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新聞網 - 社區與健康
-
參與灣區建設 推進青年工作
黃副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黃柳權)、陳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陳冬)、張副部長(中聯辦青年工作部副部長張志華)、梁主席(香港青年聯會主席梁毓偉)、各位青聯會員、各位嘉賓:
我很高興出席由香港青年聯會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宣講會。青聯致力團結香港青年,今天在國務院港澳辦黃柳權副主任帶領中央的宣講團訪港期間,特別舉辦宣講會,讓香港的青年更深入認識國家的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也是香港發展的關鍵所在。大灣區建設不但可以促進香港多元發展,也可發展香港居民的生活空間。特區政府與中央相關部委、廣東省人民政府、澳門特區政府保持聯繫,在「一國兩制」的基礎上,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原則,加強互聯互通,共建美好的大灣區。
由韓正副總理主持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在2019年舉行兩次全體會議後,公布了24個政策措施,其中大部分措施已經落實,包括青年創業支援,科技經費「過河」等,不但有助香港居民和專業人士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居住、工作和創業,也為香港企業開拓更大的商機。
今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正式通過《十四五規劃綱要》,詳列了香港的重要定位,其中對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表示認同。此外更明確提出便利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創業,打造粵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充分體現國家對港澳青年的關心和重視。
在中央的堅定支持下,特區政府一定會繼續在不同的範疇推動政策措施,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我們特別希望香港的青年把握大灣區建設的機遇。特區政府過去兩年已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推進各種青年工作。我們推出了不同的項目,有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等。大灣區的事業單位也公開招聘港澳居民。
我們還會優化和擴大各項青年交流和實習計劃,促進青年廣泛全面交流,增加對祖國的向心力。
展望未來,特區政府會用好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機遇,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也為香港的市民特別是青年在生活、事業和發展方面帶來更多的選擇和更廣闊的空間。最後,我謹祝今天的宣講會圓滿成功。
(以上是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8月25日出席「活力與機遇.共建美好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宣講會的致辭全文)
-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717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參與計劃人士接種約7,170,800劑疫苗。其中,約3,983,1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3,187,7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在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人士中,約1,478,5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2,504,7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在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人士中,約1,212,0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975,7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56,900人經計劃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的人數分別約6,900人和9,400人,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人數分別約20,300人和20,4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均約97%。
同日約2,200人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9,300人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17宗送院個案。
-
陳肇始與多地衞生官員談疫情挑戰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以視像形式出席第11屆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健康與經濟高層會議,與其他經濟體領導人討論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下與健康和經濟相關的議題。
高層會議主題為「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下以經濟支持健康平等」。各成員經濟體高級衞生官員分享意見,包括2019冠狀病毒病為公共衞生系統和經濟帶來的挑戰、平等分配疫苗和醫療產品的措施、強化全球衞生系統以應對未來的健康威脅,以及促進可持續和包容性的經濟增長。
陳肇始在討論環節就全球新冠疫苗供應鏈發表意見時說,踏入抗疫第二年,國際社會已明確認識接種疫苗是終結疫情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特區政府今年2月推出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並於5月底推出「全城起動 快打疫苗」運動,務求加快公眾接種疫苗進度。
她說,香港會繼續支持和參與國際協作,確保世界各地持續和公平獲得安全且可負擔的疫苗,以及減低對接種疫苗的猶豫等,促進全球對2019冠狀病毒病達致廣泛免疫。
會議結束前,陳肇始與其他經濟體衞生官員聯合通過聲明,確認繼續與國際和區域在各衞生領域合作。
-
特首探望在政府實習殘疾學生
患有脊髓肌肉萎縮症、在香港大學就讀學士學位課程的周佩珊參加公務員事務局的短期實習計劃,獲安排在勞工處展能就業科香港區辦事處工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到周佩珊的工作地點,問候其近況。
林鄭月娥與周佩珊交談,欣悉對方近年在藥物支援下身體情況改善,且十分喜歡實習期間的工作,更希望將來投考公務員。
林鄭月娥表示,周佩珊雖身患惡疾,但一直保持積極人生態度,繼考入香港大學後,現正計劃投入職場,其堅毅意志令人敬佩;政府十分重視殘疾人士福祉,會繼續推行各項措施,促進他們就業,在不同崗位貢獻社會。
她又說,政府積極推動展能運動,讓殘疾人士透過體育運動發揮所長。東京2020殘疾人奧運會今晚開幕,香港派出24名運動員參加八個項目賽事。香港的展能運動員過去在殘奧會成績輝煌,她鼓勵市民支持奧運健兒爭取佳績。
公務員事務局2016年起推出為殘疾學生而設的短期實習計劃。計劃加入訓練元素,實習生派駐的部門會提供適當訓練和講解;每名實習生會獲配對一名有相當工作經驗的同事擔任其導師,公務員可藉此了解同學的天賦和潛能。
今年有58名殘疾大專學生參與實習計劃。周佩珊在勞工處負責協助展能就業科就業顧問為殘疾人士尋找工作和製作宣傳資料。
-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逾711萬劑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至今,政府已為參與計劃人士接種約7,113,800劑疫苗。其中,約3,955,9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3,157,9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在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人士中,約1,471,5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2,484,4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在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人士中,約1,202,600人接種科興疫苗,約1,955,30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
今日約有59,700人經計劃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的人數分別約7,500人和10,800人,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的人數分別約19,500人和22,000人。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整體接種率均約97%。
同日約2,200人在網上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科興疫苗,約8,900人預約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復必泰疫苗。
截至今日凌晨,過去24小時有八宗送院個案。
-
歷史檔案館展覽介紹身份證演變
歷史檔案館年度展覽「言歸『證』傳」現正舉行,介紹香港身份證1949年面世以來的演變。
過去70載,香港身份證由紙質到膠面,從電腦到智能,其間見證香港社會民生變遷和科技發展。該展覽展出由入境事務處借出的歷代身份證和製作身份證的用具、歷史照片及宣傳海報等,並介紹身份證設計變化因由。
展覽由今日起逢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在觀塘翠屏道十三號香港歷史檔案大樓二樓展覽廳展出,免費入場。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最新情況,展覽會實施特別安排和防疫措施。
-
十四五規劃機遇千載難逢
尊敬的駱惠寧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黃柳權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各位宣講團成員、各位嘉賓、各位同事: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由香港特區政府主辦有關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宣講會,我要首先感謝中央對宣講會的重視,安排了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帶領宣講團訪港。宣講團的成員來自國務院港澳辦、國家發改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以及國務院新聞辦港澳台新聞局,令宣講的內容可以涵蓋多個重要範疇;我也要感謝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通過視頻為我們介紹,更要感謝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親自出席並發表講話。今天的宣講會全程通過政府新聞處和香港電台電視31、32台直播,讓更多特區政府同事和業界,以至廣大香港市民認識國家的最新規劃,並了解香港可以如何通過自身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十四五規劃綱要》中直接涉港的部分,包括第61章《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或我們形容為港澳專章的部分,和第31章《深入實施區域重大策略》有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部分。這兩部分的表述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特區的支持,對港人福祉的重視。
在經濟發展方面,《十四五規劃綱要》一如既往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支持香港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此外,《十四五規劃綱要》加入了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以及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特區政府對這些支持香港鞏固提升競爭優勢的表述,尤其是四個新增的中心深感鼓舞。自公布以來,各界反應十分正面,並向特區政府提出了不少可達致發展目標的具體建議。
在民生方面,《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強內地與香港各領域交流合作,完善便利香港居民在內地發展和生活居住的政策措施。事實上,過去幾年,按着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7年7月視察香港時重要講話中,提出「研究出台便利香港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具體措施,為香港同胞到廣闊的祖國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不同部委已先後落實多項便利港人的措施。
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方面,《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不少亮點,包括加強粵港產學研協同發展、完善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和深港河套、便利創新要素跨境流動、促進人員、貨物、車輛便捷高效流動、擴大專業資格互認和打造粵港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
我在《十四五規劃綱要》公布後,曾經公開說過,國家規劃內容是「一字值千金」,單從我剛才的介紹,相信大家都會同意十四五規劃將為香港帶來源源不絕的活力和千載難逢的機遇。
除了規劃的內容,編製《十四五規劃綱要》的過程也讓我有深刻體會:一是香港的發展必須與祖國緊密相連,依托祖國,面向世界,是香港繼續成功的基因;二是中央堅定不移地支持香港。從2019年初特區政府獲通知做好十四五規劃的前期工作,到把香港提出的主要內容納入《十四五規劃綱要》文本,到《綱要草案》(徵求意見稿)接納特區政府有關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意見,都是一個既專業嚴謹,又關懷備至的過程。我藉此機會向國務院港澳辦、國家發改委和其他相關部委,表示由衷的感謝。
自回歸以來,香港已先後納入了國家的十二五規劃和十三五規劃,但有了好的規劃,更重要的是執行。今天,我對特區落實十四五規劃充滿信心,這是由於過去一年多,在中央的支持下,香港特區整體的情況出現了根本性的正面發展。去年6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香港國安法》,並在香港頒布實施,令香港由亂及治。《香港國安法》不單是止暴制亂的定海神針,更是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的重要基石;而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3月通過經修訂的《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完善特區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則為香港政治體制正本清源,回到行政主導的初心。在行政立法互相配合下,必定能切實提升特區管治效能,就以本年度的立法會為例,在過去短短三個月,就先後通過了四項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議員議案,包括以口岸經濟帶動新界北發展、積極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機遇、積極把握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振興疫後經濟和全面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發展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優勢。
港澳專章是放在《堅持「一國兩制」 推進祖國統一》的第18篇中,就說明要通過中央在十四五規劃的支持,提升香港競爭力,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離不開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要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區憲制秩序,要落實中央對特區全面管治權,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要防範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要達致這些根本性的要求,我們必須加強《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和增強港人的國家意識和國民身分認同。對此,特區政府責無旁貸,但我呼籲全社會共同努力。
最後,我再次感謝宣講團成員的到來和各位參與討論的嘉賓,祝願今天的宣講會和宣講團在香港的各項活動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以上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8月23日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宣講會的演辭)
-
荃灣受限區無發現確診個案
政府表示,荃灣指明受限區域的限制與檢測宣告和執法行動完成,約570人接受2019冠狀病毒檢測,沒有發現確診個案。
政府昨晚將沙咀道328號寶石大廈第1座列為受限區域,限制區域內人士留在其處所並接受強制檢測。
當局並發出強制檢測公告,上月30日至昨日曾身處有關大廈超過兩小時者,即使宣告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內,也須在明日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
強制檢測行動上午約6時45分完成,政府隨後在受限區域執法,檢查約275名受檢人士的檢測報告,其中一人因未接受強制檢測而收到強制檢測令。
此外,政府派員到訪區域內約200戶,八戶無人應門,當局會跟進。
-
公共房屋減貧成效顯著
上兩個星期網誌的討論基本上沒有涉及扶貧政策,亦沒有與政府扶貧政策有任何直接關係。今天討論的再分配政策才與扶貧有關。
上星期網誌的主題是影響收入分配的政策,今天的主題是收入再分配。同樣地,由於有關政策涉及了多個政策範圍,作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我只應公開討論由勞福局負責的部分,就其他政策範圍,我亦只應點到即止。收入再分配必然涉及兩個過程,即從社會上抽取資源(即課稅),然後再將有關資源再分配給社會人士(即福利轉移)。前者屬財政司司長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的政策範圍;後者則涉及多個政策範圍,最主要包括教育、醫療、房屋及社會福利等1。
我不會在此討論稅收政策,不過我可以推介上世紀宏觀經濟學家Arthur Okun (1975)的《Equality and Efficiency: The Big Tradeoff》2,看到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於2015年重新發行此著作,便可知其劃時代意義及重要性。另外一份倡議減低貧富懸殊的非政府機構都會參考的,便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15)的《In It Together: Why Less Inequality Benefits All》。
收入再分配政策對堅尼系數的影響
在8月8日的網誌所提到的香港堅尼系數,是可用來評估收入再分配政策對收入不均的影響。現重複列出其中一個表:
從表一所見:
‧ 透過稅收所減低的收入不均情況,由2001至2016年,堅尼系數的減幅由0.010至0.016不等。這15年間的入息稅的變化不大,高收入人士所面對的標準稅率315%基本上沒有變化;
‧ 透過福利轉移所減低的收入不均情況,由2001至2016年,堅尼系數的減幅由0.045至0.051不等。福利轉移對堅尼系數的影響明顯較稅收的影響為高,約為三至四倍;
‧ 以堅尼系數來反映第一至第四屆政府的福利轉移政策來看,第一至第三屆政府的政策基本上效果沒有分別,不過第四屆政府的福利轉移政策便有較明顯的變化,堅尼系數的減幅,由0.046增加至0.051。政府於教育、醫療及社會福利的實際經常性開支由2011至12年度的1,373.5億元,增加至2016至17年度的1,975.9億元,即增幅為43.9%。就第五屆(即現屆)政府的首四年政府的福利轉移政策對堅尼系數的影響,便有待政府統計處大約於2022年中公布有關2021年人口普查的資料分析4,才可知曉。
收入再分配政策與扶貧
扶貧委員會每年公布的《香港貧窮情況報告》亦有分析部分收入再分配政策減低相對貧窮人口的效果。先要說明的是,該報告並不包括教育開支(非現金津貼部分)及公共醫療開支這兩項主要收入再分配政策在內。雖然這兩部分屬廣義社會福利的政策肯定對減貧及防貧有積極作用,由於這兩部分能惠及全港市民的措施不設經濟審查,更不涉及現金資助,所以沒有納入貧窮線主體分析框架內。簡單來說,公布的數字是偏向低估政府政策的減貧作用。不過,這兩項福利開支,亦有其收入再分配的作用,故其效果是有反映在堅尼系數的分析。
表二來自《2019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分析了多項福利的減貧效果。我們可以留意到:
‧ 如逐項計算各項政策的效果,公共房屋的減貧效果最大,其在2019年足以令26.1萬人脫貧,減低整體貧窮率3.7個百分點;
‧ 其次便是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及長者生活津貼,2019年足以分別令15.5萬與15.4萬人脫貧。兩者均可以各自減低貧窮率2.2個百分點。由於人口高齡化,我們可以預期長者生活津貼的減貧效果有望超越綜援;
‧ 以恆常現金福利計算,減貧效果第三大的政策是在職家庭津貼。於推行職津前身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初期的2016年,只能減低貧窮率0.3個百分點;在落實一系列改善措施後,其於2019年已可減低貧窮率0.6個百分點,並有望繼續提升。
後語
這份網誌已超過2,000字,屬於過長。簡單的總結有兩點:一是由上屆政府開始,在收入再分配政策中的福利轉移,是自香港回歸以來,一個明顯的實質及相對增幅;二是公共房屋是眾多政策中,減貧成效最顯著的一個。香港寸土尺金,世上首屈一指,原因很多,本不應由我分析;不過我可以簡單指出部分原因是由於香港的經濟、財富及收入增加。換言之,透過公共房屋政策,可以通過土地價值作出某程度的經濟及財富分享。現屆政府在《長遠房屋策略》中,將公營房屋所佔比例由六成增加至七成,便是以公營房屋加強經濟及財富分享的策略;但由於發展土地與興建房屋,不是立竿見影,乃需要以年計的時日才能將其效果彰顯。下回重點會回到勞福局的工作範圍之內,特別是綜援、長者生活津貼及職津。
1在語意上,有廣義的社會福利與狹義的社會福利。在寫網誌時,要說清楚而不會引起混淆,是一個挑戰。當我們討論宏觀政策時,社會福利一般廣義地包括教育、醫療、房屋、社會保障及社會服務(如安老、復康、家庭服務等);但當我們討論到香港的政策範圍時,我們便會用上教育、醫療、房屋及社會福利,而這個便是狹義的社會福利,只包括社會保障及社會服務。當我們用福利轉移一詞時,福利便是指廣義的社會福利。我在網誌中,便會用福利作為廣義的社會福利,而當我用社會福利一詞時,便是指狹義的社會福利。
2在經濟學研究中,增加稅收會減慢經濟增長,大致上沒有爭議;不過,若只增加最高收入人士的稅率,會否影響經濟增長,則有不同研究結果。最近Owen Zidar (2019) “Tax Cuts for Whom? Heterogeneous Effects of Income Tax Changes on Growth and Employmen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27(3)指出改變入息稅率對最高收入的10%人士並沒有明顯影響。
3雖然香港入息稅的最高邊際稅率為17%,但由於標準稅率的設計,全年入息超過200萬元的單身人士,其所面對的邊際稅率實質等於標準稅率,即15%。
48月8日的網誌中,我解釋了就反映香港收入不均情況的堅尼系數的資料來源及分析。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8月22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新增五宗確診 全屬外地輸入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五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均為外地輸入,患者由菲律賓、印尼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抵港。
防護中心並報告一宗樣本懷疑受疫苗病毒株污染個案的調查結果。一名32歲男子本月16日在私家醫生診所抽取咽喉樣本,經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化驗後結果呈陽性,但病毒量低,病人入院後對病毒和抗體檢測均呈陰性。
防護中心表示,該私家醫生為病人抽取樣本前,曾在診所同一位置為其他市民注射科興疫苗,而根據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對該病人的樣本基因分析,病毒樣本與SARS-CoV-2疫苗病毒株吻合。
基於臨床數據、流行病學資料和相關分析結果,防護中心認為個案屬於疫苗病毒株污染,不會列為2019冠狀病毒病感染個案。入住檢疫中心的密切接觸者在取得陰性檢測結果後已離開。
因應一宗涉及L452R變異病毒株的輸入個案,患者到過的11處指明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為謹慎起見,已完成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者也須接受強檢。
此外,防護中心提醒與東涌逸東(二)邨美逸樓相關的指明人士,明日須遵從強制檢測公告接受檢測。政府明日會在美逸樓地下對出空地增設流動採樣站,為須接受強檢人士提供免費服務。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個案41宗,一宗屬源頭不明本地個案,一宗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其餘為輸入個案。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201
- 202
- 203
- 204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 210
- 211
- 212
- 213
- 214
- 215
- 216
- 217
- 218
- 219
- 220
- 221
- 222
- 223
- 224
- 225
- 226
- 227
- 228
- 229
- 230
- 231
- 232
- 233
- 234
- 235
- 236
- 237
- 238
- 239
- 240
- 241
- 242
- 243
- 244
- 245
- 246
- 247
- 248
- 249
- 250
- 251
- 252
- 253
- 254
- 255
- 256
- 257
- 258
- 259
- 260
- 261
- 下一頁
- 第 143 頁,共 26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