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社區與健康

  • 多項措施改善檢測輪候情況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表示,目前市民輪候新冠病毒檢測的情況並不理想,他為此向受影響市民致歉。他指,當局已加緊推行改善措施,例如今明兩天在十個檢測站增設派籌機,為孕婦、長者安排關愛隊伍。

     

    徐德義今日向傳媒表示,大批市民配合強制檢測要求,令多區社區檢測中心、流動採樣站出現人龍,早前荃灣一個流動採樣站試用派籌機,反應不俗,今明兩天約有十個檢測站會增設派籌機。

     

    當局並由今天開始安排逾200名公務員到不同檢測點協助人群管理,因應現場情況為長者、孕婦等有需要人士安排關愛隊伍,縮短他們的輪候時間。政府會不斷檢視和調節檢測需要和次數,紓緩大量人群須輪候檢測的狀況。

     

    多項社交距離措施今日起收緊,包括群組聚集上限由四人降至兩人,徐德義強調,目前疫情嚴峻,須以非常手段阻截病毒繼續傳播,防止醫療系統被拖垮。

     

    私人處所今日起禁止兩戶以上聚集,他指,有關法例的設計以每戶計算,即居住在同一屋簷下計算為一戶,但住戶內任何人士的照顧者不會被計算入參與聚集的住戶數目內。在工作場所或進行必須的修理工作等情況也不受多戶聚集限制。

     

    此外,今日起D類餐飲處所率先推行「疫苗通行證」安排,除所有員工須已接種新冠疫苗,顧客也須接種最少一劑疫苗,每桌最多四人。B類和C類餐飲處所每枱人數上限則由四人減至兩人。所有餐飲處所不得舉行宴會。

     

    「疫苗通行證」本月24日全面實施,徐德義指,如果個別人士必須通過相關處所才能到達居所或工作地點,可被視為不遵守有關規定的合理辯解,但在相關處所工作的人士不獲豁免。

  • 本港錄986宗新冠病毒陽性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986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一宗屬輸入個案,其餘為本地感染;初步陽性檢測個案約800宗。醫院管理局呼籲市民持續注意個人衞生。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涉及愉景灣廣場的個案增加,患者包括客戶服務員、清潔人員和其他店鋪員工,該廣場須關閉並進行大清洗。

     

    張竹君也提及一些安老院個案,早前有確診院友死亡的溫暖護老院另有三宗個案,院舍全部人士或須接受檢疫;東華三院莫黃鳳儀安老院、東華三院何東安老院、君悅護理中心均出現初步陽性個案。

     

    佛教李莊月明護養院三名工作人員為陽性個案,另有兩名院友為初步陽性個案;葵涌騰達護老中心有保健員確診;東華三院何玉清翠柳頤庭有廚房員工受感染。

     

    另外,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表示,一名94歲有長期病患的女患者離世。患者本月8日因呼吸困難、心臟衰竭入院,篩查檢測結果呈陽性。

     

    患者帶Omicron變異病毒株,入院接受隔離治療,初時情況穩定,及後轉為嚴重,情況持續惡化,延至今日下午1時33分離世。患者沒有新冠疫苗接種紀錄。

     

    此外,李立業指出,現時患者等待入院需時數天,情況並不理想,當局希望市民見諒,在家中等候時應注意個人衞生,勤洗手,佩戴口罩並使口罩緊貼面部。

     

    防止環境傳染方面,他們應保持房間空氣流通,打開窗戶,盡量獨自用膳,避免與其他人有面對面和親密行為,也應每日使用稀釋漂白水清潔家居、每星期在U型隔氣彎管注入半公升清水。

     

    元朗洪福邨洪樂樓排放的污水樣本對新冠病毒檢查呈陽性,政府懷疑大廈內有隱形患者,晚上將該廈劃為受限區域,相關居民須在指定時間前接受強制檢測。

     

    政府並宣布,因應多宗初步陽性和陽性檢測個案,20個指明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中環愛丁堡廣場、黃大仙廣場的流動採樣站明日起提早於每日上午8時開始運作。

     

    荃灣公園、葵涌運動場、長沙灣體育館、天瑞體育館等檢測點已陸續設置派籌機試行即場派籌,市民也可上網查看實時籌號排隊狀況。當局會視乎實際情況,考慮在更多檢測點推行類似安排。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善用科技落實疫苗通行證

    「疫苗通行證」於今日起率先在D類食肆推行,我們一如既往,在技術層面支持防疫抗疫工作。我們已於1月底推出「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更新版本,加入了自動顯示電子疫苗接種紀錄,同時支援儲存新冠疫苗接種醫學豁免證明書,簡化展示二維碼流程。希望透過不斷提升,將科技用得好用得準,加強香港控疫能力,早日擊退疫情,大家盡快恢復正常生活,經濟復常。

     

    由於現時疫情嚴峻,在落實擴展「疫苗通行證」計劃的同時,我們同步加入新的科技方案,提供驗證二維碼掃描器程式供處所反掃針卡或豁免證明書二維碼,從而記錄到訪人士的資料,收實名記錄之效。當處所出現感染個案時,有關資料可協助個案追蹤辦公室更快更精準找出密切接觸者或可能受感染人士,及早切斷病毒社區傳播鏈。

     

    我們以便民利民為大原則,不論對市民或處所來說,反掃安排可謂操作簡易。市民只要更新「安心出行」至3.0.2版本或以上,先以「安心出行」掃描及儲存針卡或豁免證明書。當市民進入處所時再掃描「安心出行」場地二維碼後,程式會自動顯示電子針卡或豁免證明書,藍色代表已接種疫苗或因醫學原因獲豁免的人士,紅色則代表未有接種紀錄,不能進入特定場所。電子針卡底部會有計時器作為防偽工具,避免有人以截圖方式借用他人的「安心出行」紀錄。新版本既方便市民展示針卡,又方便處所人員執行防疫措施如查看是否已掃「安心出行」及記下針卡資料。

     

    政府亦已推出驗證二維碼掃描器流動應用程式新版本,即4.1.0版本,供食肆和處所負責人用作掃描針卡及豁免證明書二維碼,以核實其真確性。處所只要下載或更新驗證二維碼掃描器程式至最新版本,將裝有程式的手機安放當眼位置,啟動自動掃描模式功能,選擇音效提示,即可使用。驗證二維碼掃描器程式掃描二維碼後,會有不同聲響提示有關人士已接種疫苗、持有豁免證明書或二維碼無效,方便處所負責人分辨到訪人士的「疫苗通行證」是否有效。到訪人士資料只保留在處所裝有程式的手機中,所以處所有責任好好保管裝有驗證二維碼掃描器程式的手機。

     

    暫存在驗證二維碼掃描器程式內的資料只會儲存31天作防疫抗疫相關用途。有關資料會經加密處理,更會進行遮蓋(masked)及雜湊(hashed)處理,成為不可辨識個人身分的資料。即使處所人員亦無法查閱儲存在驗證二維碼掃描器程式內的個人資料。

     

    我也感謝市民一直善用「安心出行」,至今已有超過43萬市民通過「安心出行」的提示作檢測,當中62名市民驗出病毒陽性,而且大部分都是近期個案,足證「安心出行」的提示有一定成效,並能配合衞生防護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及追蹤病毒的工作。

     

    要科技方案收到效用,我們需要廣大市民配合,堅定信心,齊心抗疫,堅持動態清零,好讓香港盡快走出疫情。

     

    (以上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2月10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四樓宇強檢行動發現近百初陽個案

    政府表示,在屯門良景邨良傑樓、元朗朗屏邨鵲屏樓、鳳屏樓和天水圍天盛苑盛賢閣的強制檢測行動中共發現97宗初步陽性檢測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安排跟進。

     

    政府周日晚上將良傑樓劃為受限區域,其後延長相關宣告執行日期至今日。受檢人士須留在其處所,其間按指定安排接受三次檢測。

     

    強制檢測行動今日下午約12時15分完成,共4,650人次接受檢測,發現共73宗初步陽性個案,另有三宗個案檢測結果不確定。

     

    當局昨晚也向鵲屏樓、鳳屏樓和盛賢閣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三大廈分別約980人、890人和1,780人受檢,鵲屏樓、鳳屏樓各發現七宗初步陽性個案,盛賢閣則發現十宗初陽個案,另有四個樣本須再次檢測。

  • 居安抗疫支援熱線今起運作

    民政事務總署表示,「居安抗疫」計劃24小時電話熱線1833 019今日投入服務,共設100條線,為接受家居檢疫的人士提供支援和協助。

     

    計劃本周二起推行,2019冠狀病毒病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和密切接觸者的同住家人經評估為合適後,會獲安排接受14日和四日家居檢疫。

     

    熱線中心設於黃大仙社區中心和荔枝角社區會堂,職員會處理一般查詢和記錄家居檢疫人士所需援助,然後將個案轉介相關部門跟進。

  • 三受限區檢出48宗初陽個案

    政府表示,在深水埗富昌邨富悅樓、沙田美林邨美楓樓和大埔宏福苑宏志閣的強制檢測行動中分別發現29宗、15宗和四宗初步陽性檢測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安排跟進。

     

    政府昨日延長富昌邨富悅樓的限制與檢測宣告執行日期至今日,居民須先後接受兩次檢測。強制檢測行動今早約8時30分完成,約4,820人次受檢。

     

    當局昨晚也向美林邨美楓樓、宏福苑宏志閣和宏盛閣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分別約2,670人、530人和500人受檢,其中宏盛閣沒有錄得陽性個案,但有一個樣本須再次檢測。

  • 新個案逾千宗 市民應減少外出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1,161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八宗屬輸入個案,其餘為本地感染,主要涉及Omicron變異病毒株;初步陽性檢測個案則約有800宗。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重申,市民應減少外出。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很多個案涉及家庭群組,患者在農曆新年前後參與聚會,不少群組十多人至20人,以致全家確診。

     

    張竹君指,新增個案逾半源頭未明,患者多為家庭主婦、長者或退休人士,日常只到商場、街市等,個案彼此沒甚關連,當局呼籲大家減少外出和聚會。

     

    多間院舍有長者和員工染疫,包括大角咀欣穎護老院、沙田禮賢會王少清頤養院、深水埗溫暖護老院、深水埗仁濟醫院李衞少琦安老院、牛頭角扶康會樂華成人訓練中心。

     

    張竹君表示,第五波疫情以來,逾十間安老院或殘疾人士院舍出現小型爆發,情況令人擔心,市民應盡快接種新冠疫苗,尤以長者為然。

     

    醫院管理局公布,兩名新型肺炎確診者在明愛醫院死亡,死者均有長期病患。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匯報有關個案,其中溫暖護老院73歲男院友周一因肺部感染入院,情況持續惡化,翌日早上4時45分離世,個案已轉交死因裁判庭跟進。患者去年9月已接種兩劑科興疫苗。

     

    另一76歲男病人有肺積水和呼吸道感染,入院後病情逐步惡化,今早4時45分不治。患者沒有接種新冠疫苗。

     

    李立業指,死亡、危殆或嚴重個案中不少患者未曾接種疫苗,又或尚未接種第三劑疫苗,他呼籲仍未接種疫苗或尚未接種第三劑的市民盡快接種。

     

    若干大廈排放的污水樣本對新冠病毒檢查呈陽性,政府懷疑大廈內有隱形患者,晚上將元朗朗屏邨鵲屏樓鳳屏樓劃為受限區域,相關居民須在指定時間前接受強制檢測。

     

    此外,在星期日和昨日的圍封檢測行動中,當局發現屯門良景邨良傑樓有70宗初步陽性檢測個案,情況令人憂慮,有關限制與檢測宣告再度延長至明日,受檢人士須接受第三次檢測。

     

    因應在元朗、大埔的污水檢測結果呈陽性,於指定期間曾身處17個指明地方的人士須接受病毒檢測。同時,53個涉及初步陽性或陽性檢測個案的指明地方也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政府又宣布,為調配資源到有需要區域應對疫情,愉景灣聖公會偉倫小學對開空地和愉景灣消防局側空地的流動採樣站明日起整合為愉景灣消防局側空地流動採樣站。全港各區明日共有59個地點設社區檢測中心或流動採樣站,為須接受強制檢測的人士免費服務。

     

    民政事務總署明日會在多個污水檢測呈陽性的地區向住戶、清潔員工和物業管理派發快速測試套裝,供他們自行檢測。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快速測試呈陽性者不應前往急症室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醫院管理局呼籲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測試結果呈陽性的市民應盡量尋求家人、朋友協助,或利用速遞服務提交深喉唾液樣本,並耐心在家等候結果,不應前往急症室。

     

    新冠疫情日趨嚴峻,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本港各區急症室嚴重超出負荷,甚至影響其他緊急救治服務,呼籲有其他病症而病況輕微的市民不要到急症室求診,應尋求家庭醫生或其他私營醫療服務。

     

    李立業又指,確診人數增長速度驚人,即使當局評估患者須入院或入住社區治療設施,但仍要考慮病情、長期病史、年紀、自理能力等因素,因此患者或要等待數天才獲安排住院。

     

    他說,目前大部分患者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情況非常穩定,希望他們耐心在家等候。當局今日起會主動聯絡在社區等待入院的市民;「護訊鈴」電話支援服務人員將優先接觸已等候較久的市民。

     

    此外,由於醫院隔離設施和社區治療設施已飽和,當局將進一步修訂出院條件,患者如沒有臨床症狀需要處理,便無須等待十天才出院。根據衞生署最新指引,該類患者出院後可直接回家,接受14天自我監察。

     

    李立業表示,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的床位快將用盡,當局準備協助政府加開更多社區隔離設施以接收輕症患者,同時會調配醫院人手到社區隔離設施提供醫療站服務。他指,當局有需要逐步減少非緊急服務,專科門診病人可選擇藥物覆配服務。

  • 死亡個案與疫苗接種無因果關係

    衞生署表示,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已評估64宗離世前14日內曾接種新冠疫苗人士的死亡個案,總結48宗與疫苗接種沒有因果關係,初步認為14宗與接種無關,兩宗有待評估。委員會認為,至今未有不尋常現象。

     

    專家委員會今日召開會議,評估有關接種新冠疫苗的嚴重異常事件。

     

    截至1月31日,市民共接種約1,113萬劑新冠疫苗。衞生署接獲6,894宗異常事件報告,佔接種總劑量0.06%,其中64宗為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的死亡個案,佔疫苗接種總劑量0.0006%。

     

    根據醫院管理局資料,1月3日至30日,未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166宗,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10.3宗,整體死亡率與過去三年同期數字相若,未有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增加接種者死亡風險。

     

    接種新冠疫苗嚴重或非預期異常事件和關注事件的因果關係評估結果載於新冠疫苗安全監察報告,最新一份報告周五在政府專題網頁公布。

  • 新冠疫苗接種監測更新

    截至本月6日,衞生署過去一星期共接獲35宗涉及曾接種新冠疫苗人士的異常事件報告,其中沒有醫院管理局呈報涉及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人士及與接種疫苗有潛在關聯的死亡個案。

     

    截至同日晚上8時,市民共接種約1,130萬劑新冠疫苗。衞生署接獲6,918宗異常事件報告,佔疫苗接種總劑量0.06%,其中64宗為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的死亡個案,佔疫苗接種總劑量0.0006%,沒有死亡個案顯示與接種疫苗有關聯。

     

    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已總結48宗死亡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因果關係,初步認為14宗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關聯,兩宗有待更多資料評估。委員會認為,至今並未發現不尋常現象。

     

    根據醫管局資料,上月10日至本月6日,未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169.2宗,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10.9宗,整體死亡率與過去三年同期數字相若。

     

    其中,未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急性中風或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八宗,有接種疫苗紀錄的同類死亡個案比率則為每十萬人0.9宗。

     

    此外,未有接種疫苗紀錄的流產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38.8宗,有接種疫苗紀錄後流產的個案比率為每十萬人十宗。

     

    根據統計分析,未有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增加接種者的死亡或流產風險。有關參考數據將會上載至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專題網頁

     

    至於非死亡異常事件個案大部分為較輕微的個案,詳情可參考香港新冠疫苗的安全監察報告

  • 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涉款260億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將推出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首次向合資格失業人士提供一次性一萬元支援,又會向清潔工、保安員等抗疫前線人員發放津貼。政府將尋求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向基金注資約260億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午會見傳媒,公布最新一輪防疫抗疫基金內容。她指,第六輪基金涵蓋40多項措施,連同應急款項,估計將要求財委會注資約260億元。

     

    她指,政府認真參考立法會議員和業界意見,她也要求同事以更體恤的態度支援有需要的企業和個人,目標是希望盡量涵蓋受疫情和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影響的行業及人士。

     

    她表示,政府與財委會主席已達共識,財委會下周二舉行特別會議,屆時政府將提供各項目的詳細資料,也會爭取於下周一早上發出相關文件。

     

    第五輪防疫抗疫基金涵蓋的受影響行業可再申領新一輪基金,且金額較大。除再次支援處於冰封狀態的旅遊業,第六輪基金也會支援間接受影響的行業,例如載客運輸業、洗衣業、洗碗業、職業介紹所、本地漁農生產者等。

     

    此外,政府特別希望透過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支援和感謝在第五波疫情下緊守崗位、不辭勞苦、肩負抗疫重任的前線人員,即清潔工、保安員,以及在日常工作面對高暴露風險的特定群組,例如在機場處理貨運的員工,津貼額為每人每月2,000元,為期五個月。

     

    林鄭月娥又形容第六輪基金突破思維,政府將首次向自第五波疫情以來短期或臨時失業的人士提供一次性一萬元支援,合資格自僱人士也受惠。

     

    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約260億元注資額中20%屬應急款項,扣除應急款項後,基金約60%款項將用於支援個人。林鄭月娥指,第六輪基金的支援明顯向個人傾斜,有別於以往。

  • 居安抗疫計劃啟動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居安抗疫」計劃今日正式啟動,截至中午,當局已向38人發出家居檢疫令,2019冠狀病毒病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和密切接觸者的同住家人各佔一半,他們須分別接受14日和四日家居檢疫。

     

    此外,竹篙灣檢疫中心改作社區隔離設施,醫院管理局會逐步將適合的患者遷往該設施。

     

    衞生署署長林文健在簡報會上表示,家居檢疫人士於檢疫期間須定期進行快速抗原測試並量度體溫,如有疑問可致電「居安抗疫」計劃熱線尋求協助。他又希望家居檢疫人士的親友在避免面對面接觸的前提下,就膳食等生活所需向檢疫人士提供協助。

     

    林文健呼籲物業管理業界在轉交生活所需物品予家居檢疫人士上提供方便,也希望速遞和網購公司提供協助,政府會制定適當指引,做好感染控制。

     

    他說,長者新冠疫苗接種率仍然偏低,實施家居檢疫不但可紓緩公立醫院隔離病床的供應壓力,也可爭取時間,在社區推動疫苗接種。

  • 第 154 頁,共 34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