續靈活調配人手支援抗疫工作。

      

    對於因應疫情減少公共服務而造成不便,政府希望市民理解。市民應盡量利用郵寄、投遞箱或網上服務等方法以獲得所需服務。

     

    政府並呼籲僱主按運作需要,盡量讓員工在家工作。

  • 特區政府歡迎大灣區文旅規劃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公布《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特區政府表示歡迎。

     

    特區政府指,有關規劃為大灣區整體文化和旅遊發展提供指導性方向,引領大灣區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樞紐和世界級旅遊目的地,也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文化大都會及國際旅遊樞紐的地位;文旅部在編製過程中重視特區政府意見,特區政府表示感謝。

     

    特區政府會按照《文旅規劃》的指導方向,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與文旅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以及大灣區各市的文旅部門攜手合作,共同落實重點工作,共建世界級人文灣區和休閒灣區。

     

    文化方面,《文旅規劃》中「共建人文灣區」章節提出的大灣區共同推動文化發展、交流和建設,將有助進一步推動大灣區各市在文化藝術表演和觀眾群的發展交流和互聯互通,並創造機會讓大灣區內文化藝術團體攜手開拓國際市場。

     

    對香港藝術文化界而言,面向更廣闊的大灣區藝術文化表演市場,有助促使其提高創作的質素,長遠為達致《文旅規劃》提及的建設大灣區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的目標作出貢獻。

     

    旅遊方面,特區政府全力支持《文旅規劃》中「構築休閒灣區」章節提出的推動大灣區旅遊發展的舉措,包括打造更多大灣區特色旅遊產品及行程、共同推廣大灣區「一程多站」旅遊、推動郵輪遊艇旅遊發展、加強大灣區旅遊市場監管合作和旅遊人才培訓等。

     

    落實這些舉措將吸引更多海外旅客到訪大灣區,並推動大灣區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構築面向全球的宜遊灣區。

     

    特區政府指,《文旅規劃》和2019年2月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均明確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城市旅遊樞紐和「一程多站」示範核心區。

     

    疫情過後,特區政府會繼續致力發揮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優勢,善用香港完善的海陸空聯繫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吸引海外旅客經香港開展大灣區「一程多站」旅程。

     

    旅遊發展局會適時連同廣東省和澳門推廣大灣區旅遊品牌和香港作為「一程多站」旅遊的星級目的地,共同開拓國際客源市場,打造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 鄭若驊:助法律界拓內地市場

    主席、各位委員:

    面對自2019年起擾亂香港治安及危害國家安全行為、越趨複雜的國際關係,以及因新冠疫情持續肆虐而帶來的種種挑戰,特區政府會繼續堅定不移地依據《憲法》和《基本法》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並致力捍衞香港法治和司法獨立的核心價值。律政司將繼續致力落實「法治公義,普惠共享」的願景,透過以有力、高效和公平的方式處理司法事務,以及具策略性的法律政策,促進法治和司法公義,以達到普惠包容的可持續發展。

     

    律政司今年的重點政策措施及未來工作計劃已詳細闡述於早前向本委員會提交的文件內。我今日將集中介紹律政司四方面的重點工作:分別是(1)「願景2030---聚焦法治」計劃、(2)推動法律科技、(3)「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法律交流和協作,及(4)為本地法律專業創造就業。

    願景2030---聚焦法治

     

    律政司已於去年11月2日舉行的香港法律周2020正式啟動「願景2030---聚焦法治」這項十年計劃。由本地及國際知名專家組成的「願景2030」專責小組亦已於去年11月27日以網上方式舉行第二次會議。專責小組支持落實成立客觀法治資料數據庫,舉辦區內外青少年交流活動以加強及提升正確法治意識。

     

    「願景2030」計劃其中一個主要目標是透過不同層面向公眾推廣正確的法治教育。目前計劃已落實多項公眾/教師/學生教育的活動,包括:(1)律政動畫廊;(2)於小學以戲劇形式宣傳法治思想和守法意識;(3)中學生法治教育先導計劃;(4)法治及基本法網上教育資源中心;和(5)社區計劃 Meet the Community programme。

     

    律政司十分重視法治教育的質素,確保導師們可向學生灌輸正確的法治觀念,並將法治與《基本法》相關教學資料上載供教師參考,和配合非政府組織(如勵進教育中心),向教師提供《憲法》和《基本法》培訓。

     

    今年適逢《基本法》頒布30周年,律政司於上月舉辦了題為「追本溯源」的法律高峰論壇,邀請多位本地和內地的著名法律專家和學者分享真知灼見,吸引近百萬線上和電視觀看人次。

     

    為正本清源,律政司會繼續透過不同渠道,協助普羅大眾,特別是年輕人,正確理解「一國兩制」、認識《憲法》與《基本法》的關係,以及培養基本法治概念,從而在本地及國際社會建立良好法治環境。

    法律科技

     

    特區政府一直積極提倡法律科技,全球疫情亦令法律科技需求更加殷切。繼早前在防疫抗疫基金下設立法律科技基金及2019冠狀病毒病網上爭議解決計劃,律政司將積極研究發展香港法律雲端,一個配備先進資訊保安技術的線上基建,為本地法律及爭議解決業界提供安全穩妥及可負擔的資料儲存服務,以進一步加強本地法律業界的法律科技能力,鞏固香港國際法律樞紐的地位。法律科技基金將為香港法律雲端提供前期發展資金,故新措施將不會為政府衍生額外財政負擔。

    發展網上爭議解決服務是全球趨勢。隨着香港在2020年4月成為全球其中一個率先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網上解決爭議合作框架的經濟體,律政司會繼續積極推廣公眾和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廣泛使用網上爭議解決服務,及推動建設可靠便捷的網上爭議解決平台,提升本港在提供專業法律服務方面的優勢。

    「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法律交流和協作

    為充分發揮大灣區「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獨特優勢,律政司已成功爭取在大灣區開創新的突破,並會積極落實及爭取更多措施以助本港法律業界開拓內地市場,包括將於本月底舉行的首次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隨着去年8月深圳前海推出先行先試計劃,使大灣區的企業能更廣泛地適用香港法律,律政司正積極尋求中央支持把措施擴大至整個大灣區,並探討在大灣區實施「港資港法、港仲裁」,可以在無「涉外因素」情況下讓港資企業(WOKE)選用香港法作為適用法律及可以選擇香港作為仲裁地,吸引更多港資企業在大灣區投資。

    自回歸以來,香港與內地合共簽署了八份關於兩地民商事司法協助的安排。在仲裁方面,就內地與香港於1999年簽訂有關兩地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註一),律政司與最高人民法院參考過去20年的實踐經驗以及聽取仲裁業界的意見後,於去年11月27日於深圳簽署了相關的《補充安排》(註二),對1999年的《安排》進行四項修訂及優化,促進雙方在民商事法律的司法合作。當中兩項修訂需要透過修訂香港法例第609章《仲裁條例》內相關條文得以實施。律政司現正積極跟進相關的立法工作,稍後我的同事會在相關議程項目向大家詳細解說。

    另外,第二次的粵港澳大灣區法律部門聯席會議剛剛於去年12月11日於網上舉行。在會議上,三方通過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平台建設工作方案,並批准設立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工作委員會。

    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予法律專業

    作為國際法律樞紐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加上剛在的大灣區落實的一系列律師專業服務開放措施,香港需要培育更多法律專才。政府會創造更多行業(包括法律業界)為本的就業機會,給有志投身該行業的人,特別是近年畢業的青年人。律政司將積極配合特區政府即將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企業聘請及派駐本地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

    考慮到大灣區發展為本地法律業界帶來的機遇,律政司會繼續與內地相關單位保持緊密聯繫和合作,並如剛才提到的積極爭取落實更多開放措施,在大灣區以至內地其他城市創造更多就業和能力建設的機會予本地法律業界,促進三地業界的交流和能力建設。當中措施包括:(1)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律政司將與內地單位合作稍後安排培訓課程給予通過考試的人士;(2)香港與內地律師事務所合夥聯營及法律顧問的開放措施;(3)在大灣區實施「港資港法、港仲裁」等,以期創造更多機會協助業界在內地大展拳腳。

    總結

    就我剛才介紹有關律政司的重點措施及文件內所述的政策措施和其他律政司的事務,我希望能得到本委員會的支持。我和我的同事樂意解答委員會議員的提問。

    謝謝主席及各位議員。

     

    (以上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1月4日在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會議就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有關律政司的政策措施的開場發言)



    註一:於1999年6月21日簽訂的《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
    註二:於2020年11月27日簽訂的《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補充安排》。

  • 第 715 頁,共 72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