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社區與健康

  • 指定檢疫酒店下月增至45間

    政府進一步增加指定檢疫酒店供應,以應付海外回港香港居民和外籍家庭傭工的需求。5月1日起,指定檢疫酒店共有45間,提供超過14,000間酒店房。

     

    皇家太平洋酒店、九龍酒店和香港康得思酒店早前預留作社區隔離設施,周四起轉作指定檢疫酒店之用,額外提供約2,000間酒店房,並陸續開始接受房間預訂。

     

    現時,香港沙田萬怡酒店、富薈馬頭圍酒店、奧斯酒店和青衣華逸酒店預留作外傭檢疫用途。5月1日起,這四間酒店除繼續接待外傭檢疫,也會接待其他從中國內地和澳門以外地區回港的香港居民入住檢疫,共提供約1,600間房間。已預約這四間酒店的外傭不會受影響。香港居民周二上午10時起可經酒店的網上預約系統預訂房間。

     

    所有指定檢疫酒店在參與指定檢疫酒店計劃前已向政府提交收費資料。這一輪計劃有效期至7月31日,政府表示,各間參與酒店至今並未申請調整收費。 

  • 兩廈錄24宗陽性個案

    政府表示,在葵涌華荔邨喜荔樓、天水圍天瑞(二)邨瑞豐樓的強制檢測行動共發現24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跟進。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上述大廈劃為受限區域。喜荔樓約1,680人接受檢測,驗出16宗陽性個案,另有七宗個案檢測結果不確定;瑞豐樓約1,390名受檢人士中,八人檢測結果呈陽性。

  • 私家醫生即日起可索取新冠口服藥

    政府表示,衞生署今日發信予已登記使用醫健通的私家醫生,通知他們傍晚起可透過特設網上平台要求提供帕克斯洛維德和莫納皮拉韋兩款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

     

    政府本月2日宣布陸續向私家醫生免費提供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便利私家醫生向合適的新冠病人處方兩款藥物,以減低病人病情惡化的風險。

     

    私家醫生須已於醫健通登記,以便記錄其處方。他們在網上平台提出要求後,供應商會直接將藥物派發到醫生在醫健通登記的其中一個指定應診地址。

     

    若要求在星期一至五下午4時前提出,供應商會盡量於第二個工作天處理。私家醫生每次可索取不超過十次標準療程的抗病毒藥物。抗病毒藥物的分發視乎藥物供應和醫生的使用情況。

     

    私家醫生必須遵守醫院管理局的療程指引,且不可就新冠口服藥物向病人收取任何費用。

     

  • 死亡個案與疫苗接種無因果關係

    衞生署表示,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已評估89宗離世前14日內曾接種新冠疫苗人士的死亡個案,總結61宗與疫苗接種沒有因果關係,初步認為11宗與接種無關,17宗有待評估。委員會認為,至今未有不尋常現象。

     

    專家委員會今日召開會議,評估有關接種新冠疫苗的嚴重異常事件。

     

    截至3月31日,市民共接種約1,513萬劑新冠疫苗。衞生署接獲7,270宗異常事件報告,佔接種總劑量0.05%,其中89宗為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的死亡個案,佔疫苗接種總劑量0.0006%。

     

    根據醫院管理局資料,2月28日至3月27日,未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804.2宗,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52.8宗,未有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增加接種者死亡風險。

     

    接種新冠疫苗嚴重或非預期異常事件和關注事件的因果關係評估結果載於新冠疫苗安全監察報告,最新一份報告周四在政府專題網頁公布。

  • 東逸樓檢25宗陽性個案

    政府表示,在鴨脷洲利東邨東逸樓的強制檢測行動中發現25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另有五宗個案檢測結果不確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跟進。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東逸樓劃為受限區,行動中1,464人接受檢測。

  • 疫情穩步向下 單日確診增千四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1,407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13宗為外地輸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指,近兩星期確診個案穩步向下,過去三天全民自願檢測對控制疫情或多或少有幫助。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新增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698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有709宗。22間安老院和六間殘疾人士院舍再錄個案,共35名院友和五名員工染疫。

     

    張竹君說,4月8日至10日經快速抗原檢測呈陽性並成功在網上平台申報的個案共2,875宗,其中無病徵的佔65%,有病徵的佔35%,與全民自願檢測行動展開前有病徵個案佔65%,無病徵個案佔35%的分布剛好相反。張竹君指出,此現象反映社區有部分無病徵的感染人士響應全民自願檢測。

     

    整體而言,張竹君說,本港最近兩周確診個案數字不斷向下,呈穩步下降趨勢。第五波疫情累計陽性個案1,178,959宗,8,614人去世。

     

    此外,因應葵涌華荔邨喜荔樓、天水圍天瑞(二)邨瑞豐樓的污水檢測病毒量、相關確診個案情況和其他環境因素,政府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兩廈劃為受限區域,有關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資訊和接種計劃詳情。 

  • 千九人染疫 快測個案料續升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1,921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18宗為外地輸入,死亡個案則增65宗。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指,4月9日快速抗原檢測呈陽性者午夜前仍可呈報,過去兩日快檢個案料進一步上升。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新增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888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有1,033宗。23間安老院和十間殘疾人士院舍再錄個案,共42名院友染疫。

     

    第五波疫情累計陽性個案1,177,552宗,8,557人去世,死亡率約0.727%。

     

    歐家榮表示,防護中心發現,在過去數星期,每日新增死亡數字呈下降趨勢,由3月第二周每日近300宗的最高峰,下降至近日每日少於100宗。

     

    他表示,4月8日至9日經快速抗原檢測呈陽性並成功在網上平台申報的個案,暫錄得2,202宗,由於昨日檢測呈陽性的人士在今晚午夜前仍可經系統呈報,估計數字會進一步上升。

     

    歐家榮指,經分析有病徵和沒有病徵個案的比例,以及快速抗原與核酸檢測陽性個案的比例,上述兩日可見確有更多市民進行快速抗原檢測,並藉此驗出陽性,尤以並無病徵的市民為然。如非經全民快測得悉陽性,這些隱形個案或會在社區傳播病毒,因此中心認為,此舉有助找出大量沒有病徵的個案。

     

    至於昨日個案數字,防護中心發現有逆轉式上升。就昨日核酸檢測陽性個案而言,正常來說,核酸與快速抗原檢測陽性個案的比例是一比一,昨日理應錄得約800至900宗個案,但實際數字卻近1,600宗。換句話說,在全民自願檢測首日,此類陽性個案已增加約800宗。

     

    另一方面,防護中心分析近日兒童陽性個案,了解兒童嚴重個案中接種疫苗的情況和出現嚴重情況的比例。截至4月3日,防護中心分析103,845宗18歲以下兒童個案,其中48名患者入院後經醫院管理局臨床醫生界定患者情況曾屬嚴重或危殆。

     

    歐家榮指,沒有接種疫苗的兒童中,每一萬宗有八宗嚴重或危殆個案;接種一劑疫苗的兒童中,每一萬宗只有兩宗這類個案;接種二劑疫苗或以上的兒童中,每一萬宗則只有一宗這類個案。沒有接種疫苗與接種兩劑疫苗或以上者相比,差別為八倍。

     

    學校復課在即,歐家榮呼籲家長為子女安排接種新冠疫苗,仍未接種或未完成接種疫苗的學童應盡快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

     

    鑑於土耳其航空營運於本月8日由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飛抵香港的TK083航班、日本航空營運於本月9日由日本東京飛抵香港的JL029航班各有三名乘客經抵港檢測呈陽性,衞生署禁止土耳其航空營運的客機在本月10日至16日期間從伊斯坦布爾着陸香港,並禁止日本航空營運的客機在本月11日至17日期間從東京着陸香港。

     

    此外,因應鴨脷洲利東邨東逸樓污水檢測病毒量、相關確診個案情況以及其他環境因素,政府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該處劃為受限區域,有關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另因應多宗陽性個案,25個指明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位於中環愛丁堡廣場、黃大仙廣場、深水埗楓樹街遊樂場、荃灣公園、馬鞍山遊樂場的流動採樣站明日起增設預約服務。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資訊和接種計劃詳情。

  • 內地專家考察安老院食肆防疫措施

    中央派遣的內地疫情防控專家今日參觀兩間安老院和商場內食物業處所,了解相關防疫措施。

     

    早上,專家組在社會福利署安排下到訪兩間安老院,了解不同類型院舍的管理和運作情況。

     

    院舍負責人講解院舍在第五波疫情下如何應對院友出現感染的情況,並介紹院友接種疫苗的情況和院舍防疫措施,特別是如何運用政府的快速抗原測試套裝,供員工和院友每日檢測,以更全面掌握院內感染情況。

     

    專家組分享一系列防控策略,包括院舍在日常運作上如何有效處理確診長者和加強感染控制措施,以保障員工和其他未受感染的院友。

     

    下午,專家組到訪尖沙咀一商場,視察商場內食物業處所遵行《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下適用規定的情況。

     

    應食物及衞生局邀請,商場代表向專家組介紹今日午膳時段顧客使用「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及疫苗通行證的整體情況,讓專家了解顧客如何遵行規定,以及途經商場上班或回家人士的實際情況。

  • 合約院舍為安老院發展方向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撰文指,未來安老院的主體發展會以合約院舍為主,輔以院舍服務券和買位制度。此即透過增加合約院舍,逐步利用其中的非資助宿位,建立既具質素也具規模的私營宿位巿場。

     

    雖然現屆政府未能提供足夠資助安老宿位,也沒有訂立未來人口高齡化、安老服務所帶來公共財政挑戰的方案,但已建立規劃機制,確保有足夠資助宿位,以及多項資助宿位的政策工具,以應付未來挑戰。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4月10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前言

     

    由於第五波疫情,安老院成為重災區,安老院的多方面問題,社會關注程度,可說是歷年來最高,這可說是政府、立法會及社會達致有關問題共識的關鍵時刻。2月27日的網誌提到今年財政預算案有關安老院部分,上星期的網誌提到安老院人手的問題,今日聚焦於安老院硬件的問題。

     

    興建安老院

     

    安老院需求的問題,可說是我作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所討論最多的社會福利議題,關於高齡海嘯、關於若我們不能有效減少院舍需求比例,未來30年間要興建千多間資助院舍的問題、關於多管齊下、千方百計、寸土必爭,都經常出現在政策討論之中。剛過去的星期一,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其中一個議程,便是來年需要獎券基金撥款,以興建多項福利設施,但卻未能吸引到任何傳媒的關注與報導;其中便包括16間資助安老院的興建,涉及新增的2,801個宿位。這16間資助安老院,包括了六間是在房屋署負責的資助房屋項目中,五間是非政府機構透過重建現有設施增建的項目、三間是透過發展商的私人住宅發展項目中,以及兩間是由建築署所負責的多用途政府發展項目中。這是在過往四年至今,啟動興建安老院數目第二多的一年。

     

    長遠而言,在2018年年底,就安老院的規劃標準重新寫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可以確保日後資助宿位的供應。更重要的便是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宣布,在未來公營房屋規劃中,在不影響可以興建的公營房屋單位數目的前提下,預留約5%總樓面面積作福利設施。當然,福利設施有很多種,但由於人口高齡化,安老院將會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環。

     

    安老院的空間問題

     

    1995年4月生效的《安老院條例》訂立安老院最低人均樓面面積為6.5平方米。當年來說,已是一個妥協,既知道6.5平方米偏少,但若訂得高些,不少私營院舍便要結業。這個院舍空間狹小問題,多年未能解決,加上香港租金反覆急升,令到提升空間的可能性越見困難。若以400元一平方米的租金計算,人均6.5平方米的空間,每一個宿位單是租金便要2,600元;若提升至9.5平方米,便要3,800元。加上燈油火蠟、食用及人工,私營安老院恐怕難以營運。在解決這個問題,我在過往已多次提到的紅蘿蔔與大棒並用,即透過改善買位計劃提供誘因,讓私營安老院提升服務水平,包括提升高度照顧安老院的人均樓面面積至9.5平方米,以及所需人手比例。另一方面便是透過修改法例,增加人均樓面面積及人手比例。雖然,法例有待完成政府內部程序及提交立法會,但由於修例建議內容早已公開,不少私營安老院的經營者都已心中有數,不作改善便知大約於何時要結束營業。

     

    資助宿位的資助模式

     

    現時資助安老宿位有四種模式:

     

    整筆撥款模式:這是一般由非政府機構(NGO)營運的資助院舍。自從2001年開始,除了是透過重建,或是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外,所有政府出資興建的安老院,已不會再用整筆撥款的資助模式。 合約院舍:自從2001年開始,所有政府出資興建的安老院,都是以公開競投的方式,選取合適的營辦機構。合約院舍的競投評分,一是技術部分,二是以固定價格所提供資助宿位數量作評分。2004年有首間合約安老院由一所私營機構投得營運權。現時36間合約院舍,13間由私營機構營運1,23間由非政府機構營運2。 買位:透過改善買位計劃,社會福利署向符合甲一級標準的私營安老院購買宿位。雖然現時社署仍有向甲二級的私營安老院買位,但由2022至23年度開始,社署將會協助有關院舍提升服務標準至甲一級標準,隨後甲二級買位便會逐漸消失。 院舍服務券:經過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符合使用資助院舍服務的長者,可以用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使用指定合資格院舍的非資助宿位。

    稍後會再交代日後發展方向。

     

    整體安老院供應與需求的變化

     

    年度

    資助宿位數目

    非資助宿位數目(包含買位院舍的非買位部分的宿位)

     

    總數

     

    2021至22

    32,451

    42,309

    74,760

    2020至21

    31,050

    41,274

    72,324

    2019至20

    29,643

    40,578

    70,221

    2018至19

    28,270

    41,288

    69,558

    2017至18

    27,628

    41,971

    69,599

     

    從上表所見,資助宿位的數目在過往四年增加了17.4%,增幅主要是來自買位院舍;而非資助宿位數目則有輕微的波動,大體上穩定。我們亦觀察到有非買位私營安老院透過轉換處所,提升了人均樓面面積及服務質素,從而可以參與改善買位計劃。

     

    未來安老院的發展

     

    增加資助宿位及改善私營安老院質素,是未來安老院發展的大方向。現時在政策上,當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完結後,除非日後還有大型重建,否則透過整筆撥款的傳統資助院舍宿位,不會再有增加。

     

    未來安老院的主體發展便會是以合約院舍為主,輔以院舍服務券及買位制度。現時合約院舍的資助宿位所佔比例由四成至八成不等,在規劃上資助宿位佔六成,不過這個比例可以靈活運用。視乎日後在香港整體規劃上,若能提供更多院舍用地,即可興建更多合約院舍,建築成本由政府承擔,私營機構可以透過公開競投,營運這些院舍,其中一定比例為非資助宿位,間接減少私營機構需要在私人巿場上租用場所提供院舍服務。換言之,透過合約院舍的增加,逐步利用其中的非資助宿位,建立一個既具質素亦具規模的私營宿位巿場。

     

    參與買位的私營安老院與由私營機構營運的合約院舍,在表面上都是有資助與非資助宿位,不過在規限上,合約院舍的要求更加明確( 如非資助宿位的收費及住宿者所需符合的條件),而參與買位院舍則較為靈活,只要院舍符合基本質素要求便可以參與。當然,這些合約院舍的規限換來的,便是無須運用營運收入來支付租金。

     

    院舍服務券是用「錢跟人走」及能者多付的原則建構,持有人可以使用合符基本要求的安老院,一般而言可以是合約院舍及買位院舍的非資助宿位,亦可以是由非政府機構營運的自負盈虧院舍。非政府機構可以營運傳統的資助院舍、合約院舍,以及自負盈虧院舍。同樣地,它們營運的合約院舍的非資助宿位及自負盈虧院舍,都可以吸納院舍服務券的持有人使用。

     

    換言之,買位的數目、院舍服務券數目及合約院舍的資助宿位比例,都可以按日後安老政策,以及公共財政資源運用需要而調整,前提是透過規劃帶動的發展,提供足夠的安老宿位。雖然現屆政府未能提供足夠資助安老宿位的數目,亦沒有訂立未來人口高齡化,安老服務所帶來公共財政挑戰的方案,但已建立了規劃機制,確保有足夠的資助宿位,以及多項資助宿位的政策工具,以應付未來的挑戰。

     

    今天的所謂「牌照院」,即只符合發牌資格,不符合買位院舍質素的私營安老院,在政府提出修例及獲得通過後一段指定期間,將會基本上消失。當然,符合買位質素的私營院舍或是自負盈虧院舍,不一定要賣位給政府或接收院舍服務券的長者,這都是它們的自由,但若只提供今天還僅僅符合現時法例的最低要求服務,在修改法例一個指定時間後,便不再合法了。雖然現屆政府未能即時解決現有不少私營安老院質素強差人意的問題,但亦已建立了取締路線圖與時間表。

     

    1 涉及八間私營機構,營運一至四間合約院舍。

    2 涉及11間非政府機構,其中八間只營運一間合約院舍,其中一間非政府機構營運九間合約院舍。

  • 全民快測有利政府控制疫情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全民快速檢測有助發現新冠病毒陽性個案,倘若一定數量的個案能藉此發現,意味社區可切斷更多病毒傳播鏈,有利政府在短期內控制疫情。

     

    林鄭月娥今日在記者會上說,一連三日的全民快速抗原檢測行動踏入最後一日,政府再次呼籲市民響應。

     

    談及該行動抗疫成效,林鄭月娥指,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兩項數據,對此具有啟發性。

     

    其一,每日呈報的陽性個案數字,不論核酸檢測或快速抗原檢測個案,長時間呈下降趨勢。及至昨日,當局匯報過去24小時內陽性檢測個案數字,其中核酸檢測個案繼續下降,經快速抗原檢測呈報的個案則升近三成,增加約370宗。

     

    其二,過往經防護中心平台呈報快速抗原檢測陽性個案中,有病徵與無病徵的比例約為七比三。市民通常因出現輕微病徵才會進行快速抗原檢測,因此過往七成個案屬有病徵。昨日呈報的個案正好相反,七成為沒有病徵,

     

    當局相信,這是因為市民響應政府呼籲,加上有大量快速抗原測試包,即使沒有病徵,也樂意進行快速檢測,因而找出陽性個案。

  • 放寛社交距離措施安排下周公布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政府未來一星期會處理三項重點抗疫工作,包括公布學校復課和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詳細安排,這對社會而言相信是積極正面信息。

     

    林鄭月娥今日在抗疫記者會上預告有關工作,提及學校復活節後逐步恢復面授課堂的準備工作。她表示,就分階段復課、學生接種疫苗事宜、是否要求每日進行快速抗原檢測等安排,政府諮詢校方和立法會議員後已梳理一定看法,周初會公布詳情。

     

    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方面,政府在未來一星期也會公布詳細安排。林鄭月娥表示,本港應可達致本月21日起分三階段在三個月內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的目標,前提是疫情沒有反彈,並續呈下降趨勢。

     

    此外,政府會落實抗疫工作中社區隔離設施的供應和使用,將現用作隔離設施的兩個公共屋邨三幢大廈和兩個過渡性房屋項目的單位早日敲定交還,供有需要的居民入住。

  • 特首:全民快檢行動有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當局今午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數字料因全民檢測而上升,但升幅不大。此走勢倘若持續,政府更有信心在復活節假後分階段放寬絕大部分社交距離措施。

     

    林鄭月娥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一連三日的每日全民快速抗原自我檢測行動進入第二日,政府呼籲全港市民繼續支持。

     

    她說,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在下午新聞發布會交代經快速抗原檢測自我呈報的陽性個案數字。以她所知,個案數字較前一日高,但並非指數式上升。不論提供家居支援,又或安排有關人士入住社區隔離設施,均在政府能處理範圍內。

     

    林鄭月娥指,昨日鼓勵全港市民進行的快速抗原檢測具有成效,如不進行,核酸檢測或快速抗原檢測呈陽性的個案數字一般會持續下降。前瞻今日稍後公布的個案方面,核酸檢測呈陽性數字料持續下降,但快速抗原檢測呈陽性數字料會上升,而幅度卻非一般預計驟增一兩萬宗。

     

    她表示,市民一起參與大型快速抗原檢測,而陽性個案升幅不大,顯示社區內隱性傳播鏈並不太多,此乃好消息。

     

    林鄭月娥說,這三天個案數字如維持此軌跡,當局會更有信心在復活節假期後按照她在3 月21日公布的工作推展,即疫情不反彈並續呈下降趨勢,政府會分三階段在三個月內放寬絕大部分社交距離措施。

     

    談及由她主持的每日抗疫記者會,林鄭月娥表示,她主持至今已滿一個月,倘若每日個案數字下降至三位數字,有關新聞發布會便會結束。

  • 第 119 頁,共 34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