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社區與健康

  • 68人確診 三廈從強檢名單剔除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68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62宗屬本地感染,其中18宗源頭不明。衞生防護中心指,強制檢測名單中三幢大廈因不符準則而需剔除,中心對事件造成不便和混亂致歉。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說,有關大廈為觀塘曉麗苑曉星閣、西貢翠林邨安林樓和青衣青華苑華欣閣。防護中心翻查資料後,發現個別確診者因已入院而沒有在有關單位居住,又或其後更改地址,因此有關大廈並不符合兩周內有兩個或以上單位出現無關連確診個案的準則,需從強制檢測名單中剔除。

     

    政府已修訂名單,但由於該三幢大廈近期曾錄得確診個案,即使已不在名單內,當局仍鼓勵居民接受檢測。

     

    另一方面,強制檢測名單納入三幢大廈,分別為黃大仙慈愛苑愛仁閣、深水埗欽州街德寶大廈和九龍城何文田邨靜文樓,三者均有兩個單位出現無關連確診個案。

     

    其他個案方面,污水樣本被驗出對病毒持續呈陽性的彩雲(二)邨啟輝樓有一住戶確診,患者本月25日開始喉嚨痛,29日到門診診所求醫。

     

    此外,防護中心轄下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證實一名早前由南非到港的確診患者所涉病毒為在當地發現的新變種病毒。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屯門河公共藝術計劃展開

    由藝術推廣辦事處策劃的「非凡!屯門河」公共藝術計劃今日展開,屯門河兩岸展出多項本地藝術創作,將藝術融入屯門社區。

     

    計劃邀得陳濬人、陳韻淇、羅曉騰、黃卓健、耳製涼房(鄭淑宜、梁嘉賢)和La Belle Époque(吳斯翹、張慧敏)六組本地藝術家參與。他們走訪屯門各處,與不同社群對話,在屯門社區的歷史文化和鄰里故事啟發下創作出雕塑、城市家具、編織藝術,以及富有音樂元素的互動裝置。

     

    六組藝術作品在屯門河畔四個地點長期展示,為屯門河岸帶來新面貌,並開拓大眾對公共空間的想像。

     

    藝術推廣辦事處為計劃製作的360度虛擬實境影片已上載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寓樂頻道,策展團隊通過影片帶領觀眾一同欣賞六組藝術作品,並介紹有關設計意念。

     

    為配合計劃,一系列創意社區活動將沿屯門河畔陸續展開,公眾可通過網上影片參與。活動詳情可瀏覽「我地藝術」Facebook專頁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最新情況,署方提醒參觀人士必須注意保持社交距離,並遵守相關法例規定,不得進行多於法例指定人數的群組聚集,身處公眾地方時須一直佩戴口罩。

     

    查詢可致電2512 3000。

  • 七旬新型肺炎患者不治

    醫院管理局表示,一名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患者死亡,累計144名確診者在公立醫院離世。

     

    77歲男患者有長期病患,本月25日因發燒和肺炎入住明愛醫院,同日確診。他情況持續惡化,今早離世。

     

    院方表示難過,會為家屬提供適切協助。

  • 彩雲邨流動採樣站服務延長

    政府檢視流動採樣站使用情況和市民對2019冠狀病毒檢測服務的需求後,決定延長設於彩雲(二)邨明麗樓旁籃球場的流動採樣站服務日期至下月2日,繼續為居民和工作人員提供免費檢測服務。

     

    政府並正物色更多合適地點,特別是在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43幢大廈附近範圍,設立流動採樣站。

     

    檢測承辦商會於流動採樣站向市民提供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採集服務進行檢測。須接受強制檢測的人士於流動採樣站接受檢測,將被視作等同於社區檢測中心接受檢測。

     

    政府會繼續在專題網頁提供流動採樣站的最新情況,包括強制檢測公告中43幢大廈附近範圍的採樣方法。

  • 戲院等三類場所資助計劃接受申請

    新一輪防疫抗疫基金下三項資助計劃今日起接受申請,其中電影院資助計劃明年1月12日截止申請,遊戲機中心資助計劃、麻將/天九牌照持有人資助計劃則於1月30日截止。

     

    電影院資助計劃向本年11月內有商業營運、持公共娛樂場所牌照的現有電影院提供一筆過資助,資助款額為每所電影院每塊銀幕十萬元;每條院線最多可獲300萬元資助。

     

    遊戲機中心資助計劃提供一次性十萬元資助,對象為每個在《遊戲機中心條例》下獲發牌的合資格遊戲機中心營運者、已獲豁免受該條例規管或已遞交豁免申請的合資格電競場地營運者,以及已向民政事務總署牌照事務處登記的合資格互聯網電腦服務中心營運者。查詢可致電2116 5230 。

     

    麻將/天九牌照持有人資助計劃則為每個在《賭博條例》下獲簽發麻將/天九牌照的合資格牌照持有人提供一次性十萬元資助。查詢可致電2117 2977。

     

    遊戲機中心及麻將/天九牌照持有人資助計劃申請表格稍後可於民政署牌照處網頁下載,或到位於北角電氣道183號友邦廣場25樓的辦事處索取。

  • 多個部門有人員確診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一名打字員、廉政公署一名助理文書主任和房屋署一名外判保安員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

     

    商經局打字員於添馬政府總部西翼23樓工作,最近一次上班日期為本月17日。她曾於本月2日及12日接受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她工作時有佩戴口罩,並與接觸人士保持適當社交距離,當值期間體溫正常。

     

    該人員是本月25日一宗確診個案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她本月24日曾再次接受檢測,結果也呈陰性。

     

    廉署行政總部助理文書主任在北角廉政公署大樓工作,最近一次上班日期為本月17日。她是一名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工作期間並無病徵,在大樓接受探測時體溫正常。

     

    兩名患者均負責後勤工作,無需接觸公眾。商經局和廉署為相關地點進行清潔和消毒,安排工作上與患者可能有密切接觸或一同當值的人員在家工作並接受病毒檢測。

     

    至於房署外判保安員,他在晴朗商場負責中班巡邏工作,駐守商場保安控制室及辦事處,最近一次上班日期為本月28日,昨日獲通知確診。

     

    該保安員並非商場附近啟晴邨或德朗邨住戶,沒有外遊記錄,工作時有佩戴口罩和遵守防疫措施,上班期間體溫正常。

     

    晴朗商場的公用地方、商場保安控制室及辦事處已作全面清潔和消毒。

  • 四新型肺炎患者不治

    醫院管理局表示,四名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患者死亡,累計143名確診者在公立醫院離世。

     

    79歲女患者有長期病患,本月18日因盤骨骨折和發燒入住明愛醫院接受治療,其後確診,情況持續惡化,延至今日凌晨死亡。

     

    59歲女患者本月5日因發燒、氣促和失去味覺被送往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急症室,其後確診,轉至內科隔離病房接受治療。她情況持續惡化,轉送北區醫院深切治療部,延至今日凌晨離世。

     

    63歲男患者本身有長期病患,上月27日因中風入住伊利沙伯醫院接受治療,其後確診,情況持續惡化,延至今日上午不治。

     

    另一女患者70歲,有末期病患,本月24日因氣促入住聯合醫院,其後確診。她情況持續惡化,延至今日下午離世。

     

    院方表示難過,會為家屬提供適切協助。

  • 賑災基金撥款助越南水災災民

    政府從賑災基金批出兩項共563萬元的撥款,賑濟越南水災災民。

     

    撥款中,193.8萬元予國際培幼會(香港),369.2萬予香港世界宣明會,約59,820名災民受惠。

     

    兩間機構賑災的地點不同,沒有資源重疊。機構完成賑災計劃後,須向賑災基金諮詢委員會呈交評估報告和經審核的帳目,確保撥款用於指定用途。

  • 新型肺炎確診個案增54宗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54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47宗屬本地感染,其中13宗源頭不明;初步確診個案有50多宗。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新增患者23男31女,年齡介乎5至91歲,其中16人經社區檢測中心發現確診。

     

    繼早前一名工作人員和一名院友確診後,九龍灣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護養院再多一名院友染病。患者昨日由院舍送往亞洲國際博覽館檢疫中心接受檢疫,晚上開始發燒,送院後確診。

     

    至於昨日公布的香港佛教醫院護士和基督教聯合醫院護士初步確診個案,患者均已確診。

     

    張竹君說,近日確診數字稍為回落,但下降速度慢,而且不少新增個案患者曾在聖誕期間參與聚會。市民如在即將來臨的長假期繼續出席聚會,疫情或會因此反彈。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佛教醫院再添初步確診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醫院管理局表示,香港佛教醫院再有一名病人初步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患者與早前確診的另一名病人入住同一病房不同病格,院方正進行接觸追蹤調查。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今日在簡報會上說,初步確診的83歲男患者本月初起入住佛教醫院A5N病房,該病房先後有一名病人和一名護士確診,該名男患者早前被列為其他接觸者並正接受醫學監察。

     

    他本月23日下午出院,其後返回所住的黃大仙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香港聖公會護養院,24日晚上因不適和發燒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診。院方安排他接受病毒檢測並入住隔離病房。

     

    何婉霞指,患者本月25和28日接受的病毒檢測結果均呈陰性,院方謹慎行事,本月30日再為他採集鼻咽拭子樣本作檢測,結果為初步陽性。

  • 明年滿50歲者可參加大腸癌篩查

    衞生署宣布,1945至1971年出生的香港居民下月1日起符合資格參加大腸癌篩查計劃

     

    大腸癌篩查計劃2016年以先導形式推出,2018年恆常化,今年全面推行。計劃資助50至75歲、沒有大腸癌症狀的香港居民每兩年在私營機構接受篩查,預防大腸癌。計劃沒有設定參加者限額,符合資格市民的出生年份每年年初更新。

     

    參加者由參與計劃的基層醫療醫生安排進行大便免疫化學測試。如測試結果呈陽性,參加者會獲轉介至計劃下的大腸鏡醫生接受政府資助的大腸鏡檢查;如結果呈陰性,參加者宜兩年後再接受篩查。

     

    參加者每次診症可獲政府資助280元,包括大便免疫化學測試結果呈陽性後由基層醫療醫生提供第二次診症。在計劃下接受大腸鏡檢查基本服務時,如需切除瘜肉,會獲定額資助8,500元;若不需切除瘜肉,會獲定額資助7,800元。大腸鏡醫生在提供基本檢查服務時,可收取不多於1,000元的額外費用。

     

    目前參與計劃的基層醫療醫生有逾860名,診症地點約1,360個,其中約97%不需收取額外費用。大腸鏡醫生則有約210名,在約560地點提供大腸鏡檢查,若不需切除瘜肉,約86%的診症地點不收取額外費用;若需切除瘜肉,約74%地點不收取額外費用。

     

    至今有超過209,000名合資格人士參加計劃,並獲安排接受大便免疫化學測試。截至9月27日,接受大腸鏡檢查的大便免疫化學測試陽性個案中,約15,200人,即64.4%確診大腸腺瘤,約1,480人,即6.3%確診大腸癌。

     

    署方表示,相關篩查可及早識別未出現病徵的大腸癌患者或高危人士,以便他們及早接受治療,大大提高治癒率,而在大腸鏡檢查過程中切除大腸腺瘤,可避免演變成癌症。

     

    合資格人士如欲參加計劃,應登記加入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查詢計劃詳情可致電3565 6288。

  • 康文署繼續暫停下月康體活動

    鑑於本港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仍然嚴峻,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宣布,除網上互動體育訓練課程外,該署明年1月份舉行的康體活動繼續暫停,受影響的收費活動參加者可獲退款。

     

    康文署並表示,防疫抗疫基金獲新一輪注資,對於原定今年11月28日至明年1月31日期間開始或舉行而須取消的活動,署方會再向受影響的工作人員提供特惠金援助。

     

    受惠者包括康文署直接僱用的康體活動工作人員、在體育資助計劃下體育總會或體育團體舉辦資助活動時所僱用的體育教練及人員、經由康文署直接採購系統向體育總會或體育團體購買服務時由相關團體提供的體育教練。

     

    署方表示,特惠金金額為有關人員被取消活動原本應得的全數酬金。

     

    受惠特惠金的教練和工作人員無需自行申請,署方會直接或通過相關體育總會和體育團體安排發放,預計明年2月開始分批發放。

     

    至於因疫情閉館而取消又未能改期的香港公共圖書館節目如講座和工作坊的導師或講者,以及因文化場地關閉受影響的兼職帶位員和兼職票務助理,署方也會向他們發放特惠金。

  • 第 347 頁,共 34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