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政府提交精簡發展程序法案

    發展局建議修訂多個與發展相關的法定程序,以期壓縮發展時間表,加快造地,回應社會對土地房屋的殷切需求。相關法案明日刊憲,下周三提交立法會首讀。

     

    《2022年發展(城市規劃、土地及工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的修例建議涵蓋城市規劃、收回土地、填海、道路和鐵路工程等範疇,對加快土地供應起關鍵作用,一般項目由生地變成可建屋熟地所需時間,將由最少六年減至四年,新發展區等大規模項目需時則由13年大減至七年。

     

    修例建議不但提速提效,也確保發展程序保持專業質素和適度公眾參與,讓當局及早處理受影響人士的安置補償。

     

    條例草案循五個方向修訂現有程序,包括精簡和縮短法定時限、避免重複性質相近的程序、明確授權政府可同步進行不同程序、改善不一致或不清晰的安排,以及精簡其他雜項程序以更有效運用公共資源。

     

    另外,藉此契機,當局會加強《城市規劃條例》有關執管的條文,以更有效保護鄉郊地區具生態價值但正面對發展壓力及環境破壞的地方。

  • 譚盾任文化推廣大使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委任國際著名華人作曲家、音樂家和指揮家譚盾為文化推廣大使,任期五年,明年1月1日起生效。

     

    楊潤雄今日出席委任儀式致辭時表示,為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策略,特區政府銳意推動文化藝術發展,這次委任譚盾為文化推廣大使,正是朝此目標進發。

     

    楊潤雄又說,譚盾憑藉其豐富網絡和經驗,可匯聚海內外優秀人才來港演出,藉此促進文化交流,擴闊本地藝術家的視野,同時向世界展示香港的文化軟實力、獨特藝術地位和優勢。

     

    作為文化推廣大使,譚盾將會在港策劃大型藝術項目,並邀請本地藝術家參與其中,促進國際交流合作。

     

    譚盾並將協助本地年輕人才,除舉辦大師班外,也會透過親自指導或推動與本港大專院校交流合作,為香港年輕藝術人才搭建平台,建立國際視野。他也會藉參與國際會議,向世界展示香港中外文化薈萃的特質,弘揚中華文化,說好香港故事。

  • 立會補選投票通知卡已派遞

    2022年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界別補選本月18日舉行,選舉事務處已向所有選委會委員派遞投票通知卡及相關文件,通知他們有關是次補選的安排。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陸啟康今日視察投票站工作人員的實習訓練。

     

    選舉郵件內附投票通知卡、選委名牌、投票和點票程序簡介、選委會界別投票站及中央點票站平面圖、候選人簡介等資料。補選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投票時間為上午9時至11時30分,選舉事務處呼籲選委會委員按照選委會五個界別劃分的建議時段前往投票。

     

    選委會委員須帶備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正本或法例規定的替代文件,工作人員會使用電子選民登記冊系統發出選票。選委並須帶同選委名牌,以便進入會展內與是次補選相關的場地。

     

    是次補選有六名獲有效提名候選人競逐四個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席。投票採用全票制,即每名選委會委員必須投選不多於也不少於四名候選人,否則選票無效,得票最多的四名候選人當選。

     

    投票結束後,所有投票站的票箱會被送到設於會展三樓3D號展覽廳的中央點票站點票區。補選將採用中央點票方式點算選票,並以光學標記閱讀系統進行點票。會展三樓3B至3C號展覽廳的新聞中心會現場直播點票過程。

     

    公眾人士可於中央點票站點票區內的公眾席觀看點票過程,以及在新聞中心的公眾區域觀看選舉結果的公布。選舉事務處以先到先得形式安排公眾人士入場,入場人數上限為130人,額滿即止。入場安排稍後於選舉網站公布。

     

    選管會主席陸啟康視察選舉事務處為補選投票站工作人員安排的實習訓練。他說,補選設有一個選委會界別投票站,供不超過1,500名選委會委員投票,實習訓練有助約370名投票站工作人員熟悉使用電子選民登記冊系統發出選票、投票程序及應付突發情況的應變措施,令投票過程暢順。

     

    選舉事務處為投票站工作人員舉行的網上和演練訓練,內容包括投票站的場地布置及預備工作、電子選民登記冊系統的操作和緊急應變計劃、統計報表的編製及選舉文件的整理,以及執行各項防疫安排。

  • 前北九龍裁判法院活化方案公布

    發展局公布,選出由香港善導會提交的方案,以活化位於深水埗的前北九龍裁判法院。

     

    第六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下的前北九龍裁判法院為二級歷史建築,將由香港善導會活化為「北九.將來」。項目將設立普及司法教育中心,以延續裁判法院的司法精神和傳統。

     

    項目將以這幢建築為起點,聯繫社區及區內文物古蹟,連結新舊文化財產,以推廣本地文化及創意藝術。項目將圍繞「普及司法教育」、「香港情懷文化」、「良深伙伴」、「休閒生活」四大主題,為公眾舉辦各類活動。

     

    項目預計2026年完成復修並開始營運。歷史建築大部分範圍將開放予市民參觀,並會舉辦免費導賞團和開放日,讓市民有更多機會欣賞這幢歷史建築,提高市民對保育及活化歷史建築的了解和意識。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該項目將為前北九龍裁判法院注入新生命,也為社區帶來裨益。她感謝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評審申請,並選出最優秀和合適的活化方案。

     

    政府將預留約1億6,050萬元資助前北九龍裁判法院的復修工程,另會撥備約500萬元資助項目的初期營運開支。項目預計可提供超過30個職位。

  • 綠置居攪珠結果公布

    房屋委員會出售綠表置居計劃單位今日攪珠,以決定申請者的選樓次序,預計明年首季起分批邀請合資格申請者選購單位。

     

    攪珠儀式由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碧如主持,結果載於網頁

     

    這次推售三個新建綠置居發展項目,包括粉嶺清濤苑、油塘高宏苑和馬鞍山錦柏苑,合共4,693個單位。

     

    房委會共收到約62,000份申請,包括約45,000份綠表申請和約17,000份新申請,其中約51,000份屬家庭申請者類別,約11,000份屬一人申請者類別。

     

    房委會將依次序邀請持有效綠表資格證明書的申請者於指定期間交回入息及資產證明文件,以核實是否符合綠置居申請資格,以及合資格申請者的最終選樓優先次序。

  • 葵涌大埔兩新屋邨租金公布

    房屋委員會公布,葵涌麗瑤邨和大埔富蝶邨租金將以所屬地區的最佳租金水平釐定,逾60%單位月租定於2,500元以下。

     

    兩個現有公共租住屋邨合共有九幢新建非標準型大廈,涉及7,595個單位。

     

    葵涌區公屋單位的最佳租金為每月每平方米91.8元,適用於麗瑤邨喜瑤樓的819個單位。

     

    而大埔區公屋單位的最佳租金為每月每平方米83.2元,適用於富蝶邨珍蝶樓、粉蝶樓、鳳蝶樓、蛺蝶樓、喜蝶樓、蜆蝶樓、紫蝶樓和黃蝶樓的6,776個單位。

     

    房委會表示,公屋租金已獲大幅資助,包括差餉、管理費和維修保養成本。

     

    公屋申請人若未能負擔獲編配的新單位租金,可要求改配租金較廉宜的翻新單位;合資格者也可透過租金援助計劃申請援助。

  • 青衣觀塘五人違強檢公告

    政府在早前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青衣偉景花園2座及觀塘和樂邨建安樓採取執法行動,檢查429名受檢人士的檢測結果證明,發現五人違反強檢公告。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連同警方和衞生署在偉景花園2座查核338人的檢測結果證明,向一名未有遵從公告者發出強制檢測令和一萬元定額罰款通知書。

     

    房屋署則與警方和衞生署在建安樓檢查91人的檢測結果證明,向未有遵從強檢公告的四人發出強制檢測令。 

     

    政府感謝大部分受檢人士遵從強檢公告,合作抗疫,重申會繼續嚴格執法。

  • 簡約公屋破格創新 解基層艱苦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追求優質居住環境是每個人的期望,推出簡約公屋代表與基層站在一起、解決居於艱苦環境的破格創新,也代表輪候公屋時間由六年減至四年半,並給予市民一個以往沒有的選擇機會。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12月8日在《香港01》經濟高峰論壇2022的視像演辭文本:

     

    中聯辦盧新寧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香港01》創辦人于品海先生、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很高興能夠再次參與和支持由《香港01》舉辦的經濟高峰論壇。我在此祝賀今日的論壇一如既往,圓滿成功。

     

    《香港01》經濟高峰論壇自2019年首次舉辦以來,每年雲集國家和本港的政商界翹楚,同商共策經濟發展。我還記得去年我以政務司司長身分出席這個論壇時,提到香港的經濟發展,過去一直受到一股反力量所制約。自從中央頒布實施《香港國安法》,完善特區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香港經歷由亂到治,現在更是處於由治及興的關鍵期。

     

    回顧過去一年,香港的局面大致保持穩定,市民生活和經濟逐步恢復,社會和經濟開始動起來、活起來,但破壞力量仍然潛伏,未有放棄,尤其是外部勢力。香港社會各界要保持謹慎和警惕,共同維護這個得來不易的穩定局面,因為先有穩定才有發展,有發展才可讓經濟活起來。

     

    香港是我們的共同家園,我們要團結一致,破解民生難題,攜手謀劃長遠發展,為我們的下一代,共同建設更美好的未來。

     

    今年《香港01》經濟高峰論壇以「綠色經濟」為主題,我認為正好配合現時環球以減碳為目標的趨勢。這亦是特區政府十分重視的領域,因此我很高興今日有機會跟大家好好分享政府在推動綠色轉型的工作。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可持續發展對香港而言,代表着在追求經濟富裕、生活改善的同時,減少整體污染和浪費;在滿足我們各種需要與期望的同時,保護下一代的福祉,以及減少對鄰近區域造成環保負擔,協力保護共同擁有的資源。

     

    我在10月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出節約能源、推動綠色運輸以及推動全民減廢等減碳行動,以爭取在2035年前將碳排放總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並邁向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的目標。

     

    施政報告也就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區域合作,以及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提出了具體和具前瞻性的策略,帶領香港邁向碳中和,並為國家的減碳工作作出積極貢獻。

     

    為進一步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宜居及可持續發展的模範國際城市,我在施政報告提出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重組為新的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繼續促進社會各界攜手推動香港的可持續發展,朝着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的目標邁進。

     

    政府將在未來15至20年間再投入2,400億港元推動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全方位開創綠色經濟機遇。香港引以為傲的金融和專業服務可成為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可以幫助國際資金配對優質的綠色項目。

     

    香港在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前景廣闊。我們自2019年起發行政府綠色債券,至今共發行合共接近100億美元等值的債券,當中包括亞洲最長年期的政府類別美元和歐元計價的綠色債券,以及全球發行額最大的綠色零售債券。這有助向全世界的潛在綠色債券發行人展示香港是發行綠色產品的首選平台。

     

    我在施政報告中訂下指標,將擴大政府綠色債券的發行,在2021至22年度起的五年內,總發行量比2021至22年度前增加五倍以上。

     

    香港有「一國兩制」作為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保障,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可以成為內地及海外政府和綠色企業的首選融資平台。

     

    繼去年深圳市人民政府成功在港發債後,海南省人民政府剛於10月首次在香港發行總值50億元人民幣的人民幣離岸債券,深圳市人民政府亦再次在港發債,總額達50億元人民幣。這三次發行均包含綠色或可持續發展債券,堅實有力地支持香港成為區內綠色和可持續樞紐。

     

    香港與內地之間的緊密聯繫,使香港得以促進環球資金流入內地碳市場,造就香港建設國際碳市場的黃金機會。香港交易及結算所剛於10月推出的國際碳市場Core Climate,是將香港打造成國際優質自願碳市場的重要一步。

     

    Core Climate是目前唯一為國際自願碳信用產品交易同時提供港元及人民幣結算的碳市場,為碳市場參與者提供更多交易便捷性和靈活性,同時有助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在香港建設國際碳市場,將有助加快香港、內地、亞洲以至其他地區大規模低碳轉型的進展。

     

    在推動綠色經濟上,我們要放眼長遠,展望未來。特區政府一直致力培育綠色產業人才。政府已預留兩億元推出為期三年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並已於今年10月底開始接受合資格培訓及資歷登記的申請。教育局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會繼續鼓勵各大學開辦課程,滿足香港和全球對環保和綠色產業人才的需求。

     

    此外,特區政府亦致力建設低碳的宜居社區。其中在我們現正進行的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規劃及工程研究,已經把碳中和納入為重要研究課題,並為構建碳中和社區提出具體建議,例如廣泛應用區域供冷技術以鼓勵全民節能,推動使用電動車,建造完善的行人及單車徑網絡等,增加綠色建築規劃元素,配合智慧城市的概念,為將來入住的居民,提供更優質的居住環境。

     

    追求優質居住環境是每個人的期望,但我亦希望利用這個機會提醒大家,有一些人的居住環境正在很不理想的情況。我說的正是長期輪候公屋的市民,尤其是劏房戶。很多人要求政府改善這情況,政府破格創新,推出簡約公屋,以縮短超過一半建造的時間建成三萬個簡約公屋單位,讓居住於劏房或環境差的家庭提前至少一年上樓。

     

    很多人以不同數學方式去計算簡約公屋是否物有所值,這些都是可理解的,但是用不同的考慮因素、不同的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建造費用。但我想說的是,這些冷冰冰的數字,沒有計算每天在廁所門口吃飯,廚房和廁所差不多在同一個地方,每日和木蝨、蟑螂一起住,小朋友未坐過沙發椅,做功課沒有桌子的艱苦。

     

    如果由住在這些地方的人去計算,我相信他會把他的艱苦計算在內,因為他每日生活在這些困難環境中,是有血有肉的每日經歷,他不是旁觀者,未必認同這些冷冰冰的數字。

     

    每年我們花在社會福利的過千億元,就是要幫助市民脫困,解決他們的艱苦,這就是今次簡約公屋想處理的「脫困數學」。

     

    有人比較簡約公屋和過渡性房屋的建造價,過渡性房屋一般數層樓高,簡約公屋就會建到十多層樓高,多住一倍家庭以上,要加建一部升降機,當然要打樁,不能要住戶行十幾層樓梯,簡約公屋要用錢建升降機,以及其他設計,是必然的。同樣高度的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建造價錢是相若的。

     

    另外,我想指出,簡約公屋代表甚麼?它代表和基層站在一起,代表要解決居住於艱苦環境的破格創新,代表輪候公屋時間由六年減至四年半,代表縮短了輪候時間的一年半中的一年,代表給予市民一個以前沒有的選擇機會。

     

    我多謝同事有這種創新精神,但單是精神解決不了問題,減少不了當事人的苦困。這個解決苦困的方程式,只有實物,真的把房屋建成和真的投入合理所需的資源,才能將冷冰冰的數字,變成真的安居之所。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由安居之所到優質居住環境,到今天的主題「綠色經濟」,我們都要投放資源、資金,才可以將冷冰冰的數字,變成有意義的人生。綠色發展必須要推動,二十大報告提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亦提到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日益受關注的新趨勢,香港會配合國家策略,加大力度應對氣候變化,亦會致力加快香港綠色轉型發展,為國家、為地球、為我們的下一代作出貢獻。

     

    最後,我祝願《香港01》經濟高峰論壇2022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 第五劑和二價疫苗接種安排公布

    政府宣布,年滿18歲者本月9日起可預約接種復必泰二價疫苗作為第三劑新冠疫苗,若他們已完成接種四劑疫苗,並欲接種額外一劑疫苗加強保護,則可於本月16日起預約接種第五劑疫苗。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聯合科學委員會連同行政長官專家顧問團早前建議,復必泰二價疫苗可供12歲或以上合資格人士按現時接種時間表用作第四劑疫苗的另一選擇,或作為康復者的第三劑疫苗。根據專家最新建議,二價疫苗也可作為18歲或以上人士第三劑疫苗或康復者第二劑疫苗的另一選擇。

     

    政府接納專家的最新建議,並宣布由本月9日上午9時起,市民經系統預約接種第三或第四劑疫苗,以及康復者預約接種第二或第三劑疫苗時,均可選擇接種復必泰二價疫苗。為方便有需要人士,在預約系統更新前,18歲或以上人士接種第三劑或康復者接種第二劑疫苗時,可即場向工作人員要求改為接種復必泰二價疫苗。

     

    至於接種第五劑疫苗的安排,專家認為年滿18歲人士如在超過半年前已完成接種四劑疫苗,或已接種三劑並曾受感染,可於完成最後一次接種或康復後六個月,在知情並同意下選擇額外接種一劑疫苗以加強保護。相關做法也適用於18歲或以上免疫力弱人士,接種間距可縮短至三個月。

     

    就此,當局正提升疫苗接種紀錄系統和網上預約系統的功能,市民可由本月16日上午9時起經網上預約並在同日開始接種第五劑疫苗,康復人士則可接種第四劑疫苗。

     

    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方面,專家認為院友如已接種四劑疫苗,或已接種三劑並曾受感染,可按個人需要接種額外一劑二價疫苗,他們也可選擇科興或復必泰原始病毒株疫苗。此外,成年院友接種第三或第四劑疫苗時可選擇二價疫苗。

     

    因應上述建議,社會福利署已致函各院舍,向院友和家屬介紹復必泰二價疫苗,並說明院友可按需要選擇接種第五劑疫苗。如院友希望接種,可向院舍表達意願,政府會盡快安排外展醫護團隊到訪院舍為他們接種。

     

    政府會密切留意新冠疫苗的接種情況,按本港疫苗存貨量定期檢視接種計劃,並在有需要時調整不同群組的接種優次。此外,政府明年會參考最新科學證據和專家建議,審視是否需要展開新一輪疫苗接種計劃,包括研究新冠疫苗接種應否恆常化。

  • 加強打擊洗錢法案通過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歡迎立法會通過《2022年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修訂)條例草案》,加強香港打擊洗錢和恐怖分子資金籌集制度,並就虛擬資產活動制訂整全而平衡的監管框架以保障投資者,從而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經修訂後,從事經營虛擬資產交易所業務者必須向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申領牌照,並須符合適當人選準則、進行客戶盡職審查和備存紀錄,以及遵守其他保障投資者的規管要求,例如穩妥保管客戶資產、財務穩健和避免利益衝突。

     

    此外,持牌虛擬資產交易所及其附屬公司須定期向證監會呈交經審計的帳目和財務資料,證監會在需要時也有權進入其業務處所視察和調查。證監會日後會就該制度的詳細監管要求作進一步諮詢。

     

    另一方面,任何人如有意在香港從事貴金屬和寶石業務並進行12萬元或以上現金或非現金交易,須向海關關長註冊。如交易商只進行12萬元以下交易,則無須註冊。

       

    許正宇表示,修訂條例建立有效的打擊洗錢和恐怖分子資金籌集規管制度,符合有關國際要求,並有助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就虛擬資產交易所而言,整全而平衡的監管框架能保障投資者,並促進負責任和可持續的行業發展。

     

    經修訂的條例包括貴金屬和寶石交易商註冊制度明年4月1日生效,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和其他有關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要求的修訂明年6月1日生效。

  • 新冠本地個案逾一萬一千宗

    本港新增11,278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3,197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8,081宗,另有703宗輸入個案。

     

    18間安老院、九間殘疾人士院舍共47名院友和五名員工染疫,64名院友列為密切接觸者。

     

    另外,920間學校呈報2,100宗陽性個案,涉及1,759名學生和341名教職員。

     

    醫院管理局公布,20名新冠患者在公立醫院離世;新增17名危殆患者,現時共77人危殆。

     

    鑑於黃大仙區和中西區部分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房委會加強屋邨滅鼠工作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房屋委員會兩年來在重點公共屋邨加強滅鼠,累計捕獲超過4,000隻老鼠,未來房委會將運用科技並設立巡查小隊,加強夜間滅鼠工作。

     

    何永賢今日在立法會會議回答梁文廣議員提問時說,房委會於2021至22年度在80個重點屋邨,以及於2022至23年度在50個重點屋邨進行滅鼠行動,分別捕獲約2,560隻和1,720隻老鼠。

     

    何永賢指,在鼠患較嚴重的地點,房委會會運用科技,例如試行利用網絡錄像監察系統,配合系統的人工智能動態感應器監察鼠蹤,包括晚間情況。當錄影範圍出現鼠蹤,系統會即時錄影,以提升夜間滅鼠的成效。目前試驗效果理想,當局會繼續探討新方法。

     

    房委會也會試行在鼠患嚴重的地方設立夜間巡查小隊,加強滅鼠工作,阻止非法餵飼。

     

    此外,房委會已訂立應用於新建公營房屋的防鼠標準裝置,例如使用合適物料覆蓋通風口、避免在垃圾收集站附近設置花槽。房委會會持續檢視成效,做好屋邨的防鼠治鼠工作。

  • 第 74 頁,共 72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