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社區與健康

  • 兩廈錄18宗陽性個案

    政府表示,在大坑勵德邨勵潔樓、黃大仙彩虹邨紫薇樓的強制檢測行動發現18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跟進。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勵潔樓、紫薇樓劃為受限區域。其中,勵潔樓有932人接受檢測,發現14宗陽性檢測個案。

     

    至於紫薇樓有1,100人接受檢測,發現四宗陽性檢測個案和兩宗檢測結果不確定個案。

  • 小區滅鼠行動下周一展開

    食物環境衞生署下周一在各區展開目標小區滅鼠行動,為期八星期,持續深化地區防治鼠患的成效,並提高市民防治鼠患的意識。

     

    食環署今年繼續進行兩輪行動,首輪會在中西區、南區、荃灣、大埔、黃大仙、九龍城試行加強版滅鼠行動,擴大滅鼠範圍,涵蓋更多公眾街市和市政大廈、小販市場、食肆後巷等鼠患黑點。

     

    食環署會透過熱能探測攝錄機觀察鼠隻活動和出沒路徑,制訂滅鼠方案。在鼠患參考指數較高的地點,分區環境衞生辦事處會加強街道潔淨和垃圾收集服務,並邀請相關政府部門、機構及屋苑代表等舉行會議,要求他們採取針對性防鼠滅鼠工作,也會去信物業管業公司和業主立案法團,推廣防治鼠患知識和提供技術建議。

       

    對於有報道以食環署防治蟲鼠工作整體開支計算捕捉每隻老鼠的成本,該署指,有關做法未能全面和實際反映部門防治鼠患工作的成果。除捕捉和毒殺老鼠,食環署日常還會巡查鼠患黑點、執法、為不同部門和機構提供技術支援、進行宣傳及教育工作、跟進鼠患投訴等。

     

    食環署並密切監察防治蟲鼠服務承辦商員工表現,會定期巡查和突擊檢查,如發現承辦商的服務不符規定,會按懲處機制採取適當行動。

  • 政府續賦權醫生強制疑染疫者受檢

    政府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賦權註冊醫生於4月30日至5月13日期間,強制任何按其臨床判斷懷疑已染上2019冠狀病毒病的人士接受檢測,並就相關指明刊憲。

     

    為控制疫情,政府認為有需要繼續透過醫生協助,盡早識別可能受感染的人士。在指明期間,如註冊醫生按臨床判斷懷疑某人染上2019冠狀病毒病,可發出書面指示,規定對方接受核酸檢測。有關人士應在指示發出日期的兩天內完成檢測

     

    政府提醒,此類受檢人士屬懷疑染病者,故不應前往流動採樣站和社區檢測中心進行檢測。為減低傳播風險,他們在等候檢測結果期間應避免外出。

  • 另類吸煙產品新法例周六起執行

    衞生署提醒市民、入境旅客和業界,因應相關條例本周六生效,控煙酒辦公室將開始執行新法例。屆時任何人不得在法定禁煙區內吸用或攜帶已啟動的另類吸煙產品,違者將被定額罰款1,500元。

     

    2021年吸煙(公眾衞生)(修訂)條例》禁止進口、推廣、製造、售賣或為商業目的管有電子煙、加熱煙產品、草本煙和其配件。違例者最高可被罰款50,000元和監禁六個月。

     

    根據條例,任何人不得將另類吸煙產品進口香港,包括當作包裹或貨物運入,或由入境旅客攜帶入境。攜帶有關產品入境的旅客須向海關申報。

     

    控煙酒督察星期六起進行巡查,並因應投訴進行調查及採取執法行動。

     

    控煙酒辦公室已編製常見問題、小冊子和其他資源,以協助市民、入境旅客和業界遵守法例的要求。

     

    適逢今日是世界工作安全與健康日,衞生署提醒市民,另類吸煙產品一如傳統煙,會釋放有害二手煙霧,在工作地方不應使用任何吸煙產品。吸煙人士為個人和他人健康着想,應盡快戒煙

  • 疫情明顯受控 踏上復常之路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隨着社區感染情況趨緩,政府得以如期分階段調整各項限制措施,推動社會有序回復正常運作。她說,復常之路來之不易,應對疫情,政府仍未鬆懈,希望社會繼續支持抗疫工作。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4月28日在網上發表的文章

     

    在中央的全力支援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全面提升了本地的抗疫能力,加上社會各界通力合作,本港第五波新冠疫情逐步受控,陽性檢測個案數字自3月初達峰後呈持續下降趨勢,復活節假期後亦無出現明顯反彈,讓特區政府可如期自4月下旬分階段調整各項限制措施,推動社會有序回復正常運作。縱然疫情回穩,為與內地通關創造條件,特區政府定當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策略,竭力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盡量減少疫情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疫情發展

     

    本港第五波疫情爆發至今,共錄得1,190,437宗陽性檢測個案,當中包括9,069宗死亡個案。陽性檢測個案的單日呈報數字曾在3月初一度高達70,000多宗,隨後持續下降,自3月26日起跌至四位數,自4月15日起跌至三位數,到近日錄得300至400宗。此外,各項輔助監測疫情的指標,即污水監測病毒量、圍封強檢陽性比率和社區檢測陽性比率均呈向下趨勢。

     

    長者在這波疫情所受影響尤深。累計死亡個案的年齡中位數是86歲,超過九成個案均為65歲或以上長者。超過五成為居於院舍人士;超過九成個案有已知長期病患情況;超過七成沒有接種任何新冠疫苗。

     

    繼續落實「三減」、「三重」、「一優先」策略

     

    過去一個月,由我擔任主席的跨部門督導委員會暨指揮中心除繼續密切監測疫情外,亦按內地專家意見全面落實「三減三重一優先」的策略,即減少感染、減少重症、減少死亡,以及就重點人群、重點機構和重點區域採取更精準、有力及具針對性的措施,並把支援長者列為優先工作。

     

    特區政府痛定思痛,為了加強保護長者,連同醫院管理局以至社會各界在過去數月努力不懈,用好中央支持,結合中西醫藥治療,並成立由勞工及福利局常任秘書長領導的工作小組,全面理順照顧院舍長者的防疫措施。其中在4月初投入服務、位處啟德郵輪碼頭可提供約1,200張病床的長者暫託中心,更匯集了兩所大學的中西醫學科、兩間非政府福利機構、一個私營醫療集團的醫療人員和社會福利署直接招聘的內地照顧員,全方位照顧確診長者,締造一個醫社、公私營合作的極佳例子,提升收治及救治病人的能力。

     

    一連三日全城自我快測行動

     

    憑藉中央在供港醫療物資的大力支持,特區政府在4月首周順利向全港270多萬個家庭派發300萬份防疫服務包,其後在4月8日至10日發起全城自我快測行動,呼籲全港市民一連三日每天善用防疫服務包內的快速抗原測試劑進行快測,並就陽性結果上報衞生防護中心的網上申報系統。特區政府感謝市民積極響應,是次行動整體上達致三個目的,即更好掌握本地感染情況、從社區揪出更多隱性傳播鏈,從而安排適切隔離和治療,以及讓市民更習慣應用快速抗原測試,加強防疫意識。

     

    由於長者接種疫苗比率仍不理想,為加強推動長者恆常自我監察身體狀況,從而一旦感染後便可及早獲得適切治療,特區政府自4月初向所有70歲或以上長者於社區檢測中心及流動採樣站提供免費核酸檢測服務,並由4月19日起至5月底通過不同途徑(包括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長者健康中心等)向長者免費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套裝。

     

    逐步恢復常態

     

    隨着本地社區感染情況趨緩,特區政府如期落實我在3月21日公布的各項措施,在妥善管控風險的前提下,逐步有序恢復社會及經濟活動:

     

    (a) 學校自4月19日起分階段恢復面授課堂。為加強保障校園衞生和師生健康,除要求校方做足防護措施外,特區政府亦在現階段要求學校全體教職員和學生須每天完成快速抗原測試,取得陰性結果才可回校;

     

    (b)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如期在4月22日開考。為確保今年為數共約50,000名考生在安全環境下安心應考,特區政府連同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和學界加強預防措施,並把考試時間表壓縮至三星期;在要求所有考生和考務人員每天考試前進行快速抗原測試、取得陰性結果方可進入一般試場的同時,特區政府在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設立特別試場,供正接受強制檢疫及確診的考生應考;

     

    (c) 首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自4月21日起落實,以回應市民和各行各業的殷切訴求。首階段包括容許餐飲處所恢復晚市堂食(另要求員工每三天進行一次快速抗原測試);重開大部分早前關閉的處所,即室內及戶外體育處所、健身中心、美容院及按摩院、公眾娛樂場所(包括電影院)、遊樂場所、遊戲機中心、活動場所及宗教處所;容許恢復不超過30人的本地遊(如所有遊客在出團當天先進行快速抗原測試,人數限制可放寬至100人);調整在公眾地方進行聚集的人數上限由兩人改為四人,並解除早前禁止涉及兩戶以上的人士在私人地方進行多戶聚集的規定;及

     

    (d) 由4月1日起撤銷對九個國家的地區性航班熔斷機制,並在實行外防輸入措施的前提下,理順曾在任何海外地區逗留的香港居民的登機、檢疫及檢測安排;以及宣布由5月1日起容許非香港居民從海外地區入境香港,並適度調整個別航線熔斷機制。

     

    疫苗接種的最新情況

     

    提升疫苗接種率仍是特區政府抗疫的重要手段。雖然12歲或以上市民的第一針接種率已超過九成、第二針接種率亦將達九成,但現時接種了第一劑疫苗的3至11歲群組和70歲或以上人士的比率,分別只為六成多和七成多,遠低於其他年齡組別。特區政府會繼續重點推動一長一幼盡早接種疫苗,包括在4月26日正式開展疫苗到戶接種服務,派出外展醫護團隊上門為已登記的70歲或以上未曾接種疫苗的長者和因疾病或殘疾而行動不便的人士接種疫苗;展開新一階段院舍疫苗接種工作,務求盡快把現在的首針七成多比率推高至九成;加強為學童提供多元化、便利的疫苗接種途徑;以及嚴格推行「疫苗通行證」,即4月底要求進入相關處所人士要已接種兩劑疫苗,到5月底則提高至三劑。

     

    其他主要防控疫情及相關措施按時序列於下表:

     

    日期

    事件

    4月2日

    特區政府聯同過萬名義工開始上門派發防疫服務包,並於4月7日至13日在全港各區設立89個補漏拾遺派發站

    4月7日

    中央派遣的第五批內地疫情防控專家到港

    4月8日至10日

    特區政府呼籲全港市民一連三日每天進行快速抗原測試,並於24小時內呈報陽性個案

    4月8日

    特區政府經參考專家建議後宣布,已接種三劑科興或復必泰疫苗的60歲或以上人士,在接種最後一劑疫苗至少三個月後,可接種第四劑疫苗

    4月11日

    衞生署通知使用醫健通的私家醫生可通過特設網上平台申請取得兩款新冠口服藥;截至4月26日已有超過200名醫生列入可用藥名單

    4月13日

    為防止病毒外溢,旅客經由陸路出入境管制站或香港國際機場離境前往內地或澳門時,須接受的額外快速核酸檢測改以鼻咽拭子收集檢測樣本(原以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採樣)

    4月14日

    已接種兩劑科興疫苗滿三個月的3至11歲兒童可接種第三劑科興疫苗

    4月19日

    中央援港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第一階段交接,提供約1,000個房間,涉及約2,000個床位;餘下設施其後會陸續交付,整個項目將合共提供約7,000個房間,涉及約14,000個床位

    4月19日

    特區政府推出「康復紀錄二維碼」供曾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人士下載,以進入「疫苗通行證」相關處所

    4月19日

    首批190多劑阿斯利康預防新冠抗體藥抵港,醫院管理局預計會供先天免疫力弱人士和移植病人使用

    4月23日

    衞生署設立新熱線電話(1830 111),連同原有的兩條熱線電話(2125 1111 和 2125 1122),解答市民查詢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事宜


    支援企業回復元氣,保障員工就業

     

    自特區政府在3月18日公布2022 保就業計劃的初步框架後,不少立法會議員和相關業界表示大力支持,但也同時提出額外訴求。在聆聽各方意見後,我在4月7日公布2022保就業計劃完善版,引入優化措施,包括:取消合資格獲取工資補貼的僱員月薪上限;容許僱主選擇以2020保就業計劃數據或2021年第四季實際聘用人數為合資格獲取工資補貼的僱員人數上限;容許受第五波疫情影響較微的行業也可申請工資補貼,但以100名員工為限(由剔除名單,修訂為受限名單);涵蓋兼職員工、臨時員工,以及有強積金戶口的自僱人士和65歲或以上僱員。隨着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在4月12日通過430億元撥款,計劃將由4月29日起接受申請。

     

    此外,屬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下的臨時失業支援計劃,至4月12日截止申請日共收到超過470,000個申請,至今計劃已向101,000名合資格人士發放一筆過10,000元的補貼。

     

    復常之路來之不易,社會須繼續支持抗疫工作

     

    本港第五波新冠疫情爆發至今歷時四個多月,從2、3月的驚濤駭浪到4月的曙光漸露,確是一段艱辛的旅程。然而,面對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未見明顯止息,加上本港確診個案每日仍有數百宗,特區政府絕不鬆懈,市民亦不應掉以輕心,讓我們繼續用好中央支持,貫徹落實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的措施,進一步穩控疫情,推動社會有序復常,確保市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並重振香港作為連通海內外的重要橋樑角色和樞紐地位!

  • 陶瓷茶具創作展舉行

    茶具文物館現正舉行展覽,展出近百組「陶瓷茶具創作比賽2021」的得獎及入圍作品。

     

    疫情下,今屆參賽人數仍超過280人,收到約460組作品,為歷屆之冠。作品主題包括疫情下的生活、對大自然的觀察、對茶文化的思考,以至個人生活點滴,盡顯參賽者的創意。

     

    茶具文物館1986年起舉辦是項比賽,迄今已踏入第12屆,旨在推動大眾對茗茶和陶瓷藝術的興趣。展覽詳情可瀏覽網頁,或致電2869 0690查詢。

     

    參觀者進入博物館前必須利用手機或其他流動裝置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並須符合「疫苗通行證」實施的相關要求。

  • 413人染疫 BA.5個案增一宗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413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其中24宗由外地輸入;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206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有207宗,另有五名患者離世。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香港錄得第二宗帶有BA.5變異病毒株的新冠個案。40歲男患者由南非經多哈來港,上周六抵埗時對病毒檢測呈陽性反應。他早前已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

     

    另外,新增十間學校呈報陽性個案,涉及九名學生和一名職員。安老和殘疾人士院舍則沒有新增個案。

     

    張竹君指,公眾假期期間市面人流增加,或令疫情反彈,惟整體情況仍有待觀察。

     

    對於昨日有受檢疫人士在檢疫酒店去世,她指出,若抵港人士因身體或精神健康等原因而需特別照顧,可要求當局准許照顧者入住檢疫酒店陪同檢疫。

     

    第五波疫情累計陽性個案1,190,850宗,9,074人離世。

     

    另外,政府按防疫需要對大坑勵德邨勵潔樓、黃大仙彩虹邨紫薇樓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之劃為受限區域,有關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因應多宗陽性個案,40個指明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政府明日在屯門聚康山莊、青衣長宏邨分別增設和重開流動採樣站,而位於黃大仙竹園北邨、洪水橋洪福邨的流動採樣站會延長服務至本周六。

     

    鑑於南區、屯門和元朗部分屋苑的污水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且病毒量相對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將陸續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他們自行檢測。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安蔭邨康蔭樓錄14宗陽性個案

    政府表示,在葵涌安蔭邨康蔭樓的強制檢測行動發現14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跟進。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康蔭樓劃為受限區域,1,472人接受檢測。

     

    當局並派員到訪該廈681戶,會跟進無人應門的單位。

  • 首批認可醫學資格名單公布

    由衞生署署長擔任的醫生註冊主任今日根據《醫生註冊條例》,公布首批獲特別註冊委員會認可的醫學資格名單,星期五刊憲,同日生效,下周三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程序。

     

    首批認可醫學資格名單涉及27間來自澳洲、加拿大、新加坡、英國和美國院校的課程。

     

    政府去年11月根據經修訂的《醫生註冊條例》成立設於醫務委員會轄下的委員會,負責檢視與香港兩所大學醫學院課程質素相若的非本地醫學院課程,從而訂定認可醫學資格名單。

     

    持認可醫學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如符合相關條件,可申請特別註冊途徑來港,到公營醫療機構擔任醫生工作,並在服務一定年期、取得認可專科資格和通過評核後獲得正式註冊,在港執業行醫。

     

    至於持認可醫學資格但尚未在香港以外地方實習的非本地培訓醫科畢業生,如符合相關條件,他們可參加醫委會的執業資格試,從而申請特別註冊途徑在香港的公營醫療機構執業,在符合適用於所有特別註冊醫生的條件後同樣可取得正式註冊。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說,感謝委員會過去數月竭盡全力,有信心該會在本年內完成訂定認可醫學資格名單的工作。

     

    她又表示,現時公營醫療系統醫生不足,此刻公布首批認可醫學資格名單正好讓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盡早循特別註冊途徑來港,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有意到香港以外地方就讀醫科的學生也可參考名單,作出升學選擇。

     

  • 聶德權訪兒童疫苗接種中心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到沙田圓洲角體育館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了解特殊學校學生接種新冠疫苗的情況。

     

    在公務員事務局的安排下,37間特殊學校近300名學生到位於沙田圓洲角體育館和九龍灣香港兒童醫院的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復必泰疫苗,其中約三分一學生年齡為6至11歲。

     

    聶德權指,部分接種疫苗的學童有注意力不足或一些嚴重障礙,需要醫護人員的支持和配合。他感謝醫護人員細心為兒童服務,同時對家長支持疫苗接種表達謝意。

     

    局方提醒市民,復必泰疫苗須經特別稀釋方可供5至11歲兒童接種。提供此服務的港怡醫院、香港兒童醫院、圓洲角體育館和荃灣體育館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星期六、日和公眾假期延長開放時間,由上午8時至下午8時,至下月15日止,方便家長在假日帶同子女接種。

  • 和合石新骨灰龕位下月接受申請

    食物環境衞生署宣布,粉嶺和合石靈灰安置所一萬多個新建的可續期骨灰龕位5月11日至6月10日接受申請。

     

    繼去年編配和合石靈灰安置所第六期B座兩萬多個骨灰龕位後,食環署將編配第六期A座10,900個可續期骨灰龕位,包括10,657個標準龕位和243個大型龕位。

     

    若申請數目超過A座可供編配的龕位數量,則會提供B座相應數量龕位以供編配。

     

    申請人只須為同一名先人填寫一份申請表格,以申請大型或標準骨灰龕位。申請大型龕位須於表格內填寫至少三名先人資料,申請標準龕位則須填寫至少一名先人資料。

     

    申請表格5月11日起可於食環署網站下載,也可於食環署港島或九龍墳場及火葬場辦事處、各分區環境衞生辦事處 、民政事務總署各區民政諮詢中心,或經熱線2841 9111以傳真索取。

     

    食環署將以流動電話短信及電郵或郵寄方式通知中籤者獲編配的骨灰龕位編號。申請人也可在攪珠和電腦隨機抽籤後即時於食環署網站或翌日在港島或九龍墳場及火葬場辦事處、公眾骨灰龕位編配辦事處或致電2841 9111查核申請結果。

  • 新冠病毒陽性個案增430宗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430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其中15宗由外地輸入;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222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有208宗,另有八名患者離世。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第五波疫情累計陽性個案1,190,437宗,9,069人離世。

     

    七間學校呈報陽性個案,涉及七名學生和一名職員,其中兩名學生來自同一家庭,同校但班級不同。至於曾出現感染個案的院舍,兩間安老院新增兩名院友確診。

     

    另外,政府按防疫需要對葵涌安蔭邨康蔭樓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之劃為受限區域,有關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因應多宗陽性個案,40個指明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政府在各區設立流動採樣站,便利須遵守強制檢測要求人士接受檢測。

     

    鑑於離島區、黃大仙、觀塘部分屋苑的污水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且病毒量相對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將陸續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他們自行檢測。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第 112 頁,共 34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