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新聞速遞

  • 11月溫暖多雨

    天文台表示,由於影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大部分時間較正常弱,11月本港遠較正常溫暖,平均氣溫23.4度,較正常值高1.2度。該月總雨量達130.8毫米,為正常值逾三倍。 

     

    11月平均最低氣溫22度,較正常值高1.7度,為有紀錄以來11月份第二高,平均氣溫23.4度則為該月份第三高。

     

    總日照時間為100.3小時,較正常值少42%,為有紀錄以來11月份最低。

     

    天文台於11月28日下午錄得全月最高的28.6度。此外,受強烈東北季候風影響,11月30日本港風勢頗大,天氣轉涼,當晚氣溫下降至全月最低的18.3度。

     

    隨着「尼格」靠近,天文台11月2日下午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是自1946年有紀錄以來第三個需要在11月發出八號警告信號的熱帶氣旋。

     

    雨量方面,今年首11個月累積雨量為2,179.7毫米,較同期正常值少約9%。

  • 政府建議設立紅花嶺郊野公園

    政府建議設立紅花嶺郊野公園作為香港第25個郊野公園,未定案地圖今日刊憲。市民即日起可查閱,如有反對,可在60天內以書面形式提出。

     

    建議中的紅花嶺郊野公園位於沙頭角,面積約530公頃,不包括任何鄉村範圍、認可殯葬區和私人土地。

     

    政府表示,建議中的紅花嶺郊野公園山巒起伏,北坡以次生林及灌木林生境為主,南坡則主要被高地草原覆蓋,當中有稀疏的灌木林。該地區展現具有高景觀價值的宜人景色,生物多樣性豐富。完成指定程序後,紅花嶺郊野公園將與鄰近的深圳梧桐山風景區互相呼應,打造貫穿深港兩地的生態走廊。

     

    漁農自然護理署將會在紅花嶺郊野公園建構遠足徑網絡,設置郊遊地點、觀景點和避雨亭等康樂配套設施,以及活化郊野公園內的蓮麻坑鉛礦遺址成開放式博物館,讓公眾了解工業採礦歷史、戰時遺跡和蝙蝠生態,以增加當地的康樂、教育及生態旅遊資源,供市民享用。

     

    市民即日起至明年1月30日可到指定政府辦事處免費查閱未定案地圖,也可到漁護署總部購買未定案地圖副本。

     

    任何人擬反對未定案地圖,可在公告刊憲後60天內以書面形式提出,列明反對性質和理由,以及修訂建議,並寄交漁護署總部。

  • 鐵路及主要幹道研究諮詢展開

    《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公眾諮詢活動今日展開,收集社會各界對香港未來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的意見,諮詢期至明年3月31日。

     

    上述研究旨在前瞻性地制訂遠至2046年及以後的藍圖,達致拉動發展、加強聯繫和提高效能的目標。研究會採用基建先行、創造容量的規劃方針,確保策略性鐵路及主要幹道基建的規劃能拉動發展甚或預留容量,以滿足新發展區,尤其是北部都會區等香港長遠發展的需要。

     

    根據研究的初步結果,政府建議興建三條策略性鐵路和三條主要幹道,包括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中鐵線、將軍澳線南延線、北都公路、沙田繞道和將軍澳---油塘隧道。

     

    運輸及物流局表示,公眾參與對研究工作十分重要,當局會充分考慮市民和持份者的意見,目標在明年第四季構建藍圖,並適時推展所需的運輸基建項目。

     

    市民可瀏覽專題網站了解公眾諮詢活動詳情,而諮詢文件印刷本下周一起在路政署總部、運輸署總部及其四間牌照事務處、民政事務總署各諮詢服務中心和公共圖書館備取。

  • 協助跨境車回港檢驗續牌措施延長

    運輸署宣布,協助因香港車輛牌照逾期而滯留內地或澳門的過境車輛回港接受檢驗,以及續領有關牌照的便利措施延長至明年6月30日。

     

    有關措施去年12月推出,讓滯留內地或澳門的過境車輛回港接受檢驗和續領香港車輛牌照。

     

    合資格過境車輛可在指定日子經港珠澳大橋口岸回港,並循指定路線停泊在大橋香港口岸的指定停車場或指定地點,然後由車主自行安排的拖車把車輛拖至指定驗車中心檢驗,再辦理續牌手續。

     

    車主須在擬定回港日期前兩星期向運輸署提交申請,獲批車輛須依照批准信上的指定日期,由指定司機駕車回港。每日獲准回港車輛數目設有上限,車主應盡早親身或經代理人透過電郵、郵寄或投遞箱遞交申請。

     

    運輸署會刊憲豁免獲批車輛在指定駕車回港當日的車輛登記和領牌規例。

     

    查詢可致電2804 2600。

  • 11月樓宇買賣跌16.4%

    土地註冊處公布,11月樓宇買賣合約共3,713份,按月跌16.4%,按年跌48.7%;合約總值302億元,按月跌7.7%,按年跌52%。

     

    其中,住宅樓宇買賣合約佔2,731份,按月跌13.2%,按年跌49.5%;合約總值259億元,按月跌4.8%,按年跌49.6%。

     

    月內市民查冊416,593次,按月跌1.7%,按年跌11.4%。

  • 鑽石山荃灣65人違強檢公告

    政府在早前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鑽石山龍蟠苑龍璋閣、荃灣尚翠苑翠庭閣採取執法行動,檢查超過850名受檢人士的檢測結果證明,發現65人違反強檢公告。

     

    路政署連同警方和衞生署在龍璋閣查核461人的檢測結果證明,向16名未有遵從公告者發出強制檢測令,並向其中九人發出一萬元定額罰款通知書。

     

    荃灣民政事務處則連同警方和衞生署在翠庭閣檢查約390人的檢測結果證明,向未有遵從公告的49人發出強制檢測令,並向其中22人發出一萬元定額罰款通知書。

     

    政府感謝大部分受檢人士遵從強檢公告,合作抗疫,重申會繼續嚴格執法。

  • 積極發揮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功能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香港保險業發展蓬勃,為各類型風險提供有效管理方案。為使香港的規管架構與國際看齊同時確保金融穩定,當局計劃設立風險為本資本制度,使資本要求與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更相稱。

     

    他又說,保險業監管局將於12月5日舉行亞洲保險論壇2022,政府計劃藉此盛事公布香港保險業未來發展的策略藍圖,闡述進一步發展香港成為國際保險業務及風險管理中心的願景、目標及政策措施。

     

    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12月2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天有不測風雲,上周感染新冠,馬上顛覆了生活和工作日程,也正好讓我更好的反思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人如此,經濟如此,社會更是如此。金融市場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識別及衡量這些風險,為其定價並進而分配,讓對未來有不同風險預期的市場參與者能就其所好,各取所需,管控風險,甚至可能獲取回報。

     

    我很同意早前譚岳衡議員在立法會事務委員會提出的觀點,風險管理並不單只涉及保險業務,而應涵蓋更廣義的金融市場風險範疇。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強化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的作用。特區政府一直按「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綜合作為內地與國際市場門戶的重要橋樑、位處國內外雙循環關鍵節點的獨有定位,致力推展香港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的發展。

     

    全面的離岸人民幣和內地資產風險管理中心

     

    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香港擁有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是國外投資者進入內地金融市場的首選門戶。為配合本港和國際投資者對內地股票和債券市場不同資產風險管理工具的殷切需求,我們在為現貨市場聯通增量擴容的同時,積極強化離岸人民幣資產風險管理業務,拓展相關的金融衍生產品,助力香港發展成為更全面的離岸人民幣和內地資產風險管理中心。例如,MSCI中國A股指數期貨合約自去年10月推出以來,成交穩步上升,張數由推出首天的約1,400張上升到今年10月平均每日超過12,000張。此外,繼首批追蹤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於去年底上市,首批A股結構性產品(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衍生權證)亦於今年8月上市,為市場提供新的A股持倉風險管理工具,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離岸A股風險管理中心的地位。在今年10月,有關衍生權證的總成交額超過4,500萬港元。

     

    在債券市場風險管理方面,兩地監管機構在今年7月宣布同意開展兩地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第一次將互聯互通安排擴展至衍生產品領域。互換通北向通將在準備工作完成後盡快開展,與債券通產生協同效應,讓國際投資者透過便捷及安全的渠道,管理人民幣債券的利率風險。既有利拓展內地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深度及廣度,也為香港金融業創造更大機遇。同時,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於今年9月宣布支持香港推出國債期貨,將有助提升國債市場的流動性並降低買賣差價,亦可讓境外投資者對沖人民幣資產息率波動的風險,為投資國債引入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

     

    國際保險業務及風險管理中心

     

    當然,香港的保險業發展蓬勃,向來為各類型的風險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案,是香港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的重要一環。為推動行業進一步發展,特區政府去年落實一系列提升保險業競爭力的措施,包括為保險相連證券 (包括巨災債券)建立專屬規管制度和推出先導資助計劃、寬減海事和專項保險業務的利得稅率、擴闊專屬自保保險公司的可承保風險範圍、優化對保險集團的監管等。為使香港的規管架構與國際看齊同時確保金融穩定,我們計劃設立風險為本資本制度,使資本要求與保險公司所承擔的風險更為相稱。

     

    此外,香港的保險業高度國際化,不少擁有豐富經驗及知識的國際保險公司及再保險公司都在港經營,可以為參與境外基建和投資項目的企業提供多元化專業服務。與此同時,保險業監管局已建構促進風險項目配對的交流合作平台,協助參與大型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的內地企業進行全方位風險管理,加強香港作為區內風險管理中心的作用,從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

     

    我們亦積極推動保險業參與國家內循環。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及中央金融監管機構在2020年提出《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的支持下,我們正全力推進多項大灣區保險合作措施,尤其是爭取在短期內於南沙及前海等地成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為持有香港保單的大灣區居民提供諮詢、理賠和續保等支援。我們將與業界及內地政府保持緊密聯繫,探討進一步深化和擴大保險市場互聯互通。

     

    保險業監管局將於下星期一(12月五5日)舉行亞洲保險論壇2022。政府計劃藉此業界年度盛事,公布有關香港保險業未來發展的策略藍圖,闡述我們進一步發展香港成為國際保險業務及風險管理中心的願景、目標及政策措施。我雖尚在隔離,已十分期待屆時與業界翹楚和其他專家,就這策略藍圖及其他議題交流意見,共議未來發展方向。

  • 自動車法案月中首讀

    政府建議修例,以便利業界更廣泛測試和應用自動車。法案本月14日提交立法會首讀和二讀。

     

    《2022年道路交通(修訂)(自動駕駛車輛)條例草案》旨在訂立新的規管框架,法案今日刊憲。政府指,自動車技術具有提升道路安全、善用有限道路空間的顯著優勢。有關技術可減少人為失誤產生的車輛意外,世界各地正進行不同路面測試。

     

    而在2020年12月發表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其中一項智慧出行措施是配合車聯網、自動車的技術和行業發展,為在香港公共道路測試和使用自動車訂下願景。

     

    當局遂建議修訂《道路交通條例》,並賦權運輸及物流局局長訂立新附屬法例《自動車規例》,就自動車的測試和應用制訂合適規管制度。

     

    政府早前就立法建議諮詢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和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會普遍歡迎建議。

  • 專家倡院舍院友接種二價疫苗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聯合科學委員會與行政長官專家顧問團認為,院舍院友如已接種四劑新冠疫苗,或已接種三劑疫苗並曾受感染,他們可額外接種一劑二價疫苗,而成人可於接種第四劑疫苗後六個月,再接種一劑疫苗。

     

    因應復必泰二價疫苗抵港、近日社區和院舍的新型冠狀病毒活躍程度上升,以及預期冬季會出現的高峰,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連同專家顧問團舉行會議,討論二價疫苗的使用,並發表暫擬共識建議

     

    專家敦促為合資格的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院友盡快安排接種四劑疫苗,以減低死亡和患重症的風險。經審視海外實踐經驗,加上復必泰二價疫苗針對的病毒株與本港流行的Omicron變異病毒株吻合,專家認為院友完成接種四劑疫苗,又或接種三劑疫苗並曾受感染後,可按個人需要額外接種一劑二價疫苗以加強保護,他們也可在知情並同意下選擇接種原始病毒株疫苗。此外,二價疫苗可作為第三或第四劑的另一選擇。

     

    鑑於部分成人在超過半年前已接種四劑疫苗或接種三劑並曾受感染,專家認為這類人士可於完成最後一次接種或康復後六個月,在知情並同意下選擇額外接種一劑疫苗,以加強個人保護。相關做法也適用於年滿18歲的免疫力弱人士,接種間距可縮短至三個月。

  • 單日確診破萬 盡快接種疫苗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單日新冠陽性個案再次突破一萬宗,過去一周新冠死亡個案也有明顯升幅,預計流感病毒也開始活躍。當局再次呼籲市民接種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日在新冠疫情簡報會上表示,確診個案數目由上月中起穩步上升,過去一星期本港平均每日錄得陽性個案8,582宗,按周上升約8.4%。其中,本地感染個案佔8,006宗,輸入個案則相對平穩,微跌1.9%,入境旅客陽性比率約4%。

     

    而院舍呈報的陽性個案在高位徘徊。過去一周74間安老院共114名院友和12名職員確診,另外,36間殘疾人士院舍錄得個案,涉及36名院友和五名員工。

     

    死亡個案有明顯升幅,過去七日共錄得115宗死亡個案,較之前七日增加47.4%。

     

    除了新冠病毒,歐家榮說,過去數星期,全球的流感病毒陽性百分比也明顯上升,且高於過去兩年的水平,顯示流感病毒開始在北半球活躍,北美地區尤其明顯。

     

    至於單日新增個案,本港錄得9,531宗陽性本地個案,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1,930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7,601宗,另有606宗輸入個案,合共10,137宗。

     

    12間安老院、七間殘疾人士院舍共34名院友和三名員工染疫,82名院友和兩名員工列為密切接觸者。

     

    719間學校呈報1,284宗陽性個案,涉及1,066名學生和218名教職員。

     

    此外,醫院管理局公布,再多15名新冠患者在公立醫院離世;新增13名危殆患者,現時共54人危殆。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說,未能預測感染個案走勢,但暫未有回落跡象,呼籲市民尤其長者和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以加強保護。她又提醒市民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並善用病毒檢測,如感不適,應盡快求醫。

     

    她強調,政府一直精準抗疫,以科學數據研判情況,相當嚴謹。政府此刻不會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但也未有計劃收緊。

     

    因應多宗陽性個案,以及香港仔、將軍澳和天水圍的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45個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政府明日重開南區石排灣邨的臨時流動採樣站

      

    鑑於元朗、屯門、大埔部分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孫東視察先進製造業中心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日視察位於將軍澳創新園的先進製造業中心,了解中心最新動向,又參觀兩家進駐中心的企業,以及附近一所金融數據中心。

     

    孫東聽取香港科技園公司再工業化高級總監姚慶良介紹位於大埔、元朗和將軍澳三個創新園的發展。

     

    將軍澳創新園先進製造業中心今年2月落成,為先進製造業提供高規格、全方位服務的生產基地,並提供具專屬物流服務的生產空間。中心更設有共用平台ProShop,供企業進行原型試作和小批量裝配生產。

     

    孫東表示,本屆政府銳意協助香港製造業利用創新科技,實現智能化製造,提高生產效率,支持本地企業轉向高增值生產和發展高增值產業鏈,升級轉型,實現再工業化。隨着支援先進製造業的土地及設施陸續發展,再工業化的發展將更蓬勃。

     

    他隨後參觀兩家進駐先進製造業中心的企業,它們分別專注設計及製造商業航天衛星,以及智慧物流和供應鏈管理。他也參觀鄰近一所屬於最高級別準Tier IV規格的香港金融數據中心,了解中心如何為企業提供互聯網和其他網絡服務、數據、系統的外包管理服務。

     

    孫東說,業界對首個先進製造業中心反應理想,不少企業認同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製造工序和生產線可在港落戶。

     

    他又提到施政報告宣布,政府會研究在大埔創新園興建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香港科技園公司正進行技術可行性研究和經濟效益分析。

  • 特首往中聯辦弔唁江澤民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在辦公樓內為已故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設靈堂。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前往弔唁,代表香港特區表達對江澤民無比崇敬和深切悼念之情。

     

    香港特區政府主要官員、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也先後到場弔唁,並表示深切哀悼。 

  • 第 78 頁,共 72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