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社區與健康

  • 認可疫苗接種紀錄地區名單更新

    政府宣布,將更新認可新冠疫苗接種紀錄地區名單。周三起,持有由納米比亞發出並符合指定格式疫苗接種紀錄的人士,可從海外地區登機來港。

     

    政府對海外抵港人士入境實施嚴格防控措施,曾逗留海外地區者,須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種並持認可接種紀錄,方可登機來港。

  • 海怡半島美家閣沒發現陽性個案

    政府完成在鴨脷洲海怡半島第23A座(美家閣)的強制檢測行動,其間沒有發現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該大廈劃為受限區域,922人接受檢測。

     

    當局並派員到訪該廈312戶,會跟進無人應門的單位。

  • 安心出行熱線明投入服務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宣布,「安心出行」電話熱線2626 3066明日上午7時起投入服務,處理市民有關安裝或使用「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的查詢,例如儲存和展示「疫苗通行證」等。

     

    熱線每日上午7時至晚上9時運作。除致電「安心出行」電話熱線,市民仍可繼續透過專題網頁參閱程式的使用詳情和查詢相關問題,也可到資科辦設於25個港鐵站的流動支援站,就「安心出行」的應用尋求職員協助。

  • 減鹽減糖 防控非傳染病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撰文概述政府推動減鹽減糖的工作,包括推出少鹽少糖簡易食譜,並與網上食肆搜尋平台合作,設立少鹽少糖食店索引標示,讓市民更易尋得相關食店。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5月22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特區政府一直致力保障市民的健康。過去兩年多,大家的關注點可能都放在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情方面,但其實非傳染病對社會的威脅一直存在。正如世界其他地區一樣,香港有越來越多人患上非傳染病,並因此導致健康欠佳、傷殘和早逝。隨着人口增長和老化,香港在非傳染病方面的負擔預計在未來會進一步加劇。在2016年,主要的非傳染病,即癌症、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病和中風)、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佔所有登記死亡個案的55%。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非傳染病對市民的健康及社會的發展已形成沉重壓力。

     

    非傳染病與飲食中攝取過量的鈉(每克鹽含400毫克鈉)和糖不無關係。攝入過量的鈉可以導致高血壓、致命性中風和冠心病。攝入過量的糖則會引致肥胖和蛀牙,亦會增加患上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的機會。正因如此,我們除了透過推動市民減少鹽和糖的攝入量,也從源頭做起,邀請不同持份者參與行動,例如改良食物製造過程及配方等,降低市民患上這些疾病的風險,並減輕非傳染病對社會造成的負擔。

     

    我們在2018年5月公布的《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便就非傳染病的防控策略及行動定下九項本地目標,當中三項與減鹽減糖有關,包括在2025年或之前,把本港人均每天鈉攝入量相對減少三成、制止糖尿病及肥胖問題惡化,以及遏止高血壓患病率增加等。食物及衞生局連同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及衞生署在過去五年,積極從多方向多渠道推動減鹽減糖的工作,包括從小做起、提高資訊透明度、鼓勵食肆減鹽減糖、改良預先包裝食品配方,以及加強宣傳教育。

     

    從小做起

     

    良好的飲食習慣必須從小培養,因此我們於2017至18年起在小學推行學校午膳減鹽計劃,目標是把小學午膳的平均鈉含量每年減少約5%至10%,並於十年內將午膳的鈉含量減至不多於500毫克水平。現時共有12間學校午膳供應商參與,為學校設計了逾3,000款午膳減鈉餐款。我們現正與職業訓練局合作,為在其下就讀營養學的學員、連同於國際廚藝學院及中華廚藝學院接受培訓的學員,舉辦少鹽少糖學校午膳食譜設計和烹飪比賽。我們希望將得獎作品的食譜與各學校午膳供應商分享,為學生提供更多既美味又健康的午膳選擇,並透過比賽向未來廚藝界接班人推廣少鹽少糖飲食的文化。

     

    另外,衞生署於2018至19學年起在幼稚園及幼兒中心開展健康飲品在校園約章計劃,推動幼稚園及幼兒中心為幼童提供健康飲品。我們亦製作了各種生動的教材,以形像化方式加深學童對少鹽少糖飲食的認知,包括動畫兒歌,讓小朋友透過唱遊從小學懂避免選擇高鹽高糖的食物,以及推出動感感應電子版少鹽少糖遊戲,讓學童從遊戲中學習。

     

    我們在2021至22學年與一所小學合作試辦少鹽少糖烹飪工作坊,讓學生實踐以少鹽少糖烹調美味的食物。雖然在疫情下安排活動面對很多限制,但透過我們與學校和相關單位通力合作,工作坊得以順利啟航,學生反應亦十分理想。我們期望學生可以從中將少鹽少糖飲食的訊息帶回家中,推廣給家人。此外,因應網上教學的安排,我們今年初投入資源製作了網上短片和舉辦網上校園講座,讓學童和家長於網課期間仍可透過網上講座認識少鹽少糖飲食的重要。

     

    由源頭做起︰改良預先包裝食品配方

     

    根據食安中心的研究,本港成年人攝入鈉的主要食物類別中,麵包排行第四。因此,我們在2019年推出預先包裝白方包和麥方包的自願減鈉計劃,有七間大型麵包生產鏈鎖店參與。計劃其後擴展至非預先包裝白方包和麥方包,並獲得16間麵包店支持。於2021年,所有非預先包裝白方包和麥方包產品已成功減鈉至食安中心與業界訂定的平均值及上限目標,減幅分別是14%和16%。而預先包裝白方包和麥方包的鈉含量平均值亦逐步下降。我們會繼續攜手與麵包店改良配方,讓市面提供的麵包鈉含量減低。食安中心亦繼續積極接觸其他食物業界的製造商,為他們提供適切的協助,推動業界投入資源研發,改良食品配方,減少食物中的鹽和糖。

     

    提高資訊透明度︰標籤計劃

     

    為方便市民選擇少鹽少糖的食品,我們於2017年10月推出預先包裝食品「鹽/糖」標籤計劃,鼓勵生產商/進口商/分銷商參與,於符合法例低鹽、無鹽、低糖、無糖定義的預先包裝食品展示計劃的標籤,令消費者易於識別,現時已有近240個產品參與。我們亦在社交媒體和其他渠道推廣計劃,例如,我們在2021年2月在九龍塘港鐵站設置大型廣告磁石牆,向港鐵乘客推廣計劃,並免費派發「鹽/糖」磁石標籤,活動深受市民歡迎。

     

    鼓勵食肆減鹽減糖

     

    預先包裝食品以外,外出用膳也是市民攝取鹽和糖的另一來源。政府及委員會於2019年推出的少鹽少糖食店計劃,與食肆攜手合作推廣少鹽少糖飲食,至今已有1,200多間來自300多個品牌的食店或茶飲店參與,涵蓋中、西式、素菜、社企等不同類別的餐廳。

     

    我們亦在2020年8月起推出少糖星期五計劃,呼籲市民奉行少糖飲食。計劃涵蓋的範圍包括茶飲店、茶餐廳、咖啡店及大學校園食堂,至今已有120多間茶飲店參與,市民逢星期五在參與的茶飲店購買指定少糖飲品,可獲贈紀念品乙份以作鼓勵。

     

    多渠道令宣傳教育更入屋

     

    在疫情之前,食物及衞生局多次舉辦大小型的活動,以及透過18區區議會把減鹽減糖的信息帶入社區,成效卓著,但面對疫情的挑戰,我們在宣傳和公眾教育方面也必須變陣。以往一些大型的傳統宣傳和集體活動,取而代之的便是社交媒體或透過傳統但不涉及實體接觸的媒體(例如電視、報章等)作宣傳。過往兩年,我們邀請了不同界别的網絡紅人推出少鹽少糖短片和紀錄片,包括名廚、演藝界人士、運動員、營養師、健康型人等的訪問和示範。另外,自2021年中起,我們透過全城減鹽減糖社交媒體及報章,以每月專題方式(例如:閱讀營養標籤揀選低鹽低糖食物、不同食物如糖水及湯水的糖和鈉含量)提供各類型的減鹽減糖資訊;由2021年11月至2022年底更首次與香港電台合作在不同頻道推出一系列少鹽少糖健康資訊的廣播。

     

    由2021年11月底起,我們亦與六間地區康健中心和11個地區康健站合作,每星期將最新的減鹽減糖資訊發送給他們,讓他們與會員分享及加以推廣。為了令少鹽少糖飲食的習慣更入屋,我們最近推出了少鹽少糖簡易食譜,食譜不但由註冊營養師細心審核過,更已被翻譯成他加祿語和印尼語,上載至食衞局網頁,讓外籍家庭傭工在家預備餐膳時也可以用作參考。

     

    少鹽少糖努力成果

     

    近年,通過政府的少鹽少糖政策及廣泛的健康教育,市民對健康的關注越見提升,我們亦發現不少市民已不再濃油赤醬,食店亦表示越來越多顧客要求少鹽少糖,以下便是一些成果:

     

    由2019年初開始,我們與一個網上食肆搜尋平台合作,設立少鹽少糖食店索引標示,讓市民大眾更易尋得相關食店。2021年透過有關平台搜尋少鹽少糖食店的人次較2020年大幅增加87%,而即使在疫情下,2022年平均每月搜尋少鹽少糖食店的人次亦接近2,350萬。 在2020年11月,我們就着少糖星期五計劃向購買茶飲的消費者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在633個受訪的消費者當中,74%在購買茶飲時會選擇無糖或少糖。 在2021年底,我們開始透過大專生協助進行抽樣調查,以評估市民對少鹽少糖飲食的關注。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少鹽少糖飲食的認知均高於一般水平,反映委員會所作的努力漸有成果。

     

    要建立少鹽少糖的飲食習慣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必須持之以恆,以上成果只是一鱗半爪,但我有信心,透過政府的積極政策推動、業界的參與和市民的支持,便可達到全面少鹽少糖的健康社會。我在此衷心感謝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及合作夥伴,在過去五年的努力及寶貴意見,大力推廣減鹽減糖的信息,讓少鹽少糖飲食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長遠而言,這些共同努力成果會減低非傳染病對個人、醫療系統,以致全社會的影響及負擔。

  • 增237宗個案 快餐店四顧客染疫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237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另外,四名患者曾同時光顧太古城中心麥當勞,一人屬蘭桂坊酒店群組,其餘三人為同住家人。當局會進行全基因分析,以了解個案有否關連。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日在簡報會上說,新增個案中,25宗由外地輸入;核酸檢測陽性個案94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143宗。第五波疫情累計陽性個案1,197,765宗。

     

    歐家榮表示,新增患者包括一名已接種三劑新冠疫苗的46歲男子,他本月9日自新加坡抵港,以往沒有確診紀錄。他於指定檢疫酒店接受檢疫至本月15日,本月20日即抵港第12天出現輕微病徵,同日在社區檢測中心接受檢測,結果對病毒呈陽性,Ct值為23至24。

     

    患者居於貝沙灣2期南岸6座,本月16日至20日曾到位於交易廣場第2座的Torq Capital Management上班。他本月20日下午6時至7時30分曾到交易廣場第2座49樓的美國會;19日下午7時至8時則曾到貝沙灣灣畔會所做運動。

     

    歐家榮表示,由於未能確定此個案是否由外地輸入,而患者Ct值較低,為審慎起見,上述地點會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另外,早前兩名患者於抵港第12日到社區檢測中心接受檢測,結果呈陽性,中心懷疑個案與蘭桂坊酒店@九如坊群組有關。

     

    防護中心日前將二人曾到過的地點納入強制檢測公告,並發現其中一名64歲女患者與另一家庭的三名患者,本月13日晚上曾同時光顧位於太古城中心的麥當勞,時間上有十多分鐘重疊。

     

    該家庭的三名患者分別為41歲女子、八歲和九歲男童,均已接種疫苗。他們於本月18日發病,同日快速抗原測試結果呈陽性。

     

    歐家榮指,三人的鼻腔拭子樣本同樣對病毒呈陽性反應,當局會為樣本進行全基因分析和排序,了解其基因序列屬Omicron變異病毒株BA.2.12.1亞系或本地流行的病毒株,現階段不能確定這三宗個案與64歲女子有否關連。

     

    為審慎起見,三名患者居住的康景花園C座會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至於宏思國際感染群組新增三宗個案,其中一名46歲男職員本月21日出現輕微病徵,同日接受強制檢測,結果呈陽性。

     

    另外兩名患者均為學生,其中一人沒有症狀,本月20日快測結果呈陽性,另一人本月18日出現病徵,同日快測結果呈陽性。他們其中一人本月13日下午4時許曾光顧上環譚仔三哥米線。連同此個案,譚仔米線群組累計個案九宗,其中八人為宏思學生。

     

    此外,政府按防疫需要對青衣青衣邨宜業樓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之劃為受限區域,有關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鑑於屯門、西貢和離島區部分屋苑和屋邨的污水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且病毒量相對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陸續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他們自行檢測。

     

    因應多宗陽性個案,48個指明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政府明日重開薄扶林貝沙灣、青衣長亨邨的流動採樣站,位於九龍灣麗晶花園的流動採樣站延長服務至本月24日。

     

    醫院管理局宣布,明日起再有八間專治新冠患者的指定診所停止服務,本月24日恢復普通科門診服務,戴麟趾夫人普通科門診診所同日起恢復夜間門診服務。醫管局會維持七間指定診所的服務,繼續支援社區確診病人。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陳肇始出席世界衞生大會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以中國代表團成員身分,透過視像會議出席世界衞生組織第75屆世界衞生大會。

     

    今年世界衞生大會在本月22日至28日於瑞士日內瓦舉行,主題為以健康促和平,以和平促健康。除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會議也涵蓋精神健康、非傳染性疾病、其他傳染病等公共衞生議題。

     

    陳肇始表示,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繼續在全球肆虐,香港第五波疫情近日已明顯受到遏制,市民生活大致回復正常。

     

    她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絕不鬆懈,將繼續採取「三減三重一優先」的防控策略,即以減少死亡、重症和感染為目標,以重點人群、機構和場所為關鍵,並以老年人群為優先,以及貫徹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和科學精準防疫的原則,致力達到動態清零目標。

     

    她續說,在未來數日的會議中,特區政府將密切關注各會員國的專家討論,獲得更多有關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和其他公共衞生議題的寶貴資訊和經驗,以更好地保障香港市民健康。

  • 林鄭月娥晤自薦青年委員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與三名局長今日分別舉行聚會,與共70位通過青年委員自薦計劃獲委任至政府諮詢委員會的青年委員會面交流,了解他們參與委員會工作的體會。

     

    林鄭月娥、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以及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分別在禮賓府、數碼港、政府總部和青年廣場會晤自薦青年委員。

     

    為增加青年議政機會,本屆政府在2017年10月底推出青年委員自薦試行計劃,讓18至35歲有志服務社會的青年自薦加入政府諮詢及法定組織。計劃在2018年常規化,並擴展至更多委員會。

     

    自薦計劃先後推出五期,共收到逾8,200份申請。第五期計劃今年3月中截止申請,評審工作正在進行。

     

    除自薦計劃公開招募的名額,政府也邀請出席面試的申請人授權民政事務局將其資料存入中央資料庫,讓相關政策局和部門日後考慮轄下其他諮詢和法定組織的成員人選時,可提取資料參考。

     

    自薦計劃推行至今,直接或間接通過該計劃獲委任至政府諮詢和法定組織的青年擔任約480個職位。諮詢和法定組織青年成員的比例由2017年年底自薦計劃推出時的7.8%,增至去年年底的15.4%,成功達到本屆政府訂立的15%目標。

     

    林鄭月娥期望自薦計劃繼續發揮招賢納士的功能,通過定期開放涉及青年人較有興趣和關注的政策範疇的不同委員會,讓更多有志服務社會的青年人自薦參與,一展所長。

  • 指定醫療處所下月13日推行疫苗通

    政府宣布,下月13日起以行政方式於食物及衞生局、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轄下指定醫療處所實施「疫苗通行證」安排。

     

    安排適用於醫管局專科門診診所、政府牙科診所和牙齒矯正科診所、公務員綜合健康中心等13類主要以預約方式提供非緊急或非急切醫療服務的指定醫療處所。

     

    指定醫療處所服務使用者和訪客須按處所人員要求出示疫苗接種紀錄、康復紀錄、醫學豁免證明書或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但無須掃描「疫苗通行證」二維碼。

     

    新安排下,尚未接種疫苗人士在取得陰性核酸檢測結果後可到「疫苗通行證」適用的醫療處所獲取一般所需醫療服務,惟訪客包括服務使用者的照顧者不得以到訪前檢測作為替代安排。

     

    如服務使用者和訪客進入指定醫療處所是為領取快速抗原測試套裝、接受新冠病毒檢測、接種新冠疫苗等與預防及控制新冠病毒病相關的服務,可獲豁免「疫苗通行證」安排。 

     

    為確保緊急或急切醫療服務不受影響,「疫苗通行證」安排不適用於提供緊急或急切服務及診治偶發疾病的醫療處所,包括急症室、醫管局普通科門診診所等。進入有關醫療處所的人士無須使用「疫苗通行證」。

     

    另外,醫管局洗腎中心、日間化療中心、老人科日間醫院等醫療處所現時已因應服務使用者的情況實施同日快速抗原測試安排,「疫苗通行證」安排也不適用於此類處所。

     

    政府指,有關安排旨在加強醫院和公共醫療設施對2019冠狀病毒病的防疫屏障,保護使用公共醫療服務的市民,並進一步鼓勵市民接種新冠疫苗。有關行政安排不會阻礙有需要的病人或傷者接受緊急或急切醫療服務。

  • 增228宗個案 同班三學生先後染疫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228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另外,一間學校三名同班學生先後染疫,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密切留意情況。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日在簡報會上說,新增個案中,16宗由外地輸入;核酸檢測陽性個案103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125宗。第五波疫情累計陽性個案1,197,528宗。

     

    歐家榮指出,防護中心昨日下午接獲學校呈報兩宗陽性個案,涉及兩名同班學生,二人最後上學日期為本月18日。

     

    該學校本月17日曾呈報另一宗涉及同一班別學生的個案,患者最後上學日期為本月16日,同日出現病徵。

     

    三名學生已接種一劑新冠疫苗,其家人均非陽性個案患者。

     

    歐家榮表示,該班別共有33名學生,為謹慎起見,防護中心建議該班學生在今、明兩日假期繼續進行快速抗原測試,又建議學校徹底消毒。中心會密切注意情況。

     

    此外,多名患者早前入住蘭桂坊酒店@九如坊,防護中心昨日連同機電工程署、屋宇署等到場調查並檢取15個環境樣本化驗,發現一個從3304號房間廁所抽氣扇檢取的樣本對病毒檢測呈陽性,另一取自同一房間空氣清新機的樣本檢測結果不確定。

     

    歐家榮表示,暫未發現涉及該酒店的新增陽性個案。為謹慎起見,當局已安排酒店所有員工和現時居於酒店的客人今日接受核酸檢測。至於曾入住有感染風險房間但已離開酒店的客人,當局會跟進他們的強制檢測結果。

     

    宏思國際感染群組方面,再有四名學生染疫,累計個案21宗。四人均曾參加宏思本月11日至15日期間的課程。其中一名53歲男子本月15日晚上出席結業禮,兩日後發病,18日的快速抗原測試結果呈陽性。

     

    其餘三名學生本月18日至19日發病,本月13日均曾到上環譚仔三哥米線用餐,19日的快速抗原測試結果呈陽性。

     

    歐家榮表示,防護中心在宏思檢取20個環境樣本,其中一個取自班房氣喉的樣本病毒檢測呈陽性。至於譚仔三哥米線群組,連同上述三名宏思學生,累計個案八宗,其中七人為宏思學生。

     

    此外,政府按防疫需要對鴨脷洲海怡半島第23A座(美家閣)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之劃為受限區域,有關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鑑於北區和荃灣區部分屋苑和屋邨的污水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且病毒量相對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陸續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他們自行檢測。

     

    因應多宗陽性個案,44個指明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政府明日在柴灣興華(二)邨、薄扶林華富(二)邨、樂富邨、荃灣梨木樹邨、葵涌安蔭邨增設或重開流動採樣站,位於九龍灣麗晶花園的流動採樣站延長服務至本月23日。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成人即日起可選擇接種第四劑疫苗

    政府宣布,未曾受新冠病毒感染的18至59歲人士若有較高暴露風險或個人需要,不論之前接種科興或復必泰疫苗,均可由即日起選擇接種第四劑新冠疫苗。

     

    由於網上預約系統正進行更新,合資格接種第四劑新冠疫苗的市民今日至本月25日可前往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或公立醫院新冠疫苗接種站領取即日籌接種疫苗;位於私家醫院或禮頓中心衞星社區疫苗接種中心除外。

     

    本月26日上午8時開始,市民可透過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專題網站預約接種服務。

     

    政府提醒選擇接種第四劑新冠疫苗的合資格人士,因應專家建議,接種第四劑的時間須與第三劑相距最少六個月。至於該年齡組別的康復者在完成接種第二劑疫苗或康復後六個月也可接種第三劑疫苗,以較後者為準。

     

    市民也可選擇到醫院管理局43間指定普通科門診診所、逾千提供科興疫苗接種服務的私家醫生和診所,以及75間提供復必泰疫苗的私營醫護機構服務地點等免費接種疫苗。

  • 曉翠苑雅翠閣沒發現陽性個案

    政府完成在小西灣曉翠苑雅翠閣的強制檢測行動,其間沒有發現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該大廈劃為受限區域,約750人接受檢測。

     

    當局並派員到訪該廈約330戶,會跟進無人應門的單位。

  • 三廈檢出七宗陽性個案

    政府表示,在九龍灣、荃灣和大圍的強制檢測行動發現七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跟進。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九龍灣麗晶花園第5和第6座、荃灣梨木樹邨楊樹樓、大圍美松苑富松閣劃為受限區域。

     

    麗晶花園第5和第6座約1,270人接受檢測,發現兩宗陽性個案;梨木樹邨楊樹樓有1,895人受檢,驗出三宗陽性個案;美松苑富松閣約940人受檢,發現兩宗陽性個案,另有兩宗個案檢測結果不確定。

  • 第 103 頁,共 34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