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社區與健康

  • 強制舉報虐兒法案明年上半年提交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政府全力推進訂立強制舉報虐待兒童個案機制,跨政策局工作小組早前已就實行細節諮詢持份者,明年上半年會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社會福利署也積極籌備為相關從業員提供培訓,協助他們及早發現和舉報虐兒個案。

     

    兒童住宿照顧及相關服務方面,政府已完成首階段檢討工作,鎖定需聚焦改善的地方。當局會全方位提升服務質素,完善服務規劃,以及加強巡查執法,包括邀請獨立人士進行突擊巡查。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11月14日在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政策簡報會及會議就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作出簡報的書面發言稿:

     

    主席:

     

    本屆政府致力構建關愛共融社會。本年度社會福利的經常開支預算為1,118億元,佔政府經常開支總額約20%。

     

    我現在重點簡介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及施政報告政策措施中有關社會福利範疇的新措施。

     

    (一)精準扶貧

     

    本屆政府的策略是精準扶貧,把資源投放到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通過政、商、民合作,開展共創明Teen計劃,聚焦幫助2,000多名尤其是居住在劏房的初中學生,獲社會正面回應。計劃已於今年10月底正式啟動,內容包括師友配對、個人發展規劃和財政支援。我們會總結計劃成效,探討未來發展方向,包括考慮增加名額和擴大目標群組等。

     

    此外,政府將會重組扶貧委員會,研究和識別其他目標群組,落實精準扶貧的政策方向。

     

    (二)兒童

     

    保護兒童

     

    兒童的成長及保護有賴整個社會的努力。為加強保護兒童,我們會全力推進訂立強制舉報虐待兒童個案機制。跨政策局工作小組(註)已於今年8至10月就實行細節諮詢有關界別的持份者,並會於稍後向委員諮詢立法建議及匯報諮詢結果。我們會在明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同時,社會福利署亦正積極籌備為相關從業員提供培訓,協助他們及早發現和舉報虐待兒童個案。

     

    在改善兒童住宿照顧服務方面,政府已完成兒童住宿照顧及相關服務的第一階段檢討工作。我們已鎖定需要聚焦改善的地方,並將全方位提升服務質素,完善服務規劃,以及加強巡查執法。具體措施包括邀請獨立人士進行突擊巡查。

     

    兒童照顧服務

     

    政府會繼續加強幼兒照顧服務,包括增加幼兒服務名額、分階段將19間互助幼兒中心轉型為學前兒童提供課餘託管服務,以及檢討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的實施模式及成效等。

     

    (三)安老及康復服務

     

    政府會質量並重,持續改善安老服務,貫徹「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的方針。政府會採取以下措施加強支援居家安老:

     

    明年第三季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恆常化,分階段將受惠人數增加50%,由現時8,000人於2025至26年度增至12,000人,服務券適用範圍亦會擴展至租借輔助科技產品;

     

    未來五年新增16間長者鄰舍中心,明年第四季把中心服務範圍擴展至退休生活規劃、樂齡科技推廣等;及

     

    明年第三季擴大醫院管理局的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將每年受惠人數由約33,000人增加三分之一至45,000人,其中可被轉介至家居照顧服務的人數由約9,000人增至11,000人。

     

    政府正以最大力度增加資助院舍照顧服務名額,目標是在2027年年底前增加6,200個資助院舍宿位,當中2,600個會在明年投入服務。同時,政府會在2027年年底前增加900個資助長者日間護理服務名額,當中300個會在明年投入服務。此外,為結合市場力量以增加供應,發展局會連同勞工及福利局在2023年年初向行政長官提交建議,提供更多誘因,鼓勵發展商在私人發展項目提供安老服務設施,以回應人口老化的需要。

     

    為紓緩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人手短缺的情況,協助業界提升服務質素,政府會在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明年推出特別計劃,適度容許輸入院舍護理員、放寬輸入護理員的比例和精簡申請審批程序。政府也會額外資助超過1,700名學生修讀護士訓練課程。學生畢業後須服務社福界。此外,為協助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行業吸引及挽留人才,政府會全面檢視院舍員工的技能及資歷要求,為他們建構專業標準和晉升階梯。

     

    政府亦會加強支援長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由2023年起逐步落實多項措施,包括在明年10月起,把關愛基金下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照顧者津貼恆常化,並把每月津貼金額由2,400元增至3,000元。此外,政府會設立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站、增設照顧者支援專線、增加暫託服務名額和優化服務查詢系統,以及舉辦全港性宣傳活動等。

     

    至於在福利範疇持續推行的措施,委員可參閱勞福局提交的文件第15至31段。勞福局及社會福利署會繼續努力推展有關措施。

     

    總結

     

    我和我的同事會小心聆聽各委員的寶貴意見。多謝主席。

     

    註:工作小組成員包括勞工及福利局、教育局、前食物及衞生局(自今年7月1日起改稱醫務衞生局)和保安局。

  • 黃大仙屯門十人違強檢公告

    政府在早前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黃大仙天馬苑駿康閣、屯門南浪海灣5座採取執法行動,發現十人違反強檢公告,已向他們發出強制檢測令和一萬元定額罰款通知書。

     

    黃大仙民政事務處、警方和衞生署今早在駿康閣查核約570名受檢人士的檢測結果證明,其中八人沒有遵從強制檢測公告。

     

    海事處則連同警方和衞生署在南浪海灣5座檢查239名受檢人士的檢測證明,兩人未有遵從強檢公告。

     

    政府感謝大部分受檢人士遵從強檢公告,合作抗疫,重申會繼續嚴格執法。

  • 新冠陽性本地個案增約六千一宗

    本港新增6,108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1,385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4,723宗,另有467宗輸入個案。

     

    九間安老院、五間殘疾人士院舍共17名院友染疫,69名院友、一名員工列為密切接觸者。

     

    醫院管理局公布,九名新冠患者在公立醫院離世;新增十名危殆患者,現時共36人危殆。

     

    鑑於東區、南區、屯門區部分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內地調整入境檢疫安排利通關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內地調整入境檢疫措施有助人員流動以至通關。特區政府會與內地當局密切溝通,希望深圳市政府可增加檢疫酒店名額,方便香港市民前往內地。

     

    內地日前就調整疫情防控措施發布通知,其中對入境人士實施的檢疫安排縮短為「5+3」,即五天集中隔離加三天居家隔離,又列明入境者核酸檢測得出Ct值35以下即為新冠陽性。

     

    盧寵茂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縮短入境檢疫日數對香港和內地人員流通,以及對內地開放國際入境兩方面均有幫助。調整陽性Ct值定義,則可令內地與香港更容易對接,促進通關。

     

    被問及政府會否因本港舉辦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後疫情維持穩定而放寬入境檢疫安排至「0+0」,盧寵茂指兩者並無關係,政府就這項盛事採用針對性的防疫方案,期間入境檢測要求並無改變,而球賽入場人士大多為本地市民。他重申,政府基於總體數據和全球疫情發展制訂防疫政策,一直穩紮穩打,檢疫安排逐步由「7+3」、「3+4」改為現時的「0+3」後,入境旅客人數明顯上升。政府會繼續關注有關數字,適時調整安排。

     

    至於團進團出的旅客留港期間可否以快速抗原測試取代核酸檢測,他指出,快測的準確程度始終比核酸檢測低,當局一直留意相關數據,如有更多數據證明其他方案可行,會再行考慮。

     

    居家檢疫方面,盧寵茂表示,居家隔離的新冠確診者對其同住家人即居家檢疫人士構成一定風險,當局同樣會密切監察數據,在適當時候考慮能否調整安排。

     

    另外,盧寵茂關注到三歲以下兒童的新冠疫苗接種率仍不足20%,強調兒童應盡早接種疫苗,以獲得保護。

  • 新蒲崗采頤花園一人違強檢公告

    政府在早前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新蒲崗采頤花園11座採取執法行動,檢查326名受檢人士的檢測結果證明,發現一人違反強檢公告。

     

    公務員事務局、警方和衞生署今早約8時30分展開行動,上午約11時30分結束,行動中向一名不遵公告者發出強制檢測令和一萬元定額罰款通知書。

     

    政府感謝大部分受檢人士遵從強檢公告,合作抗疫,重申會繼續嚴格執法。

  • 逾千四商戶長者日提供優惠

    下星期日為長者日,社會福利署籌辦長者日消費優惠活動,逾1,400間食肆和零售店鋪當日會向長者咭持有人提供折扣或其他形式優惠。

     

    社署表示,參與商戶會於當眼處張貼宣傳海報,方便長者識別。活動詳情和商戶資料載於「長者咭計劃」手機應用程式和社署網頁

     

    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2152 2845、2152 2846或2152 2847聯絡長者咭辦事處。

  • 社創基金 讓夢成真

    為促進跨界別合作解決貧窮和社會孤立問題,政府成立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提供資源以支持不同種類和發展階段的創新項目如共享廚房、長者網上頻道等,讓有能者一展抱負,並加強社會凝聚力。

     

    社會企業共廚家作是社創基金資助的眾多項目之一,創辦人鄭耀彤因看到基層人士煮得一手好菜,卻苦無資金、場地創業,於是以共享經濟的概念,創立共廚家作,幫助基層人士發揮所長、自食其力。

     

    共享廚房 創造機會

     

    鄭耀彤指,獲社創基金資助後,共廚家作於一個荃灣工廈單位設立共同煮食空間,並領有食物環境衞生署的食物製造廠牌照,讓參加者可在廠內自行生產食品。「我們的廚房空間約4,000平方呎,包括生產空間和存放空間,可同時容納25組家廚進行生產。」

     

    自小愛上弄甜品的Niki,一直希望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製成品,更想過創業,但因資金問題而卻步,「若要在香港自行開設一間食物製造廠,我記得需要20多萬至30萬元,起初我未知道是否會有人購買我的甜品,因此不會貿然投資這筆款項。」

     

    盡展所長 建立品牌

     

    直至遇上共廚家作,Niki終可夢想成真。她以廉宜租金租用共廚家作的廚房製作馬卡龍,現時她一星期兩天到該廚房製作甜品出售,慢慢建立自己的品牌,「最開心的是,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能賺錢,以往製作甜品放在家裏沒人吃,覺得很浪費,雖然起步的訂單不多,但那些收入,大部分可用來再買原材料製作新產品。」

     

    另一邊的大廚房,林蓮英則密密切蘋果、山楂,準備炮製自己品牌的果茶,她是這裏最早一批家廚之一。

     

    「我們主打是批發給餐廳,數量雖然較多,但批發價始終較便宜,收入雖未足以應付家中開支,但情況尚可,有些餐廳一星期取貨兩次,有些餐廳一星期就取貨一次。」

     

    鄭耀彤指共廚家作現時主要有兩個角色,「第一是確保每名家廚所生產的產品,於食物安全方面符合食環署要求,第二,就是協助他們把產品與市場匹配。」

     

    不分年齡 體驗新事

     

    有夢想加上創新意念,再配合適度支援,不論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突破框框。

     

    現年23歲的張家華,把數年前讀書時的一份功課實踐,創立長者網上頻道KOElderly,其後獲得社創基金資助,添置器材,並為長者提供拍攝影片的訓練。

     

    「頻道沒有硬性規定主題,內容主要是安排長者體驗新事物或作新嘗試,例如試做外賣員,嘗試拍攝等。」張家華說,「一方面長者做年輕人做的事情會有反差,另一方面如沒有渠道讓長者嘗試,他們永遠都不會做。」

     

    張家華在設立頻道初期遇上已退休的Ben,這次機緣巧合下,Ben開始成為俗稱KOL的網上意見領袖,頻道中不少影片都可看到Ben的身影。

     

    長者頻道 多采多姿

     

    Ben說,「人的年紀越大,越不想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最好甚麼都不要改變,但我想自己的生活可以多元化一點,多采多姿一點,最重要是能接觸年輕人,我們試過夾娃娃,拿着200元買小吃品嘗,自己真的不會這樣做,但我們在KOElderly其中一段影片,題材就是玩那些遊戲。」

     

    張家華指,並非希望長者接受訓練後必定成為KOL,而是希望他們受訓後,會較有自信及更容易表達自己,KOElderly未來會在資源許可下,讓長者學習影片後期製作技巧,裝備他們成為獨當一面的KOL。

     

    社創基金2013年成立,截至今年9月底,已資助433個項目,總受惠人數逾32萬人,其中近八成半是創新項目,達368個。

  • 逾五千三人染疫

    本港新增5,331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1,266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4,065宗,另有392宗輸入個案。

     

    六間安老院、四間殘疾人士院舍共22名院友和三名員工染疫,73名院友列為密切接觸者。

     

    醫院管理局公布,六名新冠患者在公立醫院離世;新增五名危殆患者,現時共32人危殆。

     

    鑑於南區鴨脷洲邨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錦龍苑龍耀閣八人違強檢公告

    政府在早前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馬鞍山錦龍苑龍耀閣採取執法行動,檢查361名受檢人士的檢測結果證明,發現八人違反強檢公告。

     

    勞工及福利局、警方和衞生署今早展開行動,向龍耀閣未有遵從公告者發出強制檢測令,並向其中兩人發出一萬元定額罰款通知書。

     

    政府感謝大部分受檢人士遵從強檢公告,合作抗疫,重申會繼續嚴格執法。

  • 演唱會舞蹈員以僱員身分參與演出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今日交代Mirror演唱會事故調查工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所有掌握的證據均顯示相關舞蹈員以僱員身分參與演出,勞工處考慮檢控聘用舞蹈員的舞蹈公司和承辦商。

     

    孫玉菡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對於7月28日演唱會期間和7月25日綵排期間發生的意外,勞工處已審視相關舞蹈員的工作模式、受聘形式等資料,並已進行刑事調查。

     

    對於相關舞蹈員屬自僱或僱員,孫玉菡表示,諮詢律政司後,判斷舞蹈員以僱員身分參與演出。

     

    勞工處會循《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和《僱員補償條例》採取跟進行動。

     

    就職安健條例而言,勞工處考慮檢控僱主,即聘用舞蹈員的舞蹈公司,以及承辦商等處所佔用人。當局會考慮他們有否提供安全作業裝置,以及僱主有否為其僱員提供安全工作系統等,再作檢控決定。

     

    孫玉菡又說,相關舞蹈公司沒有呈報工傷,也沒有為僱員購買保險,當局會根據《僱員補償條例》向相關舞蹈公司採取行動。

  • 紅館演唱會事故 租用人違反規定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負責調查Mirror演唱會事故成因的工作小組已完成調查。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表示,LED屏幕墮下足證裝置並非安全穩固,場地租用人違反租用條款的部分規定。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領導、負責調查7月28日香港體育館Mirror演唱會事故成因的工作小組詳細檢視墮下的LED屏幕、舞台設備相關裝置和實驗室檢測結果後,認為意外成因包括金屬疲勞引致鋼索斷裂、吊環螺絲裝置設計出現問題,以及懸吊系統安全系數不理想。

     

    楊潤雄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政府考慮工作小組的調查結果後,認為場地租用人違反租用條款的部分規定。他指,根據規定,租用人須提交有關使用場地建議安排的準確詳情,但其提交有關LED屏幕的重量資料明顯不準確,誇大懸吊LED屏幕鋼索的安全系數。

     

    康文署並已將相關資料轉交警方再作調查。

     

    根據紅館的租用條件,租用人有責任確保其本人、僱員、合辦人、承辦商、分包商等遵守紅館一切租用條款及有關法例。租用人要確保其帶入紅館的裝置安全穩妥,也須委聘認可人士證明有關裝置達到業內認可標準,並且安全穩固。

     

    紅館啟用近40年均採用上述安排,業界一直積極配合,以往在紅館舉行的演唱會也大致順利舉行,證明機制行之有效。

     

    楊潤雄表示,根據他與業界的接觸,大家都對事件深感震驚,且認為這次只屬個別事件,不代表業界整體表現。他又指,絕不姑息涉事人士,定必依法嚴懲處理。

     

    調查Mirror演唱會事故工作小組主席李子俊表示,工作小組提出一系列建議強化現有租用機制,包括在驗證機制中更清楚訂明每名負責人員的工作範疇和角色、租用人委聘的專業人士須更早入場參與檢測舞台設計和定期監督舞台工作。

     

    工作小組並要求加強核證搭建物和器材設備的重量,以及要求主辦方提供鋼索品質檢測證明,確保所用鋼索的品質符合規格。

     

    李子俊續說,康文署會研究引入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獨立第三方審核人員,視乎需要檢視租用人所進行的工程和安裝的裝置,並會鼓勵主辦方在演出前盡早綵排,以減低舞台上發生意外的機會。

     

    未來數月,康文署會與業界商討加強措施的執行細節。在未正式落實措施修訂租用條款前,業界仍須遵守8月起實施的三項短期措施,或採取其他獲康文署接納、保障表演者和觀眾安全的措施。

     

    工作小組的調查報告已上載康文署網頁

  • 院舍探訪及院友集體外出安排放寬

    社會福利署宣布適度放寬院舍探訪和院友集體外出活動的安排。下周一起,每名院友同一時段的訪客人數不再限於一人,而在採取謹慎和有效防疫措施的前提下,院舍可以團進團出的閉環方式安排院友集體外出活動。

     

    社署表示,考慮到大部分院舍員工和院友已接種新冠疫苗,以及探訪和社交活動對院友身心健康的裨益,該署諮詢衞生當局後決定適度放寬限制。

     

    因應每名院友同一時段可有超過一名訪客,院舍應按實際情況適當地設定每名院友的每次訪客數目,以及同一時段整體訪客人數,避免人群在院舍聚集。

     

    訪客須繼續符合疫苗通行證的新冠疫苗接種要求,並須於探訪前48小時內接受核酸檢測,持陰性結果者方可到院舍探訪。

     

    至於院友集體外出活動安排,署方指,有關活動應以團進團出的閉環方式進行,讓院友乘坐專車並在院舍員工帶領下,按照已編排的行程和時間集體往返指定地點和院舍。

     

    此外,院舍須確保參與活動的院友嚴格遵從防疫措施,保持適當社交距離,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的地方、飲食或進行其他除下口罩的活動。

  • 第 35 頁,共 34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