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社區與健康

  • 慎防偽冒社署短信

    社會福利署呼籲市民提防一則聲稱由該署發出、有關提領防疫補助津貼的虛假電話短信。署方澄清沒有發出該短信,已將事件轉交警方作進一步調查。

      

    社署接獲市民查詢指收到有關短信,內文所載網址https://shukunj.com/可連結至偽冒的社署網站。

     

    署方表示,市民如曾向上述網站提供個人資料,應聯絡警方。

     

    查詢可致電社署熱線2343 2255。

  • 粉嶺御庭軒三人違強檢公告

    政府在早前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粉嶺御庭軒第6座採取執法行動,檢查約220名受檢人士的檢測結果證明,其中三人違反強檢公告,當局已向他們發出強制檢測令。

     

    北區民政事務處連同警方、衞生署今早約8時展開行動,約11時結束。

     

    政府感謝大部分受檢人士遵從強檢公告,合作抗疫,重申會繼續嚴格執法。

  • 確診個案逾萬 較8月中倍增

    本港新增10,490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單日確診個案短短兩星期增加一倍至一萬宗,疫情尚未踏入平台期,市民切勿鬆懈。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本地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2,937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7,553宗;另有193宗輸入個案。再多八名患者死亡。

     

    院舍方面,七間安老院和一間殘疾人士院舍新增感染個案,涉及11名院友,共45人須接受檢疫。

     

    Omicron變異病毒株方面,BA.4或BA.5亞系個案所佔比例增至64.4%,BA.2.12.1比例為6.3%,BA.2.2則佔29.3%。

     

    歐家榮表示,8月中開始,確診數字上升速度加快,每日新增個案由5,000宗上升至現時一萬宗,上升趨勢短期仍會維持;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發布的本地個案即時有效繁殖率約為1.35,即一名患者可傳染多於一人。市民要繼續做好各項防護措施,以及盡快接種新冠疫苗。

     

    鑑於西貢、東區、深水埗多處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當區民政事務處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觀塘紅磡33人違強檢公告

    政府在早前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觀塘凱匯第3座和紅磡半島豪庭1座採取執法行動,檢查共624名受檢人士的檢測結果證明,其中33人違反強檢公告,當局已向他們發出強制檢測令。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及轄下部門和庫務署今早分別到凱匯第3座和半島豪庭1座展開行動,警方和衞生署也有參與。他們派員到大廈出入口查核受檢人士的檢測證明,行動先後於上午10時30分和11時結束。

     

    當局檢查凱匯第3座282人、半島豪庭1座342人的檢測結果證明,分別發現15人和18人違反強制檢測公告,當局向其中十人和四人發放定額罰款10,000元通知書。

     

    政府會繼續嚴格執法,確保所有受檢人士遵從強制檢測公告。

  • 紅館演唱會事故調查繼續進行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表示,就早前在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行演唱會期間發生的嚴重事故,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正與業界商討改善措施;他又祝願受傷舞蹈員早日康復。

     

    楊潤雄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勞工處與警方從法例方面調查演唱會事故,康文署專責小組則就技術問題找出肇事原因,從而防止危害從業員安全情況再次發生,該署正就改善措施與業界進行商討。

     

    他又說,大家都不願見到事故發生,政府一直關心受傷舞蹈員情況,希望他早日康復。

     

    防疫抗疫方面,楊潤雄表示,當局從整體角度探討怎樣做好有關工作,做任何決定都要考慮不同方面。

  • 問責團隊抗疫政策目標一致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撰文澄清外媒一篇有關香港入境人士酒店隔離措施的報道,指報道引致讀者誤以為特區政府在抗疫上內部分裂及有矛盾,不單賠上傳媒應有的專業精神,更可能影響特區政府抗疫施政。

     

    盧寵茂重申,行政長官領導的問責團隊整體抗疫政策目標一致,會繼續根據疫情發展調整個別措施,以達致精準抗疫。

     

    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9月4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上任兩個月,感受到特區政府對傳媒的報道及評論非常重視,每天早上第一個會議,重點都是匯報各大媒體及網媒最新消息,以了解民情。上周外媒一篇新聞報道,令我對新聞專業有不一樣的體會。這篇文章指稱香港政府官員目標在今年11月取消入境人士酒店隔離。內文首先用大篇幅引用「知情人士」內幕消息,繪形繪聲儼如親歷其境,大爆政府擬於今年11月取消入境人士酒店隔離措施,更指內部官員在抗疫政策上出現分裂矛盾,報道並找來多位社會人士對這消息作評論。然而這些提供消息的所謂「知情人士」,名字除了有the people(那些人)就只有the person(那人),內幕消息是否屬實似乎並不重要,各大本地傳媒廣泛轉載報道,儼如真有其事。

     

    如此文章令我聯想到數年前內地熱播描述宮廷內鬥的劇集《延禧攻略》,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其事並不重要,反正就是電視劇劇本,觀眾喜歡看而成為熱播又或能達到編劇的目的便是成功了。

     

    佛語:「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是造口業。這回是非吸引的觀眾的確是不少了,但報道引致讀者誤以為特區政府在抗疫上內部分裂及有矛盾,賠上了的不單是傳媒應有的專業精神,更可能影響特區政府抗疫施政。我作為其中一名抗疫主要問責官員必須予以澄清。由行政長官領導的問責團隊對整體抗疫政策一直都是目標一致的,我們會繼續根據疫情發展而調整個別措施,以達致精準抗疫。正如行政長官辦公室發言人回應,我們的抗疫措施都是建基於以下五個原則︰

     

    1.不躺平,持續控制確診數字,更好管理風險和提升應變能力,防止醫療系統超出負荷能力

    2.減重症和減死亡

    3.保護高風險人士,包括一老一幼和長期病患者

    4.以科學精準的方法識別不同風險級別人士以減低管控人數和管控範圍,容許最多的日常活動和涉及的人數

    5.平衡風險和經濟動力,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維護民生活動和香港的競爭力

     

    問責團隊的每一員對堅守這五項原則都是毫無懸念的,絕無矛盾。而我亦曾強調與內地及國際通關如同兼有家庭及事業,並非零和遊戲。

     

    戲劇創作除了要高收視成為熱播,編劇內容也可能有某些目的,正如西方電影中奇連依士活扮演的牛仔都是維護正義、保衞家園的大英雄,被侵略的原居民印第安人卻被描繪成野蠻入侵者。這篇新聞報道在提及我國抗疫策略與新冠引發死亡人數時也毫不掩飾其目的。須知國家主席習近平一直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內地在防止疫情造成大量死亡個案方面遠勝於全球是鐵一般的事實,有大量數據支持,絕非報道所說的吹嘘(trumpet)。全球第三方機構統計顯示,內地14億人口至今的新冠死亡個案約為5,200多宗(每百萬人口四宗),以人口比例計算,遠遠低於美國3.3億人口死亡個案超過100萬宗,或英國6,700萬人口死亡個案超過20萬宗(兩國同樣每百萬人口死亡個案約3,000宗)。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剛於上周三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美國民眾平均預期壽命由2019年的78.8歲跌至76.1歲,預期壽命連續兩年下降,更跌至1996年以來新低。而新冠疫情正是導致民眾壽命縮短的最主要原因。

     

    手記到此,剛好看着天真活潑未足兩歲的幼童跟老師學數數字,見到多少架玩具車,便數多少,堅持求真,不多也不少。秉持準確數據客觀報道,不傳播是非是傳媒專業基礎,否則只會失去得來不易的公信力。

  • 錦豐苑錦蘭閣錄19宗新冠個案

    政府完成在馬鞍山錦豐苑錦蘭閣的強制檢測行動,發現19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和四宗檢測結果不確定個案。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錦蘭閣劃為受限區域,約1,560人接受檢測。

     

    當局並派員到訪該廈642戶,會跟進無人應門的單位。

  • 衞生署牙科診所實施初步登記安排

    衞生署宣布,為進一步便利市民接受非預約緊急牙科服務,轄下六間提供牙科街症服務的診所將推行初步登記安排,盡量避免求診人士通宵排隊。

     

    9月5日起,堅尼地城社區綜合大樓牙科診所、荃灣牙科診所、仁愛牙科診所、元朗政府合署牙科診所於提供牙科街症服務當天凌晨零時開始,為輪候人士初步登記個人資料並核對身分證明文件,每人只可登記一次。登記人數達街症服務派籌名額上限便停止初步登記。

     

    完成初步登記人士不需繼續輪候,可即時離開診所,並於當天上午原定派籌時間返回相關診所正式取籌及登記。

     

    至於其餘兩間提供牙科街症服務的診所,即觀塘牙科診所和九龍城牙科診所,將分別於本月14日和15日起實施初步登記安排。

     

    衞生署在有關診所當眼處張貼通告說明新安排。查詢相關牙科街症服務診所地址和服務時間,可參考該署網站。部門會積極檢視如何進一步改善牙科街症服務運作,因應人手安排及診所運作情況,將初步登記擴展至餘下三間位於市區的牙科診所。

  • 陽性個案逾萬宗 接種疫苗莫遲疑

    本港新增10,222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地個案未來可能維持在高水平,市民切勿猶豫,應盡快接種新冠疫苗。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本地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3,051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7,171宗;另有204宗輸入個案。再多七名患者死亡,包括一宗由法醫科呈報的家中死亡個案。

     

    九間安老院和一間殘疾人士院舍新增感染個案,涉及11名院友和兩名員工,共69人須接受檢疫。另外,三間學校個別班別出現確診個案而須暫停面授課堂。

     

    Omicron變異病毒株方面, BA.4或BA.5亞系個案所佔比例增至63.1%,BA.2.12.1比例則為5.6%,BA.2.2則佔31.3%。

     

    歐家榮表示,本地個案未來或會維持高水平甚至增加,仍未接種新冠疫苗或到期接種下一劑疫苗的市民應盡快完成接種,無須等待新一代疫苗面世才接種。

     

    另外,政府按防疫需要將馬鞍山錦豐苑錦蘭閣劃為受限區域,相關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鑑於沙田、黃大仙、觀塘、南區、屯門多處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特首出席抗戰勝利紀念儀式

    行政長官李家超與政府高層官員今日在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出席官方儀式,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

     

    紀念儀式包括奏唱國歌、升旗、警察步槍儀仗隊鳴槍、全體出席者默哀和鞠躬致敬。

     

    其他出席儀式人士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駐港機構代表、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前任行政長官、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退伍軍人團體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地區代表、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代表、鄉議局代表、制服團隊代表等。

  • 綠海龜重回大海

    三隻綠海龜經漁農自然護理署拯救,轉交海洋公園治療和照顧後,今日重回大海。署方呼籲市民不要往海洋丟垃圾,以免綠海龜誤食而受傷。

     

    綠海龜屬於雜食動物,除了吃魚,還會吃水母和海藻,成年後則由雜食轉為素食。

     

    不過,無論吃肉還是吃素,在海洋覓食容易病從口入。負責照顧綠海龜的海洋公園動物護理專員張凱樂解釋,海洋垃圾如膠袋或廢棄魚絲、魚網的外形跟水母和海藻相似,綠海龜不時誤食,這類垃圾進到肚子裏有機會纏住腸道,影響健康。

     

    分清需要 對症下藥

     

    海洋公園和漁農自然護理署2000年開始合作,義務拯救和照顧受傷或在野外擱淺的綠海龜,待時機合適便把牠們放歸大海。

     

    截至今年7月,已有106隻綠海龜獲救,張凱樂曾照顧其中50隻。每隻綠海龜送到海洋公園時也有不同需要,他和海洋公園的動物護理專員都一一照顧到。

     

    綠海龜Center在吐露港附近被正在巡邏的漁護署職員發現,獸醫檢查後,發現牠的左前肢受細菌嚴重感染。

     

    張凱樂和同事採用內外夾攻的方式處理感染,既在飼料加入抗生素殺菌,也引導牠多活動左前肢。

     

    張凱樂說:「我們刻意在Center左邊餵飼,引導牠用左前肢推開或撕開食物,以收物理治療之效。」

     

    綠海龜Roller由釣魚人士在西貢榕樹澳發現,送到海洋公園後進行電腦掃描檢查,工作人員赫然發現Roller腸道內有兩個魚鉤。

     

    張凱樂憶述當時情況稱:「我們希望魚鉤可以自然排出,餵飼時便在食物中加入棉花,利用棉花包裹魚鉤尖,一來不至刺傷綠海龜的腸道,二來也可促進腸道蠕動,最後Roller成功排出兩個魚鉤。」

     

    綠海龜Skateboard是漁護署接獲舉報,得知牠被放養在西貢浮筏內,於是拯救牠。Skateboard沒有表面傷痕,只是前肢異於一般綠海龜。

     

    衞星追蹤 蒐集數據

     

    漁農自然護理署動物護理主任(執法)陳勁東表示,綠海龜屬瀕危物種,拯救受傷綠海龜是希望牠們能繼續生存和繁殖。

     

    在確定救回的綠海龜健康情況理想後,署方會安排牠們重回大海。

     

    陳勁東指,事前的準備工作不少:「我們為綠海龜安裝金屬扣,以便海外研究員了解其行蹤,並為綠海龜植入晶片紀錄身分,還會安裝一個衞星追蹤儀,蒐集其遷徙路線、活動範圍等數據,日後制定保護綠海龜措施時可作參考。」

     

    綠海龜有時會來港產卵,因此漁護署在每年4月至10月,將南丫島深灣列為受限制地區,限制市民和船隻進入。陳勁東解釋,措施有助綠海龜繁殖。

     

    「綠海龜是唯一在香港產卵的海龜,而南丫島深灣是牠們喜歡的產卵地。不過,綠海龜很敏感,如果沙灘有很多人為活動,牠們便會離開,不再繁殖。」

     

    除了由政府制定措施,陳勁東更希望大眾主動行動,保護綠海龜,減少使用塑膠,不要往大海丟垃圾,以免綠海龜誤食,也避免垃圾沖上沙灘阻礙綠海龜產卵。

  • 本港錄逾九千七宗新冠陽性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9,714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2,818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有6,896宗;另有187宗輸入個案。

     

    再多八名患者死亡,其中三人未完成接種三劑新冠疫苗。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今日在簡報會上匯報兩個醫院感染群組的情況。香港佛教醫院內科病房一名患有慢性肺病的82歲女病人本周二因情況轉差,轉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治理,同日經檢測確診,目前情況危殆。接觸追蹤調查顯示,患者在佛教醫院留醫的病格另有兩人染疫。

     

    此外,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病房一名91歲男病人昨天確診。醫院展開接觸追蹤調查後,發現三名於同一病格留醫的病人也受感染,惟其中一人已出院,醫管局將個案轉交衞生防護中心跟進。尚在留醫的患者則接受隔離治療。

     

    劉家獻說,佛教醫院內科病房以和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病房現已暫停探訪安排,並徹底清潔消毒。局方會密切監察員工和病人健康狀況,同時與衞生防護中心緊密溝通,跟進最新情況。

     

    另一方面,四間安老院或殘疾人士院舍新增感染個案,密切接觸者須接受檢疫。其中,其中曾肇添護老院先後有七名院友、三名職員受感染。

     

    237間學校共呈報337宗陽性個案,患者包括264名學生和73名教職員。過去七日,44間學校呈報兩宗或以上個案。

     

    鑑於葵青、九龍城、荃灣多處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第 62 頁,共 348 頁