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社區與健康

  • 三地點增設流動採樣站

    政府宣布新增三個流動採樣站,分別位於大角咀港灣豪庭、東涌逸東(二)邨傑逸樓和將軍澳景林邨景桃樓,為須接受強制檢測的人士提供免費2019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服務。

     

    鑑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確診個案分布全港各區,部分確診人士沒有病徵,顯示社區存在眾多隱形傳播鏈,政府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將全港多幢大廈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範圍,要求居民、工作人員和曾到訪人士接受檢測。

     

    為便利強制檢測公告涵蓋的人士接受檢測,政府安排檢測服務提供者於各區多個地點設立流動採樣站,提供免費而便捷的檢測服務。

     

    除流動採樣站外,受檢人士也可到社區檢測中心接受檢測,費用全免。中心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1時30分及下午2時30分至晚上8時開放,並優先向已預約市民提供服務。

  • 41人確診 瑪嘉烈醫院現小型爆發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41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38宗屬本地感染,其中11宗源頭不明。瑪嘉烈醫院職業治療部出現小型爆發,另再多三幢大廈納入強制檢測名單。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27宗與其他確診個案相關的個案中,一人為將軍澳---藍田隧道工程地盤群組的密切接觸者,於檢疫期間確診。

     

    中九龍幹線---中段隧道工程地盤群組增一名工作人員和一名密切接觸者確診;港九小輪群組三名在船上工作的人員和一名密切接觸者確診。

     

    此外,瑪嘉烈醫院職業治療部專科門診再有一名病人服務助理確診,另一名病人服務助理初步確診,張竹君指該處出現小型爆發。

     

    瑪嘉烈醫院暫時關閉相關工作地點,並安排徹底清潔消毒。

     

    醫院管理局指,兩名確診和初步確診的病人服務助理工作期間沒有進行高風險醫療程序,並有佩戴合適個人防護裝備,因此沒有病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

     

    政府發布強制檢測公告,東涌逸東(二)邨傑逸樓、將軍澳景林邨景桃樓、大角咀港灣豪庭7座納入強制檢測名單,任何人在指定時間曾身處上述地方逾兩小時,須於本月14日或之前接受病毒檢測。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體育處所資助計劃周四起接受申請

    新一輪防疫抗疫基金下的體育處所資助計劃本月14日起接受申請,下月17日截止。

     

    計劃為在《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下,上月10日起被指令關閉的體育處所提供一筆過十萬元資助,以紓緩其現金流轉壓力和財政負擔。

     

    合資格體育處所須在香港擁有固定地址並獨立營運,其主要及實質業務為在該處所提供室內或室外體育活動,該等活動須為相關體育總會或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認可體育機構推廣的活動。

     

    申請的審核工作會於申請期內同步展開,查詢可發電郵或致電2504 8440。

  • 31人確診 渡輪船長染疫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31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28宗屬本地感染,其中九宗源頭不明。一名渡輪船長確診,而中九龍幹線---中段隧道工程地盤多名初步確診者證實染疫。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除該港九小輪船長確診外,三名船員亦初步確診。他們駕駛數條航線,因在船上一同工作、用餐和休息而有較密切的接觸。防護中心正追查患者行蹤和相關密切接觸者,逾百名船員須接受病毒檢測。

     

    有關連個案共19宗,其中中九龍幹線---中段隧道工程地盤昨日初步確診的六名工人染疫,該群組累計七人確診,並再多一人初步確診。

     

    30多宗初步確診個案中,一名患者為頤和園護老中心(紅磡)員工,主要在院舍二樓工作。女患者沒有病徵,一直上班,本月8日自行安排接受病毒測試後得知初步確診。

     

    張竹君說,患者負責夜班工作,照顧院友較多,該院舍二樓共31名院友和15名員工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須接受檢疫;其餘兩個樓層的院友則會獲派樣本瓶作檢測。

     

    輸入個案方面,三名患者分別由土耳其、德國和巴西到港。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屯門山景邨設流動採樣站

    政府宣布,屯門山景邨足球場新設流動採樣站,為須接受強制檢測的人士提供免費2019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服務。

     

    鑑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確診個案分布全港各區,部分確診人士沒有病徵,顯示社區存在眾多隱形傳播鏈,政府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將全港多幢大廈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範圍,要求居民、工作人員和曾到訪人士接受檢測。

     

    為便利強制檢測公告涵蓋的人士接受檢測,政府安排檢測服務提供者於各區多個地點設立流動採樣站,提供免費而便捷的檢測服務。

     

    除流動採樣站外,受檢人士也可到社區檢測中心接受檢測,費用全免。中心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1時30分及下午2時30分至晚上8時開放,並優先向已預約市民提供服務。

  • 個案追蹤辦公室明起運作

    新冠病毒病疫情雖然近日有稍為緩和的跡象,但情況仍然十分反覆,全社會切勿掉以輕心,必須繼續沉着應對,保持警覺。

     

    靈活調動人力

     

    為加強追蹤確診個案密切接觸者的工作,政府已投入更多人手,提升追蹤效率。政府在啟德社區會堂設立的個案追蹤辦公室於明天開始運作,我前日到辦公室了解準備情況,並為同事打氣。政府動員紀律部隊人員協助追蹤個案工作,務能更專業化、更科學化及更迅速地進行追蹤,做好上游源頭把關及圍堵的工作,迅速切斷病毒傳播鏈。

     

    新冠疫情嚴重威脅市民健康安全及重創經濟。抗疫是政府的首要任務,公務員隊伍作為政府的骨幹,實責無旁貸,應更有擔當和使命感,以身作則奮力抗疫,為香港早日達致清零的目標而努力。

     

    創科抗疫

     

    過去一年,政府一直積極利用創新科技支援防疫抗疫的工作,應對嚴峻挑戰和需要,例如推出「居安抗疫」和「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提供支援家居檢疫的低功耗藍牙電子手環、設立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網上預約系統,以及開發香港健康碼配合日後恢復通關等。政府亦已設立網站方便市民下載電子檢測記錄,和正開發新型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的預約系統。

     

    設立電子檢測記錄系統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市民可以查詢及免費下載自己的檢測記錄。政府稍後會在系統加入電子針卡記錄,屆時市民可以利用「智方便」確認身分後,透過系統下載電子疫苗注射記錄。

     

    新型冠狀病毒病疫苗即將供港,政府於本月會準備好疫苗接種計劃的網上預約系統,方便市民預約接種。完成預約後,系統會提供預約確認資料,並在接種日的前一天向市民發出手機短信提示。

     

    政府亦透過電子平台協助衞生防護中心聯繫相關部門的系統,直接查詢及下載確診者、其家人及密切接觸者的資料和相關出行記錄,可以幫助資訊收集和流通,協助個案調查、密切接觸者和其他接觸者的追蹤,以至密切接觸者需要入檢疫中心,整個流程可以透過電子平台做到更快,資料更準確。創科局會繼續協助不斷優化電子平台,加入更多資訊分享功能,支持衞生防護中心加快追蹤密切接觸者的工作。

     

    重視創科 吸才育才

     

    雖然疫情對本港營商環境帶來不少挑戰,但本港的創科發展仍然是生機勃勃。人才是香港推動創科的重要元素,隨着創新科技在不同領域和界別廣泛使用,各行各業對創科人才的需求殷切與日俱增。政府透過不同措施抓緊科技發展帶來的機遇,並銳意積極培育及吸納科技人才。

     

    青年科技人才

     

    政府於前日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並接受企業申請。計劃特設約700個專為創科職位而設的名額,鼓勵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招聘本地大學STEM1學科的畢業生在本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參與創科工作及接受在職培訓,時間各佔約6至12個月。政府會按每名獲聘畢業生向企業發放每月一萬港元的津貼,為期最長18個月。計劃得到廣東省及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我期望香港青年人能放眼國家,把握大灣區的種種機遇,開拓更廣闊的事業發展方向。

     

    傑出創科學人計劃

     

    除了持續加強培訓本地人才外,香港必須維持匯萃全球人才的競爭力。特區政府將推出傑出創科學人計劃,資助本地大學聘任知名及傑出的海外學者及其團隊赴港進行STEM相關教研工作,初步名額為100名(不包括團隊的研究員)。資助將涵蓋赴港學者的薪金津貼、設立實驗室及其營運開支、研究員的津貼等。計劃有助本地大學在創科教研活動更上一層,從而增強香港創科團隊的能力。政府將稍後公布計劃詳情。

     

    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

     

    為鼓勵學校推行科普教育,培養本地的科技人才鋪路,政府在去年正式推出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為每所公帑資助中學提供最高100萬元資助,加強中學生在課程以外認識更多資訊科技的新發展如雲端計算、區塊鏈、大數據等,培養更多創科人才。

     

    《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

     

    政府一直利用創新科技改善公共服務,提高效率,做到便民利民,並積極推動香港發展成為智慧城市。上月公布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提出了超過130項進一步構建香港成為智慧城市的措施。在推動智慧政府方面,政府將在精明規管計劃下推行電子牌照服務,於2022年中前將大部分牌照申請電子化,並推行精簡政府服務計劃,改革涉及申請和批核的政府服務。

     

    另外,剛於上月底推出提供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的「智方便」平台,讓市民透過「智方便」流動應用程式以單一數碼身分,登入使用各項網上服務,便利市民輕鬆投入數碼生活。

     

    港深合作 啟動大灣區引擎

     

    政府正全力發展位處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以聯繫頂尖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建立重點科研合作基地。港深創科園將與深圳科創園區共同組成為具有對應聚集力和協同效應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同時,我們正與深圳共同研究在港深創科園首批樓宇落成前,由香港科技園公司承租及管理深圳科創園區的部分地方,讓有意開展大灣區業務的機構和企業先盡快落戶,從而更善用港深的互補優勢。兩地亦正共同制定適用於合作區的聯合政策,提供科研資源、資金及出入境等方面的便利流動及支援措施,並將會共同對外推廣,攜手為合作區引入人才。

     

    結語

     

    以創新科技推動經濟增長是全球大勢所趨,我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近年,香港的創科發展迅速,相關產業在2019年的增加價值比2018年上升了11.9%,遠高於整體名義本地生產總值的升幅。根據投資推廣署調查,香港在2020年共有3,360間初創公司,比2019年增加6%,較2017年的水平更顯著上升51%。香港在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的《2020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中排名全球第五位,較2019年上升三位,是自報告發布以來香港最高的排名。

     

    40年前國家改革開放造就香港經濟轉型騰飛。40年後的今日,國家發展一日千里,香港成為享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的國際大都會,本身具備競爭實力和許多優勢。憑藉國家的大力支持,只要我們擁抱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第二次重大歷史機遇,乘勢起飛,香港將可更上一層樓。此外,優秀的人力資源是香港最寶貴的資產,人力要靠吸才育才,把人才「引進來、走出去」,促進良性循環,香港青年人在大灣區尋求突破,裝備自己,往外闖吸收經驗,日後必成大器,在大灣區大舞台發揮所長或學成回港成為各行業的精英。

     

    1即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1月10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自動注水 守護家居

    2019冠狀病毒病肆虐,U型隔氣彎管能否發揮隔氣功效、防止病毒入侵頓成家居抗疫焦點之一。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師生研發自動為彎管注水的補水器,可協助用戶守好這道重要卻易被忽略的抗疫防線。

     

    U型隔氣彎管連接一般住宅單位的衞生設備。要有效阻隔臭氣和病毒等經污水管入侵,重點在於彎管有否足夠貯水。因此,每周注水至U型隔氣彎管已成疫情期間不少市民的「指定動作」。

     

    然而,市民難免有忘記為彎管注水的時候,部分長者也不便俯身為彎管注水,衞生隱患由此而生。

     

    師生合力  意念成真

     

    有見及此,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青衣)職場學習及評核項目發展組(工程學課程)項目主任洪健豪萌生設計U型隔氣彎管補水器的念頭,並在學院組成師生團隊,合力將之變成現實。

     

    補水器不單為團隊在市區重建局有份舉辦的比賽贏得金獎,團隊更獲巿建局提供專業意見和單位作實地測試,從而製成功能更全面的第二代補水器。

     

    新一代補水器加入物聯網元素,用戶可透過手機應用程式使用多項功能,例如自行設定時間定期為彎管注水,解決部分單位未能利用超聲波感應器探測彎管水位再自動注水補充的問題。

     

    用戶也可在程式內檢視補水器狀態,按需要選擇自動或手動補水模式。若用戶忘記為貯水箱加水,系統會推送提示。

     

    有份設計手機應用程式的工程系學生何嘉文說:「每想到這應用程式有助家居防疫,我便覺得很有成就感。」

     

    實地測試  完善設計

     

    裝置更趨完善且增添不少功能,有賴團隊通過實地測試跨越種種困難。

     

    何嘉文的同學兼隊友楊凱棋稱,在單位實地測試期間因網絡接收不良,裝置很多功能都無法使用。

     

    為解決有關問題,團隊努力改善設計,包括為第二代補水器加設可讓用戶在離線情況下設定補水模式並紀錄水位的功能,又加裝LED燈顯示裝置狀態,令操作切合不同用戶需要。

     

    補水器可用於地台渠閘,如何讓裝置同時適用於企身渠閘排水口,是團隊曾面對的另一道難題。

     

    工程系講師杜璟庭靈機一觸,想到在補水器下方加設斜台,讓水通過斜台流進企身渠閘,達到以一個裝置配合本港大部分樓宇設計的目標。

     

    善用專業  助民抗疫

     

    團隊計劃未來在舊式樓宇、工商業大廈、商場等地點試用補水器,同時透過收集所得數據進一步研究水封、喉管設計等如何影響環境衞生。

     

    洪健豪和杜璟庭更希望與業界合作,以開發更多同類產品。

     

    洪健豪說:「我們很高興能運用自身的工程專業協助市民對抗疫情。能為香港抗疫出一分力,研發團隊實在與有榮焉。」

     

    市建局高級經理(工程及合約)許頴麟稱,這款補水器能自動為彎管注水,無須用戶時常記掛,且方便易用,非常切合現時抗疫需要。

  • 東區醫院病人經三次檢測後確診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醫院管理局表示,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一名女病人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該患者入院接受手術,入院前後均進行病毒檢測,首兩次結果呈陰性,第三次才確診。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醫療成效及科技管理)庾慧玲今日在簡報會上說,該名61歲女病人獲安排於本月7日入院接受手術,入院前接受篩查所交深喉唾液樣本結果呈陰性。病人其後在入院,當時有流鼻水、咳嗽、低燒等輕微症狀,院方收集其咽喉和鼻咽拭子樣本檢測,結果亦呈陰性。

     

    本月7日下午,病人到核子醫學部進行掃描檢測和全身麻醉手術,過程涉及霧化程序。由於病人持續出現症狀,院方再為她進行2019冠狀病毒測試和其他呼吸系統病毒測試,最終得出陽性結果。

     

    庾慧玲指,該病人第三次病毒測試結果原本為不確定,經衞生署覆檢後才確診,而其Ct值較高,相信病人體內病毒量少,以致首兩次檢測均無法驗出。

     

    她說,與確診者入住外科病房同一病格的六名病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院方已安排仍然留院的五名病人接受隔離和檢測,全部結果呈陰性,而另一名已出院者將獲安排返回醫院接受測試並檢疫。

     

    44名曾入住同一病房的病人和一名曾逗留手術後恢復室的病人被列為其他接觸者,將接受病毒檢測和醫學監察。相關醫護人員則因穿戴合適個人防護裝備而沒有被列為密切接觸者,但為審慎起見,院方會為他們安排檢測和醫學監察。

     

    醫管局公布廣華醫院一宗初步確診個案,男患者47歲,本月8日因頭痛入住內科監察病房,接受入院篩查時深喉唾液樣本測試初步結果呈陽性。患者即時轉送隔離病房繼續接受治療,現時情况穩定。

     

    院方進行接觸追蹤調查後把一名病人列為密切接觸者,另有五名病人被列為其他接觸者,分別於隔離病房和監察病房隔離治療。至於十名曾接觸該初步確診者的醫護人員,則獲安排接受病毒測試和醫學監察。

  • 醫管局就樣本漏送化驗事件致歉

    醫院管理局表示,橫頭磡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五個深喉唾液樣本被運送人員遺漏,未送交化驗室作病毒檢測。局方非常關注事件,並向受影響人士致歉。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醫療成效及科技管理)庾慧玲今日在簡報會上說,該門診診所本月7日收集五名人士的深喉唾液樣本,連同香港佛教醫院的樣本當日一併經該院車輛送往伊利沙伯醫院化驗室,作2019冠狀病毒測試。

     

    診所職員翌日例行檢查運回診所的收集箱,發現五個樣本仍在箱內,調查後相信負責有關工作的運輸組替假同事只將車內中排座位上佛教醫院的收集箱送往化驗室,卻把放於車尾涉及該診所的收集箱遺漏。

     

    庾慧玲指,有關樣本已不適合作化驗用途,診所遂即時通知受影響人士,向他們解釋情況和致歉,並安排他們盡快到診所再次遞交深喉唾液樣本。有關人士今早已將樣本交回診所,化驗結果全為陰性。

     

    庾慧玲表示,醫管局已提醒員工留意樣本收集和運送情況。局方會深入檢討和改善樣本處理流程,避免再發生同類事件。

  • 59人確診 中九龍隧道地盤列強檢

    本港新增59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53宗屬本地感染,其中20宗源頭不明。鑑於中九龍幹線---中段隧道工程地盤錄得確診和初步確診個案,曾於指定期間逗留該處的人士須接受強制檢測。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有關地盤昨日有一名工人確診後,防護中心建議地盤停工和徹底消毒,並安排員工接受病毒檢測,其中至少六人初步確診,顯示地盤出現爆發情況。

     

    政府會發出強制檢測公告,要求本月3至9日曾在有關地盤逗留超過兩小時的人士接受強制檢測,如有關人士已在本月7至9日接受檢測,將被視為已遵從公告規定。

     

    張竹君說,經初步了解,有關地盤有300多名工人,其中何文田入口有一些貨櫃供工人更衣和休息,但初步確診者與確診工人是否在同一貨櫃更衣或有否共處則尚待調查。

     

    此外,再多兩幢大廈納入強制檢測名單,分別為新元朗中心第三座和屯門山景邨景麗樓。前者相隔十多層且坐向不同的兩個單位內有居民確診,後者則涉及相隔二十多層的兩個相同室號單位。

     

    輸入個案共六宗,三名患者來自巴基斯坦,其餘三人分別由俄羅斯、菲律賓和印尼到港。

     

    初步確診個案方面,暫時錄得20多宗。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七旬新型肺炎患者死亡

    醫院管理局表示,一名71歲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患者死亡,累計153名確診者在公立醫院離世。

     

    該男患者有長期病患,上月17日因高血糖和頭暈跌倒往明愛醫院急症室求診,其後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他情況持續惡化,上月25日轉到深切治療部留醫,延至今晨離世。

     

    院方表示難過,會為家屬提供適切協助。

  • 九龍城大圍增設流動採樣站

    政府宣布新增兩個流動採樣站,分別位於九龍城啟晴邨欣晴樓和大圍美田社區會堂。

     

    鑑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確診個案分布全港各區,部分確診人士沒有病徵,顯示社區存在眾多隱形傳播鏈,政府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將全港多幢大廈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範圍,要求居民、工作人員和曾到訪人士接受檢測。

     

    為便利強制檢測公告涵蓋的人士接受檢測,政府安排檢測服務提供者於各區多個地點設立流動採樣站,提供免費而便捷的檢測服務。

     

    除流動採樣站外,受檢人士也可到社區檢測中心接受檢測,費用全免。中心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1時30分及下午2時30分至晚上8時開放,並優先向已預約市民提供服務。

     

    當局指,由於近日在佐敦新填地街26號出現多宗確診個案,設於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的社區檢測中心今日起亦為新填地街20至26號雙數的居民提供免費檢測服務,暫定至本月11日。

  • 第 341 頁,共 34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