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社區與健康

  • 長者健康中心疫苗接種服務延長

    衞生署公布,轄下11間長者健康中心新冠疫苗即場接種服務延長至5月31日,繼續為65歲或以上人士接種科興疫苗,無須預約,方便長者接種新冠疫苗。

     

    接種時段為星期一至五上午8時30分至下午12時30分和下午2時至5時,公眾假期除外。長者須出示身份證登記,如當日額滿,職員會為長者另行安排接種日期和時間。

     

    此外,灣仔、葵盛和大埔長者健康中心也會繼續為65歲或以上會員提供新冠疫苗即場接種服務,無須預約。

     

    至於新蒲崗、筲箕灣、油麻地和元朗的長者健康中心,則因為與醫院管理局指定診所位處同一地點而暫時關閉。 

  • 陽性個案增逾七千五百宗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7,596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第五波疫情累計陽性個案1,131,157宗,逾7,300人離世。醫院管理局表示,已簡化私家醫院借用新冠藥物的機制,令私院處方藥物時更具彈性。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指,新增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3,164宗,其中兩宗由外地輸入;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則有4,432宗。這波疫情累計7,358人死亡,死亡率為0.65%。

     

    張竹君表示,陽性個案確有逐漸回落的趨勢,但現時較難估計數字會橫行或繼續回落,以及下降速度為何。她指,疫情與人流極有關連,若人流增加,個案數字當然有機會反彈。公眾在即將來臨的假期應盡量少到人多擠迫的地方,並注重個人衞生。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表示,截至昨日,公立醫院已為逾20,100名病人處方兩款新冠口服藥物。她表示,前線人員處方藥物時只考慮藥物對病情是否有幫助,只要適合病人使用和符合用藥條件,人員便會處方口服藥。

     

    何婉霞指,醫管局上月23日起提供第一款新冠口服藥莫納皮拉韋,首階段先安排住院病人服用,本月4日起於安老院處方相關藥物,本月16日則開始處方另一款口服藥帕克斯洛維德。

     

    該兩款口服藥現可於公立醫院、社區治療設施如新冠治療中心、指定診所和安老院獲處方。此外,醫管局也與私家醫院合作,上月25日開始安排借藥予私家醫院。

     

    何婉霞表示,全港13間私家醫院均曾借用該兩款新冠口服藥,處方予有需要的病人。局方本月21日起簡化借藥機制,每次會向私院借出較多藥物,讓他們處方藥物時更具彈性,私院無須逐次借用,有需要時也可再向局方借藥。醫管局至今已借出400個療程的新冠藥物予私家醫院。

     

    何婉霞又說,今天到港的內地中醫藥專家會先到訪新冠治療中心和醫管局中醫診所,就中醫藥治療和應用提供意見,以及分享他們的寶貴經驗。

     

    鑑於九龍灣麗晶花園第7座及第8座、青衣長青邨青楊樓、粉嶺牽晴間第6座排放的污水樣本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結果,政府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有關大廈劃為受限區域,居民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因應多宗陽性檢測個案,20個指明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政府明日在青衣長康邨康豐樓和康祥樓對出籃球場重開流動採樣站,位於荃灣梨木樹邨榮樹樓對出空地、觀塘順安邨安頌樓旁空地的流動採樣站則延長服務日期至本周四。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特首訪加路連山道疫苗接種中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到訪加路連山道短期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向參與中心設計、興建和營運的機構和工作人員表示謝意,並呼籲尚未接種新冠疫苗的市民盡快接種,已接種疫苗人士應適時接種另外兩劑疫苗。

     

    加路連山道短期社區疫苗接種中心今日開始運作,為12歲或以上人士提供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林鄭月娥與中心的醫護和工作人員交談,對各持份者各司其職,成為特區抗疫團隊一員感到鼓舞。

     

    她說,從本地第五波疫情清晰看到,接種新冠疫苗對避免或減少住院,以及減低感染後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率高度有效,既是保護香港醫療系統的最有效措施,也是讓香港走出疫情的必要條件。

  • 加強院舍抗疫能力小組舉行會議

    勞工及福利局表示,加強院舍抗疫能力跨部門工作小組今日舉行首次會議,檢視現況和商議有效而可行的改善措施。

     

    該局回應傳媒查詢時表示,會議由勞福局常任秘書長劉焱主持,主要討論如何改善院舍通風,減低病毒在院舍散播的風險,以及由院舍直接將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但症狀輕微、病情穩定的院友送往暫託中心護理的機制,讓公立醫院和社區治療設施聚焦服務臨床上較有需要的患者。

     

    改善院舍通風設施方面,社會福利署2020年12月推出限時計劃,安排護士多次實地檢視院舍的感染控制措施、指導員工防疫知識和技巧,並由技術工程隊伍評估院舍通風情況,以及提供改善建議。

     

    同時,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向院舍提供一次性的津貼,資助院舍購置設備以改善通風,本月初擴展資助計劃,以支援有確診個案的院舍添置高效空氣過濾器和過濾網。

     

    工作小組建議參考上述計劃,在機電工程署協助下短期內再次實地視察參與上述計劃院舍的通風情況,確保改善措施持續有效落實。社署會要求尚未參與上述計劃的私營及自負盈虧院舍加入,也會與衞生署再次安排護士往院舍實地視察及指導員工防疫知識和技巧。

     

    工作小組進一步釐清衞生署、醫院管理局、社署和院舍的角色,以及加強協調和信息分享,及早將輕症和病情穩定並需要護理的長者及殘疾人士送往暫託中心。小組並討論進出暫託中心交通安排等相關事宜。

     

    小組成員包括勞工及福利局、食物及衞生局、發展局、社署、衞生署、機電工程署和醫管局代表。

  • 陳積志視察防疫服務包發放場地

    數百萬包防疫服務包的包裝和派發工作即將展開,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今日到訪設於銅鑼灣社區中心的防疫服務包發放點,視察物資及場地布置,確保有關工作能順利開展。

     

    陳積志表示,國家極度關注香港疫情、關心香港市民福祉,全面回應特區政府提出支援香港抗疫的請求。中央政府全力協調採購、生產、安排運輸,讓特區政府及時採購防疫抗疫物資,使市民有充足防疫物資可用。

     

    政府下月2日起向全港住戶派發防疫服務包,陳積志指,包裝和派發防疫服務包所需人手龐大,公務員團隊積極配合,13個政策局和轄下部門及律政司安排同事參與。當局發動一切可發動的力量,動員義工連同公務員合作完成這項工作。政府會在18區安排130個發放點,配合派發工作。

     

    他說,組織義工反應熱烈,一眾立法會議員、全港社區抗疫連線、18區社區抗疫連線、超過230個地區組織及非政府機構、同鄉會組織、善團、義工及制服團體、宗教團體、少數族裔服務團體等提供逾17,000名義工,負責派發工作。

  • 政府修訂防控疾病相關規例

    政府公布,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修訂《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下的公共衞生緊急情況規例,包括完善現行強制檢測安排的法律框架,並提高違反強制檢測要求的阻嚇力。修訂規例周四生效。

     

    規例修訂包括要求需照顧者,即兒童及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的負責人盡最大努力,確保該需照顧者遵從強制檢測指示、強制檢測公告或強制檢測令;提高不遵從強制檢測規定的罰則至最高罰款25,000元及監禁六個月。

     
    政府並將不遵從檢疫令或隔離令訂明為罪行,違者最高可被判罰款10,000元及監禁六個月,同時完善管制進入或離開檢疫或隔離處所的條款。

     

    此外,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將八項緊急規例的有效日期延展六個月至9月30日,以延續實施疫情防控措施的法律框架。

     

    延長規例有效期不代表現行限制持續不變直至相應失效日期。相關法律框架已加入彈性條款,容許政府視乎疫情發展,按本港整體疫情防控及恢復社會和經濟活動需要調整個別限制和條件。

     

    政府表示,香港和全球各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仍然嚴峻,政府需延長《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下多項緊急規例的有效期,令當局能繼續採取措施進一步遏制疫情及保障公眾健康。

  • 三廈檢出110宗陽性個案

    政府表示,在大埔廣福邨、粉嶺牽晴間、香港仔鴨脷洲邨共三幢大廈進行的強制檢測行動發現110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跟進。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大埔廣福邨廣義樓、粉嶺牽晴間第5座、香港仔鴨脷洲邨利添樓劃為受限區域。

     

    廣義樓有1,187人接受檢測,發現39宗陽性個案,另有六宗檢測結果不確定;牽晴間第5座和鴨脷洲邨利添樓分別549人和981人受檢,分別檢出兩宗和69宗陽性個案。

  • 加快遺體處理 助家屬辦妥後事

    逾7,000人在第五波新冠疫情中離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向逝者親友致以深切慰問;衞生署和食物環境衞生署會增加人手和設施加快處理遺體,協助家屬辦好後事。

     

    衞生署署長林文健今日在記者會上簡介遺體處理情況時指,沙田富山公眾殮房附近的新設施設有61個冷凍櫃,遺體貯存量短時間內增約2,700個,而該處現時共安放逾1,800具遺體。即將建成的新富山殮房則可額外提供約800個位置。

     

    辨認遺體方面,在衞生署與死因裁判法庭和警方合作下,除須解剖的個案外,家屬辨認遺體後兩個工作天內便可領取火葬證明書,繼而在即日或其後任何揀選的日子領回遺體。衞生署轄下所有公眾殮房已加開星期六遺體辨認時段處理額外工作量。

     

    家屬上周起陸續透過警方安排前往新增設施辨認遺體。林文健說,衞生署今日起增加會見和辨認個案數目至每日200宗,務求於最短時間內完成所有個案。

     

    至於不經公眾殮房處理的死亡個案,衞生署、食環署、入境事務處的聯合辦事處會延長辦公時間,方便市民即日辦妥死亡個案登記和殮葬事宜。

     

    食環署署長楊碧筠則指,署方上月底開始大幅增加人手,屍體處理隊由十隊大增至25隊,搬運人員和車隊也相應增加,現時遺體運送服務大致回復正常。

     

    她指出,食環署上月起逐步增加火化時段至每天近300節,火葬場幾乎24小時運作。其中,和合石火葬場下月將有兩個新火化爐投入服務,屆時可預約節數可再增加。

     

    另外,衞生署已開設疫時哀傷情緒支援熱線9814 1325。熱線每日上午9時至晚上9時服務,直至下月30日,由署方臨床心理學家為家屬提供情緒支援。

  • 薛永恒感謝義工帶動社會同心抗疫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今日到訪全港社區抗疫連線位於九龍灣青少年軍的義工總部為一眾義工打氣,感謝他們身體力行,發揚社區抗疫、你我出力的精神,凝聚正能量,帶動社會同心抗疫。

     

    薛永恒先參觀物資存放區,了解分配、包裝、上門運送等物資派送流程。

     

    他隨後聽取義工及物資管理平台「連線抗疫服務系統」的介紹。該平台在中華電力的支援下建設,可記錄物資庫存、處理義工登記、接收物資及義工需求、義工服務及物資配對,以及記錄義工服務時數。整個系統由構思、測試到正式運作需時約兩星期。

     

    薛永恒說,第五波疫情下社區對物資和義工需求龐大,該一站式管理平台不僅是各方協作的成果,更見證不同企業透過整合科技力量,以各自優勢發揮協同效應,提升防疫抗疫工作效率。

     

    他指,在抗疫路上,社會民間力量非常重要,稍後政府派發防疫服務包的工作也必須動員地區和社會組織力量。他感謝全港社區抗疫連線集香港各界之力,凝聚強大義工力量。他又感謝中央援港物資回應香港抗疫需要。

  • 圍封行動經驗具參考價值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近日圍封強檢錄得的初步陽性個案比例持續下降,這或與部分市民已感染新冠病毒而獲豁免強檢有關。她指,政府從圍封行動所得經驗,對日後推行全民強制檢測具參考價值。

     

    第五波疫情爆發至今,政府透過發出限制與檢測宣告進行287次圍封。林鄭月娥今日在抗疫記者會上談及有關經驗,並以大埔廣福邨為例,說明受檢人數、陽性個案,以至獲豁免強檢比例等相互關係。

     

    當局上周五、周六在廣福邨四幢大廈實施圍封強檢,行動中5,383人接受檢測,發現263宗陽性個案,佔比4.9%。不過,連同1,149名即約20%申報陽性而獲豁免強檢的住戶,四廈住戶中其實約25%染疫。

     

    林鄭月娥表示,當局也觀察到,儘管違反圍封強檢規定者可處以一萬元定額罰款,在上述287次行動中,仍有約2,800人沒有遵從檢測要求,佔整體受檢人士約3.5%。同時,16,710戶沒有應門,佔10.5%。這反映有關行動雖屬強制,也難以百分百覆蓋所有受檢人士。

     

    強制檢測公告方面,林鄭月娥指,近日檢測量平穩,平均每天約八萬次,其中上周五經強檢公告發現的初步陽性個案佔檢測量約6.3%,可見強檢仍為識別個案的有效工具。

     

    至於屬自願性質的快速抗原測試,政府倉庫每日向前線抗疫的人員供應約100萬至200萬套快測包。林鄭月娥認為,各方人士如每日使用,實有普及篩查之效。

     

    她呼籲市民善用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者應主動在申報系統呈報,這會有助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掌握本地感染情況,向患者提供適切的隔離和治療服務。

  • 疫苗接種中心4月起調整服務時間

    政府宣布,四間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和13間公立醫院新冠疫苗接種站的開放時間4月起調整,受影響的預約人士會獲電話短訊通知有關接種日期和時間。

     

    四間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分別位於香港兒童醫院、圓洲角體育館、港怡醫院和荃灣體育館,為5至11歲兒童接種復必泰疫苗。4月1起,開放時間為會每天上午10時至傍晚6時,下午1時30至2時30分進行清潔。

     

    除公眾假期除外,公立醫院新冠疫苗接種站4月2日起逢星期一至五開放,為市民接種復必泰疫苗,無須預約。

     

    有關疫苗接種分別位於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將軍澳醫院、明愛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瑪麗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屯門醫院、博愛醫院、北區醫院、瑪嘉烈醫院、律敦治醫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和仁濟醫院。

     

    除瑪嘉烈醫院外,上述公立醫院新冠疫苗接種站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10時至晚午7時,最後接種時間為下午6時30分。瑪嘉烈醫院接種站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傍晚6時,最後接種時間為下午5時30分。所有接種站午膳時間照常開放。

     

    政府表示,有關調整是考慮到接種疫苗的需求,希望更靈活運用醫護人手調動到其他接種疫苗工作,包括稍後推出的居家接種服務。

  • 分析死亡個案 助治療新冠病人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7,685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第五波疫情累計陽性個案1,123,561宗,逾7,200人去世。醫院管理局表示,會詳細分析有關死亡個案,為治療新冠病人提供參考。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指,新增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3,227宗,其中五宗由外地輸入;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則有4,458宗。醫院管理局最新呈報168宗死亡個案。

     

    這波疫情累計7,207人死亡,96%為60歲以上人士,56%居於安老院或殘疾人士院舍。呈報個案病死率為約0.6%,其中,沒有接種新冠疫苗者病死率達3%,已接種疫苗人士的病死率隨接種劑數遞減,只接種一劑為0.84%,已接種兩劑和三劑疫苗者分別為0.12%和0.02%。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表示,局方正分析第五波疫情的死亡個案,包括死者曾否接種疫苗、有否長期病,以及當中有否不作心肺復蘇術的個案,研究所得資料可為治療新冠病人提供參考。來自各公立醫院聯網和大學的專家會已獲邀參與分析。

     

    鑑於荃灣梨木樹(二)邨松樹樓、大埔廣福邨廣仁樓、粉嶺祥華邨祥智樓排放的污水樣本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結果,政府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有關大廈劃為受限區域,居民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因應多宗陽性檢測個案,20個指明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政府明日在梨木樹邨榮樹樓對出空地增設流動採樣站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第 126 頁,共 34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